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挪威7·22爆炸枪击案

22 July,0722:极右挪威(台),7月22日:当挪威不再挪威(港),7月22日:挪威爆炸枪击案,7月22日

主演:安德斯·丹尼尔森·李,乔纳斯·斯特兰德·格利,乔恩·奥伊登,玛丽亚·波克,托尔比约恩·哈尔,乌里克·汉森·多维根,托恩·丹尼尔森,安尼克·冯·德·利佩,拉

类型:电影地区:挪威,冰岛,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挪威7·22爆炸枪击案》剧照

挪威7·22爆炸枪击案 剧照 NO.1挪威7·22爆炸枪击案 剧照 NO.2挪威7·22爆炸枪击案 剧照 NO.3挪威7·22爆炸枪击案 剧照 NO.4挪威7·22爆炸枪击案 剧照 NO.5挪威7·22爆炸枪击案 剧照 NO.6挪威7·22爆炸枪击案 剧照 NO.13挪威7·22爆炸枪击案 剧照 NO.14挪威7·22爆炸枪击案 剧照 NO.15挪威7·22爆炸枪击案 剧照 NO.16挪威7·22爆炸枪击案 剧照 NO.17挪威7·22爆炸枪击案 剧照 NO.18挪威7·22爆炸枪击案 剧照 NO.19挪威7·22爆炸枪击案 剧照 NO.20

《挪威7·22爆炸枪击案》剧情介绍

挪威7·22爆炸枪击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挪威 7·22 爆炸枪击案》中,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电影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菲利普船长》《93 航班》)讲述了挪威最致命的恐怖袭击之后发生的真实故事。2011 年 7 月 22 日,一名极右翼极端分子在奥斯陆引爆了一枚汽车炸弹,随后在一个青少年领袖训练营发动大规模枪击,造成 77 人死亡。《挪威 7·22 爆炸枪击案》从一位幸存者的身体和情感历程视角描绘了这个国家的治愈与和解之路。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蒙克先生的最后一案:神探阿蒙大电影放学后海堤日记反恐疑云反正要死,就死在巴黎吧。战国之无艳铁马少年密告之歌2十二谭最后的尼安德特人稻草人上门加加林特种部队:毁尸灭尽爆裂警察完美受害人花之屋第一季决战芝加哥火力少年王2请君入梦停尸房收藏看见味道的少女玉骨遥异种我是女特警操心一团乱麻BTS舞台舞蹈许可:首尔实时观看灵雾岛老鹰旅馆之夜PatisserieMON疯狂爱情

《挪威7·22爆炸枪击案》长篇影评

 1 ) 从一部电影窥挪威

最中意欧洲国家的一些电影尤其是真实故事改编的。

电影开头提着一颗心看着,当看着极右分子拿着枪对着乌托亚的孩子们像杀鸡一样,真的是无比震惊!

更震惊的是被警察局带走了后居然能够指任律师为其辩护,律师还不认识他!

第一次感慨挪威这个神奇的国家,原来犯罪分子也有人权!

也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

即便律师的家庭被受到威胁还继续坚持自己的工作并从被告的角度为之找证人辩护。

另一方面,对于从死亡边缘存活下来的Villia(可能没记对)心灵与身体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包括对他的家人。

很开心看到他一步步走了出来并最后勇敢地坐在犯罪分子前面说出自己的感想,cause he is not alone, he has family, friends, love, hope,dreams,.but he is alone. 最后犯罪分子听到了法官的判决还报之一笑又一次震惊于挪威取消了死刑与无期徒刑,最高监禁时间也是21年,算一算2011至今,到2032年也可以刑满释放了。

上百度搜了搜,有个新闻是挪威2032年禁止半自动枪的持有,确实有点耐人寻味。

生者还需面对生活,影片最后交代了首相,律师,Villia 还有对犯罪分子的判决。

使人不丧失希望与信念。

但是还是担心挪威这个开放的国家,在奥斯陆的城市中,是否真的安全平安呢?

