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彩券

The Ticket,入场券,入场彩券

主演:丹·史蒂文斯,玛琳·阿克曼,凯瑞·碧许,奥利弗·普莱特,彼得·马克·肯德尔,莉莎·J·本尼特,斯凯勒·加特纳,叶卡特琳娜·萨姆索诺夫,贝蒂娜·斯凯,切拉·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彩券》剧照

彩券 剧照 NO.1彩券 剧照 NO.2彩券 剧照 NO.3彩券 剧照 NO.4彩券 剧照 NO.5彩券 剧照 NO.6彩券 剧照 NO.13彩券 剧照 NO.14彩券 剧照 NO.15彩券 剧照 NO.16彩券 剧照 NO.17彩券 剧照 NO.18彩券 剧照 NO.19彩券 剧照 NO.20

《彩券》长篇影评

 1 ) 七封情书

第一封: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友子,太阳已经完全没入了海面   我真的已经完全看不见台湾岛了   你还站在那里等我吗?

  友子,   请原谅我这个懦弱的男人   从来不敢承认我们两人的相爱   我甚至已经忘记   我是如何迷上那个不照规定理发   而惹得我大发雷霆的女孩了   友子   你固执不讲理、爱玩爱流行   我却如此受不住的迷恋你   只是好不容易你毕业了   我们却战败了   我是战败国的子民   贵族的骄傲瞬间堕落为犯人的枷   我只是个穷教师   为何要背负一个民族的罪   时代的宿命是时代的罪过   我只是个穷教师   我爱你,却必须放弃你   第二封:      第三天   该怎麼克制自己不去想你   你是南方艳阳下成长的学生   我是从飘雪的北方渡洋过海的老师   我们是这麼的不同   为何却会如此的相爱   我怀念艳阳…我怀念热风…   我犹有记忆你被红蚁惹毛的样子   我知道我不该嘲笑你   但你踩著红蚁的样子真美   像踩著一种奇幻的舞步   愤怒、强烈又带著轻挑的嬉笑…   友子,我就是那时爱上你的…   多希望这时有暴风   把我淹没在这台湾与日本间的海域   这样我就不必为了我的懦弱负责   第三封:      友子   才几天的航行   海风所带来的哭声已让我苍老许多   我不愿离开甲板,也不愿睡觉   我心里已经做好盘算   一旦让我著陆   我将一辈子不愿再看见大海   海风啊,为何总是带来哭声呢?

  爱人哭、嫁人哭、生孩子哭   想著你未来可能的幸福我总是会哭   只是我的泪水   总是在涌出前就被海风吹乾   涌不出泪水的哭泣,让我更苍老了   可恶的风   可恶的月光   可恶的海   第四封:   十二月的海总是带著愤怒   我承受著耻辱和悔恨的臭味   陪同不安静地晃荡   不明白我到底是归乡   还是离乡!

  傍晚,已经进入了日本海   白天我头痛欲裂   可恨的浓雾   阻挡了我一整个白天的视线   而现在的星光真美   记得你才是中学一年级小女生时   就胆敢以天狗食月的农村传说   来挑战我月蚀的天文理论吗?

  再说一件不怕你挑战的理论   你知道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星光   是自几亿光年远的星球上   所发射过来的吗?

  哇,几亿光年发射出来的光   我们现在才看到   几亿光年的台湾岛和日本岛   又是什麼样子呢?

  山还是山,海还是海   却不见了人   我想再多看几眼星空   在这什麼都善变的人世间里   我想看一下永恒   遇见了要往台湾避冬的乌鱼群   我把对你的相思寄放在其中的一只   希望你的渔人父亲可以捕获   友子,尽管他的气味辛酸   你也一定要尝一口   你会明白…   我不是抛弃你,我是舍不得你   我在众人熟睡的甲板上反覆低喃   我不是抛弃你,我是舍不得你   第五封:   天亮了,但又有何关系   反正日光总是带来浓雾   黎明前的一段恍惚   我见到了日后的你韶华已逝   日后的我发秃眼垂   晨雾如飘雪,覆盖了我额上的皱纹   骄阳如烈焰,焚枯了你秀发的乌黑   你我心中最后一点余热完全凋零   友子…   请原谅我这身无用的躯体   第六封:      海上气温16度   风速12节、水深97米   已经看见了几只海鸟   预计明天入夜前我们即将登陆   友子…   我把我在台湾的相簿都留给你   就寄放在你母亲那儿   但我偷了其中一张   是你在海边玩水的那张   照片里的海没风也没雨   照片里的你,笑得就像在天堂   不管你的未来将属於谁   谁都配不上你   原本以为我能将美好回忆妥善打包   到头来却发现我能携走的只有虚无   我真的很想你!

  啊,彩虹!

  但愿这彩虹的两端   足以跨过海洋,连结我和你   第七封:      友子,我已经平安著陆   七天的航行   我终於踩上我战后残破的土地   可是我却开始思念海洋   这海洋为何总是站在   希望和灭绝的两个极端   这是我的最后一封信   待会我就会把信寄出去   这容不下爱情的海洋   至少还容得下相思吧!

  友子,我的相思你一定要收到   这样你才会原谅我一点点   我想我会把你放在我心里一辈子   就算娶妻、生子   在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上   一定会浮现…   你提著笨重的行李逃家   在遣返的人潮中,你孤单地站著   你戴著那顶…   存了好久的钱才买来的白色针织帽   是为了让我能在人群中发现你吧!

