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一不小心字数超了。。
万能贴好有用一东西,消除语言障碍,但显然人类的纷争不止因为巴别塔的坍塌。
整部片子非常童话的宇宙观,星球联盟像梦幻的海底世界,有些奇特生物让我想到罗曼城小怪物基调也是粉红色(小泷包狂喜)。
软体虫虫用坚硬的机甲武装自己(异形片里的骇人听闻常客被动画片刻画得这么萌!!!
)虫虫星球剧情里表达了点反战观点,结合今天🇺🇸对🇮🇷做的事还挺讽刺Are we alone?
——要相信浩瀚宇宙中总有同类,再不济万物与你同在。
看片过程中联想到了《宇宙探索编辑部》(头戴天线)《想见你》(捏个人代替自己)和《流浪地球1》(各国无线电爱好者报太空垃圾坐标 莫名燃起来了)还有一个点,父母不理解你但爱你。
挺催泪但冷静下来后只能说是一记鸡汤吧,毕竟父母用你不理解的方式“强制爱”还是挺难受的。。
迪士尼,离了你还有谁能逗我哭🥹2025年了全世界的都在走向保守主义,只有迪士尼还在守护童心守护梦想把全世界的小孩当作自己的亲小孩守护。
还是皮克斯独有的讲故事方式,留了好多只有大人才能看懂的梗:1️⃣扑克牌AI真的很失望(一直到片尾字幕都阴魂不散),每次别人问他一些很实际的问题或者一群猴子和会用工具的猩猩打架谁能赢一类的问题他都要班味很重的大叹一口气,你们这些人真的不想知道人生的意义吗?
2️⃣大虫子种族有柔软的身体,却在外面穿上坚硬的铠甲保护自己。
虫子王子最后也可以不用穿,因为有原生家庭他爹给他托底。
3️⃣听话的假小孩被家长一句话就识破了。
(虽然我觉得某些东亚父母可能即使识破了也不揭穿,反而偷着乐儿呢,反正他们想要的就是这样的一团想捏成什么样子就捏成什么样子的硅胶对吧。
)4️⃣看到一群无线电爱好者nerd都来通电,我泪目了,虽然我物理没及格过这辈子也没碰过无线电。
但是我当过小众人群,或者说我这辈子都是“小众”的一员。
所以我懂那种枯坐在无线电台旁边无尽等待的滋味,那种孤独感是共通的,这种酸涩可能小孩不懂,一辈子都在“主流”的大人也不懂,但是有人能懂,比如我🥲5️⃣ Elio第一次给外星人“打电话”的时候,慌乱之下语无伦次的说了“ok bye I love you”这句地球人都知道的挂电话专用敷衍话术。
然而外星人不知道这是不走心的敷衍话,还以为是人类的固定礼仪,所以逮着机会就说,片尾也对Elio这样告别。
ok bye其实还好,但是I love you就多少有点暧昧了😅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迪士尼还是对世界大同(或者说宇宙大同?
)有一种很old fashion的乐观主义,迪士尼,坚定的“黑暗森林理论”反对者,我这辈子跟定你了。
6️⃣大虫子没有眼睛,所以哭的时候哗哗流口水,literally“眼泪从嘴角流了下来”。
应该给他加戏,太可爱了。
其实看到最后心情很复杂,很难说是轻松快乐。
Elio为什么非要回到地球呢?
