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其实,看这部电影不是我本意,只是原本想看的《深夜食堂》和《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都没有抢到票,一气之下乱买一通的结果,也是我在这届电影节买的第一张票。
本片在电影节中的译制名叫《去看瀑布》,豆瓣资料叫《去见瀑布》。
一字之差,“看”就让人感觉平淡无奇,“见”则好像“瀑布”被拟人化了,旅行变成了“访友探亲”。
不过不管是“看”还是“见”,都不妨碍通过片名感受到何为“脱力”。
丫巴里,剧情简单到几乎没有剧情,人物平平、景色平平、台词偶尔引人发笑又不会笑得很大声。
米娜桑,啥叫脱力系?
这就叫脱力系吧!
把你的力量脱掉,你甚至可以选择看着睡觉。
后来的后来才知道导演是拍《横道世之介》的冲田修一,拍过了一位暖心少年,镜头转向了七位暖心大妈。
“每一种旅行方式都值得尊重,或者说每一种生活方式。
我记得和碰巧也买了同场次的、钟爱脱力系的某同事边聊她在日本旅行的见闻边踏进新衡山电影院,当时连查剧情都没有查,只知道很脱力,导演、主演什么的都不知道是谁,就跟着电影、跟着大妈们开始了一场坑妈的跟团周边游。
曾经的我鄙视极了这种观影方式和这种旅行方式:看电影,必须先了解了解背景、探探风评,再决定看不看以及带着哪些问题看;旅行,必须能长途则不短途、能穷游则不奢侈、能自助游则不跟团,否则意义在哪里?
之所以说是曾经的我是因为早已转变观念,应该也许可能大概是变懒了的结果,但是必须一定肯定绝对也是成熟了。
自从跟随某牙美其名曰“看看跟团游体验到底多烂”一起跟团游千岛湖之后,寥寥无几的几次旅行中清迈、富春山都是跟公司、部门一起跟团游的,这些经历给我揭开了一个众多小文艺小清新们不愿意承认的真相:其实体验并没有多烂啊,如果同游者有趣则一路开心,如果导游靠谱简直不要太省心。
对现在的我来说,省心的需求远远大于开心。
大学时代的每次旅行我都认认真真做攻略、勤勤恳恳存钱去哪儿都买硬座夜车票,这样做让处女座的自己充满了成就感。
工作之后,一周四十小时工作之外真心提不起劲头研究某个目的地怎么玩,顶多研究下上海的某个小饭馆什么好吃。
工作之后,希望把“假期”真的用在“度假”上,可以没有沙滩海岸比基尼,但是可不能让自己辛辛苦苦,那就只能让别人代替辛苦了。
所以说如果遇到靠谱的导游或者领队,尽管 “上车睡觉、停车撒尿、下车拍照”,只要别“回家啥也不知道”,这次旅行就是值得的、休闲的。
如果碰到本片中的导游,那可就瞎了。
题外话,大学时代的我还十分鄙视“说走就走的旅行”和“休学辞职去旅行”,批判这些旅行方式的语句我可以写百八十条微博出来。
然而工作之后,我突然发现,我想做却不敢做这鄙视的事情。
众生平等,存在即合理。
哪怕是不旅行的人,宅家宅得对得起自己的金钱和时间,也不比环游世界的人低一等。
——现在的我这么想,我觉得这想法还挺牛逼的。
但是哪怕你表示不理解或者不认同,我也不觉得你低我一等,因为众生平等、存在即合理啊。
“旅行中的风景和人物,总有一个是美丽的。
好像正是因为以上各种主客观原因,我很少去只有自然风景的目的地旅行。
我偏爱城市的人文风景,偏爱在大街小巷暴走、狂吃。
久而久之,我仿佛失去了欣赏自然风景的能力。
看明信片、看纪录片看不出到底喀纳斯、九寨沟美在哪里,甚至感觉大同小异,但是仅仅是上海的某时某刻某个雕花栏杆的光影都能让我着迷。
我似乎对美景的免疫力和记忆力也有所下降,哪怕对着照片也说不出来美景拍摄于何时何处。
但是我会深深记得,诸如“在静安别墅看到一只大肥老鼠从眼前窜过去”、“在愚园路闻到一股中药味从厚厚的砖墙缝隙中硬生生钻出来”的细枝末节。
我猜想,大妈们这次旅行应该也不是都为了美景。
摄影爱好者、植物爱好者,都有各自旅行的目的,其他人充其量也就是休闲而已。
我记得大妈们对导游说的瀑布的“负离子”不屑一顾的神情和体态,但是快要结束旅行的时候她们找到了瀑布,有人说,我感受到了!
