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的“大女主剧”,但也没那么大女主。
一开始女主化学研究不被认可,被盗窃,最后也不了了之。
在做了好几集美食节目后,她又回到化学岗位,这过程中她也激励了很多女性。
我是很喜欢女主在节目中对其她女性的认可鼓励和带动的。
对于工作生活中性别歧视有所反映,女主的职业生涯一直就是被打压的过程。
女主也很强大,这是女性意识的体现。
但是那个活在前两集的顺直白男男主就是里面一坨老鼠屎,他死了但还活着,反复在后面出现。
编剧对他的塑造太好了,有天赋能力,受人尊敬,赏识女主。
然后死了又是白月光。
但实际上,他享受着性别红利,可以因为天赋受到赏识和器重,独享一个实验室。
他享受的性别红利从何而来,还不是在从对女性的压迫。
他轻而易举地说要孩子,然后让女主怀孕打破她的生活。
但他什么责任也不用承担。
编剧这部分可能也是有通过对照讽刺顺白男的人生,但是后面他故事反复出现,无限柔情,反而在侵占女主的故事线,成为观众口中完美的男人。
这更加讽刺了。
邻居家的黑人姐姐作为另一条线,她的丈夫的形象也被柔化,明明是让她放弃法学院毕业的人,推卸育儿责任的人,最后也能和解。
这条线的抗争也刻画得不够深入,有点虎头蛇尾。
给了男人太多关注了,活了两集的男人,我们就知道了他的童年过往,他在孤儿院就天赋异禀。
还有女主死去的哥哥的故事,邻居和男主的故事,但是女主自己的童年呢,她的化学天赋从小体现在哪,她的学习之路呢?
男性的故事每一部剧都在书写,而女人的故事呢,很少写,写了还要留一半空间给她的哥哥弟弟爸爸男友。
这部剧的拍摄节奏和手法我还挺喜欢,但是不够深入,作为娱乐可以一看。
只是很多男性角色的剧情感觉没必要加入,编剧像是擦亮眼睛党,其他男人歧视女人阻碍女人贬低女人,但一定有个好男人的。
那个好男人,享受了女人所无法拥有的东西,然后只是搭了把手而已,他依然享受着红利,但是这次他还多了一个高帽和一个心甘情愿的奴仆。
题外话,糖里掺屎,温水煮青蛙才最可怕。
我记得一个细节是女主在电视节目里终于穿裤子了然后很兴奋地告诉邻居。
然后就没怎么看到女性穿裤子了。
这个情节给我一种荒诞的感觉,如果没有这一情节,我只会觉得她们始终服美役可能是时代局限下思想还未觉醒,但是她穿了裤子之后依然穿裙子却给我一种作秀感,也是自由女权主义给我的感觉,高喊女人有穿任何衣服的自由,然后依然穿不舒服的高跟鞋,裙子,时刻服美役。
批判性别歧视,男人的压迫,然后投入男人的怀抱。
半醒不醒,察觉到不公平但却没有实际上完全改变,这也是整部剧给我的感觉。
可能后面有女主穿裤子情节,但是第七集男的故事像拉了坨大的,快进⏩看不进去了。
一些疯狂吐槽的情节
先写总的:布丽·拉尔森的演技太好了,尤其是她在说出那句:“I regret no having more pencils”的时候,那种无奈,愤恨,隐忍全部爆发出来了;还有剧里面那些晦涩难懂的生物化学台词,语速又这么快,得有深厚的功底才能很流畅、不出错地说出这些东西。
E01很真实的表达了那个年代女性面临的种种困境,那时还没到第二次女性觉醒浪潮(1960s才开始),又遇上了二战的结束,男性的归来赶走了刚刚摸到工作的大量女性;伊丽莎白可谓是幸运的一位:她凭借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常青藤联盟成员之一的UCLA的化学硕士学位,还进入了实验室做着非行政类的工作;但她也是不幸的,博士生涯被xing暴力给结束了,学校还选择了掩人耳目;即便进入了实验室还是被当成了秘书,还被身边的男性成员给看不起,她上司说出那句“You are just not smart enough”我真的气炸了!!!
