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孤独摇滚中,小孤独的反面不是家一样温暖的乐队,而是受到所有人欢迎,被大家关注。
这种孤独和受欢迎造成的反差,让小小的渴望和他人接触的向往变成了滑稽的小丑表演。
过高的期待和一步都迈不出去的现实,强行制造的反差并没有让剧情推动变得有趣吸引人,而是时不时尬你一下的难堪。
因为知名度而来的我对这部番剧非常失望。
不像是在专心塑造孤独摇滚这个命题,而是专心致志地找社恐人士的笑话。
一里完全演我本人,不敢与别人交流,但是又期待别人和我讲话,所以把周边挂在书包上,希望有同好来找我聊天;但是当真的有人来搭话的时候又会很害羞,恨不得把自己藏起来;会幻想自己成为大明星,让以前看不起我的人都惊讶;社恐的时候,恨不得让自己马上蒸发;喜欢阴暗黑暗的地方,喜欢躲在衣柜里,偶尔看着天空也在想,要是第二天就是世界末日就好了…网上有自己的小天地,看到别人给自己点赞会很开心,但是看到一个恶评就会立刻反思自己做的是不是不够好;突然的,也会想自己以后的一眼望到头的人生,感叹自己真是没救了啊……感觉导演把边缘人的想法真的诠释地很好,比如突然降维,蒸发成空气,画风突变之类的,让我知道,就算是边缘人,也有闪光点,也会闪闪发光啊而且,在追梦途中遇到这么多善良的人真的太好了,郁代,凉,虹夏还有菊理姐,在一里又陷入自己小世界的时候能及时把她拉回来,鼓励她。
孤独摇滚确实是一部较好的作品,值得多看几遍。
近几年的作品我觉得揭示心理问题的真的不多,记得上一次还能让我看五十多遍的番还是《四谎》。
虽然咱们国家学术论文发的也不少,但始终没有杀出一个这样的国创。
作为游荡在各个行业间的我看了这个番也有很多感想。
社恐,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确实是病,而且研究的人也很多,学术论文,期刊也发了不少,总库1万两千多,但矫正就这四条。
而“原生家庭”“家庭社会工作”等都没有破2000,足以显示出业内对社交焦虑现象的关注,以及社工的冷门,不愧是特困行业(笑见中国知网现在大部分人的观点都在「上网成瘾」上,有的文章甚至和大家的观点一样,比如谢蝶的《从现实“社恐”到虚拟“社牛”: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交恐惧的影响分析 》,大家可以自行到中国知网搜索。
乍一看,和这个作品,孤独摇滚没什么关联,其实关联还不小,比如网络,小孤独在网路上配信自己弹吉他的作品,其实也是在网络中寻求认同。
在另一篇论文里,说明有社交恐惧的学生更容易网络成瘾。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认为,社交焦虑是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远端因素。
根据失补偿理论,网络成瘾是个体发展受阻的一种补偿性行为。
如果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社交的需要,他们很可能转向网络寻求补偿,最终导致网络成瘾。
年级的升高,学校适应得越来越好,同学之间也逐渐由陌生变得熟悉,就业和考研压力使学生不得不减少用在网络上的时间,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呐,能改变吗。
在医学上,有这么一篇文章,讲的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抑制小清蛋白阳性神经元并去抑制锥体神经元,从而导致前额叶皮层的过度激活和社交恐惧反应。
正常上来解决,我们可以通过社工介入,大部分的矫正还是激发出社恐人士的潜能,接纳自己,产生对自己的新认识,就比如第6集的广井(个人认为是故意喝成那样的,哪有那么多机缘巧合,估计是下北泽小天使她姐指示的)就最开始的那几句让小孤独再学学看,以及到后面让她在街上表演,以及那句别认错了对手到后来去他的演唱会观看,这一系列的言传身教,实际上都是对她的矫正
这些都表明了一点,就是作者绝对学习了社工的知识。
当然,作品为什么会迎来部分人的反感这作品你想想看,它的商业性质在那里,不可能搞太专业,太严肃。
毕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且这玩意也不是好矫正的,你只能引导他人,改变他对事物的态度,态度改变了,他就会自己改变观点,没有人接受你强塞给他的观点,就算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是塞的,他也不会愿意要人,只会在安全,舒适,信任的氛围下自己取走喜欢的观点。
面对不确定性,人类最自然的应对策略,就是:回到熟悉的世界里,找回安全感。
但是改变也不是什么坏事,得到的宣传语是什么,终身学习,安全感,来自确定性。
但是机会,藏在不确定性里。
就作品来说,我觉得没什么大问题,个人感觉也很像四谎,甚至第一集的情形和宫园薰拉有马公生伴奏有的一拼导演给的镜头语言也很到位,虽然画风有些离谱。
就是对于小孤独发病的表达有些讽刺的意味,对于极度社恐的人可能是一种嘲讽希望以后能改变表达方式。
总之,自己有问题,有钱找心理医生,没钱找社工但是,日本也有社工组织,可是为什么还有这种现象呢?
