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杜丽

Little Dorrit

主演:马修·麦克费登,克莱尔·芙伊,汤姆·康特奈,朱迪·帕瑞福特,埃迪·马森,艾玛·皮尔森,安迪·瑟金斯,拉塞尔·托维,乔治雅·金,阿莱克斯·温德汉姆

类型:电视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8

《小杜丽》剧照

小杜丽 剧照 NO.1小杜丽 剧照 NO.2小杜丽 剧照 NO.3小杜丽 剧照 NO.4小杜丽 剧照 NO.5小杜丽 剧照 NO.6小杜丽 剧照 NO.13小杜丽 剧照 NO.14小杜丽 剧照 NO.15小杜丽 剧照 NO.16小杜丽 剧照 NO.17小杜丽 剧照 NO.18小杜丽 剧照 NO.19小杜丽 剧照 NO.20

《小杜丽》剧情介绍

小杜丽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小杜丽》(Little Dorrit)是由BBC电视台根据狄更斯同名小说改编的作品。 艾米·杜丽(克莱尔·芙伊 Claire Foy 饰)的父亲威廉·杜丽(汤姆·康特奈 Tom Courtenay 饰)经商失败,连累全家欠下巨额债务而被关进 了债务人监狱。在债务人监狱里出生、长大的艾米尽管出身卑微,生活困苦,但却有颗善良的心,从不吝惜为周围的人出力,也不为自己的贫困感到羞耻。21岁那年,她瞒着父亲到皮尔逊家当佣人,在那里她遇到了皮尔逊家的独子亚瑟(马修·麦克费登 Matthew Macfadyen 饰)。通过亚瑟的帮助杜丽一家因其姓氏得到意外的遗产离开监狱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周遭的一切也因此突然变得不一样起来。经过种种,艾米和亚瑟是否最终走到一起?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赶尸惊魂渗透最佳婚姻鬼三惊2一路惊骑马布里街头小霸王风的外侧What'sup花牌情缘2母女情深安妮的脸心灵致动因为爱你我的23岁之无码青春大侦探皮卡丘没事,没事,没事!鱿鱼游戏第二季乔·科伊:洛杉矶论坛体育馆现场秀海上诊疗所蝙蝠侠:漫长的万圣节(上)大考油画杀人树懒绯闻女孩第四季可怜的东西玫瑰的战争记账人第二季跟班×服务不速星客鱼和薯条

《小杜丽》长篇影评

 1 ) 狄更斯批评现实主义,很到位!

想必狄更斯在英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以至于BBC热衷于翻拍其作品。

无论是远大前程还是小杜丽,所描述的英国社交圈名利场亦或是等级、阶层等都与我之前看过的一本有关英国语言及行为模式研究的书如出一辙,金钱不能改变所谓的绅士淑女们对门第出生的看法,高冷路线无疑是不会出错的,而对于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也不必有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因为同样存在的不会出错的标准答案。

所以小杜丽水晶般的心灵真是难能可贵,无论是麻雀变凤凰还是最终回归贫穷,都能够正视道德与良知,真情与真爱。

经历世事,最终与亚瑟终成眷属,大团圆结局实在是让人舒适。

约翰是我本人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他对小杜丽的爱可谓矢志不渝但注定无法拥有,时刻让人心碎但又无奈。

14集中亚瑟入狱,约翰的和他的对话实在深得我心:“我虽然算不上绅士,但也是个男人,我明明想打你一顿但是却为你选择你喜欢的屋子帮你搬东西爬上爬下,你以为我是为了你吗?

不!

我是为了她!

”爱很容易,爱到无私很难。

克莱曼夫人与远大前程中的郝维辛小姐如出一辙,为爱纠结扭曲了心灵的老巫婆有着不为人知的血肉。

狄更斯可能钟爱此类角色不能自拔吧我去!

最后,很好奇当今英国人的观念与传统是否仍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合拍,就好像中国人很难跳脱出儒家文化的影响。

如果真是这样,那也实在可怕,因为从你的姓氏,甚至发音、用词等谈吐,家居摆设等用品,把你归为上等人下等人着实让人不爽啊!

你高超软枕居室富丽堂皇就入流了?

NO!

暴发户而已,看见剧中那些破败的古堡了吗?

