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看完了金鸡三,终于调整好时间和心情来看金鸡二了,果然不出所料,收获满满。
最令我感动的是香港人爱钱,在爱钱之下,是细腻的心灵与爱。
在这部电影里,一直延续的对于金钱的崇拜和追求,金钱一直是作为一个工具的,金钱一直未成为生活或者生命的目的。
这也是金鸡三里想表达的。
金鸡二大概讲了这几个故事,妓女阿金遇到老相好,老相好生意失败准备卖掉店铺,阿金为之所动说可以借钱给他周转,这个老相好就说让阿金做自己饭店的入股老板娘。
阿金听到老板娘这三个词的时候,心深深感动,因为阿金一直想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嫁了。
阿金太渴望结婚了,她打心底里想被爱,想被承认,想被丈夫叫做“妻子”。
这个梦她做了几十年了。
结果第二天这个老相好暴毙而亡,留下饭店,阿金就管理起了饭店。
同时,阿金的住所一直是自己从事性工作的地方,她的家门口一直贴着销魂的广告标语。
也就是说阿金在接手饭店之后就有两份工作了,一份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性工作,另一个是管理饭店。
这个时候,恰逢非典灾情在香港爆发,这时电影穿插的讲了两个非常动人的故事。
一个是神经病嫖客的故事,另一个是非典抗灾男医生的故事。
故事一是阿金遇到了一个嫖客,这个嫖客有一个怪癖,就是一定要女人身上有毛。
但是在当时非典肆虐的香港,人们由于恐惧都把身上的体毛都剃光了,阿金也是这样,所以那个嫖客一直未能如愿。
我看的时候以为这个只是这个嫖客的怪癖,随着剧情的发展,我发现原来这个嫖客之所以有这个情结是由于自己对于自己妻子的爱。
在嫖客被阿金不小心推到头部时的回忆来看,这个嫖客曾经的妻子似乎是迫于生计准备出去做妓女,作为丈夫的他苦苦劝妻子要好好过日子,但是妻子还是想走,就用手推开了他,推的方式正好像是阿金这次无意推到的一样,在推之后他晕倒了,醒来之后发现自己鼻子上留下了妻子的一根毛发,应该是妻子的头发吧。
我以为这个嫖客的故事就进行到这里了呢,想不到后边还有更深入更有情怀的展开。
另外我在这里再谈一下这个嫖客在于阿金做爱时,由于非典的原因,嫖客被阿金用塑料隔离薄膜包住身体,我觉得这一幕是非常有意义的,凸显了香港人在灾情困难之下,依旧可以苦中作乐的那种精神。
性,本身并不是低贱和下流的。
合法合理合情的性行为,是人类作为自由人的权利,是上天赐予人的快乐,即使是天灾疫情,这个快乐也并没有被停止追求。
接着说这个精神病嫖客的故事,其实大家在最开始并不知道这个嫖客有精神病,我们猜到的顶多就是执着的怪癖,一开始还以为是性怪癖,后来发现这个怪癖与性还不一定有关系,其实就是一个心理情结,与性快感无关。
在阿金知道这个嫖客的爱毛情结是由于对于妻子的想念之后,阿金受到非典时期电视里播放的各地免费送药送粥送口罩的行为的影响,就在自己的饭店里搞了一个“妓女拿一根毛换一碗汤”的活动,想通过这个活动,将妓女吸引过来,说不定就可以帮那个嫖客找到自己失散的妻子。
想不到最后真的找到了这个嫖客的妻子了,本来以为故事就这样了,但是,这个妻子说,这个嫖客是自己一直以来爱着并照顾着的丈夫,丈夫自那次争吵之后就变成精神病了,不认识自己了,她把他送到精神疗养院很多次,他都偷偷跑出来,跑出来后就又四处找她。
但是,即使找到她了,他也不认识她了。
然后又被送进精神病院,然后又出来找妻子。。。
写到这里,我心里痛苦的不行了,好的故事就是简单而这样耐人寻味。
男人自己的妻子做妓女,对自己打击很大,心里一直记着最后妻子留下的毛发,成为生活的心结,从此变成精神病,再不认识妻子(我觉得是因为逃避自己妻子是妓女),但是,却一直四处寻找自己心里记忆的妻子(还没有做妓女的),而妻子也不离不弃,一直也找他照顾他。
但是,他不认识她啊。
只有在他睡着的时候,她用手轻轻抚摸他的侧脸,他可以安然接受。
唉,这是一种这样深刻的爱啊。
刚才说过,在饭店的非典的背景下其实有两个故事,嫖客的故事已经讲完,另一个故事是抗非典医生的故事,这个故事讲得很小心也很用心。
