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接连上线的两部在互联网上讨论度颇高的新片《芝加哥七君子审判》和《波拉特2》让“莎萨·拜伦·科恩”这个名字再度回归观众们的视线。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波拉特2》作为新千年至今仍活跃在大小银幕上的天才级喜剧创作者,拜伦·科恩长达二十余年的演艺生涯里已经为观众们带来《波拉特》《独裁者》《王牌贱谍:格林斯比》等令人捧腹的喜剧佳作,而除了身兼喜剧编剧和喜剧演员两个要职外,科恩还在严肃题材的影视剧里有过精彩演出。
莎萨·拜伦·科恩如果说《芝加哥七君子审判》是艾伦·索金独揽创作权的电影,科恩只是作为机械服从剧本和导演安排的演员参与其中而已;那《波拉特2》显然更能代表莎萨·拜伦·科恩自己,在这部承接2006年轰动一时的伪纪录片《波拉特》的续作里,科恩继续以制片、编剧和主演的身份成为整个作品的核心,肆意表达分享作为喜剧人的自己对当前世界的看法。
2006年前作《波拉特》一经上映便引发了大大小小的批评和争论。
这部讲述了哈萨克斯坦知名主播到美国来进行文化交流的恶搞喜剧踩到了太多的雷区:有人认为它蓄意抹黑哈萨克斯坦对外的国家形象,有人认为它存在针对对犹太人的种族歧视表达,也有人认为整个作品大男子主义气息严重,既不雅观也毫无对弱势群体的尊重。
当年的《波拉特》的确是一部无节操、低俗化到深入骨髓的屎尿屁喜剧,连电影片名《波拉特: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都保持着反对严肃的姿态。
但当我们回过头来再审一遍,我们会发现影片中所谓的雷区全都是幌子,它真正批判的实际上是美利坚文化自身。
而《波拉特2》继承了前作的伪纪录片形式和喜剧思路,再度演绎了一出“哈萨克斯坦人在美国”的无下限恶搞。
这一次,莎萨·拜伦·科恩围绕着美国政坛、女权和疫情三个方向展开。
2020《波拉特2》在《波拉特》的世界观中,哈萨克斯坦是一个极端男权化的贫穷社会。
这是一个与外界隔离的封闭,极度仇视犹太民族,没有伦理道德的制约,近亲乱伦、邻里通奸是时有发生之事,女性在这个国家既没人权,也没女权的概念。
波拉特是全国排名第六的电视台记者,而他妹妹则是全国排名第四的妓女。
哈萨克斯坦虽是一个幸福度很高的国家,但这里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犹太民族问题仍旧很严峻。
因而国家信息产业部决定派遣波拉特去往美国进行文化交流学习,并计划将他在美经历拍成电影。
波拉特带着国家使命来到美国,随行的是制片人、装着行李和一只鸡的破皮箱。
波拉特带着无比优越的民族自豪感登陆美国,但文化差异却使得他在这里四处碰壁,频频诞下笑柄。
眼看着任务不顺的波拉特无意间在电视里看到一个性感的色情片女郎,他瞬间就被这女人深深吸引,决定远赴千里去追逐她,但最终无功而返。
波拉特最终带着他在美国认识的黑人新欢回到哈萨克斯坦,潜移默化中被美国文化影响的波拉特改变了家乡的习俗。
当地居民的穿着跟上了时代的审美,人们不再仇视犹太人,转而信奉基督教,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一切似乎都在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但好景不长,14年后再度与观众见面的波拉特并没有过上美好的生活,反而沦落到成为在矿区劳动的阶下囚。
起因是2006年他们拍摄的那部赴美纪录片在美国大获成功,使得哈萨克斯坦成为全世界的笑柄,哈萨克斯坦的经济遭遇重创。
在当局的干预下,原本被取消的反犹太人活动改头换面,成为举国上下欢庆的“大屠杀纪念日”。
全国上下的仇犹情绪越来越严重,女性也再度失去了人权。
波拉特被卸任职务,被公开惩罚羞辱,最后被判处终身在古拉格劳役。
但如今,政府却派人将波拉特带到了总统府上,元首给了波拉特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原来,在波拉特与世隔绝的14年间,美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非裔总统奥巴马掌权颠覆掉美国的传统价值观,奥巴马因此被哈萨克斯坦政府视为恶人。