这是负离子!
我再猜想,如果导游靠谱,她们也不会有风餐露宿的一夜、也不会凑到一起唱歌讲故事,而是各玩各的了吧!
如果各玩各的,谁谁的平凡而不凡的爱情、谁谁的心路历程都还只是自己心里的苦与甜,她们还能感受到所谓的负离子吗?
组成她们的“坑妈跟团周边游”美好回忆的十之八九是人物,是同游者,是她们自己。
——这种“坑团”,当然不能没有这群美好团友,或者不用一群,一个就够,让大家哭丧着脸来,笑哈哈地走,集体返老还童。
稀松平常的景点,诸如外滩,已被某上海人吐槽并写成专题“如果你来上海,才不带你去外滩”,但是每当有亲友来,我还是会带Ta去。
人不同,心情不同,景也不同……这样的道理好像人人都懂。
咔嚓咔嚓,在外滩和N个不同的亲友合过影,为了表明我和上海的亲密关系我不会独自前往也不会大力推崇,但是每收集一张合影,我心里的盒子被打开盖子又关上,这种感觉才奇妙且不可复制。
其实,其实,写这篇文字也不是我本意,原本是想列出电影节中我看过的电影的表,供自己回忆也供你参考,但是突然想到自己懒到连豆瓣都不是看过每部电影都记得标记,不如忘记更喜欢的《纸之月》或者《0.5毫米》,不带凑字数地专心地回忆其中一部与旅行相关的,写一篇脱力系影评。
看懂了吗?
还是看睡了呢?
三星半,总觉得选景不行没有真实感,露营的地方太过平坦空旷而且作为旅游景点也不会突然就迷路而选择露营吧?
灯光也太不自然很明显能看到光源的痕迹,妆容也感觉为了追求被迫停留在山里的邋遢而画的脏妆,其余的前期铺垫都还挺合理比如点火时需要的打火机,之后结尾导游突然从下游跑过来有点突兀,虽然剧情转变的都比较跳跃但好在前期都有详细说明不打谜语并不影响理解剧情
少年时代,经常期待自己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拥有怎样的人生,而弹指一挥间,已近三十岁,结婚生子,成家立业,当人生一件件大事都成安落定之后,偶尔也会想自己在被唤成“欧巴桑”的年纪时会变成怎样的大妈。
在《去见瀑布》中,导演为七位年过四十的女性安排了一场“迷路”之旅。
七位阿姨有人与友人结伴而行,有人深入山林拍摄摄影作品,有人为治愈失恋之伤,有人以观鸟悼念亡夫,有人则将旅行当成一个礼物。
虽目的各异,但是她们参加了同样一个旅行团,缘分让她们各自的人生轨迹汇聚于一处,共同经历一段别样的旅程。
一直都喜欢这样的题材设定:不同身份、不同背景、原本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因为因缘际会产生交集,碰撞出火花,升华了原本平淡的生活,以此照见了自我。
上一次碰见如此合口味的设定是很久以前的《如月疑云》,那又是关于五位陌生大叔被命运召唤至一处的好故事。
而细看导演冲天修一的影单:《横道世之介》、《啄木鸟和雨》、《南极料理人》,无一不是可爱至极又温柔如斯的影片,探寻的命题也都是人与人之间看似平淡却深刻的羁绊,人深入到自然之中的舒展与冥想,《去见瀑布》也不例外。
七位阿姨一起参加探寻瀑布的短途旅行,却因为零经验的导游而集体迷路,迷路之后又被导游“抛弃”在深山之中。
她们从一开始的耐心等待到积极寻找,而后又因为疲惫与恐惧互相埋怨甚至争执,在每个人都临界崩溃的边缘时,她们突然发现这遭遇有别于平日波澜不惊、了无生趣的生活,有着久违的放松与肆意。
片中有句台词说“过了四十岁的女人都是一样的”。
或许真的是这样吧,虽然人到中年,却也并没有如预期般慢慢的优雅的老去,也没有变得比较从容或更为潇洒,生活中也还是有这样那样鸡毛蒜皮的不如意。
然而,在这荒无人烟的山林里,她们抛开了年龄的束缚,脱离了所有角色,不是母亲也不是妻子而是真正的她们自己。