身为妓女同时又是饭店老板娘的阿金,在饭店里遇到一个戴口罩来买食物的医生,饭店里的员工以及顾客一听说这个人是抗非典的医生就都避而远之,怕被传染。
但是大家都知道,医生应该被尊重。
而事实上大家为了保命,就冷血的对待抗非典的医生,而恰恰是妓女阿金,竭尽全力的支持这个医生,她甚至专门为这个医生准备下一日的免费例汤。
我想,恐怕这个医生也确实是找不到其他可以接纳自己的地方吃饭了,阿金这个饭店可能是唯一一个自己可以感受到温暖的地方。
结果有一次,这个医生在阿金准备锁门打烊的时候来了,阿金赶紧询问要吃什么,她可以现做。
结果医生说这次不想吃饭,就想平复一下心情,医生坐到店里,阿金为其按了一下肩膀说了几句辛苦的话,然后医生立马泣不成声。
我想,这个医生在这样敏感严峻的时刻从事抗非典一线工作,他一方面要履行医生的天职,要履行工作者的责任,要目睹一个个非典患者死去,目睹患者绝望和患者家属死别;同时这个医生还要忍受社会对其的隔离与冷血,可能这个医生连自己的家都不能回,自己的朋友都不愿意见自己。
总之,这个医生在阿金的饭店哭了,这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温暖的角落。
结果最后非典结束,电视上正好报道这个医生在最后殉职了,阿金对着电视上这个医生的遗像泪目。
非典结束后,阿金再次遇到自己的表哥,阿金看到表哥第一眼是爱惜,第二眼是不信任。
表哥说这次回来是想和阿金做大生意,阿金疑惑着继续不信任。
然后电影进入回忆的故事里,这一段是阿金对于表哥的回忆,在回忆里,表哥是一个热爱奋斗,心态良好,天资一般,时运不济的唯利是图的人,但是表哥很关爱阿金。
而且这个关爱,至少使得阿金产生了对于表哥的深深的爱。
这种爱非常深,其实一直以来,阿金最希望表哥可以娶自己。
而且在回忆的故事里,阿金与表哥从两小无猜到各自长大出去工作,这中间经历了种种故事,这些故事都是表哥如何关爱或者说是爱阿金的。
这里面还有一个事情值得一提,就是表哥一直支持阿金做任何事情,即使是阿金去做舞女甚至是妓女,表哥都在一旁真心支持;表哥一直未认为阿金的妓女工作是与社会上其他类型工作有任何高低贵贱区别的。
同时在关于表哥的故事里,表哥一直是一种唯利是图的不讲情义的市侩小人形象出现,这与最后一幕表哥的真情无私作为形成巨大对比。
后来表哥和阿金发生关系后,阿金怀孕了,阿金爱表哥所以不想失去孩子,就想方设法将孩子送给一个华侨,在孩子将出生时,阿金偶遇表哥,在这次离别之际,阿金提醒表哥与自己肚子里的孩子郑重告别,表哥稀里糊涂的告别离开,阿金却偷偷哭了,心想着这父子就这样可能永生不会相遇了。
阿金其实一直表示是爱着表哥的,但是表哥却一再唯利是图伤阿金的心,又一直四处漂泊没有和阿金在一起,导致阿金怕受伤不敢信任表哥。
现在我们从回忆中回到现实,这次表哥找阿金是想做大生意,阿金本能的逃避不相信。
但是,当表哥说出这个生意的时候,阿金本能的零迟疑的答应了。
原来这个生意就是要阿金答应与表哥结婚。
阿金等这天等了二十多年了,终于,这一刻毫无征兆的从天而降。
答应结婚时的那一晚,阿金安睡了,那应该是阿金有生以来睡的最开心安稳的一晚。
但是,早上起来后阿金在房间里却找不到表哥了,心里虽然很失望,但是又假装不在意的去承认这次肯定又是表哥出于某种目的骗自己了。
结果阿金出门时,发现自己门口贴的招嫖的广告标语被表哥改为“已经结婚,不再接客”,我想,这个举动应该是天下所有妓女都希望自己爱的人做的事情吧。
阿金那一刻是惊喜甜蜜并晕眩的。
然后阿金到自己饭店时,发现所有人都叫自己冯太太,表哥是姓冯,大家都向阿金道喜,原来表哥已经告知所有人自己娶了阿金。
阿金再次喜不自胜。
回到家里后表哥又再次向阿金正式求婚,阿金答应后,做结婚登记的人立刻到了,双方做完登记后,阿金与表哥正式结为夫妇。
在阿金还没有从结婚的喜悦中回过神来时,表哥又说要分钱给阿金,让阿金签一个名字,阿金现在抱着信任表哥的心理就签了那个文件。
然而,随后,警察却到家了,把表哥带走了,表哥离别时对阿金说刚才那个是离婚文件,他们两个现在已经离婚了。
阿金再次还没有反应过来时,表哥就被警察带走了。
