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saw this movie because of July Delpy,in fact.I like her views of many things around us,just like love, policy,sex,man and woman,and the future or the cute cat and so on.At least,I love her ways of thinking and treat the world.I don't know if she is a good actor,but I am sure she is a good director,as she just act herself.She is not the most beautiful woman,but just the one who is deserving being loved I bet. Every time I saw her movie ,she let me thinking about something,using a comfortable way.She use a comfortable way to let us thinking our lives and living,the same time,we try to comprehension others and have generally been loved with the aspects we don't like in the world and things occurs to us.For example the world peace,the environment,(in
又是很julie style的一部爱情喜剧.戏中刻画的巴黎并不是大家都期望看到的那种美.破旧的巷子,贼子,种族歧视,吃兔子和猪舌头等细节时刻充斥着我们一向对巴黎的美好幻想..剧中的喜剧成份其实就在细节中,女主角Marion几次与司机的对话,(与那个racist司机的对骂我是重复看了又看,觉得很有意思也很疯狂)男主角Jack多次被她那对戏剧化的父母的行径吓着,(据说剧中那对父母是Julie的亲生父母呢),还有那帮被Jack欺骗过的美国游客回来报复的情景..都很生动.这部戏我也看了上6,7次了,一半是因为方便学点法文,一半是觉得剧中男女主角的故事细节像自己的写照(异国恋遇到的culture shock真的很令人抓狂).. 兜兜转转,分开相聚,当发觉自己曾经很喜欢的另一半有时候也很讨厌,该如何取舍? 要不分手,要不妥协吧..故事结尾以Marion独白为主,"There's a moment in life when you can't recover anymore from another break-up..And even if this person bugs you 60%of the time,well you still can't live without him.and even if he wakes you up everyday by sneezing right in your face,well,you love his sneezies more than anyone else's kisses..(看戏是没有字幕,若有任何错误欢迎更正..)
非常惊喜,说说感觉影响影片风格的两个“幕后黑手”,一当然是Linklater,两位主演都是linklater爱将,男女细微感情、滔滔不绝的话痨表达,精细真实又妙趣横生,但是涉及的题材是linklater未曾深入过的领域,所以更像kevin smith,大谈特谈女友过去对现今感情影响,情节几乎就是chasing amy的翻版,而且在smith所有电影里出现过的既深情又矫情的大男子主义,都在这儿汇聚体现。
笑料的设置也非常kevin smith,但因为本片主题依赖的是cultural shock,所以更自然不显得太夸张,只有女方父母的段落过份神叨,其它的都搞笑得恰到好处。
夹的小段子那么自然,地铁直视男的段落笑死我了。
delpy实在太有才了,不亏跟大西洋两岸大导都混的,选景配乐用镜出色我相信,但整个剧本都是她写的这就太牛了,把悲喜情绪节奏控制得不错,快到结束时真担心压不住尾,但是手法又变了,独白很到位,还挺感人。
Adam goldberg很好玩,最早认识是friends里joey暂搬出去时chandler的临时室友,后来拯救大兵瑞恩的一员,还有一些龙套,三次跟linklater混,都是龙套角色。
奇怪的是我看这片时总觉得他曾出现在mallrats之类至少一部smith电影里,后来查查并没有,只能说这里的smith电影感觉太深入我心了。
那种又会端着应酬别人,又小心眼的情绪竟然显得非常可爱,从圣经里发现照片,两次介绍自己,动作细节都很有感觉,开始不能理解找个近似谐星来配戏,看完后认为几乎是非他莫属了。
最后再说一遍,delpy,你真有才,现在开始疯狂期待明年有望与hawke重聚的The Countess。
看的时候很多次都笑出了声。
