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金妮与乔治娅第二季

Ginny & Georgia Season 2

主演:安东尼娅·金特里,布里安娜·豪伊,斯科特·波特,艾伦·阿什莫,凯蒂·道格拉斯,詹妮弗·罗伯逊,Raymond Ablack,费利克斯·马拉德,Sara Waisglass,内森·米切尔,Micha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3

《金妮与乔治娅第二季》剧照

金妮与乔治娅第二季 剧照 NO.1金妮与乔治娅第二季 剧照 NO.2金妮与乔治娅第二季 剧照 NO.3金妮与乔治娅第二季 剧照 NO.4金妮与乔治娅第二季 剧照 NO.5金妮与乔治娅第二季 剧照 NO.6金妮与乔治娅第二季 剧照 NO.13金妮与乔治娅第二季 剧照 NO.14金妮与乔治娅第二季 剧照 NO.15金妮与乔治娅第二季 剧照 NO.16金妮与乔治娅第二季 剧照 NO.17金妮与乔治娅第二季 剧照 NO.18金妮与乔治娅第二季 剧照 NO.19金妮与乔治娅第二季 剧照 NO.20

《金妮与乔治娅第二季》长篇影评

 1 ) Juliana

这部剧成功塑造了一个弱智且贱到了极致的女主形象,女主的所有行动都不能以任何正常人的行为模式进行分析,直接或间接因为这个人死掉的无辜人,大概要一个日本宪兵干几年的活儿才能完成。

让人不得不感慨真是祸害一万年。

首先女主 Juliana,Jules一拍脑门要去给反抗军送胶卷,是因为妹妹被日本宪兵杀掉了,可是这位重量级你思考过男朋友和你的母亲继父要怎么办么?

提前没有任何说明,还I'll take care of it,你要take care of什么呢。

于是忠诚的舔狗男主被审讯,一个字不说,作为人质的男主姐姐一家开场直接gg。

到了地方遇到了英俊的纳粹间谍,拍拖来拍拖去甚至没事还亲一口脸蛋,还不忘记给自己在监狱里受刑的男朋友打电话写信,这是bz在立贞洁牌坊么,还是大脑真的发育不完全啊。

不得不让我联想到之前和我拍拖的女生问我的问题:“如果以后我和别人谈恋爱了,你会不会不理我了呢。

”我居然还认真地回复了。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个问题和问题描述的事居然是同时发生的。

和我们可爱的Jules的德行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后抵抗军告诉了女主你被骗了,这是个纳粹间谍,于是女主出于下半身的考虑,坚持相信我们英俊的间谍。。?

你妹妹怎么死的记不起来了?

到这里我不得不说一下一些,认为反抗军没有人性,光想让别人牺牲的言论。

真的,应该把您这种圣母放在那种朝不保夕,随时都有可能暴露,然后慢慢受刑的地方,让大家伙看看菩萨在那地方有没有人性。

祝愿各位菩萨这时候身边都是女主一样的朋友。

回到家里对着可怜的双面龟男朋友哭哭啼啼,以求获得安慰。

然后发现自己英俊的纳粹情人被日本黑道抓了,双面龟迅速地掏出自己半辈子的积蓄救出了隔壁老王,而穷B女主一个钢镚掏不出来。

然后三个人过上了幸福而没羞没臊的生活(大雾)。

然后我开始想,女主是不是有什么宏大的目标,要为解放而斗争,或者和抵抗军理念不同,觉得生命都是可贵的,要自己干点什么。

女主用实际行动告诉我:“我是那种人么?

”只见女主转身卖了反抗军,放跑了自己的纳粹小情人并且附赠一卷反抗军要的电影。

并且第二部还顺便坑死反抗军唯一一个对她比较好的人,然后跑去向德国寻求政治庇护?

真是忘了妹妹怎么死的了,为了自己的小命真是一点脸也不要了,然后去纽约继续找自己的纳粹情人。

这种极品脑残,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塑造出来的,但凡qte中一个,她都不能显得这么的贱和这么的欠抽。

做事不过脑子不忠诚没有羞耻心自私自利见色忘仇总想要干一些完全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的极度自大太贱了,真是贱的没边了。

 2 ) 尺度问题

作者的 人生阅历 汗 眼界 仅限于 家庭伦理剧对 蒸治 军事 外交 法律 历史 一窍不通难以 驾驭 本剧 这个 宏大题材令人想起 纸牌屋 除叻 报道 白宫的 记者 塑造的 有血有肉其余 所有人 都 苍白单薄一个有趣的海报之后 却 用 家庭伦理剧 凑字数挂羊头 卖狗肉骗纸