而如今特朗普上台,他被哈萨克斯坦当局视为是伟大的领导者。
为了讨好这位现任美国领袖,哈萨克斯坦元首决定派遣波拉特重返美国,将本国的文化部长兼头号色情明星的强尼猴转交给好色的美国副总统迈克尔·彭斯,再由彭斯献给特朗普。
之所以不让波拉特直接将礼物交给特朗普,是因为波拉特上次赴美执行任务时,曾在特朗普的酒店门口大便过……
回到老家的波拉特早已经变成了臭名昭著的罪人,乡里乡亲都不待见他,现在波拉特的家里只剩下几头牲口和一个因为15岁超龄未婚而被关在牲口棚的女儿。
女儿乞求波拉特去美国时带上自己,但波拉特并未答应。
波拉特远赴千里来到了美国,此时的他早已经成为了美国家喻户晓的名人,成为闪亮的流行文化符号,人们一眼就能认出他来。
为了掩人耳目并顺利完成任务,波拉特给自己换了一身新的行头,并学会使用智能手机。
强尼猴随后被快递公司送到,但不幸的是,强尼猴已经被躲在木箱里的女儿生食了,这意味着他的任务提前终止了。
灰心丧气的波拉特与哈萨克斯坦当局取得联系后,决定将尚未成年的女儿代替强尼猴进献。
被父亲告知计划的女儿非常的兴奋,对于这位没有任何人权意识的少女来说,能够被献给一个有权有势的老男人是她所能想象到的最大的幸福。
就这样,女儿得到与父亲共处的机会,与此同时还得到了一个名字:图塔。
图塔在与父同行的日子不可避免地被眼前的新鲜事物影响,得知了一些颠覆自己15年的认知的真相,比如女性原来是可以将手指伸进下体而不被咬断的。
在潜移默化的认知形成下,图塔与波拉特逐渐产生了分歧,直到彻底决裂分道扬镳。
波拉特以为自己的任务就此破灭,他接受了失败的命运,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色情贿赂终究只不过是哈萨克斯坦当局计划中的一部分而已,真正的计划还与在美国影响持续高涨的新冠疫情有关……
换届选举前夕的政治工具从功利的角度来看,《波拉特2》更像是攻击美国保守派的武器。
整部作品的核心是反川普的,川普和与川普相关的美国副总统彭斯、纽约市市长鲁迪等人也接连被黑个遍。
影片中出现的多场戏甚至并不是有剧本的预演的,而是真实发生的现场,比如在接受采访后被拍到的“鲁迪潜规则年轻女记者”。
尽管鲁迪在相关采访中一再澄清,自己和记者单独进到卧室、把手伸裤裆的动作是被断章取义,但因为解释力不够而遭到了网络上大量的嘲讽。
诸如此类的“真实现场”在影片中比比皆是,不管这些现场是出自偶然,还是波拉特精心策划的必然,它们显然都在波拉特的预期里奏效了。
整部作品便是借由这些频频登上新闻媒体的所谓“真实”事件,给了保守党派作恶和虚伪的一面一拳重击。
时值美国总统大选当前,整部作品的政治立场和工具效能不言而喻,美国左、右两派这次的互掐孰胜孰败我们暂时不得而知,但《波拉特2》的登场对于左派来说显然正是时候。
被激化的女权话题女权的讨论在2006年《波拉特》热映的时候便已经燃起火苗,但直到续集,作为主角之一的图塔的出现,女权才真正成为整部作品中最核心的展开之一。
但追根究底,整部作品之所以将女权作为主题纳入剧情,其实是与《波拉特2》叙事的“当前性”紧密相关。
韦恩斯坦事件不仅燎起了好莱坞迄今为止仍旧不灭的女权火焰,还由近及远地烧到了海外各国的娱乐产业,至下而上地烧到了美国的商界和政坛。
在爱泼斯坦事件以及各大名人相继被爆出的性侵女性、恋童丑闻的激化下,女权问题成为了《波拉特2》中的主题之一正是潮流的必然。
“伤敌一百,自损一千”的自嘲艺术在前作遭到不少攻击的情况下,《波拉特2》并没有选择让步,这部屎尿屁喜剧仍旧猛踩雷区,在种族、政治、性别和文化等话题上仍冒犯着所有的观众。
但这种冒犯恰恰是莎萨·拜伦·科恩的自嘲艺术的魅力:所有对他者的冒犯,最终都是回归到对自我的嘲讽上来。
对于国内观众来说,《波拉特2》中同样不乏冒犯之辞,尤其是在关于新冠疫情的情节上。
但当我们进一步看下去,就会发现科恩是用这些词汇反讽川普等人在转移疫情舆论风向上的极端民族主义色彩,讽刺川普在新冠疫情上的无所作为。
前作《波拉特》中有不少妖魔化犹太人形象的情节,但殊不知科恩本人正是犹太人;哈萨克斯坦被描述成为野蛮地带,而对比之下美国成了人间天堂。
但随着故事的展开,观众反而看到更多的是美国文化基因中的骄傲自大和虚伪……
真正高级的喜剧是让观众尴尬,但又不至于让观众愤怒,科恩的“伤敌一百,自损一千”的精绝之处便在于:对于文化他者的观众来说,《波拉特2》不至于让他们下不来台;而对于美国本土的观众来说,《波拉特2》究竟不过一部喜剧,美国文化骄傲自大的属性决定了它包容一切批评,哪怕对批评本身视若无睹。
