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ella的定义,究竟是什么。
关于乌托邦与人类生存的某种寄托,或是父女情感中某种难以割舍的羁绊,亦或是外界同内心不安的纠缠难免,一切都如是这情歌中的只字片语,零星音律。
大片寂静草岭和木质房子,悠闲的父女生活是世外桃源般的情景。
而生死是必然,在生与死之间,乌托邦与人的联系也自然被外界干扰所切断。
Jack试图建立的东西,并以此来维持Rose在他心中所谓的纯洁,而终究是要同所谓侵入一道消灭殆尽。
而人在心里坚持的东西,亦或许也是这般一点点被磨去。
关于信仰,情感,或是一种执迷不悟。
只说是在Rose心里,或许Jack永远是难以割舍的一块。
而只是少女的冲动将这些原本美好的东西一点点撕裂。
一种方式的报复将自我推向无法回头的深渊,而同不同人以不同方式“倾诉”这样几近扭曲的情感,在Jack的庇护下,Rose内心偏激的涟漪愈激愈荡。
而无可厚非,终究是要被磨去。
Jack始终还是走了,同他的乌托邦一起,同他与Rose的感情一起。
却总是想起最后Rose的话。
她说。
你总是不够勇气。
而她呢。
那个曾经在树屋里嘤嘤而泣的女子。
淡入雏菊。
从原始社会到纷杂各种的现在社会,及至电影感中杰克的社区公社,是对物质生存的回归,显然这种回归在电影中是孤立失败的。
如果精神上东西的暂且不算物质,而且也能用进化论解释的话,电影中的感情,杰克与露丝的爱,是在没有外在环境因素干扰下生成,这是人本的原始人类复杂感情中的一撇,也是感情进化中的一种存在,而存在的东西有优劣区别但好与坏只是人类自己主观定义的,并被定义所折磨。
一旦感情受到干扰,可想而只。
所以影片最后,公社的房子被杰克推了,露丝烧了自己的房子,那条“蛇”也被 熏出来了。
在感情方面,露丝如果没有逃出来,这似乎很完美了,但导演给了个积极而又令那些完美主义者心碎的结局,那条“蛇”在导演那似乎很吸引力,但也让她保持了一旦距离
这部片子中文译名叫《杰克和罗丝的情歌》,封面介绍不喜欢是因为有点故弄玄虚了,打出父亲恋童癖和乱伦之说,因为我知道这是一部有着触动人内心柔软的好片所以没被这个介绍吓住,在网页上搜索,找到一篇描写比较属实和中肯的简介(见上述故事内容)。
影片的镜头真的如简介上说了,带有DV的感觉,画面跳跃不拘泥于形式,但是十分细致,将小岛室外桃源的感觉完全呈现在我的眼前,在这样一个漆黑夜空下,这么一个全是自然风光的地方,满屏幕的绿色和红的黄的花所带来的视觉冲击让人很震撼。
影片初放的时候我是抱有一点怀疑和紧张的,因为故事的情节及其将达到的效果我完全没有准备,像过着自己的人生一样不知道结局也不敢猜测。
Jack和Rose是一对父女,流淌相同的血液怀揣相同的梦想。
Rose的母亲在她五岁的时候离开了他们,离开了这个她和Jack共同创建的社区(我从其他博客网页http://fengs828.bokee.com/2799909.html上看到叫作乌托邦公社,还没弄明白什么意思,按照我自己的揣测是,原先这个小岛是无人居住的,土地也是私人购买的,然后土地的主人们共同创造一个生活社区,估计是这样)。
Rose和Jack共同相依为命,生活在这个无人打扰的小岛上,Jack是一个环保主义者,他坚决反对小岛的开发,在他们居住的小屋里甚至没有电视机等现代化的生活家具,屋子里全是木头的搭建。
Rose像是生活在童话中的公主,像是在另外一个世界中,丝毫没有受到任何世俗的影响而长大。