越古旧的东西越是绅士们淑女们的心头爱啊,这说明你的家族有历史,你是在继承而非购买。

变态啊!

一句话,想混到上流社会,难!

 2 ) To let me stay with you all your life

善良勤劳勇敢痴情的女主,她会偷偷留下男主的扣子悄悄思念男主,也会在伤心时将扣子丢入湖中,凝望湖面

女主这个举动特别萌,对着扣子露出的温柔的微笑让人觉得很可爱对不喜欢的人拒绝得也十分干脆

女主性格坚定,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心意自己的生活应该怎样过剧中,女主低头的时候温柔,仰起头的时候也充满了乐观和幸福,通常眼神也是坚定的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洋溢着幸福的神情

坚韧的Little Dorrit该主动的时候主动追求自己的感情,又有自尊,表白亲吻都是女主先主动的

女主的告白,简单动人

幸福的男女主剧也是有点群像的意思,其他人物也刻画得很有意思,道貌岸然的资本家,或伪善或安贫乐道的艺术家,刀子嘴豆腐心的收租者,怯弱善良的小姐们,本质善良但自卑的父亲,虚荣和妹妹价值观不同但能相互包容爱着妹妹的姐姐,以及一系列追求名利的人,女主的人设传统,但一直是我很欣赏的形象。

除了有一对似乎是百合?

感觉这条线结局处理得有些仓促。

可爱的人们取景也很美,音乐也很好听,很喜欢这部剧。

 3 ) 装酷的狄更斯[小杜丽]

一直觉得狄更斯很阴暗。

每次听到他的名字都感觉是工业革命时代那种阴暗昏黄雾霭沉沉的背景下有脚步匆匆带着高帽拿着长柄雨伞的英国绅士和衣衫褴褛瘦骨嶙峋流浪男孩的情景。

我花了一个多月看完这部电视剧。

前十三集都在感叹,狄更斯你是真残酷啊,赤裸裸的人性你还真敢写呐。

可是看到最后一集,就感觉好像看了另外一部片子。

一下子从写实变了童话。

大坏蛋被砸死了。

那楼青天白日不地震的情况下毫无预兆地塌了。

简直就是遭天谴了。

坏资本家被揭穿并且被剃头侮辱了。

冷漠的妈也以一种相对体面的方式吓死了。

男主角终于知道女主角喜欢他,他琢磨琢磨居然也开始喜欢女主角。

他别扭别扭因为觉得自己社会地位突降配不上社会地位“突升”的女主角。

这时候女主角居然也破产了。

然后俩人结婚了。

这跟灰姑娘的故事有什么区别?

现实主义是什么?

现实主义应该是:大坏蛋依然活着,到处敲诈勒索做坏事。

资本家依然装作慈善家,继续愚民。

那奇怪的妈依然被敲诈勒索,使出浑身解数保守秘密。

男主角知道女主角喜欢他,但是他不喜欢女主角。

或者他们地位一直不一致,或者他高她低或者她高他低,俩人怎么都捋不顺又没有挑战世俗的勇气,然后其中一个人远走他乡,或者俩人无疾而终。

之类的。

仔细想想,现实,这才是现实啊。

所以说,狄更斯的那种冷峻那种酷,完全是故作镇静呐。

他的内心还是很柔软很闷骚很渴望幸福的。

哦油,想到这儿就好像拉过来抱一抱啊很多人都说《小杜丽》是描写母亲形象的。

狄更斯就像个无助的孩子一样,生闷气在本子上乱写些故事,一不小心就成了名著。

真可爱。

---很喜欢里面的一个故事: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princess, and she had everything she could wish for, and a great deal more.    Near the palace was a cottage, in which lived a poor little tiny woman, all alone.    And one day, the princess stopped to the cottage, and said to the tiny woman, “Let me see what you keep there.”    And the tiny woman opened a very secret place, and showed the princess a shadow.    It was the shadow of someone who gone by many years ago.    “And you watch over this everyday?” said the princess.    “Yes” said the tiny woman, “because no one so good or kind had ever passed that way ever since”.    And then the princess realized that for all her gold, and silver, and diamonds and rubies, she had nothing so precious to her as that shadow was to that tiny woman.(引自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877891/ )那个clennman真是……让人时不时想抽一顿。

little dorrit简直就是女神。

又漂亮又善良又能干 一个缺点也没有。

他脑袋被门挤了么。

小杜丽说"i should have never met u. none of these ever happened. i was happy as i was."看不见希望而只能看见希望的海市蜃楼的时候会更痛苦。