  我看见了…我看见了…   你安静不动地站著   你像七月的烈日   让我不敢再多看你一眼   你站得如此安静   我刻意冰凉的心,却又顿时燃起   我伤心,又不敢让遗憾流露   我心里嘀咕,嘴巴却一声不吭   我知道,思念这庸俗的字眼   将如阳光下的黑影   我逃他追…我追他逃…   一辈子   我会假装你忘了我   假装你将你我的过往   像候鸟一般从记忆中迁徙   假装你已走过寒冬迎接春天   我会假装…   一直到自以为一切都是真的!

  然后…   祝你一生永远幸福!

 2 ) 《海角七号》——爱,以及其他

看到评论说:“《海角七号》虽然淡化了来处,可它知道来处,然而更重要的是,它指向去处,或许只是尝试。

”我一次又一次地用“潮湿、暧昧、内敛”三个词语来形容台湾的电影,从《蓝色大门》、《盛夏光年》到《练习曲》,再到《海角七号》。

沉稳深邃的情愫,不仅仅存在于台湾,不善表达而又情感浓厚的特质属于所有东方民族,包括中国,包括韩国,也包括日本。

常常在想,为什么我们国内无法拍出真正能够震撼人心的大格局的电影,在牵扯到时代的大背景的影片里,常常落入历史公论的泥淖,侵华抗日,家仇国恨,报仇雪耻,仿佛是永远解不开的结。

但是在那些时代大潮卷席,社会风雨飘摇急剧动荡的日子里,我们忘记的也许人类是最原始的感情。

生命,最原始的恐惧、孤寂、爱、思念,渴望以及梦想,被遗落在世人对错是非的争执与坚持当中。

《海角七号》的成功,是因为他没有遗忘属于那片土地以及那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的历史与过去,更没有深陷于过去不可自拔。

人们继续在生活,人们继续在追逐,人们没有,也不可能遗忘过去,因为没有过去,也就不会有未来。

一部电影,能够真正的触及人心,是因为他勇敢地正视着惨淡的人生,没有美好高亢的讴歌,没有深恶痛绝的鞭笞,一切感动人心的,不过是真实,不过是平凡。

人,有时在这混沌的世间活了太久,已经麻木了,分不清黑白,难辨好坏。

但人,却总是轻易地被自己打败,他不是英雄,也不是傀儡,他不高大,却也不卑贱,他仅仅只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体,有希望也有无奈,他既抗争,有时也不得不屈服于现实。

《海角七号》的成功,和道格拉斯的《情人》导致巴黎一夜间洛阳纸贵,《洛丽塔》在60年后仍为世人津津乐道,其实是一样的。

人们并非沉迷于畸恋中不可自拔寻求刺激,只因这些作品勇敢地直面那些纷繁复杂而又略带苦涩的时代,站在“人”的立场上去叙述一些关于生命的恐惧、孤寂、爱、思念、渴望以及梦想。

也许,只有爱才是故事以及人生最为永恒的主题。

对祖国的爱,对故乡的爱,对山河的爱,对亲人的爱,对朋友的爱,对情人的爱,对梦想的爱,对生活的爱……因为,只有爱才能让我们完整,只有爱才能让漂泊的心灵找到停泊的彼岸。

故事由来自六十年前的七封情书开始,到友子与日本情人分离的场景结束。

故事最后回到原点,所有遗憾产生的原点,时代造就的一种宿命。

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时代的结束留下的永远不是只有遗憾跟仇恨,还有亲情、友情以及爱情还在发酵。

在那些黑白的历史照片里面以及教科书的字里行间,除了某事件某战役的时间地点过程以及意义之外,我相信还有更多的生命的挣扎与无奈,还有恐惧、孤寂、爱、思念、渴望、梦想,以及其他。

 3 ) 友子的情书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甚至都已经该忘记怎么称呼你了,我也不知道这封信,究竟该从何说起。

年轻的时候我曾经强迫自己不去想你,后来我便真的很少想起你。

现在,我戴着花镜慢慢给你写信,很陌生。

终于再想起你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我在箩筐里拣着槟榔,镇子里的人都去听演唱会了,街上很安静。

傍晚的阳光斜斜的照进来,潮气慢慢蒸上来。

我放下箩筐,活做久了,手脚都有些冰凉。

我慢慢的扭头——我已经老了,腿脚都不大方便——窄窄的长条凳上放着一个长方形的漆盒。

我不知道是谁,什么时候来过放下了这个盒子,我周围一个人影都没有,只有风偶尔吹过树叶沙沙的响。

我打开盒子,里面竟然是六十多年前一张我的黑白照片。

我愣住了——少女的我看上去那么单薄,羞涩又稚嫩。

我的裙子在照片里轻轻扬起来,背后的大海没有风也没有雨。

照片的下面是你女儿的来信,还有七封没有寄出的情书。

我犹豫了好一会儿才敢拆开那些信,借着马上就要暗下去的天光,仔细又吃力的读你的笔迹。

你怎么一下子就提到那个日子,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我已经老了,很多事情都记不清了,很多事情也不愿意再记起。

我的心脏不该跳得这么快,这让我很难受,眼前的字迹也模糊起来。

我站起来,抱着盒子进了屋,坐在竹椅子上发呆。

我不愿意想起来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那一天,我一个人,戴着醒目的白色针织帽,一清早便从家中逃了出来,提着笨重的行李,站在人潮中孤独的等你。

你的船鸣笛了,离港了。

我周围的人们都在欢呼,都在挥手致意。

我像一个傻子一样提着沉甸甸的箱子,头脑里如同爆炸了似的有无数的声音在嗡嗡响着,可我却什么都听不清。

我不知道自己站了多久,我抬头,黑色的天幕里繁星一点一点,周遭静悄悄的,我不知道自己该向哪里去。

我摘下帽子,扔了箱子,蹲在无人的码头上哭。

你就这样走了吗?

