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愉快

轻松+愉快,Free and Easy

主演:徐刚,张志勇,薛宝鹤,顾本彬,张迅,卿衣,袁利国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轻松+愉快》剧照

轻松+愉快 剧照 NO.1轻松+愉快 剧照 NO.2轻松+愉快 剧照 NO.3轻松+愉快 剧照 NO.4轻松+愉快 剧照 NO.5轻松+愉快 剧照 NO.6轻松+愉快 剧照 NO.13轻松+愉快 剧照 NO.14轻松+愉快 剧照 NO.15轻松+愉快 剧照 NO.16轻松+愉快 剧照 NO.17轻松+愉快 剧照 NO.18轻松+愉快 剧照 NO.19轻松+愉快 剧照 NO.20

《轻松+愉快》剧情介绍

轻松+愉快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轻松+愉快》虚构了一个荒诞的北方,群氓的家伙们在互相拥抱中厮杀,在称兄道弟的关系中互相关爱与猜疑,在互相点燃的希望中灰飞烟灭! 电影里汇聚了忙碌破案的警察,忙碌骗钱的骗子,忙碌抓偷树贼的护林员,忙碌找妈妈的基督徒,忙碌搞团结的假和尚。。。一群忙碌的人演绎后退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罪的常态化,在追寻中坐以待毙的故事,一个悲伤的喜剧电影。电影里充满着北方的幽默,一波三折的冲突,虎视眈眈的壮美山河。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亡灵召唤花杆王无罪谋杀:科林尼案复仇者我的好朋友黑漆漆绿头苍蝇绝望之室欢迎回来百音35岁的高中生抢劫梦想终成真冰岛是最棒的地方万圣节传说想停止的瞬间:关于时间米拉达河豚坎大哈奥斯汀书会完美帝国雪山飞狐胜利的法庭式重启巴黎警局1900第一季尽管雪落超越边缘临床13区婶子例外外星居民第四季他和她的秘密

《轻松+愉快》长篇影评

 1 ) 一股野蛮粗糙的碴子味儿幽默

不怕过审的片子真牛效果远胜安眠药的香皂打开厕所门给人递烟扯闲话的拉屎室友,憋到用力的时候还轻轻地再把门给合上让同事闻毒香皂,饥饿小伙儿秀拳脚的警察顶着神圣佛光四处卖假挂件的假和尚,还求人摸摸自己,但看翻译字幕以为是黄片兢兢业业几十年因为一棵树被偷走了就要被炒鱿鱼的老护林员,妻子被警察潜规则,自己跑向雪地深渊无力咆哮站大街上自述悲惨命运的卖镯女骗子目睹抢劫全过程却高喊我们信仰主的傻小伙儿,在警察询问罪犯的时候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罪,都是罪犯balabala...明明是部犯罪剧情片,笑点却一个个向我砸来。

在所有人都是骗子,所有人都在为了利益说假话的时候,那个信仰基督的男孩却让我动容。

他在雪天高声朗诵圣经,在假和尚自曝身份后说没有他这个朋友,但给了假和尚一条自己最爱吃的带鱼肉,在妈妈走丢几年之后依然不放弃,满街找,满街贴寻人启事,是全片打动我的那点真挚。

整体看完就跟吸了毒香皂似的轻松加愉快

 2 ) 黑土地

守林人的树树被偷,却怎么也找不到偷盗人。

就像这片黑土地本来是“林子",可是被拿了“树”之后什么都没有了,又没有什么东西还回来。

拿树的人或许是真的找不到,又或者是不能说呢?

黑土地没有了“树!

",于是电影里面的骗子环环相扣式的遇见,也是形成了一个不断索取的圈,没有合理的产出,看不见希望,只能索取。

Jc,在受骗人报案后,关注的是被害者会不会武术,也许是表达……。

台词中有一句给你好处的都是骗子,我不懂,但是我总觉得有隐喻。

不论守林人的崩溃无奈,还是骗子的荒诞,亦或者jd信徒的虔诚,都在jc鸣枪时候说了一句我不能死,是的,他们只是想活着,这片黑土地的人也只是想活着。

片尾很有意思,骗子与信徒的反抗,和jc说的那句我并没有想打死你们,我是故意射不中的。

我手枪里还有一发子弹。

看电影的时候我在想jc为什么要把还有一发子弹说出来,四个人一个子弹,岂不是没有威慑性?