不如绝望来得干净。

人生没有退格键 不能ctrl+z 不能reset 而且 就算人生可以修改 也很有可能不会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 牵一发动全身 蝴蝶效应是真理。

怎么又扯远了……

 4 ) 最后一集贡献了我心目中影视最佳表白场景

无数的影视文学作品中,男女主角互诉衷肠,或暧昧推拉或直白热烈或情深意浓。

但我心目中不可超越的场景永远属于小杜丽。

可能从现代观众的口味偏好看,爱情线“糖”太少了。

直到结尾的时候,感情的铺垫堆叠,已经到了要急切找个出口宣泄了,否则极易爱极生怨,但是偏偏男主角还不自知,这个时候借由一直暗恋女主的小约翰,一直沉默守护却也爱而不得的第三者来说出口,从竭力压抑到爆发,小约翰的剖白心迹,把小杜丽感情中的哀矜忠贞,她说不出口的赤诚无悔,全部摊开在了爱人的面前。

For all the time,I was breaking my heart over her.And she was breaking hers over you.披肝沥胆,格外动人心魄。

 5 ) 很美的镜头

虽然只看了两集,虽然是古装剧,但发现她的镜头运用的非常现代,在马车里拍在街上行走的杜丽,在杜丽正面拍摄后面的人群(这一般用在要偷袭啊或是贞子一类的,但这里运用的很清新浪漫。

)故事节奏很好,很喜欢英国那种潮湿烂泥般的破败感。

 6 ) 正在看呢~~~

其实以前看狄更斯的小说不知道为什么看不太下去,不过BBC拍的真的很好看啊,之前看过的Bleak House也是Matthew Macfadyen真是个有古典气质的演员啊,我觉得比在傲慢与偏见里面演的好

 7 ) 小杜丽:原著与剧混谈

原著是狄更斯的第11本小说,创作这部作品时他已经是当时著名的畅销书作家,致力于揭露1850年代的社会不公和官僚主义(拖拖拉拉局,Circumlocution Office),以及这些问题给英格兰带来的影响。

像他的其他作品一样,这部《小杜丽》也很大程度地借鉴狄更斯自己的童年时代,狄更斯自己的家庭也因为债务被关在Marshalsea监狱里。

Flora Finching这个角色则基于狄更斯早年的恋人Maria Beadnell(参见 Michael Slater所著《狄更斯和女性》,“Dickens and Women”)。

狄更斯以其个性化而闻名,《小杜丽》再次展现了被愚蠢邪恶人群包围的几个正面角色。

人类可能犯下的七宗罪:欲望、暴食、贪婪、懒惰、愤怒、嫉妒和骄傲,在原著和剧集中都有表现。

而在不幸、阴谋和物欲之中,有一个热心正直的男主角亚瑟-克莱南(剧集中由Matthew Macfadyen扮演),一个可爱纯真的女主角艾米-杜丽(克莱尔-福伊扮演),还有贯穿始终欲说还休的爱情线——艾米对亚瑟,亚瑟对Pet,还有小狱卒John Chivery,都生活在“I Want My Beloved to Be Happy”这个梗里面。

第一集主要写老一代,威廉-杜丽和克莱南夫人因为自己所犯的错误和生活选择,让下一代年轻人也陷入不同形式的牢笼之中。

威廉-杜丽由Tom Courtney扮演,他曾以《化妆师》获金球奖最佳戏剧类电影男主角,并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以《国王与国家》与《45年》分别获得威尼斯影展最佳男演员奖与柏林影展最佳男演员银熊奖。

“The House of Clennam”的女主人克莱南夫人由Judy Parfitt扮演,早年演过《大卫-科波菲尔》的配角,简-奥斯汀迷应该知道她演过1980年《傲慢与偏见》里的凯瑟琳-德波夫人。

