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可以说是甄子丹动作片之王,放在中国武术电影我觉得也可以算得上数一数二之巅峰作品。
甄子丹算得上继李连杰之后的功夫影帝,如果说李小龙算一代,李连杰算二代,那么三代就是甄子丹了。
甄子丹的打斗风格和李连杰不同,集合了格斗柔道泰拳等等现代格斗技术,可以说得上是拳拳到肉,很多网友之前抨击甄子丹和吴京打斗不懂收拳太疼。
但是给观众的效果确实是观感上的视觉盛宴,可惜现在功夫电影后继无人了。
不会再有这么精彩的功夫电影了。。。
我不明白为什么豆瓣电影网只要不是烧脑的或者人性的影片评分就一定不高!
也许是因为只有爱看这类电影的人才会把很多时间花在评论电影这类事情上。
首先 电影分很多类,甚至一部电影同是也会有很多属性。
这本身在给电影评分时就应该多方面考虑。
但《导火线》这部片子 就是堂堂正正的一个属性——动作片!
而且就动作片来讲绝对应该给它8分以上的评价,如果站在中国动作片的角度,给出的分数应该更高!
没有烧脑的剧情,没有催人泪下的儿女情长,只有让人热血沸腾的拳来脚往!
甄子丹在这部影片中所展现MMA理念,向国人展示巴西柔术的魅力!
这就是给国内动作电影上的课。
多少年来我们的武术爱好者还被功夫电影中的传统套路所迷惑,看似精彩的打斗动作都是一招一式的“亮相”动作!
很多人看完导火线还装作很懂似的评价说什么“擒拿技术不错”。
擒拿是没有GUARD概念的。
甄子丹展示的是93年开始风靡全球的巴西柔术技术!
当然不管观众看不看得懂柔术,至少大家一看就知道这功夫厉害,有用!
国内电影传统的那些拳脚功夫应该改进了!
这部片子也带动了国内MMA事业的发展,可以说在武术爱好者间掀起了轩然大波。
虽然很多人还认为那是擒拿 但就电影来讲一部动作片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难道不该给个高分吗?
最后补充一下,电影中的枪战镜头也很精彩。
在电影院看的效果会比在电脑前看好得多。
近几年来虽然MMA题材的电影层出不穷,但就纯动作电影来讲一直没有突破此片!
终于这次甄子丹面对那三个超拽的歹徒下了狠手!
也弥补了《杀破狼》的一点小遗憾,虽然2部片子没啥大关系让人舒了一口气啊!
完全灭了3个混蛋的嚣张气焰整部片子感觉甄子丹做的决定虽然意气,但是让看的人真正感到了解气,大呼过瘾!
对于《导火线》,写的肯定不如看的爽,还分文戏、武戏?
警匪片、动作片?
这不需要区分了吧。
《导火线》不是《龙虎门》,不是扶不太起的谢霆锋余文乐房祖名等人,渐渐的,甄子丹也要成为一个品牌了。
随便挑几个影片中的相关词语废话几句。
破军《导火线》又叫《杀破狼2》,它原名是叫《破军》(事实上,十来天前本人以为这是两部片子,一半是那部怪怪的投名状所导致)。
电影原名为《破军》,由于“破军星”为北斗七星之一,古书称之为“耗星”,“耗”代表破坏力,主万事万物,一定先有破坏才有建设。
但由于开镜后,多位演员包括甄子丹以及多位武指于拍摄时受伤,令拍摄进度大受影响,故决定改戏名,希望台前幕后人员工作顺利。
后一转,很简单,回到天上的三颗煞星,七杀、破军、贪狼,分别代表毁灭、斗争、贪婪。
《破军》何意,明显不过。
看到打得双眼发红的甄子丹,哪还需要什么心理刻画,情绪铺垫,打,打,还是打!
就想北野武的处女作名字,《一个极其凶暴的男人》,小心恶警!
