看了很多人的评论和推荐再看,的确很很很高的期望。
在拍摄角度、布景、剧情节奏的控制上的确还算不错,台湾影片的确在拍摄人性类的影片有点独到之处。
但是结局实在让人觉得无厘头。
如果房东描述的事情是真的,那么这个是比较完美的,房东用了一系列的手段让房客自相残杀,然而这并不是;最低最低限度,也得去描述一下,房东为什么杀这些人,理由?
他们是和压迫过房东的那些人有什么关系?
报复?
就算低端一点,警察相信了房东的话,那么至少他还是个很好的说书人,至少警察还相信了他;但是结局又是连一个小警察都能揭穿的谎言。
那么导演花了一个多小时去描述的谎言又有什么意义?
前面的剧情已经有很多bug了,最后结局的处理,让前面单独的剧情更加无聊而且浪费时间
首先,我觉得这是近年来唯一有点思考性的华人悬疑精分片,算不错了,但再适当调整一下逼格会更高。
最后交代关系不需要说得这么明白,参考欧美的悬疑大片,用另一种方式或者无声画面匆匆带过,把答案交给观众自己想就完美了!
关于最后介绍身份为什么不一致这一点,我思考了一下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关于他有精神病严重受虐这些我认为都是真实的。
相信没人反对吧:) 他本来就是单亲爸爸,画面没交代过他的老婆。
所以他把相亲相爱的一家三口中的女人想象为荡妇,估计他本来现实的老婆就是这样他才成了单亲爸爸。
假象的职员单亲爸爸映射的他自己,没能保护女儿,自己也死了(精神已死)。
他本来的性格应该跟职员爸爸很像,而三口之家的小女孩跟他女儿小时候也很像,现实老婆估计在他当警察上班的时候乱搞,所以他把这幸福的三口之家代入到他的经历身上去安排角色。
关于那对现实的叔侄,这个很好解释,坐轮椅要别人喂食的代表在精神病院里的他,而帅气的侄子这么亲密充满爱的照顾方式,就好比在精神病院中基奸他的帅气男看护,所以他将他两设定为gay,当然现实中的男看护被他杀了,所以代入帅气男看护的帅气gay也得死。
现实的教授就是他代入的体育老师,从老说这么溜的英文就可以知道,他把教授代入为体育老师了,剧情交代这个教授也失踪了,当然失踪,因为这个教授现实就是gay嘛,是gay就得死。
纵观全戏,死的人就那么几个,在浴缸死的基奸他的男看护gay,(教授体育老师,失踪其实肯定死喇gay),亲密照顾叔叔的帅气受体男(因为叔叔坐轮椅的形象他代入到自己的受虐经历了,所以这照顾的帅气侄子惨被代入为男看护了gay),小女孩(代表他女儿),女孩的爸爸(代表精神已死的他)。
就这么多喇,我文笔不行,也一点都不专业,只是很喜欢看悬疑片,随便说说自己的观点,第一次为一个电影打这么多字,我好眼訓喇~晚安😴
电影楼下的房客 九把刀 这部电影看完内心很震撼,抛开别的不说,九把刀的名头得来当然不是没有道理,知道这是小说改编,也是,在现在的大陆的中国的大环境下,要拍出这样的片子几乎不可能。
首先,演员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再就是演技,也要豁得出去,还有对剧本小说人物的熟悉了解。
开始是因为无形之中被森骏安利,想去看,没想到看了预告片真的很吸引我,从采访也看得出,这个电影拍了好几个版本,算起来,我这次看的应该是删减过后的版本了,故事人物已经是很饱满了,很喜欢这个电影。
任达华的演技,李康生的演技,等等一系列人,都让我佩服,敬业,有拍出这样好的作品,很不错。
尺度算是大的,但故事娓娓道来,又有跌宕起伏,在揭晓谜底那一刻,又有谁说不被惊到!原来这样啊,原来这样。
房东饰演者任达华,在影片中有着不负众望的好演技。
