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
Sundown,日落湾城(台),日落前的躺平人生(港),浮木,Driftwood
导演:米歇尔·弗兰克
主演:蒂姆·罗斯,夏洛特·甘斯布,塞缪尔·博顿利,莫妮卡·德尔·卡门,亨利·古德曼,伊阿祖娅·拉里奥斯,詹姆斯·特拉佩,Albertine Kotting McMillan
类型:电影地区:墨西哥,法国,瑞典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21
简介:蔚蓝晴空,日正当中,中年男子尼尔与家人在墨西哥的度假胜地,享受奢华的悠閒假期。白天在泳池边小酌,晚餐与乐手暗送秋波,一切都十分惬意,直到手机铃声划破空气。电话那头母亲病况危急,大家只好收拾行李,搭上下一班回国的飞机,不料尼尔在登机口找不到护照,只能与家人分道扬镳。走出机 场,尼尔搭上计程车,开往的却不是回饭店的方..详细 >
9.0/10 #PFS30 完全看不出和《新秩序》是同一导演。没有看到那些所谓“勾引观众”的“反转”都在何处,从两种声音开始进入(自然的白噪音对立的是机械(手机)的干扰底噪)男主迷失与虚无的自成世界(甚至有马特尔《沼泽》开篇的错觉),阳光直射的过曝和白化不断消减男主生命中的“可视”,在奢华旅馆-廉价旅社-监狱的状态一致则重述这种逃离的张力,一切不断铺开的“剧情”不过是在白纸上的不断涂抹与加成(伴随着原有的兽性的资本的西方中心的消退)。猪的意象直接指向资本主义下的剥削与冷淡家庭(屠宰场作为家族企业),更指向片中的杀戮,甚至于检测机械的冷酷质感。离开了在新秩序中无头无尾的癫狂,才完成了稳健的动人的去中心化的私人叙事。所有的情绪都在虚无的音弦上,待有一个角色或一个事件敲下琴键,一切便轰然爆发。
3.5
为何西班牙总是作为一个摆脱资本主义秩序的栖息地在电影中出现?《过客》中也是如此。
马尔克斯有一篇短篇小说《纸做的玫瑰花》,仅用祖孙二人简单的日常对话叙事冗杂的故事。不去直接描绘故事本身,把真正要传达的故事主旨、始末、悬念一一隐藏,仅用表面上波澜不惊的文字传达内里暗流涌动的真相。并用意向反复比对:纸玫瑰与真玫瑰。看完小说,你会发现作者好像什么都没有说,仿佛是一篇剧情单薄、枯燥的作品。实则不然,这恰恰是精彩的文字游戏,冰山叙事,不详写,不解释,精彩的故事藏在看不见的地方,需要你有耐心去理解、融入。早恋、出逃、怨怼、反抗,全部藏在这平常的文字当中。本片亦是如此,只描写表面上的风平浪静,把阴谋、悬疑、真相藏在故事的脉络纹理间,而且也有自己的意向——猪。看似沉闷,其实汹涌。既然文学作品可以用冰山理论进行写作,那么电影同样可以运用。只不过这样一来,无法讨好观众罢了。
呵呵呵…反转反转再反转。
片子在末尾补全了事情的全貌,可这种全片远距离结尾给真相的叙述,未免太投机取巧了。
初看只想知道他究竟为什么不想回去 还以为他是个渣男 当时的日子很美 沙滩很亮 太阳很暖 后面才发现原来他的生命已经到了尽头 而且那也只是妹妹而非妻子 我突然能理解他了 在生命可能是最后的时光 不再想被一切所绊
剧情单薄,但是美术挺棒。想去旅行啊~
又是一个让我满脸问号的作品,出了影院看到英国女王去世的消息真的是奇妙滋味。
碰上尼尔这样的男人就是倒了血霉 姐姐死的很无辜
世事无常
昨晚看完了,没有我想象之中的惊艳。
5.5分,一度以为又要像新秩序那样了。
有钱真好
中年男被有钱烧的慌吧
2.5 到最后 原来自己被骗了
我以为男主一切躺平行为是对于生活的厌倦,没想到你告诉我是癌症这种最俗套的原因。
当一个富二代从厌倦了富人的生活开始到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富人生活,看似表面毫无波澜的情绪之下,是对这个时代的厌恶
1.男人都很不负责任2.不要轻易相信男人说自己单身3.不要勾引老男人4.善恶终有报
绝症大悟这不是几十年前的桥段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