《杀破狼》最HIGH的一场戏自然是兵刃在手的巷战,只可惜,在《导火线》里没了冷兵器,反设成了持续的枪战和追逐,在马军枪法神准之外,古仔又身中数枪,奇迹般不死。
松花江松花江,这美丽名字的来历真是范冰冰编说的通俗打工版说法?
相信不仅东北同胞有疑问,多数观众都持有疑问。
事实是这样的:发源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天池的松花江,“松花”源于满语,意思是“白色的”江,它为黑龙江最大支流。
说回来,台词本来就是编的,不过借范冰冰说出来而已。
该角色本来就是点缀,弄成片中所见大家估计也不在意,同样的,对于“制服女上司”许晴,亦是一样道理。
疏漏为什么气流掀翻后不流产,为什么医院绑架能出入自由……,《导火线》可以说有很多BUG,但是只要动作没BUG就可以了,比如说本来血污满脸的人下一镜头突然间神清气爽。
自然,《导火线》不会犯此类错误。
由于动作场面占据时间太长,很多人物都停于表面化,记忆深点的是那个英勇钻电梯里头的年轻女警员。
但,似乎也不需要怎么个深入吧,不然适得其反。
荒野先前怀疑着这片原野来眼熟,借助来自IMDB的说法,一想茂密的野草和矮矮小树林,似乎正是《战狼传说》、《杀破狼》以及《黑社会》、《放逐》的一块相同的故事场景(尤其是《放逐》,可以回忆一下),这块乡下外景在香港电影里出现重复,并非不可能。
呼唤香港地理强人,或者手头有片源的人考据对比。
你完蛋啦,Tony!
看到这一句忍不住笑了出来。
Tony Ja(大哥和二弟)和Tony Jaa什么联系再清楚不过。
硬碰硬的结尾大战,除了邹兆龙嘴上一句“你妈的”之外,只有拳脚和身体的重击声响,身体和地面的不断撞击。
长时期的眼花缭乱后,突然蹦出这么一句。
甄子丹,你的叫阵声大家都听到了,泰国小伙应该也听得到。
最后,排除力挺国货的心理。
很客观的说一句,泰拳骨头折拗断裂很爽吗?
不觉得。
甄子丹确实做得比Tony Jaa好——40多岁不算老,继续继续努力。
我们也可以跟句:“你完蛋啦!
Tony!
”(这样的后果就是越来越多人期待上演中泰二人PK)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502923/
本来接上文想继续聊些《导火线》动作的,但怕被影迷骂剧透,所以还是先扯些别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港片网络上开始喜欢以文戏和武戏分开评论,并且这种风气影响到纸媒,对于演员来说,如果你是卧底你就必须要卧的曲折离奇,所有主演必须各有一番渊源,故事也必须回去琢磨几个晚上才思索到其中深义,个人觉得没这个必要,尤其是对于功夫片。
严格的说,功夫片是只存在于港片的,从上世纪60年代到如今,一直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算是香港文化之一,曾有一个阶段,看电影去就是看武打片,真正喜欢看武打片的朋友,也没有几个会纠结于其他,武打不好看,其他都是扯淡,最重要在影院当时一定要看的爽,想想现在留在我们记忆中的那些老片,我们除了一段段精彩的打斗,我们记住了其他什么吗?
其实功夫片乃至动作片,基本都是表现个人英雄主义的,观众去看也是冲着这点来,总结一下,功夫片大抵如此:主角一定要猛,反派一定要狠,小喽罗一定是渣,最终正反主角一定要大决战。
至于你非要把剧情单独拿出来,我只能告诉你,大多就是灭门-学武-复仇,后来虽有变化,但实质基本如此。
实际证明,也只有这套路数让观众喜欢,让观众看的爽!
不符合上述几个条件观众一定不爽!