 3 ) 追求完美的机器与人性——心理分析

《高堡奇人》是一部好剧。

它来自于一部好的同名小说。

~(本文来自我的微信公众号:与自己同行)很多人嫌弃美剧总是在讲一个人拯救世界的故事。

但是我想如是一部好的片子,这一点是最可以被忽略的。

因为足够的宽度和深度的故事本身,是丰富而吸引人的。

那个人代表的只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

代表的是和她一样的人。

1。

劫难的锻造。

摧毁与重生。

这里边的第一个亮点就是,女主朱丽安娜经历了车祸,幸存下来,但是浑身重伤骨盆碎裂,无法生育,在身体的层面上是不完美的。

但或许劫难本身令她拥有了更坚韧和强大的自我。

不完美的自己,也是好的。

某种意义上可能更好。

经历可能会改变人,让一个人到达灵魂和心灵的的更深处。

这一点后面剧情的弗兰克,在经历差点死掉历经痛苦,成为一位残疾人。

他深刻反思,灵魂得到升华,后面有了属于自己真正的作品——表达他内心强烈感受的画作,成为一个时代精神的标志。

经历了这一切,他终于走上了自我实现的路。

他的心灵得到了自由的滋养。

女主和帝国的“完美要求”,形成强烈对比。

以她这种身体,是属于“不合格的产品”。

是要被淘汰处理的。

有基因缺陷的少年托马斯,开始有症状,最后可能会导致他终身残疾。

他内在有一个受到非常正统的帝国家庭教育而产生的“自我要求完美”的机器。

让他选择慷慨赴死——我不够好,所以我得去死。

这一点除了学校和环境带给他的最主要还是父亲带给他的。

换句话说,他的内在有一个要求完美的父亲。

被视为一种英雄行为,被奉为帝国青少年的榜样。

一个孩子就是这样“为国牺牲”的。

虽然被戴上很高的帽子,但是托马斯的妈妈海伦内心的痛苦悲伤,成为愤怒和恨积压成抑郁。

当最糟糕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头上的时候,自己的世界被摧毁,重要的人死去,切肤之痛,才会真的去思考——这一切为何如此?

这是对的吗?

我和家人应该被如此对待吗?

我还能这样活着吗?

我想要怎样?

我需要什么?

我能做点什么?

2.弗林克——代表所有被压迫,逆来顺受的忍者。

普通底层人。

女主的男友。

很有艺术的天赋。

可惜帝国需要的是一颗听话服从的螺丝钉,不是一个艺术家。

不被允许发挥所长。

他只能掐灭心中感觉的火焰,用理性按住自己低头做一名养家糊口的工人。

基本上,不要惹事,平安活下去,生存。

是他的信条。

摁着自己,低头做人。

可因为是犹太人,劣等人种,命如草芥,任人宰割。

面对亲人逝去,他在悲痛中升起了愤怒复仇的火焰。

意味随时可能会没命。

但是他已不再惜命。

家人的死,让他被迫反抗。

3.两个世界的两个约翰.史密斯。

史密斯一家是最大亮点。

纳粹的副指挥官约翰史密斯,极其聪明有手段,也是心狠手辣,追逐权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为了他自己也好,为了自己的孩子,他都可以让挡他路的人死。