作为地球上活了30多年的过来人,我想说地球真的也就那样,各个层面上都有点没救了,咱们这种 nerd 可能到80岁也不会fit in,最后就变成守在无线电台前的老头儿,永远收不到大虫子那样的好朋友的回信。
说真的,Elio,留下吧,地球它不配。
综上,这毋庸置疑是一部佳作(至少强过那种全是屎尿屁廉价笑话的小登电影你懂的,迪士尼的品控至少不会拿那种有毒的男子气概腥膻味来呛我的鼻子)。
但如果最后Elio留在外太空,姑姑回去当宇航员,那结局一下子就升华了,那这部电影就会变成一部更有野心的打破藩篱的作品(就像几年前的《心灵奇旅》一样),这才更符合我们对皮克斯的期待。
Ok bye I love you👋🏾
《地球特派员》披着科幻的外衣,讲着温暖治愈的故事。
小男主艾力欧意外成为地球代表,在星际冒险中与外星小伙伴小格互相治愈。
影片用绚烂画面构建出奇妙宇宙,各种外星生物脑洞大开 ,还巧妙融入科学知识。
它不只是冒险动画,还探讨了亲情、自我认同。
美中不足的是剧情稍显低龄,深度有所欠缺,不过依旧是暑期档值得一看的合家欢动画。
看过后发现其实没有预想中的难看,可能预期过低反而有些反弹。
在故事的塑造中,elio无疑是个让人有些厌烦的小男孩。
他对外星的沉迷把亲属的生活搅动得一团遭,他逃避现实生活,他为了能够留在外星联盟而自我吹嘘式地说谎。
处在一个效率、整洁为必需品的现代环境之中,elio与生活显得总有距离,不够融入。
但是当迈出自我的身份(一个成年的、有一定心智与自保能力的现代人类),回归到elio的世界之中(一个微弱的、缺力失能,且失去最大庇护者的孩童),就能感到一切决定都是由不安的心绳构筑而成。
父母的意外离世让elio只能投奔旁系亲属,在最初的镜头中,elio在面对重大变动后已经难以应对这个突变而失去保护屏障的世界。
他失去言语能力,萎缩在更似巢穴的角落。
旅行者1号的演示厅在这个时刻出现于视域中:它既黑暗孤寂如同漂浮而无归属之处的自我,又有着温暖的召唤,在空茫的世界召唤另一个如“我”一般的生灵。
即便那可能意味着另一重权力博弈与奴役的降临,但寻求“我”的倒影的呼唤是如此动人,唯有听到回想才能解除心中回荡而不可解答的空无之感——当我看到另一重身影,是否就能找到荒诞中的必然、存在之意义?
这种庞大的情感撷取了elio的心,这既是一种逃避的本能,也是一种寻求联结的必然。
脱出母体带来第一重分离的恐惧,父母在幼年的离世则带来第二重。
在这种孤零零的生活状态中,世界显得那么庞大而分离于我,而我毫无归属。
恐惧与建联的冲动成为elio做出选择的基础逻辑,因此他从死亡的阴影下活了过来,改换为逃避的模式(或是说寻找另一种生活的路径)。
另一种生活会更好吗?
幼小的elio难以考量,但总不会比现在更为糟糕。
自我的存在于现世成为一种负累,无人真正爱我,无人真正视我,哪怕爱的情愫从亲属的身上迸发,但总是不敢相信那是朝向自我的。
只有搅闹至精疲力竭,验证到不可再辨,于极端的考量与不安的混乱下都爆发出包容与认可,才能真正相信她在爱我。
在elio虔心地呼唤下,他所要的生活确实降临了,而外星智慧生物也给予了一个孩童最大的善意,一切就像梦。
外星智慧生物居然没有陷入人与人之间的战争状态,而是结成了友丽的联盟。
连唯一带有恶意与侵占意愿的生物,也不过是柔软的内里硬塞进恐怖的外壳。
生活的善意前所未有地出现,在一切趋于幻想达成的终点,elio却意识到,逃避的倾向如此强烈到想要抹除自我,但当自我的呼唤得到生活的一丝回应,比如电波中传动的呼唤声音,比如亲属眼中的一滴泪水,好像就有勇气与力量踏入真实的世界,那可恶、残酷却又唯一真实的世界。
姑姑奥尔加的角色虽然功用化但又有些可爱动人,有着登上太空的愿景,有着军衔、头脑与力量。
她对于一个进入生命,且不忍心不对其负责的生命充满恼怒,因为另一个个体总是超乎自我掌控,他为什么不能有着同我一样的心,为什么不能言听计从?
