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想说,但还是很典型的高开低走。
我无法忘记看完第一集,第二集结尾时我的欣喜之情!
后续的10集很少有带给我这样的感受!
接下来是一些吐槽位,吐槽可能不够尊重,那改为可以做更好的地方1,第三集的结尾导演就不像一二集那么下功夫埋勾子了。
第一集的结尾是少年阿信去警局,第二集的结尾是漫画阿信跟阿dee起冲突,都是一个高潮位。
第三集我记得结尾只在阿龙在酒店埋伏中结束的。
怎么说呢,就成为一常规电视剧的结尾,没有精心设计的感觉。
2,看到一个短评,三条线看到结局后确实认为拍的太工整了,不够high,不够放飞。
我是没有想到三条线最后都几乎是善终,阿信都是善人的收法。
我以为黑社会线会玩得更尽,但实际上最无趣反而是黑社会线。
阿信为了一个女人去顶罪,出狱以后又跟娜姐共结连理,美好到像偶像剧,缺了戏剧的真实和深度。
公务员线也只是不过不失。
公务员被娜姐诱惑那10几分钟戏份是好看的,车上一阵缠绵,当阿信看到快到了家庭电话时间,悬崖勒马决定回家却被告知离婚,是有戏味的。
公务员好看的一点还有最后老年信对孩子说的话,我已经尽了父亲的责任,你还想我做什么呢。
无奈且真实。
我最喜欢的是漫画集这条线,止于carol发生车祸之前。
从第二集起,我本能的喜欢漫画这条线,信仔身上有不疯魔不成佛的疯批气质,很带感。
全集男主角三个阶段,三个演员,一共9个状态。
我最喜欢青年状态漫画集这条线。
漫画家和carol之间的感情,拍的也很好。
就是爱情的样子吧。
3,第8集为什么成为一弃剧位?
看到第8集,我本来是要弃剧的。
最大的原因是喜欢的那一波演员都换了。
从男主,到carol,再到男主的好友,包括新加入的娜姐角色。
三命找三个演员来演同一个男主,不一定是一个完全正确的选择。
少年信仔,青年信仔,中老年信仔。
如上文所说,我最喜欢青年信仔,一开始刚看的时候,也花了一年时间适应过来,看来看去还是疯批漫画家男主最带感。
以至于后来再看公务员信仔,看得也顺眼很多。
bytheway,我喜欢公务员信仔拿出家庭合照拒绝初恋邀约的那场戏。
说这些是想说,观众喜欢一个角色,是需要时间积累,好不容易养成以后,突然又换演员,之前的积累就没有了,又得再来一次。
陈国邦这个演员太熟悉,积累的过程会更慢。
而且客观讲,中老年的剧情线精彩程度,我以为也是有打折的。
4,三命:亲情,友情,爱情昨天晚上我简单做了一个表,三个信仔,每个时间节点经历的大事件。
公务员信仔:放弃漫画-做公务员-娶邻居女儿-放弃出去做生意,不炒股-拒绝初恋-97留港做太空人-03经历娜姐诱惑-08后波澜不惊-荣休漫画家阿信:被女神鼓励投入漫画,卢仔干架-被代笔事件-做主笔销量奇差,画爱情漫画-抱得美人归(soulmate)-灵感所困carol流产,焕发第二春-最高峰失去挚爱-卢仔握手言和-关门-老实教画画混社会阿信:出狱正式混社会-ko天九翅再上位-被初恋拒绝-97众叛亲离-03认识娜姐-08顶罪-寥寥友情线上,漫画家阿信跟肥仔做了一辈子的好朋友;黑社会阿信不小心害肥仔残疾,还是好朋友。
公务员阿信不详。
最有趣的是爱情,三条线三个女人。
我当然最钟意carol,青年时代的carol简直是完美爱人人设。
公务员能拒绝娜姐我相信,能拒绝carol,只能说respect!