尤其在极右分子日益壮大 移民失业率犯罪率上升的如今。。

后面百度了下,犯罪分子还想在监狱里组织一个政党最后失败,自己居然在里面高中毕业,申请了3次大学并通过了,再一次为挪威的公平的人权震惊了!!!

同时也体会到原来一些绝对公平的背后存在着太多的未知与危险。

顿时觉得我身在伟大的祖国是何等的幸运,可能这就是文化的差异吧。

我还是喜欢中国传统。

就当做我目光短浅无知吧~

 2 ) 即便我们不是愿意改造恶人的社会,也不要变成害怕改造受害者的社会(8.5/10)

受害者男主维亚的重建过程其实呈现的很清楚:如果和林奕含笔下的房思琪相比,那么在病床上的状态可以看做一种混乱,如同林奕含生前问的那三个问题,实质上因为陷入了自己的逻辑怪圈而问出不可能有答案的问题,所以可以视为男主在问“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而在女孩慰问男主那场戏中女孩的一句“俺也一样”点醒了他,让他逐渐重拾起受害前的“领导”型人格,从对自己身心极差状态的绝望感(这时问题成了“我要恢复但我暂时看不到路”,至少不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模式),到试图走上身心恢复的“路”(学走路其次、关心弟弟和母亲的处境才是重点),这时才到真正开始面对恶魔的时候,即使一开始不免恐惧,但这样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已经完全恢复的领导型人格才有能力与曾侵入自己身体震慑自己灵魂的恶魔抗衡。

不管怎样,受害者选择自杀一定不是一条对的路,本片中把男主拯救出害死林奕含的不健康心理模式的直接导火索,就是对女孩的男性保护欲,当然这也源于极度健康的家庭环境就是了。

我们有义务为受害者和其周遭指出一条救赎之路,尽管可能对所谓的女权意识形态有冒犯,那也比纯粹只是基于“正确”立场的同情要强太多。

“林奕含与阿廖沙”话题中有一篇用哲学回答林奕含三问题的文章,写的非常棒,最后在他的结语中提到林奕含的一句“我无力也无意改变社会”,而作者对此的回答是:“人也许需要一点社会责任才能活下去”。

有些女权或许就会开始认为这是避重就轻,“不去惩罚恶人倒在这对受害者指指点点”,我觉得这种言论只是占了正确的理,但不见得起得了正确的作用。

 3 ) 艺术的呈现与现实的矛盾

《挪威7.22爆炸枪击案》探讨了法治与国治的相同及不同。

让我见识到导演在处理恐怖与政治相结合事件的把控度。

在我的认知中,法是制约人们犯罪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大秦帝国》系列一中商鞅使我认识到依法定罪的条件,及法不诛心。

这是我认为的最初法律的形成,由它来制约人们的罪恶行使权。

我一直认为人都有着罪恶度,也经常处在浪漫,空想的环境中无法跳出。

而每当看着刺眼的新闻,责任感便要强迫我跳出那构想的浪漫环境,这时的我,内心极其矛盾。

我费力的思考着两者的极端,以至于我跳不出我构思的两者的极端。

也并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极端。

我记得影片中庭审法官的一句话,“法庭在为挪威的最佳利益着想”。

恐怖事件发生后的最佳利益便是人民所在地的安全程度,及让策划者,行使者承认自己的罪行,并向人们认错,以此制约以政治为目的的恐怖行动。

国治,庭审官预想的国家最佳利益。

法治,是原告与被告双方和平的交流。

这一层,更多的是基于人性的表达。

法庭有理由让双方对话,以此验证国家民众的文明。

影片极右分子与右派的对话足以给予极右分子政治上的挫败感,也就是打江山易,坐江山难。

而极右分子的另一层挫败感及是他的“独自一人”。

到了最后,他什么也得不到。

辩护律师出于职业与人权为他辩护,辩护完成后,律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对辩护律师这样的处理,是否又太过于理想化。