;更让我生气的是,连她的女性同事也给给她使绊子,她偷偷做实验就是被一个秘书给举报的。
E02xing骚扰不仅存在在职场上,学术界也会存在,而且由于很多时候由于导师等的头衔,学术贡献等成绩,这类问题的处理结果往往更加不尽如人意,我当时还有个冲动,希望她能够把那个教授给tongsi!!!
狗粮撒了还好多,但也真的是很虐,但这并非无中生有,在第一集卡尔文跑步准备到家的时候就没注意到那公交车,结合当时还没有那么完善的基础设施,只能说是真的可惜。
E03这一集专业性部分的占比大幅下降,观众不会再像前面两集那样看的云里雾里的。
但虐是真的虐,卡尔文死后还要被报纸写文诋毁,被同事泼脏水,实验成果还被窃取,仿佛他存在就是为了实验室拉经费。
但幸好他还有邻居哈莉特为捍卫名誉与记者对峙,有伊丽莎白带着他的遗愿前行,坚强的活下去。
这一集的一个亮点是导演选择了从六点半的角度来看待女主伊丽莎白的心路历程,赋予动物人类的感情,不仅能够体现动物的聪慧,也减轻了本集的悲伤色彩(果然是女导演的作品,这么细腻的手法)。
E04真真要佩服女性导演,把女性的生活困境拍的这么真实。
一开场的场景:妻子们在病房里生孩子,丈夫们却在外面抱怨错过了比赛和医院的隔音差...,还在外面谈笑风生...、还有那个妻子住院两个星期,丈夫却去露营的...。
就短短的几分钟就让人泛起了生理不适。
丈夫们的反应好像在说明:疼的那个不是我,你哪凉快哪呆着去吧,我在这里陪你已经仁至义尽了...。
男人的劣根性在此刻体现地淋漓尽致,女性对他们而言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你是死是活全然跟我没有任何关系...还有哈里特和伊丽莎白在厨房的那场对话,跟2021年的《暗处的女儿》有异曲同工之妙:女性生来就是做母亲的料吗?
就像哈里特说的那样,那些跟你说“生了孩子人生才完整的”都是屁话,女性在生育、养育当中受到的种种苦,都应该值得被注意,而不是被当成理所应当甚至是生来就会的付出。
还有女性重返职场遇到的种种困难。
哈里特想要重返职场,即便是过了这么多年,她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你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名黑人女性能够去读法学专业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所以可见她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
幸运的是,她有一个支持她的丈夫。
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的丈夫就凭一句“你要照顾家庭”就把妻子的理想给搪塞过去了呢???
听说做了很多改编,因为还没看过原著,不知道两版相比如何,但是就剧情本身观感而言,也能看出来很多具有衔接、推进剧情作用的情节没有呈现出来,剧情走向会有些跳跃,第八集感觉结束的太仓促了,有种强行大团圆的感觉。
有的地方强行把化学和人生哲理联系起来也感觉有点牵强;作为一名化学生,想起老师的严格要求,再看看这部剧里,看到女主在实验室里弄食物、在厨房里做实验,就感觉天哪真的没有实验室安全问题吗,不怕试剂、用品交叉污染吗……感觉好怂。
还有一些剧情上的bug,为什么能忽悠到设备、仪器、用品,在家里安装这些东西公司、工人都不会怀疑吗,而且这些经费总归得有一个收口结算吧,不会查到女主身上吗……相信原著里可能对这些都有着笔,但本片里都没有(不知道是不是拍了又删了),还是感觉不太自然。
但瑕不掩瑜,个人觉得这部剧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在看女主似乎已经到绝境之后如何成功地打了一个翻身仗,看似放弃了的梦想最后还是能继续。
