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年长女性剧没有意见,毕竟某年某天我也会变老,可这些姥姥们仿佛一觉睡醒20年过去,心智还在从前。
M和Cha两人刚面对黑人角色时的场景我大脚趾能独自扣出马丁路德金像。
2021年了,你俩是搬去深红州没出来过吗?
平时身边一个黑人都没有?
当然最后还是需要有色人种来帮她们总结:这年头当白人好难啊。
也不对,这么正确的剧情里东亚女还是那个需要被rescued的,东亚男仍然是毫无X吸引力的。
东亚啊东亚,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那个模范族裔Samantha。
重温SATC就越来越爱Sam。
大女主百分百,管你是酒店大佬还是明星小狼狗,都只能是锦上添花,最重要的自己开心。
Kim不愿演出太正确了,而我情愿把把Sam写死了也比现在这样扭曲她要强。
Sam去伦敦不愿理你们的原因只会是:总算看清了Carrie是个需要时拜托你好姐妹,和自己利益冲突时你走你马上走的biatch。
Miranda。
SATC最开始Miranda的设定就是独立高知职业女性,估摸着原作者没上过几天班,写不出职场,M的工作描写甚少,就那点通用的办公室刻板性别歧视场景。
对工作女性有些恶意,曾经律所partner的M最后在Brooklyn灰头土脸洗衣服。
另外两位嫁的好的太太,一位在Hudson河景Penthouse里神伤,一位浑身logo对着浑身logo的孩子吹胡子瞪眼,真的好烦恼哦,每天要从200平米的大床上起身真的好烦哦。
等等,Harry也是律师啊,M收入不会差那么多吧,她家还是双收入。
姥姥的出柜生活嘛,地铁老头手机.jpgCharlotte。
无话可说单薄形象。
请开除嘴唇填充医生。
Carrie。
回家看到老公坐那儿,不先打911抱着哭,是嫌老公没死透吗?
医院做手术躺病床上还戴着成串的珍珠项链,这已经超过做作的范畴了。
是这位老太太一直说要面对年龄55,被称作Ma’am的时候又不开心,还是一如当年的作。
当她没有洗过碗的手戴着塑胶手套一样的时尚单品,一把扬了big的骨灰时,我脑中一万匹羊驼咆哮了。
没有特别注明请扬了我的遗嘱还这么做,一点都不浪漫,太不尊重人了。
更何况那是周末会陪母亲去教堂的儿子,葬回自家墓地不行吗?
午夜梦回big亮灯来找你是告诉你:不想待在你认为很重要但对他完全无所谓的鞋旁边。
然后你就把他扬在异乡了,太可以了。
结尾podcast当知心大姐回答情感问题简直是文艺复兴梦回上世纪。
信女愿一生荤素搭配请求不要再有第二季。
谢谢姥姥们了。
SATC记忆犹新的一幕之一,是Steve和Miranda在brooklyn bridge的人潮中相拥,背景音乐是Al Green的how can you mend a broken heart。
AJLT 9集了,都不忍直视,唯一被感动的一幕是steve说the ring is never coming off。
时代、潮流、舆论,挟持着我们,让我们不得不崇尚个性、自由和本我。
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不就恰恰在拥有隐忍、大爱、自律、承诺、和责任的超我里吗?
想想真可笑,我们用了不知道多少代,形成了社会、发现了文明、开始称之为人,而此时此刻,时代却又鼓励我们找回兽性。
Steve是属于上个时代的善良和温柔,被这个时代禁锢了思想的miranda不配拥有。
没错,所谓的追求自由和寻找本我,若仔细想,不也只是这个时代赋予人们的另一种思想禁锢吗?
年轻的时候对社会、法律、宗教、zz不屑一顾,曾经一度以无信仰和无zf主义为荣,如今一想,也正是这些所谓的“非自由”和“禁锢”让我们爬上了地球食物链的顶端。
算了,有些东西不能多想,想多了又是一个话题。
还是不要自寻烦恼了。
做为SATC买过全套正版碟,并在香港为了AJLT再度开通hbo的老粉,and just like that也只能给3/5分了,其中1分是为了纪念自己的青春。
很多年前看过前面六季《欲望都市》,深深震撼了我的三观。
那时候我朝还在女人以离婚为耻、单身不好意思跟人说的时代氛围——现在在大城市里对女性的婚恋选择只是宽容了一些些,很有限的一些些——几个先锋女性影响过我,也影响了很多中国女性。
后来模仿这个美国都市女人故事,中国还拍过一部剧集《好想好想谈恋爱》,李樯编剧,那英、梁静、蒋雯丽、罗海琼主演对应四个美版的米兰达、萨曼莎、凯利、夏洛特。
那时候我们开始谈论婚恋选择自由,就是女性结不结婚可以自由的事情:什么时候结婚,和什么人结婚是不是我们女人有权利决定;还有就是性的选择权,要不要和什么时候要性,和谁有性,需不需要因为性喜欢一个人?
