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凌晨4:24我已经很困了。
连续三天。
天亮时才入睡。
只为了追完小小安妮。
有很多想说的。
但是真正记录的时候就会无从下手。
关于第三季。
安妮和Gilbert两个人明确心意,相互表白的过程。
实在是让我心累。
怎么说可能是因为有了很多的阅历之后。
他们这种狗血的桥段。
有点像是刻意营造的。
让我一时难以接受。
尤其是放在这种让我感兴趣又很细腻的一种片子里。
但是好的是两个人最后还是互通了心意。
这一刻带来的快乐。
加之安妮对于自己身世的一个了解。
还有Diana能够成功进入大学此刻的喜悦交叉在一起。
的确是整部剧的一个高光时刻。
这种细腻的心动。
两个人刚刚轰轰烈烈的互通心意。
又要面对分离,好多激动的话无法言表。
只能通过日后的信件慢慢来传达。
真的有一种青涩的美好的爱情的感觉。
会让我引起共鸣。
即便我没有经历过。
不只是细腻的刻画了一个女孩儿。
成长过程,在友情亲情以及爱情方面的一个探索。
很多相处之道放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
都很适用。
真的很喜欢这种细腻的去讲故事的片子。
加上小小安妮的运镜节奏把控。
都是非常的温情以及治愈的。
很少能够看到用这样贴近的镜头去反映人物的心情。
以及剧情的走向。
真的很特别,但又很能让人引起共鸣。
这部剧还有很多很多的野心。
霸凌,女权,种族歧视,性少数群体。
这部剧进行了很多很多的尝试和探索,想要融入这些热点的元素。
通过一部所处时代久远的剧目来表达一些先进的观点。
这也是思想的进步以及对人们整个人生的影响。
还有很多想说的,之后再补充吧,我真的很困了。
其实也挺想吐槽第二季很多的处理都太严重oc了。
1度想要弃剧,还好看完了再也不晚睡了。
第三季一天熬夜刷完,又想看又不舍,多么爱这部剧,是个宝藏,里面的每个人都是宝藏。
每个人都是不短成长的宝藏,他们和我们一样会成长、会犯错。
可是不同的是,他们犯错,会道歉,有机会道歉,并有机会被原谅。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犯错,便不会被原谅……我不懂为什么,是不是因为人们并不真的相爱,每个人都只爱自己,所以不会给他们犯错后原谅的机会……
“活着的意义不在于世界能给你什么,而是你带来多少。
而你带来了那么多美好。
”蒙哥马利笔下绿山墙的安妮天马行空,具有独特魅力、智慧、独立勇敢与丰富多彩的想象力 。
有着满脸雀斑的红发女孩Anne受到许多不公平的批评、责难与偏见,但她从未放弃过自己,她说“如果你决定过得愉快,那你总能过得愉快”,她也给艾凡里小镇带来了许多的爱、希望与美好。
剧里还加了一些女性独立思想与种族话题,很多瞬间总会感到温暖和感动。
唯一遗憾的就是童年时期没有好好读一下原著,只是草草的交了篇读书笔记。
一口气看完三季,以至于我已经忘记每季具体是什么内容了。
现在脑子里充斥的爱德华岛的自然风光,Anne纵马在雪地里的场景,绿色的丝带和红色的发丝随风飘扬,永远自由,永远叛逆的Anne。
剧里关于很多问题的思考很有趣,有些片段让我反复回味,我想这就是名著的魅力,让人反思许多年就已经存在但至今仍旧未解决的问题。
宏观上对于女性权益保护,父权压迫,种族歧视,原住民教化,新闻言论自由等问题的体现;中观上关于家族溯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思考;微观上对于容貌焦虑,恋爱观,友谊观,个人差异处理,同性恋等问题的态度,一切都让我印象深刻。
名著的魅力真的很大,我觉得所有的家长都应该和孩子共同看看这部剧,一部有关于一个孤女成长的故事。