没有一句告别,没有一个解释,什么都没有…… 我是那么的恨你,我恨你的民族,提着枪炮占领了我的家乡;我恨你的国家,把我同胞的血染遍旷野;我恨你,从海的那边来到这片遭受屈辱的土地,用胜利者的语言剥夺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自由!

可我又是那么爱你,我爱听你讲天上的星星,你在黑板上画出太阳系行星排列的顺序图,你知道春花为什么会开放,叶子在秋天为什么凋零,你说世界很大很大,海的那边是另一片大陆,海的尽头有晶莹的雪花和凛冽又温柔的冬天。

你爱孩子们的笑容,你说北海道的孩子与恒春的孩子都有一样纯洁的眼睛。

啊,我恨你,我恨你的民族,我恨你的国家,但是我又爱你,爱你的忧郁,爱你的沉默,爱你所向往的,那如同天国光辉般的自由!

你终究是一个懦弱的男人。

你走了,我老了。

我在昏黄的灯下读你的笔迹。

你说海风总是带来哭声,爱人哭,嫁人哭,生孩子也哭。

那么,你可曾听到海风中,我独自哭泣的声音?

我托着沉重的行李回到家,我无法解释自己的行为。

我是一个失败者,我依然幻想自己的心随着你,在看不见边际的黑色海洋之上,驶向永恒的远方。

妈妈的眼泪让我心碎,父亲的沉默让我内疚,我把自己关在狭窄的小屋里,只是痴痴的望着远方的海。

你归乡,我也归乡;你离乡,我也离乡——我的心还不如父亲的小小舢舨,在十二月的海上,被狂风暴雨打成一亿碎片,我的眼泪都化作了泡沫,在苍茫的天地里再也没有了故乡!

我恨你,我要忘了你。

六十年里我再没离开过恒春,我要用一生的劳累来补偿我对这片土地的背叛,我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忘记你。

我曾经向往远行,但我嫁了恒春本地的渔民,他的气味就如同我的父亲,而我也像母亲一样,永恒的守候在海边,等待他的归期。

年轻时我只想离开这土地,去海那边的大陆,大陆那边的海,去体会究竟什么是你说的天国的自由。

但我在恒春守候了六十年,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热爱这生我养我的小小岛屿。

我常常去海边散步,我喜欢坐在礁石上聆听海风的呜咽。

我是孤独的,我的爱情就埋葬在这汹涌的海水之下;但我又是幸运的,我留下来,我为他补鱼网,我在小厨房里混汗如雨的准备一家人的晚饭,落山风来了我坐在巷弄里剥洋葱,我泡浓浓的港口茶,我默默的听老月琴弹奏出思想起的调子,我有了儿女,我终于知道,我的根在这里啊,我不能走,我不能走,我不能走!

我搬离了海角七号,我已经将青春岁月埋葬在了故乡的土地。

冥冥中究竟是谁,把这迟了六十年的情书又交到了我的手里?

我在清晨的薄雾里摩梭着你熟悉又陌生的笔迹,我一遍又一遍的读着 “我不是抛弃你,我是舍不得你。

……我不是抛弃你,我是舍不得你。

”我已经老了,我的眼角满布皱纹,我的心脏已经不能承受那么沉重的眼泪。

我明白,又不明白。

我爱你,我恨你,我不原谅你,但为什么,我早已干涩的眼角,却越来越湿润?

在这个安静的夏日清晨,我突然渴望起落山风来,我渴望十二月海洋的哭声,我不由自主的想象你在轮船甲板上就着微弱的灯光一个字一个字慢慢书写的样子。

天该是黑色的,海也是黑的,晨曦还没到来……我的孙女就出生在这样的夜里。

她的模样跟少女的我一模一样,她是那么单纯,活泼。

她喜欢问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她想要知道海那边的大陆究竟是什么模样。

有一天她告诉我,她爱上了一个海那边的男人,她要跟着他去寻找新的故乡。

我祈求她,我威胁她,我禁止她离开她真正的故土。

我知道,是我不再相信爱情,我恨你,我恨你的民族,我恨你的国家,我不能将我最好的希望交给你们来亲手毁灭!

年轻的她也如同六十年前的我,眼睛里有海洋的清澈,也有海雾的迷蒙。

我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走的,没有告别。

六十年前,一场战争将我和你隔在了海洋的两端;现在,却是我,隔在了她和他的两端……我终于明白,海洋,为什么苦涩得叫人皱眉。

这片海水中埋葬了太多的爱情,接纳了太多的眼泪,承载了太多的思念。

落山风在哭,海潮在呜咽。

生哭,死哭,青春也哭,白发也哭。

时代的漩涡里啊,究竟哪里才有将思念连接起来的彩虹?

我已经老了,皱纹爬满额头,白发稀疏,两眼浑浊。

我无法想象你去世前的样子,我曾经那么的爱你,那么的恨你,我还是那么的爱你,那么的恨你;但我希望你在最后的一刻儿孙满堂,安祥平和,我希望你在绝望之后终于找到了希望,就好象我在离乡之后终于找回了故乡。

恒春是我的根,是我一辈子的爱与思念;而海那边是你的祖国。

我终于明白六十年前的你为什么要独自离去,原来你早知道,我们最不能舍的,都是对脚下那片土地最原始最纯粹的爱啊。

六十年前,岛屿之间的海洋容不下我们小小的爱情,海风的呜咽吹散了我们最为深切的思念。

六十年后,如果真有天国,如果人间的希望真的存在,那么,就让这封迟到了六十年的回执化作彩虹吧,在生命的尽头,我只想要看见蓝色的海洋,清澈的风,也许,也许还有孩子们最纯真的笑脸,还有你轻微而自由的叹息。