在被他谋杀的医生的追悼会上,他讲出了当时的真心话:家人高于一切。

可是当他站在权力的高台,面对万人敬礼的时候。

他彻底的迷失了。

不,他彻底的臣服于权力,成为权力的奴隶。

或者“集体”这台机器,已经主宰了他的内部世界。

统治者制造了一台集体的机器,反过来它又推着所有的人,每个人都成为它的一个细小的部件。

身不由己的往前走。

或许对于约翰来说,他很清楚所有这一切。

他内心是一个自私的人,可以用全力为自己做一些事情。

但是终究,他还是一个帝国机器的,当然也就是统治者的斯德哥尔摩症患者。

虽然他自己是一个受害者,但是他停不下来。

他中毒太深了。

他已经把自己当做了这个机器的一部分了。

失去儿子,让他开始了良心不安的部分。

在某些时刻里,他内心的某个部分会告诉他,他的双手染满了鲜血。

他和他的帝国是泯灭人性的。

他有不安,尽管他极力的压抑。

但是他做出了选择,而且这是一条不归路。

观众总是抱着理想的愿望。

期待这样的人觉醒,但他中毒太深太久,自我被权势绑架,一边活在对上面的恐惧和绝对服从里。

一边控制和碾压别人。

他本身是这台残酷的机器的最好代表。

对上面是恐惧顺从,对下面控制和利用。

这就是事实。

他也在他的强迫性的内在动力里面,被挟持住,无力挣脱——虽然他知道家人是最重要的,但他还是屈服于权势,集体意志。

他无能保护家人。

儿子的死有给他带来打击。

(在被他谋杀的医生的葬礼上的这番内心话之后,他渐渐的失去了他的家人,也失去了他的自我。

他只是被机器主导的傀儡,越来越空。

越来越不安。

)把自卑弱小的自己藏在冰冷的头脑理性和对权力的追逐后面。

集体意志其实就是上面那几个人的想法。

当权者代表了正确,当权者代表了整个国家的意志。

以希特勒为代表的开始。

如果说希特勒是个精神病人,那么,一个精神病的国度摧残的是无数的人。

一个自恋控制狂魔,其实也是一个严重的施虐者。

他的内在有追求完美的机器。

当他成为一个当权者,权力无限大时,他可以把自己塑造成所有人的神。

坐在这样的位置上,拥有这样的权力,可以在所有的人心中造一台追求完美的机器。

这台杀戮的冰冷的激情,可以灭绝所有的人性。

可以摧毁一切。

可以让亲人之间反目成仇,互相揭发。

尤其是纯真的孩子。

为了逃开内在虚弱的不够好的自己,把它投射在外面,就是要除掉那些不够好的人,大清除。

不断的清除。

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完美。

内部的分裂越加严重。

外部分裂也就更严重。

严重的追求完美催生了迫害,悲惨的世界——悲惨的内在世界和外部世界。

导致严重的冲突。

这股强迫性的动力,带来了毁灭世界的力量——对内部世界对外部世界都如此。

(图:帝国部长的理想世界计划之一,计划中地中海的大坝,将带来改变人类的能源宏伟理念。

事实上它可能会给地球带来生态的大灾难。

这是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落差。

一个完美的假象,代价是后面的人要去承担的。

当事人可以用权力活在自我感觉很厉害的幻觉中。

)特别欣赏作者的一点是他懂人性和心理。

另一个世界里的约翰,选择了不同的路。

因为恐惧被权力主宰裹挟迷失自我,选择了一条平凡的路,当了一个普通人,一名保险推销员。

他说自己的父亲是个银行家,但后来是患了抑郁症。

在战争中他遇到一些事情,他害怕那种东西促使他做了一些选择。

虽然看似普通但是拥有平淡幸福的家庭生活。

而这个世界的约翰,是纳粹帝国大元帅,跟随了他的父亲走上追名逐利的路。

掌握权力却如履薄冰。

婚姻破裂,夫妻反目。

他的孩子们,被洗脑的小孩,会做自认为最正确的选择--揭发家人亲人,揭发老师。

主动赴死。

为了“绝对正确”。

追求完美的傀儡。

控制施虐的冰冷机器,代表了无比正确的真理,催生了一代受虐者,受虐者又反过来成为施虐者。

作者懂得人类所承受的苦难,作者如同与我们生活在一起一样,写出了这部作品。

4.被抛弃的小孩最终成为父亲的继承者——一个完美的工具。

乔.布莱克,这个年轻人一直在副指挥官约翰的手下干活。

聪明能干,头脑灵活。

他成长过程挺悲惨的,从小就没有父亲,妈妈说父亲抛弃了他们,妈妈在贫困中死去。

而他一直与妈妈相依为命,后面自力更生。

为了见父亲一面,他还得花老大的劲。

要付出很多。

甚至冒生命危险。

有可能他是在为了自己谋求,因为他本来是在工地干活的工人。

一个人虽然有才华但是没有平台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也是一件特别郁闷悲伤的事情。

而他的父亲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帝国部长。

更有甚者,是因为想要改变现状,改变世界,推翻希特勒让世界变得更完美的人。

他很挣扎,内心自尊的感受的部分让他一直在表达,他不需要这种抛弃他,一直不顾他和母亲死活的父亲。

其实抛弃是一种很严重的虐待。

但是他的行为在不断的靠近他,努力的靠近。

他内心深处可能也像所有的孩子一样——越是越被伤害被抛弃就越是渴望得到那个人的认可。

二十多年的漠不关心不管不顾,最终还是孩子自己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这受虐倾向也是够严重的。