作者| 多尼达克;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延续了第一部的伪纪录片的创作方式,哈萨克斯坦的总统,因为美国总统特朗普会见了全世界各地的big brother,但是没有与哈萨克斯坦总统会见,他的自尊受到了伤害,为了维护哈萨克斯坦的尊严和荣誉,再次派波拉特去美国,把一个色情猴子作为礼物送给彭斯,投其所好以此来赢得美国的尊重。
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波拉特的女儿把猴子吃了,波拉特只好将女儿作为礼物送给美国的高官。
然后开始根据美国的人的审美改造自己的女儿,在接受美国式的改造过程中,这个女孩儿逐渐从一个男权社会中的牢笼里走出来,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女性。
他们父女俩回到哈萨克斯坦,讲这个男女平等的思想带了回去改变了整个国家。
影片极尽嘲讽之能事,讽刺了哈萨克斯坦的男权社会,讽刺了美国共和党底层拥趸的无脑和愚蠢,讽刺了新冠肺炎。
这是为悲催的2020年送来的礼物,幽了世界一默。
只要我们愿意走出去,互相走动走动,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好。
波拉特2是时隔14年后电影波拉特(2006)的续集。
2020年美国大选之年疫情泛滥,现实有多荒诞,电影就多有趣。
因为14年前大获成功的哈萨克记者波拉特,让世界知道了哈沙特斯坦,但是给本国的形象造成不好的影响,影响了美国和本国的关系,波拉特被拉去做苦役,哈萨克斯坦总统抱怨,特朗普跟所有人成了朋友,除了我。
现在有一个机会,就是让波拉特再次去美国把本国色情明星强尼猴送给美国副总统。
坐着货轮去美国的波拉特,打开包裹发现了自己15岁的女儿,强尼猴已经被吃掉,和总统协商后,他要把自己的女儿献给副总统,于是开始让女儿美容并学习美国礼仪。
这是一部讽刺电影,15岁的女儿睡在笼子里。
讽刺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当地时间5月19日对美国点名批评,称自3月初以来,美国已将至少1000名没人陪伴的移民儿童遣送回墨西哥、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
15岁的女儿不能阅读,女人不能开车,不能开店当老板。
最喜欢的一本书睡前书是关于阴道的。
书中阴道被描述为长着牙齿的怪物,触碰它的人会被吞噬。
波拉特2是在美国疫情高峰和BLM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拍摄,有一个场景是波拉特到大街上发现所有的街道和商店都因病毒关闭,他和另外两个人关在一起,讨论是病毒危险还是民主党人更危险,说所有民主党人都是吃人而且是恋童癖者。
创作的歌曲也是充满了偏见,更不用说集会时没人戴口罩。
波拉特2是哈萨克斯坦信息部、农业野生动物部出品,宣传了本国,或许小国只能用这种自嘲的方式宣传自己。
现在大家可以松一口气了,新冠病毒至始至终就是一场阴谋,是波拉特传播出去的。
一个很淡又很美的小众电影公众号。
公众号:凉心评(文中图片来源 网络,侵删。
)本文版权归作者 凉心评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美国人在“自由”和分裂的路上,真是越走越顺畅呀 美国人在“自由”和分裂的路上,真是越走越顺畅呀 一转眼,十四年过去了,但是给哈萨克斯坦带来“先进”的美国技术的波拉特过得可不舒坦,因为拍摄的电影辱哈,所以被罚终身做苦力。
这部波拉特,其实稍微有些割裂,可以看出其“疫情”的部分可能是在拍摄期间临时起意的想法,不过还好顺应时势,波拉特眼里美国对于疫情的态度又正好完美符合了本片通过“荒诞”展现“荒诞”的主题。
高清http://dycsm.xyz/hot/5147.html
百无禁忌节操满地——《波拉特2》
今天聊聊电影《波拉特2》。
片名Borat: Gift of Pornographic Monkey to Vice Premiere Mikhael Pence toMake Benefit Recently Diminished Nation of Kazakhstan (2020),别名波拉特:为了近期式微的哈萨克斯坦的利益送给副总统迈克儿·彭斯的色情猴子礼物 / 波拉特2:为建设伟大祖国哈萨克斯坦而贿赂美国政权。