关于美国人的stereotypes很是经典,比如“My first religion is private property",而法国人确实是很像上学期的法语老师。
但由于与美国人打交道比较多变觉得那些取笑他们的话看着很让人开心。
这个故事大概所有与另一文化背景的人做男女朋友的人都能理解吧。
很多时候个性,文化差异,和态度被误解,而由于他不懂你的语言总觉得和你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被忽视或是他不能像你的朋友那样好的理解你,或者觉得对于你来说他可有可无。
太易产生嫉妒。
最后结尾Julie Delpy旁白让人很有同感,缺乏安全感的女人恋爱时还是会心酸。
而他们俩的争吵我几乎一个月进行一次,所以更能体会。
了解点美国和法国文化的人看的话会觉得很有意思。
地址:http://u.115.com/file/f3f878a913
很难想象感性才女Julie Delpy从
在netflix上注册了个账户,通知我有一次free trial的机会。
周五下午在网站上看了又看犹豫了又犹豫,终于选定2 days in Paris。
工作人员效率还挺高,周六下午逛街回来,赫然看见一个红色信封包着DVD已经稳稳地躺在我家信箱里了。
选定这张碟的原因有二:一是巴黎,身为资深装逼女青年的我对于这两个字一向没有抵抗力,一提到巴黎就会想到塞纳河畔,让人看得眼花的展品,无数的时装名牌,帅哥美女,浪漫故事,几乎是个不太真实的城市;二是Judie Delpy,最早认识这个女人是在《白》,那个把可怜的性无能的波兰理发师扫地出门的彪悍法国美女,本着同情弱者的原则那时候是不太喜欢她的。
后来在before sunrise中又看到她了,圆圆脸,有点思想有点愤青,和小帅哥Ethan Hawk狂聊了整部电影,从那时开始觉得这女人有些意思。
九年后的before sunset中她已经老了,两颊瘦得陷了进去,人却还是原来的那个人,有点锋芒的,有点歇斯底里的,且非常从容,“看上去本人即使不对自己的相貌欣赏有加,也已经完全接受,相安无事。
”我一向喜欢从容的彪悍女人,so。
电影中的巴黎和我们想象的可不太一样,没看到那么多旅游名胜,即使拍到了也都是一闪而过。
我们看到的只是两个来到巴黎的情侣,女人是道地的巴黎人,却已移居纽约,男人是美国人,带着美国式的神经过敏,时时害怕遭遇恐怖袭击。
两人从下了火车之后就开始吵,不是惊天动地的大吵,是针对琐碎小事的琐碎争论,小却连绵不绝。
男人随女友到家,发现未来的岳父岳母就住在楼下,语言不通却要天天一起生活,吃晚饭时被岳父嘲笑没文化,发现女友把自己的裸体照片摆出来让全家人参观,做爱时发现法国的安全套size太小(……),最糟的一点是,女友的ex几乎遍布全巴黎,每走过一个街角就能碰到一个,一个人跑出去跟陌生人诉苦:我的女友是个slut,发现陌生人是个疑似gay和纵火狂……其实电影本身并不像其内容那么好笑,因为所有的包袱都是以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琐碎得不能再琐碎的方式讲出来的。
然而这恰恰是吸引我的地方:这是一种真正巴黎人的从容,是一个真正巴黎人向外人展示自己家乡的方式:这就是巴黎,我们的男人都是怪胎女人都是情种,我们的狗走在街上到处拉屎,我们的眼睛高到头顶上,这就是我们的巴黎。
只有真正属于一个地方的人才会这样坦白而不太羞愧不带鄙夷,就像如果我带一个外地人去天津,我会非常愿意让他见识到天津人的那点贫那点坏而不会脸红。
另一个吸引我的地方大概就是Julie Delpy本人了。
她在这部电影里又老了一点,皮肤松弛得有了眼袋,带着遮住半张脸的黑框眼镜,已经有了老太太的迹象。
然而还是那句话,她还是她,我们依然能看到before sunrise里那个23岁女孩的影子,尖锐的,啰嗦的,有点暴躁的。
整部影片她都在和她的美国男友吵架,吵完和好,和好了再吵,样子可爱得不行,尤其是面对她无数个ex时窘迫的想要掩饰的样子,过去终于暴露在男友面前后抓狂的样子,让人无法不爱她。
大概只有法国女人会这样从容的承认自己是个bitch,从容得让人说不出来什么,或许我们可以把这叫做“大女子主义”:谁说只有男人可以三心二意?
谁说只有女人才会像个抱窝的老母鸡一样试图死死看住自己的另一半?
结尾说出了这部电影想要说的话:爱一个人就要接受他的全部,没有保留的。
然而我对这样的大道理并不太感兴趣。
我只是觉得这是个有意思的电影,好看的电影,够了。
其實不是沖著Julie,也不是因為『before sunset』的關係而買這部片;只是因為巴黎,我最愛的巴黎。
影片裡面因為要拿回貓而回到女友的家 - 巴黎。
Jack 從一出機場就整個人不對勁,害怕恐怖襲擊、從不坐公共交通公具,整個人是神經緊繃…那些巴黎的街道、愛搭訕的的士司機、音樂節、古怪的地鐵男、討厭速食食物、搶劫、朋友聚會、巴黎街市…只有是巴黎人,才能拍出這種抽離後再看巴黎的感覺,整個再走馬看花的看人文風情的巴黎。
我相信,喜歡跟不喜歡這部片子的人,應該是一個兩極化。
愛它的,會對它的對白拍爛手掌;不愛的,看完後只會覺得,在搞屁。
我剛好是愛的那群人,愛它精警的對白;情侶漫步街頭的感覺;Marion的OS文字,也是很讚!
