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德曼审判
Le Procès Goldman,戈德曼的审判,The Goldman Case(英)
导演:塞德里克·康
主演:阿里耶·沃索尔特,亚瑟·哈拉里,斯戴芬·古林-提列,尼古拉斯·布赖恩松,奥雷利安·肖赛德,克里斯蒂安·马祖奇尼,杰里米·勒温,耶日·拉齐维沃维奇,Chloé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3
简介:1975年11月,巴黎,犹太极左翼活动家皮埃尔·戈德曼的上诉听证会即将开始。他因四起武装抢劫被判终身监禁,其中一起导致两名妇女死亡,但他否认了谋杀指控,拒不认罪。随着这场庭审被媒体大肆报道,戈德曼被塑造成了一位左派知识分子的浪漫英雄。而与此同时,戈德曼与他年轻的律师乔治·基曼的关系却日益紧张。戈德曼难以捉摸、雄言..详细 >
拍得特别客观,感觉自己就是陪审团,看完控辩双方的针锋相对以及戈德曼的发疯自辩后,我投下了戈德曼无罪的一票@法国电影展映
检方律师最后的发言挺精彩的,让戈德曼胜诉的也许并不是他所声称的清白,只是他的左翼口号,帮他成了巴黎资本主义的时髦消费品。一场偏见与偏见的对抗。
7th PYIFF,抗诉之前都是在审判“偏见与傲慢”。
最后被暗杀了也是讽刺 殊途同归
基本由庭审戏组成的电影,单一的场景,逼仄的机位,中近景交错的构图,各人的脸部特写,调度与剪辑的巧妙结合,基本没有音乐(甚至连片尾字幕也是无声),而煽动的发言与没有证据支撑的言语的交锋,还有场下统一的呐喊,则组成了本片的最佳配乐,这也显得几个法庭的沉默时刻尤为珍贵,就连完全无关、跨越半个世纪的观众看待这场罗生门般的庭审,也无法确切地知晓所谓的“真相”,看似是对一个人的审判,其实是两种立场的对抗,而这种争辩依然延续到现在,这也是电影映照现实的最佳时刻。7.6
基本全是庭审的镜头,一直不停的对话和复杂关系,看得这叫一个累!困的。影片很平,没什么高潮。最后的欢呼有什么意义何谈“无辜”呢,他之前毕竟还是犯了抢劫罪了啊!本来是导演映后交流,映后突然通知大家导演生病无法到场(说导演本身特别想交流昨天百丽宫还直接和观众对话,她们也是20:20分才接到通知明晚回巴黎),为补偿每人赠送一套纪念票根。法国什么官方的俩仨人现场录大家提问(还真有不少人问),有观众说字幕翻译故意不准确模糊了比如涉及苏联G命等。内嵌中字。片头尾数梦版权。with F. 2024(第二十届)法国电影展映(宣传和印章都说是第二十届,但明明2004年是第一届可能YQ少一年)。百老汇电影中心1号厅。基本售罄。散场又一堆人捡票根真丢人…去会员部把印章盖了。6-26:导演又好了出席了apm映前。
咋一看似乎是一个法国自由派左翼的理性主义辩护,但其中依然包含了诸多信息元素都极具话题性,搁在当下可能都会(或者已经)被拉进“政治正确”的讨论范畴。但至少在当时这些问题还能被拿出来讨论和思辨,现在它们甚至都很难进入观念市场。
+
制度的审判
3.5 @百老汇apm导演映前,法庭戏撑足全场,分裂的民众、高涨的情绪、复杂的社会与民众,很多场景真是似曾相识,剧本看得出很扎实,情绪在最后得到了宣泄,但似乎也就止于此.
2023PYIFF//毫无疑问的超出预期,这不比奥本海默的听证会好看吗?荧幕内外形成了非常有趣的互动,影院内的观众不由自主的成为了法庭里的观众。在此,摄影机的意识成为了“高于生活”的部分,时刻提醒着观众这是电影,并非完整的真实,而是历史书写的一种角度。
6.14 SIFF@兰心大剧院,去年看了《坠落的审判》和《正义回廊》后补上这部,走出影院听到人讨论说“你觉得他有没有罪”——果然法庭戏就是会让人问这个问题。我们不比陪审团了解更多,却要坐在台下判决正义。落点还是多在落种族身份对戈徳曼和其他人带来的影响,犹太律师对于抗辩方式的纠结,以及戈徳曼对于所谓“事实”、所谓存在的扭曲后的追求。
卡司是全员编导演一体么lol
不感兴趣
单单室内戏能拍出这效果真厉害 文本密度极大 欧洲人对极左思潮的一点反思——怎么在预设立场下把黑的说成白的
一场清者自清的胜利,等来半世纪后的想象性还原。大段建构在文献材料(但又并非真实的现场记录)之上的庭审戏,被扎实的调度和精确的剪辑编织在一起,一室之内、段落之间,高效形成此起彼伏的明暗节奏。好莱坞偏爱的爆发式表演为电影撑起了数个情绪高潮,唇枪舌战对台词的要求极高,但关键信息却总能从繁冗的程序细节中凸显出来。但尽管如此,本片或许只能追求接近完美的平庸,它追求戏剧性客观的风格方式令人想起不久前的《圣奥梅尔》,却在案件本身上却少了更多的吸引力——或许是时代症候已变,此刻我们重新了解皮埃尔·戈德曼,我们需要得到什么?很遗憾,康没能给出这个答案。
法庭群像戏如果没有耐心可能会觉得枯燥,但导演发挥很稳健。
20231013平遥电影节
6/10。取材于戈德曼在药房抢劫危及平民的真实事件。戈德曼是抵抗运动老兵之子,南美反殖民游击队战士,沦为巴黎街头劫匪的犹太裔左翼活动家,这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很危险,时而招人生厌,却又像摇滚明星一样激起庭审现场观众的反应。影片舍弃了戈德曼第一次审判以及后续被暗杀的经历,聚焦于二次审判过程的重现,整个审判没有围绕抢劫案件的整个前因后果展开辩论,反而把关注点跑偏向了社会问题,戈德曼反复强调之所以他被审判,是因为他的种族,透过律师、法官、被告与原告之间的互搏,检阅了法国延续至今的社会裂痕:警察暴力执法、左翼运动幻灭和种族冲突加剧;为当下法国民粹势力的抬头提出了历史层面的警示。也正因为争执的双方完全凭直觉裁定真相,例如警察不想释放辛苦抓的犯人而攻击戈德曼,现场观众却一直呼喊戈德曼无罪,由此带来了正义的模糊。
非常有临场感,像是亲身经历了那场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