 4 ) 跨越60年的七封情书

海角七号是一部喜剧爱情片,片中围绕着跨越六十年的七封情书而组成的剧情讲述了主人公追寻一辈子的音乐梦想,海角七号代表了 人只能活一回,梦想却有无数个,唯有放手一搏,才能知道机会属不属于自己……。

海角七号就是这的七封情书的寄信地址。

一个失意的摇滚青年阿嘉(范逸臣饰)从台北回到故乡——台南的某海边小城。

小城里的高龄邮递员茂伯在工作中摔伤,阿嘉临时顶替了他的工作,也因此得到了七封迟到了60年的书信:日本战败后,一个日本教师在回国的途中写给台湾恋人友子的信。

阿嘉在寻找友子的同时,无奈加入一只临时拼凑起来的乐队,为即将到来的海滨演唱会表演。

除了阿嘉是内行,键盘手是个整天哼着流行歌曲、发育未完全的小女孩;会吹口音的被拉来当了吉他手;只会弹月琴的茂伯甚至也客串了一段时间的贝司手……另外,一位也叫友子的日本女孩(田中千绘饰)则负责监督乐队的排练,她和阿嘉的关系也从最开始的格格不入开始转变。

以阿嘉的人生起伏为电影主线,满眼是台南的风土人情,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三代人之间冲突与和解,理想的失落与再生,爱情的幻灭和追逐等丰富多元的因素都涵盖其中。

第一封信 / 友子 你还在等我吗 日语口白:荫山征彦2 Don't Wanna 词:宫尚义,作曲:范逸臣,编曲:吕圣斐,演唱:范逸臣,口白:范逸臣3 第二封信 / 时代宿命是时代的罪过 日语口白:荫山征彦4 爱你爱到死 词:严云农,曲:吕圣斐,演唱:同恩、夏宇童、杨荞安5 第三封信 / 友子 我就是那时爱上你 日语口白:荫山征彦6 Mainu Sun 哪里去,你?

(丹耐夫之歌) 词/曲:丹耐夫正若,演唱:丹耐夫正若、民雄,口白:民雄7 第四封信 / 海风啊 为何总是带来哭声 日语口白:荫山征彦8 给女儿 词:Y.H.Ho(ciacia's dad),曲:何欣穗,演唱:何欣穗,口白:田中千绘9 第五封信 / 友子 我真的很想你 啊,彩虹!

日语口白:荫山征彦10 无乐不作(电影Live版) 词:严云农,曲:范逸臣,演唱:范逸臣、应蔚民、民雄、杨荞安、马念先、林宗仁,口白:林宗仁11 第六封信 / 我把愧疚写成最后的一封信 日语口白:荫山征彦12 国境之南 词:严云农,作曲:曾志豪,编曲:吕圣斐,演唱:范逸臣13 野玫瑰 词:周学普,日文词:近藤朔风,曲:舒伯特,编曲:吕圣斐、骆集益,演唱:范逸臣、田中千绘14 第七封信 / 七封寄不出去的情书 一首未完成的歌 - 情书 曲:骆集益,词:邬裕康,演唱:范逸臣(此首歌为1945填词版)

 5 ) 等候雨停,不如期待彩虹

文/杰夫古龙说,一个男人若是知道有个女人在等着他,那种感觉绝不是任何事所能代替的。

可是,知道了这种感觉以后,男人却无法跑去和那个女人相见,只能在心里默默思念,那种感觉是不是最令人煎熬的。

那么,一个女人等候了一个男人60年,那个男人知道后心里会是什么感觉;并且即使这样,他们依旧无法相见,那对他又会是什么感觉。

我不知道。

因为我在这个世界活了60年的一半都不到,更不用说去遐想是不是有个女孩等我等了60年了。

《海角七号》里有,可是,它没有说。

但我从《海角七号》里看到了“等待”。

片子里的每个人都在等待:老邮递员等待着自己能够在正式演出中,弹奏一次“国宝”月琴;机车行的打工仔,则默默地等待着自己能够给喜欢的老板娘幸福;米酒推销员马拉桑则在等待着自己事业的成功,顺便等候一场爱情的降临。

可是,我们看到,如所有的人都一样,他们的等候,并不是很顺利,甚至可以说他们在等候中逐渐老去,却依旧没有看到一点希望。

所以,阿嘉要说,十五年了,我也努力过,可是现在还是这样失败。

这么看来,等待,真的是一个让人焦急而又郁闷的过程。

就好像连绵的细雨,令困在屋子里的我们感到禁锢而不安。

我们不知这场雨要下到什么时候,我们不知道阳光要什么时候才会穿云而出。

为何,人生总是那样阴雨连绵。

可是,中孝介却说了,我们为什么不在下雨的时候,等待彩虹呢。

是啊,为什么不期待彩虹,却只是傻傻地担心,这场雨会那样的一直下下去呢。

如果,有了这种期待,我们的内心恐怕就不会再那样忧郁,而会是光芒照进黑夜前,那种等候的宁静吧。

于是,中孝介说那句话的时候,我就懂了。

尽管,在片子里,那位等候了60年的女人连脸孔都没有露一下,可是我真的懂了,那个女子心里有了对“彩虹”的信心,自然就摆脱了阴雨的束缚,内心自然就会绽放出一种期许。

对于我们的的思想来说,这种期许叫做“信仰”;而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这种期许就是“幸福”。

影片的最后,看到那位女子安静地打开装着男子在60年前写就的信件的盒子时,那轻松随意的动作,我就知道,这60年里,她一直在持守着那份信仰,并拥有着这份幸福。

而这个盒子,却好似只是人生给她出具的一个证据,证实了她信仰的正确,幸福的实在。

所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幸福,只要你拥有对“雨后彩虹”的信仰,即使你一直在等待。