上年《霍元甲》武打设计走反向,上半部霍元甲打秦爷打到爆,后半部却与众国际友人来个国际武术友谊交流赛,单从武打上来说就让人感觉很不爽。
主角一定要猛,因为功夫片本来主题就是个人英雄主义,重点就是要表现主角一定勇猛无比,贯穿全线,其他皆是绿叶,想想李小龙电影,除了李小龙,我们印象深刻的还有谁,我们要的就是英雄,其他呢,不需要,现实中到处都是,大多观众是在电影中寻找个人英雄的梦想的,这里多说一句,主角如果本人很酷,一定要摆出来,所以一般功夫片,肌肉男比较受欢迎。
反派一定要狠,拳脚功夫要狠,品质也要狠,两者不狠不足以犯下让观众恨之入骨的罪行,也不能把最终的决斗推向高潮,更不足以匹配主角超强的功夫,所以功夫片剧情发展大多简单,主要是培养情绪,起个过渡作用,当观众情绪被吊起,心里老想揍他的时候,这时候主角出场,将其海扁一顿,这种做法虽简单,但是迎合了观众的心理,自然可以赢得掌声支持。
小喽罗一定是渣,在功夫片中,一定存在渣一般的小喽罗,或单挑或群战,正派主角对之一般是一招致敌,以之来衬托主角高超的武功,同时从视觉和心理上对观众也有震撼,其实从现实的格斗也是如此,练过武功的打普通人打几个没问题,遇到练过功夫的,打一个也要费般周折,自己也要受点皮肉之苦。
最后的大决战是一个功夫片的精华所在,高超的武术指导可以设计的打的或刚猛无比,或花团锦簇,让影迷当时看的觉得天地变色,日月无光,甚至如李小龙般还可以顺便表达他自己的武学理念,最不济的一般的功夫片至少也可以让你看个热闹,所以,记得我有时候时间比较紧张时看片一般是直接拖到最后来看一下的,不知道是否有朋友也有这个习惯。
最后回到《导火线》,个人觉得,《导火线》表面是警匪片题材,实质是一部精彩的现代功夫片,完全符合以上功夫片模式,同时动作上有别于过去我们看到的东西,很值得一看。
http://www.wmamov.com/home/space-4-do-blog-id-1249.html
照我刚开始看的第一个想法,居然是港片,还是武打。
然后居然从头到尾还是肉搏。
忽然想起几个月前在电视上看过这部片首映礼的宣传片段。
据说有些与无间道的情节背景类似。
最惊艳的一幕,是在海边。
甄子丹大哥一开头拱着腰屁股对着镜头,然后拍瘦弱的古天乐不停地说话,再拍回去大哥就转过来正面站在古天乐前面对话。
此刻的我,眼睛呈滚圆状,脸滚烫得要发烧,口水困难得要咽下去。
那。。。
那身肌肉。。。
天,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看的男人身体。
*^0^* 然后就是打架。
我一边看一边感叹,嗯,这才是男人啊。
其实说什么谁是警察谁是贼,就是为了打架过瘾吧。
最原始的野蛮强势手段,也是至今为止能满足他们基本心理欲求的最实用方法。
超有安全感啊。
如果现实生活中出现这样的男人,真会疯狂地爱上的。
他们从屋顶上摔下去,我“喔!
