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之城2:蛇蝎美人》,2014年10月19日晚上看完了这部今年出品,让人等待多年的《罪恶之城》续集。
《罪恶之城》黑暗晦涩,但一旦打斗起来就畅快淋漓的,黑白基调的电影似乎创造了一种犯罪电影的新境界。
所以这部姗姗来迟的续集才如此让人期待。
但是这部续集的质量实在一般,尽管也有三个故事,但是Eva Green扮演蛇蝎美人显然是重头戏,重到其他2个故事简直是陪衬,而不像第一集中三个故事个个精彩,却又相辅相成。
Joseph扮演的赌神小子的角色显然是酱油,临死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至于最后Nancy复仇的故事,却有显得如此荒诞不经,如果干掉Boss是这么简单的事,Hadigen就不会自杀了,他和Nancy在第一集就可以一起杀奔Boss老巢了。
最后吐槽一句,第二集中,Hadigen已经死了,Marv却还活着,黑人也还有两只眼睛,这第2集到底是第一集的前传还是后传啊,我凌乱了。
恭喜威叔继《灵异第六感》之后再次当鬼。
比第一部差太远,情节上拖沓不合逻辑,人物上一个个怎么看怎么别扭,第一部里人物之间的利害关系非常明显,而这一部,除了eva的裸体,我什么都想不起来。
eva改了个名字还在出演同样的角色,估计编剧和导演完全就是为了看她裸体才写的本片故事,eva以后真别接这种片了。
本片的大反派议员反而成了最有魅力的角色。
身边基本没有好身手的人还能在牛人聚集的罪恶之城里混的风生水起,只能说对手太渣。
我的女神杰西卡摇身一变成为非主流,这不叫形象突破,这叫倒退,这为了复仇,就别老跳舞了,老老实实学艺去吧。
囧瑟夫这个角色和故事太酱油了,故事还不如中国几十年前拍的老千电影,理论上讲,议员刚死了儿子,应该更爱这个私生子才对,如果囧瑟夫成为反派故事还更好看些,贫民窟的女战士们也是为了耍帅而耍帅,杀人就杀人,还把沙发捅漏了,沙发招谁惹谁了?
你们活的这么浪费算下层社会的人么?。
本片里布罗林和米基才是真爱,米基你为了增加戏份主动没事找事辛苦了。
完全可以视为第一集的资料片。
前传+后传结合在一起作为主轴多少限制了本片的叙事手法的发挥。
第一集里首尾呼应的十分巧妙,增添了sin city的外延氛围令人高呼过瘾,第二集首尾是后传部分,中间再穿插前传内容,使影片本身重点模糊。
再加上打斗太过简化,换的亚洲武士妞扣分,eva美胸加分,不过alba只黑化到了灰色的程度,复仇简单直叙再扣分,算是及格。
期待明年的第三部吧……
就风格效果而言,影片完全继承第一部黑白电音的夸张漫画基调。
阴森冷峻的背景、夸张激烈的剧情、癫狂鲜明的人物、犀利深刻的独白等虽超乎常理,却给人意外的现实感。
黑白灰三色组成的特质画面不时被红唇、鲜血打破色调,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
而各种极致病狂的诠释虽不如第一部那样惊天动地,但暴力美学亦被完美呈现于荧幕前,可谓一场视觉盛宴。
诚然,Eva Green的独撑大戏以及众多配角的喧宾夺主并无益影片整体,反而内在反映了该片人物塑造上的缺失。
首先,电影缺乏《罪1》强烈的雄性魅力。
一个只占三分之一戏份的蛇蝎女难以撑出令人期待的沧桑沉重感,而各个貌似末路猛男的男主却有意无意被沦为赔衬。
或许因为大篇内容并非来自原作漫画,没有变态的黄杂碎,没有可怕的食人少年,所有角色大都经历着不过瘾的冒险,杀伤力明显不足。
血腥暴力也不够第一部的逼格,失去了漫画可以先天创造的无数疯狂可能……除了角色差强人意,另一令人诟病之处是本片将各个故事串为整体而非隔入不同子篇。
这一改动对剧本构思要求更高,若做得恰到好处,精妙串联会使观众更有观影整体感。
可惜,由五段漫画组成的三个主要故事轻重相同未加调整,不仅众多辅助角色被湮没于似有似无的主线之中,三条脉络也无一能主导大局。
因此脱去漫画的外衣,影片模糊、凌乱的叙述很难编织起一个强大的故事。
