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赶个早场去三里屯看了"SHANGHAI"。
人不多不少,而且好多是上了年纪气质型的老太太,估计是未了再睹巩俐风采,也有可能都是上海人。
谍海风云这名字实在是老土死了,大写拼音的"SHANGHAI"不知道洋气多少倍,只能说王中军太投机倒把了。
电影情节实在没什么可说的,编剧和导演实在没有什么"谍战"方面的突破;在地下活动分子爱国情怀的表达上也轻描淡写的——毕竟是合资片,美国人大概也编不出什么太深刻的别人国家的爱国情结吧;爱情的表现上更是差强人意,那渡边扮演的日本军官田中,到库萨克扮演的美国探员索姆斯,再到周瑞发(纯粹大配角)扮演的上海黑社会分子兰亭,他们的爱情怎么都显得那么小家子气呢?
特别是渡边的田中,看似挺霸气的一个日本军官,竟然为了一个吸大麻的女朋友(而且还是他身边的探子)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说着什么“女人总是那么容易遗忘”之类的鬼话,最后还跪在即将死去的纯子身边哭得死去活来,还放走了巩俐和库塞克上船!
貌似性情中人,实际上很令人无语。
周大哥整个跑了个龙套,出场次数不多,而且又是个典型港剧里,虽然三妻四妾,但是对最爱的女人爱得可以牺牲一切,包容女人的所有过失,即使出卖了他欺骗了他,他也还是不能自拔,最后死在女人的怀里,还在为女人着想的大傻蛋。
至于库萨克和巩俐,这一对我其实觉得还挺配的。
但是不管两人怎么卖力,我就是体会不到那种应该有的火花。
即使那一场即将上床却没能得逞前的那段激烈的对手戏,我想问题在于剧本的空洞,而不是演员的实力。
这也是我给四星的原因。
那些谍战片该有的深明大义、爱国激情、视死如归的"大道理"似乎很难体会,灾难下的上海也无法让人体会到那该有的紧张和激动,大概是美国视角的缘故吧。
上次看到一篇中差评,有几个问题,我也想了想:1.巩俐的名字叫安娜:其实没什么不可以,毕竟安娜是上海高官的女儿,有洋气的名字也没什么不对;何况就像周润发演的兰亭有个英文名字安东尼一样,安娜可能另有中国名。
2.周润发和巩俐老在说英文:就像中央台拍的"钢铁是怎么炼成的"都是配中文一样,美国人毕竟有自己的语言考虑;另外,安东尼和安娜用英文对话都是在索姆斯在场的情况下,是出于礼貌罢了;有一场戏,安东尼还特意向索姆斯道歉,因为他和安娜用中文对话了。
3.上海为什么被故意做旧:好像也只是在港口和贫民窟那样的地方才有故意做旧,赌场那样的场景都是簇新簇新的呀。
破旧肮脏的街道店铺与车站,暗黑诡异的赌场,各种异国建筑林立,嘈杂混乱的码头,阴郁潮湿让人喘不过气的上海,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在暗影中浮动,看不清楚全貌…… 故事情节主要围绕珍珠港事件前夜发生在上海的各色各国人物之间的纠葛与爱恨情仇…… 这不是一般国人习以为常的抗日战争题材谍战片,没有热血激情、悬疑斗智、同仇敌忾、有的只是出于中立国美国人拍摄的战争题材忧郁浪漫爱情电影,所以国人很难接受这样的表达难免骂声一片。
好莱坞式大片风格搭配那几张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东方好莱坞老油条面孔,度边谦、周润发、菊地凛子和巩俐,以及好莱坞式场景搭建那种暗黑又阴郁唯美的氛围感让人想到同样是好莱坞大片的《艺妓回忆录》、及寺山修司的《上海异人娼馆》,甚至想起了香奈儿女士房间里的东方屏风,非常艺术化的神秘的东方风情,这种神秘浪漫的异国感是西洋人眼中才有的远东,是一种奇妙难以言喻的殖民地风格,让人想到东印度公司、鸦片、遥远又充满诱惑的东方美女,抛开政治与战争这是西方对于遥远东方的向往和意淫…… 可是对于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真实的只有片中巩俐所说:“ 每天都有千万人在死去!
