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讨厌韩国
한국이 싫어서,我恨韩国,因为我讨厌韩国,走出韩国,因为讨厌韩国,Because I Hate Korea
导演:张建宰,张康明
主演:高我星,朱钟赫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3
简介:影片根据张康明作家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20代后半的主人公桂娜(高我星 饰)抛下工作、家人、男朋友,为了寻找自己的幸福前往新西兰的故事。 桂娜觉得“讨厌韩国”,“无法在这里生活下去了”,因此决心移民。载仁(朱综赫 饰)为了获得永久居住权而来到新西兰留学,之后和桂娜一起在澳大利亚相互依靠着生活,最终发展为恋人。详细 >
除了开头几句金句还不错,整下来非常平庸
在拍什么东西啊,有个主线行吗?
我没有做错任何事,人生却没有要变好的迹象。节奏很有问题,但是里面的每句话都感同身受。
电影和原著基调类似,是淡淡的、生活化的,把困境都融入日常中来呈现。并不是那种“主角哭着大声控诉gov”的苦大仇深式电影。东亚人都很能共情到,那种社会氛围与日常点滴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想要逃离的感觉。看到有人大言不惭地质问“女主有什麽困境”,不知道是蠢还是坏。引用原著的一段“有人问我为什麽不爱自己的祖国,因为我的祖国也不爱我。不是吗?对于我这样一个人,我的国家是漠不关心的。”
戳中了卷生卷死的亚洲人的脊梁骨,看到上个班通勤时间3.4个小时那里真是蚌埠住了……虽然电影没有原著拍的深刻,但对于回忆录型的作品来说,改编本身难度就很大。whatever,这样的作品单纯能面世就已经很伟大了,你说是吗,广电?
a|被片名“我讨厌韩国”小小地骗到,以女主角桂娜在韩国和在新西兰的不同生活环境、场景交织为展开,没有预料中的非常悲愤或恨尽一切的语气,反而更像是一种高压之下气力褪尽后的平静。自己得鼓足勇气和迈足步伐才能做出改变决定的选择,在他国人的认知中不过是非常平常和理应如此的自由,这或许是所有东亚人都能共情却都无法破局的“阵痛”。
炸裂的片名,平淡的故事。当代亚洲年轻人的自我觉醒这个切入点很好,其它的...就是都想涉猎但是都不敢说的太狠。温吞了整部电影反倒令人观感不好。
远超预期。有西方人的疏离孤静与平凡的洒脱。青春没有狗血没有伤痛没有悲壮,各种受挫这种槛都是在冷静思考中度过。从出国前一点点窘迫到后面淡淡的友谊淡淡的爱情淡淡的幸福,真实的平淡如水。比什么《过往人生》那种大尬片好太多了。
有种短暂的解放感,但是当电影结束后,好像又会回到该有的状态里。或许大家都是那只怕冷的企鹅🐧。出走不需要理由,需要勇气。什么是幸福,难以定义。
这是一部光看片名就很容易共情但实际很难拍好的影片,因为通俗,大众,普遍的类移民问题,找到一个新颖的角度拍摄是难得突破点,PS,我没看过原著。
同为他乡漂泊人,希望寻找一点共鸣才看的这部电影,并且在电影资源释出前已经读完同名小说。但是说实话我对这部电影极其失望。第一是因为它极度割裂的叙事结构,给我的感觉就是导演能力不足,正常的时间线叙事下插入了太多倒叙、插叙和奇奇怪怪的拼贴,很多时候过于碎片化的叙事让人摸不清整部电影的逻辑线是什么。其次,我想导演并没有抓到这部小说的精髓和核心,小说的核心是女主角最后下定决心离开韩国留在新西兰吗?如果这样理解未免过于浅薄了吧。在书中作者想探讨的东亚人的社会创伤、种族和国籍之间的碰撞,被这部电影完全归类于女主自己的某种“觉醒”?只能说也许原因是篇幅有限,但是真的浪费了目前这么好这么稀缺的移民题材,令人感觉失望,瑕已经完全遮盖了瑜。
逃离韩国
知道本片想展示怎样的差异化,但是它没有展现出来。显得轻飘飘,挠痒痒一般。不过我喜欢这样叙事节奏的电影。
我明白的 我也讨厌。
真的无聊,感觉女主不是讨厌韩国,只是想过另一种生活…震惊,难道我太习惯东亚社会了!作为一种润的宣传片来看,我确实是十分羡慕了
太散太慢
敢拍,立意也还行,就是不够深刻,结尾太过仓促,有种不知所云的感觉。
东亚的留学移民宣传片
想讲的东西太多,没有刻画好。
停止繁衍 大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