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是中文配音版,感觉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
片子很一般,很一般。
只有女护士还不错,还有大光头比较有感。
-战争什么时候结束?
-45年5月9日 战争中的人们是不知道战争的结局的,但我们知道。
当我们带着已知的答案再去重读那段历史,以现代人的眼光,带着全知全能的仿佛造物主才有的局外人的视角来居高临下的审视那场浩劫时,我们依然不可能体会到那种切肤的痛楚,无助,还有迷茫,因为我们是局外人…… 一个个故事铺陈在我们面前,无论它多么悲惨,我们总能读下去,因为我们知道结局:坏人死了,好人胜了,世界因而和平。
因为我们知道这样一个美好的结局在片尾等着我们…… 但是,战争中的人们知道结局么!?
当然不会,所以才有了那样的问答。
那么他们以什么样信念支撑着战斗、生活、相爱啊?!
无从知晓(过于政治而非人性的问题在此不作讨论) 不是无法想象,而是我也无法给出准确答案,我可以罗列很多可能的选项,但是仿佛都不准确……为国家?
为民族?
为爱人?
为亲人?
为战友……仿佛都不是,又仿佛全都是。
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着,一代又一代,人们说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一场接一场战争上演。
历史无法走出这个怪圈,即使有前车,仍然会有后辄,而且不止一个。
究其缘由,皆起于人类自身的弱点:贪婪!
这是人类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东西,所谓的弱肉强食,被美妙的冠以丛林法则的名号,于是合法化了,冠冕堂皇了,再也没有了心理负担。
战争无法避免,对战争的遗忘同样也无法避免,甚至受害者的子孙回去崇拜当年的凶手,崇拜那个杀了祖爷爷,侮辱了祖奶奶的罪犯。
理由有很多:军装很帅、造型很酷、理论很煽动……甚至:他们现在拍的电影很好看、服装很时髦、明星很多……我已厌倦了用数典忘祖形容这些人,惟愿早日成熟…… 当下一场战争来临,共赴国殇!
浏览报摊时看到新近的一期《南方人物周刊》,封面是斯大林,斯大林肩上扛着这个专题的标题:为什么怀念斯大林?
是大号的大黑貌似,下面是小号的黑体:苏联解体之后,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不断衰退云云,文章没看,但那大概意思明白了。
如果不是这个罕见的电影世博会一样的3月,又因为工作的关系,真不知多少年才会看上一部俄罗斯电影,何况又是这样一个泛着腐朽的、猎奇的气息的片名:古墓迷途。
不过也因为生疏的关系,会令人更专注地关注影片本身,可以防止那些貌似资深的影评人掉书袋的毛病,经常见个片子,靠着微薄的积累,搜搜残存的记忆,借助一下百度,絮絮叨叨把相关影人的前世今生白话了半天,然后描叙一下剧情草草结束。
本篇英文名是back in time,很容易让人想起好莱坞经典科幻片《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比较靠谱的翻译是《我们来自未来》,穿越的题材倒挺适合当下的中国,而把个借穿越的题材找俄罗斯主流价值的片子去掉那层菲薄的科幻色彩,翻译成“古墓迷途”这样盗墓色彩浓厚的名字,也真切合了当下中国玩不起科幻就死靠古装的路子。
尽管英文片名都比较相近,讲的也都是当下年轻人穿越时空的故事,但从剧情到人物,和导演想追求的那点想法,都是大相径庭的,《回到未来》虽然充满娱乐元素,却有着相当严肃的时间逻辑,主人公穿越到历史的某一个阶段,如果不能让关键的事情按照未来的样子发展,时间线就会偏离自己来自的那个未来的轨道进入到另一个未来的时空,所以导演思考的,是一度热门的时空问题。
而在《古墓迷途》中,那层科幻的外衣在几个80后或者90后的年轻人回到1942年的苏联卫国战争战场上之后,除了他们一直想着如何回到未来之外,科幻的色彩几乎当然无存,而影片的主题则转向了“向历史追寻”或者“寻找俄罗斯人的主流价值”,有点寻根的味道。
