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刚出场就是去帮家里打醋的,这对应了,一大叔说的,过几年就能帮你打醋了,被领居小伙伴欺负,不敢反抗,回到家就跟哥哥们哭诉,哥哥们看到弟弟被欺负,就去找他们算账,其实这不就是现实吗,我们小时候被欺负了,不也是第一时间会想起找自己哥哥姐姐嘛,这里刚开始几个小朋友在吵架斗嘴还挺可爱的,谁也不知道后面突然就那样了,大哥进狱,弟弟们没有哥哥保护了,父母也没有个懂事能帮手的儿子。
当老郭踢了一脚老三,老三没哭,说不疼,而前面被小伙伴在脚边砸个瓶子就回家哭了,其实从大哥被带走,老三已经变了,虽然年纪小,但他也知道大哥是因为他,从此他变成我们大人眼中的好孩子,不哭不闹,懂事学习好。
即使在学校被欺负也会不吭声,一昧的忍让,其实这真的是一个这个年纪该有的思想嘛,相反老二却拥有同龄孩子一样的调皮,活泼,爱闯祸,与老三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正如老郭所说,老三其实才是心眼最多的一个。
从小品学兼优顺利考进重点高中,被小混混盯上,所以就算受欺负也不让二哥出头,他从小就是个懂事,敏感的孩子,会心疼妈妈,也不愿二哥再捱打,自己替二哥背锅。
其实最感动的时,把买电视机的钱换成帮妈妈买洗衣机,妈妈一脸既心疼又安慰的表情看着三儿,然后说妈妈抱抱,妈妈抱抱,此时此刻谁都能被他们那真挚又温暖的情景打动,生活不就是这样,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还是要继续,因为有我们爱的的人,我们要去守护她们,这已经变成一种责任,一种你无法卸掉的东西,所以当老郭最疼爱的大儿子被警察带走,面对街坊邻居还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多大点事,我还有三儿子呢”其实心里早已经疼的很,但他是一家之主,是这个家的光,是这个家的守护神,所以他不能倒。
在我们记忆里谁不曾受过伤害,还是不得不对生活照单全收那些日子,虽然路途险峻,只要努力踏过去,总有一天好日子会如期而至。
选演员真是败笔。
本来剧情很好,儿时少时的演员也都很符合年龄,我还说今年剧王就是它了。
到了成年后这批演员,请原谅我在果静林和张嘉译的赘肉和褶子中跳戏。
最多30岁的人愣是50岁的即视感,对比沧桑十足的男主们,范荣简直是玻尿酸女王。
青年还是让青年演员演吧,果大叔不能因为自己是编剧就这么玩呀……
「一屋不扫」from本来老六
郭小洋是不是个【深不可测】的人?
鲁迅说不知道嶙峋是什么样,郭小洋就是嶙峋。
如果郭小海还是正经话玩笑讲,郭小洋就是正经人生玩笑过。
他是个喜欢扫地的人。
出场一次,追求范荣到了深山还是扫地。
少林寺无名扫地僧?
(金庸《天龙八部》),我倒是想起语文课本上那句经常引起群架的名人名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郭小洋是一个慢一拍的人,总是谋定后动,像一个象棋高手为自己的预见而纠结乃至和解。
他时时刻刻准备归隐,扫一屋而陶然;他分分秒秒怀抱天下,扫天下而醺醺。
对于他而言,处长,股票翻二十一倍,进大户室都只是一个象征,千钟黍黄金屋颜如玉唾手可得,他更需要的只是我来过,我不在乎结果。
甚至爱情也是如此。
爱情的基础是相知于心,但维持爱情的往往是深不可测。
为什么总会喜新厌旧?
因为人总是在好奇,不仅仅是好奇燕瘦环肥,而是在爱情中暴露的自己,那个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自己:万物之逆旅,百代之过客。
他遇到了叶琪。
他遇到了范荣。
甚至他曾经遇到过裴小云。
叶琪相对范荣属于截然不同的世界:制服、发型、笑容都是一丝不苟就像流水线的配件,但隐隐透着危险。
她和郭小洋似乎才是来自同一个世界:深不可测,危险和机遇并存。
郭小洋对她的追求就如刀尖上行走,步步为营,先抑后扬。
与其说他爱着叶姐,不如说他一如既往地爱着陌生的世界。
他从不动声色还是走到了不动声色。
他笑嘻嘻地在调情就像给自己做各种皮试,在每次疼痛之后还是绝望地发现再怎么加大剂量都无济于事,危险固然一次次让他不得不带着扫帚出门,但他还是越来越疲惫这种一个人拿扫帚的日子。
叶琪只是那个世界。
范荣呢?