除了律师还是父亲,这层的两难导演不想深究。

所以影片的理想程度高于它视听所构建的现实常态。

我挺喜欢这层矛盾感的。

 4 ) 就,短评写不下

IMDb上只有6.8,metascore也只有60+,让我挺惊讶的。

对这片子的评价两极分化其实很严重Guardian以及其他两家媒体都给了100分,而有家媒体直接给了25分。

大致看了一下差评,都是和真实事件对比,说这部电影弱化了凶手的恶心,思考与视角不够深刻,对时间后的表现浮于表面等等。

我是在7、8分之间纠结了一阵之后打了8分。

我对这件事不是很了解,但作为一部艺术作品来说,我觉得是好的。

首先,这个主题直击人心。

第二,影片前半段非常有冲击力,悬念也好节奏也好都是大师水准。

第三,后半段像换了一部电影,对比太明显确实会觉得拖沓沉闷找不到重点,但我觉得艺术本身就应该是朦胧的,群像式的表现足以引发我们多角度思维的碰撞,而不是霸道的灌输给我们某一种观点。

其实最后让我给8分的还是维利亚那段证词。

结局说维利亚重新振作起来决定将来从政着实令人欣慰,就有种你可以杀了我们,但永远无法打败我们的感觉。

我记得毛姆有句话,大意是困境无法使人变的豁达,反而会使人刻薄且充满仇恨。

这话或许没错,但单纯对于个人来说,怨恨也并不一定是件坏事,他可能会是我们奋进的动力。

凶手说不顾民意接受难民根本就是对民主的违背,这句话让我想了很多。

虽然我不认同他的做法,也与他站在完全对立的观点,但你不能说他的话毫无道理。

确实民主自由就是一个这么矛盾的东西,他一方面承诺自我,另一方面又要求包容。

看起来是个无解的悖论。

这个世界为追求平等,反对种族歧视努力了几十年,似乎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进度又似乎令人绝望。

说白了,现在的和平共处可能都是峭壁上的平衡,一旦引发了欧洲那样的矛盾,就会直接跌落悬崖。

而种族歧视是否能被真正消除,谁也无法保证。

也许当形态怪异的外星人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地球就能实现和睦了。

恩,突然悲观。

但就像维利亚说的,我们还可以选择,选择做我们认为正确的事,选择在黑暗的前途中坚守那点希望,选择就算被击倒也绝不认输。

 5 ) “他有枪,我们有爱”和“他们有枪,我们有花”

比较一下最后法庭上男二号说的“他有枪,我们有爱”和巴黎恐袭后那位父亲说的“他们有枪,我们有花”-我是把本片当做一部关于欧洲白左的高级黑片子看的。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从政治正确的角度,本片题材恰恰是拍电影的禁忌:整部片子对男一号恐袭前的精心准备,杀人时的冷静,以及后面对审判过程的精准掌控,还有最重要的,其政治观点的诉求,表现得都极其充分。

整部片子看起来完全成为了枪手的个人宣传片 。

能想象美国有人敢去拍一部以911事件制造者为主角、表现他们如何炸毁大楼的电影吗?

而本片拍摄和上映的时间又掐在难民潮给欧洲带来强烈的冲击之后,难以想象,有多少当地观众会在观影过程中对男主枪手的政治观点五味杂陈?

片子另一条线展现了受伤的男二号及家庭劫后反应,但他们展示的所谓爱与宽容,在整片所展示的强大的恶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男二号伤前(夏令营里)伤后(法庭上)高调的政治口号式的发言,与一众热血壮志青年在枪口前上演的狼奔豕突的亡命奔逃戏码,更像导演精心安排的一出反讽戏。