相反,《罪1》十分聪明地以漫画方式将影片截为四个独具特色的篇章,虽然短小却各自精彩,同时互相穿插,脉络清晰,使得影片整体感未被完全打破。
整体而言,虽然剧情人物经不起剖析,风格与手法在数码视效横行、题材标新立异的今天也绝对称不上石破天惊,《罪恶之城2》却是一部在众多方面延续了我们对前作热爱的诚意作品。
对于钟情黑色犯罪题材的影迷而言,以该片填补九年的遗憾也可以勉强将就。
可惜伴随续集不尽人意的市场效应,黑色烟花下一次华丽绽放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这里没有白天,只有倾盆大雨和恐怖的雪。
这是一个现代都市,却奉行着丛林的生存准则。
假如你是男的,那么如果没有野兽般的眼睛和随时准备杀人的神经,你不会活得太长;假如是女的,情况就更糟。
这里没有道德,善良与邪恶不过是随时变化的东西。
罪恶之城为黑暗所拥有,被黑暗所统治,因黑暗而存在。
经过了长久的积淀,这才是米勒真正想画的作品。
用极端一点的话说,米勒其实只画过一部漫画,就是这部罪恶之城。
无论是超胆侠还是蝙蝠侠,不过是罪恶之城的超级英雄版本。
一开始罪恶之城的故事只有13话完,剧情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一个典型的硬汉警察马弗跟一个妓女过夜之后,被冤枉杀了那个妓女。
这桥段并不新鲜,而马弗的行动更加不算新鲜:找出冤枉自己的那个人。
不过这可不是为自己复仇,而是为了那个死去的妓女。
马弗是粗人一个,他的调查方式理所当然的只有一种。
一个死翘翘的妓女,值得你为之送命吗?
值得去死。
值得去杀人。
值得下地狱。
拳头、鲜血、女人,刀锋与子弹。
什么叫暴力美学,这才是暴力美学。
不是在房间里面放鸽子,而是一枪把你丫暴头,然后走了出去,不再回头。
米勒虽然曾经做过电影编剧,但是他因为不满好莱坞对他的《机械战警》剧本的删改,一怒之下声称绝不再和好莱坞合作,所以当初创作《罪恶之城》的时候,故意把它画成一部“反电影”的漫画:《罪恶之城》的线条粗犷刚硬,不拘一格,有时候画格本身就是故事的一部分。
黑白分明的画风,高光勾勒出人物的轮廓,留白叙述着千言万语。
好像这个世界一点中间色都没有,只有黑和白,罪与罚,杀人或被杀。
老米强迫读者的目光集中在他最强的笔触上,在一个充满暴力的黑白世界里追寻他的哲学。
画完这个故事,米勒当然不会善罢甘休,又接着画了好几部续集: 《平安夜》(SILENT NIGHT)还是马弗的故事,讲他寻找一个被绑架的小女孩。
这故事不长,二十来页,强的是全篇几乎没有对白——虽然这在漫画界算不上特别希奇,然而这可是老美啊,出了名的喜欢白话的啊,他的漫画中总是充满了独白,人物几乎每分钟都在喃喃自语;这篇漫画对他来说倒是一种新的尝试。
到了《A DAME TO KILL FOR》,影片里有份的Dwight就登场啦,这哥们够衰的,专门吃女人的亏,被前一个女人耍得团团转还挨了枪子儿,不过这人有不死系的小强潜质,居然活下来了。
而且不仅活下来,还在前女友Gail和女忍者Miho的帮助下恢复了。
然后当然是报仇。
不过这不算重要,重要的是出现在这个故事中的Miho。
她和Dwight再次出现在接下来的《FAMILY VALUES》中,这次米勒更是尽情的挥洒,通栏白描和那些版画式的画格形成对比,光影对比比平时更加夸张N倍,大片大片的黑白色块,只能用淋漓尽致来形容。
尽管这个系列是黑白漫画,但偶尔也会使用颜色(比如《THAT YELLOW BASTARD》)——相信很多人都记得辛德勒名单里那个红衣小罗莉,一个作用——不过凡事都有例外。
《TO HELL AND BACK》里就有这么一段场景: 故事讲的是一个叫Wallace的老兵,为了一个想自杀的女人惹上了N多麻烦(罪恶城市里女人就是不折不扣的祸水呀)。
故事本身没啥好说,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拿整整一话来讲Wallace的幻觉——全彩!