电影里不懂,电影外就懂了。

最后一幕闭着眼走夜路绿光,看评论说典故里人死后会这样,按照这个理解的话。

骗子不想死,他做骗子的初衷就是活下去,jc不想死,他还有欲望没做到,而这片黑土地上其实他们都已经死了,真正活着的也只是那个被信仰吊着的基督徒。

最后说一句:hs有一句话:信y还有没有号召力,是在索取后没有得到东西的时候说的。

 3 ) 《轻松+愉快》:骗子、傻子与香皂

相比耿军导演获得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的《东北虎》(2021),我更喜欢这部《轻松+愉快》(2017)。

一座北方小城发生的犯罪故事,剧情并不复杂,黑色、幽默、荒诞贯穿其中,符号化的人物,直白的隐喻,舞台剧感的调度,让这个悲伤的故事充满喜感。

但正如导演所说,他的电影的底色是“悲剧”。

一个随身带着毒香皂的假销售。

一个随身带着开光信物的假和尚。

一个在家不修边幅出门浓妆艳抹的旅馆老板。

一个丢了一棵树被开除的护林员。

一个丢了妈妈的傻头傻脑的基督徒。

两个肠胃不好的警察。

故事发生在一片破落的街区里。

假销售用毒香皂迷倒一个推销武术班的年轻人,年轻人把也想行骗的假和尚撂倒,到派出所报案却被要求现场表演一段武术。

假销售住进小旅馆,认识了旅馆老板和护林员两口子。

基督徒在街上贴告示找妈妈,护林员在街上贴告示找树,两个人决定一起搭档贴告示。

假销售遇到了基督徒和两个路人,路人被迷倒,基督徒感冒了躲过陷阱,他看到路人倒下被搜身,假销售让他主动交出财物,基督徒躺下对他说:“主告诉我们,不能不劳而获,你来翻吧。

”假销售默默地离开。

假销售遇到了假和尚,假和尚被迷倒,基督徒把他救回家。

吃带鱼的时候,假和尚承认自己是个骗子。

两人有了如下对话:“我不会骗你的,我们是朋友。

”沉默。

“不是。

”“那我跟你信基督,暂时还骗人,我们是朋友吗?

”沉默。

“不是。

”“那我不信基督,也不骗人,我们是朋友吗?

”沉默。

基督徒给假和尚夹了一块带鱼。

假和尚在电影里独自行骗三次,次次碰壁。

第一次遇到会武术的年轻人,被打;第二次遇到假销售,被迷倒;第三次和假销售前后脚遇到犯罪团伙,被抢劫。

就像他自己被假销售拒绝时说的:“信仰还有没有号召力?

”没有了“信仰”,就没有了秩序。

胖警察借查案的机会多次到小旅馆,试图引诱女老板闻香皂,护林员先是威胁他不要动自己媳妇儿,接着又自打耳光。

假销售和假和尚被胖警察跟踪,对峙时发现假销售和胖警察是小时候同学,三人来到小旅馆吃面喝酒,胖警察用酒和香皂放倒两个骗子,又想侵犯女老板,激动猝死。

瘦警察找胖警察,遇到贴告示的护林员和基督徒,又看到埋尸体的假销售和假和尚。

五个人,一把枪,在天高云淡的荒野里来了一次紧张微妙的博弈。

镜头一转,五个人在一起吃面,警察开始“招安”,邀请他们来派出所当保安。

四双眼睛困惑地看着警察。

电影的剧情、人物和对话都是极简风格,基本使用固定机位,在对话中刻意营造迟钝感,在行为上制造荒诞感,使得电影整体有种漫画感,极强的形式感让人想起考里斯马基或韦斯安德森,但又没有他们电影里埋藏的温情。

以温情为核心可以支撑夸张的形式,形散神不散,批判先行则容易让电影顺势而下,没有边际。

主角人物闭眼走在绿光中的结尾非常突兀,收尾有些遗憾。

瘦警察强迫胖警察试试香皂的功效。

胖警察推脱不了,闻了闻。

什么感觉?

轻松,愉快!