萨莎·拜伦·科恩曾经在2006年推出一部惊世骇俗的电影《波拉特》。
影片凭借1500万美元的低成本,豪取2.6亿美元票房,毫无疑问的成为当年热门影片。
《波拉特》还一举获得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第64届金球奖最佳喜剧片提名、喜剧片最佳男主角。
不过《波拉特》玩得太嗨,借着伪纪录片的形式把美国底裤翻了个底朝天。
这个故事纯属虚构,但拍摄过程中除了少数主创演员,其余人物都不知道这是在拍电影,甚至不知道自己被拍了。
时隔14年,萨莎·拜伦·科恩作为编剧和主演,那个疯狂的人又回来了。
2020年正值美国大选,美国两党展开白热化的争斗,同时黑天鹅事件新冠疫情全球横行,诸多大事件集中爆发。
萨莎·拜伦·科恩再也坐不住了,携带《波拉特2》强势归来。
《波拉特2》赶在今年10月23日在美国网络上映,目的自然是为大选造势。
最终目的也是希望大家认清美国两党,在一个比烂的时代,选出一个愿意粉饰臭味的政党。
和前作间隔了长达14年,《波拉特2》给出了一个极其真实的解释:在拍完《波拉特》后,波拉特让哈萨克斯坦沦为全世界的笑柄,波拉特被当局禁止从事新闻业,丢进监狱做苦力。
现在时机发生变化,当局再次把波拉特放出来,让波拉特去给美国总统送礼,好让美国对哈萨克斯坦好一点儿。
注意影片的片名:《波拉特:为了近期式微的哈萨克斯坦的利益送给副总统迈克儿·彭斯的色情猴子礼物》,这既是致敬当年第一部的超长片名,也是影片故事起源剧透式片名。
波拉特当年在川普大楼下随意大号,被禁止接近懂王。
于是当局的计划是,给副总统彭斯送一只色情猴子做礼物,一出好戏就此上演……
萨莎·拜伦·科恩作为坚持扒光美国底裤的喜剧演员,一直在用生命做表演,很多时候他已经不是单纯的演员,而是一名激进大胆的行为艺术家。
本文开头的海报特地换成了预告海报,而没有放影片的正式海报。
正式海报我打上厚码,大家可以随意感受一下,反正如果放正式海报,大概率会有麻烦。
有兴趣的观众可以找找原图看看,绝对辣眼睛。
《波拉特2》最大的优点就是坚持实拍。
和第一部一样,本片也是一部实拍的伪纪录片。
也就是说在拍摄《波拉特2》的时候,依旧坚持了实拍、偷拍的方式,除少数主创演员,出现在镜头里的人并不知道在拍电影,甚至不知道自己被拍了。
美国民众的表现呈现了一个真实美国,让精神孝子们想洗都找不到入口。
以最让人瞠目结舌的一段为例,《波拉特2》剧组成功伪装成电视台采访人员,安排年轻美貌的女记者采访川普的私人律师、亲信鲁迪。
鲁迪也的确不负众望做出了大家想要的动作,最关键的是整段采访是真实拍摄加偷拍,唯独鲁迪浑然不知,最后他直接报警。
事后,鲁迪还在推特解释自己的行为是在掏耳机和整理衬衫。
恩,反正你开心就好。
整个拍摄过程中,《波拉特2》遭遇91次报警,3000多人起诉。
萨莎·拜伦·科恩不仅对灯塔国大不敬,甚至将整个世界当做戏谑对象。
在他眼里,全世界的一切禁忌都是可以拿来戏耍的目标。
毕竟但凡有点儿脑子的人都不会做出影片中的任何一件事情。
而也只有穿着防弹衣拍摄电影的萨莎·拜伦·科恩敢这么做。
碍于基础设定,这就像《赛博朋克2077》中频现的Bug一样,游戏玩家会分不清这是赛博世界的设定还是游戏Bug。
在《波拉特2》中,观众也很难分清诸多令人感到冒犯的内容是为了效果还是刻意为之,就像影片中出现污名化新冠病毒的时候,观众都分不清是他刻意而为之,还是就是赤裸裸的无知偏见。
百无禁忌节操满地,虚虚实实行为艺术。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妙看影视
不得不承认,十几年前波拉特第一集出来的时候,我特别的喜欢。
以比政治不正确更加政治不正确去攻击政治不正确的手法,既过瘾又有型。
我当时甚至把波拉特的主题音乐做了手机铃声,之后Baron Cohen的搞鬼作品也全部第一时间看了。
可是14年后,第二集是让我失望了。
故事内容和里面的梗,跟第一集的所差无几,什么学仪态、去舞会,都能看到第一集的影子,只是把仪态专家换成网红罢了。
笑还是能逗到我笑的,但是第一集表现出的神采和惊奇现在都没有了。
至于所谓的重头戏“朱利安尼狎玩女童案“,更只能说是一场无聊的恶作剧。
你说老朱有没有起色心呢?