一切就像每个人梦中向往的生活一样,无忧无虑。
但这一切美好纯真的生活在Jack得知自己得了重病之后发生了改变。
Jack所忧虑的是等自己离开人世的时候Rose该怎么活怎么融入这个从未涉足的污浊的世界。
于是他想改变,让Rose慢慢适应与外人一起生活,他把自己的前女友和她的儿子们邀请到自己的小屋里来共同生活。
Rose原本平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闯入者打破了,她表现出极度地反抗,像小女孩的任性一样她保卫着自己的原来所有。
她制造了很多事故甚至付出自己的童贞来向Jack示威,当白色的床单在艳阳下飘扬,当JacK发狂痛哭而Rose躲在窗后发出胜利的微笑。
她反复地制造麻烦离家出走。
最后,Rose胜利了,Jack终于妥协把女友和她的儿子们送走,生活回到原来。
但是Jack的生命将要终止,他唯一的希望就是Rose不要在他死后自杀,虽然他们彼此明白没有了对方生存将无意义,但是Jack还是在最后请求Rose答应他要继续自己的生活。
当Jack停止了最后的呼吸时,整个影片达到了高潮,Rose很平静地从小屋外面摘了很多美丽的鲜花,一朵朵放在Jack的身上,她把他们的照片从小屋的底层铺到二楼Jack的床边,记录了一个个鲜活画面的照片整整铺出一条路来,沿着照片铺出来的路浇满了汽油,Rose用棉绳引了一盏酒精灯,她平静地趴在Jack冰冷的身体旁边轻轻地牵引了棉绳,火光沿着照片慢慢燃烧到两个人躺的床上。
刹那间,曾经共同生活的小屋就淹没在火和烟中......故事到此时我已经泣不成声了,当以为就这样结束了时候,画面切到了小屋浓烟滚滚的窗口,Rose从窗子里面跳了出来...最后的镜头停留在Rose在社区里种植盆栽的场景,她脸上已经没有了小女孩青涩和任性,有的只有恬静和美丽的微笑,阳光灿烂无比...已经很久没有这么长这么有耐心的陈述一个故事了,因为实在是一部好片。
看完对于故事中Jack和Rose的爱不敢胡乱评论,到底是女儿对父亲的依恋和父亲对女儿舐犊之情,还是真的相互的爱,很难辨别,想了很久也没敢下定论。
但是能说的就一点,他们之间的感情很圣洁。
看到网页上有一篇评说:“父亲是女儿前世的爱人,为了保护自己所爱的人便追随到今生,谁说这一定不是真的呢?
”渐渐觉得好片不一定是声名远扬的,只要有一个故事一副画面或者一段音乐能触及到心的深处并似乎能够引起一点心绪上波澜的,就已经算是好片了。
不是因为电影的深度及表达水平在下降,而是因为现在的生活已经太丰富,我们也不是能够轻易触及自己内心能够轻易就能落泪的年代了,我们的心已经太坚固。
整部影片的亮点(情节的转点):1、当Rose向第一个男孩发出要求的时候,胖男孩憨厚地拒绝了,反而帮Rose剪去了长发。
(在紧张后有一种舒心的感觉,会长舒一口气,PS:这个男孩很可爱。
他帮Rose剪了一个很好的发型。
)2、当Rose把象征童贞的白色窗单高高悬挂在风中,Jack发狂痛哭的表情,而Rose在窗后观察父亲的反应后发出报复后的笑声。
3、当Rose策划了一个古怪的聚会,把父亲和母亲初期共同创建乌托邦社区时的照片用幻灯在四面墙壁上反复地播放,看着父亲疯狂地痛哭。
4、当帮Rose剪头发的男孩临走时,Rose说她做过很多坏事,男孩说那是因为她太纯真,所有人都没有她纯真。
(这里,我哭得很厉害。
)5、当Jack在吻了Rose的嘴唇后,他像是罪犯一样跳离Rose的身边,惊讶瞠目结舌的样子。