女人对于这些事,至少有讨论的自由。
再看看现在的都市女性剧,讨论的话题,反而不如那个时候的思想先锋。
对我们这一代70后的中国女性,对婚恋自由的认知提高了一截,美剧《欲望都市》和《老友记》大概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欲望都市》里人气最高的并不是主角,而是萨曼莎,她独立到决绝,喜感和悲剧感混合,只要她在每一个话题里、矛盾冲突里一出现,就能一眼看出女性在父权制度下被驯化、隐忍、自我洗脑的毛病,她是四个女人里看上去最风骚,最不女权,其实是最反叛的那个。
我个人最喜欢的角色排第一的绝对是米兰达,是个男人婆,事业好胜心爆棚,为人爽直、吃苦耐劳,她作为女性在职场上大杀四方,非常非常帅。
她的性取向问题,前面几季剧集里是非常肯定的,笔直,她要找男性伴侣,有一集她穿着男人的西装,短发,一起工作的女客户,以为她是弯的,就在电梯里亲她,米兰达躲开了,她解释自己不是gay,只是喜欢穿成男人的样子。
她和Steve兜兜转转,季终结尾时为了安慰持有主流价值观的大众,编剧硬让二人结婚搬到了布鲁克林,这结局多少是我的意难平。
米兰达还是放不下结婚的心思,更大的权重是因为儿子的出生,有了要安定下来的决心。
米兰达做不到萨曼莎那个决绝。
米兰达对Steve,更像是当妈对孩子的不舍,但两人最大的问题是他们的结合跨越了阶层,带来很多婚姻中的隐患。
纯爱文学里写跨越阶层的婚姻恋爱很浪漫,灰姑娘霸道总裁很浪漫,女王配保镖也很浪漫,但是纯爱文学不是现实,它是一种虐恋的通俗文学,看着消遣,做做白日梦的。
跨越阶层的婚姻在现实中是很难顺利度过一生的,两人总要一起说话,聊天,精神沟通,凡事都要一起度过,对很多事情的判断都要一起,一件事情不一致,下一件还不一致,若每天都有一件事不一致,这样的婚姻会很窒息。
早年间,Steve第一次在米兰达的公寓里过夜,有一件小事看上去小,却体现二人的一种阶层差异本质。
Steve大清早在洗衣机里留下脏衣服,内裤上沾染着咱东西,米兰达看到后完全不能忍,第二天就把他轰走了,还和姐妹们吐槽Steve,这样大街上捡来的男人不能要。
后来呢,也是这些小事情的积累,分分合合,直到米兰达发现自己怀孕,Steve又被发现了特殊地方的癌,割掉了一个ball。
如果看过这些情节,会理解米兰达在失恋之后回到了Steve身边的合理性。
好像和一个人纠缠久了也会产生感情,即使这份感情并不是爱情,也可能会走进婚姻。
这一季开始,结婚多年后的米兰达并没有因为婚姻变好,反而变成琐碎的中年大妈,以她的资历,她至少能在律所做到合伙人。
她离职后又回到学校读书,还有了酗酒问题。
米兰达对凯利说自己知道自己,并没有酗酒,看得我很心痛。
她曾经是个以理性思维能力为职业的律师啊,现在连自己最明显不过的问题也在逃避。
大概因为她多年来压抑自我,给自己洗脑,当所有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无法再说服自己时,就只能用酒精麻痹神经。
Steve有自己的事业,但并不是能给米兰达很多能量的人,他尽力地靠近着米兰达,他人非常善良,非常温柔,可是就不是米兰达需要的那个。
这真的是很无奈的事情,纯爱小说只写到了两人结婚,婚后的一地鸡毛,阶级差异带来的各种问题,你写写试试,会有多少公主能和保镖过得下去?