但当一个理想中的孩童,一个懂事、自驱的克隆体进入生活时,尽管一切都顺利,又一切都不对劲。
或许我们只能爱上一个复杂的、外在于自己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的念头,自己的苦痛。
生活的相处让这些不同最大化,只有互相嘶喊才能保留自我,又在竭尽全力中扎入对方的玻璃碎片。
纯粹利我性的人尽管理想化,却又是另一重予求予与的黑洞,可能是《她》中的人工智能,可能是高度科技中的人造克隆体,却唯独不可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因此,尽管看似完美的选择出现在眼前,elio与奥尔加心中已不那么困惑与懦弱,真实闪烁着苦涩却澄澈的光焰,于是她们携手走回了混乱如麻的生活。
或许是杜比的特效弥补了故事缺陷(btw这次的杜比效果依旧惊艳!
),我并没有觉得无聊低幼,至少是能看的,在我这里也不太算套路。
但可惜口碑没爆,然后也注定亏本,不知道会不会有续集。
刚好上周看了《新驯龙高手》,因此看这个的时候瞬间就觉得内核很像,再往前推,《星际宝贝》其实也是。
小嗝嗝和艾利欧都是世俗上的边缘群体,但最后都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而他们的伙伴也分别在救赎彼此。
小嗝嗝瘦弱、没牙仔尾翼缺失,两者均因“残缺”被排斥,却在互助中获得完整。
艾利欧渴望逃离孤独,后者因父权压迫寻求认同,最终建立起跨越种族的羁绊。
这种伙伴关系的塑造,凸显了情感联结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
小嗝嗝与父亲的和解,艾利欧与姑姑重新建立亲情纽带,亲人难以说出口的“我爱你”,也是两部片子的相似之处。
再往深了说,“非暴力解决问题”、人类如何与“他者”相处、环保议题等也是二者的共通可讨论之处。
然后或许《驯龙高手》做的更好的一点就在于,对于边缘人物的困境有着更为详实的塑造(母亲因屠龙而死,加深了龙与人类之间的冲突。
主角一方面心地善良,而另一方面丧母之痛不可忽视,这也因此使其陷入二难困境。
) 然而《地球特派员》完全没有交代父母之死这一关键情节(我只能理解为压缩了叙事效率)。
故事应当也从这方面着墨,直面死亡和分别的议题,更加勇敢走下去(这样也会让其更有深度唉)。
此外,宇宙,这一更为宏大的议题沦为了叙事背景板。
影片想要或者说可以更为深挖的——浩瀚宇宙中,“孤独”的人类怎么找到文明的归属——仅在只言片语的台词体现。
从语言角度再谈谈。
影片中许多语言的无线电,齐心系列助力艾利欧和姑姑穿越太空垃圾带,很燃很泪目。
虽然说人类彼此的冲突不限于巴别塔的崩塌,但此刻的团结,又何尝不是在世界造起了一座更为宏大的巴别塔。
最后艾利欧取下“翻译器”和外星生物分别,此时他们听不懂彼此,但他们和我们却绝对是理解彼此的。
比语言更能直击心灵、让不同个体跨越隔阂走向联结的,往往是那些无需言说却能共振的生命体验与精神纽带。
“爱”永远是刻在人类DNA里最原始的情感代码。
最后想说说上影的这版翻译,感觉有过度意译、添油加醋的。
试举两例。
结合有关剧情,“freshing”翻译成了“像洗了个澡一样痛快”我觉得就太过了,简单译为“真舒服啊”我觉得就很好。
"eventually "翻译成了“但好在最后赶来了”,这一句结合上下文就翻译的很好,我觉得是AI暂时还不可能达到的契合。
怎么说呢,作为皮克斯的狂热粉期望值很高,这部电影画面细腻流畅,而且能感受到皮克斯的技术又提升了不少,闪烁的宇宙和美妙的外星世界让人无比惊艳。
或许是迪士尼和皮克斯的造梦能力退化了,也或许是我逐渐长成了无趣的大人(!
一定不是!
),结尾满脑子都在想“完犊子了,姑姑回来一定要写很多报告”......作品的剧情过于薄弱,讨论的话题也很扁平,表达的内容逐渐“迪士尼”化,皮克斯擅长的“讲故事”能力并没发挥出来,而且整体结构有点奇怪,中间一度处于有点尴尬的状态,这真的是《寻梦环游记》导演的作品吗?