5,电视剧做不成电影,精品电视剧也只能是电视剧。
这部戏开了一个绝好的头,中间只有漫画家线好看,黑社会线最失望。
结尾原本可以花一些花招,可惜没展开。
比如几个时空都能听到同样发生的事情,那个车祸,还有icac查人的事。
我原本有那么一点点期待,结尾处或某个地方,三个阿信能彼此遇到,彼此对话,在梦境里都好,将会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计,可惜没有。
HK大导杜琪峰监制wenge2.0以来最纯正的港剧,正宗HK文化元素(街景、港漫、江湖片、经典HK歌曲。。。。。。
)贯穿始终,完全不同于“CCTVB”剧。
剧本扎实,以情动人,感染力充沛,并注重娱乐性,凸显剧组的艺术造诣,单从第一集来看已神作气质爆棚,看来有风靡全球的趋势。
预测一下杜导进军奈飞迪士尼拍片不远了,希望能带动更多HK剧组,港片港剧复兴有望:)
有银河基因的电视剧,自然期待了很久,每日都等待viuTV的录播,也很久没有这种追剧的感觉。
前几集花了不少时间讲述“三命”的设定,到了苏家乐饰演的阿信出场,正式到了“戏肉”。
明显地,苏在漫画家和公务员的路线演得更出色,黑帮线则杜sir风味更重。
整个剧到了第8集(苏家乐饰演的尾声)达到高潮——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幻灭,得与失的取舍,加之苏家乐比较含蓄的演法和林恺铃更外放的演出,很容易引起观众共鸣——他们就应该是一对!
进入陈国邦饰演的老年阿信,节奏变得太快,原女主戏份缩减太多,周秀娜线的插入略显突兀,容易引起落差。
陈国邦其实是适合演老年阿信的,继续沿用苏家乐演老年阿信也不错,但是整个剧是从“横向——漫画家、公务员、黑帮”与“纵向——青年、中年、老年”的双向维度构建,因此主角三人分饰是可以理解,但明显老年故事想讲的太多,编剧稍微弱些。
从银河过去的电影为这部剧寻找坐标,可以找到漫画家的线路对标“柔道龙虎榜”,公务员和黑帮线对应“七人乐队”里的“遍地黄金”、“夺命金”、“黑社会”。
在第8集后,我曾幻想过,是不是编剧可以玩得更尽,漫画家线到了老年是按照许鞍华、张大磊的日常叙事进行拍摄,把“梦想-平凡”的对立统一以更为极致的日常叙事风格拍到底。
公务员线则进行得更极致,卖地、股市、SARS、新冠拍到底,作为时代目击者见证大时代变迁。
黑帮线把“黑社会3”对97、00、19年后的黑帮大佬老去拍出来。
三条线齐头并进,到最后通过情节安排都收拢到阿信对所有过去均已释怀,分别以自己人生作为题材画出三部漫画做结,最后的镜头是三个疯狂作画的镜头三合为一,三部漫画动态翻页的画面也三合为一,三个阿信都没有死,三命的命题仍在继续。
Bob Dylan在1962年创作的歌曲《Blowing in the wind》伴随着青年的林海琪饰演者林恺铃的歌声唱出来,《三命》整部剧结束了。
与其说这是香港一代人的缩影,不如说其实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存在各种选择的可能性。
你是否曾经想过,如果在高中的时候选择了跟女朋友去同一所大学后,未来会是怎样的;你是否曾经想过,如果大学毕业的时候你没有选择父母给你安排的工作,未来会是怎样的;你是否曾经想过,如果当时没有和现在的伴侣结婚的话,未来会是怎样的?
我们的宇宙中,时间看似是线性且不可回头的,那么在选择的分岔口时,是否存在多种可能性。
平行宇宙的说法也许只是个猜想,但已经让人足以想象出另外几种选择之下的发展会是怎样,只不过有些人会去想如果,有些人不会。
在众多如果的选择里,依然存在某些不可预测的意外。
漫画家阿信想不到会在幸福的顶点跌到谷底;公务员阿信想不到一直坚持的家会背叛他;黑社会信哥想不到自己的行为会让身边的人疏远。
而这些不可预测意外中,在每个平行时空中似乎是一种从未改变的必然。
阿信父亲的小三总会问他要5万元分手费;阿龙总会在那个时间点被人砍死;泥头车总会撞到的士;阿信最终总会想起自己的画画初心。
所以谁能明白要叠加多少次的选择才会知道必然的结果是什么。
Blowin' In The Wind8.4Cloves / 2019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Before you can call him a man?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Yes,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Yes, how many years can a mountain existBefore it's washed to the sea?Yes,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Yes,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Pretending he just doesn't see?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Yes,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Before he can really see the sky?Yes,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Yes,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l he knows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杜琪峰关于人生的观点:“遇过、经过、想过、错过,我哋人生就系咁。
喺唔同嘅决定,或者环境嘅决定,你条路系完全唔同,但系无得返转头。
”体现宿命与因果关系:“世事常变,但总是因果。
”关于命运与选择的感慨:“食几多,着几多,整定嘅。
”漫画家线相关:“结局我一定要出版,无论如何,也要对读者交代。
”“结局还未完,我会一直画到60岁、80岁……”如果命运给你三次机会,你会怎么选?
如果当初选择另外一条路我的人生会不会更好呢?