因为是药物造成的梦境,所以这一话中的视象一点逻辑没有,从日本武士到蓝博,甚至还有美国队长和神奇女侠……等到一切归于现实,世界又重新变成黑白,又回到了那个封闭的罪恶之城。
暴力、凌虐、绝望、歧视、迫害,在这个封闭的系统之中,一切都是允许的,只有善良除外。
这是一个没有希望,没有尊严,也没有信仰的世界,也没有一条路可以逃离。
Hartigan为了南茜而自杀,这并不表示南茜就获得了解救,她最后很可能依然逃不脱被强奸、被凌辱的命运;人们无法抗拒,只能保持生存,直到最糟的结局到来。
---《幻想艺术》杂志2006年第8期特约专稿
毕业答辩的时候,略显空荡的教室里面摆着一排桌子,两米开外的正前方有一把椅子,答辩的学生坐在那,如果这把椅子上带着手铐和脚镣,那这个房间和警察局的审讯室便没什么本质区别了。
坐在桌子后面的4位老师有男有女,我听到他们在争论“女性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类别是不是应该继续存在。
几乎所有女老师都坚持认为女性文学当然应该继续存在,这是女性地位受到重视的表现,她们对不认为女性文学有被单列出来的必要的那名男老师说,你不是女权主义者。
因为我不是答辩者——只是坐在旁边排队而已——所以我静静地听着,当然不能吱声。
但是姑娘们,不认为女性应该被特别强调,才是女权主义者应有的表现啊。
女权主义者认为,在这个我们共同生存着的星球上,男性和女性应该实现“完全平等”,即女性理应享有男性所拥有的一切权利,包括但不限于获得尊重的权利、不受歧视的权利,以及吃苦受难的权利。
也就是说,在社会属性上要求男女没有差别。
比如说,当宣布各种名单时,女性名字的后面不要注明“女”字;比如说,当女性要求从事自己能够胜任的任何职业时,用人单位不能因为性别原因——即使是出于爱护的目的——而拒绝聘用;比如说,女性应该有资格作为家族领袖管理一切家族事务。
老实说,经过整个20世纪各种革命的洗礼,中国的很多地方在这个方面做得已经很不错了:每一个城市的市委常委都至少有一名女性,每一届的人大代表都要保证一定的女性比例,女性在求职时被拒绝的正式理由一般不会是性别,而在处理家族事务的时候征求女性长辈的意见在逐渐变得理所应当。
但是这个星球仍然被男人所主宰,女权主义者们所期望的平等世界并没有到来。
哪里出了问题?
在采访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时候我遇到过一位女性村干部,我说,您觉得咱村里环卫工作做得怎么样,来说两句吧。
她说,不要问我不要问我。
这时她的一名男性同事从我们身旁走过,她叫住他说,来来你来说。
那人回过头来说,人家采访你的,你叫我说干什么?