这股强大的吸引力每个人都有,越受伤越抛弃越渴求被爱。

最终父亲去世了之后,这个从小被抛弃的小孩,这个被“再教育过”严重摧残后的年轻人,最终深切地认同了父亲的理念。

完美延续了父亲的意志。

所以我们国人一直崇尚的之下出孝子是有原因的。

如果你很严重的虐待和伤害一个孩子,长期如此。

他会有很大的可能性成为乔.布莱克那样的人——一位斯德哥尔摩症患者的完美青年。

绝对的孝顺。

虐待别人,孝顺父母。

会变成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永远依附于父母的意志。

权威的意志。

成为一个完美的工具。

还有更多可能是患上严重的精神或心理疾病。

 4 ) 不断分叉的世界

第一次听说此剧,感觉像是小朋友茶余饭后的娱乐题材。

看了之后,发现该片传递出来的淡淡的忧伤情绪,非常打动人。

因为他讲述的是普通人的故事,平行世界下普通人的选择和命运。

世界换一个样子会更好吗?

不,不会更好,也不会更差,世界只是按照他自己的逻辑运行,不断分叉,不断向前。

也许终有一天我们可以破解混沌秘密,但那时,假如全是确定性,人类又将面临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5 ) 剧集与原著的对比及题外话

看过本剧找来原著读了一遍,凭记忆做个比较,供有兴趣的同学参考吧(下有剧透)1、剧集对原著做了较大改动,这是必要的。

原著文笔细腻,类似于纯文学小说,但是人物关系较为松散,情节也不紧凑,不适合直接搬上屏幕,所以剧集只保留了原著基本的世界设定(假设德日赢得二战,瓜分美国)和一些主要人物,下面具体分析;2、原著主要人物有弗兰克,他的前妻朱莉安娜(剧集里是女友),古董商罗伯特,日本商会会长田介(剧集里是贸易大臣),次要人物有德国间谍温格纳,德国领事瑞斯,德国秘密警察乔(剧集里变成了主要人物),弗兰克的同事艾德,罗伯特的日本客户等。

剧集增加了副总指挥史密斯,日本总检察官,日本太子夫妇等一些角色。

原著中将各人串联在一起主要是一部《蝗虫之灾》还有易经。

《蝗虫之灾》是小说中的小说,内容是描写同盟国如何获胜以及获胜后的世界,虽然在德占区被禁还是有很多人读,剧集里变成了电影,也是为了推进剧情发展。

易经在原著中是人人会用,剧集中改为了只有日本贸易大臣会用;3、小说主要就是描写各人的日常生活,并没有明确的主线情节,如弗兰克如何与艾德开首饰制造公司,并试图将首饰卖给罗伯特;罗伯特如何与他的日本客户交往;温格纳如何与田介会晤;朱莉安娜如何与乔相识,同居,然后一起去找高堡奇人,也就是《蝗虫之灾》的作者;4、总体来说剧集改动之后故事变得更为合理,更符合普通人感受。

原著中有些人物性格不是很好理解,比如对尊严异常敏感的古董商罗伯特,言行反复不一的乔。

有些情节也显得不太合理,如温格纳会晤田介只是为了把蒲公英计划(就是德国对日本发动核战争的计划)告诉日本,其实日本还是什么都做不了。

原著中希特勒疯了,他的继任者马丁也死了,然后是戈培尔上台,剧集中希特勒还在掌权;5、个人感觉剧集和原著在走势上是相反的,剧集开始平淡,后面渐入佳境。

而原著是开始可读性较高,后面陷入大段心理描写和议论,读起来较为枯燥;6、关于高堡奇人,原著中就是《蝗虫之灾》的作者,剧集中应该是指希特勒;7、剧集最后贸易大臣的穿越开始还以为是借鉴了蝴蝶效应中的日记桥段,看过原著才知道书中就是这么描写的,而且很快又莫名其妙的穿越回来了,如果剧集有第二季的话应该会有说明。

最后说点题外话:1、原著作者迪克显然对东方文化有过研究,尤其是易经。

对于西方文化感到失望的他在东方文化上寄托了希望,这点从书中他对日占区和德占区的描写就能看出来,原著中日本人整体是彬彬有礼的,而德国人是狂妄自大而疯狂的。

但是相较于纳粹,作者显然对于日本在二战中犯下的罪行认识不深,当然作为一个美国人,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点在剧集中做了很好的纠正,事实上德日可以说是一丘之貉,虽然在意识形态和种族政策上有区别,但是在迫害别国人民上并没有本质区别;2、原著可以说是很大胆的假设了一个德日赢得二战的世界,但是仔细看过剧集和原著就会知道作者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揭露了法西斯的罪恶,书中也有对于纳粹种族灭绝的大量议论和嘲讽。