本片的电影语言技巧是乏善可陈的,但好在剧本尚属扎实,剧情丰富而可信,还原出的1942年的苏联战场上的战争场面,很让人想起一度影响了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影像风格的战争电影美学,简直让我这对《列宁在十月》之类的电影毫无印象和情怀的人看起来都很有怀旧的情绪,尤其男主角一见钟情的那个俄罗斯姑娘,一个战地女护士,一身打扮也是曾经风靡苏联银幕多年的经典形象,连五官、一笑一颦都有着曾经苏联电影中女护士的神采,男主角对此的迷恋,或许也就是导演所想表达的一种迷恋,对那种苏联式英雄美人的浪漫的眷恋。
影片的主题就是追寻,几个年轻人因为在盗墓时对一个老太太胡乱承诺要找回老太太的卫国战争中死去的儿子的遗物,就被穿越到了卫国战争战场,在那里不久他们就明白了,要想回去,必须在战场上找到老太太的儿子,拿到那个遗物——烟盒,事实上他们也是这样回去的,而几个年轻人,本来在当下是以盗墓为生的小混混,道德观念淡薄,思想认识混乱,甚至有人是光头党——整天喊“希特勒万岁”,经过卫国战争炮火的洗礼,他们深刻认识到了从那个年代传承下来的精神价值。
所以这个片子从穿越开始,自打穿越到过去的那一瞬间,主题已经直奔“追寻”(让人想起见过大爷那首歌追寻我生命中的那份纯真。。。
),而几个当年苏联士兵证件上的照片为什么是这几个主角,而他们穿越到过去的不同做法是否会改变时间的曲线,这里都无意去探讨,导演只是设置了一个“归去来”的简单的过程,过程中停留的细节或许才是本片想要表达的。
比如,当四个人与老太太的儿子关在一起,最坏的那小子为了刺激这个忠诚耿直的战士,说,未来莫斯科街头会有光头党,喊着希特勒万岁,那个战士绝对无法接受激动地说,不,不可能,莫斯科绝对不会有人喊希特勒万岁的,绝对不会!
这场戏依然颇有感染力,那个战士所喊出来的,正是对俄罗斯当下的一种反思吧。
而四个主角和上尉去执行任务失败,上尉掩护他们离开前,问男主角,战争什么时候结束?
男主角说出战争结束的时间,上尉在一脸向往中翻身用枪指向追来的纳粹士兵,这种处理方式很好莱坞化,但依然有感染力。
这是一部被类型化了的,但依然有着俄罗斯式情怀的电影,由于对俄罗斯了解实在有限,结合本文开头提到的杂志的斯大林专题,或许本片的表达也有这种意思。
或许,在浮躁的商业气息甚嚣尘上的时候,非美国家都在迫切地找回自己的主流价值,想把绷紧后来松弛的弦稳稳地定在主旋律上,所以,这般追寻,俄罗斯式的,也仅仅回望到了曾经的苏联塑造出的大国梦想背后的精神价值,至于那个以严肃而悲悯著称的俄罗斯文化,好像还没有苏联建立起的那套思维方式和社会主义美学好懂好玩。
当最后的字幕随着音乐滚完,我还久久没有回来神来。
这不是一部值得称赞的作品,但绝对是一部值得反思的电影。
有人说时空穿越的模式老套,有人说电影语言乏善可陈,还有人说这是打着红色标签的“洗脑电影”,但是又如何?
关键在于观者的体验和思想对接。
于我而言,最直接的感受是:战争是残酷的。
110分钟的观影体验,胜过100本教科书和16年的循循善诱。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四个轻浮的年轻人,靠倒卖二战文物混日子,一次偶然的盗墓经历,让他们从现代回到1942年,战火纷飞的二战战场上,在与德军进行生死厮杀的卫国战争中,在和老一代革命战士的并肩战斗中,在和年轻护士的生死轮回中,四个年轻人经历了炮火硝烟的洗礼,后又回到现代社会,每个人都从精神上重新认识了战争和历史,变得更为成熟。
当然,如果仅仅是看这个故事,我想和其他的穿越电影没有什么区别。
在片中,爱情终究被炮火湮灭,战友一个个死在敌人的枪下,战斗英雄一直都在当逃兵,没有高大全的固定想象。
但影片中通过丰富的剧情和详尽的细节,展现出战争的无情与残酷,则深深震撼我的心灵。
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三幕。
第一幕:带领四个年轻人侦查敌营的中尉,为了掩护他们逃脱,以一敌百,告别前,他转过头来问:“战争什么时候结束?
”年轻人答:“45年5月9日”。
怀着对祖国胜利的憧憬,中尉英勇地对德军发起了一个人的战斗,并壮烈阵亡。
第二幕:在德军的楼房里,侦察兵为了掩护四个年轻成功逃脱,开始假装咳嗽,后来还引吭高歌,四人在他的歌声中穿越德军的防锁线,不断突围,直到歌声戛然而止。
又一个同胞死在敌军的枪下!