香皂在这里象征着贪婪和罪恶的诱惑,香皂在不同人之间的辗转也象征着恶的蔓延,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作恶,假销售用迷药,假和尚用“信仰”,警察用权力,团伙用暴力。

唯一的“善”来自“傻子”一样的基督徒,他口里一直念着神的教诲,心里一直想着丢失的母亲,神和母亲都可以理解为对善对美好的追索而不可得,即便如此,他依然用诚实善良宽和对待每个人,不改初心,不做伥鬼。

只是这微小的道德力量在强大的森林法则面前显得有些苍白孱弱。

基督徒没有改造任何人,也没有找到母亲。

本质上这是一个底层互害的故事,一群陷在泥潭里的人互相踩踏,他们比的不是谁上岸快,他们争的是谁下沉慢。

既然前途无望,香皂似乎又成了一种麻醉剂,用欲望和罪恶,在虚无中攫取出一丝存在的快感。

那些清醒的人都活在压抑和麻木中,只有闻过香皂的人体验过轻松+愉快。

 4 ) 我心中的大片

影片构思巧妙,剧情合乎情理!

神仙一样的一群演员!

为什么这么评价,因为基本看不到表演的痕迹,最起码和这部戏很搭!

这部影片和一部高分美剧可以放一起,9.3分的《真探1》,为什么这么说,这简直就是把真探1倒过来拍的!

这些演员在我眼里就是一块块耀眼夺目的金子,因为我想看的不是奶油花瓶和小白脸!

就是这样一群实实在在的贴近大众的演员,即无法接受又亲切无比!

 5 ) 《轻松+愉快》:黑色幽默之下的无法承受之重

我个人的第一本书——《中国独立电影访谈录》出版于2017年4月,而书中对于耿军导演的访谈,则完成于2014年的夏天。

访谈结束后不到半年,耿军凭借短片《镰刀锤子都休息》荣获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奖。

而我的这本书,有幸比较系统地回顾了耿军的创作生涯,和包括这部金马最佳短片在内的所有作品。

我个人,也因为这本书,有幸跟耿军导演结缘。

2016年秋天,当我携自己第二张原创民谣专辑《光》,去北京69咖啡巡演时,耿导还前往现场捧场,既出乎我的意料,也让我大为感动。

作为一位非电影体制内人士,我跟书中的独立电影导演的联系与交流,完全是精神层面上的,即通过其电影作品而展开,而这些导演每一次新作的南京展映,正是我们开展新交流的最佳契机。

这个四月,有幸陆续跟自己书中访谈的几位导演的新作相遇,先是周四晚上,在大华大戏院,观看万玛才旦导演的《撞死了一只羊》,然后就是昨晚(周六)在南艺,观看耿军导演的新作《轻松+愉快》,到了下周,还会观摩书中唯一一位女导演的新作,真可谓是丰收之月。

无论是已经走上院线(万玛才旦),还是仍然行走在电影体制之外(耿军),这几位导演对于自身作者性的坚守,以及一以贯之的社会与现实关注,都让我感动不已。

跟自己爱人戏言,耿军新片的这篇影评,或许是近期撰写的这么多篇文章里,唯一一篇不能在正式媒体刊发、因而没有稿费收入的文章,但基于自己对中国独立电影一如既往的热爱与关注,自己今晚饭后,还是守在电脑前,认真敲打出这些文字,为耿军导演的这部新片摇旗呐喊。

对于熟悉耿军电影作品的观众来说,相信没有多少人,会不同意耿军作品的现实主义气质与风格。

这种现实主义,当然有别于王兵导演那种纪录片式还原再现的现实主义,但这种建立在黑色幽默与艺术化处理基础之上的现实主义,其表现力与信息量,在我个人看来,却一点也不亚于前者。

这部《轻松+愉快》也不例外。

所谓黑色幽默的反讽效应,在片名身上,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无论是中文名称里的“轻松”和“愉快”,还是英文片名的“free and easy”,实际上都跟影片讲述的具体故事之间,构成了一种极度充斥着反差的张力。

