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有点俗,但是还是笑料不断,看了以后让人觉得自己人生也很精彩,没必要去羡慕。
电影里演的杰米这位经常被丈夫忽略的妻子,或许能点醒忙碌的丈夫,多给妻子一些温存
不管是王子与贫儿还是双胞胎的身份互换,这个梗已差不多被用烂了,《两男变错身》也是一部身份互换的限制级电影,不过是他们因为灵魂互换了。
一个是长相英俊、工作不稳,年龄不小还孩子气十足,夜夜笙歌与姑娘们鬼混的单身汉米奇,一个是工作勤勉、有着可爱的孩子和迷人的老婆的成功律师戴夫。
他们是多年死党,也是天差地别的两人。
可一次意外的解手,让他们灵魂互换了,他们只能去过对方的生活,在重新了解对方时,也重新审视自己。
尽管还算幽默搞笑,可使用的更多的是些恶俗桥段,不断地在突破着观众的底线,但希望人们能够换位思考的主题还是值得称赞的。
导演是大卫•道金,男主是瑞安•雷诺兹和杰森•贝特曼,而在电影中一个叫大卫,一个叫米奇。
这部电影整体节奏还是蛮轻松的,但是主题却挺有意思的。
这句话是我看完这部电影第一时间浮现在脑海中的。
大部分人往往都在羡慕别人的生活,可能有时会想:真羡慕TA,如果让我过上TA的生活该有多好,我会怎样怎样。
我们总是会从别人的生活中看到我们所没有得到的,好像这是所有人的通病。
但是如果有一天,真的有这样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让你和你所羡慕的人互换。
你是否可以享受那些你所羡慕的人,背后所不知的,每个人都有的烦恼和痛苦呢。
最后的最后,我们是会愿意留在那样的生活?
还是也会突然发现,自己原来所拥有的生活,才是最想要的呢?
写于2012年3月25日常常地我们羡慕着别人,别人的工作,别人的家庭,别人的身材,别人的一切。
如果有个给你与心中羡慕的人互换身体的机会,你会答应吗?
看了电影,最终会让人明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自己一直放大自己的不幸,却忽视了那些别人没有的幸福,其实每个自己也被别人羡慕着,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电影的确有些少儿不宜,美式的粗口几乎每分钟都出现,但我却发现,这样的美国男人性情很真实,甚至电影中还出现了好几个女人裸体的镜头,但也因为这些镜头,才增加下个镜头的幽默性,形成鲜明的对比。
看了这样的电影总能让人觉得生活中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了,连一觉醒来身体莫名不是自己的,必须生活在别人的生活里,过别人生活的轨迹,这么可怕的事情,最终都能化险为夷,并大圆满,那么还有比这更可怕的吗!
生活,勇敢点,看着自己的方向,珍惜身边的人。
总评:美国电影拍的很贴切生活,尺度很开,这内容在大陆做梦你都别想看到,一定会遭剪辑!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追求事业、爱情、生活、家庭、性、钞票,偶尔思想出轨一下。
电影里活生生的展示了出来。
感觉看这部电影,仿佛看到了自己所追求于大卫的影子。
喜欢温馨的家庭,又想不伤大雅的出轨一下,男人的雄性激素在作怪。
关于友情:2个男人是从小玩到大的好友,如果撇开这层关系,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来。
可命运却安排2位注定成为好友,电影中的痞子男,虽然思想、行为都很不符合逻辑,但绝对没有城府、私心,对大卫非常仗义。
虽然整天满嘴都是性、女人。
大卫有时候也很烦他,认为这样会让他很丢脸,但是痞子男最后的表现让大卫觉得很骄傲。
因为他成功的当了一回大卫,没有把他的事业搞砸,而且还当了调和剂,让大卫拥有更好的生活、家庭、爱情。
而大卫也成功的帮痞子男介绍了他心仪的女朋友。
非常性感,但个人觉得她的思想很“放荡”,不过性格跟痞子男很像。
注定两人要走在一起的。
看完这部影片,忽然产生一个不切实际的愿望,我多么希望自己有能力随意的变成另外一个自己想变成的人,去体验别人的人生,去经历别人的精彩。
当一觉醒来,发现身处一个陌生的地方,亲切脸庞面对自己的是一群陌生的人,甚至镜中的自己也成了别人的模样。
作为四号的我,总时不时的羡慕别人。
假如我的想象力可以让爱因斯坦也点头赞许,我想,现实的一切又算得了什么呢?