我们有很多时候都有过这样的想法?
如果当初选择考研考公出国就高了……如果当初选择另外这个职业,或许就能够年薪百万之类,可现实中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步独角戏,自己是戏里面唯一的主角,有时会有观众,二更多的时候是只有你自己,只是在这部独角戏里面没有NG没有重来的机会,走的每一步都算数,剧中阿信得三种不同选择带来的是三中不一样的人生:一种是漫画家线,坚定自己的漫画家梦想,然后遇到自己喜欢的女孩,一种是公务员线;选择路政署安稳的公务员工作模式,然后结婚生子,还有一种是黑帮线,选择救自己的好朋友然后进监狱。
之后经营酒吧。
用金山区解决一切事情
一口气看完。
命运的不同,际遇的不同,遇到的爱人也不同。
唯有兄弟,在三条线是不变的。
不管阿信是漫画家,是公务员,是去蹲班房;阿龙始终是那个阿龙,要钱要扛事的时候第一时间出现,有钱有地位的时候第一时间分享。
好事一起分享,坏事自己一肩扛。
自己在黑道打滚,但总希望阿信能在阳光下行走。
阿龙和林佳琪一样,是阿信年少时的白月光,一生都忘不掉的灵魂印记。
肥仔阿勤,和阿信的老婆一样,是默默陪他走过人生的人。
漫画家线里阿勤移民时候哭着说:“这么多年都是跟你一起,真不知道没了你怎么过”。
阿信感动之余略显尴尬:“别这么说啊,嫂子会吃醋。
”两家的女人则相视一笑。
其实这条线的阿信是最幸福的,挚友、对手、事业、爱情、亲情全都有了,可能就是不符合银河的审美,才埋了个天降大刀。
无论阿信是贫穷还是富有,是借钱还是给钱,是风光还是落魄,阿勤总是一个电话就到。
两人无论志向还是职业都不同,却是没有血缘的亲兄弟。
老牌子还是值得信任。
还记得《暗战》《枪火》《神探》《放逐》多么好看的港片啊。
有时候,故事看多了。
至少我已经不太在乎,到底是什么样的故事了。
现在也没有年轻的那种激情了,期待什么样的结尾和走向。
一个剧唯一能让我看得下去的,就是构图镜头和讲故事的方式。
九天是星河,一沙一世界,不同的表现方式,才是故事中的故事。
这种故事是不需要结尾和结果的。
这部剧,怀念的那种老香港,真是细节拉满。
镜头之美。
流动自然。
牵动着一颗心。
一个故事它表现得具有美感,真是技术啊。
这是最讲究的。
远远大过故事本身。
风筝飞过小巷,一群孩子放下手中的漫画去追逐。
没有任何台词和旁白。
把孩子间的纯粹情感,表达得很诗意又真实。
青春啊!
摩托少年,夜色中,栏杆上坐着的少女。
白球袜。
运动鞋。
红色的夹克。
和母亲吃饭。
这个场景。
灯光。
年代感那些小道具。
白花,缝纫机。
孩子打架,母亲伤心。
一个妈妈,生活底层,老公窝囊。
一个孩子,真的是她全部的希望。
妈妈说,要踏实做人。
黑社会大哥,红沙发,右上的披头士小弟帮大哥,不料直接杀死了对方。
大哥只是想要对方一只手而已。
现在大哥要拿钱给小弟跑路。
··· 人生啊。
转来转去。
青春,友情,梦想,白月光。
兜兜转转,你在什么样的阶层,都差不多。
人活着,一口气,一生念,一世情。
谁都满身的伤痕和故事,谁都想述说自己的感慨。
无奈...深埋的回忆,不安的现实。
我们没有什么选择。
只有一颗血红的心脏,和一片心境。
白月光啊!!!
白月光不仅仅是女人和男人!!!
人生追求的很多方面,都是一种白月光。
恍恍惚惚梦一场。
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从未有过心动和美好。
但他们同样有故事。
只是没人听而已。
没有色彩。
没有花朵 。
没有阳光。
黑暗里看不见字的痕迹。
但他们在蠕动,没有明天,没有未来,没有方向。
蠕动着。
大多数人健全的伤感着。
体验人生的游戏剧本。
有些人,故事没人听。
他没有故事,他只有活着。
他的电影只有两秒钟,睁开眼,流完血,闭上眼。
所以啊,男主还是不错的,几种人生,过得痛快。
···啊!!!
多么美好的女孩呀!!!