因为在日本的道德中,找心理医生就会被认为是病态的行为。
在西方社工已经早就实现了职业化专业化的一体化。
在咱们国家社工都是国家购买服务,所以说免费服务。
如果需要,你可以联系您所在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申请服务广义上的社工就是政府与社会团体利用科学的办法,帮助人们解决生活问题调解人际的关系,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保持社会稳定的一种专业。
希望以后这类作品越来越多,早点出第二季。
引用:孙金明.社会工作介入一例社交恐惧症的案例报告【D】.山东大学.2012(02)张金健,李桂莉,陈红.大学生社交恐惧与网络成瘾关系的追踪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2(09):805-809谢蝶.从现实“社恐”到虚拟“社牛”: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交恐惧的影响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2(21):19-21徐晗;Haifeng Xu;Ling Liu;Yuanyuan Tian;Jun Wang;Jie Li;Junqiang Zheng;Hongfei Zhao;Miao He;Tian-Le Xu;Shumin Duan.前额叶皮层去抑制性神经微环路介导条件性社交恐惧[J].科学新闻,2020,(02):88.刘润2022年《进化的力量》年度演讲刘润,《底层逻辑》
今年看的第一部动画,先说我只看到第10集,并且不打算看完了。
主角小孤独是个“社恐”,既是人物特征也是这部作品的“笑点”来源,或许有人能共鸣吧,但也不是所有社恐都像小孤独那样的。
普遍意义上的社恐是害怕引起注意、拒绝成为焦点的人,而小孤独会背吉他上学,穿戴个性化的服饰,这一点上我很难认为她是社恐。
所以姑且认为她事实上是个开朗、积极的人,只是不巧被环境无视/霸凌了,而且她表达紧张情绪的方式如此夸张,社恐才不会这么干。。
那除去“社恐”这个噱头,就和普通芳文社没什么区别了。
有拿来和轻音比的,实话轻音过去很多年,或许现在看来已不够优秀,但情怀是无法被打败的,就算没有情怀这部也打不过。
还有人诟病演出过剩,其实我就是冲着这句评价才找来看的,都做动画了,当然是怎么异想天开怎么来啊。
但实际比较失望,我嫌导演视觉创意不足,大部分刻意的演出都是在拿“社恐”的刻板形象开涮,比起搞笑,冒犯更多吧?
想要触碰边缘人的心,这种程度远远不够,这片只会让我觉得青春美少女真不错。
除了主角,贝斯姐和店长的形象还算丰富,其他角色的塑造都有点含糊,既不废萌也不深刻,没有让人特别喜欢的。
其他没什么,姑且值得一看。
但如果这就是22年的最佳动画,我可能会附加一个意味不明的笑。
相熟的百合厨朋友很喜欢这部番剧,经常在朋友圈晒相关的周边。
耳濡目染之下,这部番剧也进了我这个前·二次元百合厨的待看清单里。
终于!
在23年的7月,我花了几个晚上把《孤独摇滚》看完了,并且想要通过这篇影评来分享下我的观后感。
简单的故事情节 《孤独摇滚》的故事情节挺简单的,就是主角后藤独作为一个社恐吉他手,因为一场偶遇而开始和另外三个少女组乐队、登台表演的故事。
这样看的话是不是和K-ON还蛮像的?
确实有点。
但是本作强调的东西和K-ON不太一样,首先是主角的社恐性格,其次是丰富的动画表现形式。
后藤独的“孤独” 毕竟是“孤独摇滚”,体现“孤独”当然很重要。
既然要讲社恐,那就要从各个方面的细节来刻画这样的主角。
可以看得出制作组在这方面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或者不如说制作组里的核心就是这样的人吧(笑,每个因为后藤独的社恐性格制造的笑点和梗背后,不就是i人们“懂得都懂”的曾经的实际内心活动吗?