范荣就是那个递扫帚的小姑娘。
【我爸爸说了,你哥扎死了我哥,我爸爸不让我和你玩】【他们在路上堵你】【你就去找那个老女人】【你就是个坏人】对着一言不发的老三说着这些,老三听了也还是一言不发。
但就在这些一言不发里,疲惫的郭小洋慢慢完整。
第一次范荣在自行车后座上拉住他的腰,第一次看《远山的呼唤》接过汽水,裴小云会直截了当叫他滚蛋,范荣就算哭哭啼啼还是会关心他吃了吗。
在这个犬牙交错的世界上,郭小洋终于发现自己不再需要孤军奋战。
所以他抽了范荣一耳光,所以他心甘情愿被范荣抽了:如果不够,还可以再打。
他开始愤怒,是因为觉得范荣总会懂他;他开始哭泣,是因为连范荣慢慢走远。
【我和那个人完了,他在我的世界里消失了】这不仅仅是范荣面对世界的撕心裂肺,更是郭小洋对着往昔所有的郭小洋嚎啕大哭。
就如片尾时光的逆转,郭小洋的心思要一层层翻开那些口口声声的【褶子】,你才能看见他,看见那个被自己遗忘的自己。
【你说我世上最坚强。
我说你是世上最善良。
】拿起扫帚吧,抱着那个递给扫帚的人,我们一起: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 END—
北京八零后一枚。
被前几集小演员的演技和瑕不掩瑜的年代感惊艳到了,一度拉来了胡同串子男友一起看,心心念念盼到了少年时期。
老二的少年演员感觉有点像朱亚文,老三的少年演员张力也足。
不过剧情间飘着淡淡的尴尬,那就是....... 哪个北京痞子会真当着外人面儿给自己弟弟一巴掌啊,唱歌倒是老梗也不会唱个歌就开始搞基啊!
对干弟弟真的不是爱情么!
怎么就一个被窝睡觉感情那么深了啊!
突如其来的老三视角自白就感觉到一股杰克苏的味道。
少年期前的北京贫是真逗乐,虽然有时候重音不对味道也接近了。
怎么长到青年和中青年期这北京腔突然变成了耍流氓。
我反思了一下,老二老三撩妹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尬,原来还是出于年龄!
和颜值!
似乎后者更重要!
男友一直说马国明演老三就接受,人家香港忙着呢我站刘烨演老三更现实点然而,吴秀波演老三帅我也能忍了年龄啊。
但这哪是撩妹啊,感觉老二搂着小薇,老三搂着范荣都是搂着侄女呢。
跑去微博看了看果编剧的评论,简直是......估计人家压力也不小,我的嫌弃也消去了不少。
感觉也是不容易,不知道是不是想写一部自传体小说,心中有一盘大棋,但就是没人买账。
今天跳过15集直接看了大结局,我的天呢,一个看起来奔三的大小伙子管车晓叫妈,我真以为开玩笑呢。
化妆为啥不能走点心!
走点心啊!
心好累!!!
作为一个70后的感觉是:前半部分有触动到,后半部分不知所云,老三果大编剧舞台剧般的演技完全是不知所谓,贴吧叫“尬哭男”,各种穿帮镜头,情节的各种不合理,后半部分可以理解为果编自己的情怀剧,唯一亮点是张嘉译,老二和老三完全是演技的正反面教材。
结尾海子的诗被朗读成了老年朋友的红歌。
这部剧想告诉我们:忽悠个投资方做投资、拉几个大牌朋友助阵,阿猫阿狗都可以拍一部随心所欲表现个人情怀的满足个人梦想的魔幻剧
国产剧难得的佳作,终于不是大院的孩子拍大院——自我感动了,而且很隐晦地讽刺了一下大院孩子,部队后代的骄横跋扈。
刘佩琦、张嘉译、姜武…虽然有人说年龄不符合剧中人物,但看在剧情和演员演技可以弥补的份上… 忍了。
主要不能忍的是:在90年代的街头看到了美团外卖、建外SOHO…还有喜欢老二的那个女配,90年代就穿露脐装戴choker真的有点跳戏啊…
这个一星是给姓果那老B头子的,对,就是给你的!
我都懒得叫你的全名!
因为我怕我手机爆炸!
对你就俩字儿评价,恶心!
跟你的演技关系不大,主要是你的人品令人作呕!
你真是太不要脸了,真的!
自己几斤几两没点B数么?
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告诉你,这部剧,如果你不打着张嘉译的幌子,至少三分之二的观众会弃剧,懂么你?
借的谁的光心里有点B数!
另外,我希望这是你最后一次用好演员做噱头宣传你的烂剧和你的烂人品!
人在做天在看,如果你不怕遭报应,你就继续无行我素,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证,你不会有好结果!
70年代的人很多事情并没有赶上,比如第一轮的股市,个体户,这些都是60、50年代的人才有机会触碰的到的,70年代遇到的最佳机会就是2000年初期低迷的房地产市场,这部戏死拉硬拽的把这些事情都按在了70年代人的头上,很扯。
在人格的塑造上,这部戏也是相当失败,没有看到明显的时代标记,也没有看到个性的灵魂,唯一勉强凑活的,只有老二这个形象,也许是张嘉译的演技好吧。
至于老三,我为什么只看到厌恶和恶心呢?
