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1982

١٩٨٢,黎巴嫩1982(港),黎巴嫩的天空(台)

主演:娜丁·拉巴基,Mohamad Dalli,Ghassan Maalouf,Aliya Khalidi,Rodrigue Sleiman,Gia Madi,Lelya Harkous,Said Serhan,Zeina Saab de Melero,Joseph Azoury

类型:电影地区:黎巴嫩,挪威,法国,卡塔尔语言:阿拉伯语,英语年份:2019

《1982》剧照

1982 剧照 NO.11982 剧照 NO.21982 剧照 NO.31982 剧照 NO.41982 剧照 NO.51982 剧照 NO.61982 剧照 NO.131982 剧照 NO.141982 剧照 NO.151982 剧照 NO.161982 剧照 NO.171982 剧照 NO.181982 剧照 NO.191982 剧照 NO.20

《1982》剧情介绍

1982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时值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一所基督教桂格教派的学校里,11岁的威桑还不懂战争逼近的可怕,他正烦恼着要如何跟喜欢的女生告白。威桑的老师雅丝敏和乔瑟夫乔瑟夫则试图为了学生们掩盖大人们对战争的恐惧…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旅人埃比尼泽迷失之民皇嫂田桂花Ⅱ金钱男孩未解之谜第一季分久再合第一季敌人女狙击手热爱孽海恩怨梦色糕点师灵臆事件图书馆员第四季坏姐妹第二季红包横沟正史短篇集4~金田一耕助的悔恨~海女寻宝囧途报应胜券在握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中国造国家命脉伟大的缺席芙蓉诀萌学园之圣战再起假面骑士:超越世代死亡台球边境前缘百万新娘之爱无悔

《1982》长篇影评

 1 ) 以社工的角度看孤独摇滚

孤独摇滚确实是一部较好的作品,值得多看几遍。

近几年的作品我觉得揭示心理问题的真的不多,记得上一次还能让我看五十多遍的番还是《四谎》。

虽然咱们国家学术论文发的也不少,但始终没有杀出一个这样的国创。

作为游荡在各个行业间的我看了这个番也有很多感想。

社恐,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确实是病,而且研究的人也很多,学术论文,期刊也发了不少,总库1万两千多,但矫正就这四条。

而“原生家庭”“家庭社会工作”等都没有破2000,足以显示出业内对社交焦虑现象的关注,以及社工的冷门,不愧是特困行业(笑见中国知网现在大部分人的观点都在「上网成瘾」上,有的文章甚至和大家的观点一样,比如谢蝶的《从现实“社恐”到虚拟“社牛”: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交恐惧的影响分析 》,大家可以自行到中国知网搜索。

乍一看,和这个作品,孤独摇滚没什么关联,其实关联还不小,比如网络,小孤独在网路上配信自己弹吉他的作品,其实也是在网络中寻求认同。

在另一篇论文里,说明有社交恐惧的学生更容易网络成瘾。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认为,社交焦虑是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远端因素。

根据失补偿理论,网络成瘾是个体发展受阻的一种补偿性行为。

如果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社交的需要,他们很可能转向网络寻求补偿,最终导致网络成瘾。

年级的升高,学校适应得越来越好,同学之间也逐渐由陌生变得熟悉,就业和考研压力使学生不得不减少用在网络上的时间,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呐,能改变吗。

在医学上,有这么一篇文章,讲的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抑制小清蛋白阳性神经元并去抑制锥体神经元,从而导致前额叶皮层的过度激活和社交恐惧反应。

正常上来解决,我们可以通过社工介入,大部分的矫正还是激发出社恐人士的潜能,接纳自己,产生对自己的新认识,就比如第6集的广井(个人认为是故意喝成那样的,哪有那么多机缘巧合,估计是下北泽小天使她姐指示的)就最开始的那几句让小孤独再学学看,以及到后面让她在街上表演,以及那句别认错了对手到后来去他的演唱会观看,这一系列的言传身教,实际上都是对她的矫正