开始他“继承”下一栋楼,后来装修一新,做起了房东,他喜欢偷窥,喜欢从监视器里看他的每一位房客每时每刻所做的事,然后把每一个人的行踪都记录下来,感觉上有点疯癫,特别在影片后期看的人心就在一起,他怎么可以视而不见,怎么可以这样故意设计他们....,那栋楼陆陆续续入住了一些人,第一是一个离婚了的父亲带着年幼的女儿,后来有位喜欢和过期牛奶的喜欢偷窥偷听因家暴离婚的体育老师,有位找招人会充分利用 自己 的性别优势的的办公职业女性,有个整天想练就神功的大学生,有一对gay couple,隐秘的租住在这里,师生恋,年长的老师有家室孩子,却依旧和一个年轻面容俊好的大学生爱的死去活来。
表面上这部影片是在以一个神秘的女房客,也就是正好住在房东楼下的那个人,她是房东记载的最少活动的人,整天坐在书桌旁,看着一本什么都没写的日记本,她房间光线昏暗,没有很多家具摆设,还有很多很大的红色行李箱,一身素衣,看起来真的与后面分尸时面无表情的她判若两人.... 房东对于监控器里楼下的房客所做的事熟视无睹,并被一席话激发,他也开始了他的筹划,算记着给这里的每个人都 打破他们内心的尽头。
缜密的思维能力,和强大的运筹帷幄的能力,慢慢地把每个人都推向人性和欲望的边缘,撕破内心世界,打破常规,他们变得疯狂,变得不像是自己,把春药和迷药以及一串钥匙投放在带着幼小女儿的单身父亲房间里,投放在沉迷于研究瞬移术的大学生房间里,投放在觊觎楼下放浪每晚贩卖身体的美女女职员的体育老师房间里.....具体的我这里不细说。
其实看到最后,相信大家也是和我一样,被强大的思维密度给折服,原来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楼下的杀人分尸不眨眼的女人,也没有那些杜撰出来的房客的故事,没有这一切的一切,这,是一个含冤进入精神病院的优秀警察的自导自演,他年幼的女儿也因他自己而失踪,他本没有精分,只是被关在精神病院里长达五六年之久,他遭到医护人员各种非人的对待,看到那些画面,心脏有点疼了,原来还有这样的情况吗,其实,之前我看过的一部韩国电影,故事也是发生在精神病院,也是一个卧底警察因公被关在精神病院的故事,也是遭到相关医护人员的豪无人性的对待,看出来,社会还有这一方面,被我们都忽视了的这一面,还有很多精神失常在病院里得不到应有的照顾,等等社会问题......抛开后面揭示出来的那些面,影片前面也看到了很多,因为生活,每晚带回男人上司的公司美女职员;家暴离婚的男人的性格扭曲;长期带着幼女的单身父亲心理缺失与变态;同性师生婚外恋情的各种不稳定性;身为大学生却是一个劲儿相信神乎其神的不科学的事...... 看完影片,当然是想要再观赏一遍完整版的,因为大陆政策原因,可能是上不了看不了了,想着这个,我们大陆要等多久才敢拍才能拍真正挖心真正血淋淋的直面直击现实的电影呢,想要等到那一天。
下一部好片,等我。
原谅我又一次无耻的ying了,真不是我吹牛,你们信不信我可以对着这电影来一发?
还有,黄四郎:我是不是走错片场了?
请问这里是让子弹飞么?
张家俊:有什么好奇怪的,我也n部电影里也当过警察啊。
最后来点正经的,很少有一个变态杀人狂让人看了不让人心生厌恶的,但那女孩做到了,甚至看他折磨人有一种莫名的美感。
电影编剧真的不错,每个人刻画的也很都有特点,但总感觉差了点什么,也许它离经典真的只差一步。
周末好奇点开迅雷推送的【楼下的房客】影评,夸得诈唬,心中存疑便找来电影,又犯贱搜到原著(还是简繁两版对比着看,互有删改,大陆版砍掉不少,别字也多)先读。
电影马马虎虎,适度取舍增补,起码把九把刀徒为感官刺激而丢下的漏洞都圆上了,淡化过于扭曲变态的心理和行为描写可能会让只看电影的观众不明觉厉,鉴于原作也顾此失彼,还是不错的改编。
小说嘛,跟那些猎奇日剧差不多,作者的格局和水平有限,铜头铁尾豆腐肚。
通篇拉你下水共犯的恶趣,对书中甲壳虫【黄色潜水艇】的揶揄颇有共鸣,随口的安利(提到的歌曲、女优、电影)倒是可以满足下好奇,对我来说是耻于纳入书柜的渎物,其他不快的体验就当是拓展见识阅历(呸!