这一季的第八集里有一场戏,米兰达和那个女教授在农贸市场见面,分别见到了对方的丈夫,这是特别有趣的一场戏。
两个聪明女性的丈夫,一个是个狂撒狗粮的小狼狗,另一个是丢三落四不成熟,米兰达后来和女教授说,这就是我的Steve。
全世界大概都一样,优秀女性会找到一个听话,却是男孩儿一样心智的男人作为丈夫。
或许现实生活里,也只有这样的男人才会接受优秀女性的压力感,因为本质上这些男人在婚姻中只是寻找母亲的替代品,并不是一种在精神、经济、社会地位上对等的婚姻关系。
米兰达一定会出轨,即使没有贫嘴大丫头che,也会有别人。
因为她寻求一种新的空气,这和性取向没有关系,和遇到的具体的人有关系。
米兰达不爱Steve,生活毫无激情,除了酒精和上上学——她上课也没有任何具体诉求,好像只是为了打发时间——人到中年出轨,上学,出家之类的行为,大多数人是因为没有目标,只有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才能让自己感觉还活着,还有荷尔蒙在分泌。
我曾经的偶像米兰达女王也是凡人一枚,她选择和che在一起,为了让自己还能感觉到在活着。
不去对人物作道德评判,只觉得很合理,我身为一名中年女观众,甚至很羡慕她的勇气和运气,此时儿子已经长大成人,而自己能在恰当的时候遇到一个人,能站在一个人生选择的路口,为什么不试试新的可能性?
为了减少米兰达出轨的不伦感,编剧安排了让Steve知晓了她的这段affair,并且不责怪不分开。
好像给米兰达发了一个出轨绿色通行证,也是反着写了我朝常见的大老婆正宫绝不离婚等待浪子回头的戏码。
至于米兰达和che的后续发展,我觉得不太重要。
选择和一个伴侣在一起,都在寻求成长,寻求自我认识,诚实对待只有一次的人生。
《欲望都市》一直在努力传达的这样的女性意识。
先明确一点——非要加上“用今天(post #metoo)的眼光来看”那咱就加上——Big很垃圾。
他绝不是任何人应该选择的伴侣。
遛了你十年的渣男最后遛回到你这儿结了婚(大婚当日还逃了婚),快进到今天的话,更能说服我的开场,是俩人已然离婚多年,恩仇泯然,也许留有不咸不淡的余情,掺杂着人到中年的不甘与怅惘,Carry在纽约的华服与华灯之下依旧独自傲然前行。
当然并没有按我想的来。
浪子回头,按常识说,就一会儿,结果Big这一回头就真的彻底不浪了,白头偕老,不愁孩子不愁钱,你侬我侬荷尔蒙能分泌到更年期过了好几年之后。
Fine,剧情转向了“死亡将我们分开”,姑且给你发一张傻白甜的天真烂漫卡(忽略你已经多大岁数了),听你往下讲……往下讲就完全不ok了。
到结尾,几乎可以配一条观众的哄笑音轨,不是因为搞笑,而是因为可笑。
在这个故事里,每一个想要“与时俱进”的白人女性都找到了一个“文化导师”,每一个导师都是个少数族裔/群体。
看出来了吧?
请自行对号入座,这里就不赘述了。
都2022年了,叙事意识还停留到Y2K之前呢。
换汤不换药的万水千山总是情,这本身没毛病,但“不管你多么华美独立,你真正想要的永远是爱情”,这种陈旧的观念,你要真相信就理直气壮地讲出来,我也敬你痴情有种,但你非要加一个与时俱进的当代女性主义虚伪包装是要干嘛?
Kim大概骂不醒SJP,SJP不知道她有多老套,而且她以为自己很真诚。
本来带着时代印记又超前于时代的《欲望都市》,人物们仿佛被一记闷棍打昏过去,一觉醒来20年后了,天下大变,于是晕头转向到处临时抱佛脚,连调度节奏、说话语速、剪辑节拍都慢下来了,整个质感都是错的,是高清摄像机代替胶片惹的祸吗?
你看过幼儿园小孩演大人吗?
这剧就是反过来,老人演小孩,20出头的少女居住在50多岁人的身体里,以为自己还是嫩芽般的可爱。
别杠,我不是在说为老不尊的问题,我是说,无论多大年龄,假扮自己是另一个人、或另一群人,言行总是很令人尴尬。
《欲望号街车》,白兰琪小姐那样的女人,如果获得的是岁月静好的大团圆结局,就成了这部剧。
这剧是白兰琪小姐的内心世界。
这叫做油腻。
为什么一定要把这个冲第一季第一集的灵魂人物杀死呢??
不解决他没法安排剧情?
凯莉就必须50多岁了还要沉沦情海再去恋爱?
跟年轻人?
跟老头?
尬不尬?
