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自我意识的怀疑和追求。
灵魂更像是一剂安慰剂,填补内心的空白。
灵魂包含感情,特别是痛苦和共情,及一些记忆类似的东西。
接纳自己的阴暗面,它是能够被称为“你”是为之“你”的重要的一部分,它是连接本源你的唯一途径。
做你自己,他人早已有角色了。
选择做他人的人,只能被称为别人,而不是“自己”;“我”。
摄影和配乐一流,但故事不太成功,模仿《兰花贼》和《暖暖内涵光》而失败的例子。
看的时候希望不要是《纽约提喻法》那种形式大于内容的片子,没想到……还真是比那个差,很闷但又没内涵或者架构。
除了查理考夫曼,其他好莱坞编剧企图驾驭哲学和幻想跨界的题材,好像目前还没有比较牛的片子。
不过这片配乐真的超好听~
When the elephant is young and relatively weak, it's tied to an immoveable stick.So later, no matter how large and strong he becomes, he continues to believe that he cannot free himself.They never question their self-imposed limitations.关于电影,印象深刻的就是这一个理论,虽然电影里那个stick是指代灵魂,Paul也是被这个理论打动,继而冷冻了自己的灵魂。
不过私以为那个stick应该是潜意识,不管是外在世界加诸给我们的,还是我们自我限制,在很小的时候形成的潜意识,都会映射到我们的亲密关系,与世界的互动中去。
就像我们明明已经长大,可以为自己的快乐负责,我们还是逃不出潜意识的影响,最常见的就是小时候遇到家庭虐待,长大后很可能结婚或谈恋爱会不断遇到烂人,不断重复被虐的暴力行为。
不知道灵魂到底是不是永生的,但是我觉得灵魂是不断成长的,选择进入这一世的灵魂都是勇敢的,他们在出生前就选择好了,这一世要经历的挫折和苦难。
所以灵魂到底可不可以换呢,灵魂的重要品质的大概就是这一世各种经历所糅合在一起的形成的,如果只是为了要换取才能,那只要换脑就好,因为灵魂更像是心,虽说它好像存在于脑的果壳体中·····
按照时间顺序来说,近期看的第一部就是
设定很好,人们可以抽取贩卖存放租用灵魂,用灵魂的得失与变化体验别种的滋味。
只是整个故事试图营造一种似悲似幻的深度,内容却看起来有些轻飘飘。
尽管有男主人公患得患失的表演带动电影的节奏,女主人公神情的僵硬却着实让整部电影都陷尽一种冰冷麻木的感觉中。
有些内容也不太经得起推敲,比如女主人公偷走男主人公的灵魂,以及抽取老板妻子的灵魂,都是如此轻易的得手,不给半个解释的镜头,却在过海关检查中,着重拍摄指纹膜的换取过关过程,总让人觉得这个疏离且扭曲的世界科幻得不够协调。
很细小的事情,我也不知道怎么解释,也不想说出来。
不过我明白自己在怀疑,在不确定。
不能太依赖一个人,依赖是个懒惰的词语。
就只缺少天赋,所以要依赖别人的灵魂。
我希望我可以信任你,踏实地信任,不带有任何怀疑。
可惜怀疑的情愫是磨灭不掉的,像农药味道一样难闻,可以多一会自己就能适应了。
身体里面充满了各种毒素,并且循环更新,没有办法做一颗纯洁的灵魂。
所有的灵魂都一样···也许···希望可以保护好自己的灵魂。
如若,人的灵魂真能从躯壳里抽离出来,它们是什么颜色呢?
是亮的,白的,暗的,灰的还是黑的?
灵魂究竟是什么?
是抽象化的心灵还是人的精神?
是不是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个个意识形态决定着自己灵魂生长的程序呢?
当灵魂抽出时,我们欣赏瓶中自己具体化形象化的灵魂时,是一种对过往的疼痛,还是一种对过去罪恶的解脱呢?