克莱南夫人这个角色永远都是自己正确,高高在上俯视所有人,用丘吉尔的话形容,“A fanatic is one who can't change his mind and won't change the subject.”,在影视套路中,这种人被称为“原教旨主义者”(The Fundamentalist),这种原教旨不一定与宗教有关,指所有固执己见的人,比如《生活大爆炸》里的谢尔顿本人,所有事情都是他对,连布丁的口味都是;而谢尔顿的妈妈则堪称宗教方面的原教旨。

艾米-杜丽,一个在债务人监狱出生的女孩,困苦的生活中仍选择帮助别人。

受她的影响,亚瑟-克莱南,意识到自己的家庭所带来的桎梏,下决心脱离家族事业,离开母亲独居。

尽管被家庭和社会囚禁,两个年轻人依然凭着信念和决心走出困境,暗黑的故事中有一线希望。

狄更斯借这两个角色指出,个体和社会在极端的困境中也可以自我更新。

除此之外,《小杜丽》的故事里还有面对诱惑的一面。

杜丽一家(除小杜丽外)在暴富之后变得更加势利、贪婪、嫌贫爱富、急于掩盖过往。

这家人的故事走向非常《李尔王》,老杜丽跟着嫁入豪门的大女儿回到伦敦,留下小女儿独自在意大利;因为被关押太久,像《肖申克的救赎》里被“体制化”的那些人一样,老杜丽在外面的世界变得迷失而疯狂,最终死去时身边只有小女儿。

Merdel先生的银行经营类似庞氏骗局,他的原型可能是维多利亚时代的金融骗子John Sadleir。

狄更斯喜欢玩名字梗,Merdel这个名字来自法语,意思是“Sh*t”,结局自开始就埋下了。

其他名字,礼仪教练General夫人确实像个将军;Barnacle,是爱尔兰名字,意为“wild goose”,无用功,所以父子俩都在拖拖拉拉部工作;Sparkler,闪亮的东西,Fanny最终嫁的这个Sparkler像孩子一样天真,倒是没那么算计和贪婪;Flintwinch,flint是“燧石”,冷酷坚硬,winch是绞盘,原著和剧里都有Flintwinch试图掐死老婆的情节,过去的绞盘往往需要两个人操作,所以这个名字还暗含了双胞胎兄弟的存在。

剧第五集,Panacks到债务人监狱查名册时,名册上还出现了狄更斯这个名字,是剧本向原著作者的致敬。

音乐方面,John Lunn后来给《唐顿庄园》编过曲,所以两部作品的背景音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服装艾米一直穿紫色,婚礼上也穿了紫色,除此之外就是哀悼期的黑色;而Fanny穿绿色、橘色或桃色,除了黑色孝服。

两姐妹的服装反映了各自性情,可以单写一篇文章。

Fanny第一次出场是第一集49分钟左右,也是她唯一一次在Marshalsea出现,穿的绿色短外套。

同样的外套,1995版《傲慢与偏见》的卡罗琳-宾利(Anna Chancellor)在奈瑟菲尔德也穿过。

2007年的《劝导》,Kellynch Hall场景中背景里的Elizabeth Elliot穿的也是这件衣服。

这一版男主Elliot先生是《王冠》的亲王Tobias Menzies演的。

2003年电影《拜伦》Annabella Milbanke在伦敦的舞会上见到拜伦时也穿了这件衣服;1998年《名利场》公园场景Ann Dobbin也是这件外套。

这两部作品找不到资源,所以没有截图。

一件衣服把几部经典名著改编剧联系到了一起。

 8 ) 改编很成功

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经常令观众失望,但本剧刚看了两集就禁不住欣喜的想打高分,因为从这两集看改编的很棒!

虽然《小杜丽》在狄更斯作品中不算最好的,但大师就是大师,随便一个作品,都有很强的戏剧性和故事性,能为影视改编提供很好的故事基础,堪称精品!

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经常令观众失望,但本剧刚看了两集就禁不住欣喜的想打高分,因为从这两集看改编的很棒!

虽然《小杜丽》在狄更斯作品中不算最好的,但大师就是大师,随便一个作品,都有很强的戏剧性和故事性,能为影视改编提供很好的故事基础,堪称精品!