你在哪里呀
三段不同的命运交叉着展现了人生岔路口选择后,青年、中年、老年的经历,但是不管命运齿轮如何转动,所有人的命运轨迹都会归于死亡,然后新生命诞生。
男主骆达信的命运岔路口是在即将考试的前夕,追求理想和爱情的时候,他的漫画有了一个对手兼知音以及心中的白月光,当他追随白月光时,不同的命运展开了:追上了白月光:阿龙受伤入狱,腿被打断,最后寻仇还是难逃一死;同桌小胖当着投资经理吧,平淡生活;阿信则是一直坚持画漫画,即使穷困潦倒也要坚持自己画画,遇到江郎才尽绝望想要放弃的时候,但他的梦想坚持不仅打动追回了白月光并成功画出恋爱漫画,事业成功,无子女缘亲人早逝,妻子车祸离世,母亲离世,晚年教小朋友画画,最后从架子上拿自己画作时,被画作砸到心梗去世。
出轨的父亲,孤独的死在了医院。
没追上白月光,看见父亲出轨:阿信童年的伙伴阿龙伤人入狱,出来后开了酒吧,有今天没明天,最终结局是被人谋害;同桌小胖炒股失败,拿着钱出国逃命;阿信看到了父亲出轨小三,母亲则坐在离父亲不远处孤独的吃着三明治,从此阿信乖乖听话,陪在母亲身边,娶了隔壁手艺店老板女儿莹莹,有了一儿一女,自己成为了一个测绘师,后来老婆带着儿女及母亲出国,阿信自己则陪伴癌症老爸,事业平平无奇,阿信在遇到白月光和女公务员时都守住了底线,没想到老婆出轨了,母亲老年痴呆也送到了养老院过世,而他自己画完漫画心梗去世;没追上白月光,帮阿龙打架:阿龙混的风生水起,留了一间酒吧后,又被帮派人寻仇致死;阿信替阿龙入狱,出来后得到黑帮赏识,待阿龙去世后,接手了他的势力,参与了灰色地带,事业有成,人越来越冷漠,一切以自己意愿为主,自作主张买下白月光的画并送画廊给她,被厌恶。
帝王式命令导致同桌小胖出车祸重伤,母亲也皈依佛门远离他,被强制性活着的父亲也郁郁而终,但阿信获得了真爱,带着儿女的女公务员被阿信替她顶罪的行为感动,晚年阿信与其结婚,比较幸福,翻到了以前恶作剧白月光时的小箱子,油漆喷洒出来时阿信心梗去世。
不变的是阿信的出生,父亲的出轨,晚年死亡的时间。
看的我记忆都混乱了,但也引人入胜,好看!
最近超级into银河的作品,这部剧也很好地延续了银河对于命运这个主题的探讨。
三段故事设计的太好了,如果是两段的话不免会让人想对比,三段的话就不会了,刚开始不知道讲的是什么,还在想三命这个名字的意思。
有好多台词道出了创作者对于命运的看法,“种什么因得什么果”等等都印象深刻,对于我这种普通的观众来说看完整个的故事感想是,人的一生一定会面临多种选择,每次都会想如果选择另一种是不是会更好,这部剧给了我一个答案,生死这件事情是确定的,不论做何种选择作为人都要好好生活下去,最重要无愧于心。
男主的角色其实并不算讨喜但算真实,有缺点有血有肉。
其实从银河新世纪以来的作品我都能感觉得到他们对于香港这座城市的热爱,作为观众虽然一次都没有去过但是通过这一部部好作品也让我对香港有了最深的爱。
非常感谢创作者在现在这样的环境中还一直在坚守,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作品。
三次选择,三段完全不同的人生。
就像剧中那只漂浮在空中影响阿信人生抉择的风筝一样,它也不知道它的命运会飘向何处。
回忆起生命中那些如星轨交错的路口,真让人感慨,遥想当年定居上海时,当人生第一次握紧那台金色卡片机时,命运的快门已然悄然按下。
初居上海的时候,家中添置一台卡片相机,第一次拿起来它去南京路街拍,透过方寸取景器观察这个世界之时,有的人或许天生就是摄影师。
后来二姐送我一台佳能5D2,每天背着二十余斤的摄影包和三脚架,穿梭于摩天大厦和弄堂之中,爬上一座座高楼,定格这座城市的天际线,也记录着这座城市的人文风情。
拍够上海,便背上行囊走向更辽远的山河。
追逐过草原上马群掀起的金色尘浪,接住过泸沽湖畔坠落银河的碎钻,珠峰雪线处凝视过诸神遗落的冠冕,可可西里的朔风里聆听过大地原始的脉动,也漫步在喀纳斯感受过那永远让我难以忘怀的宁静……一次次的跋涉凝成数百幅作品,陆续绽放在影展镁光灯下,栖息于杂志铜版纸上,最终化为一张张奖状,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证上鎏金的编号。
若当年在北京这个人生路口没有选择留下,转身离去,继续跋山涉水,运营公众号,再过两年,赶上短视频浪潮,吃上时代红利,此刻或许正以旅行博主身份剪裁天地光影——我一定挺喜欢这样的生活,不用被钢铁森林困住。
《三命》里交错的人生图景,在今夜撩动记忆的弦。
可正如剧中人每个抉择都带着当时明月的光晕,我的每次转身何尝不是循着内心的指南针,纵然回到每个当下,也不会知晓另一条路上的繁花,重来千次仍会踏上此刻的人生路。
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
这条人生路虽然有过很多不开心的事,但也不能忘记还有过更多欢笑,生来不过三万天,活在当下,不要为明天担忧,怎么选都有遗憾,欢笑大于唏嘘,就值得!