欧洲人不通过此片认真反省,必将自取灭亡。

片中男一号用了一个长得很像中东人的演员,跟现实中的男主差别极大,我怀疑亦是导演有意为之。

真实男主

 6 ) 有感于北欧人处事的冷静与克制

#7月22日#★★★★,根据2011年7月22日发生在挪威的真实事件改编,是二战后挪威历史上最严重的恐怖袭击,造成了77人死亡。

北欧电影向来冗长冷峻,难免会给人枯燥的感觉,即便是一些影史佳作。

但没想到这部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在第13分钟开始到30分钟的段落就极尽高能,一名右翼极端分子在首都奥斯陆政府办公大楼外引爆了一颗杀伤力巨大的汽车炸弹,随后又到40公里外的于特岛上对正在参加挪威工党青年团夏令营的人群进行疯狂射杀,随着镜头的推进,观众能够切身感受到那种恐惧的气氛,触目惊心,包括爆炸、行凶以及外科手术救治的场面都十分真实,但片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北欧人超乎常理的处理问题时的冷静和克制,这不等于木讷或冷漠,而是头脑的清醒和行为的从容,从首相到罪犯,从冷岸群岛市长同时也是受害者之一维亚的母亲到罪犯指定的辩护律师等等,从没看到过如此自然、不急不躁不夸张也毫不做作的“有血有肉”。

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曾执导过《血腥星期天》、《93航班》、《菲利普船长》这三部分别反映北爱人民反英游行、911恐袭和索马里海盗问题的现实主义优秀电影,同时也是三部《谍影重重》系列的导演,可谓对政治纪实题材偏爱有加也驾轻就熟。

他对本片节奏的掌控极其出色,虽然不是用引人入胜的方式,也没有悬念的设置,故事就那么顺着一点一点讲却并未让人感觉乏味,台词精炼,也没有拖沓余赘的情节,不错的观影体验。

——九戒影评

 7 ) 恐怖袭击

7.22恐怖袭击事件背景在于犯罪者及其团伙为反对国家多元化,争取挪威主权,领土,而引发的一系列案件,往往恶势力难以压制正面势力,在欧洲首相所倡导的极右思想,民众争取利益,国家长治久安。

而另一个主角光环乃是维亚,在此事件中受到的重创却在家人,朋友的扶持下最终走出阴暗,道出“表现出软弱并不代表不坚强”。

 8 ) 挪威7.22爆炸枪击案

挪威2011年暴力杀戮77位青少年真实恐怖事件之艺术再现,专业制作到位,电影精彩引人。

更重要的是它使我具体地了解和体会了现今北欧社会法治文明之令人赞叹的高度。

面对如此灭绝人性的恐怖暴行,挪威受害人及家属、律师、首相及整个社会仍能如此理性、克制,坚持法治文明地处理这场灾难,实在是为我们做出了人类应该达到的高度。

 9 ) 该如何对待那些极端恐怖分子?

本片的重点不是重现右翼极端分子主人公如何独自策划实施了2011年7月22日的奥斯陆双重恐怖袭击,造成77人死亡的惨案,而是着重展现恐怖分子的审判过程,当恐怖分子泰然自若的放弃以精神病人身份躲开法律制裁,带着胜利者的微笑接受无期徒刑的判决时,当他最后跟律师说,如果再次选择,我还会再做一次时,确实让人沮丧和悲哀,也强烈的感觉到,究竟该如何对待那些极端恐怖分子?

影片的真正开场应该是主人公顺利完成汽车炸弹爆炸和血洗夏令营后,平静地让特警抓捕,在警局,他微笑着对警察说;我需要医生,我的手在射杀学生时被杀死学生溅出的头骨刺伤了,不处理,会感染的!

他冷血的提要求时,木屋外正躺着66具被他枪杀的血淋淋的学生尸体。

这个开场的确令人震撼,每个观众都会想;最终他是否会伏法和忏悔?