她回答说,你是男劳力啊,我是女的,你说话比我有分量。
在广大农村地区,这是相当一部分人的观念。
还有另一种看法,就是篇首提到的,认为女性理应被保护被强调被特别照顾,这是大部分所谓“精英阶层”(加“所谓”是因为我最近越来越不承认这个名词的合法性,广闻博见的人不在少数,但也有很多人在自己的专业之外表现出了令人震惊的无知和偏见)中的女性所提倡的。
在男人眼中,世界就更加复杂了。
我不想举例说明大男子主义者对女权主义的反感,和他们对女性贤良淑德的向往(一篇有代表性的帖子:http://bbs.tianya.cn/post-funinfo-4694564-1.shtml),即使不是大男子主义者,很多男性对女人征服世界的做派也颇有微词。
让我想起这个话题的是前些天看的电影《罪恶之城2:红颜祸水》(这才算真正切入正题,前面那么啰嗦铺垫我是有多久没写过字了= =!
)。
作为经典黑色电影《罪恶之城》的续集,《红颜祸水》承载了影迷们超出满格的期待值,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和弗兰克米勒成功地保留了上一部电影的风格与腔调,但是他们这一次做到的也不过如此而已。
这么说并不意味着我认为这是一部烂片,正相反,和时下流行的大多数浮夸的电影比起来,这部续集仍然显得深沉有诚意,只不过有第一部珠玉在前,观众们虽然对风格依然很买账,却已失去了初见时的新奇感。
大家想看到更深层次的内涵,更酣畅的刺激,更变态的快感。
然而,和第一部比起来《红颜祸水》在这些方面不进反退,没有了杀手Kevin那样令人印象深刻甚至不寒而栗的角色——伊娃格林也许配得上“女神”的称谓,但是令她出彩的是她本身,而不是角色的魅力——没有了米基洛克在教堂的告诫亭中富有韵律的对白,也没有了手刃仇敌时令人酣畅淋漓的快感。
更重要的是,如果说第一部是一部反英雄的黑色史诗,那《红颜祸水》只是一部平凡人的都市传说。
导演们抛弃了第一部中显露的那一丝奇幻感,故事风格变得更现实,更接地气,我不知道这是创作大环境的影响还是两位导演真的失去了灵气,但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给人的感觉是,在气质和格调上比之前一部差了一个档次。
为了防止在主题上和第一部重复而导致无趣,《红颜祸水》把电影的“激素成分”由第一部雄性荷尔蒙乱喷的末路硬汉主题,转变成充满了露肉、艳舞和性暗示的雌性魅力展示。
肉、舞、性——谁说女性的魅力是来源于这些的?
男人。
片名本身就说明了一切,红颜祸水,这本身就是一个从男性眼中看到的女性世界,一个“假如受到女性统治”的世界。
怎么会,女性怎么会统治世界?
肉、舞、性,当然,也少不了枪。
伊娃格林依靠没人能够抗拒的身体和那双迷死人的眼睛几乎扫清了前路的一切障碍,只是她没算到她的“猎物”身边还有另一群女人。
囧瑟夫为了一个在酒吧里偶遇的女人自投罗网,赢得了牌局却丢掉了性命,最终击败他的对手的人是谁?
杰西卡阿尔芭,另一个天生绝色。
在这个世界里,所谓真爱,只存在于女人的回忆和幻象中。
没有了第一部中米基洛克对女神“歌蒂”的仰慕,也没有了布鲁斯威利斯对杰西卡阿尔芭的守护,乔什布洛林对伊娃格林如此痴情又怎样?
工具而已。
所以不安,所以心寒,所以恐怖。
和女性一样,男性也是个“善于”自虐的种族。
屌丝们总是把自己伏在石榴裙之下,然后责怪女神看不到自己,但是女神从古至今都只属于雄性领袖,这样残酷的现实使他们如何相信自己在一个女性统治的世界里能够得到满足?