”地叫着弹跳离开了座位一下下。
“痛啊。
”我的心里在乱叫。
甄子丹一拳打过去中脸,膝盖顶过去中小腹,“痛啊。
”我想闭上眼睛不看了,可又怕错过拳拳到肉的精彩画面。
天,我居然会觉得这很好看。
有几招重复了好多次,我在脑袋里学会了,下次遇到坏人的时候,也许可以用得上。
这里总结一下: 1。
用两只手拧对方的胳膊,拧到背后去,注意要整只都拧过去。
2。
把膝盖提起来,顶对方的腹部或者是要害,重复得越多次,力气越大,杀伤力越大。
3。
对方踢一个高抬腿过来时,可以顺势抓住,然后像拧胳膊一样拧。
当然拧胳膊的时候是用双手,这个时候你除了双手还可以加上双脚一起像章鱼一样缠住对方拧。
这个动作可以躺在地上完成,会比较方便, 4。
很简单的侧击拳,但要非常有力,打脸,颧骨和鼻子的部位。
5。
其他的有点难了,我有畏难情结,就不学了。
直到片尾结束了,我坚持看完花絮才站起来走人。
因为突然产生了要尊敬拍电影的人的想法。
场里一同坐的观众,一半是小学生。
在范冰冰亲吻古天乐的时候,有几个小女孩叫出声来,之后又有两人互裸睡觉的几秒镜头,上半身盖着被子,又有人叫了。
我非常肯定这场男人的打斗,肯定这部男人之间的力量型较量和果敢决断风格的格斗片。
甄子丹的电影,我通常会省略故事情节和剧务服装等一些方面,专注于功夫。
人都有优势,有特点,而如何发挥优势是关键。
甄子丹就发挥了。
我看到的是不同以往的格斗,不同于李连杰的扎稳少林功夫,不同于成龙的幽默功夫。
好像非常灵活又硬气,非常取巧又扎实,非常柔软又力量,很多面在一起,让我们对功夫又有新的认识。
不错。
表演上,我倒没觉得各自有什么突破。
古天乐还是卧底,混混得显得有点懦弱,不过幸好,有个女朋友陪着。
大眼睛的冰冰,黑色的长发,那么脱俗,一点不象卖酒女。
幸亏,还是可以演这种最早就出演的纯情角色。
吕良伟的坏人,倒是彻底,在监狱里还不忘满足一下自己的大哥欲望,不过在高尔夫训练场,我倒是记得好像tony才是说话最力度的一个人。
呵呵。
也是,大哥毕竟只是面凶,没有决策和领导感觉,有点木木的。
邹兆龙,打的狠劲以及薄的嘴唇,眼神中的阴冷,冷静的暴戾,十足没有一点的温和感。
值得说的是,打斗的场面,真实得还带有点小幽默。
估计也是故意轻松的。
否则一根筋一直甭着,会断的。
情节上,我还真的没明白,叶伟信把甄子丹角色的母亲搬出来那一段,有什么必要?
是同样有个母亲吗?
我在看的时候就说,主流电影,总归要表现人性的一方面,增加点和谐气氛。
格斗场面非常精彩。
近身搏斗让硬气男人形象增加了柔性,真功夫的功夫也不是少林寺的铜墙铁人,任打、硬打,练个金钟罩铁布衫,就硬着来打几拳,而是贴近身体,围困,翻身,好像还有舞蹈中的旋转动作哦。
新颖新颖。
昨天特地看了导火线,之前总是听别人说这片子的功夫动作很劲爆很到位。。。
看过后不得不承认,甄子丹在动作方面确实下了苦功,作为一部几乎单纯到只剩下动作的动作片,它是成功的剧情是早已落入俗套的故事,无非又是香港片惯用的警匪卧底之类的。。。
古天乐作为卧底混入以越南三兄弟为首的团伙打算一举歼灭他们。。。
甄子丹作为一个性格火爆的警司确实火爆的有点过头,尤其是后面他竟然把匪徒当街打死,这个在警界的影响可是非同小可的吧虽说那歹徒确实可恶,竟把孩童生生扔出去摔死了。。
可貌似也罪不致死,就算要死也不应该是他出手的吧。。
说真的故事剧情实在是乏善可陈,甚至连我现在想来都有点不连贯了。。。