尽管片中,东北式的幽默段子可谓层出不穷,但影片的整体氛围,却没有呈现出一种轻佻的欢乐。

相反,大量定格的人物特写镜头、语速缓慢的对白和东北破败的工业区状况的一一展现,都让影片带有一种深沉的忧郁氛围,以至于片中的人物越发出搞笑的对白,台下的观众在细声欢笑之后,随之而来的感觉,就是沉重与压抑。

这样的沉重与压抑,直接源于耿军导演对于老东北工业区尴尬境地的精准展现与把握。

在本片南艺放映的前几天,耿军导演名不见经传的故乡——东北黑龙江鹤岗市,突然成为网络媒体上的热门主角。

由于资源枯竭、经济停滞不前和人口的大量迁出,鹤岗的房价呈现出大跳水的状态,以至于320平方米的房子,标出10多万的价格,仍然无人接手。

这样的热点新闻,或许正好可以给耿军的这部新片,写下一个完美的注释。

从本片一开始,导演就没有立即进行剧情的叙事,而是将镜头对准那些已经成为废墟的厂房、空无一人的宿舍区和种种破旧、废弃的家用物件,这种荒凉的无主之地的感觉,为后来的黑色幽默故事,奠定了一种悲怆的基调。

影片中出现的多处数字,也刚好可以跟鹤岗的上述房价数据,形成一种互文式的对照。

厂区两室一厅中设施齐全的一个房间,每月房租两百元;派出所招募的保安,试用期每月工资七百元,转正后每月工资一千二百元。

只要简单对比一下南京街头普通服务员包吃包住后的月工资,都基本上已经达到至少三四千元的水准,就可以想见现如今东北老工业城市的经济发展,是如何的停滞不前。

而废墟般的破败城市,跟道德沦丧、醉生梦死的人的生存状态,直接形成了相互对应。

从卖香皂的、江湖游僧到社会混混,城市里仅存的为数不多的个体,几乎都在打着各种各样的名号行骗,谋取法律框架之外的经济收益。

而更让人觉得滑稽和扼腕的是,这些寻求非法经济收益的个体,已经几乎找不到一个正正经经的人,来实施行骗,而只能相互之间实施行骗。

这种互害型的社会,正是东北部分老工业城市经济严重下滑后带来的社会秩序崩塌的缩影。

跟《镰刀锤子都休息》里类似,本片中唯一闪烁着道德光芒,秉承善良和本分的生活理念的人,恰恰是一个笃信基督教的傻子。

而其他人物,从僧人的借佛敛财,到商人的以香皂为迷药、实施抢劫,再到胖警察的滥用职权、欺压民女,无一不是一个经济衰退、道德崩塌、社会失序、政府失灵的社会状态的反映。

如果大家对东北、尤其是东北的诸多老工业城市近年来的新闻有一定关注的话,就知道耿军导演的这些展现,可能有夸大的艺术化成分,但绝非空穴来风。

甚至就连众多人物都被商人的香皂迷药迷倒这一情节本身,或许也在暗指东北部分民众不思进取、醉生梦死的生活状态。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耿军导演的这些展现与设计,既能真实反映出他对于家乡发展现状的态度,其实也需要相当大的勇气。

影片中大量的画面,都是片中人物长期正面占据中心主体位置,仿佛在跟台下的观众直接进行交流。

这样的一种镜头处理方式,仿佛是导演借助于片中的人物,来直接跟观众的内心深处的灵魂对话,加大了影片的震撼性,使得无论片中的桥段多么诙谐,观众内心的沉重感却永远挥之不去。

最后,当影片片尾字幕出现之时,细心的观众可能会注意到一个细节,即片中大部分的人物,都是以演员的本名来出演。

导演或许也正是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表明本片的故事尽管源自虚构,但这些故事的诞生,却完全深植于东北家乡的发展现实。

而片尾二手玫瑰创作的紧扣剧情的歌曲,更是将本片的东北气质与味道,推到极致。

从影片的基调和剧情来看,本片要想在国内院线公映,估计难度非常之大,但我仍然由衷祝愿,这样一部极具作者特质、以黑色幽默手法关注东北发展现实的电影佳作,能够在不远的将来,跟国内广大观众见面,也祝愿耿军导演在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上,能够越走越远。