说到后藤独的社恐性格,就不得不提到本作丰富的表现手法了。
脑洞大开的制作组 说到这里我真的要好好夸夸制作组的想象力!
我觉得这部动画最可圈可点的地方就是制作组通过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创造了密集的笑点和梗,3D动画、实景、各种各样的主题的小孤独的脑洞像极了我们每个人天天四处乱飞的思绪,借用B站弹幕的一句话,制作组看起来“精神状态比我还不好”(笑纽带乐队的“摇滚” 同样,既然是“孤独摇滚”,那“摇滚”的部分也不能拉跨。
本作的音乐挺不错的,我个人蛮喜欢OP和山田凉的ED,姬友则是喜欢星座的那一首。
我觉得本作在音乐方面一个蛮有趣的地方是没有让主角当主唱,甚至伴唱也不是,完全专注突出她的吉他手个性,这蛮新颖的,不过这也很好地衬托了她社恐的性格就是了。
一些不吐不快的话 不得不说二次元轻百合番剧的大量受众还是男性,所以感觉制作组也是在“面向男性作画”,在这部作品里插入了不多不少足够让我,作为一个女性观众感到不适的梗和画面:比如后藤独进入浴缸的背后视角,后藤独的隐藏巨乳设定,后藤独在跳起来合照的时候漏出内裤的梗之类的...只能说这些梗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娱乐某些男性观众吧。
(无奈结语 总的来说,还是很高兴在这个炎热的7月和这部有趣的番剧相遇了,我又继K-ON后再次喜欢上了贝斯手角色(没错就是池面的山田凉,希望这样有趣的全女番剧越来越多呀!
(某些梗可以不要跟着来就好了)
孤独摇滚特别特别特别好看社恐们可以看看,每个片段都戳中我这个资深社恐的心,简直是我的翻版,现实中我连食堂都不敢去(太多人了)每次都麻烦同桌帮忙带饭。
一般人走路都是挑近的路线走的,而我是挑人少的路线走。
我也会在跟不熟的人说话时声音发抖脸红(不分雌雄都会脸红)。
一次在班里做中考前放松小游戏轮到我时全班都看着我,我想保持微笑但脸部肌肉太僵硬就开始自己抽搐抖起来了(不堪回首的黑历史)。
我也会因为第二天要当众讲话(做课前分享、演讲啥的)前一天洗冷水澡吹空调拼命想感冒发烧躲过去。
我想过看心理医生,但是因为要和医生交流害怕就没去,也想过紫砂,这样的人生太窝囊了。
总体来说这部番特别真实,心理描写也完全符合社恐的特征,不过现实中没有那么多好友会帮助你克服社恐,只能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轰轰烈烈的十月已悄然而逝,花团锦簇的新番都悉数登场。
在这个史上最强、霸权扎堆的季度,本以为群雄逐鹿,阿宅狂欢。
没成想徒有其表、难孚众望。
有的开播三集,旋即摆烂——
《电锯人》不如预期,评分一路下跌,9分大关失守只是时间问题。
有的后院失火,偶像塌房——
一线当红男声优,隐婚+出轨+婚外恋……
就在业界乱作一团、群龙无首之际。
老牌劲旅芳文社,力挽狂澜。
作为二次元的先驱,芳文社创办了日本第一本少年漫画周刊(《周刊漫画TIMES》),日本第一本青年漫画杂志(《コミックmagazine》)。
传说中的“强国源泉”《轻音少女》(狂揽超过400亿的商业收益,甚至带动日本GDP上升4%),就出自旗下连载的四格漫画。
今天要说的这部新作,同样聚焦“女高中生”和“音乐”——
《孤独摇滚!
》开播一集,瞬间冲上日推热门趋势第三,豆瓣开分9.3。
在专注ACG的二次元社区bangumi,更是碾压一众霸权种子,傲视群雄。
8.4分的成绩一骑绝尘,稳坐本季冠军宝座。
跟其他几部山呼海啸、气势磅礴的巨制不同。
本番的故事异常简单,片名就已经交待的差不多了。
女主后藤独(以下简称粉毛)就是这个传说中的社恐女孩。
她胆小、怕生、一个朋友都没有,社交能力几乎为零。
平常手机里收到的消息除了家人外,就只有优惠券的通知。
刚上初一那年,被喜欢的乐手鼓舞。
她暗暗发狠,要华丽逆袭!