6、当Rose很平静地铺鲜花照片浇汽油,然后轻轻躺在Jack身旁引燃火的时候,阳光照进了整个屋子,金灿灿的。
7、当Rose从浓烟滚滚的窗子里跳出来的一瞬间,天依旧像影片开始的时候一样湛蓝,屋子外面依旧是满山的绿色。
凭着间断的记忆把影片的重要情节重新回忆了一遍,已经很模糊了,看完就忘记是我的习惯回忆很吃力。
脑子的内存实在有限。
写也是断断续续,很多词语就在嘴边就是无法形容。
一篇评要写好久,洋洋洒洒,也懒得再修修弄弄,全当是记个梗概罢了。
磨磨蹭蹭,不觉中现在已经是11月26日的00:40分了,很久没有熬到凌晨写东西的日子了,好象又回到读书年代。
终于写完松了一口气可以入睡了。
于2006/11/24 12:06
一对父女,生活在远离凡世的木屋,这里是父亲为女儿打造的纯净地带.屋外是女儿种的鲜花,大片的绿草包围着他们的小屋.自己制造能源,自己种植蔬菜.父亲是个纯粹的环保主义者,他厌恶那些用塑料板建成的看似华丽的社区住宅.他想靠一己的力量创造一个天堂,而女儿在他看来就是个天使.他们互相那么深爱对方,比亲情更多一点.可是父亲病了,他最终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小女儿.于是她邀请了自己的旧情人到这个岛上一起居住,而女友还带来了她的两个儿子.女孩宁静的世界象是被突然的划开了一道口子.他们到来的前夜狂风暴雨,甚至毁了女孩的小树屋,女孩突然感到她的生活仿佛就要崩溃.父亲说他只是想让她多接触些人.女孩沉默,含羞,她只喜欢和父亲两个人这么安静的待着,穿着长长的白色棉布裙和父亲散步种花看书聊天.可现在一切都变了,他们中间突然多出了那么多的人,看到父亲和女友亲热,她急切的希望自己快点长大成人,女人的大儿子没有同意她荒谬的请求,却帮她剪掉了一头长发,女孩咧着嘴笑开了,她笑颜如花,转身拿起父亲的猎枪走近了父亲的房间,父亲将女儿推到她自己的房间,看着她的脸,同样笑了起来,他想她只是开了个玩笑. 女人的小儿子在夜晚来到女孩的房间,女孩伸出手让这个男孩将自己变成了大人.看着印有一滩血迹的床单,她再次笑着跳起舞来,她很少这样快乐的.晴朗的天空,连白云都有着各种形状,带着一点红的白床单在微风中轻轻飘扬,阳光在它的脸上熠熠生辉.父亲看到后知道这不是他所要的结果,而一切似乎已经失去了控制.房间那边女人歇斯底里的叫着,女孩放了一条铜斑毒蛇想再次谋杀了这个女人. 所发生的一切已经让男人疲惫不堪,女孩在空旷的树屋里放着以前的故事,年轻的父亲,活着的母亲,年幼无知的自己,父亲声泪俱下,所有的所有都象一场梦,小儿子试图亲吻女孩,父亲阻挡,女孩却失手将男孩推下树屋.临别,大儿子对女孩说:你是无辜的,但无辜的人都是危险的,跟我们一起走吧"女孩回头看看坐在车里的父亲说:我不能丢下他一个人"女孩知道自己已经回不到以前,他亦知道父亲其实是害怕的. 父亲终于吻了自己的女儿,他哭着让女儿原谅他,他为自己的所做感到不安.第二天男人到地产商家里同意变卖自己的土地,他知道自己最终是没有能力为他的小女儿守住这片净土.回到家中躺在床上他说自己要睡会,他太累了,睡前他抚摩着女儿的脸依旧说着:原谅我"这是他对女孩说的最后一句话. 女孩没有悲伤,在家门口采了他们一起种的花,摆在男人的周围,将她拍的照片摆满了屋子她点燃房间的那一刻,她也最后一次的紧紧抱住她的父亲,她让这片父亲一手创造的乌托邦和他一起离开了尘世.片尾,女孩长大,依旧种着她喜爱的花,只是那已经不是在旷野,我想,女孩最终开始适应这个父亲以外的世界.