对于没有经历过那场战争的现代人是一种很好的了解过去的方式。

现在的年轻人中有不少德粉,还有部分人对于元首抱有崇拜心理,只有真正了解历史才能打破这种幻想。

从某种角度说,希特勒确实是一个有才能有理想的人物,可是他的理想是极端偏执的,是要以亿万人的生命和尊严作为代价的。

历史的因缘际会将他推上了前台,这就注定了人间的一场大浩劫。

如对二战德国感兴趣推荐看看《第三帝国的兴亡》和《解读希特勒》这两本书,后者比较简短,适合没有太多空闲时间时来读,读后会对这个人物,这段历史有更深入理解。

不知道看啥片,欢迎加入豆瓣小组“片荒剧荒们的集散地”-https://www.douban.com/group/648702/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到这里来看看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yWBs0l02UIIp1IZQa58ULQ

想要查看更多影视内容,欢迎使用微信小程序“臭蛋电影”

 6 ) 顺境的时候多去爱人,因为逆境来临时可能就撑不住了

上周回了趟学校,在湖边淋着密集的春雨拍了不少照片,碰巧当时是午饭时间,就碰不到路人甲乙来对我们指指点点。

也就是在这块湖边,我读了很多遍《月亮与六便士》,背过雅思模板作文演练过口语对话,做了很多梦关于未来理想和不切实际。

那时从图书馆刚借来的崭新的暗红色封面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躺在我的手里,第一天因为环境太吵只读了一点,第二天同样的理由又只读了一点,然后突然某一天像学会了飞翔的卓耿开始扑腾翅膀不知疲倦地飞翔一般,我也陷入了欲罢不能的阅读之中,后来我才发现,每一本我读的马尔克斯的书都是按这个轨迹循环发展的。

五十三年十一个月零七天,爱情可以是跨越时间和容颜的等待。

年轻时没有把握的感情,纵使打过许多的炮都不会忘记。

为了抓住彼此在一起的机会,倔强,流浪,放荡,出人头地,什么事情没有经历过,当终于可以拥抱你时,其他年轻的肉体早已想不起踪迹,“我初初见你,人群中独自美丽”。

菲利普.迪克创作的大部分小说,都被加上了“赛博朋克”的标签,以《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AKA《银翼杀手》)为甚。

大部分出名的小说都已经被改编成了电影,而其中被拍成电视剧的《高堡奇人》()则以一种另类的角度创造了一个伤感,混乱,又似乎蕴含希望的战后世界。

改编后的电视剧似乎非常不忠于原著,而这种偏离的手法却让它拍到了三季,并且评分一路高涨,在HBO,NETFLIX之后,AMAZON出品的电视剧也可以被冠上精品的标签,据说它准备斥资10亿美金拍《三体》的电视剧版本。

看过第一季之后,我觉得改编是成功的,电视剧面向的受众更为广泛,因而也就更加挑剔。

改编后的人物各个都变得饱满,有血有肉,有自带的不同的感情体系,观众也能更好地引起共鸣。

否则单看女主角和纳粹间谍滚床单再加上一系列头昏脑热的决定,一定会让人气的跺脚。

到了电视剧里面,女主角朱莉安娜精神上可能在某些时候起了波动,但是她始终控制住了底线,即便男朋友犹太人弗兰克没看到观众看到的情形,对她也起过疑心,但是每当朱莉安娜说一句“弗兰克,你能相信我吗?