自欺欺人)了~
我是先看到电影剪辑,有评论说原著更甚,于是看了书后看了电影。
所以本人是站在看完书后的角度写观影体验的。
影片一开始的氛围是十分到位的,我甚至不是很敢看下去,最终还是看完了。
局内有三个人是比较跳戏的:房东、郭力、男大学生。
可能跟口音有点关系(三个人口音都有点出戏),这个我暂且先放一边。
a:首先房东给我的感觉,过于欢脱了。
他确实是热衷于peep power ,但在电影前半部分感觉就是开开心心计划着“恶作剧”,然后顺利完成,就会给自己快乐的打气,那种“yes 就该这么做”的感觉。
但原著房东可能更加阴森,像是住在下水道(虽然他实际住在顶层)却有上帝视角,对于所要达成的目的似乎都是计划周全且小心翼翼,有时甚至还要“表演一番”,并且在顺利实施后更多的是“窃喜”,而不是欢呼。
b:然后说男大学生,人物塑造还是比较贴切,有点呆头呆脑的,但跟上面房东一起后就显的十分搞笑。
与上联系,房东的行动或许有些“随意”了,于是就出现了很多次房东拖着光腚的男大学生上下楼之类的,总是充满喜感,当然每次都是有目的性的,可这几个画面间隔很短(或者说电影节奏很快),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男大学生总是晕啊,然后被拖着走,又晕,又被拖着走,真的是非常具有喜感…… c:再说郭力,男同性恋之一,大学物理学教授,过于浓重的口音导致他一开口让人想笑(无恶意,仅针对人物塑造),以及他们发现男大学生在床上后,前期他的表现是相当符合原著的(一言不发,沉默中带着震惊),但当他跟令狐争吵则显得有些“幼稚”了,去除口音因素,台词设计也差了些。
d:最后谈一谈颖如吧,首先,演员很米,但她全场就是面带微笑,然后噶人,过于单一了。
引用前面有豆友所述:“她像一个死神只是带人走,却没有复杂的人物形象。
”我发表这篇影评无意引起类似原著党翻拍党(虽然我严重怀疑会存在这些)争吵事件,因为我并没有站哪一“党”,接下来我就分别讲述一下两者类似和差别之处。
1.书的话是房东先生噶了前房东霸占房子5年之久,做出了一切,颖如这个人物存在与否并未说明。
结尾则是一个警察审讯完房东后,最终也拿到一串“钥匙”,有了一栋自己的房子,也许也将成为下一个“偷窥者”。
有点凝视深渊成为深渊那种意味。
然后整本书内容是完整的,细节是有铺垫的,人物心理是描绘的比较到位的。
可以说,不考虑书内相对重口的细节描绘,整本书是可以打7-8分的。
2.电影则是用一个警察身份替代了,一切都是他作为房东先生做了一切,因为他曾做卧底,却又在精神病院被虐待,于是进行报复。
同时电影引入了黄四郎一角,为房东先生(即这个警察)如何患了精神病然后做了一切有了个交代,而颖如也不过是一个幻想人格(屡见不鲜了)。
仅电影内容而言,他也是完整的,但就这个题材,其实很常见,且完全可以剔除重口情节,而且颖如这一形象完全不具备任何深意了,片中最重点的关于房东和颖如对于“生命尽头”的交谈也变成了警察和房东(也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了。