那是肯定有的,看他老实不客气一屁股就坐在床上,还用手轻拍女主腰间就知道。
但是可要知道女主在访问时就已经不断放电,猛灌迷汤,之后更邀请老朱去卧室。
这对任何一个男性来说,都是蛮明显的讯号吧?
而且女主看上去怎样都不像未成年,两个consenting adults,在自由的国度里爱干啥就啥。
老朱在衣服都没脱时你就冲进去胡说那个女的未成年,我真的不知道能证明什么?
那你倒不如说她是个男的,老朱鸡奸人呐?
反观我们看Baron Cohen前年的“Who is America?”就不一样了。
该作品里面的恶搞完全不一样,全部受害者的不当行为和语言都被逮个正着,人妆并获,完全no mercy。
最后搞到有众议员要因此辞职,看得人大呼过瘾,这才是Sasha Cohen恶搞的真正实力。
那为什么波拉特2的老朱一幕会如此苍白?
估计可能是要赶在大选前推出,于是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择最接近丑闻的一宗恶作剧吧,即使那根本不算是丑闻。。。
这也带到整部作品最不讨人好感的一点,就是政治宣传味道太强了。
把一个14年前大受欢迎的角色复活,照样用14年前的趣味去攻击共和党,看得2020年的我有点不耐烦。
没错14年前这种“左胶”思想是很in的,但是在今天就不一样了,否则特朗普也不会有市场。
而正当你觉得“左胶”味太腻时,冷不防他还来一个父亲恍然大悟、痛改前非、父女和好相亲相爱的大团圆结局。
那就不对了,波拉特不是应该贱到底的吗?
怎么会变成好莱坞式结局呢?
原来这不仅仅是个“左胶”,还是个虚伪的“左胶”。
把艺术从政治里解放出来吧,我们知道Sasha Baron Cohen可以做得更好。
仿纪录片风格的讽刺电影Borat续集“Borat Subsequent Moviefilm”其实可以去掉活食灵长类动物之类的生猛,经血也犯不着采集来做笑料,此外跟卫生间和下水道有关的“幽默”都需要适度加以压缩、最好移除,按照我的口味从事严格的新闻审查之后剩下的部分仍然还残存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娱乐价值。
思想基本停留在中世纪的主角从哈萨克斯坦带着一只性感中亚猴来美国色情贿赂政治人物,其穿梭旅行的经历如同对政治现状的病理解析,粗略但不失敏锐,时间线一直延伸到前几个月部分民众集会反对政府为控制疫情而实施的禁足令。
在美国从事新闻业仅剩的极少几样乐趣之一就包括大致能看明白某些讽刺作品,所以偶尔还能获得笑一笑的机会,对时政和社会议题需要略知皮毛的了解才能体会到讽刺者的用心所在,包括堕胎、厌女、反犹、种族歧视、极右阴谋论和朱利安尼。
我刚来美国的时候纽约市长朱利安尼的声誉不错,稍后在9/11灾难中表现出的领导力应该是他人生的巅峰,自那以后缓慢下滑,最近几年突然加速跌至谷底。
这部电影里他被一个伪装成记者的年轻姑娘带进了卧室,而且眼看着就要进一步滑向深渊。
不是文化人 不会评 只是觉得挺好看 反应当时人们丑陋的现象 也反应出波拉特非凡非常聪明 那个时候 得他 得有多大的勇气身边最亲近的人都不相信他 他却没有绝望他一直往前做出成绩 让特别多的人相信他得坚持努力得到得成果 特别喜欢人物角色得精神 特别值得我们去学习
十四年后,再见波拉特。
波拉特眉眼间多了一些皱纹,还要带着一个拖油瓶的女儿,整个人行走间多了一些岁月的疲态。
但是,这和所谓的“哈萨克斯坦”外面世界的变化相比,可谓微不足道。
十四年前,波拉特是整个美国最奇特的存在,他越荒诞,那些与他对话的道貌岸然的人们也就越显得虚伪。
今天,波拉特面对的美国,荒诞程度竟然已经与他不逞相让,反倒是波拉特,需要戴上伪装。
剧透预警(下面是剧情概述,不想看可以直接跳到分割线之后)在看《波拉特2》的前几天,我重新回顾了第一部《波拉特》,当时尚没有今日之感受,前几日重温时,看到波拉特眼中去伪存真的美国,才感受到这部电影的预见性。
在十四年前,波拉特就用他的疯癫去挑战了美国几乎所有的禁区:女权,同性恋,种族问题,穆斯林,吉普赛人,残疾人,犹太人,还有宗教问题,两党之间的滑稽攻伐,枪支管控,反恐与战争议题...我们看到了道貌岸然的社会上层,同样看到了愤怒满怀的下层民众,一个已经有着割裂意向的美国,便在电影中悄然呈现。
来到美国学习了一圈的波拉特带给自己国家了点什么呢?