 9 ) 一些感想

肮脏潮湿的街道 摇摇欲坠的房屋 剧情很吸引我了 但是中断有一点点拖沓 结尾又太快好多坑还没填比如Miss Wade和黑女仆 力高给我留下阴影无误 觉得别人强行要嫁入他家 不知道有什么可优越的高文夫人 厚脸皮的高文 傻气的莫多尔 拖拉的拖拉衙门 只知道剥削却披着和善外表的资本家被舆论神话却拆东墙补西墙的银行家 努力想进入上流社会太过在乎他人的想法的老杜丽注定崩溃 混迹上流爱慕虚荣的姐姐但又真切的爱着小杜丽 喜欢Pancks看似可怕但内心温热 John也可爱给自己的墓志铭太感伤 还有随和的杜丽叔叔 可爱的意大利人 男女主太好了 完美的不真实 反倒是配角们很鲜明 爱情倒不是那么动容虽然结局全程姨母笑但狄更斯对现实的批判是尖锐的高明的

 10 ) 在这凶险的世间活下去,总要仰赖坚定的美德与微茫的盼望

看过的Charles Dickens不算多,在我印象中他始終笔调温和从容,善意地讽刺人性中那些微小的瑕疵,泪中带笑讲着尘埃中泛出人性光芒的故事,比如Oliver Twist,David Copperfield,《双城记》大约只能算是个特例。

因此看到Little Dorrit的名字的时候总觉得大约又是个孤星血泪式的故事,所以一直没抱多大兴趣,直到近日翻出来看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回头一查才发现果然是Dickens中后期的作品。

虽然还是有着Oliver Twist的套路与影子,比如主人公扑朔迷离的身世与贫苦童年,以善良和努力,最终真相大白,皆大欢喜。

然而Little Dorrit远远不止于此,不然故事到Dorrit一家继承遗产又重新富有起来便可以告终,它的结尾也很难说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团圆,即便喜悦之间带着难以磨灭的忧伤与惆怅。

而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小说中Dickens的爱憎分明,虽然小人物身上可笑的瑕疵依旧被描绘得活灵活现,但他对于反派人物却不再给予情有可原的宽容,却是彻头彻尾的批判和控诉;而他写悲剧人物更多了一种深重悲悯的情感,那个轻松柔和的Dickens已经渐渐透露出《双城记》中的冷峻犀利,或许是对世事的了解愈深愈透彻,愈感人间世态炎凉,越发叫人心寒。

甫看第一集的时候,我便忍不住在心中感叹:如果说俄罗斯民族擅长以哲思剖析灵魂,那么英国人绝对是洞察人间百态并以文学艺术形式进行表达描绘的高手,而Dickens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加之BBC的拍摄则更是天作之合。

不过可惜的是我并未看过Little Dorrit原著小说,所以这里不敢妄自以小说话事,只能谈谈对“剧集”的观感与印象。

Little Dorrit的基调是灰暗阴冷的,大约正契合那个年代因着工业革命而起步,资本主义商业文化正繁荣发达的伦敦的形象,表面上一片欣欣向荣,但私底下却是藏污纳垢。

那或许是个伟大的时代被不断歌颂,正如剧中的Mr. Merdle——时代的巨人,剧集对这个人物的描写几乎不带任何感情,没有嘲讽憎恶或者同情爱怜,纯客观平静的立场反倒让这个人物并不显得讨厌,他大约算是在剧中被Dickens抨击的资产阶级代表中最不让人心生厌恶的一个,故事平静地叙述着他那备受追捧的事业,滥美之词不绝于耳,而他的情绪却一直古怪地畏缩而紧张,或许是他自知自己所建造的是空中楼阁,而最终当事业破产时,他懦弱地以自杀了事,一夜之间仰赖于他的投资者们纷纷破产。

他生前虽坐拥财富地位,却没有相应的泰然若之,他总是将自己疏离于人群之外,自己也无好恶喜怒,只是兢兢业业满足他人的业务需要,而他死后甚至连他的家仆亲人都不曾为之哀悼惋惜,甚至连观众都只是冷静地目睹着这座大厦的轰然倒塌。

正如“拖拉衙门”以一个部门代表着官僚制度,或许Mr. Merdle这纯然客观疏离的存在象征着的正是资本主义金融体系本身,人们看似仰仗他而发达,事实上它并无感情关系或者价值判断,只是满足人们贪欲的工具,而Dickens显然并不看好这种泡沫般经营方式,若是出现问题漏洞它绝不承担重责,一旦崩盘重担只会将千千万万普通的投资者们压垮。