第三幕:这是影片的高潮,也是尾声。
当护士招呼几位战士,抬着长官进入防空指挥所,而年轻人远处的炮坑边,一边看着秒表,一边撕心裂肺的呼喊,“不要进去”,但他们还是进入了指挥所,历史的一幕重新在年轻人的面前重演:一个炮弹落下来,指挥所人所有人无一幸免于难!
明知道灾难就要降临在心爱的人身上,却无力回天,这与影片开始时翻开遗骨的情景相互回应,但同样的场景,却一个心怀贪婪,一个心如刀绞!
这就是战争的真实面貌,没有商量余地只有残酷现实,这就是历史的力量,纵使知道结果但仍无力扭转。
虽然影片通过年轻人亲历战争来获得思想感悟,但对于每一个受过战争伤害的人来说,伤痕永远无法弥补。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人类最好的相处戒条。
导读四个俄罗斯青年,在机缘巧合下,穿越到1942年,参加了一场对抗德军的战争。
01 剧情梳理四个21世纪的俄罗斯年轻人在盗墓的时候,无意间挖到了自己二战期间的证件,然而他们并没有参加过二战。
适逢一位老奶奶从这个地方经过,给他们带来了牛奶,她说她知道他们在埋葬战士。
老奶奶告诉他们,她的儿子在二战中死了,希望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儿子,线索为名字和一个镶嵌着红宝石的银色烟盒,上面写着:革命终将胜利。
并告诉他们前面又一片湖,四个年轻人以为自己在做梦,便想去河边洗个澡清醒一下。
当他们潜下去,又游上来时,发现他们穿越到了1942年,对于苏联来说非常重要的时期,并且误打误撞成为四名士兵。
四个人只想赶紧回到自己的世界,不曾想他们回到湖里也不行,此时他们再一次见到了老奶奶,也许只有找到老奶奶的儿子他们才有能够回去的机会。
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每个人的神经都高度紧绷,四个人逃跑没有成功只能留下来。
在那里,他们见识到了战士们对自己国家的高度忠诚,但他们还是想要回去,万一在战争中丢了小命就是得不偿失了。
他们在一次侦察德军的行动中被抓,恰巧跟老奶奶的儿子被关在了一起,找到了那个烟盒。
但老奶奶的儿子因为掩护四人逃走而丢了性命。
他们想拿着烟盒逃走,现实已经不允许他们这么做了。
他们只能跟着士兵们一起进攻,否则,就会被视为逃兵,只能得到枪毙的结果。
他们四个盗墓者真的参与了那场激动人心的战争,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受伤,在战争胜利后,他们在回去的途中见到了那片湖,并潜了进去。
等到再一次浮出水面时,他们已经回到了21世纪,结束了这次奇妙的穿越之旅。
02 战争中的爱我印象中第一部穿越剧是《穿越时空的爱恋》。
剧情简介如下,以下内容搬运自百度百科:
该剧讲述了文物盗贼小玩子和女警张楚楚在明朝文物展览中因文物“游梦仙枕”而发生争夺,结果一起穿越到明初,分别与朱允文和朱棣相恋的故事。
之后就是《宫》系列、《步步惊心》等,这种穿越到战争时期的故事形式还是相对比较新颖的。
跟一般穿越的爱恨纠缠不同,本片的爱加入了战争元素。
四个俄罗斯青年中的A(外国人名字不好记)喜欢上了军队的医生,医生人长得很漂亮,是军队的团宠。
当战争的枪声即将打响时,上尉曾提出将医生调离这个军队,去往相对安全的地方,医生没有答应,她是这么说的:“胜利属于你们,胜利也属于我。
”她愿意留下来为战士们疗伤,她也是军队中的一份子。
当战争真正开始,A在战争中受伤时,医生先帮A包扎好,将其安顿在掩体中。
又再一次奔向战火连天的前线,继续救治伤员。
她爱A吗?
一定是爱的,但在战争面前,她愿意放下小我,成就大我。
她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弃前线的战士于不顾,身上是有一份使命在的。
有一说一,医生无论气质还是长相,都十分出众。
03 假设现在做一个假设:如果是你穿越回了抗日战争时期,你会选择做些什么呢?