影片的结局让人遗憾,虽然着重展现了挪威总统和法院对屠夫的公平公正理性,最后幸存男孩也在法庭上动情讲述的爱、希望之类,显然,这些东西对那个极端屠夫毛用都没有。

而且,影片又增加了一条平行主线,一个幸存学生的身心康复和抗争之类,这让影片节奏立即拖沓了起来。

其实,影片可以重点讲述审判过程,法律与民意、人权司法公正与极端主义的激烈斗争,中间穿插极端分子的冷酷残忍和养成之路,深入探讨这个全世界面临的问题。

至于幸存者的身心康复和回归社会,完全可以单拍一部励志鸡汤电影。

看完片子,忽然想起了美国的被他国指责的关塔那摩、美国反恐的以眼还眼作风,还有那部《美国刺客》的台词;对待恐怖分子的唯一办法就是让他们听到你的名字就感到恐惧。

也许,对待这种极端恐怖分子,爱和希望、法律和道德,确实是然并卵!

 10 ) 北欧拍空袭反思对人的伤害基本不涉及政治

前30分钟恐袭本身,后两小时的恐怖分子审判和幸存者康复。

挪威这样的北欧发达国家在情感与理智层面跟我们的不同太多了,他们大多话少,他们经常说I don't know,没有心灵鸡汤,当Viljar经历PTSD时父亲开解的话也仅是一句“我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做,我只希望当时是我代替你”,泪目。

反人类的恐怖分子虽然残暴,但依然有人权并不受到虐待,甚至可以真正地被辩护(这是我们的法制体系下很难被理解的)。

最后三段话,受害者在公开庭审中以同理心“你是孤独地一个人”欲打动恐怖分子这段不喜欢,笃信某种教义的偏执人格不可能被打动。

受害者家庭原谅首相的情节可能略超现实,不过看得出首相不是个官,一副没服务好的歉疚感。

律师不和罪犯握手的戏非常好,我可能在人群中分辨不出你这样的人,但我的孩子,我孩子的孩子会一直打败你们。

这部2018年的影片讲的是2011年发生在挪威的因反对穆斯林移民而进行的针对青少年的无差别屠杀,快10年过去了,这个世界依然没有好,哀伤

《挪威7·22爆炸枪击案》短评

不够冷也不够煽。像《大象》那样压得观众喘不上气,格林格拉斯应该信手拈来的。前三分之一迅速结束事件去表达长尾的影响是勇气,但动不动就雪地摩托飙一发,太外显太低级了。这让本片降格到《我们与恶的距离》那个层面,不是格林格拉斯的水准,或者说,这个题材表现好本身就很难。

6分钟前
  • 摩托喇嘛
  • 较差

对于案件的重述固然重要,但其所揭露的既成现实才是更应当被着重讨论的问题,我们当然应当赞颂程序正义,但冰山于水面之下亦不是法治与理性可以融解的,右倾覆巢焉有完卵。

10分钟前
  • tankry
  • 还行

‘U no we can be weak, and strong too’

15分钟前
  • 费纸姬
  • 还行

我想,面对如此沉重的伤害,个人层面只有去生活,才是对加害方最好的反击,无论加害方是个人还是组织,个人永远无法打倒他们,只有使对方的动机不能得逞才是最有效的抗争。

19分钟前
  • 内触妙乐
  • 力荐

手持攝影表現爆炸和屠殺太具現實感,幾年後看來依然不寒而慄,全片更重「重建」而非「重現」——政府應急處理、社會秩序重建、家人朋友共面創傷、當事人的自我修復,以及公共律師的專業主義精神,呈現了事件之後的挪威如何以文明對抗野蠻。想起在Floyen山上的對話:戰勝犯罪的最好方式不是懲罰或報復,而是用愛走出創傷,用現代文明修復秩序,堅定正確的價值取向永不被打倒 /對Anders犯罪動機的探討不夠深入,其高智商的冷酷犯罪背後指向的歐洲社會的價值危機語焉不詳,導致後半段庭審現場他的發言和敬禮所帶來的社會震蕩被削弱了 / PTSD的外部觀察視角(家人、弟弟、Viljar與弟弟)+ 創傷閃回通過聲音處理的方式很有借鑒意義。