而相对于时髦的金融投资而言,另一个更为古老的行当则是地产投资,虽然剧集中并没有道明Mr. Casby的身份,但从他长长的胡须和黑色的袍子几乎不用费力便可以猜出这又是一个臭名昭著的犹太商人。

他坐在账簿后边的时候毫不客气地要求讨债人Mr. Panks竭尽所能的盘剥压榨租客们的每一分血汗钱,可一转身便变成了慈祥的老爷爷与Bleed Heart的孩子们打成一片,又可以像个圣人一样慰问在贫穷中挣扎的租户,与他们一同吃饭聊天,却把“吸血”的恶名都留给替他跑腿的Mr. Panks。

名利双收这样的好事得来并不难,如今当大商人的自传可以排上畅销书首位,大地产商们也各自扬名立万,而自有大把人去替他们背负血汗工厂、天价租金和行业垄断的种种骂名。

故事中估计作者最为憎恶的角色,或许莫过于Mrs. Clennam,她一生死守着三样东西:她家族的生意财富、她的正义与道德标准以及她不可告人的秘密。

她以上帝之名粉饰自私与冷酷,她所作的都是出于她所定义的正义,甚至有权力去审判他人,她似乎清教徒一般严苛地对待自己,也同样苛刻着他人,所以她可以坦然果断地让自己丈夫的情妇送死,侵吞Little Dorrit的财产,冷酷地将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从自己身边赶走,只是为了捍卫家族、名誉与公义。

然而这种种恶行并非不在谴责着她的良心,所以她以一份微薄的缝补工作来补偿Little Dorrit,实为了洗刷自己的罪衍;而更多的时候她将罪证与罪疚感一同掩盖销毁,便自以为是清白的了。

她实是种种朽坏与丑陋,但当他人质疑这本相的时候,她高举手中的圣经说:我不需要我的丈夫来审判我,我也不需要我的儿子来审判我,唯有上帝才可以审判我!

自欺欺人到最后连她自己都信了吧,而听见这句对白时,不禁一愣,甚是耳熟。

以上这些已经不再是人性的小小缺点与瑕疵,而是大是大非,大奸大恶矣,人性之罪恶不可儿戏也无可推诿,这些人的存在,才是让这个故事灰暗阴冷的真正原因。

而这些折射在Mr. Dorrit的身上,则是一个无以言说的悲剧。

从开篇Arthur在马夏尔西监狱中初见的Mr. Dorrit,这个人物的身上便因极大的自尊与自卑混合在一起而不由产生出滑稽和可笑的效果,然而他是善良的,只是监狱的生活毁了他的尊严与自我价值。

然而更大的悲剧却是在他重获自由回到上流社会中之后,以Mrs. Merdle为代表的冷酷高傲的上流社会无情地鄙夷着他,他找不回尊严与自我价值;而在Mrs. Clennam的辱骂中,他意识到自己亟欲摆脱的过去将是他一生的阴影,尽管离开了马夏尔西监狱,但那枷锁仍在,或许这社会原本便是个牢笼,它生生制造的罪恶的债务人监狱的制度毁了他的生活,Mr. Dorrit以为踏出了监狱便可获得自由重新开始,而这个更大的监狱却让他这绝望中的希望都破灭了。

不得不承认Mr. Dorrit无论是在监狱之内还是之外一言一行都无比可笑,但对其只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的故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见证着的不仅仅是债务人监狱制度,而是整个社会怎样将一个可怜的人的精神一丁一点消磨殆尽,将他踩在脚底下,直逼尽头也不放过的可怖与可悲。

当一个人被驱逐出社会之外(被关押在这个无法理论上是离开的马夏尔西监狱中),其一生都是being haunted,社会之大之恶,根本无处可逃。

所以这个故事虽以Amy与Arthur的身世与爱情作为主线,但在整个故事中,却显得并不重要。

他们的形象相较之下显得渺小而单薄,并不生动,但却是质朴真诚,甚至是必要的。

Amy善良无私,但未免太过羸弱;而Arthur正直有担当,却总有些许道德优越感,而这些不是作者讽刺的对象,只是不完美的现实。

他们都不是这个世上的强者,他们的命运虽有大起大落,也曾被世事的潮水抛来掷去,但却从不改变初衷,更没有沾染上这个社会的种种恶习,而这份坚定正正是他们的强大,所以一路走下去,命运之神必定要将他们交织在一起,总要给这个世界留一丝美好的盼望。