改编自《Anne of green wall》,这本书曾经读过,但没有影视剧那么直观。
影视剧最大的魅力就是把所有的书中人物更加立体化,当然不是说书中人物扁平,而是想象和看到是不一样的。
比如我看书只觉得安妮实在是个莽撞无礼的女孩,常常意气行事惹了很多麻烦,但当我看到影视剧里那样一个小女孩儿,她在老鼠横行的阁楼一心读着可以给自己心灵慰藉的书,她所有过激反应似乎都有了解释 ,那是苦难在她身上的烙印。
她为自己的莽撞流泪,她哭着辩解自己的所作所为,我就觉得是可以理解的。
她只是个可怜的小女孩儿罢了。
一切底色为善良的人物都值得被爱,她为自己的冲动负责这已经足够了,更何况比起莽撞冲动,她的性格实在有魅力,不知是受到简爱熏陶,还是先天便已拥有自由强大的灵魂。
但还是要读原版书的, 绿山墙的安妮是我初中读过的书,我的印象还留在结局的Everything goes well。
直到今天才知道自己看的大概是删减版,我看的版本没有同性恋,我才知道那个有钱的姑妈和柯尔是同性恋,另外书里说马修因为银行倒闭,财产流失,他心脏病突发死了,我看剧的时候看到马修一直活着真的太开心了,以及无数被删改的关于安妮在孤儿院的可怕遭遇,让安妮变成一个乱发脾气的怪女孩儿。
庆幸的是,虽然删减的非常离谱但我还是get了安妮的魅力,还好没错过这个剧。
但是剧也没拍完,有个小女孩儿还结局未知😞。
亲爱的安妮,我会永远记得你,望有一天能和你一样勇敢自由。
虽然第三季并没有让我喜欢它像喜欢前两季那样,但还是没有影响我对整合系列的喜欢。
我先说一下对第三季的看法吧,很明显第三季在前两季的延续下有了更大的张力,更多的内容表现。
其一:女权意识的彻底觉醒这一点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地方。
不仅仅是安妮,里面每个女性群像的女性意识觉醒过程都特别有看点。
安妮女权思想的觉醒,你会发现她不是突兀的展现和硬塞在第三季的。
前面两季都通过安妮日常的一些问题和变现体现出她的女权思想。
例如普鲁斯婚姻的那几集,当身边的每个同学都理所当然的认为作为女人就应该在一个时期乖乖的嫁出去,恪守妻德,一切以丈夫为中心的时候,安妮提出了疑问,并且开始意识到作为女性的自己是否有选择未来丈夫的权利。
第三季则更是将女性话题、男女平权以更有张力更显性的方式呈现。
安妮将女性应得的权利写到报纸上,给了整个艾凡里当头一棒(虽然我也并不赞同安妮感性化的发声,另另一个女性变得更加缄默的做法)但是,她无疑是助推的火焰,将怒火化作文字,席卷被父权思想统治下的艾凡里。
加上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协作,进一步的解放了艾凡里女性的禁锢。
这一季中,黛安娜对“天命”的抗争、普鲁斯对父权家庭的愤怒、乔西对命定男人的说不、老师带领全班办报解放女性思想的部分,精彩纷呈!!!
其二:种族同化议题的插入这一季里,安妮认识了当地的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小女孩小卡。
我看过的另一部加拿大电影《小树的故事》正是以新移民和土著印第安人之间的冲突为题材。
安妮这里面在一种程度上是小树的故事的缩影。
新移民白人想要印第安文化彻底消失,抓印第安小孩到规矩变态的学校进行改造。
小卡从一开始的活泼单纯善良自信阳光到后来陷入自我怀疑、恐惧当中。
我想这个议题很好的通过小卡这个人物表现出来,很明显会有第四季,这个议题在第三季仍处于问题发生的阶段,后续解决方式还没有体现出来。
我想下一季会像第三季铺垫的这样安妮用文字宣告出来,让舆论制止这场暴行。
其三,同性议题这一点真的拍的太好了!