尤其那一段,『在Venice時,我們應該是熱烈擁吻情侶;而事實卻是Jack在Gondola上狂拍42張相片…』那一段我是笑翻了!別忘記,Marion本身就是一名攝影師了。
而Jack 他好像也看到了Marion不一樣的一面;跟的士司機對罵、跟前男友在餐廳對罵…說著法文的巴黎,對Jack的偏頭症益加發作。
他對於巴黎人對性的大膽話題,包括Marion的朋友及她的爸媽妹,一樣的難以理解。
因為這樣的女友,他突然覺得很陌生。
Jack的角色,在這部戲裡,是一連過的好笑、好好笑、超好笑。
但在好笑的背後,我知道人對於陌生環境當中的不安、徬徨;在那兩天裡,他能依賴的,只有他的女友 – Marion。
然而,他也看到了不一樣的又或是他未曾注意到,原來Marion也有這一面。
對於有一段,談及分手後能否成為朋友這點:Jack是堅決不是情人就更不會是朋友,但Marion卻是只要覺得分手的場面弄得好,分手後可以是朋友。
男與女的觀點與角度從來都不一樣,在我看來,既然當初能好到走在一起,那就算是分手了,那些你欣賞的,當然不會變,那些讓人傾心的優點依舊沒變,只是你們不再是情侶關係。
在電影中那麼多幕裡,我獨愛他在努力翻查字典,想要知道Matheiu 發了條怎様的sms 給Marion。
看他那益發不安的表情,其實你是否也曾像它這樣:懷疑,然後去證明?
明知道是不對,卻沒法抑制這股想法,只想知道,他們到底是甚麼關係…然而更深處卻是讓我看到了一對文化差異的情侶;那些,以為生活中習以為常但卻因為添加了其它人事物,而讓那差異突然明顯起來了。
縱然,Jack & Marion兩人都是西方人,已經有如斯大的不同處;更何妨是我們東方跟西方人的結合?
對於戀上外國人這種事,就算首當其衝是被外貌或氣質吸引,但相處下來,所有生活細節、態度、處事方式,可能都透露著差別,渡過熱戀期後,問題就會陸續出現。
就連劇中,Marion跟Jack在Marion家中,也有種深入地在一起後,就不是單純地在一起,那一定會關係到雙方的家人。
我一直以為,外國人其實對親情不太一樣,沒有中國人那套「結婚關係著兩個家庭」,原來世界本是大同。
就像Marion戲中最後說的話:無論結果是分手或再一起,都是一場艱難的磨合。
又有誰不想一直處在熱戀期,甜蜜到老。
独立制作、小众电影、讲感情、文化融合、情感的互相尊重和背叛、非主流演员……如果要为《巴黎两日游》写上几个标签的话,上面的这些词汇都可以算是关键词。
一对夫妇前往欧洲旅行,在巴黎,女方的家乡待了两天,两人因为种种原因几乎分手,却又还是走到了一起。
曾经和老婆一起背包前往越南,一开始的不适应和片中的男主角一样,看到这一段的时候也会心一笑。
虽然最后两人的和好似乎有些莫名奇妙,但至少,这是部轻松的片子,旅途中打发一下时间算是蛮不错的。
男主角一出来时就感觉眼熟,看了一会儿突然发现是《老友记》里的“脱水疯子室友”艾迪。
这次同样也演了一个略有些神经质的设计师,嗯,表现得不错。
另外还有些感叹法国人的性开放。
我在这儿描述没用,感兴趣的朋友自己找找这部片子看看就了解了。
我想与其说这是一部爱情片或者说是喜剧片,不如说是一部将生活中戏剧化的一面放大的纪录片。
它给人感觉很真实,没有华丽的特效,而是朴素的现实,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充满了生活中真实的巧合。
它很容易让人相信这是一段真实的生活,而不是一个精心设计,巧妙构思的一个故事。
但是它又让我有一种读小说的感觉,像是我暂时不是我了,我自然而然地变成了电影中的角色,体验着别人地生活,感受着别人的喜怒哀乐。
特别喜欢电影中最后的独白,让我意识到,我们也许未曾向任何人展示过全部的自己,无论你们多么的亲密,多么的默契,了解一个人的全部实在是太难太难了,而所谓爱情可能就是我不一定会爱上全部的你,但是我会为你的某个部分,某些瞬间而疯狂,它们是我在人群中幸福一笑的理由,是我在看到你嘴角抑制不住上扬的原因,以至于是在我想要离开的时候,它们是我留下的理由。
而在越来越久的相处过程中,也许这些闪光点会增多,也许会减少,直到你们习惯了彼此的陪伴而离不开彼此的那一天,或者是你们走向不同人生的那一天。
生活不是happy ending的爱情电影,一见钟情的甜蜜之后还有相伴一生的坚持也许并不多,但是,生活中的爱情可以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麻辣烫,总能让你在刺骨的寒风中感受到真实的温暖。
也许生活中的爱情不是一条直通幸福的康庄大道,而是一条林间蜿蜒曲折的小径,我们也许有时候会走向不同的岔路,但是只要我们还牵挂着彼此,就一定又可以在不远处相遇,一起走向未知的生活。
导演、编剧是哪个?