且影片在结构上,处理得相当粗糙,房东像是赶着趟一直忙啊忙,如上所述,人物形象并没有很好地表达出人物动机,且最后的反转太草率了,身份一查出来,就明白原来是这样变成了那样。
我是打算打6.5分左右的。
3.整体结局和故事框架上面已经说过了,接下来说一下两者在内容细节上的差别。
首先是王氏父女的死法,这可能是两者故事里差别最大之处了,不过影片处理简化挺好的,原著过于……接着还是颖如,原著颖如的存在太奇怪了,她似乎是“不听指挥的演员”,也就是铺垫许久之后,她与房东的对话才会显得有些突兀,但又十分合理。
而影片前面说了颖如只是一个幻想形象,塑造也比较单薄,这就导致对话出现时显得很突兀也让人不明所以,最后出现自己跟自己对话的时候就显的有些搞笑(我知道导演是想塑造一个人偏头说话,然后另一个自己回应对话的那种感觉,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幕看着确实比较搞笑)。
最后讲一下电影的几个反转的亮点,几个画面片段吧。
一是回想“人肉宴”,都是房东(警察)自己在操办,且几个人的身份也有转变。
二是他画的关于颖如的肖像画,是黄四郎自杀时的模样。
这两点确实有点小震撼的感觉,但一样跟前面所展示的形象有些割裂开了。
上面有豆友认为警察身份说明影片是在书结尾处的续作,我觉得这个角度挺有意思的,但我个人认为这是不成立的。
因为如果导演是拍警察掌控后的后续,那里面的租客名字和发生的事件也应该有所更改,毕竟原著也有出现那个不叫“颖如”却像“颖如”的人(名字我忘了)。
以上,一下子看完书和电影的冲击还是不小,毕竟内容有不少重口。
所以决定换换口味刷几个视频睡觉咯,嘿嘿。
正如海报上的警告所说:“窥尽人性7宗原罪。
”这部电影表现了人性丑陋的方方面面,总有一款适合你,作为一部潜意识攻击性电影,看完这部电影内心的郁结多少会得到些宣泄。
《楼下的房客》改编自九把刀的同名小说,剧本改编工作也是由九把刀本人亲自操刀。
原著小说是一个拥有惊悚、悬疑、情色、血腥、人性、讽剌等多面向集合而成的故事,也是台湾电影这几年来鲜少碰触的题材。
电影开头采用了倒叙法,由被抓起来审问的表面邋遢、不修边幅的房东(任达华饰)口头叙述,将这段耸人听闻的故事娓娓道来。
确如他所说,这个故事太过于不可思议,甚至可以说,很诡异。
友情提示:本片不适于在吃饭时和公共场所观看(小编坐地铁看的时候被人当做在看小黄片了,裸体战斗戏那么多怪我咯?
)从房东口中,我们得知,他从远房叔叔手中拿到一串公寓钥匙,当他踏进这间公寓时起,他便继承了叔叔的一切,此处奉上叔叔死前耐人寻味的微笑。
当他走进公寓,看到房间内的监控时,他想要的便是操控人性,仔细想想,自己租的房间内被安装了针孔摄像头,你的一举一动皆在房东的掌握之中,哪怕你放个屁拉个屎,房东在显示器另一端都能闻到味看到形。
反正我晚上回家是要仔细检查下房间的,你们呢?