阿金准备筹款为表哥打官司,在取款机上计算多少钱时,本来应该只有几万块钱的账户里,却突然有了900多万元的存款。
随后阿金接到电话让其赶到海关边境,阿金去边境送别表哥,表哥说那些钱是送给阿金的。
然后阿金告诉表哥其儿子的事情,表哥大哭,说阿金才是最大的骗子。
阿金在此时问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问表哥为什么要把钱给她,表哥想了一下,说阿金是这个世界上自己唯一的亲人了。
其实阿金听到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失望的,她多么希望表哥说是因为自己喜欢阿金。
随后表哥被带走,在离阿金很远之后,表哥回头大声喊“我爱你”,可是阿金应该听不到了,但是,也可能阿金听到了,因为下一个镜头里阿金大哭。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其实在开头、中部以及结尾还有一个故事,你就是2046时有一个人要服用删除记忆药丸,阿金讲了这个电影里的这些故事来感动他不要删除自己的记忆,故事讲完后,阿金发现这个人竟然是自己的孙子。
因为自己曾经找到那个表哥的儿子并把一个劳力士手表送给儿子。
现在这个年轻人手上的就是那个劳力士手表。
当这个年轻人听完阿金的故事后心态转好要分别的时候,他询问阿金的名字,阿金说自己姓“奶”名“奶”,结果年轻人就叫阿金奶奶。
阿金再次感动泪奔。
随后故事就结束了。
在这个电影里,讲了饭店、非典、精神病嫖客、抗非典医生、表哥、以及妓女阿金自己的故事。
这些故事里所想表达的是香港底层市民的博爱与包容,以及一些低微的小人物所秉持的善良的人性光辉。
甚至于,在电影中, 你会感觉到阿金像是圣母一样,一言一行散发爱的光芒。
这部电影在情节上设计的也非常紧凑巧妙,人物的形象都生动鲜亮。
我觉得,这个电影想努力挖掘出每一个人物背后的值得被铭记的故事,这些故事真的很感人,也很美。
感谢导演,感谢吴君如,感谢。
一直以来不喜欢这种有点恶搞的类型,但是看过这部才知道,大雅的东西用大俗的方式表达,多有力道.阿金就是离我们很近的人,她真诚\善良,是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善待人生旅途上许多擦肩而过又亟待救赎的灵魂.她像个加油站,给别人打气,给别人安慰.可她的寂寞\孤独无人抚慰.还好,最后,骗人精表哥为她做了些事儿,让她这个傻大姐能稳稳当当的度过余生.人生本来就是场孤独旅行,没有人能一直陪伴,许多人也只是在客厅坐坐而已.我们呢,要以一个善良\温暖\充满大爱的心,面对世界,温柔相待途中的甲乙丙,自己也得到内心的一丝丝安慰
炒剩饭真的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炒得再卖力,材料在丰富,剩饭终归是剩的。
金鸡这种以时间为线索讲述时间长达十几二十9*********,真是老感动了,再在大街上一跑,一回忆。
我就泪流满面了。
2里又出现了提款机的大特写,我就先是一冷。
不会又是。。。。
吧真是老震怒了。
而且讲述的时间切入点也很奇怪,其实阿金后半生明明有很多可说,不知道为什么还要继续那一段虽然有种种的剩,但是阿金还是那个阿金。
2003年香港遭遇了非典袭击令全港的经济状况更加低迷,金鸡就是拍摄于非典那年。
电影从年头港督去庙里替全香港人民求到了一支下下签开始就预示着多灾多难,不过主人公金鸡的那股顽强拼搏的精神真的很能为全香港加油打气,完全把香港人为赚钱拼命打工的自强不息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金鸡2里面有一段情节令我印象深刻,就是黎明饰演的医生来金鸡开的茶餐厅吃饭,周围的人群都害怕他身上带有非典病毒对他退避三舍,只有金鸡热情地招待了他还叫他常来,虽然金鸡是个出卖肉体的妓女但是她的灵魂纯净无暇,乐于助人却又不求回报。
明明医生是非典时期最辛苦的人每天回不了家为市民治疗着最后却落得像过街老鼠一样见不得人,人情冷暖啊。