就拍他们日常会遇到的问题不好吗?
优秀如摩登家庭 或者说婚姻日常题材的不可以吗?
非要把一个摸着她头叫她kid 拿着红色气球跟她顺生日快乐 无数个把她pick起来的人杀死?
那么多偶遇 那么多故事 何必呢…无法接受
《就这样》从筹拍到播放,剧外的故事太过戏异化,从一直以来的塑料姐妹梗,到被控性侵,再到人生无常,一点一点地淹没欲望都市里曾构建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大家都在讨论演员本身,却鲜少去聊聊她们在50岁+的人生后半场时间,怎么继续走下去。
《欲望都市》里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第六季最后一集的最后,老地方咖啡厅,凯莉兴奋地冲起来,四人终于团聚了,她们激动地拥抱着对方,终于可以继续一起更新八卦和吐槽男人了,看着她们洋溢满脸的喜悦,甚至觉得她们的男人不过是玩伴,另外三人才是自己的终生伴侣,Big只是把凯莉从巴黎带回来的工具人,好笑的是,第一部电影结尾时,当Big和凯莉注册为夫妻后,下一幕也是四姐妹大笑相聚的画面,Big可太懂了,能让凯莉放肆大笑的只能是她们三人啊。
故事就定格在这里该多好。
在这之后的第一部电影拍得像个童话故事,凯莉和Big的爱情故事纯结得不像话,印象最深是电影结尾,四人组为萨蔓莎庆生,为姐妹们下一个50年干杯,放眼望去,是一群又一群的好姐妹相聚,是互相支撑着对方精彩下去信念。
第二部电影就是大型赞助商广告片,唯一的亮点就是关于凯莉和Big那略为尴尬且现实的婚后生活的描述吧,当激情和荷尔蒙散去,虽然不需要面对柴米油盐,但仙女总归要放屁的,吒咤华尔街的霸总也有不想游戏人间的时候,终于回归宅男本性。
到了《就这样》,简单来说就是,淡而无味,乏善可陈,然而最伤本粉丝的心的是,对欲望都市宇宙中的一些人物,那种毫不尊重的续写。
Mr Big:第一集里,凯莉和Big在厨房里的装模作样,尴尬得就像厨房用具广告,编剧觉得再也写不出凯莉婚后的生活,于是运用上帝之手带走了Big,还是非常突然的那种,省掉不必要的麻烦,对于凯莉来说,她生命中那位所谓的天命之子,就这样来了,又匆匆地走了,无法用婚姻打破爱的誓言,便用死亡实行物理隔离吧。
萨蔓莎:请问编剧如何说服自己,当年与凯莉她们纵横纽约十多年,做人坦坦荡荡,在好友亲人的葬礼上眼泪决堤,还能战胜过癌症的人,竟为了好友新书版税的事情与之闹翻?
一个爱自己胜过男人,乃至金钱与名声的人,竟为了版税的事情斤斤计较?
一个生于纽约、死于纽约,从纽漂到公关一姐,浑身上下都能为纽约代言的人,竟为了闹翻的好友和版税的事情远走他乡,去的还是与她个人气质格格不入的英国?
请问有尊重过萨蔓莎这位角色的意见吗?