时代的浪潮和个人的命运。当出生和死亡是注定,人生中的种种机缘巧合就产生了不同的因果。看得心痛,普通人活得太难了!
杜琪峰的本意是好的,但被执行得一般:到古稀的老杜对人生自有感悟,「一个字头的诞生」式的「选择决定命运」只是令人空想的如果,某些经历早已注定(如总有一子一女的阿信/总被砍死的胡子彤/总是撞孕妇的泥头车司机),而结局更是不可避免的殊途同归,「梦里甘苦皆空,劝君珍惜此际,自当欣慰无穷」,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在终点到来前,用心感受体验生活就好。他的小心思也有趣,将回归和父亲之死放在一起,叹息英国之于香港就像是缺点很多又不相往来的父亲,但离开了还是令人难过。三条人生线交错的形式稍显生涩,每次都要闪回一段也影响连贯性,演员表现平平,从苏家乐切换到陈国邦明显太早(应该等父亲去世后的03年再换),陈国邦和张锦程差不多大居然演父子实在太违和。而且苏像漫画家却不像黑社会和公务员,陈像公务员又不像漫画家和企业家。
挺好的。
什么乱七八糟的
完全看不懂
看不下去
亲情,友情,爱情
看第一集就在想我看你这个高概念能玩出什么花来,您猜怎么着,根本没有高概念,就是单纯嫌这个年代剧故事讲一遍不过瘾,我讲三遍
第一集觉得节奏很慢,第三集开始停不下来,上一次熬夜追港剧,看完想写篇观后感的已经是《婚后事》。剧本过硬,电影制作,细节用心,2025最佳预定。
一如既往的 viu
有人说开头慢节奏,我说这是超级慢节奏,史诗级劝退。莫名其妙无关紧要的内容也细细说来,只能说文化差异,谁要看事无巨细的漫画接力赛
银河映像出网剧啦,虽不是杜Sir亲自操刀却处处看到他的影子。一个人三条不同人生轨迹交织叙述看似每集有些混乱但实则每条线都殊途同归最终落脚到老杜喜欢的宿命论上。现在也只剩银河映像喜欢讲香港人与香港充满动荡的60年啦。这样有厚重感电影感的故事却交给三位后起之秀来完成看的出老杜寄予他们在剧领域创造出属于他们的《一個字頭的誕生》
本是好本 制作太差
就还行吧,比普通多了点心意
三种命运,三种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三条不同的人生道路。
想吐槽的太多了,每次支线转换的时候都要倒带水时长生怕观众不知道当下是哪条线,秀技术绝佳的题材但剪辑手法工整的像交作业。性格决定命运,男主紧要关头的选择欠缺说服力有种冲动搞事被推着走的感觉,感情线和女性塑造更是过时,外加演员换的次数太过频繁很多余。想当年假如我去了湛江,假如我没去湛江那股银河映像环环相扣宿命论的劲儿完全没学到精髓。三条线全都食之无味还不如横竖一死的阿龍演得够味印象深刻。
对银河印象而言太平庸了 命里有时终归有 命里无时莫强求 是你是他还是她也不重要 主体性和客体性都是相互的
我啊,有好多好多想做的事情哦……要是人生有五次就好了。五次都要住不同的城市,五次都要吃不同的食物,五次都要做不同的工作……然后五次都要喜欢上同一个人。
换演员实在太突兀了,还有莫名其妙的悲剧宿命论,以及编不好反手必须写死的龙哥…可惜了很好的前篇与整部剧的创意。
他曾经有三条路可走:上岸、下海、XX,可他偏偏选择了反抗。所以就像那段话一样,年少时射出的子弹,最终正中自己的眉心。这辈子大概率是看不到那一部的第三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