就此搁笔。

2019.4.21晚作于竹林斋(本片配图来源于豆瓣网。

(附)本片观影笔记:破落的工厂宿舍区,敲锣的人,死寂的城市,工业化的遗迹,《轻松愉快》——free and easy,年轻人给中年人发广告,打耍,中年人推销香皂,闻香皂闻晕了,抢走财物,环境需要和谐,中年人拿枪,僧人穿行,推销佛牌,108块钱,和谐拯救危机,租房子住,一个月两百,女房东陈静,中年人张志勇,生理不允许,复古的装饰,房客薛宝鹤,红旗路管绿化的,被盗一棵树就要被开除,傻子唱宗教灵歌,耿导本人出镜,面孔占据主画面,推销入教,感冒闻不到味儿,主告诉我们:不能不劳而获,高价收购杨树,傻子发寻母广告,僧人不闻香皂,跟僧人是同行,信仰还有没有号召力,僧人晕倒,偷财物之前祈祷,基督教与佛教教徒的对话,背诵课文式地朗诵《圣经》,僧人与傻子的对比构图,轻飘儿试一下与生理上不允许,迷晕的感觉——轻松、愉快,傻子一个月吃两次带鱼,僧人不是出家人,是骗子,直对面孔,直指内心,种种人物特写,老头子得了重病,要花钱,骗钱,骗钱的遇上抢钱的,小骗子遇上大骗子,塑料枪,鼓动骗子揍骗子,焦虑感与危机感,两个骗子睡到一起,乌云密布,面对警察,打自己嘴巴子,警察一辈子就追求两个字——玩过,四个人一起吃面,一大片树被偷锯,薛宝鹤的崩溃,僧人形象的模糊,厕所里的迷药抢劫,老工业区作为背景,两个骗子的大吼,废墟与破旧,张志勇拿塑料枪骗来真枪,警察张迅是张志勇小学同学,二十多年没见面,两个骗子对着香皂睡觉,警察对陈静的性侵犯,警察也睡倒,呆立的特写镜头,重复的敲锣,顾此失彼,警察用枪威吓民众,民众起来反抗,所里招保安,试用期七百,转正一千二,傻子的哭泣,薛宝鹤的烧尸,警察张迅在迷梦中,三位参与杀他的人依次在迷梦中,警察开枪,二手玫瑰的配乐,本名出演。

 6 ) 有点魔幻 十分现实

或许最近刚刚看完百年孤独的缘故。

感觉这部轻松+愉快竟然还有点魔幻。

或许是我魔幻了吧。

国产片到目前为止也看过很多了,国内的独立电影人的作品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想法了。

该片中有很多桥段和细节都值得去琢磨。

三张招贴启示对应的手机尾号很有意思:假装买树启示联系电话尾号911;寻母启示联系电话尾号885;寻警启示联系电话尾号740(这个最搞笑)。

你们还发现什么了吗?

 7 ) 在《叙事的出走》活动上看了这部电影,导演也来了。

3.1分。

耿军导演一贯的叙事和影像表达风格,对于幽默的把控很克制,荒诞感和东北工业城市衰颓后的景象都延续自《镰刀锤子都休息》。

看完电影你可能都不知道电影要表达什么,没关系,导演给大家留下来可作设想的空间和余地有很多处,有时候一部电影不需要所谓的中心思想,你看到的只是导演在某一时刻掠过脑海的一抹印迹,或者只为了把一些即将消失在世间的实体通过载体加以记录,而故事只是附着在这一实体之上的表象。

这时代,我们有太多来不及去形成记忆,转瞬间就会消亡的事物,导演像是在与时间赛跑,在时代吞噬掉实体之前,将目之所及进行即兴捕捉。

你看到的,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

但它作为实体又被永久得保存下来,重新有了定义,这一点很珍贵。

有幸在线下看到这部电影,导演也在映后和大家畅聊。

一位影迷向导演提问说他看不出这部电影要表达什么,到底是表达人与人的错位,还是要表达人与社会的错位,还是什么别的错位。

这位影迷说话的表达方式像极了影评人。

我呵呵一乐,心想导演其实压根就没想表达很多很深刻的东西,你可倒好,不解读了出来一些莫须有的东西就觉得这部电影不行。

导演回答说,他很不喜欢小时候语文教育那种一定要把一篇文章弄出一个中心思想来,而且导演和影评人完全是两种职业,导演的思维就是这样,不会为了深刻而深刻,也不会讨好影评人的喜好,就是想到什么就拍什么,剧本写得也比较随意,凭着感觉走。