万万没想到,努力过了头。
为了磨练技艺,每天至少花费6个小时。
还经常把自己关在壁橱里苦练,导致更难和人说话(笑)。
因为社恐无法找到朋友,转而开始在网络上传翻弹二创视频,竟然一不留神成为小有名气的网红。
结果初中三年转瞬即逝——
她痛定思痛——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她煞费苦心。
包包上别满乐队徽章,胳膊上戴满乐队手环,还不辞辛劳地背上重重的吉他。
全副武装来到班级,妄图吸引喜欢音乐的同学注意。
然而,nbcs……
粉毛备受打击,坐在秋千上独自emo。
俗话说,每一个社恐都需要社牛来治愈。
这时,一位黄毛从天而降,求她江湖救急。
粉毛就这样半推半就地加入了黄毛的乐队,毕竟社恐最不擅长的,就是“拒绝”。
之后还有更夸张的。
由于实在太过怕生,粉毛只能躲在纸箱里登台演奏。
她本以为自己技术过硬,结果因为紧张只顾着独自猛弹,完全不懂得跟队友(蓝毛是贝斯手,黄毛是鼓手)打配合。
演出效果不好,观众数量不达标。
成员们只能倒贴费用,可是没钱咋办?
粉毛五雷轰顶。
为了逃避打工,不惜以病相搏。
诸如此类的小细节多如牛毛,引发二次元御宅强烈共鸣。
她时不时在内心上演的崩溃小剧场和厌世吐槽,阴郁等级无人能敌,被观众们笑说:“太过真实!
”、“根本就是自己平时的写照”。
在动画中最让UP喷饭的,莫过于粉毛夸张丑萌的颜艺。
每一帧截下来完全可以当成梗图,简直超级实用233333
本片监斋藤圭一郎曾在访谈中提到——我认为比起单纯画美少女,如果可以把角色用不可思议的表情展现出来会更可爱,所以在画表情崩坏时有意识的考虑这点。
《孤独摇滚!
》由《堀与宫村》、《更衣人偶坠入爱河》、《间碟过家家》的动画制作公司CloverWorks负责, 剧本由“处男魔法师”的吉田惠里香执笔(双厨窃喜了2333333)。
顶级制作人梅原翔太集结手下精兵强将,陆田青享老师担任角色设计和总作监;
斋藤圭一郎担任总监督的同时,还负责了四集的原画和两次演出,OP分镜也由他亲自包办。
两位大拿之前都参与过梅原翔太主导的《奇蛋物语》(虽然《奇蛋物语》故事烂尾,但CW团队的制作水准有目共睹)。
斋藤圭一郎很喜欢用广角镜头的效果来呈现角色动作——
追求真实细腻的背景+动画人物相结合的风格。
观感高级大气,但操作起来费时费力。
众所周知,只要画面细节动起来,那全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光表现“摇头拒绝”这一个普普通通的动作。
短短15秒,换了5个机位,出镜人物逐一递增,从一个变成四个,没有一秒静止画面。
通过构图跟演技卡来展现日常,完全不会有定帧水时长的廉价简陋之感。
再比如下面这个过场画面。
红框里扫地这个人物,其实去掉也无伤大雅。
但为了让画面丰富、动感、有层次,主创们选择保留。
这种“低性价比的无用功”放在其他一般的项目里,绝对是能省则省。
毕竟同类题材已经有《轻音少女》这么一座丰碑立在面前。
想做出点东西,主创必须牟足劲、下苦功。
《孤独摇滚!
》有别于同样以“乐队”为核心的“轻音”,将故事舞台放在了下北泽的Live House。
下北泽又被称为东京的地下乐队集散地,不仅二手唱片店林立,更有多达21家的Live House。
本片中乐队四位主角的名字(后藤、伊地、山田、喜多)皆取自日本老牌知名乐队“亚细亚功夫世代”(asian kung-fu generation)成员的姓氏。
原作漫画每一话的扉页,都会捏他真实乐队的MV,比如之前大火的新宝岛——
在改编漫画时,CloverWorks和芳文社保持了良好的沟通。
双方基于“不使用贬损的表达方式、不要针对阳角阴角这种角色属性的相关腐朽印象说事、不在作品中出现坏人和反派等等”这些共识。
在内容上,CloverWorks几乎没有感觉到来自原作方的要求和束缚。
原作者滨路晶绘制的动画化贺图动画主创反而在很多设定和细节部分有困惑的地方,得到原作者滨路晶非常迅速地解答和指导。
作者甚至还帮忙把关了脚本,所以不管是人物之间的距离感,还是感情变化的推进,都非常自然。
主创甚至异常放飞地吐槽了祖传典中典——“芳文跳”。
up看到这是真真是笑到抽搐,堪称神来之笔。
要说难点,就是要契合原作滨路晶老师在创作《孤独摇滚!