在他招租到8名房客之后,故事开始上演,除了小女孩以外的7名成年人,分别代表了七宗原罪。
愤怒:表面看似正常,实际上窥探、猥琐、和暴力的体育老师老张;
贪婪:表面风光无限的上班族陈小姐,却不甘平庸的生活,用身体换来更多的生活基础;
懒惰:废柴大学生伯彦整日对着电脑打游戏,一台电脑玩游戏,另一台电脑里则总是播放着污秽不堪的视频,整日做着不切实际的梦,幻想自己有超能力。
令狐与郭力表面是师生,私下是情侣,还是对同性情侣,片中俩人有接吻,啪啪啪等激情戏,他俩的戏份看着也是蛮过瘾的。
嫉妒:年轻的令狐总是因为老师有妻儿吃醋,甚至怀疑老师有了别的同性恋人;
淫欲:王先生离异后独自带着女儿王小妹生活,表面上是个好爸爸,实际上对女儿总是有非分之想。
傲慢:这个拥有天使般善良面容的女子,却是整座公寓最神秘的人,随着影片剧情的发展,她为了凿开自己的人生尽头肆意残杀他人的生命。
影片开始只是房东在观察房客的日常生活,我们也只能把他当做普通的偷窥狂,但是随着他对颖如的好奇心增强,在他选择调查她的同时,也见证了她杀人的一系列过程。
用胶封住嘴,
血管注入酱油和牛奶,
用刀将被折磨的半死不活的男人凿碎,
房东因为颖如的这句话,也决定加入其中,凿碎每一名房客的人生尽头;
两个人一起,将碎片化的人体炒成美味佳肴,邀请房客们同吃,
被扫荡一空的人肉,
呕一个月不想吃肉了;不得不说,任达华把变态的表情细节诠释的很到位啊,这一个小眼神就知道他在谋划坏事。
所以,他操控了公寓的人性阴谋,利用人性的弱点使公寓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一发而不可收拾,让这几名房客自行走向毁灭。
他买了春药和安眠药,将安眠药放入伯彦的可乐中,沉他昏睡时伪造他瞬间移动的假象;
将王先生家里的蚊香用春药浸泡,诱导王先生性侵自己的女儿;
故意将备用钥匙扔在老张门口,让他有机会钻进陈小姐房间,老张就在陈小姐房间带陈小姐内衣,闻陈小姐内裤,舔陈小姐马桶,他伸出舌头的一瞬间我都觉得他很不容易,真的是很敬业的男演员了!
利用令狐和郭力之间的猜疑制造矛盾,将伯彦扒光扔在俩人的房间,用黄瓜捅烂伯彦的菊花,引发矛盾的正面冲突,造成令狐的死亡。
另一方面,老张睡了陈小姐之后,俩人矛盾也爆发,借此机会房东将王先生的女儿绑了塞进了老张房间的衣柜里,王先生寻找女儿时,陈小姐生气的说出:“你去问老张啊,他捡了咱们所有人的钥匙。
”当王先生在老张房间看到自己被绑着的女儿时,情绪失控扑向老张,却被老张拿棍子活活打死。
两边同时处理尸体,在准备出门跑尸时相遇,引发矛盾,被碎尸的令狐脑袋从黑色垃圾袋里滚了出来,滚到伯彦脚下,
伯彦一脚踢开,脑袋像个球一样,撞在楼梯上反弹回来。
房东讲述的故事到此为止,现实部分是,警方根据配对,找到了房东的真实身份——卧底张家俊,剧情此时开始反转,虽然力度不够,却也耐人寻味。
房东原本是个正义的卧底警员,后因真实身份无法漂白,由一个假精神病人变成真精神病患者,为此受尽折磨,片中描述的这个魔鬼之所以恶到极端,令人发指,其实就是在有意报复,他要让别人尝他受过的苦。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里面的场面描述,对于还未分级的大陆观众有着不小的冲击。
赤裸裸的分尸镜头、人肉盛宴、头颅漫天、以及毫无保留的裸体镜头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荒诞的不真实感。
所以内心不够强大的或者没做好准备的朋友千万别看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很特别且值得慢慢回味的片子。
恐怖、激情、血腥、虚幻是它的总体特征。
通过片子可以窥探台湾社会影像和全貌。