吉利马提舍弃了灵魂,他看到了自己可笑的蚕豆般的黑暗的扭曲的不性感的灵魂时,脑海里也浮现出过去的不美好吧。
剥离了灵魂确实让他减轻了压力,但他整个人变得油嘴滑舌,让人讨厌,工作越来越不尽心了。
看来一味的忘却过去的黑暗,不是一件好事。
可怜的吉利马提想要索回自己的灵魂时,却意外的遭遇商人的买卖,把他的灵魂卖给了一个演肥皂剧的女演员身上。
就这样异位的灵魂对他们起了意想不到的反作用,悲剧逐渐上演。
好容易想法设法取回了自己鹰粒的灵魂,却因为起初剥离的灵魂与现实的身体有排异作用,让人啼笑皆非,难道灵魂剥离后,人的精神和心灵已经变质了或者进化了?
对自己的过去要进行排斥了?
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其实,最后吉利马提通过试镜看自己灰暗灵魂深处的时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只是那些从小到大的一幕幕片段。
其实就是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黑或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是我们真实的自己。
影片可以说是一部极具冷幽默色彩的硬科幻,算得上是一场与存在主义息息相关的精神危机,同时也是在对名声在外、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完善的美国用户至上主义或销售性服务做出的回击吧。
在这个非常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喜剧故事当中,灵魂也可以变得像日用品一样随意萃取或交易……徘徊于冷幽默和感伤的惆怅、现实和梦幻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条完美且紧绷着神经的情感线索。
最后商人们在估算人类灵魂的价值然后进行变卖,吉利马提反问,灵魂是可以估价的么?
我的理解是,每个人的灵魂对于自己都是无价的,对其他人其实是一文不值的。
再优秀人的灵魂永远不适合其他人来使用。
灵魂,是我们的一种自我觉醒,自我意识。
creative idea (to me) about soul extracting. however the plot wasnt fruitful enough to allow to go deep into the discussion of all the topics ppl can think of when seeing/hearing the function of the machine. the movie is not about moral issues, its about social issues, how ppl feel about their existence. how ppl deal with stress and anxiety. the whole film is spreading a light flavor of sadness -- as many critiques said, more like a typical european movie than hollywoods. nevertheless, still worth to watch if ur having a bored sunday afternoon and wanna think about some philosophy.
看了这部电影,突然觉得我们身上只有灵魂才是属于自己的,肉体只是衍生品。
你看那么多人整容化妆健身,弄得自己都认不出自己,或者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以后继续自己生活的,还是这个变了样的身体。
身体在世间或者某个人身边占了一个位置,享受或者受苦,只有内心的灵魂一直不变地在我们内心凝视着这一切。
灵魂也需要massage,同时灵魂也是主宰者。
所以,你要不要把灵魂卖给魔鬼,只管行尸走肉 ?
虽然整体有点无聊 但其中的黑色幽默和哲学始终是亮点
Paul在检视自己灵魂的那段还能再拍好点 那会给电影加分
3星半吧,创意不错,音乐不错,画面不错……可惜呀…………
居然为了Katheryn Winnick这位毫无名气的加拿大美女(之前就看过她演的烂恐怖片),而找到了这部讲述差点“死魂灵”的精彩电影。
"谁会想要美国人的灵魂",狂喜欢这句台词!
某些概念挺好,但是看完不知所云~~~
浅。如果电影可以这样拍,那人人都可以当哲学家了
已閱10分鐘電影解說~
关键词: 灵魂碎片、天赋、人性
这年头,没有买不到的也没有不肯卖的
有点无聊
一破点子磨唧了一百分钟 鸡鸭马地老师被傻逼导演忽悠了吧 还有艾米丽沃特森大婶子
How I love this idea! There're so much humor and detail in this dark film and Giamatti's performance is fantastic!
因为是Paul Giamatti主演,所以看起来像是《杯酒人生》的后续,比如说一个“困惑的人三部曲”什么的,一个是困惑的作家,一个是困惑的演员。灵魂仓库、灵魂买卖,在故事中看起来不像是科幻设定,看起来更像是一门诈骗生意或哲学讨论。而PG本名出演的形式看起来又像是《傀儡人生》。
当有一天我们也可以冷冻灵魂...
又一个值得人类深深深深深深思考的问题
演员五星,创意四星,故事三星
片头字幕很文艺,后来就一连串的扯淡,浪费我时间了。
不知所谓,垃圾
bo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