”以及:“ 今天我为了我的丈夫离开祖国,可是总有一天我会回来。
”
看到最后只有爱情是唯一让所有主人公坚持的东西,国家民族友情之大义却都被抛弃,可是最后谁得到真正的爱情了呢?每个人都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这岂不是最大的讽刺么?
周润发爱妻子,可是妻子巩俐却爱上了美国人索姆斯;美国人爱上了巩俐,可是巩俐最后却中途离他而去;日本人中田爱上一个吸大麻女子,却不知她其实是美国人间谍;日本间谍爱上了一个日本女子,却不知她是中田的间谍最后把他出卖。
如果要说爱情是唯一的真谛,可是电影却告诉观众爱情是最可恶最不靠谱的虚假。
最令人可悲的是这个电影的角色没有任何坚定的立场可让人可泣可颂。
索姆斯一直要调查谁杀死了朋友想要报仇,可是最后却放了日本人一条生路;巩俐要杀死日本人,最后却被日本人放了一条生路;日本人一直要抓巩俐这个地下党,最后却放了她,难道是因为看到美国人和她的真挚爱情???
冷酷无情的刽子手怎么突然变成了脉脉温情有了人性?
一个刚才还在嘲笑日本间谍被爱情冲昏了头脑,怎么设下圈套的恶人突然变成同样为受害者了?
性格的塑造前后不一,陡然生变未免生硬。
电影毫无立场,看了真是让人费解。
巩俐一亮相就让人惊艳, 气场大的足以压场,每一套衣服都出自于大师之手;还有缘分天注定里的John Cusack,依旧扮演着救世主般的英雄人物。
只是我不喜欢这个剧本,编剧让女人成了祸水。
若不是为重新得到纯子,康纳不会被田中杀死,若不是保护安娜,兰亭也不会被田中一行杀死,若不是那个背叛地下党的女间谍,那个可怜的地下党也不会死,一切的一切都归罪于女人。
而若没有纯子,英雄般的美国人john Cusack也不会出现在电影里...女人们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与灵魂背叛着爱他们的男人,交换着她们想要的另一份感情,而男人们则为了得到那份他们认为真实的情感而失去理智迷失自己。
此情此景发送在1941年的上海战场,不知时隔数十年,现在的男人女人还会这样痴迷不悟的犯傻吗?!也许还是会吧....
影片前半部分我看得着实有点混乱,可能因为昨晚上没睡好,脑子反应有点慢。
电影试图渲染一个大背景,把众多人物关系一一铺陈开,于是Paul、Paul他朋友、纯子、安娜、田中、兰亭先生、日本线人(忘名字了)悉数登场,一张错综复杂的大网就此华丽丽的撒开,每个人似乎都有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每个人似乎在光鲜的面具下隐藏着什么。
这个时候电影的每一个细胞似乎都在向我们传达着这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谍战故事,等着摒住呼吸看我一个个给你抖包袱吧但中间有些地方我也不是特明白,Paul怎么知道安娜是间谍?
貌似我有一段看乱了没搞明白,但不管怎么样这也暴露得太快了点吧。。。。
还没怎么着呢安娜这地下**党就露狐狸尾巴了;安东尼怎么会一开始就对Paul那么信任?
然后随着电影的展开,导演终于把一开始那堆剪不断理还乱的线头捋顺了点,焦点只剩两个:谁杀了Paul的朋友?
纯子究竟是哪边的人?
然后给出了最后的解释:原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爱情的力量啊!
看起来阴险毒辣不择手段的特务头子田中,因为嫉妒自己的情人纯子和别的男人在一起,一怒之下杀了情敌,其实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杀的人是啥身份,整个一上海版“冲冠一怒为红颜”啊。
最后还是很无奈的亲手结束了自己心爱女人的生命。
安东尼,尽管老婆一直把自己当保护伞,对自己感恩之情远大于爱情,还是在最后关头大度宽容的让自己的老婆跟别的男人走了,还深情嘱托Paul好好照顾安娜。
Paul,从一开始就被安娜电晕,此后一直不顾一切的爱着安娜,为了她脑袋挨了无数闷棍,不过毕竟咱叔是主角,主角的待遇是从优的,还是顺利带着美人跑路了,话说上海沦陷两人一起逃难那段,很有点乱世佳人里瑞特带着斯佳丽坐马车冲出战火的味道。
还有两个人在关口回答问题时,活脱脱一个二战版面签!