片尾的婚礼谈不上大喜或者大悲,过去都曾在他们的心中留上伤痕,笑脸上总也带着一丝忧伤。

然而始终总有一群人会围绕在他们身边,就是婚礼上的那些宾客们,而他们正是Dickens最擅长描写的那些底层带着些许瑕疵,不完美甚至可笑的小人物,比如实则心地善良但为了生存而以自私来自卫的Fanny,Plornish一家,好人但因逝去的爱情与青春而变得古怪的Flora,还有Mr. Panks和John Chivery,他们两个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一个耿直一个纯真,虽然微不足道但一言一行都以他们的方式散发着生命的光芒与热量。

在这里,Dickens正面肯定了这些小人物存在的意义,他们虽然各有缺陷,但正是那份朴素的爱与热心肠,人与人之间最简单直接的联系和感情,才是温暖着主人公,温暖着电视前的观众,温暖着世界的力量。

这世界的黑暗何其大,没有人可以独行,要在这凶险的世间活下去,总得仰赖坚定的美德与微茫的盼望。

《小杜丽》短评

不错。RT依旧萌死了,Freema依然美。但是可惜我就是不喜欢。

4分钟前
  • mOco
  • 还行

剧情有时候营造出一种很惊悚的感觉,没看过原著以及狄更斯的其他小说,有些不适应。剧情是真的annoying 剧本是厉害,但看着也是真的累。。。。

6分钟前
  • 嘉禾甜🍊
  • 较差

依然是Dickens笔下的伦敦,依然是巨额遗产,罪犯,身世之谜...比预期好看...尤其是此间的John同学,每每对着Amy的窗子深情独白的时候, 很是感人...

9分钟前
  • FEI
  • 推荐

为什么人能够不知道心里一直爱的是谁?最后一集也太匆忙了。

12分钟前
  • 任盈盈
  • 还行

人物塑造相当成功,但是剧情稍弱,不像BBC这几年华丽丽的古装剧风啊。

14分钟前
  • 啊么吸溜
  • 推荐

Matthew还是演古装剧好看O(∩_∩)O~,小Russell实在是太可爱了~~~

15分钟前
  • Armourland
  • 力荐

每个角色很典型,但情节就不大对我口味。尤其最后一集,57分钟内来个天翻地覆的大转变。。。囧死了。。。

17分钟前
  • 塑料树
  • 还行

Dickens还蛮浪漫主义的:)

19分钟前
  • MiaH
  • 力荐

冲着Dancy 去的

23分钟前
  • 默默的默
  • 还行

两个晚上搞定 中途阴暗部分快进 我承认只是为了最后一集的真相与喜剧结尾 不过还是不错

26分钟前
  • ⸜( ˙-˙ )⸝
  • 推荐

人人字幕组

29分钟前
  • 雲語荷棠樾
  • 推荐

演员优秀的表演,使我意识到Dickens对人物形象生动的刻画。

33分钟前
  • oldniu
  • 力荐

还行吧,原来欠钱不还关在这种地方就行了呀,这不挺好的吗,有免费屋住

36分钟前
  • kitty62888
  • 还行

从头到尾营造的氛围还是很抓人的,感觉结局太仓促了。男主一点也不像大女主一轮的感觉啊!

40分钟前
  • 罐儿图样图森破
  • 还行

节奏实在是拖沓的够呛,好多事情最后也没有交待明白,不知道是原著的毛病该是改变实在差劲,最后的结尾实在是太落俗套,小杜丽这人物实在是有些平面化,狄更斯的原著还是不够硬梆梆啊

43分钟前
  • 好大一张饼
  • 还行

...

44分钟前
  • 南瑾
  • 很差

我想看名著了

47分钟前
  • 猴丽莎白
  • 力荐

有些剧情莫名其妙

52分钟前
  • 婷婷
  • 较差

BBC英剧总是抛弃美式幽默而驻足经典的历史人文,这是可取之处也是令人神往之所在

54分钟前
  • sharonfly
  • 推荐

Charles Dickens有时候夸张的让我厚不住啊

59分钟前
  • loren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