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王童
主演:李康生,陈博正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台语年份:2002
简介:台灣資深導演王童的最新作品,仍展現了他刻畫社會底層人物的功力,藉由一宗門神偷竊的事件,展現了台灣社會的不同面向﹏ 阿龍(石英)經營了四十年的「西唆米樂隊」因為時代的變遷,團員相繼離去,樂團出現了重大的危機,而他也不知如何改進。大兒子阿輝(小康)每天混日子,對未來沒有計劃,小兒子阿明因為小兒麻痺症雙腿不良於行,造成..详细 >
比杨德昌差在结尾的那十分钟。<看黄昏>歌好听。
故事还可以,拍得实在是太普通了。王童导演没有拿出他应有的实力。
3.5星。充滿小市民的現實邏輯和滿滿煙火氣,荒謬,吊詭,但未嘗不是自謔的真實,很喜歡阿狗阿明的人物的情節設定還有把喜劇元素放在一個喪曲演奏隊身上。不過演員有些表演過度,編劇對於其他角色設置也太扁平化,類似於一種文藝青年認識上的固化而塑造出的小市民,並非真正了解他們⋯⋯喜怒哀樂皆日常沒問題但是對於塑造人物整體形象因為邏輯性差而略顯單薄。還有就是對遊覽美國那邊的情節老套,價值單一,反襯這邊的厚重有些失衡。
剧情有点牵强
天方故事,人各有命;因果关联,且看今路。
阿狗爸爸每场戏都是泪点。自由女神、自由门神。鸽子。看黄昏。
丧葬乐队,一家子的故事。
大失所望
叶全真这个时期也还是很有味道诶
最后一场戏完全垮掉,小偷小摸变错手伤人的无产青年,被警察包围后竟拔枪射击,连累好友和鸽子被射杀,这场戏调度上的无逻辑堪比《无因的反抗》的弱智结尾。鸽子和门神是贯穿全片的两个象征:自由和传统,小儿麻痹的少年养鸽子幻想自由,父母一辈旅游美国在纽约也喂鸽子;经济和家庭都没有依赖的无产青年,盗走父母一辈笃信的古旧门神门板,门神流落纽约又被父母一辈偶然赎回。剧情还是王童的思路,他当然不喜欢左派,又尊重传统,自由只是大洋彼岸的景观,而躁动的无产者却把台湾的自由引向毁灭,这是我理解的本片立意。父母一辈是白事乐队,白事是台湾电影2000年左右必备元素,原因不明。2001年4月23日,本片美国剧组拍下了双塔,半年后双塔轰然倒塌。王童这部拍得像尹祺陈以文那批后辈导演,对象征的把握弱于林正盛张作骥,总的来说他已经落伍了
陆陆续续、断断续续看了很久很久,很好的电影,感觉慢慢地看了一本很好的小说。就和读小说一样,最后1/4一口气看完了。开门放鸽那段太精彩。导演不愧是美术出生,电影美术做得太好了。
可是鸽子要如何才能自由。(这不比喜福会好…
过多符号化植入,但两种风格和景观完全没有得到融合,《红柿子》6年后再次执导电影,王童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主题歌是巴奈的《看黄昏》,原来那时候她已经出名了。
台湾底层小市民的生活,生活化十足,但相比王童其他几部作品,还是有点不如。
拍摄这种都市题材作品,对于王童导演来说,还是不太能释放其创作风格,尽管聚焦的也是社会底层人,有趣的是,自由与门神不也正是东西方意识文化的对立与融合嘛。
好人被迫走上歧路的故事,拿枪开枪是混乱惊恐中的意外,门神门被张瑞哲饰演的阿狗盗走,被文物盗贼卖到美国,再被发现归还。其实都是象征台湾的来去问题。而片中被拾起的鸽子和最后被警察开枪打死的鸽子和被放飞的鸽子,也都是借用意向来表达自由之意。仿佛自由之身却无自由之权利。片子存在一些低概率自洽的说明,比如阿狗拿枪这回事,佛像不带走也不告知好友买家老板被杀的事。
之前看的王童的影片,都是古装戏或年代戏,不想他拍当代戏,也如此根深叶茂、庄谐皆宜,对小人物群像的塑造,不亚于侯孝贤、杨德昌等人。王童可能是最被低估的台湾导演。
有失水准,完全让人看不下去。
1.偷门神者死!2.双子楼遗照!3.做贼心虚;4.底层人物手中无权,始终畏惧着官方势力,甚至是不信任。