影迷边听边摇头,貌似对导演的想法很不认同,我心里嘲笑着这位影迷朋友,你呀,还是太年轻了。

当然我也不老。

当然也不怪他,八成都是让影评人给带跑偏了。

 8 ) 佛挡众生相

“轻松、愉快”是在影片中唯一死掉的那个人嘴里说出来的,是在他闻了迷魂肥皂沉睡而后又醒来之后说出来的感受。

片子中的八个主要人物,一个卖迷魂香皂的骗子、一个假扮僧侣的骗子、一个不知身份(但大多会被猜测为妓女)的女子、一个管荒地里行道树的主任、一个传福音的傻子和两个警察。

看起来演员不是什么有名的角色,有可能是素人,但角色外形确实直接把影片拉出了一个张力。

如果说这个片子是现实魔幻,也可以这么说,但是现实魔幻的题材,往往透过现实的真实投射而呈现出来一种「我靠,这是真的啊」的魔幻感,虽然有的时候依靠一些神秘力量和无法解释的设定来撑起魔幻的气氛,但终究没有那么到位。

所以说,现实就是最魔幻的,现实魔幻也不再是一种题材,而就是一种真实。

反而,商业电影或各种利益相关的电影中呈现出来的美丽新世界,才有可能是一种真正的魔幻。

话说回来,本片为何魔幻?

先前说到角色的设定,就很莫名其妙,虽然每个人都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但他们的互动却往往不合常理。

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故事发生的空间。

很明显,冬天、苞米地、废掉的筒子楼、东北口音,即便没有任何直接的展示,但这就是发生在东北某处的故事。

那片挨着苞米地的荒废筒子楼群,成为了这部电影的画布。

说是画布也行、说是舞台也可,总之,这个背景就仅仅是一个背景,承载了故事的魔幻性,凸显了一些荒诞感,但没有和角色有进一步的填色。

这个地方好似就生长这八个人,两个骗子天天就在这废弃的地方瞎转悠,传福音的傻子天天在这找妈妈,主任天天看大树,警察天天抓骗子,确实很魔幻,但仔细想想,没有任何逻辑。

在苞米地附近的成群筒子楼,看起来废旧,但不会非常老,在东北工业的脉络下,出现这样的房子通常是在八十年代。

五十年代刚刚在东北建立大工业体系的时候,工厂还未有这样的财力、技术以及精力去建设这样「豪华」的筒子楼群。

为了应对大批从农村到城市工作的新工人群体,盖平房才是最快的解决方法。

而这样的楼,通常都是在计划经济发展鼎盛的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初才开始兴建的,那时候很多工厂直接在厂区附近盖房子,周边都是农田,围墙一围,就成了工人村。

就因为这些围墙,工人子弟和农民子弟还时常在围墙里外打仗,就是因为工业和农业的不平等关系。

但是说回来,这些东西衬托了故事中的什么?

骗子为何骗人?

他是工厂被下岗的工人吗?

傻子为何找不到母亲?

为何又要传福音?

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为何有个主任在管树?

他的妻子和警察之间有什么关系?

看起来电影就是留下一堆问号,构筑起来一个虚虚实实,好像尔虞我诈、公权力泛滥、男女关系不明、婚姻关系极差、肃杀寒冷、破败荒凉的东北某小镇。

最后,留在人们心中的是道德,是儒家的也好是佛家的也好,总之,死掉的警察最后穿上僧袍,佛挡众生相。

 9 ) NYU放映Q&A速记

轻松+愉快受影响电影:克里斯马克周星驰 功夫音乐:二手玫瑰色彩:太浓会丧失文艺腔调,不想太过类型片,结局本来是在黑暗中打枪,想要拍得有趣,就用手边的灯和色纸试试想要有趣,给点温暖,和尚在小二家是暖色预算100万人民币中型独立电影剧本创作过程不写白纲,写一个剧情,一对人物关系,编织进来警察,剧本三十万,后来抛弃了,只剩三万。