通过约瑟姑婆的爱情以及柯尔的性取向,并以安妮和黛安娜两人对这件事情相反的看法来呈现。
约瑟姑婆和伴侣被人羡慕的爱情,在她的眼里是那么的炽热难以忘怀,在爱人离去之后,她无时无刻不是提到爱人,无时无刻不思念着她。
而柯尔在学校对女性符号更感兴趣的这一点,慢慢的让他的性取向浮现了出来。
但同时班上男同学群体对这个异化的人的排斥,也展示了同性群体的艰难处境而黛安娜在知晓约瑟姑婆和她一生中最好的朋友是爱人关系的时候,她表现出来的震惊、难以置信、反感,正是社会、家庭、从小接受的思想加诸在她身上所带来的反应。
我印象很深刻,黛安娜一直在重复“这不正常……”,她不是用任何其他的理由反对这段爱情,而是以因为主流与之相反俄理由来反对。
可想而知社会对她的规训,让她已经放弃了思考,只是条件反射的以主流思想来进行应对。
其四,黑人和白人之间的种族歧视问题这个问题在所有白人国家,特别是美国,历史久远且一直未能得到完全解决。
这一季就以巴什和小镇的另一个世界“沼泽区”进行了呈现。
但第三季仍然有差强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安妮和吉尔伯特之间的爱情线,我看的时候真的就挺无语。
原著中对安妮的这条感情线只是有少许描述,我不能否认电视剧拍出了自己的风格,将整个剧情完整的呈现了出来,拍的极好!!
但是就安妮和吉尔伯特的这个感情线来说,怎么看怎么像肥皂剧的感觉。
甚至让本来前两季特别有好感的安妮和吉尔伯特,都整的在这一季当中,好感度⬇️为什么所有的爱情都非得是两边你误会我去我误会过来,我看着都着急!
就给安妮的设定本来就是一个勇敢直爽的女性角色,这给整的,跟林黛玉一样。
而且剧情老套!
相比之下黛安娜和杰瑞的这段感情还更有吸引力。
而且我并不觉的这一段无语的剧情代入需要占用第三季将近一半的内容来叙说,并且按照第三季结尾来看,估计还有可能占据下一季的一半内容……这一点则是我不喜欢电视剧海边的地方。
还有另一个让我不太舒服的地方,则是安妮和黛安娜绝交的内容。
无论安妮做了什么,黛安娜从始至终都永远占在了安妮的这边,但就像黛安娜所说,安妮怎么能因为这个误会放弃这段友谊。
她也并没有站在黛安娜的角度上思考,此时的黛安娜还囚禁在家庭的牢笼中,即使她有心想逃离出来,但是这么多年的规训,黛安娜需要时间呀。
而且看的出来黛安娜也喜欢杰瑞的,她业陷在如何在自己的家庭和爱情中权衡的困境之中,再加之我感觉安妮有将自己因为爱情烦躁的情绪发在黛安娜身上……除此之外,我喜欢第三季女权意识完全觉醒的安妮!!!
期待下一季!
我们终于看完了,是很可爱的电视呢!
里面的风景每一帧都很漂亮,一望无际的海边和辽阔的农场风光。
而安妮是个话痨有灵气又充满能量的孩子。
她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勇气,她喜欢任何美丽,可爱的事物,她看一切事物都带着自己独特的一副滤镜。
看着她的成长历程,而在她最黑暗的幼年时期,也始终保持乐观,用自己的小小世界抵御住了黑暗。
这是一种巨大的向阳而生的生能量,她完全值得后来在绿山墙一切的快乐和美好!
而被收养之后的日子,对比之前,自然是快乐的。
我羡慕她拥有如此善良宽厚的父母,理解她的朋友老师。
但谁的生命中没有遇到过些美好的人和事物呢?