单亲妈妈、艰难的抚养女儿长大还要支持自己的化学梦想,虽然有很多过于不真实的“幸运”,但人有时候就是想看点鸡汤来激励自己。
搬运了网友的笔记,也给自己打打鸡血吧如女主所说,“化学的本质就是变化。
当你怀疑自己的时候,当你害怕时,一定要记得。
勇气是变化的源动力,而变化一直都是化学的使命。
所以,当你明早醒来时,要对自己做出这样的承诺。
不要再止步不前了。
不要在意别人眼中的你是否能够成功。
不要再任由别人将你按照性别、种族、经济地位或是宗教信仰这类标准进行划分。
不要再让你的聪明才智被埋没,女士们,要规划自己的未来。
今天,你回到家后,问问自己想要实现什么样的改变。
接着,就去行动吧。
”
一万种蘑菇,只有约5%能食用。
全部人类,只有约5%的人容易沟通。
人和人之间也是存在化学反应的,比如爱情,又或厌恶,说不清楚的原因。
化学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是意外。
我们不是要避免意外,它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女主的爱侣意外身亡她又意外怀孕,凭她的执拗她活出了自我。
“我们不必接受坏事,但我们必须接受改变是不可避免的,自己会变,环境也会变”。
我想到《再见爱人》的老纪还有王睡睡,是不是没学过化学课,为什么那么抗拒改变,自己难受却还只会责怪别人变了。
勇气是变革的根基,存在就是为了改变。
梦想不会直接实现,必须主动行动起来。
改变不了别人,但改变自己改变条件改变环境是可以循序渐进的。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小溪可能会变成激流,不了解它的动态没有危机意识的人后果可能很严重
化学课 (2023)8.62023 / 美国 / 剧情 / 萨拉·阿迪纳·史密斯 / 布丽·拉尔森 刘易斯·普尔曼
你只能说布丽拉尔森拍这部电视剧真的是把这个小说改编拍的特别好看,而且我感觉整部电视剧真的是一部高分中的经典美剧,然后故事情节也是设计的相当吸引人,让人感觉想让他快点更新,想要看到后面一些家庭背景等等,而且我感觉这个故事真的是特别的精彩和十分感动人吧,而且这居然还是根据小说改编的,所以说不用看小说,看这部电视剧都挺好的。
和我想象的大女主故事不太一样。
原本以为是受时代观念和环境局限,女主无法实现自己做化学家的志业,但是电视台烹饪节目给了她一个意想不到的舞台,既能发光发热,又与化学相关。
没想到女主拿到的是更令人钦羡的剧本。
在如今这个缺乏目标与意义的时代,女主对化学研究的热爱与天赋闪耀的有些刺眼。
一份发自内心热爱的志业就不容易,能有匹配的天赋和能力做好这份志业是老天爷赏饭吃,还能在志业中找到创造性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可遇而不可求。
正是对自己是“chemist”的坚定认知,让女主走过那些不如意(因性侵影响的博士学位、实验室中要给男同事煮咖啡的助理工作等等),而内心却没有对志业的动摇。
美食节目这个机遇,可能只在经济上对女主有点意义,并不对她的自我认知有任何影响。
比起天赋和能力,坚定的内心更是“大女主”需要的。
更多的女性,是为了糊口的打工,而不是志业;是不断的自我怀疑,而鲜少能坚定秉持某个自我认知;是求而不得一个机遇,而不是轻易就能有一个舞台。
大女主少有。
首先说!
这个剧有点意思,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总想当化学家的厨子或许最后干了老师,整部剧就如这句话一般割裂!
刚开始的时候感觉还是不错的,然后越发觉得荒谬了,虽说是一个坚强女性坎坷自强的一生,其实我更喜欢凯文的那个角色,可能是因为他没得比较早,第一集看他跑步就觉得这兄弟命不久矣,果然没活过第二集。
所以!