古仔卧底到头来还是被越南三兄弟中最狠的一个tony发现,他不得已跳车逃跑还被撞下山崖瘸了一条腿。。。
他以为可以逃过越南三兄弟的手掌心。。
可惜那三个人,尤其是tony心狠手辣,根本不可能放过他的。。。
他们把炸弹放进烤鸭里送到古天乐的家里,肥猫饰演的督察不幸做了替死鬼,同时也把古的女友(范冰冰饰)炸伤了。。。
这次袭击未能成功,于是下一次的袭击就发生在了医院,他们带了范威胁古不要上庭作证,古为保女友及孩子性命以失忆为由放弃了指正老大吕良伟的机会。。。
甄子丹知道后,挟持吕良伟演的大哥去救古和他的女友。。
于是一场激战展开了甄的拳脚功夫果然干净利落,最终决战就发生在甄和tony两人之间,心狠手辣的tony早在之前就让人看着不顺眼了,激战过程中只是希望甄赶快消灭这个恶人。。
这场打斗未免安排的长了些,打斗的精彩动作也有所重复。。。
结论是。。
这部片子如果是给爱看剧情的人看,那一定就是乏善可陈了。。
不过,如果是动作片爱好者。。。
那么这部片子也算是上乘之作了
这个姑且算是我的《导火线》漫谈(四)吧。。。。。
--记得上年到一个练散打的朋友家玩,这家伙喝多了,饭后闲聊。
“武打明星算什么啊,那些动作我也能做。
”“这可不一样,不能光凭打,还有武打设计,可不象你想想的那么简单的活”。
“有啥不一样,哥哥是个粗人,没啥文化,你给我说说”“简单说吧,功夫片里的武打设计就象你和嫂子嘿咻一样,情感、节奏、技巧、高潮一个都不能少。
”接下来胡吹了半天,直到这哥们在沙发上呼呼睡着。
话虽是个玩笑,不过却是小弟看功夫片以来的一点心得,在此分享一下。
情感优秀的动作演员,他的动作是是可以表现出他当时的情绪的,李小龙甄子丹挥拳时你能感觉到拳头的愤怒,另一方面,优秀的武术指导对演员也会根据不同情绪下设计不同的动作,面对仇人时一瞬间的动作和武者见面惺惺相惜时的动作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愤怒,一个是尊重,面对远远弱小于已的对手和强大的对手时的动作也是不一样,一是自信和蔑视,一是冷静和慎重。
没有情感的动作就象没有感情的ML,平淡无味,但切记,过犹不及,做作及夸张等虚假的情感只会让你的女伴反感。
节奏两者之间真实对抗,必然有有节奏的攻防,最简单如拳击的组合拳,左刺拳左刺拳右直拳就是一个简单的组合,有节奏的进攻是一种策略,也有利于保持自己的体力,真实的格斗是变化莫测,瞬息万变的,还拿简单易懂的拳击说事,你可以抛出一个刺拳后稍停看对方反应,接着上去一顿组合拳猛K,也可以借助良好的步法绕至对方内侧直接出短拳,这些都是节奏,对于一位武术家来说,武术有如音乐,其中自有韵律可言,僵化的1,2,3,4广播体操般的对拆只会存在于早期的功夫片中,随着武艺的发展和观众口味的提高,武术指导除了有拍摄经验外,还必须是个武艺通才,这样才能设计出更精彩的动作。
没有节奏的打斗就是没有节奏的ML,除了让你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还会让你的女伴痛苦。
技巧有港式动作这个说法存在大概就得益于此,香港武指会在一段武打中展示一些小的格斗技巧,然后通过剪辑,镜头重放等电影手法强化,视觉效果很好,这种做法多见于一些武侠片中,这样打起来花团锦簇的,煞是好看,同时又可以表现主角的武功高强。
另外一种就是打斗场景设计的技巧,比如《导火线》中让一个赤手的男人和一个持枪的歹徒外加一个初出警校的女孩关进一个封闭的电梯里,结果会怎样?