但当真遇到这些美好的时刻,我未必能如她一般,把这些美好通通化成成长的养分,充分沉浸其中,将自己的心打开。
在农场小镇的生活,本身就有日出而耕,日落而息这样陈旧保守的一面,也有望着大自然和夕阳的余晖中享受生活那安稳平静的那一面。
然而神奇的是,她并没有被当时18世纪那会儿农家小镇中流行的社会世俗期望所限制自己(讽刺的是如今21世纪的女性却依然不敢说出她当时的所思所想),她成长为了农家女孩美好快乐的样子:遇事坚韧,心存美好,珍惜友谊,保持善良,以及为他人挺身而出的勇气。
虽然看不到后面的故事,但我相信她可以实现任何她想要实现的愿望!
三年来《小小安妮》是唯一一部让我忍不住通宵看完的电视剧“Anne with an ‘e’”她善良,对待生活有着无限热情,虽然瘦弱但是内心坚强,是经历过黑暗之后还是相信光明的人。
她用自己的行动改变着身边的人。
安妮无疑是马修和玛丽拉两兄妹晚年的精神支柱和开心果。
安妮是幸运的,他们爱她,理解她,无条件支持她,即使她一次次刷新着他们的底线。
他们让漂泊的小安妮终于有了一个家。
作者在一方面写出了每个人性格上的缺陷,但是又带着我们发现了他们美好的一面。
给安妮的成长过程中遇到很多麻烦,却又一个个解决。
安妮是治愈本身,从刚开始上学她被所有人排挤,到后来一个个人被她吸引,陪着她一起做他们从来不会做的事情,很多时候其实他们的心中都有一颗小小的反抗种子,安妮带领着他们,让这个靠海的小镇充满了从未有过的活力。
第三季的时候,作者提到了美洲本土印第安人的生存环境,政府带着猎枪来到部落抢走他们的小孩时,身为部落首领的父亲拿着长矛反击的无奈,一下子刺激到了我的泪点。
作者是慈悲的,她没有让我们看到真实的更加残暴的一幕。
却足以让我们知道19世纪是印第安名族的至暗时刻。
小印第安女孩在所谓的寄宿学校的窗口,看着父亲母亲为了救她,在学校门口搭起的帐篷和熟悉的冉冉篝火,在她心里筑起了一道坚硬的墙。
她会为自己身为印第安的后代而感到骄傲的。
小小安妮给我的感动在很多细节上,虽然最后草草收尾实在是很可惜,但是这就是一部好的电视剧。
她让我们相信了爱情,亲情,友情。
内心变得强大又坚固。
这几天看了《小小安妮》1-3季,是小时候看过《绿山墙的安妮》的影视版,如果说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都有属于自己的代表读物,这本书则深深地印刻着我的童年生活,但它影响甚至还将持续影响着我的选择、与自己的相处和对话、与亲友和爱人的相处、对抗不公的坚定以及永远不要丧失想象力。
回到剧里,安妮顶着一头红发一路喋喋不休,介绍着自己是Anne with an E时,我简直无比相信,她就是安妮。
最开始由于不断被弃养,Anne始终没有放下自己的包裹,她和会反光的玻璃对话,迅速地反击以保护自己。
她的奇思妙想永远给予周围人最大程度的惊吓,但她也勇敢地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势的群体,哪怕她自己就是被偏见的利箭伤得千疮百孔的箭靶。
另外,不太记得小说里有没有关于种族、宗教、肤色、阶级、性别认同、女性议题的讨论,剧里的这些元素一切都表现得刚刚好,Anne在面对这个世界的不同和自己的不同时,她都能做到用自己最大的善意去理解他人,没有人比她更了解被排斥和孤立的困境。
最后回到困扰我们永恒的话题:当自我来敲门时,谁来开门?