不过电影创作过程中多次变更主创团队,电影差强人意可能也跟这有关系。
实话说,并没太达到我的预期,惊喜不足,虽然仍然在后半段不争气掉眼泪。
即使如此,在迪士尼小镇的影院里看皮克斯电影的体验很新颖,特别观影还给观众每人发了Pin作纪念,并且工作人员额外多给了两个Pin给我,落泪了。
宇宙浩瀚,星空闪烁,而我渺小又孤独。
但,城市之大尚可以把孤独变成自由,那么地球就更是我的游乐场。
The unique are sometimes alone.19/100 in U.S. theaters
好久没写影评了,今天有点小感触写一下,全程无剧透。
起因是下午我跟同事说我把地球特派员给看完了,同事说她带她儿子也去看了,然后她儿子被那个反派吓哭了,给了一块糖才哄好接着看的。
说真的这是我完全没想到的事情,因为我看完一直觉得这就是个表面看着高大上又是孤独又是外星生物但是掩盖不住本色是低龄儿童成长的故事。
没想到会把小孩子吓哭吗?
仔细想想好像可能反派确实一直往可怕了画,前面也都一直凶神恶煞,所以为什么结尾就这么突兀的合家欢了?
嗯?
皮克斯的作品真是越来越让人失望了,感觉和如今的迪士尼不管是剧情还是风格都无比的接近,那你为何不直接改名成迪士尼2.0就好了呢?
角色性格无比单一,毫无新意的想象,虽然亲情与友情也能一样打动我,但是这并不影响我给全篇电影一个中评,它实在是太无趣了。
无外乎就是孩子的成长,自我认同,家庭认同,与家长的互相理解,理解孤独,理解生活的难处,不能逃避之类的成长道理。
后来看了一下导演和编剧,我就说怎么这么多奇怪的熟悉感,原来都加入了他们曾经作品的元素,感觉这个故事真的没有被好好的编。
总之就是不喜欢,风格单调,还是只有老掉牙的那一套。
当然可能皮克斯以后的受众也是只有儿童了。
在看了《酱园弄·悬案》之后,马上就看了《地球特派员》,整体来说真的很低龄,几乎可以说已经低到剧情极其简单、画面极其精美、动作极其流畅、主题极其清楚的地步。
这简直是最强合家欢系列,就冲这个就已经值得 8分了。
主题其实都已经说烂了,孤独、陪伴和朋友——只不过这些小孩子需要找到的朋友不是自己的朋辈,尤其是人类朋辈。
他们需要找到的是各种非人类朋友。
今年其实这个和非人类交朋友的系列也算是看得不少了。
从《星际宝贝史迪奇》到《驯龙高手》都是这一挂的,再加上这个《地球特派员》,可以说人类小孩的好朋友已经往 kimo-kawaii(凶萌/怪萌)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之前的外星蓝色小狗,黑皮飞行小龙都属于是在可想象的范围内,这次直接上演和萌化版沙虫交朋友的戏码了,不是吧大哥,虽然我也承认小格是个好孩子,但是这像虫一样不断蠕动的样子真不觉得起鸡皮疙瘩吗?
我想起之前在做恐怖美学的时候学到的一个词——毛骨悚然感(creepiness),这个词不是恐怖,而是恐怖(Unheimlichkeit),重点是后面那个“惑”,就难以辨别到底是应该觉得可怕还是可爱,于是就在这个惑中间反复摇摆。
其实除了这个蠕虫一族,其他外星形象也是尽可能往软绵绵的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方向发展,基本上看不到由哺乳动物带来的想象体,这倒也是,这些外星生物毫无武力,基本上是把高科技都点满了,所以面对格霸的时候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是逃跑。
但我要说的不只是这个。
这些外星生物是动物的大致造型吗?
是。
但绝不是我们日常想象的那种像人,或者像兽化的类型。
那么这种对外星生物的想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呢?
或者说对非人的想象为什么不断向着这个方向进行呢?