 6 ) 恰到好处的情不自禁

有时候迷人的不仅是细节,更是细节往前的那一点点延伸。

就那么十几秒的延伸。

这有点像天空中常常可见的,群鸟飞行的弧线,或者说它们在空中留下的痕迹。

除了飞行本身以外,弧线的美使得飞行有了时空的延展。

   一种流畅感就如同片中马拉桑听说推销的努力终于有所收获,兴起之时,抱起前来报信的前台小姐,完全是情不自禁。

突然发现了自己的举动,两人都不好意思,又慢慢地放下。

姑娘立刻转身而跑,在门口停下,又回身关上门。

情到那时,不抱不可。

抱起,又放得下;放得下,又脸红了;脸红了,又走得开,是为恰到好处。

   或如同那对交警父子中的儿子,在海边,向早熟得令人发指的大大姑娘展示妻子的照片,那小姑娘沉稳地朝他一看,慰藉地,成熟地,仿佛把人生已经过完一遭悲伤地朝他额头一吻,劳马立刻被击垮当场,趴在小女孩的膝盖上哭成一片。

那样冷静的小姑娘,那样不冷静的男人,那样同为乐团成员,不远不近的距离,那样一个热闹的喜宴过后,各自孤独望海的夜晚,平日坚强的劳马,以一种完全的软弱,一定要让每个人见到他的痛苦。

而只有这个小姑娘,轻轻落一个吻,真正吻在了他的伤口上。

   又或如同“国宝”茂伯,一个人,庄重严肃地,在两首预备的暖场曲目结束之后,一个人站在那里,没有走,不想走,弹奏起自己的月琴。

充满尊严地,珍惜人生中也许唯一的一次机会。

其实,情不自禁,很容易就真矜持不了,收敛不住,没刹住车,自我陶醉,过了劲,做了假,就连起初的那股真情,也很容易滑落至做作。

然而,动了真情,而且多动了那么一点点不该动的,恍惚的,软弱的,易伤的真情,动到恰恰好的那个位置,又有能力收敛得住,就是“人性”既为难又迷人的原因。

   贯穿全片的那个情节,教师的女儿,读毕爸爸留下的遗物,决心原封不动地寄回故事的另一半,留在台湾的友子女士;而负责在台湾接这一棒的阿嘉,片尾处终于曲折地将信送到,却没有好奇友子现如今的面貌。

下一代人,既为上一代人的故事动了情,又尊重地让他们自己完成故事的书写。

下一代人很明确地知道,即使是命运轮回,隔了几代人,过程和结局也已经不同了。

这一代人,必然有自己新的方式。

既自尊,又相互尊重的交往方式,即使滑稽,或者坚忍、忧伤、难耐,却是有份量的生动活泼。

这是通常小人物电影的动人之处。

在这里,即使再渺小的人事,都是有所价值和不被忽视的。

而珍惜每一滴微小的酸甜苦辣,正是寻常生活中,人们最熟悉的百味杂陈。

   代际之间,譬如对于音乐,对于家乡,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同,可以通过“爱”来交流和传承。

不可沟通之处,也并非就此梗塞,而是可以用尊重进行处理。

片尾处,茂伯弹起琴,引出那首《野玫瑰》。

乐团成员逐次回归,就连演唱会真正的主角中孝介也加入其中。

其实,80岁老人的坚持,并非人人都可以且有必要去理解的了,但台下跳跃的年轻人,用兴奋的欢呼,还是表达了充足的投入与敬意。

   稍微远离生活或爱情一步,所谓文化的积淀,或是对历史的解读,也都是具体的,细腻的,驳杂的。

难以笼统和迅猛地盖棺定论。

无论是回朔一段往事,或是编织一段未来,恐怕都需要有处理细节的耐心。

而且,并非只是触发细节的那一瞬间,还有以怎样的方式,处理事件触发之后的延伸。

打动人的,就是在对欲望、理想、回忆或前景的挣扎收放之中,那一个进退取舍的点的位置。

细节练不好,就先别去罔顾宏伟叙事。

 7 ) 去国——海角七号

发现很多帖子在“反面升华”这个电影,那我就来正面升华一下。

在看《海角七号》之前,认为这不过是一部爱情偶像剧,对已近而立之年的我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吸引力。

在看过之后,才轻轻赞叹一声:“好片子”。

窃以为,在今年看过的华语电影中,这部可在三甲之列。

上网翻翻《海角七号》的评论,发现诟病的人不少,很多都集中在男女主角“仓促”的爱情上。

的确,对于一部有两个小时容量,而且被冠以“爱情文艺片”的电影来说,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来铺垫主角之间的际遇,像《海角七号》这样,前一个半小时全无投映,最后半小时喷薄而出,任何一个观众都有权力感到诧异。

如果用这样一个爱情故事来构筑整部剧,可以算是偶像剧业界的灾难了。

所以,一定有另外的什么东西在默默支撑着《海角七号》,让电影的骨肉变得丰满起来……阿嘉,离开台北的时候,砸碎了吉他,站在街头咒骂着自己生活的城市。

友子一心成为模特,并对自己充满信心,可是现在只能当一个处理各种杂事的公关。

脾气暴躁的交警老马,其实是早年台湾特警小组成员,而且因为工作的缘故,深爱的妻子抛弃了他。

弹一手好琴的茂伯,被年轻的时髦男女,甚至年纪相仿的同乡视为老顽固,却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尊严。