》以及其中乐队表演时所想象的音乐性,将其给切实地表现出来。
而这就来到了Aniplex擅长的领域。
作为Sony集团旗下子公司,对音乐的掌控那还不手拿把掐。
在音乐番中,公演LIVE段落一直是作画难点。
但如果弄得好,往往也会成为最出彩的炫技段落。
《孤独摇滚!
》在这部分下了大力气。
每个角色的动作都非常讲究,主创还使用了动作捕捉和虚拟摄像机等设备来辅助制作,挑战了至今在live场景上都从未见过的史诗级演出。
一般的动画项目,每集原画恐怕连100卡都不到。
但在《孤独摇滚!
》中,总作监陆田青享每集都要画500—600卡原画。
这是一个瞠目结舌的数字。
为了金钱根本做不到这种程度,绝对是用爱发电。
正因为制作时直面挑战、全倾全力,在后程的演出段落必然能看到很厉害的东西,期待已然拉到最满。
我之前曾强调多次,做动画当然要钱。
但决定作品成败的往往不只是钱,更重要的还是靠人。
精采的场景、作画几乎都是画师们呕心沥血、靠汗水和坚持拼出来的。
这些精力、热爱和创新,完全是金钱不足以恒量的。
不敢说《孤独摇滚!
》完美无缺,但Staff的诚恳已然摆在眼前。
这部作品的美好,不仅在于完美服务了爱好“轻百合日常”的萌豚,更在于吸引了很多平时鲜看此类作品的观众。
简简单单、轻松治愈,在这个浮躁、艰难、内卷的当下,“好看”就是硬道理。
十月唯一真神的称号,当之无愧。
良心神作,入股不亏。
如果你也曾被《轻音少女》所感动,那么请相信我。
你一定会爱上《孤独摇滚!
》。
*二刺猿的小明还聊了很多其他动画,感兴趣的小伙伴去瞅瞅吧*电锯人◎世纪霸权,翻车了?
开分9.2,太低了?
夏日重现◎ 良心神番,必须吹爆!
这次保证不烂尾,可以放心追了… 来自深渊 ◎ 一集飙到9.6,史诗级暗黑「致郁」神作,看完头皮发麻 间谍过家家◎ 一集飙到9.5!
无敌好看,口碑逆天!
年度霸权,来了…… 鬼灭之刃·游郭篇◎ 一集飙到9.5,年度最佳&史诗第一,霸气回归!!!
外之国的少女◎ 真·艺术品级别的作画!
好番没人看,真愁人……平家物语◎极致惊艳,美到窒息,一集封神!
全程目瞪口呆,这才是真正的高级国王排名◎一集封神,王炸团队又放逆天大招!
年度霸权没跑了白金终局◎全网下架,举国封杀,挡不住他飞升成神漂流少年◎ 一集顶礼膜拜!
7月霸权实至名归!
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 百感交集,泪流满面!
旷世神作终完结,世间再无EVAEVA系列解析◎10年了,终于又等到这「永远的神」 致不灭的你◎逆天高分9.8,一集封神!
绝了,飙泪,起立鼓掌!
薇薇 -萤石眼之歌- ◎逆天开挂,集集高潮!
4月霸权当之无愧,良心神作必须吹爆!
鬼灭之刃◎10天100亿, 狂破日本影史纪录的《鬼灭之刃》何德何能?!
进击的巨人 ◎逆天高分9.9!
史上最牛神作(没有之一),看完刷新认知工作细胞◎刷爆B站,炸翻热搜,官媒表扬!
这扒开肉体的霸权神作,季季9.6京阿尼-专题◎永远的京阿尼,永远不会忘记…… 魔方大厦 ◎ 家长举报、腰斩下架!
30年前的「童年阴影」,你真看懂了吗?
天书奇谭 ◎ 中国动画天花板,38年前的顶级巨作,为啥这么 万神殿 ◎ 年度神作!