这故事再熟悉不过,又是一出因闭塞和自我封闭令外部世界变得不真实,长久以来既定的世间伦常变得遥远,他们在在自然中自然地相爱。
当他的女儿拿着枪对他床上的女人恶作剧的时候,他只是顽皮的笑,并不指责她的嫉妒和怪异,周遭的人无关痛痒,他们并不会爱他们,他们只专注在与对方的拉锯中,其实早已不新鲜,亦舒小说里的付于琛与七岁的周承钰便是在老宅中独处的时光中相爱。
但他或许会是最性感的父亲。
so,又是Bob dylan,美好自在的时光好像都有他的歌声。
这歌里有他的长腿粗布裤子,格子衬衣,烟灰色的短发,在早餐的时候侧着脸对女儿说你长出雀斑来了。
有他站在风中折床单的样子,戴金丝眼镜画图时候的神情,还有他睡觉的时候只穿短裤,当他在床沿坐起身背上的的脊骨一节一节那么触目,还有他温柔好看的的手,唯一表露他不再年轻的是他走路的样子。
当他意识到与这女孩的关系是那样危险,他再一次软弱恐惧的哭了起来。
刘易斯本人的面目那么的复杂,眼神中有危险邪恶难以驯服但也有深深的温柔和脆弱。
难怪说他是悲剧,他是深渊。
这世界有多少种人,就有多少种爱情。
今天解决了《杰克和露西的情歌》,昨天是渡部笃郎和松岛菜菜子的《百年物语》,真不错,由衷感慨。
一个是新女性和囚犯的爱情,另一个却是父女恋。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杰克和露西的情歌》,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想把结局改掉,让这首歌永远唱下去。
父亲杰克总是一副嬉皮士打扮,格子衬衫,牛仔帽,左耳的耳环衬得这人玩世不恭;女儿露西皮肤雪白,长发飘逸,杰克总是唤她:我的小天使。
俩人在孤岛废弃的公社里过着乌托邦似的生活。
那段描绘他们日常生活的片段是我的最爱。
露西在院子里种上五颜六色的鲜花,养鸡种菜,两人一起去山上采果子,在阳光下晾晒洁白的床单,相视一笑;杰克对露西说,你开始长雀斑了,而露西总是取下杰克口中即将被点燃的香烟。。。。。。
生活简单而惬意,只是这样一对有点暧昧的父女,也许他们只是太孤单,太远离尘世了。
God总喜欢给凡人的生活加点料。
杰克病了,病的不轻,露西躺在他怀里轻声细语,我永远不会离开你,你知道的。
杰克抚摸露西的嘴唇,像是触碰了道德禁忌,匆匆忙忙离开。
可是,他总归是个男人,男人会有需求,于是,杰克在船上点上一支寂寞的香烟,去找对岸的女人求欢,并且希望这个女人能够照顾他的余生和女儿露西。
我感觉露西也是爱杰克的,当然是指爱情。
在这个女人以及他的两个怪儿子来到之时,露西深感焦虑。
她的世界只有杰克,根本无法接受所谓的家庭新成员。
当看到杰克和那女人亲热时,露西脱去衣服,试图和胖“哥哥”发生点什么,算是对父亲的反击,好在,这个胖哥哥是个理智的家伙,只是剪去了露西一头美妙的长发,并没有夺去她的贞洁。
后来的日子,露西像是着了魔,一心只想和父亲作对,比如穿着暴露,比如用蛇报复那女人,比如将沾有处女血的白床单晾晒在阳关下,为的只是换取杰克的痛苦,这点,她成功了。
杰克表情痛苦,而露西在屋内窃笑。
杰克最终决定赶走那女人和怪儿子们,露西终于恢复往日的笑容。
暗夜,杰克拥着露西,依然唤着,我的小天使,露西轻轻靠近,两只嘴唇最终交融在一起,镜头让人心跳不止,呼吸不均。。。
杰克最终放弃,他面对着这个最爱的女儿,女人,始终不敢跨过道德的关卡。
杰克在露西的陪伴下,走到生命尽头。
他身体蜷缩,脸色苍白如纸,那刻,我竟然觉得,他是世界上最纯洁的父亲,纯洁到把所有的爱和情全部倾注到一个女人身上,这女人,是他的女儿,是他的知己,也是他的情人。
因为禁忌,所以美不胜收。
我甚至很想藐视道德和伦理,一心渴望杰克和露西幸福的生活下去。