能把巴黎日常写的这么传神,堪称当代莫里哀。
什么?
就是女主自己?
多么完美的女人!
俩人的碎嘴让人保持微笑,一波又一波的起伏让人目不暇接。
电影时间不长,却把我们深深代入到法国社会之中,高贵、开放、烟火气,看完觉得自己从没去过巴黎。
我们被美国文化灌输出的塑料世界观,这部片子里面被德佩小姐一层层剥开撕掉,期初还稍有不适,但到了后面就巴不得她迎面多抛过来一些毒舌,真实的世界就是这么神经质,这么有趣味。
让我的旅程能有这么个女孩吧,每天互诉衷肠也可以,倾倒负能量也可以,只要坦诚相对。
男主选角也很有特色,自带逗乐属性,紧皱眉头盯着前任们?
作为土生美国人,面对法国生活的不适应,叠加受迫害妄想性格,后面彻底爆发,也彻底敞开心扉了。
也许我们都需要至少这么一回,才能冲破社会阻隔,探索出意识深层的自我。
总之我需要一趟旅行了。
"It's always fascinates me how people go from loving you madly to nothing at all, nothing. It hurts so much. "
私心可以满分,Julie Delpy真是个有才的导演和编剧;感性电影,只记录,不讲逻辑,女性视角,“感觉”这种东西本来就可以撑起电影;比爱在三部曲更真实,拧巴且歇斯底里我看到了很多“他”,巴黎人就是让人咬牙切齿,散发一种臭烘烘的古老香味,傲慢,固执,又坚称自己随性;依旧是法式冲突,紧张的幽默感,永远在一种快要打起来的氛围里让人发笑,不好拍;和安妮•埃尔诺的文学作品有种通感,越来越着迷于这种自我观察的女性创作者。
better understand the two languages to watch this movie.
其实还挺好笑的,就是结局好没劲== Julie Delpy的眼镜好赞!看的这版英文字幕翻的很烂就算了,我还能靠自己,但法语字幕也翻成了一坨屎......
有趣得紧。我的神经质女神。 well you love his sneezes more than anyone else's kisses.
吵得也没怎么凶吧,主要讲美法文化隔阂,女主一家都是大奇葩,法国人自黑有一套。
我不是法国人,也不是美国人.理解不了其中的文化差异.只觉的两个主角都是话痨.
interesting
"It always fascinated me how people go from loving you madly to nothing at all, nothing. It hurts so much."
剧本上有些巧思,但设计成分有些明显,毕竟《爱在》系列太自然了。
七分。梗很多很密集,但拍得太乱了妈妈竟然是343宣言签署人超帅气,不过这半个世纪的知识分子法国女人真的被性解放毁了…永远被性骚扰,还当作幽默或艺术去习惯。最后回归家庭,洗衣服烫衣服……想到忧郁小女孩,不断被伤害然后还回归男性身边……恶心,太恶心了
怪力乱神的片子,法国片还是喜欢新浪潮。文化冲突,好颠的片。
太想给2星了.我就当攒人品好了.疯狂的不是意大利人咩??这部电影里法国人一个个都是彻头彻尾的性开放性追求性渴望性随便性得不到满足的疯子.还有焦虑躁狂症.我讨厌julie delpy.
我很爱法国人的浪漫不羁,但这次真的超出了我的承受范围… 不是说不好,只是真不是我的菜…
一直一直碎碎念,我实在受不了!
看不懂爱情也看不懂巴黎,看完只会觉得厌恶人类到了顶峰。主角永远在突然失控,吵得我血压飙升脑仁疼。全片主旨是“我们都有病,我们的关系扭曲toxic,但是我坚信我们就是真爱”,堪称亲密关系恐怖片。
Julie Delpy太有才,自编自导自演,剧情很french很搞,台词好搞笑。片尾曲也是Julie唱的,好厉害。
2008/03/02 at home
俏皮又伤心的《爱在》翻版,一样的话痨,德尔佩模仿林克莱特成功出师,并在熟悉的成长环境中二次创作,同时敢于自黑,这些都使影片真诚而生动。在让你的心脏要碎成粉末之际话锋一转,濒死之爱重获新生,本来无力仓促的结尾就这样重焕光彩,前面90分钟的法式幽默让本片毫无冷场时刻,如此看来,德尔佩才女实锤。
Julie Deply。她已经35岁了,可看上去依旧阳光。美国大叔和法国阿姨的文化冲突的电影,即轻松又诙谐。原来,法国人的热情连美国人吃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