这些都表明了一点,就是作者绝对学习了社工的知识。

当然,作品为什么会迎来部分人的反感这作品你想想看,它的商业性质在那里,不可能搞太专业,太严肃。

毕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且这玩意也不是好矫正的,你只能引导他人,改变他对事物的态度,态度改变了,他就会自己改变观点,没有人接受你强塞给他的观点,就算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是塞的,他也不会愿意要人,只会在安全,舒适,信任的氛围下自己取走喜欢的观点。

面对不确定性,人类最自然的应对策略,就是:回到熟悉的世界里,找回安全感。

但是改变也不是什么坏事,得到的宣传语是什么,终身学习,安全感,来自确定性。

但是机会,藏在不确定性里。

就作品来说,我觉得没什么大问题,个人感觉也很像四谎,甚至第一集的情形和宫园薰拉有马公生伴奏有的一拼导演给的镜头语言也很到位,虽然画风有些离谱。

就是对于小孤独发病的表达有些讽刺的意味,对于极度社恐的人可能是一种嘲讽希望以后能改变表达方式。

总之,自己有问题,有钱找心理医生,没钱找社工但是,日本也有社工组织,可是为什么还有这种现象呢?

因为在日本的道德中,找心理医生就会被认为是病态的行为。

在西方社工已经早就实现了职业化专业化的一体化。

在咱们国家社工都是国家购买服务,所以说免费服务。

如果需要,你可以联系您所在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申请服务广义上的社工就是政府与社会团体利用科学的办法,帮助人们解决生活问题调解人际的关系,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保持社会稳定的一种专业。

希望以后这类作品越来越多,早点出第二季。

引用:孙金明.社会工作介入一例社交恐惧症的案例报告【D】.山东大学.2012(02)张金健,李桂莉,陈红.大学生社交恐惧与网络成瘾关系的追踪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2(09):805-809谢蝶.从现实“社恐”到虚拟“社牛”: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交恐惧的影响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2(21):19-21徐晗;Haifeng Xu;Ling Liu;Yuanyuan Tian;Jun Wang;Jie Li;Junqiang Zheng;Hongfei Zhao;Miao He;Tian-Le Xu;Shumin Duan.前额叶皮层去抑制性神经微环路介导条件性社交恐惧[J].科学新闻,2020,(02):88.刘润2022年《进化的力量》年度演讲刘润,《底层逻辑》

 2 ) 高中时同为学校阴暗边缘人的我

一开始想的是女主和我高中一样都是班级里的阴暗边缘人,后来转念一想,小孤独都组了乐队,还在网络上有三万粉丝。

终归还是不一样的哈哈哈哈哈哈。

这部番里的女主性格很有意思诶!

竟然能看到有主角是社恐的角色。

还有这种表面上云淡风轻,不动声色,实际上脑子里疯狂吐槽的反差的神经质性格就是我嘛!还有凉也很有意思,她是外表内向内心享受一个人的类型,我正在向这种人靠近。

最后以小孤独背上吉他走出家门的画作为ending,有一种动画结束但是她们的日常还在继续的感觉。

这种感觉还不错。

小孤独的社恐症也并没有完全好,而是她自己正在慢慢的一点点改变。

这种一切都是很美好的感觉还不错。

这部番剧侧重点还是主要在小孤独加入乐队后的成长,对于音乐方面花的笔墨并不多。

同时也可看出制作组蛮穷的,很多画面都是PPT在静态播放。

总结感觉还不错,很有意思的日常番。

女孩子们都很好。

 3 ) 普通观后感

今年看的第一部动画,先说我只看到第10集,并且不打算看完了。

主角小孤独是个“社恐”,既是人物特征也是这部作品的“笑点”来源,或许有人能共鸣吧,但也不是所有社恐都像小孤独那样的。

普遍意义上的社恐是害怕引起注意、拒绝成为焦点的人,而小孤独会背吉他上学,穿戴个性化的服饰,这一点上我很难认为她是社恐。

所以姑且认为她事实上是个开朗、积极的人,只是不巧被环境无视/霸凌了,而且她表达紧张情绪的方式如此夸张,社恐才不会这么干。。

那除去“社恐”这个噱头,就和普通芳文社没什么区别了。

有拿来和轻音比的,实话轻音过去很多年,或许现在看来已不够优秀,但情怀是无法被打败的,就算没有情怀这部也打不过。

还有人诟病演出过剩,其实我就是冲着这句评价才找来看的,都做动画了,当然是怎么异想天开怎么来啊。

但实际比较失望,我嫌导演视觉创意不足,大部分刻意的演出都是在拿“社恐”的刻板形象开涮,比起搞笑,冒犯更多吧?