她们像是回到少女时代,与要好的女朋友们一起参加夏令营,拿出背包里的食材铺在野餐垫上,采集栗子与蘑菇生火烧烤,以树叶为被仰望星空而眠,一起唱歌、做游戏、打太极拳、玩真心话大冒险,自得其乐,乐在其中,乐此不疲,乐不思蜀。
虽身在困境之中,但心灵却可以自在畅游,轻松、愉快的活在当下、及时行乐,不觉得自己山穷水尽、穷途末路。
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可爱。
岁月留给我们的除了面庞的皱纹,还有对待逆境的智慧与技能,体会与感知生活的能力,以及那一点随遇而安的幽默感。
而我会变成什么样的大妈?
最重要的应是保持善良,并知如何用这善意善待他人吧。
比如会知道一群人走路走得最慢的人要走在最前面、会温柔的为粗糙的木拐杖绑上随身携带的红色丝线、恰如其分的用一根烟化解与人之间的尴尬、用一朵胸花安慰一颗受伤的心。
以及,保有自己的小偏执,微笑的坚持说:“以后的人生还是要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而当身心疲乏时,不如也给自己安排一场一个人的旅行,到原野到深山到大海,去见山川河海,去见花鸟虫鱼,去见心底闪闪发光的自己。
一如最终见到的瀑布细水涓涓极其平凡,但是每个瀑布都有不一样的形态,就像大多数的我们最终也只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却独一无二,却无可取代。
在被偶然路过的大叔搭救之后,阿姨们问:“我们去哪里呀?
”大叔回答:“去喜欢的地方就好了……”这是导演教会我的事。
《桃花源记》里说:“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迷路”的治愈之旅如此,似水年华如此,人生的境界亦如此。
恩,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一群老太太和倒霉蛋导游的故事😂。
七个老太太和一个导游,好像是七个小矮人和一个白雪公主的搭配,倒也不是。
题材上其实挺新颖的,国内很少有聚焦中老年的电影,即使像《爱情神话》,也是年轻化的表达,而且她们那种“潇洒”是稀有的,甚至是脱离实际的。
这部电影更贴合实际一点吧,除去文化上的差异。
我在想,我以后能不能拍一群老大爷呢😂这部电影的成本肯定不高,从头到尾就是一辆车,一座山,还有最后的小三轮。
用低成本拍出优质电影,也不是不可以的。
这趟山路就像是人生路咯,我们开始满怀期待地上路,然后失去导航,会迷路,会发现新的指标,结果又再次迷路,会没有希望,反反复复,转危为安,又转安为危...没有童话里一劳永逸的幸福结尾。
就是,面对崎岖的坦然吧。
因为,生活总会继续下去的!
不如乐观豁达一点呢!
人的差异与共存。
电影也呈现了这种转折。
七个人来自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喜好,不同的性格...两个喜欢聊痔疮的在一块儿,两个喜欢摄影的在一块儿,感觉纯子其实是相对独立的,还有理发师...开始她们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甚至各自有各自的小团体。
后面,他们又可以推心置腹地一起玩笑,谈心分享。
作者向观众呈现人物时,对大家各自的现实情况都作了模糊处理。
着重表现的是大家的性格,偏好,面对困境的态度......我们所看到的人就是她们本身,而不是种种社会身份。
可见,人与人是否能够共处,那些没那么重要。
她们都是充满善意的,所以才可以共处啊。
生命和生命,本来就是在同一平面上的,不是么?