好基友Stanford:基本上是系列里最讨喜的一位角色之一了,并且很好地串发起各种辛辣和边缘的话题,与凯莉无所不谈,是四人组的编外成员,是百年修得的好基友。
上天突然说要带走演员本人,剧组毫无防避,但也不至于脑子一抽,写出一个Stanford追随网红到日本的莫名剧情。
写了也就算了,然而在剧里,除了伴侣安东尼表示气急败坏以外,大家似乎一点反映都没有,作为好闰密凯莉,反映正常得就像听的是别人的故事,这样一个重要的角色真正地离开大家了,甚至不值得各位的一声悼念,没有Standford与凯莉在纽约街头的餐吧里一边闲聊一边八卦,仅存的一丝欲望都市气质也不复存在了。
曾经的欲望都市之所以吸引着一大批粉丝,除了女性话题、时尚、城市标签、猎奇的性爱剧情外,难能可贵的是,它同样也是一部走心的电视剧,曾经,凯莉在汉普顿的沙滩感叹与Mr Big二十多岁小娇妻的差距,在Big即将离开纽约的那一夜共舞在Moon River的音乐下,在纽约的雨中坦言与这座城市保持着长期且稳定的恋爱关系,在绝望的时刻也想过一走了之,而那一刻,也是欲望都市最接近消亡的时刻。
S&C 重返篇结束了,相比较Friends 20年浓墨重彩的两小时怀旧联欢,S&C十集的故事叙述算是对老粉们诚意地安可。
面对S&C重返篇,就如同人到中年,要去见当年没有结局的恋人,见面前对结果心知肚明却还怀揣的一点点期待,重逢第一眼的熟悉和感慨,一壶茶之后的相见不如怀念。
相比较正剧六年的瑰丽和冲突,重返篇里的生活就是千帆过去后的平静,十集下来,似乎发生了很多事,但又似乎什么都没说。
Carrie适应着次世代的文化圈和丧夫后的新生活,Charlotte努力做好完美主妇与母亲,Amanda开始发现新的自我,Samatha虽然因为演员原因没有露真容,但编剧还是巧妙地设计了短讯交流这样的情节继续展现着她的独立和幽默。
新剧里加入了不少政治正确的元素,少数族裔、LGBTQ…新加入的几个人物几乎在脸上贴满了政治正确的标签, 却只有态度,不见观点,十集下来没有一个能让人回味。
可能编剧觉得只在配角里体现政治正确还不够,生硬地让Amanda扛起了彩虹大旗,用出轨加出柜来应对中年危机。
自以为自己姬片也看过不少,对下海持完全开放态度,但是Amanda的这段剧情全然不顾角色性格的连续性和情感产生的合理性,感情来得生硬而又尴尬,为了拉而拉,充满了用力过猛的谄媚。
至于Carrie和Charlotte,十集下来脑袋里只有Carrie在Big死后挥之不去的阴郁,年轻时的那些睿智似乎也跟着Big的骨灰一起被束之高阁;Charlotte的完美婚姻里,老公只是工具人般的存在,对两个女儿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深入地探讨,所有都流于表面。
本期待重返篇能够带着时间沉淀的感悟归来,本来期待这群在我二十岁,领着我穿越象牙塔去参观外面世界,重塑了我对女性独立,love,friendship,fashion,sex,relationship看法的女人们,能够在sequel里展示经历岁月后的智慧和魅力,但却发现岁月只残酷地带来了皱纹、白发和意外,还有失望。
想起了当年跟宿舍姐妹一起在屏幕里学习人生、了解感情,幻想着自己的人生旅程和对白的日子;想起了在电影院,听到那熟悉的片头旋律的满心欢喜。
Sex and the City,留在记忆里,就好了。
It is so lucky that we had you.看到他走了还是哭了,看到他们变老了还是哭了,忘不了他们从前的意气风发,祝福他们未来的平安顺遂,虽然没有Samantha,但人生总有遗憾,总要走到分叉路,她们之前留下的美好已足够了,现在的一切真的该感恩,有什么放不下的但愿她们未来能放下。
一直听到很多关于AJLT的恶评,评分也不高,但是第一季除了一开始几集有点难以接受(特别Big死的段落太做作了,明明人还没死,难道不是应该先马上急救和叫救护车吗?
),人物造型也变化很大,但是后面几集其实很吸引人,也有回到很多原来熟悉的优点上。
还记得以前SATC给我的冲击是很大的,在这个戏里看到很多纽约和纽约的时髦人士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也的确让我对纽约有很多好感。
这一次的剧其实也与时俱进的让我们看到很多现在的纽约时尚是什么样的。
LGBT的盛行, 可能强加但的确也是现在不可否认的潮流,我们只能接受和共存。
剧中每一个人成长了之后面对的问题,其实也是我们观众在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
反叛的子女、鸡毛蒜皮的生活、如死水般的婚姻、对年轻和爱的渴望、仍然自由活泼的心。
没看懂和Samantha短信的剧情是啥意思,虽然是和剧外演员纠结相关也觉得很没有必要。
后来演员的打扮越来越时尚,我觉得挺美的,不过最后制片人的接吻有点突兀。
Anyway, 我还是挺喜欢的。
因为毕竟风格一以贯之, 是我喜欢的调调。
可能不会像SATC一样值得反反复复去看,但是也很难得有一部戏写五十多岁但是仍然多姿多彩的一群人的生活对吗?
所以,不是也很难得,值得热爱吗?
我们这些爱SATC的人,老了不是也是AJLT的样子吗?
Keep going, kid.
夏洛特再婚为什么还住在前夫房子里?
这不是汪小菲同款床垫即视感吗?
夏洛特第二任老公不是个律师吗?
为什么还要住在夏洛特前夫的房子里?
前夫那个控制狂老妈邦妮不会分分钟杀回来要回房子?