暗恋老板娘的水蛙,哪怕被人识破的时候,依然抛出青蛙交配的奇谈怪论。

小女生大大,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孤僻,不愿意与人交流,但其实心中充满了慈爱。

马拉桑,勤勉努力的好市民,对工作的态度一级棒。

只有在弹贝司的时候,才暴露出他或许有段截然不同的人生。

还有老马的父亲,时时为自己冲动的儿子打圆场;外表“冷酷”,内心火热的代表,虽然有那么多性格缺陷,却为小镇的繁荣不辞辛劳;甚至还有恒春这个小镇,无时无刻不试图在传统与现代冲撞的夹缝中安身。

如果要为这一切找个形容词,我想起了四个字:“去国怀乡”。

代表和茂伯,是本土传统的象征,他们曾经无比熟悉的故乡,现在全变了样子。

是坚持着过往的生活,还是努力改变,跟上时代,这其中无法做出二选一的抉择。

水蛙选择了一种最无望,也最无法被乡土社会所容的爱情,他的内心必定无法平静。

大大和她的妈妈,离开了自己的父亲和爱人,回到故土,却发现已经物是人非,连至亲的祖母也不敢去相认。

交警和阿嘉,都选择了离开台北,可是他们的心,依然没有回到恒春。

对这些小人物而言,海滩演唱会之前,他们所有的梦想都破灭了,他们的国,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相信这些不是我一厢情愿的看法,否则电影不会用那么多篇幅描写代表对恒春现状的担心,描写阿嘉的无所事事和友子的郁郁,描写老马醉酒后的失态,描写大大妈妈的愁容。

对于一部爱情偶像剧来说,这些“闲笔”的戏份太重了,以至于根本无法将他们从剧本中剔除,也正是这些占据了本来应该属于男女主角的空间,让他们的感情在大部分时间里不被人重视。

所以对《海角七号》这部电影而言,最重要的根本不是男女主角的爱情,而是片中所有人仿佛浮萍一般无所依靠的心境。

这是不是导演在有意暗示台湾的处境,我无法猜测,但是我却清楚地看到了导演给出了如何解决的答案。

还记得那些已经迟到六十年的信件么?

描绘着一个日本教师对恋人的思念。

哪怕世事变迁,他必须撤回本土,可他深深眷恋的“故国”,却不是日本,而是台湾,因为这里曾经有他的生活,他的爱人,这些像锚一样,将他的思绪牢牢固定在恒春,台湾小镇到日本的距离,不过是一根锚链的长度。

那位日本教师,因为自己的懦弱,无法和爱人厮守在一起,永远游离在了他生命的核心之外,终此一生只能远远地望乡。

这世界上最悲伤的故事,不外如是吧。

所以阿嘉最后毅然对友子说:“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你当然可以“高屋建瓴”地解读为东亚政治密码,但是在我看来,这不过是因为阿嘉把自己的锚交给了友子。

选择离开台北而终日沉浸在“去国”之思中的阿嘉,这一刻重新找到可以依靠的肩部,触手可及的梦想,并鼓起一切勇气去追寻,去拥有。

于是海滩演唱会上,茂伯重新操起了月琴,大大展开笑容,老马说:“守护你忠贞不移的爱情”,这一刻他们都找到了自己久违的国度。

60年过去,星移斗转,海角七号已经杳无痕迹,但是人依旧静静地等待着。

爱在哪里,根在哪里,梦想在哪里,国便在哪里。

离乡的游子,只要顺着这根锚链,永远都不会迷失回家的路。

 8 ) 海角删减与台湾往事

  【一】  纯本土制作的台湾电影上一次产生话题效应,要溯及到二十年前的《妈妈再爱我一次》。

《海角七号》能在内地公映,充分反映了两岸再次迎来和解。

  本小组存在之意义,就是台湾电影,遗憾的是似乎没有真正迎接过一部台湾电影的登陆公映。

近年《不能说的·秘密》均为合拍片,虽然也能在上海电影节看到《九降风》等,却是小范围的领域。

大家阅片千百的比比皆是,看过的台湾片也有百十计,告诉自己进次电影院有何难。

    【二】  有许多人不屑于说海角、评海角,但我们得承认《海角七号》跟杨德昌和侯孝贤确实不同,它是定位明确的商业制胜。

此次引进,说实话我和几个朋友都完全没有预料到,几乎所有方言都被保留、依依不舍的送别也没动(删减见文末)。

  海角里有没有政治,里面牵扯的“60年前”就是政治,海角被引进的事实就是政治操作。

政治敏感从来不是一堆空话,你可以没看到,但没必要因为别人谈到就坐立不安,一起干爹骂娘,毕竟海角的成功已经是一个无法损害的事实。

    【三】  所有闽南语方言片区的观众(厦漳泉、潮汕浙南等地区)更应该进电影院看一遍,也许它能重新改变你对这种语言的印象,它依然充满魅力与活力,同时更应该站出来纠正下只有“台湾人能看得懂”的说法。

  假使你已经看过了水印版、看过RIP版,何不再进一次呢。

哪怕是带着偏见进去,没人会阻拦你,票价又不贵。

真正关心台湾电影该从何谈起,我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进电影院了,尤其是一个这么近的机会摆在了你面前。

===== http://ent.163.com/09/0218/20/52FADCGD00031NJO.html(视频) ======此次内地影院上映的《海角七号》比起台湾版,做了一些删减,虽然不像一些港产片到了内地需要更改结局或是大改剧情,但很多网友都认为《海角七号》的删减不仅影响了原有的台湾风情,而且删减之处非常无厘头,不明白为何会被删。

本文将从被删掉的音乐场景、被删掉的生活语言、被删掉的人物完整度三个方面来盘点内地影院版《海角七号》删掉的戏份,并将被删戏视频重现。

被删掉的音乐场景之“情书”篇:影响剧情指数:★★无厘头指数:★★★★点题的七封情书中,第一封信有删减处理,“我只是个穷教师,为何要背负一个民族的罪?