自己的风格,和电影工业没关系。

演员表演一个字儿一个语气都错不了,演员说一句废话都是对剧本的伤害。

个人的天赋长相,雷劈出来的,演坏人还招人喜欢。

表演的节奏:背诵表演,油头粉面表演,都不要。

我想要制造一种陌生感。

不是背诵表演,所以反应不会很快,剪辑师也有参与。

地狱片段低成本,一道光束还有些美好信仰在外地的空中飘在我的家乡鹤岗,信仰模糊说不清,基督徒是真的,面对假和尚很坦然(但口齿不清,照应前面),和尚是经济和尚假的。

顾本彬,基督信仰男孩,2000-2007去教会,后来觉得没有意思不去了。

期间学了很多字,很多歌曲,圣经都能看懂。

独立电影发行渠道都靠朋友,不是朋友也要变成朋友。

作者型的电影。

电影节是一个最便捷的渠道,免费的PR。

创作没有特别规则,不要管规则,交给发行。

 10 ) 不得劲,过于影射,但又不算差

前几天有人聊这个,我才想起来,我忘记给它影评了。

一般来说,有闪光点的电影,我多少会留点记录,纯当日记,雁过留声。

电影的节奏很是缓慢,如果我当初不是比较放松,可能10分钟就不看了,那时候,才一个香皂的小场景。

我知道它有一些影射的东西,但我懒得分析了,如今分析流影评,早就过分300%了,无限深入,无限隐喻,无限拔高,没啥意思。

于是我就不考虑了,影射就影射吧,反正电影又不能解决日子问题,日子通常能跟电影有点类似,但日子对人的束缚性更强,远不是讽刺电影一两个馊主意能解决的。

——所以吧,知道它影射很多就行了。

打分也是这个道理,它每个角色和过场,都影射了一些东西,很多,很频繁,我还没看腻,那就说明量多管饱,足够了。

4星对得起它。

====但问题也很严重====它光讽刺了,影射了,但逻辑有问题啊。

结局太离谱了。

一边白天就去埋人,一边就贴告示寻警察?

好,你说寻警察是几天后的事儿,那么,好几天了,为什么白天埋人?

好,你说埋人是当天的事儿,那么为什么当天就寻警察?

====结局没那么难懂,分三段,很简单====1.活警察开枪场景,四人都回来了。

骗子+和尚分别拿了镐子和铲子 ,是有杀人心的。

傻子是为了继续找妈。

守树人是因为懦弱,蹲牢也比死了好,毕竟有家庭,而且他也不是凶手。

活警察怂了。

2.活警察说,保安试用,转正1200,之后镜头就是,傻子坐着念叨母亲,应该是没参与,骗子+和尚浇油,守树人点火,三个人都参与了毁尸灭迹,应该都应聘去了。

——突出一个容纳黑暗的人,能活,傻子因为没参与黑暗,所以老样子,等死。

3.天飘雪,夜里,死警察闭眼走路,骗子+和尚+守树人,闭眼走路,死警察开枪,两枪。

——这里绝对不是什么正义审判。

首先夜里,死警察在前,就说明是死结局。

另外三人闭眼,既可以是死,也可以是被迷晕了。

其次死警察开两枪,明明三人,只开两枪,而且警察也不是三人杀的,不存在报仇,说明有俩人因死警察而死,联想到之前,骗子+和尚,是拿起镐子和铲子的,必然是活警察开枪打死了这两个敢反抗的。

于是结局很简单了——傻子没什么好说的,活警察没动他,一个傻子有什么好较真的。

还能对自己安慰“我不杀好人,我心善”。

——骗子+和尚是真死了,迷晕了,活警察开枪杀的,这俩人有凶念,敢动手,活警察要绝后患。

——守树人也是迷晕的,但没死,因为他懦弱,可以替代死警察被使唤拿捏。

====这个电影其实对我最大的触动,是女人化妆====第一眼,租房镜头,女人还真不丑。

6分吧。

第二眼,香皂+和尚+守树人+女人,吃面。

我特么是不是看错了,女人挺丑啊,眼睛小,眉毛浅,整个大脸空白太多。

第三眼,警察强迫女人闻香皂,我屮,我是不是又看错了,这女人现在能打7.5分啊。

====卧槽,大变活人?