邦妮可比汪小菲难搞多了呀。
怎么看怎么不舒服。
真的是太奇怪了。
凑字数凑字数不够凑字数不够凑字数不够。
第二个感受,看一堆老人还在那凹造型,可能我还是看得少吧,也很不习惯。
尤其是夏洛特,感觉脸上好像打了针,特别假。
1. 目睹老公心臟病發作,不叫個救護車嗎?PC過頭了。
祭献了Mr. Big也挽救不了这糟糕的重启,但看着三人还是渐渐找到了过去的感觉。特别喜欢E09关于Charlotte的停经以及教女儿用棉条。一直很心疼Miranda,从过去到现在都始终过得不够如意,所以非常非常喜欢她和Che的这条线。怀念Samantha!
虽然很无聊,就像每个人的人生终将面对的那样。但因为在东京飞西雅图的飞机上刷完,感恩Charlotte无意间教会了我如何用内置棉条,不然生理期在海边度假的我可咋办……
炒冷饭有什么好炒的
觉得非常好,把主题升华到另一个高度...难道60岁面对的不是朋友的离去,人生的缺失和挚爱的离去吗,生离死别吗,这才是真实人生。但她们也没有放弃时尚,放弃sex,像看着他们一起老去一样。那些只关注主角几根皱纹的狭隘人士,祝你们永远不会老,永远不用面对这些。🙂
无论如何…… 播多少看多少…… (作为粉丝最后的倔强
说着“没有Sam的欲望都市只能叫都市”,说明并不懂这部剧的意义,只是玩个梗过过嘴瘾罢了。探讨关系,探讨人生,这部剧几季走来早已超越了Sex 和City,Sam没能参演确实惋惜,但是编剧并没有生硬地将人物切出这部剧。另外,喊着要Sam回来的人,如果她回来了,就又会有人喊着“老到不能看了”吧? 欲望都市就是这样,不要巨婴般希望故事都按照我们所想,也不要期待所有人都不会老去。看了前两集,真的还是那样好看。
相见不如怀念,更何况记忆中那四个缤纷鲜活的独立女性成了如今这三个打针打到僵脸、恨不得把政治正确贴脸上、年纪越大行为却越幼稚的老妖婆,戏外的一地鸡毛更是让人唏嘘这个经典IP正在被透支得面目全非。
那些鲜衣怒马繁花似锦的好年华就让她留在记忆里吧!萨曼莎没有来可太明智了!!!!
20年过去,我们变了,她们还停留在原地。炒的这盘冷饭已经无法吸引我了。真是大写的尴尬
感觉实在是有点吃不下这样的夸张。
突兀
#and just like that# 不再是sex and the city。所以越來越沉重的中年,已是新的人生。
太尴尬了,槽多无口。Miranda一边说自己保持本色不染头发,一边疯狂迎合新一代口味zzzq。Carrie完全几十年过去毫无长进,虽然已经是奶奶了,但骨子里仍然是那个矫情爱作的小女生,看见爱人犯心脏病为什么不第一时间叫救护车,反而在那亲亲亲抱抱抱哭哭哭,简直急死人。Big一看就不像是个peloton有一千个ride的人,那发福的身材,编剧居然还让他masterbate,简直不要太尴尬。Charlotte脸上打了那么多东西,太假了,而且疯狂喜欢floral是为什么?!还是Samantha人间清醒,知道不能掺合到这种毁经典的行为中。多年前的美丽就应该封存在多年前。
到50岁又怎样,依然爱自己,依然勇敢去改变,依然开创新可能
人老了,魅力不减。人与人还是纠结复杂。
她50多岁了,男人没了,闺蜜也没了,她当然可以躺家里什么都不做,但她选择更积极一些,继续挖掘自己的事业潜力。50多岁已经不再美丽了,但她依然有胆量和气魄召集那么大一堆人,精心做造型,讨论剧本,给全球的粉丝展示:50.60岁的人生一样可以跟随内心,一样可以从容淡定,这样有什么不好?经典当然已经过去了,但选择背负压力继续尝试续写经典,难道,她们连粉丝的一句鼓励都不配吗?
还行?Miranda的部分看得我焦躁,她怎么那么讨厌了
220207-看完最后一集改成四星,还是我爱的SAC 211225-第一集超尴尬超尴尬超尴尬,是不可爱的那种真尴尬。过去快30年了,Big还是那么帅。竟然让他就这样死了…真的有必要吗?第二集开始正常起来了。
上来就死老公也是有点创新精神在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