笔者曾经在台湾生活过四个月,因此特别从两岸之间的不同视角来解读本片中的几点关键信息。
或许这些信息对大陆观众而言最有价值。
1、影片中的大学教师的同性恋颇为惹眼,成为本片的一个亮点。
大陆观众可能会有些突兀,但事实是,台湾社会同性恋是普遍存在的,也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
因而自然而然的反映在影片中。
人们对同志相对宽容,以至于2017年8月,台湾当局终于通过立法承认了同志婚姻的合法性,在这一领域,可谓领跑亚洲。
2、影片中的人物都是台湾本土艺人,因而带着浓浓的台湾口音,让人印象深刻。
与此互为表里的是,片中所呈现出的繁体字,与大陆所使用的简体字形成鲜明对比。
3、如果细心观看会发现,有一个画面中,当大学生赤裸裸的出现时,周围是茫茫无尽头的机车(摩托车)。
真实客观的告诉观众,台湾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机车王国。
如果走在台湾的大街上,放眼望去,皆是便捷轻巧的机车,成为台湾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片中多次出现不同场合的、不同人物、不同角度的大尺度的激情戏,以及男主们不同程度的自慰,这在大陆影片中是鲜见的。
而女主的美貌想必也让观众垂涎不已。
从此处也可得知,台湾影视界对大尺度的宽容度还是比较大的。
另外,暴力和血腥也是本片的一大特色。
阴谋、杀人、分尸变得十分自然,这多少都会让观众觉得这似乎是恐怖片。
但它却实实在在的出现了,而且表现的那么理所当然。
这或许便是本片最具杀伤力的地方。
首先,这电影变态的连我看了都觉得变态。
其次是带剧透的影评,事情的经过应该是这样的。
警官主角本来有大好前途,还有一个可爱女儿。
结果女儿被一个变态杀人狂给害了,这个人又装自己是精神病,躲过了判决。
警官决定卧底精神病院,接近这个杀人狂,找到他装病的证据。
但唯一知道他底细的上司出了车祸,导致他被当成真的精神病被折磨了许多年。
杀人狂确实是装病,也看出来男主是在装病。
看到男主受了那么多折磨后,感觉到了他的恨意。
然后把房子的钥匙给了男主,然后自杀。
此时恶意已经在男主心里滋生了,他平反后就当上了房东,把之前折磨他的护工一个个杀掉。
处理尸体的方法是做熟给房客吃。
最后他也把房客一个个杀掉,然后编了一个完美无缺的谎。
审讯的警察听完他的故事,又发现其中人物的身份根本对不上。
所以警察认为男主肯定是精神病。
如果看到最后你也认为男主是被折磨成精神病了,那就掉入圈套了。
反过来想,男主杀了所有人,并且还能以精神病人的身份脱罪。
有没有一种可能他还是在装病。
有个影射是,男主脑子里幻想的那个人格,在他故事里是女儿的纯洁的形象。
但画出来却是死去的杀人狂形象。
说明杀人狂其实已经“转生”到了男主身上,而又能确定杀人狂就是以精神病脱罪,大概率男主也是以精神病脱罪。
所以为什么他编了这么荒唐又完美的一个谎,又留了明显的破绽给警察拆穿。
补充一些,男主杀了那个一家三口的男人的时候。
有个细节是房东在锻炼,说我一定要赢你。
随后故事里是 田径教练打死了那个男人,所以其实真相是房东打死了那个男人。
而且田径教练和房东有同样的偷窥癖。
将房东带入到田径教练的身份中,那么就是房东偷窥夫妻,房东强奸了妻子,折磨了女儿,打死了男人。
细思极恐。
故事前半部分都是男主对警察说的证词,后半部分是警察调查出来的真相,男主的女儿当年被黄四郎虐杀,但黄四郎以精神病的诊断逃脱了制裁,男主为了替女儿报仇决定到精神病院做卧底,结果唯一能证明他身份的长官车祸去世,于是男主在精神病院里备受折磨,精神也受到了影响,在精神病院里男主和黄四郎被关在隔壁,被折磨的脆弱的精神再加上黄四郎变。