如果是我的话,在穿越之前,一定得把那段时间的历史背得滚瓜烂熟,以便能够帮助前线的战士们破敌。
特别希望能够穿越会那个年代,体会那个年代的艰辛。
因为我们总是通过历史书上面的内容来了解历史。
历史真正的样子只有经历过历史的人才能够知晓其全貌。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和平国家的和平年代,不必要为了每日的日常生活安全而担忧,这些都是前辈们拼命博得的结果。
战争年代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打败敌人,夺回自己的家园。
他们身上有着关于那个时代特殊的印记,那个时代独特的精神,这也是他们为什么可敬的原因。
可是战争离我们过于遥远,不同年代的人们拥有不同的烦恼。
在战争中,人们的烦恼就是如何打胜仗。
而在和平年代,人们的生活就是为了生存而到处奔波。
时代不同,每个人需要努力的方向也不一样。
只能说在这充满不确定性的生命当中,一定要有自己的坚守。
极少看俄罗斯电影,头一次就看了俄罗斯描述二战题材的片子,虽然是穿越,但看下去没有觉得荒诞,反而战争场面还让我想起了集结号,面对战争所有人都无力改变什么。。。
《我们来自未来》曲目单 1.Marsel - Лучше нас здесь нет 没有人比我们更优秀 2.Нина (Екатерина Климова) - Романс 罗曼司 3.Солдат (Терентьев Андрей) - В руках автомат 紧握手中枪 4.How Russians Fight (наша атака) 俄罗斯人如何打仗 5.Heroic Song (финал атаки) 英雄之歌 6.Lyric Latina (эпизод в стогу сена) 拉丁抒情诗 7.Елена Терлеева - Ты и Я (титры) 叶莲娜·托尔列耶娃 - 片尾曲我和你 8.Requiem (назад в будущее) 安魂曲
在众多烂片中没得选,无奈选了看这部,走出电影院却连呼惊喜。
四个盗墓倒卖战争时代勋章遗物有时还高呼希特勒万岁的年轻人,在一个湖中回到了1942年苏联卫国战争的战场上,从一心逃回现代,逃避战场,到被战争的真实和残酷所感动,被祖国和战友的精神所感动,走上战场,打赢了战争,找回了老妈妈托付他们寻找的儿子的遗物,也演绎了浪漫绝美的爱情。
当他们回到现在的俄罗斯,面对街头玩世不恭戏谑历史的年轻人,一个没有结尾的街头对峙的镜头说明了一切,以超凡的想象力和亲历的方式教育了当下的俄罗斯年轻人,历史不能忘记,战争是为了和平,为国牺牲的战士要尊重,今天的幸福生活,要珍惜。
应该算是俄罗斯的主旋律电影,但是应该会有超凡的票房以及影响力,值得我们学习。
值得走进电影院。
很想知道是进口影片哪个部门的“神人”给本片取了这么一个糟糕的译名,让人还以为是部类似《古墓丽影》的冒险动作类影片,实际上却是一部穿越题材的战争片。
不禁怀疑取名的人在审片时没准只看了前20分钟就睡着了,直到影片结束才醒来,于是只能根据前20分钟的剧情随便起了这么个名字。
其实影片不仅跟“古墓”关系不大,说“迷途”也比较牵强,还不如叫《重返二战》更能体现影片穿越和战争这两大核心元素。
内地引进版124分钟的时长甚至比俄罗斯原版还多出了14分钟,因而让影片有足够的时间来充分铺排剧情,细致刻画角色,展现丰富的战争场面,寓教于乐的鲜明意图完全可以将本片看做是一部俄罗斯的主旋律大片。
但凡拍摄穿越戏,能否找到一个足够说服观众的“穿越”理由,在观众心中建立“穿越”的合理性,体现着导演和编剧智商的高下。
比较常见的穿越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科幻穿越,就是通过启动某种科学装置或者经历某种科学现象而引发穿越,比如《回到未来》三部曲、《重返中世纪》等影片;另一种是奇幻穿越,就是通过某种超自然的方式实现穿越,比如《蝴蝶效应》、《重返十七岁》等等。