有时候,爱情神奇而诡异。
在我眼中,任何形式的爱情都是值得尊重的,任何旋律的情歌都那么悦耳动听。
人啊,走一遭,很多事要完成,却总是被情纠缠,那是想放也放不下的东西。
废弃的理想公社,与世隔绝的孤岛,濒死的父亲和花季的少女。
父亲女友和她两个儿子的到来,把一切平衡就此打破——从此风雨、嫉妒、蛇和诱惑。
对那个世俗和商业社会的仇恨,对自己日渐衰弱的心脏的无奈,还有父女之间毫不色情却又禁忌苦涩的爱,Daniel Day Lewis再次向人证明,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演员。
Daniel是个低调少产的演员,但每一次都能给观众惊喜。
最近的8年,他更是只演出了两部片子。
Gangs of New York是为了帮助相交多年的导演老友偿一个心愿,而这一次则是出演妻子编剧导演的故事。
作为Daniel的影迷,一方面为他的低产焦急(真想多看几部他的片子啊),一方面有很庆幸,他不是某某和某某,不会在那些滥片里抛头露面。
首先,豆瓣的中文片名,totally标题党。
片子充斥着人文思索,乌托邦和纯粹的爱,是否存在,是否应该存在。
一些镜头语言:1.两次拥抱对视及后续。
片头树屋,父亲轻抚女儿的嘴唇,然后略显烦躁不安的离开。
片尾在装修齐全的样板间里,女儿主动吻了父亲,seconds later 父亲惊吓弹开(找不到合适的文字去还原画面本身的白描,无论怎样措辞都好像平添了一些情色之感)。
2.女儿与父亲女友(本来觉得炮友的定位更准确,毕竟支票来支票走,考虑大众对炮友的看法改为女友)一家初见,不喜欢瘦儿子喜欢胖儿子,后来想要成为真正的女人首选胖儿子,然而却收获一头短发。
3.女儿剪了头发,穿着父亲的T恤潇洒的扛着来福枪,一枪把睡在父亲身边的女友吓个半死,父亲套上和女儿一样的T恤带走女儿,关上房门后,父女却相视而笑,虽然父亲嘴上说着批评教育。
4.金发女孩看了女儿的手发现她没有掌纹,金发女孩说只有离开才能原谅。
5.父亲找开发商面谈,开发商说人人有权建立自己的生活,父亲卖了地,在面对女儿质问时说,女儿也该拥有自己的生活,而他早已放弃他的理想而不自知。
6.片头父亲在树屋为女儿讲述女孩和牛的故事(那个未能成型的吻之前),片尾父亲离世,牛驮着女孩离开小房子的背影。
个人向理解:不同于女儿从小成长于主观营造的与世隔绝,父亲有正常的人生履历,大学,娶妻,生子,所以相比于女儿不分亲情爱情的纯粹情感,父亲要复杂的多也受限的多,因此,同样的氛围下父亲没有吻女儿,而女儿却大方自然的吻了父亲。
这个吻是爱到深处自然而然的行为,所以吻之前不会前思后想是否情感正确,道德正确。
后面女儿的破处,一方面是抗议父亲对他们选择生活方式的背叛,另一方面其实也有想要和父亲保持相同步调的原因。
女儿批评父亲的软弱,因对世人看法的畏惧而放弃理想和情感本能,父亲承认女儿说对了,但他的幸福快乐只能成为过去,由于他带来外人,让女儿被被迫面对世俗对情感的分类,并因此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在被动接受女儿的吻之后,在开发商洒满阳光的早餐桌前,他突然意识到他不希望自己的理想被实现,因为他要死了,父亲的本能让他不能留下那个矢志不移践行他理想的女儿,或者说是他曾经理想唯一仅存的硕果,在这车轮不断滚动向前的社会独自前行,而他本人其实早已失败。
原谅我,是父亲留给女儿的最后一句话,看着女儿戴在无名指上那个巧克力赠送的玩物,父亲闭上了眼睛。
女儿平静的躺到父亲身边点燃了引线,之后,依然平静的从浓烟滚滚中跳出窗外拉动汽艇的马达……最后,是很多人扣分的two years later,在养花人家中,女儿依旧平静的摆弄花草。