在2021年的春节一次性看完了三季。
这部剧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尤其是看世界的方式和角度。
因为太喜欢这部剧我看完之后直接买了原著,打开之后发现果然是儿童读物,书的基调很像小时候看的《爱的教育》,不太适合我。
剧的改编真的是很成功,尤其是第三季。
爱德华王子岛上开阔宁静的风景、马修和玛丽拉的善良和观念的进步、安妮的乐观坚强、巴里夫妇的相处之道、社区的和谐、黑人刚解放时的困境、对印第安人的殖民…… 剧中对我最有启发的是马修和养女安妮之间的相处,他对安妮的爱可能和大部分父亲一样。
马修是一个慈父,但是在安妮快要去上大学的时候,马修却变得异常冷漠,他说要卖掉一头奶牛,因为家里少了一个人已经不需要那么多牛奶了,还说要把之前在农场帮忙的杰瑞接到家里来住,马修话变得很多但就是没有表达对安妮的不舍。
在和玛丽拉的聊天中,马修难过的说不出话,他不知道怎么表达他的不舍,也不知道怎么面对没有安妮之后的生活。
与此同时,安妮非常委屈但是也仍然保持对长辈的尊重和对自我的坚持。
后面他们很自然的和解了,拍的非常细致,推荐去看,应该是第三季的第八九集。
这和我自身的经历也很像。
在家里快要经历离别的时候父亲总是容易对我生气,从前我不能看清这背后的原因,经常习惯性的顶嘴,不能接受父亲的这种态度。
但是现在我逐渐明白,分离焦虑不仅是存在于小孩身上,只要我们在不那么对等的亲密关系里,可能都会有,比如习惯了围着孩子转的父母们,比如过度依赖恋人或者朋友的人们,当他们的中心离开,他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个变化的程度以及带来的不适应和压力是另一方难以理解和想象的。
所以我现在在面对这种事情的时候不再跟父亲顶嘴赌气,也不再自以为是的跟父亲谈心试图纠正他的一些想法,只是将这样的事情当作一个信号,知道我爸开始舍不得我啦,然后做点家务事顺便去哄哄他。
接纳和理解是更好的支持。
一个星期断断续续的看完了三季,怎么说呢,就像真的在看一个女孩的长大,这个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女孩Anne,在绿山墙跌跌撞撞地成长,因为红发,因为是孤儿,因为被领养,因为性格…被很多人排斥,但她依然没有放弃,一直在斗争,最后,时间证明了一切,Anne是一个很棒的女孩。
虽然剧里面,有些时候,Anne的一些行为,一些言语很让人生气,但这毕竟是她的成长,不是吗?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她在孤儿院里遭受的一切,让她希望别人爱她,陪伴她,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
致敬全世界最好的Matthew和Marilla,是他们的爱与包容,让Anne能更开心的长大。
Matthew很社恐,但为了Anne,鼓起勇气话剧表演,主动谈心等等,还有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季Anne犯的第一件事,在大家谈论绯闻时候,露骨地描述了男老师和同学的恋情,但事实上,她也什么都不懂,只是将她以前在寄宿家庭里被告知的事情讲出来,她甚至根本不懂那个意思。
而同学们都对她恶言相向,家长们也打心底里看不起这个孤儿。
但是Matthew知道这件事的第一个反应是心疼!
心疼她在这么小的年龄知道这种事情,心疼她的在那样的环境长大,心疼她的经历。
第一季到第三季记录了Anne的成长,也记录这个小镇的一切。
小镇的人本质都很好,尽管因为一些事产生了误会,但是一家有难时,大家都会去帮忙。
还有小男孩Cole,哇咔咔,好喜欢,好精致,也很心疼他被老师、被同学霸凌。
但是好在他逃离了,过上了自己喜欢的生活。
好想他和Anne在一起,可惜他俩只能是闺蜜。
还很喜欢Jerry,有时候像大哥哥一样陪伴、照顾着Anne。
哦,还有男主Gilbert,不知道原著对他的描述是不是更多一点,剧里面,我感觉好少,而且由于某些角度太像书桓,让我有些出戏。
但其实,当时看这部剧是因为看到他的一个视频里面一个场景说“A cute girl is a cute girl”,狠狠心动了。
《小小安妮》结束啦,但绿山墙的故事还在继续!