时代的宿命是时代的罪过”被去掉。

听音乐就能听出来,主题音乐《1945》的旋律断掉了。

不过后面并未改动,“你是南方艳阳下成长的学生,我是从飘雪的北方渡洋过海的老师”等情书旁白都流畅念完,《1945》更是余音缭绕。

被删掉的音乐场景之“大大”篇:影响剧情指数:★★★★无厘头指数:★★★★★“大大之歌”《爱你爱到死》是片中非常有趣的一首歌,电影走红后,它在网站下载、手机铃声上热门一时。

遗憾的是在电影院里,音乐拍子都出来了,一句“但你若劈腿,就去死一死”居然咔嚓一声,没了。

一同连累的还有民意代表主席那句“谁说咱恒春没人才”。

去年都有《画皮》(看专业影评)、《非诚勿扰》(看专业影评)等“小三片”了,何必因为一句歌词跟个小女孩过不去呢?

被删掉的生活语言之“脏话”篇:影响剧情指数:★★★★★无厘头指数:★★魏德圣在接收采访时说,“不骂脏话就不是生活”,电影开头,摇滚青年阿嘉骑着铃木机车返乡,两次摔吉他,其中第一次有句大名鼎鼎的“我X你,我X你妈的台北”。

知名人士吴念真解释说,这是台湾人宣泄情感的出口,有一个朋友甚至为了这句话两次进电影院。

正如片中所骂,《海角七号》脱离了台北,全是台南的小镇,乡土生活气息浓厚。

被删掉的生活语言之“打架”篇:影响剧情指数:★★★无厘头指数:★★大半部片子里,阿嘉一直处于怒气百分百的状态,对继父不爽、对劳马不爽、对那一大沓的信更加不爽。

其中以街头纠纷最具代表性,阿嘉自己没戴安全帽,还可以指控别人没戴。

两个人都是话中带刺,视对方为无物。

动手之前总要先打下嘴仗,影院版直接跳过,如同两人火气太盛,抱头就打。

原版还有下面这样一个交锋升级的过程:——劳马(准备开罚单):“叫什么名字?

”——阿嘉(对路边一条狗):“你叫什么名字,我X他妈的你叫什么名字,不要脸!

”——劳马:“干!

”(旋即动手,二人扭打)。

人物完整度的缺损之“茂伯”篇:影响剧情指数:★无厘头指数:★★★★★张牙舞爪的友子小姐处处受气,她打算拉上行李直接离开恒春。

正要来酒店练习弹贝斯的茂伯在门口拦住了她,递交上一封婚宴请柬。

茂伯在重要时刻开口说日语,挽留住了友子。

他的一席话可以说庄重加客气,跟平时的搞笑幽默判若两人。

茂伯说日语也交代了一段历史过去,之前他也有月琴弹唱《野玫瑰》,却没有这段里来得正式。

请帖内容在影院版被去掉,完整的对话如下:——茂伯(日语):“这是我弟弟的长孙,今天娶媳妇,晚上在庙口有酒席,请和我们一起同高兴吧,今晚请一起来!

”——友子(失魂状):“恭喜”。

人物完整度的缺损之“水蛙”篇:影响剧情指数:★★★★无厘头指数:★★庙口的露天酒席是《海角七号》里最出色的一段,众多人物欢聚一堂,同时交代了不少人物如劳马的过去。

穿得一身喜庆的水蛙,依然在众目睽睽下和老板娘套起近乎,意外揩油。

被质问时水蛙说出一番青蛙交配论,该言论惨遭剪刀,搞得他由始至终都是色兮兮,弱化了这份暗恋的单纯色彩,角色也不够丰满。

——大大母亲问:“人家老板娘年纪比你大,然后有已经有三个小孩,最重要的是她老公还没死,你到底在干嘛呀你?

”——水蛙答:“你看过青蛙交配没有?

一只母青蛙背上贴着两三只公青蛙,那两三只公青蛙有没有在那边互相吵架的?

没有啊!

那人干嘛去计较那一男一女,两男一女的事呢?

”——大大母亲(无奈状,拍水蛙肩膀,竖大拇指):“你厉害!

”(根据有心人的消息汇总,其他处的情书和茂伯的日语也有删减小动作。

此次海角引进却几乎全部用数字拷贝上映,这显然有遭排挤)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396190/ 倡议书

 9 ) 小人物志

翻了一下豆瓣記錄,第一次看《海角七號》是在去年的12月中旬。

那時以為這部電影不會在大陸上映所以去網上找來片源下載看的,記得當時因為電腦屏幕有問題,還是轉換了格式DOWN到PSP里捧著看完的。

想說的話其實在那時就要寫下來,可是我這人懶勁一犯,就能找到諸多藉口把這計劃無限期往後拖延。

《海角七號》在大陸上映的時間訂在了2月14日,也許是發行商覺得以穿越一甲子時光的愛情吸引情侶們會是個不錯的噱頭吧。

機緣巧合,我在上映后不久又去了次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當時只是抱著“啊,我想去看看到底被剪輯成什麽樣了?