喜欢纯子,有自己坚定的主见,善良温暖,乐观豁达,坦然淡定,很贴心。
是有人生智慧的人,好棒的人,将来也要做这样的老太太。
写的好乱。。
(图片与内容无关嘻嘻)
七位四十岁以上的欧巴桑跟团去旅行,白天爬山赏枫叶看瀑布,傍晚泡温泉,本是这样打算的,谁知遇到了一个会迷路的导游,中途丢下他们去前方探路,导游久久不回,几位欧巴桑决定去寻找失踪的导游。
导游最后被找到了,但在那之前,七位欧巴桑经历了迷路、人员分歧、食物短缺,没有任何准备的夜晚野外露宿、拾核桃行动采蘑菇大赛、制作野味料理、睡前痴情大合唱、欧吉桑式集体太极、闲散组吃货组摄影组合成互助关爱组的过程,导游最后被抛下了。
电影的环境设定和《南极料理人》有些相似,都在一个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地方,《南极料理人》侧重于人长期处在极端单调环境下心态的变化,《遇见瀑布》侧重于卸下每个人日常生活中背负的枷锁,人与人与大自然如何相处。
虽然整体水平不如《南极料理人》,观看几位欧吉桑再次拥有童年般的境遇与快乐仍十分怡人。
剧情和人物设定都没有强烈的冲突,就是日常生活中会发生的一些事情,看完有味如白水的感觉。
这种味如白水,是因为讲述的只是日常生活嘛?
不是,虽然电影有一种散文和诗意的美感,但这种美感不够强烈,同时缺少了某种可以触动心弦的情愫积攒,和一部佳作还有一点差距。
就在几位欧吉桑找到了原来的路,可以顺利下山的时候,一位欧吉桑说:“我们去看瀑布吧。
”这个提议也如此平常,就好像在那个境遇时身边一定会有人这样说一样。
但仔细一想,这个提议如此平常又如此生机勃勃,就是因为人们对美好的事物心生向往,才会有众多个“去见瀑布”的念头,生活才变得有滋有味。
PS.1、地图那么简单,想迷路也很难啊。
2、见到的瀑布好小,看电影的时候明显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但几位欧吉桑楞了一下也坦然接受,这就是生活嘛。
看红叶吧去见瀑布79岁的德纳敬子是剧组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她高中时代曾有意当一名演员,但是因父母强烈反对而作罢,老人家称总算在60年后圆了梦。
不过她调侃自己演技太差,请观众们欣赏红叶就好了。
我们不能相信这种 “调侃”,我想说的是:生存下来,才见瀑布!
活着!
一群老太太和倒霉蛋导游的故事[笑cry]。
七个老太太和一个导游,好像是七个小矮人和一个白雪公主的搭配,倒也不是。
题材上其实挺新颖的,国内很少有聚焦中老年的电影,即使像《爱情神话》,也是年轻化的表达,而且她们那种“潇洒”是稀有的,甚至是脱离实际的。
这部电影更贴合实际一点吧,除去文化上的差异。
我在想,我以后能不能拍一群老大爷呢😂这部电影的成本肯定不高,从头到尾就是一辆车,一座山,还有最后的小三轮。
用低成本拍出优质电影,也不是不可以的。
这趟山路就像是人生路咯,我们开始满怀期待地上路,然后失去导航,会迷路,会发现新的指标,结果又再次迷路,会没有希望,反反复复,转危为安,又转安为危...没有童话里一劳永逸的幸福结尾。
就是,面对崎岖的坦然吧。
因为,生活总会继续下去的!
不如乐观豁达一点呢!