从等车那场戏开始平行剪辑,乐队线依旧是小人物命运浮沉,少了历史题材流露出的苍凉,黑色幽默一如既往;阿狗线是最失败的,不少动机缺乏最基本的逻辑自洽,最后的结局因为剪辑原因支离破碎,本来酝酿起的情绪随着一次次切到美国线变成一地鸡毛。看到片尾的字幕,门神从美国再回到中国,双子塔遂而遭受911恐袭,感叹现实果然比电影有趣。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比杨德昌差在结尾的那十分钟。<看黄昏>歌好听。
故事还可以,拍得实在是太普通了。王童导演没有拿出他应有的实力。
3.5星。充滿小市民的現實邏輯和滿滿煙火氣,荒謬,吊詭,但未嘗不是自謔的真實,很喜歡阿狗阿明的人物的情節設定還有把喜劇元素放在一個喪曲演奏隊身上。不過演員有些表演過度,編劇對於其他角色設置也太扁平化,類似於一種文藝青年認識上的固化而塑造出的小市民,並非真正了解他們⋯⋯喜怒哀樂皆日常沒問題但是對於塑造人物整體形象因為邏輯性差而略顯單薄。還有就是對遊覽美國那邊的情節老套,價值單一,反襯這邊的厚重有些失衡。
剧情有点牵强
天方故事,人各有命;因果关联,且看今路。
阿狗爸爸每场戏都是泪点。自由女神、自由门神。鸽子。看黄昏。
丧葬乐队,一家子的故事。
大失所望
叶全真这个时期也还是很有味道诶
最后一场戏完全垮掉,小偷小摸变错手伤人的无产青年,被警察包围后竟拔枪射击,连累好友和鸽子被射杀,这场戏调度上的无逻辑堪比《无因的反抗》的弱智结尾。鸽子和门神是贯穿全片的两个象征:自由和传统,小儿麻痹的少年养鸽子幻想自由,父母一辈旅游美国在纽约也喂鸽子;经济和家庭都没有依赖的无产青年,盗走父母一辈笃信的古旧门神门板,门神流落纽约又被父母一辈偶然赎回。剧情还是王童的思路,他当然不喜欢左派,又尊重传统,自由只是大洋彼岸的景观,而躁动的无产者却把台湾的自由引向毁灭,这是我理解的本片立意。父母一辈是白事乐队,白事是台湾电影2000年左右必备元素,原因不明。2001年4月23日,本片美国剧组拍下了双塔,半年后双塔轰然倒塌。王童这部拍得像尹祺陈以文那批后辈导演,对象征的把握弱于林正盛张作骥,总的来说他已经落伍了
陆陆续续、断断续续看了很久很久,很好的电影,感觉慢慢地看了一本很好的小说。就和读小说一样,最后1/4一口气看完了。开门放鸽那段太精彩。导演不愧是美术出生,电影美术做得太好了。
可是鸽子要如何才能自由。(这不比喜福会好…
过多符号化植入,但两种风格和景观完全没有得到融合,《红柿子》6年后再次执导电影,王童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主题歌是巴奈的《看黄昏》,原来那时候她已经出名了。
台湾底层小市民的生活,生活化十足,但相比王童其他几部作品,还是有点不如。
拍摄这种都市题材作品,对于王童导演来说,还是不太能释放其创作风格,尽管聚焦的也是社会底层人,有趣的是,自由与门神不也正是东西方意识文化的对立与融合嘛。
好人被迫走上歧路的故事,拿枪开枪是混乱惊恐中的意外,门神门被张瑞哲饰演的阿狗盗走,被文物盗贼卖到美国,再被发现归还。其实都是象征台湾的来去问题。而片中被拾起的鸽子和最后被警察开枪打死的鸽子和被放飞的鸽子,也都是借用意向来表达自由之意。仿佛自由之身却无自由之权利。片子存在一些低概率自洽的说明,比如阿狗拿枪这回事,佛像不带走也不告知好友买家老板被杀的事。
之前看的王童的影片,都是古装戏或年代戏,不想他拍当代戏,也如此根深叶茂、庄谐皆宜,对小人物群像的塑造,不亚于侯孝贤、杨德昌等人。王童可能是最被低估的台湾导演。
有失水准,完全让人看不下去。
1.偷门神者死!2.双子楼遗照!3.做贼心虚;4.底层人物手中无权,始终畏惧着官方势力,甚至是不信任。
从等车那场戏开始平行剪辑,乐队线依旧是小人物命运浮沉,少了历史题材流露出的苍凉,黑色幽默一如既往;阿狗线是最失败的,不少动机缺乏最基本的逻辑自洽,最后的结局因为剪辑原因支离破碎,本来酝酿起的情绪随着一次次切到美国线变成一地鸡毛。看到片尾的字幕,门神从美国再回到中国,双子塔遂而遭受911恐袭,感叹现实果然比电影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