跑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周边安全,尤其不要牵着狗子在大马路上跑步,俗话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短短八集涉及了女性,爱情,皮肤颜色,友情还有凯文的悲催人生。
由于剧情过于割裂,我也没想好该说什么,单拎出来几点唠唠呗。
首先,这是一部女性剧(我为什么会看到一部女性剧呢。。。
)So,出于对女性的尊重,我都不敢直呼惊队了,就叫女主伊丽莎白吧。
说到女性主义,想到豆瓣2022年度读书榜单上的《始于极限》,本来对于了解女性这个事情个人还是感兴趣的,直到特意了解了一下女性主义这个问题,同为女性主义之中甚至还分了不同的流派好像有自由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文化女权主义、性别分离女权主义。。。
应该还有不少流派,各流派之间还吵得不可开交。
至此,作为一个男性,我想了解女性却被如此众多流派搞昏了头脑,望而却步,放弃了对女性主义的了解。
这是我不喜欢的样子,本来是同一群体,在一致对外的基本设定下,然后内部分裂,自己打起来了,就很乱套,我觉得很愚蠢,这里不单是说女性主义,看看历史事件,身边的日常,许多的事情都陷入了此种尴尬愚蠢的境地。
自以为,只有当世人不再提男女平等的时候才是真正实现男女平等的时候,其他事情也一样,比如你在路上看到一个残疾人,转移你的目光不去看他,甚至把他当作是和其他人一样的正常人,这才是真正的尊重(至少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希望自己被如此对待)。
如果做一件事情过于用力的话,是会导致恶果的,任何事情都一样。
只言片语说过女性主义,再简单言情,伊丽莎白和凯文,他俩在剧集里研究的化学课题好像叫做“无生源论”白话一点就是“我是怎么来的”,其实伊丽莎白和凯文都没有计划在自己的人生中会有另一半的出现,无法想象的事情就那么自然而然的发生了,然后伊丽莎白意外怀孕了,凯文意外死掉了,故事就延续了下来(小说家太可气了!
)好像是第七集吧,牧师说:“当巧合开始出现时,便会以最不寻常的方式继续下去。
”这句话直击内心。
我不知道我是怎么来的(每个人都没有出生时候的记忆吧),也有可能不知道我是怎么没的,所以我可以确定经历的只有过程,至于那些无法确定的,好像也没有很重要了。
一切美好的发生都是在不经意间的,所以不要问为什么,好不好,对不对,值不值得,这都重要,但是又真的重要吗。
老薛问得好呀:如果这是一场意外,你要不要来?
我一定会回答:要来!
要来!
生活如此美妙,生活里最美妙的爱情,会是更美妙的吧!
最美好的事情不一定什么时间就会发生,足以惊艳此生,当然,也不只是爱情。
只言片语非正经剧评,但作者是一个正经的、没有女人的男人,并且!
我要是个小说家,只写最美好的事情。
Ps.郑重地说,我尊重女性,我对女权主义没有意见。
请不要批判我!
一想到作为一个男性去探讨女性主义,我就害怕极了。
很受鼓舞的一个电视剧,伊丽莎白虽然家里面,父亲是一个欺骗为生的牧师,经常让自己的儿子行骗装作神迹,还因为儿子是同性恋而惩罚儿子,最终导致儿子自杀,但是伊丽莎白逃离了她的家,她非常聪明,尊重每一个人,但是在博士入选阶段遭到导师性骚扰,伊丽莎白用铅笔刺伤了导师,却被告知除非她向导师道歉才能得到博士入选资格。
这太侮辱人了。
随后伊丽莎白因为学历和性别的原因在另外一个实验室当实验技师,遇到了男主凯文,她们俩信仰相同,在作出成果的前夕,凯文出车祸,伊丽莎白也意外怀孕,不知道当时有没有避孕措施,因为伊丽莎白自己说过自己不想生孩子和结婚,想专注科学事业。
随后因为意外怀孕,实验室试图辞退她,而且实验室剽窃了她和凯文的研究成果,并把功劳算作自己头上,伊丽莎白开始卖特百惠餐具,后来做烹饪节目主持人,最后回归自己的科研事业。
这其中穿插着女儿想了解父亲,她们开始找凯文小时候生活的男孩子家福利院的信息,但是男孩之家的负责人却欺骗了她们,说凯文已经死了,但是女儿和伊丽莎白没有放弃,转而和赞助凯文福利院和凯文研究的兰森基金联系,才知道凯文的母亲没有去世,抛弃他也是因为当时不能未婚生子,一直在找他,但是福利院人员为了让凯文帮助生产酒精,而欺骗凯文母亲,他已经去世。
还有通过凯文的遗物发现牧师竟然是凯文的笔友,通过女儿想了解父亲,通过凯文的遗物,了解到凯文更深。
还有邻居黑人女律师,因为生了两个孩子丈夫去越战,她被迫中断学业,后续勇敢追逐自己的学业,成为律师,一直反对建高速公路拆毁糖丘,凯文生前答应出席结果忘了,后来凯文死了她去找记者说关于凯文的报道不真实,却让记者答应出席辩论会,后来组织静坐,却遭到警察殴打,那一刻我深刻感到无能为力,感觉这项抗争要失败了,随后却因为这7年的努力,马上要在议会表决的时候,一个议员临时反水,反对计划彻底失败。