想要触碰边缘人的心,这种程度远远不够,这片只会让我觉得青春美少女真不错。

除了主角,贝斯姐和店长的形象还算丰富,其他角色的塑造都有点含糊,既不废萌也不深刻,没有让人特别喜欢的。

其他没什么,姑且值得一看。

但如果这就是22年的最佳动画,我可能会附加一个意味不明的笑。

 4 ) 歌唱孤独

到底是什么把摇滚和其他音乐分别开来?

是什么让它如此与众不同又如此令人着迷?

人们热爱摇滚乐手的狂放不羁,热爱光芒万丈的舞台,热爱主唱高亢激昂的歌喉,热爱电吉他的嗡嗡啼鸣、架子鼓的掷地有声、贝斯的低音重炮还有合成器的空灵迷幻、热爱演唱会潮起潮落的茫茫人海,热爱炫目的闪光灯,热爱耳膜震荡的感觉,热爱血管里循环流淌着的酒精和肾上腺素,热爱哪怕只有一宿却胜似永恒的“人生得意须尽欢”……然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摇滚唱出了所有人心底的隐痛——孤独。

听过一些摇滚乐以后,我越来越明白:摇滚是个人主义的音乐。

摇滚歌唱的是个人的情绪、思想和愿望。

摇滚精神骄傲地向世界宣称:我是一个有个性的人,你休想把我同化!

”摇滚中的“我”无限大,作为创作者的化身,是作品中占据本位的第一要素。

无论是皇后乐队的“I want to break free”,还是《花房姑娘》里的那一句“我想要走在老路上”,都是一种个人情感的直白表达。

即使谈到爱情,摇滚也极少描写恋人的缠绵和情意,对爱人的奉献和坚守这样的话题,而是把重点放在对爱情刻骨铭心的追忆和沉淀上,更为注重爱情对“我”的意义。

例如我本人很喜欢的一首歌,穷街乐队的I remember you。

所谓的叛逆啊,反传统啊,特立独行啊,其实也是特定社会背景下个人的一种态度、一种立场。

凡事都有代价。

追求个性的代价就是孤独。

也许凸显个性是很洒脱的事儿,但是这也意味着你要与集体中其乐融融的氛围挥手作别,独自面对冷漠的世界。

人是害怕孤独的,倒不是害怕孤独本身,而是害怕孤独带来的衍生物:恐惧、迷茫、寂寞、无助。

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所以人类选择结成集体,在获取宝贵的安全感和认同感的同时,也意味着必须放弃一些个性和个人追求,来更好地融入集体。

但当这种妥协已经到了令人不堪忍受的地步,抑或是这个社会已经混乱肮脏到根本无法提供它本该提供的东西,总有一批人站出来说:不!

这些人里有的拿起了电吉他,玩起了摇滚和朋克。

音乐,这种同人类历史一般古老的艺术形式,在他们手中焕发了新的活力。

如果说民谣和流行音乐是为生活谱写的赞歌,那摇滚就是那柄刺穿生活虚无的利剑。

在粉饰太平和直面孤独之间,摇滚决绝地选择了后者。

孤独一直是摇滚乐的母题之一。

摇滚乐中对孤独的提及数不胜数。

从齐柏林飞艇Rock n’ roll一曲中的“lonely loney lonely time”,到鲍勃迪伦在Like a rolling stone中的无奈叹息,再到深紫乐队孤独的April……太多了。