总而言之,这电影里的三个年龄加起来大约150岁的男人都是如此纯情,让我在小感动的情况下实在有点忍俊不禁。
所以这个电影,有谍战、有抗战大背景、有阴谋、有政治,但他们都是外壳是帮衬,真正的内核是爱情。
这种处理,让我真的觉的有点不太适应,因为一场轰轰烈烈的谍战大餐硬生生的让导演最后转成了爱情小菜,虽然都挺好吃,但就好比往烤鸭卷里注了一层浓浓的奶酪,奶酪是好的,烤鸭是好的,但菜不是这么吃的。
我看这片子的过程中一直都有点游离,它没有特别吸引我,倒真是个事实。。。。
只能说,毕竟它只是一部商业片,在编剧上太想囊括各种元素吸引眼球了,反而适得其反。
但是一直一直喜欢男主角John Cusack,所以还是肯定一下他的演技及努力的
美国的间谍康纳死于枪杀,以最终与他接触的情人、日本女人纯子为线索,从地下室发现的照片中看到的三大线索人物田中和兰亭夫妇入手(这思路有点像看推理片...),打入他们的内部,可最终从同样也是纯子情人的田中口中得知,康纳的死竟然属于情杀,田中当时并不知道康纳是间谍...瞬间我就冷了——原来这部被叫做《谍海风云》的片子不是一部纯粹的谍战片,这样被情杀,之前所有的猜测,交涉,都成了空把式,不过也切合了本片的谍为辅情为主的本意。
唯一把“情”拉回“谍”的是索姆斯利用穆勒夫人寻找航母资料的过程,有心计啊有心计...最后被姆勒夫人发现了,冒了个囧继续偷拍——强人啊...伏笔太深,让我完全搞不清深浅。
原先被怀疑是间谍的纯子被当了一次筹码搬了搬玩了玩,最后没有任何反抗的死去;倒是压根没有什么戏份的一个线人的女友翻身挑起一点波澜,这个露了俩脸儿的群众演员的角色摇身一变成了间谍把这线人给供了——这点也切题,这线人成为感情的牺牲品。
选择2012主演应该是别有用心的,最后索姆斯驾车带兰亭夫人脱离乱世走上方舟的情节多少有些似曾相识。
海报的上半部分其实是一个连线游戏,名字叫做请把我的名字和对应头像连接起来。
虽然发了几句牢骚,但是确实得老老实实的惊叹这些个实力派演员的沉稳演技并垂涎于他们的冷艳外表。
没想到豆瓣的评分这么低。
我觉得这是很好看的电影。
很好的把握住的当时的历史背景:二战初期,美国人在中日战争、德国发动的欧洲战争中保持中立,就算是有美国人被日本人杀死,美国也不会向日本宣战,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
主人公索姆斯在调查好友死因的同时,一路追踪的其实就是日本的舰队,索姆斯和康纳的线人最后发现贺咖号军舰不在了,直到田中点出珍珠港事件,也自然就知道,那9艘舰队就是攻击珍珠港的。
最后田中放过索姆斯和安娜,我个人认为一是索姆斯在他减轻自己情人痛苦的最后时刻帮助他,此时美日已经宣战,索姆斯当时看着田中的眼神是有国仇的,但是最后还是人情战胜了国仇;二是安东尼本来有机会打死田中,索姆斯当时也是拿枪指着田中,却留了一条生路给他;三是田中一直认为男人总是被自己最爱的女人被判,但结尾时刻看到索姆斯和安娜的真爱,大概也为之感动吧....电影还点到了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上海是唯一一个接纳犹太人的国际大都市这个史实,电影叫《上海》还是挺贴切了,上海的故事,就是当时国际形势变幻的缩影
感觉本片和柳云龙的《东风雨》有些雷同,故事都发生在上海,背景都是偷袭珍珠港之前,都是各种势力角逐珍珠港的情报,都是打着谍战片外衣的爱情戏,虽然导演演员都很用心,摄影美工过硬,片子都拍得非常唯美精致,可惜故事都胡编乱造,爱情都莫名其妙,.主题都主旋律得让人生厌,即使大牌也拯救不了片子的命运。
的确,片中的男人,不管是正方还是反方,都情深似海,比如田中对纯子的爱、兰亭对安娜的爱、索姆斯对安娜的爱。
爱本来是好事,但是你要爱的合情合理有因有果,不能让爱太突兀太莫名其妙。
否则,就是一个“假”字。
安娜在日本人眼皮底下从事拙劣的抗日活动竟然不会被发现?