稳了……史前战纪 ◎ 近年最牛X的「限制级」神番,没有之一降世神通◎16年前「火遍全球」的中国风,这么牛X的巅峰神作,为啥再也拍不出?
彩云国物语◎ 9.6分「绝美中国风」,居然是日本人拍的魔道祖师◎集集高能,这才是顶流国产IP的正确打开方式天官赐福◎感天动地、让人哭瞎的绝美社会主义神仙兄弟情,来!
了!!
白蛇2青蛇劫起·追光动画◎苦等三年的国产黑马,果然炸了!
刺客伍六七◎炸了!
开分飙到9.5,国产良心一集封神雾山五行◎一集飙上9.5,狂吹不怕被打脸,这国产神作不爆,天理难容!
枕刀歌◎一集爽爆!
「国产9.1」已封神,没人吹我来
十月唯一的真神,对社恐的描绘堪称精髓,我个人最大的不足就是没有一手出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歌,不是说歌不好听,而是和live本身不搭配,也就是演出live部分效果太好,而音乐相对而言平淡了些。
我在观看的时候总是和kon做对比,剧情上kon就是轻松的空气系校园日常,而孤独摇滚明显其实没有kon那么“校园系”,虽然kon乐队目标是去武道馆,但实际上依然是五个少女的校园生活,而孤独摇滚是正儿八经的搞乐队,这俩动画中乐队是作为一个载体来承载大家的日常的,所以这个载体也可以换成别的,你会发现你把kon的乐队换成其他的社团活动,可能表现力就没那么强了,但是可以保留原有的剧情走向,如果把孤独摇滚中的乐队元素给换了,那剧情走向就很难进行了,也就是说孤独摇滚和音乐、乐队载体的耦合度更高一些,在作品精神内核上,轻音和孤独摇滚不是一个赛道的作品,轻音是五个开朗少女在挥洒自己的青春,孤独摇滚则是在表现一个社恐少女在其他朋友的帮助下的成长,单论基调来说赛马娘的风格更为接近。
而演出方面,不论音乐本身,轻音每一段LIVE都是秀肌肉的完美LIVE,孤独摇滚每一段LIVE都是偏向叙事的叙事LIVE。
因为轻音原作里没多少LIVE也没有什么挫折,动画自然会来几段专门自身完成度高的LIVE,但孤独摇滚原作的LIVE就是剧情的一大部分,动画再做也不能脱离原作(轻音也没有脱离原作),因此有无剧情负担就是孤独摇滚和轻音的最大区别。
至于音乐每个人的喜好不同造成褒贬不一并不会影响基调本身,即使有部分缺点但无伤大雅,孤独摇滚依然是十分优秀的神作。
无论是kon还是孤独摇滚我都特别喜欢,我个人认为这部对于没有接触过kon的朋友来说一定能收获当初我初次与kon相识的兴奋。
这也是我标题中所提的,你的第一部轻音又何必是轻音。
天啊,每个角色都那么可爱!
不只是说外形的形象,而且也是每个的性格,都不带重复,很互补呢,每个都很有自己的特点!
还是我喜欢的摇滚,我真的还蛮喜欢日摇的。
我喜欢他们练习吉他,我喜欢她们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就为了更好的表演,我喜欢里面那个短暂的街头表演,太理想了,好乌托邦的场景啊。
而且里面的人生观,完全和我相符嘛!