乌托邦和纯粹的爱到底是否存在,也许取决于如何定义存在,然而恰恰无法用文字阐述这个定义,正如女孩和牛的故事,非常精彩,却很难文字释义。
小破站有一段主创夫妻的访谈,40多分钟的生肉,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题外话#导演本人,Arther Miller 的女儿,DDL的妻子,巨大的光环也是巨大的阴影,访谈中谈到片中父女之间敏感的情感,导演认为影片是讨论family relationship,讨论independent ,这大概解释了最后的two years later。
随着Jack的去世,岛上世外桃源般的home烧毁,rose离开小岛,在两年后安静的种花——作为一种work,眼泪早已流下了。
不单单是因为主人的乌托邦伴随着残酷的现实彻彻底底的消失了,也感慨这是不是意味人间唯一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无法在现实留存,只能随人类所谓的future,走去不复返。
这是我看过的很深刻的电影,男主人公的思想和我一致,他经营着他的乌托邦,而我们所有怀有他的理想——与自然共存、融为一体那样去生活的人在这个时代这个世界无法实现,最后的一块湿地小岛也要为人类所谓的comfortable的life而消亡,所有地方都是imitation般的房屋,人类的future彷佛一种destiny,就像Jack和Marty,只是taste不同,为了utilitarianism和pragmaticism,人类的path也就这样朝未来驰去,蹂躏、碾过一座座森林和湿地。
但是这是多么的可悲啊。
多么希望我能有绿皮草坪做屋顶的房子,可以躺在屋顶看天空的云一朵朵的飘,有搭在树上的小屋,我可以静静的坐在那里看书、听鸟儿的啾转,而不是城市中的嘈杂的喇叭声、灰色的天空,和望不到尽头的灰色的高楼大厦,很少有人能理解,自然带给我们的安宁和平和,作为人——仅仅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动物所得到的幸福吧。
电影的歌曲很动人,罗斯的白净的脸庞让人想到人性的纯真,随着最后的的乌托邦的消失,只能在心灵深处呼唤,某一天,整个人类能够回过头。
这是个定位在美国上个世纪80年代的故事,像许多电影那样,给出了这样一个悲剧的结局,却全然给不出你个挽回的方法。
故事讲一个父亲Jack,和女儿Rose两人是一片房地产开发商妻子语“没有开发”的湿地的唯一居民,父亲曾有“乌托邦公社”的梦想:一群人远离社会,在这片湿地里全靠自己生活起来,同时把对大自然的破坏降到最小。
但心脏病的发作迫使Jack开始考虑,在这片“孤岛”上如何安置自己11岁来就和外界没有联系的女儿。
他请来情人,情人带来两个儿子,原有的秩序遭到了破坏,Jack的乌托邦之梦在一栋栋拔地而起的白色塑板房中摇摇欲坠。
父亲说,让外人进来是个“实验”,女儿就以更凶猛的“实验”不间断地反抗,可在无数危险的行动下,Jack一次次融化在他珍贵的Rose的眉宇里。
Rose放昔日三口之家的影像,就好像我想象里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
Jack意识到,只有眼前这个极致纯洁的女孩才是唯一深谙他脆弱的理想的,是他唯一的支持人。
Rose看出了他的不坚定、他的害怕。
在禁忌的轻吻后,巨大的负罪感使Jack的信仰崩塌了,他更希望,让一切终了,作为对自己的惩罚。
空灵的乐声在湛蓝的天际流响,鲜丽的花朵仍在草野摇曳,木屋的火焰终于冲破窗棂。
杰克、露丝,我们如此地熟稔这两个名字!