态的引导,慢慢的形成了另一个自我,黄四郎告诉他自己有一间房子,把钥匙交给了他,然后穿着女装自杀了,黄四郎死后没多久,长官的妻子发现了男主的身份,男主被释放以后就去了黄四郎交给他的房子。
房客们都是正常人,白衣女是男主内心的幻想,拥有着女儿的外表和黄四郎的内心,这两个对他影响最深的人被他在脑海里结合了起来,那些箱子里的尸体是男主杀的,是从前在精神病院虐待他的人,房客们的不同常人是他幻想的,然后和脑海里的女子交谈以后,杀了几个房客,房客之间发生的事情也都是他的幻想,他已经在精神病院被折磨和影响成了真正的精神病
你要知道,有时候人变态了不需要找一个自由的。
任达华为了寻找被连环杀手抓走的女儿,也卧底到精神病院,谁知道上级失联,被折磨了好几年,变成了真的精神病。之后连环杀手自杀,把一个公寓钥匙给他。任达华改装公寓,设下各种观察摄像头,引入一些房客,然后使得他们自相残杀以获得变态的感受,原著真的阴暗,但是也很好看,容易看出心理疾病。
Boston Chambers Orchestra的配乐,改编了多个古典曲子,以及那首著名的gloomy Sunday, 这在台湾电影里已经是难得的精致了。可惜影片血腥和暴力足够,惊悚与悬疑不足,偷窥也好,精分也好都是用滥的梗罢了,剧本有硬伤。何况一半的演员很生涩,场面调度也很一般,始终只是一部平庸的B级片而已。
九把刀
把一部讲变态们的惊悚故事片拍成了搞笑喜剧片 影厅里时常爆发的笑声是对这部片最大的讽刺
基本上是国产尺度之最,鬼父虐杀偷窥情色同性恋等等元素集齐,镜头配乐考究作为导演处女作已经是惊喜了
适合有猎奇癖好的人士欣赏,各种cult元素大喇喇地呈现,部分画面尺度还蛮惊人的,不好的地方是演技群体尴尬,几乎没有让人满意的角色,李康生一开口更是有一种无法言喻的违和感,剧情方面前半部差强人意,后半部从人头乱飞开始整段垮塌了,揭秘部分简直牵强附会,强行掰出的“合理化”解释其实最不合理
设定猎奇,尺度放在近两年华语片里也算一大突破,但是拍的实在太流于表面,演员的台词也写的特别蠢,特别是任达华的角色。导演试图用结尾十分钟的反转来掩饰前半段角色的动机不纯,还是太操之过急了,很多地方明显有漏洞。感觉想拍成一个系列片,结果草草收场,整体比较失败,形式大于内容就是这样了。
我也不知道当初是看了谁的推荐下了这个片,中间有些还有点怪味的乐趣,最后的反转没拍好,太乱了。倒是有点兴趣想看看原著小说。
形似佟丽娅,神似邱淑贞。邵雨薇 李杏,两种视觉体验,台湾演员真好!很敬业。
导演把控能力太弱
噱头大于形式内容,后半段揭秘自乱阵脚,没有一点伏笔,没有一点铺成,整部电影就毁在不能自圆其说,那些视觉冲击力的B级画面都沦为恣意妄为的辅佐,几位演员演技吃紧,时时透着塑造角色的尴尬神情,蹩脚的情色镜头覆盖掉电影对人性的思量,想做的太多,却仅停留在花里胡哨的假大空意淫层面,浮夸造作
收录港.BD
台湾口音扣一星。
倒是有想法,反转也处理得还行,模仿《切肤之爱》可以。就是台湾腔和日式恐怖真的。。。很。。。不。。。搭。。。啊。。。简直灾难现场。
好看,故事好看,陈小姐就是性感尤物,男人都想上,几段床戏够好看,其中,KJ帅哥后,要接吻被拒绝充分表现了在男人心里,她的玩物属性;颖如清纯性感,却又很惊悚,背身全裸和那透露的衣服还是惊艳;最后,想说给偷窥找了一个这么合理的解释也是可以。
装逼装得如失了智一般
-你还有没有一点人性啊?-没有人性?长官,我就是太有人性。前面是道德沦丧版《后窗》,结尾过于拉垮白瞎了前90%这么精彩刺激的设定。配乐绝佳。这年头居然还能听到这么用心这么有诚意这么正儿八经这么能调动情绪的原创交响乐配乐。就是结尾收得太弱了,一往精神分裂上靠就显得剧情很平庸无能,如果没有激动人心的配乐只能给3星。
看在原著的份上给2星,比原著差太远太远太远,九把刀还是编剧?搞笑
只有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