可以说,孤独已然成为激发摇滚音乐人创作灵感的最大源泉。

所以说,摇滚也是孤独的音乐。

近代以来,政府对民众的控制事实上是大大加强了的。

社会结构变得更紧凑严密,人像金属中的原子一样被紧紧压在一起,而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却越来越大。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压抑,即使不愿承认,人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波奇酱。

正如三木清所说:“孤独不在山上而在街上,不在一个人里而在许多人中间。

”而在摇滚乐里,众多孤独着的灵魂找到了寄托,纵情狂欢的背后,其实是孤独心灵之间的共鸣。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当演出结束,乐迷各自散去,回到集体主义社会的怀抱。

不是每个人都有站在风口浪尖的魄力,大多数人最终也只是借摇滚发泄心中的苦闷,摇滚唱出他们心中的渴望,他们爱摇滚,却不可能加入摇滚。

留给摇滚乐手们的,唯有“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就是摇滚的悲壮所在。

所以你总能听出摇滚旋律里隐含的那一点忧伤,这忧伤每每使我动容。

摇滚是一朵以泪浇灌的花,孤独不止,摇滚不死。

 5 ) 分集碎碎念

ep1救命啊这不就是我吗!!!

不过因为学习过程很枯燥完全没玩了后来。

宝宝好可爱!!!!

凉也好喜欢!!!!

初中的时候我也喜欢被叫怪咖的呜呜呜,又想做特别的人,又想合群🤣ep2凉真的好像我hhhhhhh,看热闹专业户🤣小波奇和我真的好像,看到和自己相似的人就会很兴奋!

怎么办啊凉和波奇都和我太像了好喜欢!

我的虹夏在哪里快来领养我!

社会好可怕真的虽然现在是成年人了还是时不时有这个想法555555姐姐好漂亮好有魅力!

ep3波奇宝宝蹲着流泪吃饭团好可爱!!!

喜多和凉也好好磕呜呜,波奇说亲切感消失的样子也和我好像啊啊啊啊啊啊啊,好喜欢!

大家在一起太幸福了😿😿😿ep4喜多也太恋爱脑了吧555555不会拍照这一点也和我好像哦呜呜呜,真的好喜欢bocchi,凉也好有魅力哦😿ep5大家一起度过审查日真的好感动😿😿😿😿ep6哈哈哈哈哈哈哈菊里也好好玩ep7朋友来自己家玩真的好可爱ep8首次演出真的好感动😿bocchi燃烧自己后死灰的样子好像su55555凉欺负喜多真的好可爱好好磕呜呜呜,逗完之后一脸认真看着喜多也好好哦ep9喜多拼命忘记凉大脑空空的样子好可爱5555宝宝真的好可爱,许实现不了的愿望也没关系呐ep10bocchi直接变身梵高画真的好可爱55555ep11喜多真的凉推100%🤣虹夏真的好队长啊!

ep12啊啊啊啊啊啊啊大爆笑了,好幸福的结尾

 6 ) 对于争议的一些看法

偶然看到一些评论观点是:孤独摇滚既不孤独也不摇滚。

1.孤独摇滚是bocchi the rock的翻译,bocchi是后藤一里的外号“小孤独”的音译,在标题为孤独摇滚的一话中,虹夏说小孤独的摇滚也就是孤独摇滚,所以这里的孤独是波奇的意思,而波奇叫小孤独是因为“她有社恐,表现得很孤独(从小孤僻,遇见乐队成员之前身边是没有朋友的)”。

因此在这种意义上,孤独摇滚所说的并不是一个孤独的故事。

波奇有支持理解她的父母(并且家庭可以说是富裕了),有自己的实力吸引到的网络粉丝,有无恶意的同班同学,有互相鼓励的乐队,只是她有“社交恐惧症”,并没有发现,而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我认为有些人因为标题而造成一些印象偏差,发现主人公其实并不“孤独”,未能引起共鸣。

而且这部番大致走向是轻松、生活、抽象玩梗,(个人认为)重点是乐队的成长和抽象的搞笑,后藤并不“惨淡”的背景也很合理了。

当然其实我不太认可“这就是社恐人的写照啊”的发言,虽然波奇的内心独白、幻想和举动是很贴切的,但是大部分人很少有她这样的条件吧。

我作为一个社恐,确实没有她那么强的吉他技艺,我并不会什么才艺,并且念书也是普通中流,也不能很帅气地临场发挥,遇到突发事件会着急手足无措,但波奇能做到,她在进步,她在克服自己的社恐,这很打动我。