10年代,铁达尼号上是贵族露丝与穷小子杰克的极致理想的爱情,然而冰海沉船、天人永隔,世事承载不了这份爱情。
50年代,革命之路上的爱普鲁。
威勒也是个理想主义者,然而巴黎不在万水千山处,却终似蜃楼海市埋葬在了失败的尝试中,世事承载不了这场突围。
80年代,杰克与露丝依偎在屋顶上,然而损毁已在这片宁静下潜伏,终于我们毕生的努力竟显得如此微薄,在时间的滚滚大浪里消隐不见,叫世事如何承载得了这样的理想?
电影说,Innocent people are just dangerous。
还有多少纯真年代的人,怀抱着和这个钢筋森林格格不入的理想?
他们是最勇敢的人,也的确,他们是最危险的人。
我以为她会随他去。
没什么意思。女儿那眼神总那么魅惑的看着她父亲,真受不了。
故事一般吧,风景和男女主的颜还是很养眼的
看完了,就是乱伦,没有什么可解释的!
哇,好喜欢这部电影,好喜欢里面的感情。我特别喜欢电影里的不伦恋,特别是这种老少配的。要是我跟一个这么有魅力的爸爸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岛上,我想我一定也会像女主角一样爱上老爸的,好羡慕这种生活啊,真想变成电影里的女主角。
简介里面的恋童癖和乱伦太夸张了吧,那是父亲对女儿的爱。。。。。。。。
其实是部剧情片
刘易斯一口英语说得像不知道哪边英国乡下来的 = =
别样情怀
我看不下去了
亂倫對於我來說是個謎,我有些興趣,但看了這個片以後,亂倫於我依舊是個謎。這個片什麼也沒說,光顧著故弄玄虛罷了。既沒有衝破道德底線向社會發出質疑,也沒有妥協於社會找到解開矛盾的鑰匙。它既如爆米花電影没有中心,又如文藝片一般悶。還好演員長得好看。
丹尼尔戴刘易斯为了丽贝卡米勒抛弃了阿佳妮,这部电影是丽贝卡米勒的作品,抱着到底这个女人有怎么样的才华可以让一个男人放弃阿佳妮的心态看了这部电影,然后,我依然不懂他为什么放弃阿佳妮。。。
丹尼儿.戴-刘易斯老了
浓郁的风景,复杂的情感。当极力为女儿排除社会负面的影响,反而让那些正面的感情也变得畸形起来。介个导演拍东西吧,容易变得过于关注个人情感,逐渐忽略其他的东西,反而显得和影片的初衷不太一样。。。不过最后几个镜头实在美,三颗星吧。。
其它都不重要了。我多爱你。
被一些营销号搞得噱头有点大,禁忌恋什么的。真是恶心人。看完其实还好。关系有点拧巴有点暗流。挺好的。
这是继Hugo之后看过最喜欢的电影了。越是畸形的感情,拍出来越是动人,越能扣人心弦。一个导演能有 Daniel Day-Lewis 真的是太幸运了,另外Camilla Belle 演的恋父女孩也恰到好处。强烈推荐。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是女儿也即将要有女儿的缘故 看得不是很舒服。。。
God and Eve
3.5 结尾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