人的差异与共存。
电影也呈现了这种转折。
七个人来自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喜好,不同的性格...两个喜欢聊痔疮的在一块儿,两个喜欢摄影的在一块儿,感觉纯子其实是相对独立的,还有理发师...开始她们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甚至各自有各自的小团体。
后面,他们又可以推心置腹地一起玩笑,谈心分享。
作者向观众呈现人物时,对大家各自的现实情况都作了模糊处理。
着重表现的是大家的性格,偏好,面对困境的态度......我们所看到的人就是她们本身,而不是种种社会身份。
可见,人与人是否能够共处,那些没那么重要。
她们都是充满善意的,所以才可以共处啊。
生命和生命,本来就是在同一平面上的,不是么?
喜欢纯子,有自己坚定的主见,善良温暖,乐观豁达,坦然淡定,很贴心。
是有人生智慧的人,好棒的人,将来也要做这样的老太太。
写的好乱。。
(图片与内容无关嘻嘻)
1走得慢的人走在最前面,不会有跟不上的情况发生。
2不要有职业歧视,你可以不喜欢,但要尊重它。
比如美容店员,你可以讨厌她身上的味道,但你不能否认她的辛苦工作,大家都是努力工作,只是职业不同,没有尊卑之分。
3希望自己将来能做一个会跟妻子聊天,有自己爱好而不是好吃懒做,不让家人寂寞的丈夫。
(以奕迅为榜样?
哈哈)
日本人特别能讲故事,生活中平淡无奇的事情都能拍的格外的有味道,讲述家庭的《步履不停》,这部《去见瀑布》也是一样。
七个欧巴桑,报旅行团看瀑布、泡温泉。
在大巴车里一人占一排座位,保持着谨慎,傻里傻气的导游,套路般的介绍温泉的负离子的功效,整个片子的开头都是这么平淡。
七个毫无特色、平平无奇的大妈,就在这个旅行团相遇,傻里傻气的导游带着大妈们在山中的,却决定独自去探路,果不其然大妈们沉不住气去寻找导游,寻找导游未果,决定沿路下山,结果在路旁发现下山捷径的指路牌,按指路牌前行,果不其然在山中迷路,故事变得越来越有趣,七个陌生的人因为有了同一个目标,关系也变得亲密起来,一起在森林中寻找食物,夜晚降临,一起用野餐布和树叶盖在身上,果真是笑点满满,让人直呼“这个七个大妈太可爱了吧” 这些画面故事放在这些年纪上了40以上的主角身上,之间产生的碰撞格外有趣,好像大妈在我们眼中形象就是跳广场舞、讲话大声、在菜市场买菜一毛两毛都要讨价还价。
我们都忘记了这些大妈曾经也是孩子,曾经也有过童真年纪,我们在生活中看到更多的一面是她们在家中承担的事物。
在这个故事中,七个性格、生活各异的欧巴桑,像参加儿童培训营一样,互相协助,在篝火旁讲述自己的故事,年纪最大的那个原来与自己的学生恋爱,并且结婚,但是最后依旧离婚了,抽烟的那位别人无情的分手,明明自己在这段感情中更为幸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故事。
最后终于走回了最初的起点,大家准备沿路下山时,有人提出,还是上山把瀑布看完了再走吧,大家带着脏兮兮的脸,沿路去看瀑布,这些老小孩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在瀑布,脏兮兮的导游也出现了,估计也没有少受折磨。
瀑布旁一位老大爷骑着电动三轮慢悠悠的下山,这七位欧巴桑也顺路的捎下山了,七个人挤在三轮车上,与前面来的时候坐大巴时的情景对比,原本参加一日游的七位陌生人,却在小插曲中收获友谊,生活处处是惊喜。
这部电影太治愈了,让我无聊的假期有了一丝有趣,看完之后心情也开朗了起来~
电影中第一个让我触动的点是久美子说自己还没有结婚,骗她们是为了跟她们打成一片,感觉她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小心翼翼的融入着这个社会,和她前面跟纯子说不喜欢和有自己爱好的人一起做了呼应,最后三个人练起了太极,真的太可爱了,想想自己和朋友也有过这种突然就很奇怪又搞笑的行为😂
第二个温暖我的点是大家晚上生火的时候,管纯子叫小纯纯,大家的感情更近了一步,后来的用叶子当酒杯,喝着小酒讲着故事,真的很美好。
还有关本做梦之后醒来,大家真的很温暖,后面在森林里玩起来了真的要笑死我了,大妈们真的很少女。
这部电影的每一个时刻的故事都那么动人,那么治愈小纯纯真的是一个很美好的人,平静可爱有懂得感恩生活,她确实不是普通人。
你们不想爬上去看看吗?