还有那几个女孩,其任性、张扬的个性,完全不可能属于70后,特别是煤女人演的这个角色,一群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家伙,难道这就是编剧和作者要诠释的70后吗?
境界偏低,对白低俗,情节平庸,内容乏味,死拉硬拽,突兀叠出,不值得浪费时间。
我觉得这就是个70后的YY自传电视剧我以为就哭那一次呢!
没想到后面全是狗血!
弃剧171214妈的越来越狗血!
小薇死了老四死了 我也不想看了最喜欢老四!
27集到现在 31 每集都能催几把泪尤其是在大草原上,老范抱起老大的孙子,泪目。
一部情节有些俗但故事不俗的电视剧不会再看第二遍,太伤心。
这片的年龄真的是bug,要不是一众人品不错的演员撑着,这评分绝不是6.1,会直奔3分而去,评分的都手下留情了。
可以说该老的没老,该年轻的没年轻过。
四十年的经历,明明有三代人的演员却让大龄的提前进入,让人看的极度出戏,根本不知其几岁。
老三和范荣是同班同学,年轻的演员还是同一代,到了果子狸这里就强行变成老少配,果子狸那张老人脸,天天叫叶琪阿姐,恶不恶心。
老三小时候看起来比小云小,而到了中年小云还是那个小云。
老二同样提前进入中年,分分钟上演黄昏恋二婚恋的节奏。
老大杀人至少要满18岁吧,那时好像还没实施16岁的,即便十几年后出来,也才30出头,一开场就让姜武这五十多岁的来演,是不是没演员了。
而且老大儿子年年龄是个谜,出生时范父去认亲到底是那一年,而之后小薇忍痛割爱帮老二追小云,在回家的路上唱小薇,小薇是2002年11月发布的,到老三天翔药业股票赔本出走大草原,被老大妻子和她六岁的儿子发现,好像还没到03年的非典。
时间线年龄线乱做一团。
刘佩琦和迟蓬很合适,但面貌应该随着年龄二变老啊,怎么能八十好几还是四十的面貌和气力。
老大最合适都演员,既然是果子狸当编剧,那就让他演好了(68年出生),老二最合适是刘烨(76年出生),老三最合适是杜淳(81年出生),剧里年龄和演员年龄更符合,演年轻或大一点的都不违和。
老大老婆无所谓,老二老婆小薇一样无所谓,小云和范荣至少要有贯穿四十年的抗打年龄,小云,刘涛是不错,考虑到片酬问题,可以让姜文的老婆周韵出演,年龄上的化妆,其面貌可以贯穿四十年。
范荣可以让马苏来演,78年出生的徐洁儿饰演的叶琪被81年出生的杜淳饰演的叫姐似乎更合理。
编剧你能不能不演戏!
我只想知道老三和黑道大哥那段能掐了吗?真的太尴尬了,复仇者联盟都不敢这么拍
超有年代感,真实不做作,目前来说不管大中小年龄段的演员全部演技在线,非常不容易了。/张嘉译果静林上线的分割线/这年龄还是让人太出戏了,应该让青年演员多过渡几集/12月2日/再降一分,编剧兼老三扮演者,你对人设到底有什么误解?!
“狗改得了吃屎吗?”“不能,可我改得了啊!”。。。~
第一二集就已经牛逼的不像话了,无话可说五星。列宁同志已经不咳嗽了,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哈哈
故事无趣,精彩在贫嘴的对白。小薇准备了孩子每年的衣服,在幼儿园眷恋的离开,触动内心。
第二集看哭了。
年代有点混乱
三十多集了,我爸说这(指老三)都和我差不多年纪了,还结婚;但比起老三更讨厌的是他的青梅竹马那个角色,演什么都有一种多余,不讨好的感觉
过的最好的老三 结果发现是编剧
老三太老
这部剧在我眼里主要的败笔是三哥的角色。如果三哥的角色能少点诗朗诵或者旁白什么的,可能能加一星,讲真这位演员|编剧的朗诵功底确实让人听着很尬,很跳脱于剧情。总感觉编剧自己出来演戏怪怪的,好像给自己加了很多体现“光辉形象”的戏,让人看的脸酸,可惜了。
陪我妈看的,看到今天这集是真看不下去了!编剧老三你对非典能不能严肃一点?然后少点儿自恋!
美术这么差劲,就别说是北京戏了……可惜几个好演员了
老三人设严重有问题。台词不讲究。剧情太拍脑袋,随意说,不动脑筋,不符合时代特征。另,非常讨厌植入的酒和车广告。
这部电视剧看起来特别中二几个男人人到中年为什么还跟小年轻似的?
越來越爛
和血色浪漫没法比
浪费了一帮好演员。
很不错的一部跨年代电视剧,时代感强,剧情紧凑,老戏骨演技没得说,只有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