其中她和伊丽莎白调侃:我虽然没有你的平台,但是我可是个嗓门大的女性。
我认为她超级厉害,坚持发声。
这是一步围绕伊丽莎白和化学结缘,因为她小时候哥哥就利用化学行骗,中途遇见和自己化学信仰相同的凯文,生孩子不得不暂时放弃化学,被实验室人员剽窃化学成果,因为性别却没有该有尊重,做一期关于化学的烹饪节目,她鼓舞了无数收看电视机的女性,最后回到自己最热爱的化学研究中,她聪明、努力,连亡夫凯文也看起来那么温柔,我喜欢这个电视剧。
越看越气,看到最后男主无处不在,看着屏幕气得骂出来。
在绝望写手,大巴上的女孩的观影顺序后,再看这部,猛然发现一步步落入诈骗圈套。
绝望写手值得称赞是女人如男人般在职场厮杀,上至大方竞争下至设计威胁,女人终于是一个人。
虽然还是躲不了精英慕强叙述,但在一众女权剧里挺突出了。
大巴上的女孩开头就觉不妙,女主有臆想的男mentor,现实有直属上司男mentor,亲密关系中还是女方做各方面的妥协。
能看到最后也不易。
再到这部化学课,男主事业上情感上经济上无处不在,不时突出男主异于常男的方面,但还是屎里掺糖,明显是女人臆想好男人的典型,甚至还有整整一集是男主视角,这个丰满程度女主都没有。
最膈应还是最后神化了男主,精神情感事业都引导女主。
试问哪个剧里女人有同等待遇,而不是作为男主展现深情年少的工具人。
男人对女人的影响力有这么大?
想多了。
普通人都是更倾向于在自身性别里塑偶像,或者说超越的目标,因为那是最能接近的,不同性别经历的困局很难一样,而同等性别才能看见可能性。
对于把自己化身为意识男的女人,也不过是企图成为一个人,在丛林里杀上去。
作为一个普通女人,我始终带着问号想学习怎么做爽文女主,而大多数剧只会让人泄气。
或许是因为看美剧局限了。
没想到这些年让我觉得女主好好搞事业的剧就只有一部日本动漫《星梦马戏团》,还有不走精英路线的电影《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也留下一些感触。
最后,只能感叹女权剧是潮流单品。
最开始误会了这部剧的主题,以为是要做女主翻身的爽剧所以觉得有点过于慢热,看完发现是讲普通的人生,只是借一个女化学家的身份,用化学相关的方式表达出来。
化学和文学,科学和上帝,日常和Surprise,确定和不确定,我们就是在顺其自然中和变化相遇,好的叫做惊喜,坏的叫做噩耗。
人物设定和最开始的展开,Elizabeth的才华,和好同事好伴侣Calvin的相遇,一切都很理想,都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巧合,而环境的歧视和限制,突发的车祸,又是我们都不希望发生的灾难。
我一度觉得故事的重心倾斜在前半部分,大的故事冲突和人物变化成长都在前面,后半部分就相对平静。
但这不就是人生吗,当Elizabeth克服了那难以承受的痛苦,选择接受,选择了继续她的生活,一切自然会更加地顺利,是她的努力换来了之后风平浪静的幸福生活。
如果一辈子都在遭受各种苦难,那确实太惨了,也离普通人太远了。
更重要的是,一个有如此才华的人尚且需要克服这么多磨难,做那么多取舍,我们又有什么借口在希冀爱和收获的同时,去害怕付出和改变呢。
既然变化是绝对的,更是我们自身所追求的,那又何必自我否定,自我限制呢。
关于爱情,我比较认同Elizabeth的态度,并非排斥爱情就是独立,相反,有原则的敢爱敢恨我觉得才是真的自由。
至于结婚甚至孩子,这只是一种选择,一个故事罢了,Elizabeth是拥抱了这个意外,然后收获了快乐,但并不代表所有人都需要同样的选择,这故事强调的是勇敢地追寻自己的内心,拥抱那必然存在的变化,而不是必须要做职场单身贵族或者婚姻事业两不误。
关于女性。
主角配角都是女性,但也有靠谱的男性角色,保留现实的不公和残忍,但不一味地批判和否定现实,不脱离现实。
不去刻意强调女性多么伟大,需要怎么样的独立和权力,但是女性的思维,女性的选择却又明确地占据故事的主导,这种表达方式是我喜欢的类型。
比较扣分的,是Calvin死后安排狗子630内心独白,我觉得完全不合适,这里不是奇幻轻喜剧,这个角色除了导致Calvin死亡没什么过多作用,也没有体现什么情感关联,如果要连带狗子一起说生命无常,接受变化,我反而会感觉有点强行了。
看到第二集,这到底是女权的片子,还是狗粮片?但女孩怕水,男主直接吻着沉在水里也太浪漫了
后两集倒胃口
很好看,喜欢女主的思考方式,用自己热爱和擅长的化学语言解构世界。男女主都越看越好看,两个人真的太般配了!小女儿也很可爱。如果有平行世界的话,有一个自己一定在搞学术。对里面一个单词印象深刻fu*kable,震惊我
系统性的歧视下,女性做什么都是错的。所以要直接改变语境,要突破围墙,先把国内那些所谓的“大女主”给扔了吧,女性要的不是牺牲伟大,是天赋人权!