米基洛克为阿尔芭女神杀出了一条血路,为了能让女神手刃BOSS,他谎称受伤坐倒在栏杆旁,阿尔芭为他点上了一支烟。
这时B站的弹幕视窗上飘过密密麻麻的一片赞叹,好女人啊,还是你懂男人。
好女人,首先要“懂”男人。
然后,你们可以统治地球了。
哈。
說句實話第一部我看噠很不認眞。
那時候特別不能理解這種表達方式。
而又打打殺殺噠這麼直白我更不能接受。
可如今看到暸第二部突然就能看進去暸。
如果說第一部Sin City是著重描寫男性噠罪。
那這一部就絕對是將全部目光都集中在女性噠罪上。
兩部Sin City都講噠不是犯罪而是人類噠原罪。
夏娃在伊甸園被蛇引誘後轉過頭來就去引誘亞當啃蘋果。
從那以後似乎女性就和蛇蠍這類詞語再也分開暸。
所以女人噠引誘是極度危險噠也是致命噠。
也就是那句軟刀子刀刀割人心。
其實男人眞噠不是蛇蠍女人噠對手。
這種陰柔噠力量本就是男人天性中無法抗拒噠。
在看噠過程中我不知道為甚麼自己想起暸姜文。
其實Sin City裏發生噠這些血腥暴力事件在現實中也都發生著。
所以這種不太像隱喻噠隱喻也就沒那麼耐人尋味暸。
可姜文他也是隱喻大師。
由於中國審查制度噠變態成就暸姜文一身指鹿為馬指桑罵槐噠好功力。
我想如果是姜文他可能會拿捏噠更好吧。
故事情节一般,每一段故事都比较简单,倒是也符合了简单粗暴的整体风格。
风格见仁见智,我反正比较喜欢,概括起来就是简单粗暴漫画风。
但表面上简单的背后其实有很多心思。
色调是黑白的,但绝不是过去默片的那种自然黑白,而是处理过的黑白,哪里黑哪里白,不同的黑白程度,产生强烈的对比,极具美学价值,偶尔的色彩运用更具画龙点睛之秒。
镜头的运用也非常好,比如开车风车电掣一段,先从高处俯视,进而拉近,用黑白对比表现速度,很有震撼力。
简单绝不是粗制滥造,相反正是大量拍摄科技的运用才产生简单的效果,正所谓大道至简。
粗暴自是不必多说,艳舞、露点、做爱、赌博、权利、杀人、砍头、飙血样样俱全。
但每样的处理都恰到好处。
粗暴绝不是粗俗,相反我看后内心非常平静。
若是情节再好一点,我会打五颗星。
川普出马,一个顶俩。
我感觉他才是整个电影的男主。
勾引了整个故事的起承转合。
而且都是关键节点。
横刀立马。
力挽天涯。
cult,这是一部很爽的电影。
突然喜欢上这种黑白的风格。
就像小时候在被窝里偷偷看连环画的感觉。
之所以黑白,是因为如果是彩色将过于血腥暴力。
可以脑补一下,手起刀落,刀起头落。
血花世界的场面。
女人是这个世界的动力。
无论男人多么矫情,其实世界的本质还是母系社会。
这一点老子看得最通透。
这个世界看似光鲜的,看似主宰的是男人,其实这是17,000年前那个叫伊瓦的女性布了一个线粒体的局。
因为他知道终有一天。
从生理上女人是永远干不过男人的,于是女人用她的柔情用她的妩媚她的母爱与性爱。
掌控了这个男人,本质上说。
男人只不过是蜂巢里的工蜂而已,忙忙碌碌为谁辛苦为谁忙?
弗洛伊德是大智慧者。
他知道人类的潜意识其实才是生存的终极目标。
只是碍于文明的观瞻而羞于启齿而已。
真正这个世界的操弄者是深藏于世界背后的。
女性。
我以前上创意写作的时候,我亲爱的老师在第一节课就讲了fiction的发展,期间悠悠地说了句电影的stereotype对于fiction的影响。
到今日,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我实在忍不了了。
此片,除了囧瑟夫,全是大方脸,好像不方脸就做不了硬汉。
所以果然囧瑟夫不是硬汉,只能倒在这个城市的怀抱。
此人故事线和其他人基本没多大联系。
他也就是希望听到一句“爸爸love u”,结果最后还是被崩了脑袋。
Eva Green不出所料又是个小表砸,心机深沉,把身边可以利用的男人全利用遍。
男人呢也傻,看不出那张凶脸底下的阴影变换,一看到她的酮体脑细胞全离家出走。
Jessica Alba,苦大仇深的舞女,天使的脸蛋魔鬼的身材,但是跳舞的时候却哲学的认识到“这个世界都在沉睡只有我是清醒”这种发人深思的道理。
但是也不知道是谁开的头,美女复仇一定要划破脸,出门了还有三个小混混来送装备。
穿个铆钉皮夹克去杀人你一定欺负我读书少,杀人不都是穿夜行衣的么(武侠里都这么演)。
那个亚洲妹子简直不能再stereotype。
是谁规定的亚洲女一定要长直发齐刘海!