其中固然有“动画是给孩子看的,尤其是这部动画”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我觉得或许还是这些外星生物(或者说太空歌剧)想象开始逐渐摆脱二战后/冷战叙事的影像。
上个世纪的星球大战系列,正是因为有强大的冷战叙事和后核战争叙事的影响,外星人长得都和被核辐射过一样非常之扭曲,看看隔壁《灵笼》的噬极兽就知道了。
但这些外星生物明显就是从幻想生物志,尤其是有原型的幻想生物中衍生出来的,突出一个毫无攻击性,基本就回到了埃蒙德伯克所说的《美与崇高》中对美的描述里了——他描述的美就是小、光滑、无攻击性,而不是其他。
虽然蠕虫一族看起来是有巨大机甲,但是人家也就是装装样子而已,自己说自己是狂热战争爱好者,其实也只是一个爱儿子的父亲,通过所谓对战斗的狂热假装,来转移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和对孩子的爱无能。
整个星际联合会里的色彩也是非常绚烂——这让我想到了这几届羊村守护者的彩色风格,尤其是《心世界奇遇》的那种高色彩度风格——这种绚烂感真的让人觉得该不会就是赫胥黎在《知觉之门》中描绘的美妙迷幻吧?
皮克斯还是能骗我眼泪的高手,我在看《地球特派员》的时候,被两处高光场景给整泪了,一处是艾利欧和小姨在沙滩拥抱的时候,就这兜兜转转回来,发现了对方的真心;另一处是两个人开着宇宙飞船要去星际联合会,但是外面全是太空垃圾,一直呼喊一直没有回应,感觉都要绝望了,结果无数个声音从无线电里传来。
总之,它真的是一部超级合家欢动画,特别适合家长带着小朋友去看——不过家长可能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些和非人生物交朋友的小孩子都是单亲家庭/寄养家庭了——不管是艾利欧、小嗝嗝还是莉萝。
受不了了,family一出我就知道大概走向了。。。
场景除了球展开的形态,其余的缺乏想象力。
我出来之后觉得《小登电影》的说法很妙,一个小男孩和蠕虫成为朋友拯救了宇宙的故事。
男主是那种,小学比较常见的小男孩那,想要无线电就发布虚假信息,人家带来了无线电机器就说机器留下你们可以走了,很没礼貌,看到这里我就不太喜欢他了。
小男孩说自己很孤独因为爸妈去世了也没有朋友,但是孤独这条线刻画得很差劲,姑姑爱他,他遇到的那个带来无线电的小男孩也是一个不错的人,但是他没想过去交朋友只想要人家的无线电。
一出地球立马就找到朋友,就不孤独啦!
我以为会说怎么接纳这种孤独,结果没接纳,这种孤独直接消失了。
到宇宙联合会之后,说自己是地球的领导(虽然是因为误会)有个种族是标准的反派好战分子,星球大战沙丘balabala的混合体,想加入联合会没被同意,说自己要占开战,最后男主和首领的虫儿子成为了好朋友(虫子是里面最讨喜的角色了我觉着)。
虫儿子说自己爱好和平不想开机甲,担心父亲不理解(没错后面又有父爱如山沉默的剧情啦),总之就是解开了父子之间的误会,带来了和平!
全世界的父爱至少九成在电影里。
姑姑也是展现了自己的爱,小男孩决定放弃宇宙公民的机会回去和姑姑生活在一起啦。
小男孩之前觉得姑姑不爱自己,因为姑姑觉得自己工作很忙没办法照顾好一个小孩,想让他去自己以前的寄宿学校,小男孩:你就是觉得我是一个包袱!
你不想要我!
我天呢你要不要看你姑姑多忙,你还给人家工作闯祸了,最后怎么解决姑姑工作忙和照顾小孩之间的矛盾呢,没解决,就不管了总之就是family了。。。
两分全给可爱小虫小格还有虫爹(没想到有一天我这个怕虫人士居然能说出来这种话),最后虫爹用力拆开自己的铠甲用满身伤痕的躯体拥抱孩子的时候,那里挺让人动容的,你要展现家庭亲情温暖,不妨用他俩。
可能我已经成长为无聊的大人了,而且还成了一名老师,所以从一开始,这个男孩的所有行为都在我的雷点上蹦跶。
还有说姑姑不是自己的家人,大哥,我拜托你用脑子想想,你都不承认人家了人家还一直照顾你,除了家人还有谁能做到?
真的受够。
最重要的是,我最烦的一点:本该做错事的人没有收到应有的惩罚,而是别人承担他的错误。
为了就在所谓的“理想家园”,他联系了外星人,他不知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吗?