电影的结尾是黎明演的那个总是戴着口罩的医生因感染非典而死去在电视的新闻里面播报着,香港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擅长遗忘,很快非典过去了他们又开始新的生活仿佛忘却了所有的伤痛,就像金鸡对20多年来第一次见面就要为失恋要死要活的儿子说你根本不需要吃药,时间自然会让你忘记痛苦。
十几年前上海也为了预防非典人心惶惶,每天进校门前每个人都要测量体温还会在教室里面煮醋消菌,晚上也会吃板蓝根或者泡腾片预防感冒发烧。
这样一段日子其实维持了挺长的一段时间,要不是前几天我看到电影金鸡我都已经遗忘了有非典这件事情。
到底善忘是不是一件好事,我说不清,但是我知道做人一定要向前看,不进则退,不进步只有被淘汰这是所有大城市的潜规则,适者生存。
每个人都在为更好的生活而努力着,电影里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鼓励着每个人。
挺好的。
值得看的一部电影。
我在看之前,也在犹豫是否要看了,但是看了之后,有一种,对生活一种新的体会。
一方面,在通常的生活里,所有的他在,似乎对于我在,都构成为异在;另一方面,又总是充满兴趣地注视各种各样的人陷溺在各式样的人生里。
阿金就是这样一个被我注视,并且珍视的一个人。
他的职业,不能拒绝不能选择造访者。
这点是我深深恐惧并且极想知晓的,人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生物,人的底线在哪里。
1Q84里面青豆专好看似优雅的秃顶男人,而秃顶令我身心不自禁地厌恶,那一刻,我就忍不住好奇,另外的人对人本身构成的吸引和排拒,区别在哪里?
嘻嘻哈哈看上去乐天大条的阿金,接触的人显系广谱。
让我警惕地意识到,其他人仍然是异在的是沙士袭港的那一幕,洗完澡的客人被保鲜膜层层包裹(当然只是电影的表达与视觉冲击)……纳粹在挥起屠刀的那一刻,对于异族,身体上是调动了所有的厌恶的吧?
沙士、种族主义不过是调动了对自己之外的他在的厌恶,那么,这种情感本来就在每个人的身体里吗?
有些专家会循循善诱的教人面对穷凶极恶的罪犯,说,底线就是,无论如何,那是一个人。
可是一个人的底线又在哪里?
善与恶,底线在哪里?
阿金如何接客?
阿金信奉“人善天不欺”。
所以,家人都排拒的医生,他会给他煲汤为他遮雨听他纾解压力。
最难得的是,总是欺骗利用阿金善良的表哥,阿金始终会选择相信,哪怕是无缘由的“结婚”。
人活着,总得有信!
表哥就是阿金的“信”。
从学生到鱼蛋妹,最后到按摩女,舞小姐,金鸡,如鱼在辙,阿金被抛进社会。
生活里辛酸是常滋味。
可是,艰难时世中阿金最常见的面容是笑着,他总是懂得念好。
电影最后港督的美丽蓝图也是跟这种心态遥遥呼应的吧。
所以,我看见阿金的笑脸如同看见真佛。
接客的阿金肮脏吗?
卑微吗?
摒弃了对他人厌恶之心的阿金,无偿接纳生活不堪其实也无甚恶意的表哥的阿金,在爱悦中保育了自我的良善与真心。
爱悦与接客,其实是怎样巨大的冲突。
无需经由马斯洛娃式堕落的救赎,阿金已经自我救赎。
妙不可言。
看《金鸡》,看阿金,看见要妙之处。
那首《when a child is born》也是妙不可言的救赎之路。
不知道说清楚没有。
常常怨怒生活不堪的我,修行之路真的很长。
继续有点魔幻的风格,就像阿金这个人物一样。
从第一部的胡军,到第二部的张学友。
从内地的悍匪,到内地的职业商人。
都描写了大陆人在香港的艰苦生存。
我已经忘记了父辈的艰辛,当我站在高处俯瞰香港夜景时已经没有了征服欲望,不是我优秀而是父辈太优秀了。
他把我举上去了。
奋斗之旅即将开始,我要如同父辈一般,站上更高的舞台。
第二部里面黄秋生的出现很让人惊喜,不愧是修炼到家了。
张学友的演技也是堪称优秀,居然可以演出这样的人物来。
情节和第一部有交集,很好得解释了一些细节。
尤其是因为张学友而怀孕那些片段。
黎明的医生真的让我很动容,先是抑止不住的哭泣,后是电视屏幕上大大的遗像。
从来没有真切感觉到SARS对港人的威胁和影响,真的很为坚强的港人感动。
刘德华的特首作了八任了,有意思,不过他的公众形象倒的确很不错。
汇率1:7真的好解气,而且是美国主动要求的哦,好像美国总统是汤姆××斯?