”,他就顺从了。

这像极了生活中的许多情侣,在感情中,男的一方往往是顺从且卑微的。

朱莉安娜的继父给日本人秘密干了十五年活,为的是养家糊口以及树立自己的人脉,以便给家人最大程度的庇护。

然而即便他坐上了小头目的位置,女儿楚蒂因为从事反动活动还是被宪兵队当街击毙。

当他和妻子从朱莉安娜再也瞒不住的口中得知这个消息时,瞬间崩溃了,没人愿意委曲求全地给敌人干活却保不全一家人的幸福。

他能做的就是紧紧拥抱自己的妻子。

日本贸易大臣田上和原著一样,是一个凡事先靠易经占卜的老派人物,我们不知道他之前是不是像其他日本官员一样做过很多邪恶的事,单单从剧中表现的形象来说,他是比较正面的,他可能是临近退休,也可能在战争的泥潭里陷的太久以至于对日本当前的胜利始终抱着侥幸心理,内心里更多的是对人的关注,以及对于家乡的思念。

他每天热衷于种花,用蓍草算几卦,哀愁地想一想离世的妻子和故乡的亲人。

在纽约的德意志帝国副总指挥史密斯赴一场狩猎之约前,和妻子说“如果我没回来,千万别让总指挥靠近孩子们”,他的大儿子刚刚查出来得了先天性疾病,目前无法治愈。

他沉默地离开了家,没有拥抱和亲吻,但他是爱妻子和孩子的。

镜头切到柏林,被各方都当做间谍的鲁道夫上校被总指挥以孩子相威胁,即将踏上刺杀希特勒的不归路。

他穿戴整齐和久未见面的妻子儿子见了面,儿子已经不理睬他,妻子已经麻木他的无数次离开。

他抱了抱儿子,和他说了点他这个年纪听不懂的话,妻子意识到事情并不寻常,眼睛闪亮却一句话也没说,鲁道夫也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然后离开。

他也是深深爱着这两个人,爱到不惜为他们去死。

这些沉默的镜头语言,我想光读小说是读不出来的,电视剧将人物的神情和心情都无限放大了。

我们无意去评价谁是好人,谁是恶棍。

在现实生活里,善和恶本来就是主观的,片面的概念。

在生死关头时,人最本质也最脆弱的一面是掩饰不了的。

在这个虚构的德国日本是二战战胜国的大背景下,人们的利己,阴郁,沉默也都变的有迹可循。

亲情和爱情在很多时候成了最后的稻草,社会大格局无法通过个人改变,你还有一点点机会博一博自己的幸福。

一帆风顺的爱情固然可喜,那些经历过挫败,痛苦,疾病和苦难而依然信念不减的爱情似乎更让人称道。

 7 ) 新奇的世界观,糟糕的剧情走向

很久以前就听闻这部剧,没看过原版小说,起初亚马逊放出了预告,看着故事梗概很是新颖,特别吸引人,人们就是喜欢用假如编故事,虽然经历了那段历史,但是还是会去想,假如我们战败了,会发生什么。

这部剧就是这样,在另一个平行世界,德国率先研发出了核武器,导致美国投降,协约国战败,美国一分为二,西海岸万字旗当空,东海岸则是旭日旗的主宰,只有中间一小部分的缓冲区。

故事就是在这里开始,一盘诡异的录像带记录着“真实”的历史,一个高堡奇人正在把这盘录像带带入社会,而德日两国竭力要夺取录像带,两国互相争执又处处提防,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世界观,毕竟,二战史大家已经看了好多,美国像《兄弟连》《太平洋战争》,这都是历史向,而像《高堡奇人》这种类型甚是新奇。

首先,它的世界观很是新颖,这也是当时我想看这部剧的原因,就像我说的,人们喜欢看那些新奇的故事,高堡奇人的世界观就是这种故事,不过美国人也是敢想,既然二战美国本土没有开战,那么我们就yy下吧,假如美国战败了会怎么样呢?

剧集里面自然是德日两国平分这块肥肉,此时,心疼一下隔壁的意大利,就这么被忽视掉了。

至于剧情,这一季总体来说就是抢电影,这部电影记载着真正的历史,真正的世界。

而能让人称赞的则是剧里的道具以及演员演技还有细节,这比国内的神剧简直好太多了。

要不是剧情的拖沓,简直就是一部上乘作品。

 8 ) 历史的十字路口它拐弯了

本剧的设定非常吸引人,如果二战德日胜利了,世界会怎样?