好他是孩子,他不懂那么多,只想实现愿望而已;那么突然消失的他有没有考虑过姑姑的感受?
好他是个孩子他不懂,姑姑也不懂他,他想走怎么了?
那么离开地球的他承担了责任,但是却没有完成,让其他人陷入了被消灭的危险中,其他人又做错了什么?
他把小格带走了,小格明明说过了他爸爸一定能识别出来,他还是一意孤行,把小格一个人留在飞行器上差点被冻死,小格做错了什么呢我请问?
好你说他出发点是好的,他只是想要个朋友他有什么错,是小格自己说错了话去了地球,跟我们小男孩有啥关系!
从头到尾他说了无数谎,凭什么说谎的代价要别人来承担?
我真的受够了,是不是小登犯了错永远有人兜底?
自己都被俘虏了还要费劲把我们小登送回地球;他想留在“理想家园”所有人就都欢迎,姑姑就落寞离开;他想起了姑姑的好,姑姑就得含泪欢迎他,“我家孩子终于长大了!
”在这部电影里面明明有那么多可以深入展开的点,深入挖掘的人物,你给我整了个这么简单的小登,还顺顺利利的度过了这一次“成长”,收获了新的生活。
给小孩看是有什么意思呢?
老登要从小登抓起?
你告诉小孩不论你做了什么家人永远给你托底?
那回到电影的中心,我的浅显理解大概有三个。
其一为环境保护,对应了太空垃圾那一段,导演不会觉得很燃吧?
不会吧?
先不说不同国家的语音都冒出来那一段有多突兀,我也没见出现有中国的无线电爱好者啊?
而且我不是专业人士哈但是太空垃圾应该是要用卫星检测吧?
每个人都有看卫星画面的权利吗?
其二为亲情,刚才已经吐槽过了,我就补充一点,这部电影里面姑姑完全是一个模板化的女性人物:年纪轻轻却要照顾亲人的小孩,认为孩子只会闯祸,经常对孩子抱怨,最后还要反思自己“我是不是不算一个合格的家长?
”就凭姑姑是少校,有出色的专业能力以及与克隆体的简单相处就意识到不对就能看出来她不是一个呆板的角色,那你一开始塑造的那些形象到底要怎样啊?
还拿着书问小孩你属于哪一种表情?
excuse me?
另外最后虽然回地球了,但是两个人之间的问题完全没解决啊?
到底在幸福什么?
但是虫爹和小格还行,虫爹最后直接化身男妈妈哄孩子还挺可爱的,并且虫爹一直知道小格不想穿盔甲不想杀人还挺有爱的,所以这算是要展现父亲胆大心细的一年而对比突出年轻女性的急躁吗?
(不是打拳男女平等大家都很好只是单纯提出自己的疑问因为前期的铺垫一直是虫妈对小格态度更好而且虫爹还说小格是窝囊废)其三为最大的主题,人类是否孤独?
就用小孩去太空找到了朋友就证明了人是孤独的所以需要有朋友,是不是太牵强了?
是,小朋友需要孤独教育,但这算什么孤独教育啊?
孤独教育是应该让孩子明白你是会感到孤独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但是你要追求的本身也不是“我不想孤独”啊,而是接受每一种状态的自己吧?
我可以接受孤独,我甚至可以享受孤独,最后孩子之间和解了就不孤独了?
跟家人一起回家就不孤独了?
真正接纳自己,并且能让自己从容地处于孤独的状态才是真正的孤独教育吧?
所以这个主题写的既空,电影中又没有足够的内容来支撑,就说了个毒鸡汤“你是独一无二的小孩,所以你会感到孤独,但你要明白,你并不孤独。
”什么意思,薛定谔的孤独是吧?