基督教和苹果产品。
一转眼,十四年过去了,但是给哈萨克斯坦带来“先进”的美国技术的波拉特过得可不舒坦,因为拍摄的电影辱哈,所以被罚终身做苦力。
不过咱们幸运爆棚的波拉特的怎么能屈才于此呢?
这次波拉特又被委任了一个任务,因为川普上任后没有和他们伟大的哈萨克斯坦建立友好邦交,于是派波拉特给副总统彭斯送一个可以让他们认可哈萨克斯坦的礼物-会拍摄色情影片的哈萨克斯坦的文化部长,强尼猴。
于是,就像十四年前一样,波拉特开始了他的新一轮美国之旅。
其实,也有一些不一样。
因为拍了电影在美国家喻户晓的波拉特走在大马路上就会被人认出来,所以不得不戴上伪装。
作为礼物的强尼猴被偷渡过来的波拉特的女儿吃掉,任务必达的波拉特只好开始训练女儿成为能被彭斯接受的女子并作为礼物送给彭斯,于是两人又是造型设计又是礼仪课程,还观摩学习美国女性的姿态与生活方式等等等等。
献礼彭斯自然未果,不过总是有新的特朗普的心腹可以用美色诱惑,也许只是需要整出来一个更大的胸。
但是在更近距离接触 美国人生活的过程之中,波拉特的女儿图塔慢慢意识到了“哈萨克斯坦”宣传的女性不能干这不能干那的事情全部都是谎言,气愤的她离开了父亲波拉特。
几乎像是与此同时,疫情在美国爆发,波拉特也不得不和几个美国红脖子开始了居家隔离,孜孜不倦寻找女儿的波拉特终于发现了女儿图塔要参与反居家隔离的集会,并以死相要挟让女儿去主动献身。
还好他最后良心发现,只是任务失败,波拉特只能回国等待一死。
兜兜绕绕回来,波拉特突然发现自己去美国送礼完全是个幌子,其实他就是新冠的零号病人,这一切都是不受重视的哈萨克斯坦总统的一场阴谋。
当然,有着能上pornhub手机的波拉特,这次终于占了先机。
十四年前从美国学到了信仰和科技,十四年后呢?
这次,他们学到了女权,学到了抗疫。
哦,不好意思,抗疫不是学来的,美国只不过在践踏十四年前被别国羡艳的科学而已。
记得去年《小丑》上映的时候,很多人说,观看途中感觉受到了冒犯。
那么两部波拉特,毫无疑问会更加尖利地刺入观者的神经。
但是这种略带残忍的幽默,其实在《波拉特》第一部中刚来美国就做了解释。
第一部里,波拉特刚来美国的第一课就是学习美国的幽默文化,语言专家给他讲述了一个常用的幽默技巧,就是先说一个不正确的事情,然后轻微地停顿后,加上一句“才不是呢”。
而两部《波拉特》其实就是这种“蹩脚的美式幽默”,他首先抛出一个极为不正确的观点去挑战人们的神经,但是何时收回这个包袱,将这个笑话完结,却没有给出过于明确的信号,于是观众们不知何时才开始笑,或者笑着笑着就发现不太对劲,因为这个他们本以为是笑话的电影,因为没有那句“才不是呢”,变成了血淋淋的事实。
这部波拉特,其实稍微有些割裂,可以看出其“疫情”的部分可能是在拍摄期间临时起意的想法,不过还好顺应时势,波拉特眼里美国对于疫情的态度又正好完美符合了本片通过“荒诞”展现“荒诞”的主题。
原先的剧本,从现在的电影来看,大概主要还是侧重在把女儿当作礼物送给特朗普亲信的故事之上的。
不同于波拉特“荒唐无知”的属性,波拉特女儿图塔除了“愚昧”之外还带有了”身份低贱”这个特质,她被一本小手册所教导,认为女性应该住在笼子中,不能开车,不能工作,不能寻欢作乐,并以嫁给一个有钱的老头子为人生目标。
于是在波拉特带着女儿“走向现代”的一路之上,我们也可以得见人们对于这种奇怪父女组合的态度。
固然波拉特和女儿因为见识所限所以做了很多尴尬的事情,但是在开始的阶段,大家似乎对此并不在意,不论是工人拿了钱又把图塔钉回箱子,还是买笼子的也并不介意是用来关小女孩的,抑或是去游乐场的波拉特用着狗绳栓着女孩,大家或许感到了不妥,但是没有人真正出来制止。