是谁规定的亚洲女一定会用长刀!
是谁规定的亚洲女一定是人性兵器连台词都不带一句!
杀死比尔的错吗???!!!
大方脸复仇小狗仔以及一手遮天的政客,我怎么觉得这感觉那么熟悉呢。
一定是我武侠看多了。
客栈里吃个饭就遇到个要复仇的,我吃完了饭闲得慌于是每次复仇都要掺一脚。
出场都要框地开个门碎个玻璃,赶个路一定要骑个重机车或者漂个移。
干完了以后哥俩好啊我又在这个城市里逍遥啊。
所以别和我说这个电影剧情渣但是质感好,你黑白你CG你也质感好。
剧情设定好拙计,槽点太多下不去嘴。
为什么这部变难看了呢?因为故事俗套,三个故事都缺乏核心,独立性完整性散乱。几位演员缺乏挑大梁的气场,又因为一半角色是第一部的,就忽略了背景构造,新老角色谁都不出挑。
Eva Green的乳晕一定修片修过了!!哼
差第一部太多,而且已经对Eva Green免疫,只不过囧瑟夫这个故事莫名其妙。
凯迪酒店是罪恶的途径地,马福才是之城的执法者。宁在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男人难以抵抗伊娃那样翻云覆雨的红颜祸水,心甘情愿赴死,只为偷得一缕芳香,心魔,冲动,要控制,控制;一心复仇的Nancy也不再有18岁的芳颜,一心寻死的约瑟夫终究是默默无知的死在权利之下。和1比,剧情弱些说教多些
这是要彻底拍出短片拼盘吗?第一部紧凑的叙事,凌厉的剪辑,张弛的节奏感都不见了,只剩下了漫画版的质感,所谓的风格,几个小故事连条清晰的叙事主线都理不出来,逼叨逼的旁白让片子更加涣散。倒是伊娃·格林的裸体线条美翻了,她也是整部电影唯一鲜明的角色,女权主义者肯定会讨厌死这片子。★★
罪恶之城第二部依然是酷酷的黑白漫画风格影片,感觉人物形象塑造上没有第一部好,但伊娃·格林还是成功塑造了一个蛇蝎美女的形象,血腥的打斗,裸露的美女,文艺的对白,酷酷的摄影风格依然是这个系列的特点,希望中国也能排出这风格的电影。
这一集Eva姐豁出去了,从头到尾几乎没穿过衣服,顶着两颗黑莓(这是伪黑白片)四处晃悠,完爆杰茜卡女神的扭臀艳舞,实乃宅男们的福利。囧瑟夫的角色就跟他名字一样囧,我也是醉了。
lady gaga打了一手好酱油,囧瑟夫很傻很天真,性感美人客串反派,这个故事真的比第一部差了好多好多,续集这种东西,不是随便拍的,除了造型很美镜头很用心,都不知道剩下什么了
哪里有大奶子,翘屁股,还有伊娃格林,哪里就是天堂(或者地狱 反正都是一回事
This downtown has soiled everybody. 末尾女主一句话道破天机!掐头去尾中间是一个故事,而头和尾又是一个故事,一个承接第一集的黄色的故事,中间串起来这两集、三个故事的是一个铁憨憨百打不死角色,最大的相同点就是杀他个昏天黑地日月无光痛痛快快,夸张的鲜血喷流借助黑白片中的乳白色液体喷流令观众通过自己的想象更能隔着屏幕感受到这血腥画面,甚至连味道都给补上了!凡是带颜色的都是邪恶的:黄色的丑恶脑袋、红色魅惑的嘴唇。另外,片中演员有三个名角色啊:盗梦空间里的阿瑟,戏梦巴黎的艾娃格林,复联中的灭霸。艾娃格林的绝美肉体即便是黑白两色也无妨……
没有了第一部创意上的惊艳,也少了颠覆善恶的世界观上的奇幻,故事磨去了耐人寻味的内涵而变得简单粗暴(只有布洛林的故事勉强能看),只留下了干巴巴的视角感官。 马文记得在第一部里不是上了电椅吗?赌局上那个耍帅逞勇的无脑角色真是白瞎了约瑟夫高登。
延续黑白暴力美学...Eva既是goddess又是witch...还有Alba,也是硬了...野种囧瑟夫好坎坷,连带无辜Marcie也惨死...杀掉最终大Boss,剧终...