觉得前几集还凑合,看到第七集母女抱头痛苦,好想爸爸,真的翻了个大白眼,欧美这种电视剧,总是这样,表面表现多女权,实在都很爱男,要不就玩那种描述驴的生活多惨的玩意,非要当驴,把世界变成这个鬼样,本来就该思
太好看了
我好想要女主的菜谱哈哈
演得挺好
看这么高评分,我还以为要讲天才女主披荆斩棘,不断收获学术成就,点进去两集都在跟男的掰扯不清,我看你们都有电视了你做实验除了白大褂一点防护都不做吗?
凯文·伊凡斯 女主 黑人女邻居,都值得我脱帽致敬。我可能只是制片人一样平凡甚至有点庸俗的普通人,对不起我可能连制片人都不如。但还是仰头看着人类群星闪耀而流泪和幸福。
有意义但分虚高了 很多剧情尬得不行🙂↕️ 最后又变成了找爸爸的故事
有哪一个做化学相关科研的人会把盐说成氯化钠 把醋说成乙酸
挺好的 属于精准狙击女性爽点的类型 从演员到人物到故事 甚至大部分台词都在机械地输出观点 人物所身处的社会环境本身都像是个巨大的控制好了实验条件的培养皿
金手指 网文的感觉
现在的编剧啊不要为了呈现意义而硬拼出几个意义像电线杆一样杵在那里又突兀又显得没什么意义
优雅,苦难中的优雅,幸福中的优雅,努力中的优雅,不妥协的优雅。
我不能说不好看,也不能说很好看。就是平平吧。我遗憾的是,一个女人的崛起仍旧要依靠丈夫死亡。这种叙事架构从《乱世佳人》就开始了,能不能换换?这其中似乎暗含着:如果女人还有男人她就不该也不可能出来独当一面。非常有趣的是,剧中另一位女性先锋,那位黑人女性努力了七年失败了,难道失败的原因是她有丈夫吗?可她确实有丈夫。这是作家和编剧乃至社会的潜意识吗?
又名《阴魂不散的男人》
中间一些插叙镜头的节奏不太舒服,前面女主事业和家庭的戏份挺好的,但是后面孩子找父亲之后变得有些拖沓了,而且狗怎么突然说话了?
before:抖音刷到女主因为怀孕而要被辞退的片段during:1.“2023出品这样的美剧,很难不说是时代的“倒退”。里面女性的职业困境、社会对女人的多重压迫,以及女性自我意识解放等等,都是当年现实的写照(至今依旧只是更为隐蔽)。但是在2023年的叙事里面,女主化解和面对这些困境最直接的解决方式,竟然还是有这么一位“志同道合”尊重女性的且在自己专业领域有影响的男性的支持,且这位男士理所当然倾心女主,这样的故事开局真的很难评。”——很震撼的一条评论。但作为一部电视剧完全没有爱情原素确实会很失去吸引力。2.特别讨厌把学术型的女主和美丽型秘书们的对立,搞雌竞烦死了!!! 不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