田中为什么对纯子如此深情?
兰亭为什么不打死田中?
田中又为什么放走索姆斯和安娜?
索姆斯为什么会爱上安娜?
仅仅数面之缘安娜又为什么爱上索姆斯?
还有那明显是为了讨好某某某而口口声声的“地下党”,在1937年11月沦陷后的上海从事除奸抗日活动的主要是戴笠领导的军统,日军怎么会口口声声“地下党”呢?
难道是国民党吗?
最起码应该称为“地下抵抗组织”才合理些。
打住。
《谍海风云》里面的男人个个都深情得要死,不管是特工、黑帮老大,还是日本情报头目。
人人都是王佳芝。
对,他们连搞情报的方法也都是出卖色相。
尤其是渡边谦那个角色,哪里是狠毒的情报头子嘛,根本就是一个怨夫——里面男人聚会探讨的话题是:女人最是擅长遗忘……她们真是狠心的小东西。
对于我这个刚看了《无耻混蛋》的人来说,这群人真的是太不称职了。
里面唯一认真做事的就是巩俐了。
你看人家最后还在澳门又下船了,为祖国大业奋斗终生。
其实这部电影叫做《党的女儿》。
我一向很欣赏元素比较单纯的电影。
但显然本片不是。
导演大约是一个充满了雄心的人,想把今年最火的谍战、爱情和战争一网打尽。
可惜,由于故事设置的四分五裂,让人觉得本片就是一个不知所云的笑话。
总而言之,本片里的女人都喜欢抽烟,而且导演还都爱拍她们侧脸抽烟的样子。
另外,所有的男人都对她们的女人忠心耿耿。
本来以为周润发演一个黄金荣类似的角色,应该会在电影中有故事的,原来只是打了一个怀旧的酱油,把小马哥重演了一遍。
四位主演的表现自然是宝刀未老,可惜囿于故事情节的设置,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在影院我一直没想起John Cusack是谁,表现亦算得清新。
场面还算华丽兼有细腻,算该片的唯一可取之处吧。
巩俐真的是老了啊
没有想象中的好
这名字弄的...无语...您好好地就叫上海行不行啊...
N多沦落人于乱世的无意义人生,且留白太多。
就这水平还搞谍战,高中的小女生都比他们会演。纯粹为了演员,多给了两颗…
英雄本色之我的老婆是地下党
哎。。。哎。。。浪费。。。
我觉得挺好看的 比东风雨好看
一部披着谍战外衣的言情片。只见爱情不见谍海
太平淡
三星半。其实是部乱世爱情片,为何非叫谍海风云不可?上海元素略少,然则向广义的“中国”示好之心非常明显。不管是二战中国战区的正面呈现、对南京大屠杀的提及还是主人公对“上海”赤裸裸的示爱,都能看出一些很有趣的口风。情节就那么回事,不过不失,也没太多亮点。发哥这大号酱油打得……
东西方情圣决战上海滩
差在剧本。
巩俐居然如此有姿色
也许这是我最难定标签的电影,看来片名,抱着去看谍战片的心情去看,结果却是一群战争中的中年人谈情说爱,男人都忙着爱情了,只好女人来爱国?真让人费解。巩俐身材还是很好,胸依旧挺拔,虽然脸要靠化妆掩饰,可风韵犹存啊,是我比较喜欢的演员,周润发很霸气,这部电影其实是这两个人吸引我看完的
结尾还上演了春运时期可以看到的场景~
浪费演技……破剧本
老了却沦落到卖骚了,难为巩俐阿姨了
这里面的巩俐还挺漂亮滴。
一个导演的上海梦,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