====要说,我也不是看得少,但我身边真没化妆前后差距这么大的。

虽然各大视频站都有UP化妆视频,能看出没化丑,化了好看,但成品妆多少都是带最大美颜的,总有假假的感觉。

但这部电影,小成本,不会刻意搞那些玩意儿,前后场景连贯,在其他角色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这化妆前后,那是实打实的变啊。

我宣布个事儿,化妆,特别是女人化妆,真的是一门艺术,不单纯是技术。

《轻松+愉快》短评

为什么完全没有剧情以外的人?

6分钟前
  • 萨布齐恩
  • 还行

3.5 文艺片,黑色幽默。一些空镜有点为了文艺而文艺,好在人物状态都不疾不徐,比较舒服

7分钟前
  • 呆羊
  • 推荐

开头就相当荒诞,建置在寒冷的鹤岗,又有什么是不可能呢。推销员、和尚、看树人、基督徒各自心怀鬼胎,最后在田野处上演了一场闹剧。

9分钟前
  • Zero
  • 推荐

「那我跟你信基督,暂时还骗人,我们是朋友吗?」「那我不信基督,也不骗人,我们是朋友吗?」

12分钟前
  • 馮小鳳
  • 推荐

诶 咋把我的打分给删了?

15分钟前
  • sorrynotsorry
  • 较差

用解构的视角去看是个更明晰的方法。有宗教、阶层之别,有人性善恶与黑色犯罪元素的交织。结尾仿佛坠入地狱,几位主角统统无法获得解脱。

19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推荐

荒诞世界

21分钟前
  • 熊能能脚不沾地
  • 还行

强烈推荐,近些年看东北片子最得劲的一部。分数过低,希望鹤岗出更多这样的好电影,剧本,导演,演员都好!

22分钟前
  • 陶子冬
  • 力荐

瑞典有个导演叫罗伊安德森,就想拍点这种风格儿的片子,但是他不在鹤岗,哪能拍出来真的瑞典荒唐事

25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平庸之作,既不輕鬆,也不愉快,敘事混亂,表達膚淺,主題不明!

29分钟前
  • 無知君
  • 很差

不轻松,也不愉快;导演力图在电影中营造一种荒诞的氛围,但不成功;把独立电影固定为一种镜头模式,是现在很多独立电影导演的通病,乏味;没有坚实的环境基础和人物性格基调的话,电影很难拍好;台词、表演也很生硬。

32分钟前
  • 非了
  • 较差

70/100 把骗子们招入执法机构绝对是点睛之笔,另外电影始终带有一种略显疲态的幽默感也很独特。

36分钟前
  • SELVEN
  • 推荐

不怎么轻松,更别谈愉快

39分钟前
  • W
  • 还行

风格上还是有些僵硬,除了空镜,也看不出做成电影的必要。内容挺有意思,守着树的废人,靠衣着光鲜的老婆养着。其实,不管是傻子、骗子、还是即将被骗的人,他们都在找生活的出口而不得,都在空虚着。所以,这帮人碰到一起,甭管身份、状态,都能一锅乱炖。不是非得和谐,而是除了和谐,你还能做什么呢。空虚啊。

41分钟前
  • 居无间
  • 还行

虽然稍有新锐之感,但整体还是比较稚嫩。

42分钟前
  • 漠围
  • 还行

2.5

46分钟前
  • 林昂
  • 还行

明明是5年前的作品,但放在当下看格外合适,可以为那份虚无、焦虑、沮丧、走在路上冷不丁地就想吼一嗓子找到不可明说的理由

49分钟前
  • litanerr
  • 推荐

没有关系的人,没有关系的世界,没有关系的社会,却一起组成一幅“共生”的图卷。有意思。罗伊内心很热闹,阿基心肠热闹,大家都以为耿军热闹,反而他是最冷酷的。

52分钟前
  • 小楼。
  • 还行

希望黑龙江人,能多拍出一些这类电影。

55分钟前
  • Aletta Ocean
  • 力荐

三星半,锤子镰刀都休息加长版,熟悉的演员,熟悉的骗子骗骗子的故事,东北特有的地理环境,荒诞的重复,但是叙事稍显混乱,结尾也魔幻的突兀。

60分钟前
  • subtitl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