2.对于音乐一切专业的事情我不是很了解,但是摇滚并不只有死核那种吧,jrock给我的感觉就是结束乐队所呈现给我的那样的。

 7 ) 我们难道不都是为我们的选择而活着吗

小时候我总是在晚上睡觉时的床上思考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我要去跟这个人玩,为什么我不生气,为什么我不哭等等,因为在那些为什么之后蕴藏着一个信念,就是我并不应该这样才能更快乐,于是我选择了我认为最有功效的方式让我存活着。

只要选择了一种更舒适或者更期待的方式,那开头的艰难,过程的苦难都能被未来的憧憬所溶解,而我从不去想我努力去改变之后万一还是做不到,难道不更毁灭吗?

令人痛苦的并不是苦难本身,而是害怕它。

于是最终,我们都成为我们想要的模样,选择了我们想选择的活着。

哈哈我经常会有这种大家长心态

想起我的某位单线程操作mate

我应该也会活力满满,在车上睡着的必不是我(。 ˇ‸ˇ 。)

鼓起勇气/睁开眼睛

原来表情包是从这里出来的呢,不过我现在才过多久竟然把名字都忘了

“爸爸!

也陪我玩玩嘛!

这种看向老婆的时刻真的好甜啊

 8 ) 你的第一部轻音又何必是轻音

十月唯一的真神,对社恐的描绘堪称精髓,我个人最大的不足就是没有一手出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歌,不是说歌不好听,而是和live本身不搭配,也就是演出live部分效果太好,而音乐相对而言平淡了些。

我在观看的时候总是和kon做对比,剧情上kon就是轻松的空气系校园日常,而孤独摇滚明显其实没有kon那么“校园系”,虽然kon乐队目标是去武道馆,但实际上依然是五个少女的校园生活,而孤独摇滚是正儿八经的搞乐队,这俩动画中乐队是作为一个载体来承载大家的日常的,所以这个载体也可以换成别的,你会发现你把kon的乐队换成其他的社团活动,可能表现力就没那么强了,但是可以保留原有的剧情走向,如果把孤独摇滚中的乐队元素给换了,那剧情走向就很难进行了,也就是说孤独摇滚和音乐、乐队载体的耦合度更高一些,在作品精神内核上,轻音和孤独摇滚不是一个赛道的作品,轻音是五个开朗少女在挥洒自己的青春,孤独摇滚则是在表现一个社恐少女在其他朋友的帮助下的成长,单论基调来说赛马娘的风格更为接近。

而演出方面,不论音乐本身,轻音每一段LIVE都是秀肌肉的完美LIVE,孤独摇滚每一段LIVE都是偏向叙事的叙事LIVE。

因为轻音原作里没多少LIVE也没有什么挫折,动画自然会来几段专门自身完成度高的LIVE,但孤独摇滚原作的LIVE就是剧情的一大部分,动画再做也不能脱离原作(轻音也没有脱离原作),因此有无剧情负担就是孤独摇滚和轻音的最大区别。

至于音乐每个人的喜好不同造成褒贬不一并不会影响基调本身,即使有部分缺点但无伤大雅,孤独摇滚依然是十分优秀的神作。

无论是kon还是孤独摇滚我都特别喜欢,我个人认为这部对于没有接触过kon的朋友来说一定能收获当初我初次与kon相识的兴奋。

这也是我标题中所提的,你的第一部轻音又何必是轻音。

 9 ) 优秀但离顶尖还有点距离

一编:动画将原作提升到了很高的一个层次。

以音乐为主题的漫画,没法100%发挥出这种主题的潜能。

二编:怎么说呢,一切都太套路化了,虽然相比之前的音乐番来说确实有些不同,作者比较着重从社恐这一点切入,但也仅仅如此了。

如果从神作的标准来看的话,感觉还是差了一些东西。

没有考虑恋爱问题,成长方面也不复杂深入,作者有意避开现实中很多复杂的因素,对于创作来说,就只用紧紧盯着日常、个性、成长、搞笑这几个方面就行,其他完全不考虑,这样就很容易想出该怎么作画,但丢掉了复杂性这一点,就注定了它不会产出比较有深度的内容。