这里给了一个不算答案的答案:“该活着”的人继续活着,“该死去”的人安静死去。

有很多瞬间我以为我看到了《1984》,但是幸好只是幻觉。

没有经历过压迫的国度是无法准确描述何为压迫的。

整部剧看下来,竟然对于城户检察官好感度最高。

这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什么的姿态实在是过于耀眼。

哪怕看起来像一条疯狗。

(突然想到了李涯)太多时候我都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该去向何方。

如果能有个坚定的信念就好了。

可惜我蠢且懒。

与此相对应的,本剧女主实在让我喜欢不起来,圣母白莲花说的就是她吧,永远同情“弱势群体”,永远都不懂得为自己的行为真正负责。

她男朋友也算是倒了霉了。

不过有个问题,不知道是因为编剧野心比较大还是功力不足,整个剧情显得非常的松散,以至于我想在脑内复盘剧情主线的时候有点费劲。

总之,整体流畅度还是非常值得夸赞的,继续追了。

 9 ) 来吹一波贸易大臣: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下午刷了一集之前看过的《高堡奇人》,想来吹一波贸易大臣。

这部剧的故事大概讲的是在一个平行世界中,美国总统罗斯福被刺杀,其继任者未能通过新政将美国从经济大萧条中拯救过来,德国研制出采用海森堡构型的原子弹——海森堡装置,轴心国借此赢得二次大战后前美国的德占区和日占区政府以及地下抵抗组织三方的角力。

在故事中,德国元首希特勒身体状况每日愈下,同时,几位有希望的继任者都对日强硬,极有可能策动德日战争。

在日本没有核武器的情况下,日本的命运岌岌可危。

日本政府通过前美国的日占区对德占区实施情报战,获得了海森堡装置的设计图纸。

但是日本没能在自己的领土和占领区(包括但不限于西美国、朝鲜、中国、东南亚等)内找到符合要求的铀矿。

因此便通过策反东美国官员来偷运浓缩铀到日本占领区。

而日属太平洋合众国贸易大臣是一个视野已经跳出了国家这个局限的人。

他早年在日美战争中失去了自己的妻儿,因此开始反思战争的意义。

他积极从佛教和中国的易经中寻求人生之「道」,目光高远而为人沉稳,深受皇太子和太子妃(应该就是我们的世界中的明仁天皇与皇后)的信任与尊重。

许多影迷猜测贸易大臣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人,甚至可能是长崎原子弹爆炸的幸存者。

原因有四,第一,他曾经若干次穿越到了我们的世界;第二,他在自己的副官作自我介绍提到「下官来自长崎」的时候,他眼神异常复杂,沉思许久之后说「长崎啊…… 长崎是个好地方」;第三,窃取海森堡装置图纸这个工作的负责人就是他,他的本意是希望日本和德国达成一种类似我们的世界当中美苏「相互保证毁灭」通过威慑导致双方都不敢发动战争的状态来保护日本;第四,他坚决反对到日本小野道将军主张的「借助公共汽车作为掩护来藏匿核燃料」以偷运德国的浓缩铀到日本这一计划,原因是,这将会对公共汽车上的美国平民造成不可逆转的辐射损伤,以至于死亡。

对长崎的复杂感情,对杀害平民获取军事利益的坚决反对,对于「核威慑」和「相互保证毁灭」的理解,让我——至少是我——相信他是我们的世界的人。

当然,后来这些猜测随着剧情的更新被官方否定了,贸易大臣实际上只是一位偶然掌握了穿越能力的普通人,但是这不影响我接下来要说的话。

贸易大臣作为日本政府官员,出淤泥而不染地坚持自己的本心,反对通过屠杀平民获取军事利益,在日本体制内显得尤为可贵。

而他(在我们这个世界)见证了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后,没有把对美国政府的仇恨转移到平民身上,仍然通过自己微不足道的权力尽可能阻止小野道将军有违人道主义的军事计划,保护美国平民免遭戕害,就更令人敬佩。

当然,这只是一部发生在架空世界的作品,但是无疑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这个虚拟世界发生着的故事,早已在真实的世界发生了无数次。

如果说要评选什么「人气最高的虚拟作品中的政治家」,我会毫不犹豫地给贸易大臣投下一票,尽管这世界是如此的黑暗,但仍有人在仰望着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遵循着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另外: 以美国平民的生命为代价的偷运浓缩铀行动,在小野道将军的部署下按计划展开,贸易大臣没能成功阻止这一切。

最终阻止这场行动的是前美国地区的抵抗组织。

在体制内用体制所赋予你的权力来反抗体制,是不可能成功的。

 10 ) 关于成户总检察官以及日本的一点观后感

怎么说,剧情合口味,比较喜欢副指挥官线和贸易大臣。

第一季看完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服气,动不动就剖腹,这样的日本人有信仰。

我大学里有个教授,五六十岁了上课讲穆斯林:说有一天他们几个去吃清真烧烤,但是怕肉是假的,老板看出来忧虑,说“我们的肉绝对不是假的”,教授就问为什么可以相信你,老板回答因为真主不允许我们这样做。

反观无宗教信仰的人,名为无神论者,其实呢,就是钱,一切向钱看。

日本的确有错,有大错,但是,他们的文化确实也有精华。

《金妮与乔治娅第二季》短评

五六集弃。

7分钟前
  • Aray
  • 还行

男主这个烂裤裆,有女人还勾引女主

11分钟前
  • 假木贼
  • 较差

如果禽兽的女主,她是怎么在一部这样的片里面活了超过三集?!智商呢?!