这样设计容易引起观众心理的代入感和共振,如果大家都赤手估计就没啥悬念了,肯定一顿老拳猛K的俗套安排。
这种利用场景的戏多在一些警匪动作片中,成龙的电影中最多。
别说技巧不重要,看看那些青春活力无处散发的小伙子们对七十二招108式之类的东西乐此不疲就知道受欢迎程度了。
高潮不用说这个是最重要的了,不过要明白,除了影片最终要设计一场正反派的终结打斗来达到最终的高潮外,影片中每一段打斗都应该有其高潮之处,但往往这个是被一般功夫片忽视的,什么叫一段打斗中的高潮呢,举个例子,一个猛烈的拳脚过后接着一个漂亮的腾空后旋踢,这最后一击就是打斗中的高潮点,再如,一个彪形大汉对一mm袭击,一阵追击和猛扑后却一拳打到钢板上,这也算高潮,精彩的武打设计可以让你心理也随着打斗起伏不定,阵阵小高潮弄的你心神澎湃,最后一场决斗带来的大高潮到来,观众不说爽才怪。
联想到我们在观看拳赛和球赛时更容易理解,不时会有精彩动作让我们给以掌声,所以武打片里打斗要显得真实必须设计一些高潮点动作。
或许会有贪心的MM说,如果能有一场动作能有二次大高潮岂不是更爽,确实如此,那肯定爽,有没有这样的武打桥段,有,《导火线》最终决斗。
这时有人也许会说,我靠,你别不是在夸《导火线》啊,兄弟别急,不是这样,只要喜欢看功夫片,你可以找到更多不同感觉的高潮,就比如《飞龙猛将》中“喷射机”宾尼一凰三凤,大玩4P,先战洪金宝,再打元彪,最后决战成龙,三场打斗过程均不相同,却一样精彩,各有风味,也算是另外一种享受。
http://www.wmamov.com/home/space-4-do-blog-id-1250.html
《导火线》讲了一个最最普通的香港警匪故事,不同的是正义与邪恶的力量对比做了调整,整个影片多次出现邪恶力量以绝对优势围捕好人的镜头。
在最后交换人质的场面中,甄子丹一人一枪面对歹徒布下的天罗地网,一番枪战之后形成了三个歹徒追杀一个警察的场面...... 从头到尾弥漫在黑色的压抑下,三兄弟组成的小团体不仅凶残而且始终处于优势地位,个个一副一切尽在掌握的自信神情,整个警察局弥漫在他们制造的恐怖氛围下。
警察,人质,警察他女朋友,被他们随意残杀,没有认输投降的权利,没有求生的出路。
而尤以邹兆龙扮演的二号老大最为威猛凶残。
当甄子丹抓住他们老大以求换取古天乐他们两口子的性命时,邹兆龙极尽阴冷的一句“我等你”让人不寒而栗。
此时镜头转向甄子丹,冷俊(冷酷而英俊)的表情不再给人耍酷的感觉,而是一股温暖:“社会正在被流氓干!
靠你了大哥,他妈灭了他们!
”。
是的,影片虽然一直强调事情是发生在1997以前,但是总给人感觉社会正在被黑社会干着,而人们分成两种:一种是在退缩在回避甚至是在助纣为虐,比如警察局女上司(许晴)。
不会招惹流氓,流氓也不会先打击他们,于是平安无事。
另一种人就是我们的英雄们。
英雄们最可爱的地方在于早就认识到不能依靠退缩的人们,也早就认识到对付流氓只能要以暴制暴,更确切地说是以狠制狠。
于是乎,当正义的人们快把鲜血流干的时候,无辜的小女孩被打死的时候,观众们终于愤怒到极点,然后就出现了下面一出:甄子丹与三号老大在餐馆对打,三号老大实力不俗,但和甄子丹相比还差几筹,一番抵抗以后被摁在地上。
镜头里一张打翻的桌子遮住了大半,只见怒火中甄子丹一次次举起右拳往下砸,对,很简单的一锤锤砸,在有节奏的低音中,邪恶也开始付出代价了。
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段特别过瘾,似乎每一拳都夹带着心中的怨气,我打死你,我打死你,我打死你,我打死你残杀无辜,我打死你施威百姓,我打死你作威作福,我打死你不给别人活路,我打死你房价飞涨,我打死你贪污腐败。。。
停,停,严重跑题,借题发挥,回到电影,真的就这样被硬生生打死了。
当甄子丹从饭馆里面出来的时候,我不自觉的开始鼓掌。。。。。
片如其名,一点就爆。虽然剧情上漏洞不少,但这电影就是奔着动作戏来的。就像我们看速度与激情看的是飙车时的极速和轰鸣的马达,而不是考究在阿布扎比穿越摩天大楼的可行性。 人物上恶人坏到底,砍掉了以暴制暴的道德观,把格斗中暴力残忍的一面全都展现出来。 打戏安排上有点吊胃口,遵循了中途打小boss,最后打大boss的模式。甄子丹与邹兆龙和释彦能两场武斗,招式连贯性,拳脚的落点,格斗的必杀能力都实打实的精彩。 有人说文戏偏弱,我反而觉得文戏过多了。
very violenta bit mo lei tausomehow it's very early 90s...