这个系列跟“300”系列一样,首集不论故事视觉呈现都很惊艳,拍到第二部就只剩视觉把戏了,且同样都有伊娃·格林这蛇蝎婊子。
时隔九年的续集,故事狗血了许多,但风格依旧凌厉。不要跟脑残粉争论,我就喜欢这样的,坏人坏到反人性,好人帅到没朋友,爆款美女边抖胸边宰人,鲜血如鲜花般绽放,逼格高耸入云。马文会搞笑了,伊娃全程不穿衣服,囧瑟夫最后内什么了。不齿这片子的家伙们,我就不信你看完后没撸一发。
其实只要不和第一部比,整部电影还算是不错的,毕竟这个画面风格太难得了,十年过去了也没有第二部电影能拍出反差如此强烈、特点如此鲜明的视觉系电影。不过剧情上的退步是显而易见的,感觉就是几个短片集成的一样,主线上没有必然的联系。三个短片还是伊娃·格林那段最有感觉,伊娃真是天生媚骨啊
除了延续了第一部酷炫的影像风格以外,第二部的所有档次都降低了。第一部三个故事相互之间都有联系,主题也是一致的硬汉柔情;到了第二部,故事之间割裂相当严重,伊娃·格林是最大看点,囧瑟夫和南希的故事简直编得像鬼。更别提第一部迭出的装逼金句和流畅的打击感了。
这个IP很赚钱,但是可能9年以后主创也觉得快赚不了什么钱了,赶紧加麻加辣搞一部出来交差。所以其实影像上还是很好看的,台词也一如既往地充满了漫画般的市井趣味和文人文艺气。但是这个故事也太着急收尾了,啥矛盾都一口气全解决了,也太不厚重了甚至都没来得及爽,真的就是交差式的故事。与其说片中的是蛇蝎美人,倒不如说是这群男的各个精虫上脑各种自诩女性守护神。我倒是很被她通过让觊觎她肉体的男人们自相残杀从而独立生活感到惊艳。可是这么阴毒的蛇蝎美人最后突然又对男性崇拜了起来并因此丢了性命很是难评。南希自己无法复仇,要靠自残来唤起一个强大男性的保护欲和复仇欲来组成战队更是难评。这个系列口味是重的但是都是惩恶扬善,但是这一部扬的是什么善我是很疑惑了。
其实四星有点勉强,但是太爱第一部了,可能当时出来的时候惊艳,而这一部经过SPRIT的烂俗,变得没有当年那么惊艳了,但是构图依然牛逼,色调的运用,场景的调度,等等。。。。
主要故事架构延续了第一部《红颜祸水》的剧情,来了一段人鬼情未了,另加了囧瑟夫的赌场故事和蛇蝎美人段落。整体上依旧酷炫的黑白影调和冰冷画面,外加特别能装逼的诗意化内心独白语言。但杰西卡完全就是已经步入到我内心深处的女神境界了啊。
我女神虽然依然很美,但是一直都是此类角色也很无聊。再加上几段故事拍得零零散散。差评,两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