这种因无视带来的不安感在堕胎,生“孩子”和整容几个桥段越发变得令人后怕,医生在面对可能的“父亲与女儿乱伦”之事时的第一反应是避而不谈,而去注重于孩子是上帝的馈赠云云;厕所里生孩子的桥段也只是让路人稍微侧目,整容中心更是对眼前这个女子整容好了要被送给别人的事实置若罔闻,一心只想让波拉特交齐手术费。
波拉特他们对性别的歧视或许很糟糕,但是这毕竟是表演,那些见到这种极端歧视却沉默的人们,反而更让人心寒。
当然在黑人保姆的劝导之下,女儿塔图慢慢开始了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个保姆不出意外应该是演员,《波拉特》第一部就有几个要特意推动剧情发展的角色采用了演员,这一部除了黑人保姆外,那个传真机店的营业员可能也是演员),不过在电影的后半段,当前纽约市市长鲁迪对小姑娘伸出魔爪的那一刻,荒诞的已然不是波拉特,而是这个看似正常的美国社会了。
(注:根据这两天对鲁迪的采访,他声称电影完全是在断章取义,那个女孩让他进房间采访之后,他的衣服是因为耳机线被拿出来而扯出的,而他当时只是在试图把衣服塞回去。
至于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大家可以自己决断)
新冠的部分,可以看出是拍摄时临时起意(或是无奈而为之)加入到剧情之中的,但是最终的效果其实还可以。
波拉特做为乡村歌手在反抗隔离集会上的歌唱,其实就像是第一部《波拉特》在牛仔大会上的宣言一样。
还记得那次他的宣言吗?
“我支持你们的反恐战争,我支持你们在伊拉克驻守的士兵,希望美国杀光所有的恐怖分子,愿布什吸干伊拉克男人女人和孩子的鲜血,希望你们能彻底摧毁这个国家,这样在之后的一千年中,连蜥蜴都无法在他们的沙漠中存活。
”那一次,人们开始因为他的演讲而欢呼,但是到了后面,随着他言辞越发的离谱,人们开始了犹豫。
那个时候,这些美国人虽然激进,但是仍有着一定的理智。
那么,看一下这次他歌唱的内容吧。
“奥巴马是个叛徒,人们对他恨之入骨,他应该去坐牢。
新冠病毒是自由派的迷魂药,我们应该给奥巴马注射武汉流感,我们应该给福奇教授注射武汉流感,我们应该向沙特人学习,把记者和世卫组织都剁两半,用毒气对付科学家...”这一次,大家并没有感到不妥,所有人都很开心。
波拉特已经不再独特,不再哗众取宠,因为在美国人眼中,他的所作所为已经称不上疯狂。
在美国佬的家中,他们津津乐道希拉里吸孩子血的传闻,却说波拉特的观点是阴谋论。
也许波拉特会像《小丑》里的亚瑟感到一点疑惑,“究竟是我,还是我周围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疯狂了呢?
”这是一个越发割裂的美国的写照,那些精英们依旧鼓吹着某些所谓的政治正确何不食肉糜,底层文化素质不高的民众也依旧聚集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讨论着阴谋论,抵制着科学家。
太过出名的波拉特,已经不得不用各式伪装才能融入美国群体探听他们真实的想法。
反观那些美国民众,却连口罩也不愿去戴,因为他们相信这一切都是空穴来风的阴谋。
我觉得,波拉特不用再远赴美国学习什么了。
从沃尔玛里买到ar-15突突掉科学家的行为,真的就比犹太人生蛋要好很多吗?