很明显,前一种“穿越”的合理性比后一种更强,因为时空穿梭正是作为一个科幻概念才在几十年间流行开来,通过科幻的方式来实现穿越自然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而奇幻穿越就显得有点“无厘头”,五花八门什么样的方式都有,效果则有好有差,像《蝴蝶效应》里面的意念穿越给人带来别开生面的新鲜感自然是好,像《重返十七岁》那样主人公随随便便掉进河里就回到高中时代,跑出球员通道就返回现代的设计自然是差。
很明显,奇幻穿越在营造合理性上,比科幻穿越要花更大的功夫。
具体到《古墓迷途》这部影片,四个不务正业,以挖掘贩卖二战遗物为生的俄罗斯青年,在挖掘一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遗址时,突然穿越到当年炮火连天的战场,无疑是属于奇幻穿越,导演在营造合理性上的细致铺垫和巧妙设计值得称道。
首先用充满神秘气息的战场遗址和当年战士留下的信件渲染历史感,随后保险箱中赫然出现他们四人的士兵证,让他们以为出现了幻觉,算是正式开启了穿越的大门,悬念感和神秘感大增,然后心神不宁的四人跳入湖水中想要清醒一下,此时恐怕大多数观众都能猜到剧情要在此处发生转折了。
导演也在此处巧妙地通过色调的转换,向观众暗示穿越已经发生,他们跳进湖中时还是一派阳光明媚的景象,等到重新从水中把头抬起,周围的环境立刻变得肃杀阴冷,还下起了雨,远处炮声隆隆,近处子弹呼啸而过,实现穿越的气氛营造得很到位。
而现实中给他们送牛奶的老奶奶,向他们提出的寻找当年儿子遗物的请求,则为他们将来穿越回现代设置了任务条件,做了必要的铺垫。
《古墓迷途》体现了苏联和俄罗斯传统故事片剧情扎实、叙事稳健、角色鲜明等优点,对吸引眼球的战争戏和爱情戏更是不惜笔墨、大力渲染。
四个毫无责任感、自私自利的年轻人,经受炮火洗礼,在身边苏军战士献身精神的感召下,最终重新认识自我,抛开恐惧为保家卫国冲锋陷阵,影片通过一系列事件将他们的性格转变描绘得层次分明。
四个人一开始只想通过湖水穿越回去,在战斗中只顾躲藏逃命,老大士对他们的关怀维护以及同战友们聚会谈心,首先增强了他们的身份认同感。
接着在执行抓舌头任务中,老大士为了掩护他们壮烈牺牲,进一步让他们受到了灵魂上的触动。
后来四人被德军抓住后,送牛奶的老奶奶的儿子又以死掩护他们从地道逃离,再加上男主角深爱的女护士不愿离开战场,要与战士们生死与共,这些最终让四人实现彻底转变,冒着随时丧命无法回去的危险,展开列宁格勒大反攻的一战,角色心态转变的合理性具有充分的说服力。
战争场面自然是吸引观众的一大商业元素,本片继承了苏联电影擅长拍战争戏的优点,场面逼真、震撼,碉堡、飞机、坦克、大炮、狙击枪等各种战场环境和武器展现得十分丰富,防守、进攻等不同的战斗场面也比较多样,尤其是十多分钟的结尾大战看得尤其让人过瘾。
也许是导演明白四个主角都是男性,再加上又是战争题材,会让影片的受众群比较局限于男性观众,于是专门在片中加入一位漂亮的苏军女护士,同男主角等人产生多角的情感纠葛,上演一幕幕浪漫爱情戏,从而缓解本片过于严肃的氛围,给剧情增加柔性因子,扩充商业卖点。
要说战争片里出现漂亮的女战士,也算是苏联影片的“光荣传统”了,本片中扮演女护士的叶卡特琳娜·克里莫娃仿佛是苏菲·玛索和凯瑟琳·泽塔-琼斯的合体,身材相貌都十分养眼。
特别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本片还继承了苏联文艺片女演员的“露点”传统,女护士同男主角在结尾大战前的一场亲热戏中,你不用瞪大眼睛就能发现“惊喜”,就像我上面说的那样,审片的人此时肯定睡着了。
此外,影片的笑料和轻松情节的设计也很到位,有效地调节和丰富着剧情氛围和节奏,四个人总想通过湖水回到现代,结果不得其法,赤条条地在湖里游来游去,总是被人看成被炮火震得精神失常,衣不蔽体的样子十分好笑。
他们的“穿越”身份也能提供不少笑料,动不动就跟人讲未来怎么样,战争胜利了等等,还用未来发生的苏联成就来泡妞,吸引女护士注意力,都能带来轻松的氛围,特别是在战士们聚会表演时,用现代的说唱流行乐来演绎传统歌曲,制造欢乐气氛,让人看起来趣味性十足。
之所以说本片是部俄罗斯的主旋律大片,是因为在诸多商业元素之下,导演力求通过影片告诫当代俄罗斯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用革命前辈牺牲奉献精神的“大”反衬出在当代年轻人在金钱社会中自私自利的“小”来。