所谓物以类聚。
我很好奇为什么很多电影里的好朋友可以差别如此的大。
我羡慕金领律师的事业有成,我也嫉妒潇洒演员的花天酒地。
YY,是上天赐给人类的一份厚礼。
无论是读小说或者是看电影,那里面的人物,那种故事的进展,那种情绪的张扬,时常仿佛自己也身临其境,仿佛自己也成为其中一员。
唏嘘感慨,喜怒哀乐。
但THE END之后,忽然发现自己还是自己,生活还是一片狼藉。
如果这是梦,我愿长醉不愿醒。
如果我有一双翅膀,我要离开这个地方。
闭上眼睛,让我们在别处绽放。
今天刚刚看过开心麻花的羞羞的铁拳,散场回家想到了前几天看的这部电影。
互换身体算是一个老梗,但就我所看过的采用这类题材当中,两男变错身采用了独特的叙述方法,是一种双方侧重的叙述,在我所看的其他影片中,叙事角度大部分是侧重于某一方的,或者是双方的合作。
而这部片子里,两位男主大部分时间是不在一起的,他们在各自体验对方的生活。
戴夫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那种别人家孩子,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渴望升职,拥有一个别人羡慕的美好家庭,但却也有不为人知的烦恼。
米奇是戴夫的好朋友,但两个人的性格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反,他充满活力没责任心潇洒放浪,这个人物仿佛是从隔壁留级之王里直接拉过来的。
所以当戴夫成为米奇时,他想要去做所有他不曾做过甚至闻所未闻但在内心一直想做的事。
像他自己说的,小时候忙念书,大了忙工作,他可以说是什么东西都没有享受过。
所以当有一天他不用朝九晚五的去工作,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床上好好睡一个懒觉,在城里到处撒欢,和醉酒的女助理去纹身。
其实他所经历的,不是米奇的生活,而是戴夫自己未曾体验过的生活。
米奇也是一样,西装革履也不改一身的臭毛病,但慢慢他发现自己真的爱上了律师的工作,他开始熬夜学习,开始阅读那些对他来讲天书一样的法律文件。
他可能真的热衷于表演,但身为演员与身为律师,自然是完全 不同的体验。
在我看来,这片子更多的可以算是重生片的路子,什么女孩梦三十重返十七岁那种。
当给你不同的体验的时候,你的选择还会如同当初一样嘛,或者说那你还是你嘛。
编剧刻画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当他们说出自己想过对方生活的时候,可能是安慰,可能是酒后的胡言,但内心深处,一定是真心的羡慕对方的。
戴夫想摆脱朝九晚五,不受妻子和孩子的约束,米奇想有一个美好的家庭。
所以当他们互换以后,其实是对人物自身的一个修补,同时也带来了疑问。
充足的睡眠,很好,各色的美女,更好,但家中的娇妻和可爱的孩子才是对自己来说最好的。
米奇从羡慕别人家变成努力去修补自己的家,他也成长了。
你会羡慕别人的生活,当有一天你真的成了别人,曾经拥有甚至厌烦的变成了奢求,可能这时候你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不过这片屎尿屁的桥段太多了。
2012-10-13瑞安•雷诺兹 (Ryan Reynolds) 之前演的角色多数是苦大仇深的样子,突然演个搞笑的花花公子还真不习惯.貌似牛逼的律所准合伙人,却只能苦逼的4点起床给孩子喂奶换尿布,再怎么苦逼,但是西方人还是选择了自己带孩子,而不是把责任交给父母或者保姆;带孩子再怎么累,他们还是可以去看一场球赛或者在晚餐中二人世界,他们的环境和体系帮助他们找到这种平衡?
有着Mitch面孔的Dave最后拒绝了自己Cancer List的头号美女,假得厉害。
好父亲好员工好老公的三好男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个花花公子梦,真的能做浪子的时候,或许会很不习惯。
如果对着喷泉尿一泡,就能换角色就好了。
所有互换身体的剧情中,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恶心,黄色,笑料,温情,爱,导演你TMD怎么能把这融合的这么好。
NOW,你错过了什么,其实什么都在,重要的是你的心态,这个道理实在熟的不能再熟了,但是这部电影表现的正好,多搞笑一点就沦为三俗的性喜剧,多温情一些就变成严肃的说教片,正所谓蛋炒饭,最简单也最困难,饭要沾着蛋,还要粒粒分开!