21分钟前
  • 废物时钟
  • 推荐

不尴不尬

24分钟前
  • 红中是个科学家
  • 较差

不够深刻,中阶段过后几乎沦为了高歌主旋律的电影,还是有点失望。

26分钟前
  • fleur(焦虑中)
  • 较差

相比于《凭空而来》公义无法伸张,导演最终选择以暴制暴方式回击新纳粹,事实上仇恨逻辑不仅没有减轻,甚至被强化;绿草地筛选改编真实重心则放到了一个健康社会和体制是如何从创伤性恐怖事件中自我修复、自我重建过程。即使这种“修复”过程不免会有些陈词滥调(他也应该和有机会做的更有力),但绿草地之所以是当代最值得尊敬政治电影导演,恰恰在于他在创作上所具备这种从普通人出发“健全性”。

31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冗长

32分钟前
  • vvx726
  • 较差

垃圾

37分钟前
  • .
  • 很差

有时候民主也不是啥好事

41分钟前
  • 毛豆
  • 较差

篇幅很长,但着力点似乎有些散,犯罪者的形象没立起来,对幸存者的影响也没有多少有力的表达,落到人权法制的点也未免太扯了吧

44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还行

77个人 包括60几个夏令营的孩子凶手何其冷血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恶人 他们残忍的剥夺别人的生命 还振振有词 片中凶手从头到尾表现出的冷酷 让人觉得他不是个血肉做成的人 真不敢也不愿相信这世界上还有这种人跟我们一起呼吸共存 太可怕总统很帅

46分钟前
  • Vivian
  • 还行

5/10

51分钟前
  • Osion
  • 较差

2分半吧,主题实在不是我喜欢的类型,那位新纳粹,大概的思路是对的,但是枪口朝错了方向。都现在这种节骨眼了,白左还在瞎反思,欧洲真是没救了,希望我大天朝不要步其后尘。

56分钟前
  • 暖暖内含光
  • 较差

看完全片,又是真实事件,只能说北欧或者挪威的人权真的是到位...即便是犯下如此滔天罪行的人,也能指定律师,也能尽情表达,也能在判处之后享受监狱单间...另外影片中是判处无期徒刑,但实际上似乎挪威最严厉的惩罚——监禁21年?

59分钟前
  • All about you
  • 还行

一点也不羡慕挪威了。好想回去看一遍《天国王朝》

60分钟前
  • 高迟
  • 推荐

1、先干了一件丧尽天良的事情。然后还表现太平盛世。选择性无视了所谓民主社会对社会突发恶劣事件,是处理无能的事实。极为虚伪,假情假意。我极为反感这个事件的处理结果。这就是文明社会的暴击。虚伪不是文明的必需品。文明,民主,公平,正义,那个都和这事件和事后的处理不沾边。2、关于社会制度和文明、民主决策上,事实求是是必须的,不能想当然的理想化,这个叫挪威的国家折腾得起,仅仅如此,别真的以为有多文明或者高级。人类的所谓文明,在天择之下都是笑话。3、说这个国家文明程度真是高啊,羡慕啊的人醒醒吧。别吃饱喝足后,还开始摔凳、拍桌,骂橱子。现状不是凭空出现的,是各项硬性条件下,注定必然出现的,任何人为的干涉,都会照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现在的成果着实不易,且珍惜

1小时前
  • DS
  • 较差

维亚庭辩的说服力不足

1小时前
  • 一灯
  • 力荐

不能深入到问题的根本处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爆炸枪击之后,电影有真正挖掘和出什么关于或人性的或政治的思考吗?只看到角色走过场式地完成了新闻中的既成事件,感觉什么都讲了却什么都没讲透。既然是已经在用调度(以及对真实细节的改写)对事件做戏剧化处理了,哪怕后面的法庭戏能做到像前半小时那样坚挺,也不止能刻画到这种浮浅的层次啊。

1小时前
  • Alain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