孤独摇滚从哪方面看都很优秀,但也仅此而已了。

没有太多比较有令人瞩目的创新,也没法达到艺术级动画的高度。

它很完美的迎合了工作繁忙、学习劳累的社畜学生想要看的内容。

再精简成一句话概括,就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业作品。

不够摇滚的摇滚漫。

三编:也许正是因为现代人太缺少精神生活,孤独摇滚的魅力才那么大吧。

 10 ) 摇曳乐队

三星给漫画原作了,对我来说芳文社真的是一家很平庸的动漫公司。

期待了很久这部作品,但给我的年末带来的只有遗憾,如果换一家制作公司该多好。

一群在女主角身上找认同感的人已经很难绷了,换个lgbt主角就被懂哥喷烂,这两者有区别?

本质上和《在异世界获得超强能力的我,在现实世界照样无敌》这种番一样,制作拉满了,但内容太差了。

孤独摇滚内容差指的是,作为一部音乐为主的动漫,音乐太差了。

在漫画这种无声的载体下写音乐故事那么剧本肯定没啥问题的。

关键是芳文社作为动漫制作公司,你需要做的最重要的就是为这部动漫找到最合适的乐队来配乐,日本本就拥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小众乐队,但最终呈现的是“乐队版摇曳露营”,这操蛋的动漫制作公司是不是觉得二次元没人会听歌是吧?

别小看乐迷和日本音乐的水平。

感觉在豆瓣写这些东西已经没啥意义了,如果有人能看到这篇文章,建议去看看《beck》吧,同样的漫改音乐番,把有限的资金几乎都用在了音乐上,原声专辑把芳文社这部“摇曳乐队”秒成渣。

真的吃点好的吧,你的播放器没有墙。

《1982》短评

我还是好孤独啊~

7分钟前
  • 小程同学
  • 力荐

玩抽象你们还是太强了!渐入佳境(作为摇滚知识入门篇是不可能的,高中生日常励志是可以的)

8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呃呃常服制服女仆装这些老套元素,,颜值被运动服封印,换上美美裙装撩起刘海就大呼好萌 我真是看烦了。还有作者借凉之口说出的一些恶心话“玩女人”“靠波奇出卖色相走红”(还借机堂而皇之放出波奇🕒式图像)之类的,真是💩味难改啊

12分钟前
  • momo
  • 很差

破烂玩意,和摇滚没一点关系

17分钟前
  • 麻木斯基
  • 很差

什么破烂玩意

19分钟前
  • 小陈サ
  • 还行

看完了最后两集,围绕着校园文化节,第十一集一里害怕女仆装进行了逃避,被乐团其他三人一路玩了许多店后,还是要回到女仆店打工,结果其他三人比她受欢迎太多,最后提前休息,这集更多是日常剧情,为最后一集的表演做铺垫,凉之前的高冷人设看来在这集是彻底崩塌了。最后一集看起来大家在表演中更喜欢喜多,并且没记住后藤一里的全名,在演出中二弦还断了,但却意外采用了滑棒演奏。一里还是在喜多突如其来的要求说词中想起了广井菊里跳入人群中,结果来了个平地摔。很可惜这集里不知道演出最后一首歌是什么,但后藤正文的歌出现在了片尾,一里在购买新吉他时,店员也提到了这个吉他是定制且由她保养的,说明这个吉他在未来的剧情中很重要,一里接下来要走的路才刚刚开始,期待第二季。吉他英雄的账号要赶紧更新了,不然粉丝掉了广告收入少了。

24分钟前
  • 弦维者
  • 力荐

7分,豆瓣这个评分系统什么时候能改成十分制。前段时间各大平台疯狂吹捧,可能期待值被吊的太高了,所以看完感觉没有特别惊艳,反而有很多不舒服的地方。社恐方面描写的太多了,反而跟乐队和摇滚相关的内容有所欠缺,其他音乐方面的影视作品,配乐很多而且很出色,这部作品全片下来只有三四首,太糊弄事了

25分钟前
  • twinsen
  • 还行

这里有一首歌能算上好听?