尴尬症犯了,女主被塑造得略显甲亢,黑人女性临终花园大合唱我真的绷不住了。。这令人感觉尴尬。脱离实际。不想看了,谁爱看谁看。垃圾。怎么会有九分的,到底是谁在打分。
从引入印第安人那条线开始我就知道这部剧彻底拍崩了,而且编剧到底有没有看过原著,安妮只是一个缺乏安全感有点情绪激动的小姑娘,不是一个乱发脾气恃宠而骄的疯子。
最后印第安小女孩呢!?
第三季全是泪点 副线的泪点 但是想说的太多也有些凌乱和无能为力 特别是印第安人部分 铺了很久线索 最后不了了之 安妮有时候真的任性鲁莽唯我独尊 让身边人的都迁就她…戴安娜真的小天使永远照顾安妮的心情 太多细节戴安娜有心事 而安妮从来注意不到…只顾自己
原著的部分都好看…就是非要这么在白人的故事里加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凄惨生活不觉得更过分吗…
感觉这一季想讲的话题太多,但什么都没有讲透彻,好像是为了讨论而讨论,特别是印第安人的故事线,没头没尾的,而且安妮在去修女那里之后真的太情绪化了……乔西扇她她还跑去道歉,什么鬼啊。。。。这一季看得一直皱眉头,不如前面两季
最后一集有种“我们不续订了不好意思有结局总比没结局好就这么瞎写一通算是有个交代吧你们凑合看看吧”的赶鸭子上架之感觉。虽然我很理解编剧的无奈,但是在剧中期不就应该有感觉不会续订了咩,为什么要写那么多收不回来的支线?!!!
这一季的结尾仓促圆满,但都是为了主角来服务的,安妮的亲情友情爱情、学业新生活和溯源都给了交代。而支线配角们都截止到了上学这一天。印第安女孩的遭遇太难受了,但或许没有解释就是对观众最好的解释(但安妮应该对此收个尾)期待4哪怕没有。没有印第安女孩和ruby/爱摔倒那个男孩的词条
印第安人是有血肉的角色而不是政治正确的取材,能不能先给人一个交代再大团圆。。
忘记下第十集很懊恼
因喜欢《绿山墙的安妮》的IP,多给了一星,但离原著已经相去甚远,喜欢女性自主、独立的部分,女老师和戴安娜的姑妈都是非常优秀的女性。感情戏太突兀了,吉尔伯特突然就爱上了一个完美女孩,又在结尾突然醒悟自己喜欢的是ANNE,有些奇怪。印第安人、戴安娜与杰瑞的故事都没有讲完,有些遗憾。
想种地
最后一集看到Anne和Gilbert亲吻的场景,我像一个老母亲露出了......惊恐的表情!!你们还是孩子啊喂!!!
马修全系列最暖
复活第四季吧!
看过
成长的安妮有着鲜明的喜怒哀乐,虽然有的时候会有些烦人,但她身上这种别人无法比拟的生命力,会让她从一颗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这一季的anne特别自以为是,已经16岁了为什么还没有任何成长?她已经不是以前那个需要自己保护自己的孤儿了,现在有家人有朋友,为什么做事的时候还是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only care自己的观点,这样真的很不好,不管是非要找自己的亲生父母,还是在乔西事件里发表女性言论。剧情完全破碎,人物关系的推进和故事发展也没有逻辑,总之糟糕透了
人物逻辑和台词,都莫名其妙的悬浮,都不如第一季。
不是吧 不是吧 比起女主爱情结局,我更想kakwet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