12分钟前
  • 昌盛兄
  • 推荐

已阅,减一星。果然PKD不好改。

14分钟前
  • cwmao
  • 推荐

有一条评论说得没错,美国人没受过专制的苦,拍的还是自由世界那味。首先自由迁徙就夸张,其次集会居然不是安排好的“群众”。我开始觉得世界上好剧好书就那么一些,大概不到一百。要做的就是反复看,尽量为这一名单增添一两个条目。多数的工作只是随着时代变迁换上适当的外皮。

19分钟前
  • 东林君
  • 还行

看了五六集,决定不再继续看下去了,美剧摄影和画面的色彩还是一如既往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然而这个剧的人物设定和剧情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虽然也不能说烂吧,但确实很普通很常规,被宏大的背景和世界观吸引来的,却被美丽但没有灵性的女主劝退,女主不得不说长得很好看,走到哪儿都能吸引到帅哥义无反顾的去帮助她,她却似乎习惯了这种帮助,毫不客气的走各种危险路线,将自己和身边的人置于危险境地却没有一点歉意也从来没考虑跟着她一起冒险的人和担心她的人的感受,剧中有这样的女主我实在是追不下去。除角色性格上的问题外,大部分剧情都按部就班,不能说又太大问题,但却也没什么亮点,看的也一点都不过瘾,总的来说,不推荐。

23分钟前
  • 秋天假期
  • 还行

除了大设定有趣,细节简直烂的令人发指

28分钟前
  • 白衣卿相
  • 推荐

胡编乱造,漏洞百出,弃

31分钟前
  • 林文清
  • 较差

脑洞是大,不过元首曾经说过要摧毁一个民族就要先摧毁他的文化

34分钟前
  • 广人
  • 还行

化服导很有时代感嘛

37分钟前
  • 豆腐脑敢死队
  • 还行

这女主的存在有任何意义吗?花样作死,竟然把男友保命用的钱拿去赎一个只见过几面还是敌方的小白脸,天下真有这么不要脸的弱智脑残女主角吗?还有,日本的宪兵队那个队长也跟个弱智一样,我以为他摆个死鱼脸会多厉害,原来是个大菜比,因为正常的一个人,早把女主干死了,女主不光爱作死,还又婊又笨,间谍剧里不会活过一集,这个队长到10集了还没干掉女主,真是笑话,这种脑子手段的人还能当宪兵队队长?这么弱的对手,只能说主角更差,快进看都没有欲望了。

42分钟前
  • 西山老鬼
  • 较差

已阅

43分钟前
  • 只因云中雷
  • 较差

仿佛吃屎 能把这么好的设定拍成过家家也是服了 人均智障 全员不讲道理 就这么几个人物关系还处理不过来...//看到第五集 感到智商被侮辱 主角已经够有毒了 没想到配角还能智障到下一个境界 反正人物动机和逻辑我是不懂 建议导演多看看我国二流的谍战剧找找感觉 还有黑日本人完全不到位,虚有其表而已,完全没抓住要害//我想看这部电视剧 2015-10-31

46分钟前
  • Stan暗涌行者
  • 很差

看个试播集都感觉就跟看了钢铁苍穹一样,再铁腕的大独裁者那不也得全民普及四六级么

51分钟前
  • Chardonneigh
  • 还行

弗兰肯斯坦的巨人

53分钟前
  • Keith Lee
  • 还行

给我第二季 【敲碗

55分钟前
  • 岂能无怪哉
  • 力荐

立意棒 剧情渣

56分钟前
  • Moriarty
  • 较差

不难理解为什么不拍了,演得真装逼

60分钟前
  • 爱喝汽水
  • 还行

美国版的乌托邦,可惜演员演技太差,剧情太沉闷

1小时前
  • Fragile
  • 较差

丑国电视剧总试图用混乱多线程叙事掩盖无聊的故事,才十集就在那儿不停墨迹。刺杀皇太子的一幕拍得其实挺好的

1小时前
  • 宝井惠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