最后看到了瀑布,真的很感动,值得N刷的电影🎬
落俗~
可爱死了,这才叫旅行嘛,满满的负离子哟。
我没关系的。还是拉我一下吧。人老了大概更需要自然、八卦和友情的滋养,一个人摆脱不了现实生活的烦恼那就一群人冒险一场。孩童般的心灵创作出这样的电影,但若是到了这样美丽的自然中仍无法回归孩童般的心灵,这样的漫长岁月也未必值得过
20151120 720P
电影节第一天看到的好片,全场爆笑很多次。。。
四星半吧,7个大妈跟团游,森林迷路两天一夜,各自有性格又有点少女心。拍的很克制,有细节,有生活,有撕逼,有融合,像首欢快又隽永的诗。好喜欢老太太群戏啊怎么回事
冲田修一算是我比较喜欢的导演了,特别是他之前的其他几个作品《南极料理人》、《啄木鸟和雨》、《横道世之介》。这部《去见瀑布》的话,片中不乏一些幽默和可爱的互动,但整体还是会略显平淡一些,特点是比较多长镜头吧。“我们去哪儿好?”“去想去的地方”。那么,米娜桑,一起去看瀑布吧!可以让人心情平静呢(以及吸收一些负离子hh)。大家都有自己的困难,有许多无法解决的事,但即使在逆境中也要努力保持愉悦乐观的心态呀,终究能释怀的。如今压力这么大,既然无法拒绝,那么偶尔逃避一下生活来一趟旅程,在大自然中感悟美好,也未尝不可。
摆拍痕迹很重,但表演很自然。没有奇景奇遇,全是不变应万变。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能我都无法镇定吧。性格各异的大妈们,个个都有鲜明形象,不会特别突出,也不会被淹没。
几位大妈阿婆的森林游历,外加一个呆逼憨蠢的傻导游,无非是预先框定的小小冒险,然后给出平淡磨叽的峰回路转。和他那部颇受好评的《横》片一样,这部电影也实在让我欣赏无能。
剧情走向比较奇怪
大妈的世界我不懂 就酱
6分
下午不能看这类型的片子 太日常 太琐碎
剧场版旅游推介吧这是
富士山和月见草最为相宜。可是,这庸碌的凡人眼底只看得到樱花和雪山,要等到尝尽艰辛后,才懂得月见草的不俗。去见瀑布讲的就是这样一个小故事。
该说的也表达清楚了,就是拍摄实在是…
挺可爱美好的。你会发现那些你以为讨厌,跟你合不来的人,只要你去了解,去发现,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美和故事。然后在大自然中,当你们不再是个社会人而是个自然人的时候就可以自在美好地共处了。不论在什么年纪都可以保持纯真,都有权利哭、笑,去喜欢去的地方,感受生命中美好的一切。看笑也看哭了
看的时候就感觉有可能是素人,没职业演员的油腻感,又大多用了中远景。脑补了一下中国版,全是宁静、许晴、吕丽萍什么的,大概是《花儿与少年》大电影吧……
两星半 依然挺生活的,但也依然不喜欢
七位大妈的森林迷途之旅,意外却有着探险的惊喜,仿佛时间倒流回到孩时过去,又带着人生的悲戚,两相比较,去看瀑布终还是去了,虽小却不绝,在心里化为源泉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