才这点分数????这种架空剧情懒得塑造人物和冲突,就为了大量刺激肾上腺素的爽片,绝对远超及格分,反派气场与节奏感十足的动作拯救基本没有的剧情,特殊身份比起来真心呵呵,到时候重刷杀破狼估计印象会更好。。
虽然剧情人物都很刻板,但看最后的花絮打得是真硬……买了dvd后,花絮值五星
说没有剧情的一帮傻逼们,你们到底要看什么样的剧情?装逼烧脑剧情?
最后的打斗场面还是可以看看的,但是片子整个有些差
结尾说了和擎天柱一样的话呢
打斗的场面是非常精彩的但是作为一部电影,很多细节需要改进。比如最后的打斗的画面,两个人打成那样了,脸上居然没有伤痕或者汗渍或者泥土,居然重新开打的时候两人脸上的化妆都看的清清楚楚。还有一些场景的取景也值得商榷,片子开头的那个夜总会也显得太干净了,和办公室差不多。还有花生的生日,打了无数的电话,最后一个是范冰冰,居然成了固定的女友,很可笑,可能吗?
甄子丹和皱兆龙的那场打斗还是不错的,有些动作戏在当年也颇有新意,至于故事,就没什么可谈的了。
记得最后连正反对打的时候都会在画面中插入一个反派的老母亲,早就知道莫名其妙插入了一个老年痴呆的老娘,就是为了干这点事情。角色设定上依然是三个罪犯兄弟,搭配上古天乐和甄子丹饰演的互补型警探,一个负责耍帅一个负责来打。不聊故事的话,打戏还是可以一看的,但是这种乱玩煽情,搞些所谓的什么家庭伦理的哲思的电影比纯粹的流水账更要恶心
有的人看动作看的不亦乐乎,我冲着最后甄子丹的一个剪刀脚多给一颗星。
港片气场rank1还是吕良伟。打得挺热闹。
片子太糙了,剧情发展拍的跟故事梗概样的,为了最后的打戏包的这顿饺子,打戏好看确实是教科书式的,但是槽点也太多了:甄子丹真就孤身前往没联系任何警察、两人赤手空拳打得越南仔都急眼了也没使用外部工具。还有,范冰冰真的好好看。
你打我一巴掌,我不还手,我怎么出来混那! 反之,你电影演的这么烂,我不骂你几句,我怎么对得起你啊!
冰冰很漂亮,动作部分很好看
肉搏少但是质量很高,其他部分也就那样,三星
Tony你完了!哈哈两个大叔对打真有意思。不过,职业的就是职业的,真NB
配乐绝了,动作和节奏完美踩点。美术设计像是《杀破狼》和《高度戒备》的混合体,大排档对峙戏显然是向《狗咬狗》取经,影片整体观赏性极强。另外我看的是国配版,必须说一句这片子的国配相当不错。
除了打不死还是打不死,唉
看过的电影 一点印象都没有 说明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