阴雨绵绵的周末,不想看无厘头的综艺节目,也不想看绵长的电视剧,就随便点开了这部看起来有点重口味又有点搞笑的片子。
两个生活学习工作背景迥异的男人居然是20多年的好友,无意中的牢骚后就被互换了身体,后来引发了一系列搞笑,心酸又让人有些回味的情节。
其实想想,我们每个人仿佛都在羡慕别人的生活:全职主妇羡慕OL, 朝九晚五的羡慕不上班的;富二代们羡慕白手起家的有财政自由,自己打拼的又羡慕家中一切都有不用自己操心的........如果真当这一切都换成了你向往的,就像影片中一样,说不定80%的结局不是你想要的。
自己一度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上班像旅游,可以游走于N个国家,家庭不用操心,一切都有人打理....可我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我羡慕那些没读过什么书脸上就写着“漂亮”两个字的美女,她们有天生的竞争力,即使脑子笨却招得N多人喜欢....但当我后来渐渐融入或者接触她们的生活,才知道,众星捧月的日子,也并不是那么快乐的,一切依靠男人有时也是窘迫的....是的,你羡慕他,她,他们...但他们的生活并不是适合你的。
体验,浅尝即可;否则,你就回不到自己的轨迹上了。
就像前段时间的2B电视剧XX青年,不喜欢现在桎梏的生活,就直接啥也不要重走个青春....人家不过是被迫变得,咱们倒好,直接就Deep Involved了..所以,只有知道自己真正适合什么以后,才知道it's your life; 就像Mitch在颁奖台下听到那些所有对DAVE的赞誉,明白,那并不是他的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后半段泪崩了……
从头到尾的表达都很隐晦,黑白的配色和电影的主题、风格很搭。最虐心的可能是父亲和儿子在花园里的对白。
陈俊彦电影真是不忍看!一直觉得陈俊彦的电影应该称作“电影小品”,因为它短小简单的就像一幕场景般,但是我喜欢、非常喜欢他的三部作品:从《ciao》、《pit shop》到这一部;他的电影故事也简单,对白、摄影和场景都淡淡的,无声无息,但是却后续力汹涌,pit shop中的嚼口香糖和最后一幕,真是于无声处起惊雷;这部电影一开始不理解为什么是黑白,渐次发现和故事有关:1985年在纽约生活多年的同志儿子会德克萨斯老家过圣诞节,在此之前,他的伴侣和众多朋友因艾滋病去世,自己也感染病毒,但在家里却什么都不能说;80年代的纽约,死亡穿着黑衣服骑在白马上,走在同志街区,带走那些风华正茂的少年……另,德克萨斯家庭真和东方家庭很像啊!
情绪太浓郁了,但都是郁结成块的,缺少合理的剧情铺陈与细节设计将其化开,所以直到结尾都是整个催泪包直接扔在脸上那种。感动是有的,但也是有点不情愿的感动。
因为你是妈啊
no good as before
1985年的圣诞前夕,他见证着好友的离去,在不断的葬礼中渐渐麻木了悲伤,只得空旷的地里放声哭泣;像圣诞老人一样,为家人尽可能准备所有的礼物,因为那或许是最后的付出;担心弟弟的“披萨脸”所以录下音频,切菜时的误伤所以要丢掉所有触摸的东西。在黑白画面之间,“艾”的话题被放在了最轻,“爱”变得最大。所展开的是Adrian所有的牵挂付出,和对生命的珍惜。轻柔的旋律和回晃的灯光,在年底献上最后一次温柔的重击。
2019年1月观影以《罗马》开始,所以就选择同是黑白片的《1985》做结束,而且还特地把电脑声音调到85,感觉自己的数字控已经到了晚期不治的地步。在没看剧情简介的习惯下观影,以至于后面艾德里安说出详情时让我对此前注意到的不少生活细节有种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之感。喜欢兄弟俩去影院看电影的戏份,《歌舞线上》没买到票,弟弟已刷了4遍《回到未来》,最后怂恿哥哥带他去看R级恐怖片《猛鬼街2》,哈哈!另外,注意到本片有几个声音先于画面转场的镜头……—— 当你长大时…你会历经波折,在那些日子里,你感到困难重重,你会想要就此一蹶不振,那时候你会觉得无所归属,我度过了许多这样的时光,而我希望你知道,你不是拥有如此感受的唯一一人,世界的大门在某处为像你这样的人而敞开,我向你保证……一切会变得有些黑暗,在它们光芒万丈之前……-9100
黑白、同性、艾滋、伤感、简单。
如果我是Adrian,索性告诉所有最爱的人真相。自己死后真相都会被发现,不如自己早早坦白,给自己和对方一个机会,彼此都不留遗憾
理解与共生。压抑的情感配黑白影像。妈妈的话和桥下的对话催泪。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跟dolan撞題材不是你的錯
陈俊彦真的挺擅长创作在绝望找寻希望、在悲伤后获得和平的主题的故事,但是失去了他更擅长的展现暧昧之人关系的情节,整部电影故事变得平庸和缺乏以往的独特感,唯有父母朋友的爱能在某处不经意间打动观众。
全片黑白滤镜下,显得更压抑了。
盘。黑白。艾滋病死前过圣诞节与家人朋友告别。
最让我触动的一点是,老爸对儿子说,看到那个你,我都不认识了,你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而老妈却对儿子说,你什么时候准备好再告诉我。其实放在当下来看,这个主题稍显陈旧了,也没有拍出太多新意,还好感情还算真挚动人。
三星半,看完不好受
7/10;狭小的叙事下细腻柔软的情感描述,温和版只是世界的尽头;导演留下很多不必言说的小细节,刷不出的卡,抽血检查etc.但老实说,同一题材的电影都要被拍烂了,1985年的故事还能如何讲述;黑白的影像让人更加重视画面的构图,不知导演刻意为之是节省成本还是剧情需要;男主的长相,适合拍惊魂记啊
7.5/10。呜呜P社的电影真的都好棒「当你没准备好的时候 不必告诉我;而当你准备好的时候 我也会鼓起勇气聆听」切入点很小 后劲却很强
这种老生常谈的题材拍成电影还弄成黑白的实在太装了……所有家人朋友之间的对话都是模式化的,一看就是一帮演员在集体背诵一个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