影片尤其对俄罗斯打着种族主义旗号的“光头党”进行了毫不留情的嘲讽和批判,四个青年中的一个就是个标准的“光头党”,他竟然会认为当年斯大林应该跟希特勒和谈联手征服世界,并在自己的胳膊上纹上纳粹的“卐字符”,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继承当年侵略者的“遗志”。
于是,在苏德交锋的战场上,他真切感受到了自己作为光头党的荒谬和无知,彻底地转变了思想,也就有了结尾回到现实后,他用尖利的石块把胳膊上的“卐字符”刮掉的毅然决然的举动。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经历过战场劫后余生的四个人回到他们常去的大街上,看到一群跟他们一样玩世不恭、迷失人生的年轻人和光头党,仿佛就是在看以前的自己,导演在此处的通过对比,让观看影片的俄国年轻人自我反思的用意不言自明。
当然,《古墓迷途》也并非到处是优点,好得不得了的影片,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早应该像《第九连》、《守夜人》那样拥有世界知名度了,不至于都上映了许多人还根本没听说这片。
本片虽然优点不少,缺点同样也有一些。
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风格过于传统,特点不够鲜明,剧情不够快、不够紧凑,让人感觉有些平淡。
爱情戏也有些过火,都生死迫在眉睫了,还不忘玩浪漫搞激情,为了商业性有损真实感。
战争场面的拍法同样比较传统,跟好莱坞相比逼真感和刺激感还是有一定差距。
战场细节也有些粗糙,比如说最后大战中苏军有多辆坦克出动,导演还专门拍了坦克压过苏军战壕,驶向德军阵地的镜头,但后来打着打着这几辆坦克就凭空消失了,否则还用得着男主角亲自去炸碉堡?
影片特别强调了穿越回现代的条件是找到烈士的珍贵遗物,把它带给送牛奶的老奶奶,但四人回到现代后,也未有一个镜头交代这个遗物是否物归原主,前后呼应明显没有做好。
(文/列文)
值得我们借鉴。
本片的模式是刘镇伟式的无责任穿越,内核是红色题材。
比如你要说服一个莫斯科的光头党(据说是俄罗斯小孩有的喜欢耍酷,崇拜纳粹,纹万字,剃光头,搜集纳粹二战的勋章,武器),让他去爱苏联红军?
你怎么办?
像拍那种铁道游击队的片子肯定是不行的,那是针对年纪更小的观众群体的。
像本片这么拍,我觉得就可以。
所以虽然被标题党了,本片还是值得称道的。
想看神秘的盗墓,你是看不到的,但本片值得看一下。
战场上人的真实反应,我以为不会像圣人或傻子那样,以为自己开了个无敌,很帅气的去冲锋,有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作为防守的一方的战士,这其实应该是战争题材表现的重点。
四个盗掘二战战场墓地的年轻小伙子突然间回到了过去的战场上,后回到现实让他们学会了要尊重革命前辈、热爱祖国!
创意还是很不错的,四个年轻人穿越到二战,经历了腥风血雨,从而成长,就是战争场面比较弱。
苏联红军怎么也想不到,他抛头颅洒热血,可后代里居然有很多崇拜希特勒的狗杂种~
把俄罗斯的爱国片拍的很好莱坞
不苛求关于怎么「穿越」的了,本来也没人真的见过穿越,反正导演编剧也很努力了。二战穿越题材的电影很少,毛子拍的还不错。大士牺牲前问穿越回来的主角「我们真的胜利了吗?什么时候?」然后慷慨赴死的场景非常感人。
这么好的片子,这么蠢的译名
只有战争可以真正的改变一个人!!
一般
这是“我们来自未来”好吧!!!!!!!
破绽百出
俄罗斯版的穿越故事……
还不错,也是对光头党的一个嘲讽吧。
极不情愿的入场,结果皆大欢喜
一部商业片,像是回到小时候。侦查回来后的爱情来得是不是太快?还是我们的阈值都太高了?小战士歌唱着哥萨克骑兵和布琼尼,这首歌很熟悉。
第400部电影。失望。我所生活的都是幻想。睁眼看现实吧。别做梦了。
国语配音毁全片,看到了我们卓越的施季里茨同志,不过1942年他不是应该在柏林和旅队长相亲相爱呢么?
2011.4.8:战斗很假,感情很假,穿越得不错。
战争版俄罗斯的穿回
把妹永远是王道
对战争和历史反叛的年轻人,穿越到苏德战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