28分钟前
  • ne一泥
  • 还行

动画的演出太棒了!表现形式非常丰富,挺放飞的,看得很开心。据说原作漫画里人物的表情已经很丰富了。监督在采访里说:“我在表现一里的表情崩坏的时候是有意识地抱着想让她更可爱的感觉做的。但是,在大幅度崩坏的场景中比起可爱还是会优先考虑趣味性的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9172399)希望多一些这种放飞的动画。日本商业动画的角色设计、美术,都很少有什么新鲜的,就只是相似的无趣的漂亮而已;那也就只能在演出上搞丰富点了。有在讨论这个番是不是“演出过剩”,我倒没觉得,也不想去细看网上的讨论,不想冷不丁看到对角色的黄色笑话,非常恶心。已经放弃细看日本动画的讨论了,处处都可能有对女角色的黄色笑话。以后只看主创访谈。第11话有两个镜头有点不适,减一星。

32分钟前
  • 就知
  • 推荐

如果现实里面真的有,假如我真的要找人一起干什么事情,我会比较烦后藤这种性格的……还好她没有真的搞砸什么事情(主角光环)……

36分钟前
  • elimu
  • 推荐

挺一般的,没有任何亮点。虽然我也是社恐,但完全无法和女主共情,看到她那些过激的反应只感觉脚趾抠地好想死。凉的设定还不错,喜欢面瘫吐槽役。

41分钟前
  • messagebottle
  • 较差

很可爱,制作很棒,感染力不够,歌只是普通的好听也是因素之一吧。

44分钟前
  • 路人
  • 还行

一阵恶寒。如今的番剧都掉到这种地段了?

49分钟前
  • 流水养成计划
  • 还行

孤独一人也可以在台上闪闪发光啊。

53分钟前
  • 国王KING
  • 推荐

いいね

54分钟前
  • 林有夏
  • 推荐

一个晚上炫完。刚开始不免拿本作和轻音作对比,后来发现侧重点不同,社恐的波奇酱太真实了。制作组为每一手弹奏的细节都用下了心思。我还试图用大人思维代入波奇的职业、她的未来,却发现在热爱面前,这样的思虑都是多余,视频网站等媒介给了每一位手艺人前进的动力。不过,动漫里所呈现的女孩子间友谊真是美好啊,希望女性在现实中也能能够这样无忧无虑地快乐

58分钟前
  • 过热·钢筋
  • 力荐

@@@(2022-10-08)ぼっち·ざ·ろっく!(孤独摇滚!)(1-12)(类似于《轻音少女》的题材,多少也有点废萌的影子,但音乐元素不重。重度社恐患者玩乐队。第8集才第一次正式演出。第9集被猛禽抢冰淇淋并暴揍。结尾依然社恐。)

1小时前
  • 不喝水的鲫鱼
  • 还行

对社恐的描绘真的是让社恐本恐惺惺相惜,但有些地方又过于夸张,这样的故事不免让人想问,如果波奇酱没有吉他英雄这个属性,社恐还值得歌颂吗。最喜欢的是每集“崩坏”环节,在形式上玩得很疯,让人眼前一亮。女孩群像动漫最近有点看累了,虽然可爱,但是是可爱动物园(新番小组看到的一个词,很精准)。

1小时前
  • 小乙
  • 推荐

开头让我以为会不着眼于贴贴日常,然后慢慢回到了我的最初预期。本季表情包大户,动画组诚意确实是到了。 3.5

1小时前
  • 张小晗
  • 还行

歌挺好听 但是对于摇滚乐深度体验者来说 这部更像组乐队励志动漫 … 本来双厨狂喜 结果做得太儿童 还是NANA好

1小时前
  • 然燃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