只要先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路上就一定会遇到伙伴的,而剧里也是这么发展的,简直是我心中的理想人生的呈现啊。
而且主角们还那么小,就做到了,我好妒忌。
画面太美好了,我也太幸福了555
从小就很社恐,从小学到初中,朋友不超过一个巴掌。
上了高中之后觉得可以尝试社交,但是直到如今高三,手机里还是只用一个聊天软件,甚至打开软件常用联系人不超过5个。
全年下来线上聊天超过10句的算上家人亲戚不超过10个,每次想和人说话都要打一大串字草稿然后又删掉觉得不太合适。
非常的自卑非常的社恐,但同时又不肯承认自己就是这么黯淡的一个人,感觉真的和早期的波奇很像。
尝试过节庆晚会表演节目,但是发挥很烂被群嘲,初中还被拍成视频发到年级群社死,尝试过参加演讲比赛之类的,但是发挥也很烂,自己辛辛苦苦写了五六天改了三四天的稿子,明明台下背的很流利了,上台之后就背了一半。
超低分被薄纱。
自那之后就再也没想参加过任何要在人前展示的活动了,遇到要录什么演讲视频或者自我介绍的时候都是能躲就躲。
总之参加集体活动肯定会出丑被嘲讽的那种,遇到陌生人也不是很敢搭话,看到朋友身边有其他人就不太敢上去突然插入话题,每次一到活动时间就去学校食堂一个人吃饭。
体育课上到一半就会偷偷溜到班上睡觉。
吃完晚饭一个人去买饮料,在贩卖机前面慢慢地把零钱投进去。
真的相当自闭,也很久没有接受过什么认同。
一年没和异性聊过几句天,跟班上的女同学借书都会被一堆男同学骂普信男是不是想吃天鹅肉。
和男生讲话经常被开玩笑,一般刚开始都不会反抗,然后大家放开了之后说的玩笑就会比较重,直到我自己主动退出话题。
经常装作很阳光的样子去学校,在座位上看书之类的,然后被骂说装文艺装熟。
没事的时候就看推理小说,想说话了就只好和周围人讲话,但是周围人的话也很少有愿意耐心听你在说什么的。
生日没人记得,帮助别人的事也干过不过也没什么人记得,反正就是边缘人一坨。
高中生活灰暗得简直像一滩烂泥,被网暴或者暗地里被骂过几十几百次。
写书卖出去之后很高兴地试图和同学分享但是差点被敲诈稿费。
总而言之十五到十八岁这三年里就没有过什么值得在乎的人或者被人在乎的时候。
所以真的很羡慕波奇能够一下子遇到三个小天使,可能这是只有霓虹二次元少女才会拥有的特权吧。
我这样的现实渣滓是不会有这样的奢望的。
说真的,喜多酱这样看上去有活力的人真的太宝贵了,能体贴到你心里,有这样一种阳光气息的,拜托我每天做梦都想有这样一个朋友的。
如果身边有这样的人还请务必珍惜啊。
整体2星+,没救了,讨喜的画风,不错的制作,甚至有模糊打破动漫这一形式用实景去接近现实的手法,却毫无内容,也完全没有推进,看1集=看12集,好在这番并没有什么让我讨厌的东西
不是我的菜
久违的音乐番。
头痛,有点无聊该怎么说。观影体验无限接近于去年的奇巧计程车:啊这,年度第一番剧就这样了吗?对我来说有些微妙。对孤独的刻画尽管制作厨力拉满,可还是太单调太表现了。另外最重要的,或许缺一首能像 God knows 那样一吉他砸爆我的黑箱让我怦然心动的神曲。
喜欢摇滚的和喜欢摇滚的都沉默了
已经看这种动画不会有感觉了…还是更喜欢轻音
我想学贝斯
我果然过了看日常系少女动画的年纪了
市场定位很精准:
无趣
如果没有共鸣就很普通,甚至叙事上还有点不及格。
呃呃常服制服女仆装这些老套元素,,颜值被运动服封印,换上美美裙装撩起刘海就大呼好萌 我真是看烦了。还有作者借凉之口说出的一些恶心话“玩女人”“靠波奇出卖色相走红”(还借机堂而皇之放出波奇🕒式图像)之类的,真是💩味难改啊
如果现实里面真的有,假如我真的要找人一起干什么事情,我会比较烦后藤这种性格的……还好她没有真的搞砸什么事情(主角光环)……
更是重量级
get不到...本来以为是像小南极一样的类型,看完发现真的是差远了,日常的有点太平淡了,后藤独的性格我也挺讨厌的。 7/10
好理想 好善良
人物塑造得太扁平了
除了女角色脸好看之外,有什么优点?对于波奇酱的社恐属性描写有些过于夸张了,都是噱头。还有剧情?本来就是吉他大神,只是因为社恐而发挥不好?最后战胜社恐,成功演出?看不懂看不懂
是好看的、愉快的,但这个类型实在太常见了,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太理解评价如此之高。团队人设也是老一套,都能预判每个人的人物卡、故事线。作为音乐主题番,歌曲也不太行,别说比Love Live、白色相簿了,凉宫春日那惊鸿一演也比本作所有舞台加起来的质量高。而且总觉得有种割裂感,看到一位友邻说的,我觉得很到位:既不孤独,也不摇滚。
你的下一部kon,何必是k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