总而言之,我看的时候要睡着了,尤其是前半段,我同场的大哥在玩手机打游戏了。
你说他是个给小孩看的电影吧,我同场一个小孩看到最后小格没反应的时候还在那笑着说“他死了”,我也没觉得这个电影起到了什么深刻的教育作用,只有一个合家欢团圆结局勉强算的是一个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电影吧,我感觉我们学校的小学生都不会喜欢这种电影了😋
过于低幼
3.5星。这是一部很有童趣的电影,相比较《寻梦环游记》和《心灵奇旅》,会更倾向儿童。影片色彩和画面都很不错,设定为一个小男孩对外太空的憧憬,但本质依然是对家、朋友和爱的渴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透过这样一种奇特的表现方式展现出来,皮克斯依然是厉害的皮克斯。推荐杜比影院版本,画质音效都很棒。
皮克斯的又一部敷衍交差之作的预制菜,简直让人怀疑是AI按脚本拍的。以宇宙探索和外星人主题包装的新瓶装旧酒,内核还是关于亲情的理解、父权的和解、家人之爱、自我与朋友关系、孤独与成长等主题。我也许永远不会理解你,但我永远爱你。
不好看,为了宣扬这个主题硬编出来的一个故事,低幼化各种情节经不起推敲,宇宙高等文明整得跟弱智一样,对外星人的想象力毫无惊喜。片尾没有彩蛋。
与众不同或许会让你觉得很孤独,但是宇宙告诉你,你不是
喜欢星际站的设定 果冻弹弹弹
7.5/10 尽管难以称其为精彩绝伦,但影片无疑充满了温情与感动。迪士尼与皮克斯再度携手,回归到亲情与友情的主题,展现儿童的纯真以及他们之间无暇的友谊,在融化观众心灵的同时,让人不禁回想起童年时的无忧无虑。迪士尼似乎重新找回了20年《½的魔法》的水准!
确实比较低幼合家欢,无论是故事还是情感,都处理得不温不火的,略失望
片头的旅行者号和片尾Carl Sagan的录音令人怀念上世纪人类仰望星空探索太空的伟大精神。中间剧情平庸缺乏想象力,当看到全片高潮就是飞船躲避太空垃圾时,感觉这电影可以和《恐龙当家》《青春变形记》《巴斯光年》竞争Pixar垫底了。顺便,谢谢点映送的2张海报2张明信片。
这还不好看???现在都吃的什么国宴??给哪吒打五星给这部打三星实在离谱。。前半部分有点三体星际穿越加上宇宙探索编辑部的熟悉感,后半部分实在是高能且剧情流畅,哭的稀里哗啦,又笑的停不下来,克隆粘液Elio和姑姑的相处也很精彩,披着你所期望子女的皮囊的人,ta真的是你所期待的成为小孩的样子吗。能让人共情的就是好电影,有矛盾又永远有羁绊有最深的感情的永远是家人啊,小格实在太可爱了,再也不怕虫子宝宝了,皮克斯永远的神!!
皮克斯你也摆烂呢?
从成年人视角来看,熊孩子烦死了真讨厌,纯男性儿童片,给小登们提供做梦素材用的,拒绝全年龄段电影里出现任何女性为了孩子牺牲职业的元素,潜移默化洗脑也太恶心,还要从小洗起。也就小虫和爹地很可爱,尤其爹地脱掉装甲紧紧怀抱小虫像个男妈妈,在外面凶凶的,对孩子暖暖的,回到家就是喂宝宝喝奈奈,很好嬷(bushi)
皮克斯我允许你明年再来救我
2.5。
但确实被孩子说出的反战口号打动了。
低幼,无亮点。
偏低幼的一部皮克斯,对主题没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思考。设定实在很难令人信服,情节逻辑也无法自圆其说,只能把自己完全代入男孩视角,放弃成人的思维,才能勉强跟随这个故事的发展。外星人的造型还有点撞车《编号17》。石之予与皮克斯第一梯队的导演们真是还有很大的差距。
如果不是皮克斯的话是勉强及格的,但是这可是皮克斯!!!作为今年最期待的几个片子之一,真的非常失望,设定场面没啥创意,剧情更是老掉牙,MD和以前看过的一部《鲨鱼黑帮》一摸一样,克隆人各种主题都是浅尝辄止。题外话,电影院里最烦的不是小孩,而是一直在旁边解说的家长
前半段困得不行,后半段无聊得不行。
剧情本身足够有趣,基本上全程能吸引我的注意力。我一直在哭……感觉小格那条线有明显的酷儿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