”的想法就去了,這還是第一次先看了完整版再去看剪輯版。

那種感覺非常奇怪,就像是知道了所有的高潮點,做好醞釀卻生生給人壓住無處釋放的不爽。

這實在算不上好的體會,甚至有些破壞這部影片在我心中留存的感覺,於是回到家,我又翻出存在電腦里沒刪除的版本仔細看了一遍。

十二月看的時候,我只記得影片里美麗的海,淳樸的鄉民,搞笑的對白和肆意的搖滾,當然還有中孝介的《各自遠飚》。

這一次看,我看到了鄉愁,看到了歡笑背後的無奈,留不住的青春,只能追憶的回憶,以及由無數小人物所構成的速寫畫。

中國人的文化傳統里,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追根,落葉歸根,尋找自己的本源。

有人說從這部電影看到了台灣人對於日據時代濃濃的懷念,我并不清楚台灣人是否真是對那段時期抱有一種追憶的心情,但是我想對於曾經生活在那個年代人來說,提起來一定有種微妙的感覺。

記得我很小的時候,有一次去大連,當時正是大連大搞全市建設的時期,還記得當時導遊說有很多大連人都不愿意搬遷,想要住在日據時代留下的房子里。

年幼的我并不明白這是種什麽感情,反而一味天真的認為,日本人的東西又有什麽好留念的?

要大大的拆掉才好!

時至今日,當我也開始緬懷一些過去時,我才明白,所謂懷念的,并達不到民族大義的高度,更多的也許只因為那代表了你曾經的一種生活,你的記憶,你的人生。

人總是怕自己活一生,什麽都沒留下,什麽都找不到,所以就格外怕痕跡被抹去。

就如同我聽聞中学的主教學樓可能要拆除的消息時一樣,那種慌張,那種難過,并非我對於那棟具體的樓有多深的感情,而是那具象的樓代表著我曾經留下的六年時光以及無數回憶。

當我走在中学體育館外,摸著重新粉刷過後的雪白墻壁,惆悵萬分,那些代表著記憶的鐫刻都被一把石灰抹去,抓不住具象,也許有一天腦中的記憶也就會漸漸模糊了。

歷史并非只屬於偉大的人和壯烈的事,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本裝訂成冊的史書。

這本史書也許更像是一首只屬於個人的史詩,并沒有機會將給更多的人聽,只能帶著它入土歸塵,可是這樣的史詩一旦有機會曝光,誰又能說它比那些人人耳熟能詳的故事遜色?

《海角七號》的好,就在於它并非立足于一個多么宏大的平臺上以俯視的角度來給我們講述一段歷史,一個故事,而是用一種平視的角度,以舒緩的綿長的語調為我們吟唱著屬於一群人小人物的記憶,私密的個人記憶交叉編織著,娓娓道來屬於一個時代一個群體的集體記憶,這聲音雖不振聾發聵,卻餘音繞梁,久久不能消散。

就像大海的浪聲,一聲聲綿延不止,讓人安睡。

 10 ) 风光明媚的

恩,很喜欢片尾那首<风光明媚>,小孩子嬉笑的声音,还有很清澈的吉他伴奏...话说不久前收到了一封到海角七号番兜了一圈回来的信恩,我会一直保存着.茂伯很是可爱哪茂伯,不弹吉他弹月琴,你一样那么帅听台语的感觉其实还不错,因为妈妈常常听台语歌...很记得老奶奶回头看到包裹的那个瞬间,经历过那样一段感情,应该刻骨铭心哦.

《彩券》短评

马加桑

5分钟前
  • 王德发
  • 推荐

感觉真的一般

7分钟前
  • @花皮球@
  • 还行

这漂洋过海却依旧不淡不忘的爱情实在太迷人,深深泪下。最喜欢这种又感人又好笑的电影了。

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看不懂

9分钟前
  • 林 寶兒
  • 还行

男主太傻了~~

12分钟前
  • 木水
  • 较差

有孝孝~~

15分钟前
  • 希拉里
  • 还行

乡土爱情片,如此而已。他们拍片,喜欢拍风景、乡情,混乱,也只是属于他们自己。

19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较差

毫无情怀。矫情。唯一可看的只有马拉桑这一个角色。

21分钟前
  • 海鹰
  • 较差

看不下去了,不知道在讲什么

24分钟前
  • Frankel
  • 较差

男猪脚那张脸简直就是装B代名词

27分钟前
  • 毛球
  • 较差

一部真实、真挚、真诚的青春励志影片。配角们出演得都十分精彩抢眼,令人印象深刻。

30分钟前
  • 黑胖砸儿
  • 推荐

被美丽的歌和情所融化

34分钟前
  • corrinne
  • 还行

一切都是按套路演下来,不用猜测倒也落得个舒服~~

35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

36分钟前
  • 熊仔面
  • 力荐

讨好投合台湾民众怀旧意识一部片子,片子很注重细节,也很讨好,台湾底层普通民众的本土意识和怀旧心理,所以在台湾票房大好,不过在整个中华文化圈的大范围里,客观来看,只是一部很平庸的片子而已。

38分钟前
  • 肥壮壮
  • 还行

三颗星,一颗给美丽的千绘和执拗的茂伯;一颗给剧中好听的音乐;一颗给淡淡情谊未寄出的信。除此之外都是渣啊!

39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还行

太商业了

43分钟前
  • zitsunari
  • 较差

现实生活的唯美版

44分钟前
  • 的云
  • 推荐

馬政府上台沒幾個月,還弄不清自己姓什麼。就在這時,本片在島內外多股勢力推動下異軍突起一舉攻下了社會思潮的戰略高地,八年之後更成了革命聖地。它塑造的父不詳、地位未定、疏離傳統文化、唯日本能拯救的楞小子成了好幾代年輕人的認同標竿。別的我都能忍,但它打擊傳統宗教的意識型態教我噁心至極。

45分钟前
  • Reader
  • 较差

歌不错,么想象当中好看

47分钟前
  • msazhou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