嗨,谁在意呢,美国伟大,再干四年就完事了呗。
对于一部经典续作,首先对本片相关制作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无论是冒险在新冠肆虐的国度拍摄,还是女主的牺牲,再或是在拍摄期间接到不计其数的报警和投诉,这都体现出他们远超常人的勇气。
再回到本片本身,其本质不过是一部真实的反应视频集锦,但却通过紧跟时事地嘲讽美国社会的各种乱象(包括展示愚蠢底层民众的想法、新冠阴谋论以及彭斯、鲁迪与右翼集会的相关片段)展露出一个事实——这个国家早已千疮百孔。
各种片段更是让人细思极恐。
在前作中,“哈萨克斯坦”和波拉特代表着低俗落后又野蛮的形象,但当他进入美国社会时却和无数人在许多方面都能产生共鸣——反犹太(种族歧视)、极度男权,好色低俗等等——波拉特无论到哪里都能找到自己的同道中人。
与其说《波拉特》代表着两个文明的碰撞,不如说其实从头到尾本片都是对想象中美国社会缩影的解构。
除此之外,本片除了带屌的人皮椅子、猴子的充气娃娃和特朗普的黄色动画等惊人事物,以及各种体现其骚浪贱屎尿屁本色的语出惊人的虎狼之词,更有锤蛋蛋、看P站、温度计插完屁股又插嘴(属实讲究,死亡率降至92%笑死)等震碎观众三观的操作。
若干年前波拉特用他的“疯癫”去挑战了美国几乎所有的禁区;而若干年后再见传奇记者,波拉特已然不再独特,不再哗众取宠,因为在美国人眼中,其所作所为已经称不上疯狂,而是趋于平常。
P.S.到头来新冠居然是哈萨克斯坦报复美国的阴谋,波拉特竟然成了零号病人,蚌埠住了哈哈哈哈。
第一部波拉特还用伪纪录片的方式讽刺美国社会针砭时弊,第二部简直只是在拿哈萨克斯坦开涮,女主的戏浮夸表演令人极度不适,“女人不是狗”这种说教真的没有意义,也没有任何好笑的地方。
刚开始的一些桥段——诸如医院的“乱L梗”、舞会等——真的是引起我的不适,但是,看完后得知演讲、集会、采访是真实场景的时候,我又无比震惊,虽然我还是觉得这些真实场景就电影这种形式来说,没太大价值。
是不是最快出来的疫情题材美国电影?相比第一部的梗,潦草了很多
也是2020的一种奇观。
还有一批人觉得rudy是在准备强奸幼女呢,这智商就别看电影了。
not funny at all
一直都了解萨莎·拜伦·科恩的才华,之前的电影可以说一部比一部成功,《格林斯比兄弟》已是相当的出色,想不到《波拉特2》更是天时地利人和,波拉特救世界,萨莎·拜伦·科恩竟真的成了世界英雄
没有第一部那么好笑精彩,但是为了Rudy Giuliani那一幕,四星也值了!
扯淡
搅屎棍片子,14年后搞第二部,主要2020年太魔幻!
还是有些好梗但总的来说不及第一集好玩,主要是没有一首如“Kazakhstan the greatest country in the world”那种级别的金曲,以及现在随便是个角儿都想找个“黑/女”接班人,这事儿太没意思。想不到连波拉特这种神经病都未能免俗,让人觉得这个世界真心无趣。
3.1/10 目的性过于强烈,强烈到掩盖了本身的笑点。通过高度的“异国性”去重建美国观众自己对于自己社会的认知,但这种手法本身依旧是高度“Western-centric”(西方中心)的。时而闯入的需要被打马赛克的路人和最后对市长的欺诈式采访都使得它脱离了“电影”的范畴,而沦为了喧闹滑稽的电视真人秀。
坚持看了一半,在月经舞之前看不下去了。几乎没笑,哼地冷笑了四次,只被逗笑了一次。
政治梗太多,不如第一部纯粹
7/10。也许是最能代表2020年时事的电影。女权主义、新冠病毒、总统大选、汤姆汉克斯得病。虽然经血打胎抠下体等桥段很重口,但骨子里是温情向的合家欢,这是进步还是退步,我觉得一半一半吧,至少我看乐了~
呃 纪实文学??
上一部的重点是两种思维模式的冲突,这部则更加追求打造完整的戏剧事件,因此前作中那种尽皆癫狂但峰回路转的氛围感变成了本作中可以预料的逻辑推论,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波拉特的怪异行为观亦很难在尺度上引起人们的惊讶了。于类型片而言,电影真的越来越难拍了。
和1不在一个水准了
and the irony was even of a smaller impact than the first movie.
为彭斯和鲁迪那两段也得打个5星,竟然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