没听清楚,哈哈。
还有香港三星身份证,有创意啊。
一般不看港片的我却被这一部电影所感动,首先是电影的配乐:里面的插曲翁倩玉的《信》陈百强的《一生何求》学友的《爱是永恒》等,超有感觉,有木有?
社会底层小人物演绎的淋漓尽致,港味十足另外吴君如和学友的演技爆棚!
学友被带走的那一段感人至深!
虽然此片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仍然是部值得推荐的好片!
珍惜今天,因为将会成为明天美好的回忆!
对于金鸡2这部影片,真的很难忘,也有很多感慨想说,不知道此时此刻能不能尽自己最大的力将这些情感都能分享出来。
1.神一样的配乐影片很大的亮点之一在于:神配乐。
每一次音乐响起的时候,都让周围的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渲染。
无论是分分钟需要你,还是爱是永恒等等,这都是我们从小就听到大的经典老歌。
而且剧情的设计与音乐很好地融为一体,给影片大大加了分!
2.搞笑和无厘头吴君如和郑中基绝对是本片搞笑得最大亮点。
郑中基那带有口音的粤语,真的逗得我几次笑喷。
还有把整个身体都包的像个外星人,什么鸡啊毛啊的无下限粤式搞笑话。
3.香港的历史回顾与感情本片大篇幅叙述了非典期间所发生的事情。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嫖妓都要到处消毒啊,包装啊等等;黎明像买个饭也被人拒之门外啊等等,整个香港当时就是如此之乱。
中间还不时穿插一些历史新闻和特首消息,能够让大家对事情的真相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也为整部影片的爱港氛围打下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4.亲情与感情方面影片用了45分钟来叙说吴君如与张学友过往的事。
一开始我觉得这很扯,不仅没有什么搞笑之处,而且跟影片的前半段感觉格格不入。
可是,当我看到最后的时候,这种感觉便完全消除了。
前半段有搞笑,有非典引来的恐慌。
后半段有一段表妹与表哥缠绵悱恻的暧昧关系。
虽然表哥一直都很坏,都很坑!
可他最后的一个举止,又让大家对这人的评价其实没有那么差了。
在这样的铺垫下,引入影片的结尾,从个人感情升华到整个香港的感情,让这部影片的主题很好地凸显了出来。
这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港式笑片。
但跟传统的港式笑片不同,这部影片除了搞笑之外,还有很多感人之处,也向大家传递了香港人团结在一起的力量,这才是我觉得其最成功之处!
特殊年份回忆另个特殊年份的香港生活流。观于新冠持续的2022,hk回归25周年的四日前。
1第一部还不觉得 但是这拿毛换汤的片段 就让我想起阿甘正传了。2四大天王快到齐了 张学友 的电影质量不错啊。3我希望 我们要多学习讲故事 我们从来不缺故事。
一个妓女见证香港变迁 Ps:2046 刘德华 香港特首 哇哈哈
续集就狗尾续貂没趣了
表哥说:做人这回事儿,不过是场梦,用不着那么清醒
有点恶俗过头了,跟1比差的太多
人活一世,草木一春
其实她一辈子都活的无愧于心。香港人最大的有点事善忘,这话说得真好。也许就是因为善忘所以才有勇气经历了那么多痛苦之后继续努力~
怎么突然变剧情片了,为什么分还挺高的。
第二部当年还租过光碟来看的,李心洁正翻...
除了黎明全员猥琐,郑中基的段落看得作呕直接劝退
命运是对手,永不低头,谁不是先苦后甜的呢?还是那首《一生何求》
非常喜欢两部金鸡,都很好。众多大明星的出演都可圈可点,尤其是学友最后的那个表情简直演得太赞了,几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在同一张脸上一起表现出来了。故事也依然有爱,处处透着香港电影人的良心,笑点很跟我契合,同时哭得稀里哗啦。主要还是故事编排张弛有度,结尾点明主题,工整细腻又有趣。
我这强迫症的人终于知道那个孩子是谁的了,感谢。
很有时代特色的第二部,不失为当下SARS后抚慰人心的一剂良药。
和1差好多,不好笑
遠沒有1部好看呢
远不及1好看阿,华仔这段好扯。。。不过香港那时经历这挫折,也是需要鼓舞,咱门就只会歌颂来歌颂去,然后掩盖事实。
回憶啊金的大半生,,,真系好坎坷的回憶,,但系回憶起都系美的..不是嗎?先苦後甜,,這就是人生啊!!.一個啊金正傳2!!!做人嘅野,發場夢嘅啫,唔使咁清醒
刚看完一,一对比,挺失望的,想做到以小见大,却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