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以这样爱我》观影途中真的很压抑,很久很久没有把自己带入进影片剧情里面了。
安吉尔三次离家,三次都有着不同的原因,可最后都还是回到了到这个属于他和麦可的田园小木屋。
导演一开始的目的很简单:日久见真情,这也是麦可对于安吉尔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并不不是所谓的一见钟情。
从小缺失父爱,母亲因病离世,8岁就进入风月场所,直到23岁的她,人们都只是把她当做一个物品,用时则取,用完则弃,活在这种深渊里,导致她的内心深处极度自卑,一再地认为自己配不上麦可。
第一次离开:俨然还是把天堂镇的“宫殿”当成自己理应的归所;第二次离开:已经开始慢慢融入田园生活的安吉尔被保罗无情的拉回了现实,致使她再一度地认为自己配不上麦可,不配做这个家的女主人。
第三次离开: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自知无法怀孕的她决意离开,为保罗与米莉亚姆创造机会。
这会已经可以看出浓浓的醋意,但安吉尔还是选择离开,这是她认为自己作为一个“肮脏”的妓女唯一可以为麦可做的一件事情。
在影片中,安吉尔一直都是以“公主”“天使”般的形象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导演很直观地塑造了安吉尔的角色形象,与之后的故事情节达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小的成长环境让安吉尔不知道什么自尊、自爱,更不用提奢望的爱情,这一切的发生或许可以解释安吉尔为何三次离开。
当然麦可这种人只是存在于人们茶余饭后理性化的产物,另提及本片画面十分的唯美,每一帧都是壁纸,抛开剧情有些地方十分的迷惑性行为。
国内上映最少会删减5-10分钟以上的内容,推荐大家观看原版的影片彻底了解到莎拉的真实内心独白。
三逃两追莎拉从农场逃跑三次,麦克追了两次。
第一次逃是因为她不相信世界上有真心待她的男人,她逃是为了不让自己被一个男人掌控而变得更卑微;第二次逃是因为她听了保罗的话,认为确实不值得拥有麦克这样的男人,强烈的不配得感让她羞愧于自己成为他的妻子;第三次逃是因为她发现麦克很喜欢孩子,而自己因为之前惨痛的经历,很有可能怀不上孩子(但结局给了他们两个baby👶🏻),给不了麦克想要的,不配得感再一次加深,因为在她眼里麦克值得世上一切的美好,自己在他身边会耽误他追求幸福,这一次逃跑是因为爱而放手。
女性的自我救赎麦克对莎拉的前两次救赎都是从妓院里救出来的,但始终没能真正地把她从沼泽中拯救出来,没有打破“一日为娼 终生为娼”的诅咒,是莎拉的第三次逃跑为自己解除了这一束缚。
当她看到公爵又收了两位女童的时候,似乎看到了曾经的自己,这次她为了孩子和自己,勇敢地站在台上撕开公爵伪善的面具,最终莎拉亲手导致了公爵被处以绞刑并悬挂在了城门之上,这也标志着莎拉成功将“妓女”的标签从自己身上摘除。
这场酣畅淋漓的救赎当然也离不开黑人男士和众多好心人士的合力帮忙。
莎拉的自我净化。
她在学校接受上帝给予的能量,在这里她感受到了被宽恕,获得身心灵的净化,她开始从心底里一点点地认同自己,自我配得感和价值感在一点点累积,开始认为自己有资格去爱、去接受来自麦克纯洁美好的爱。
在女性地位极低的社会环境下,莎拉的勇于反抗,不甘于被男人掌控,自我主宰命运的精神真的非常难能可贵!
(当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也可能我会把所有故事都解读成我想看到的样子。
)这当然是一个劝妓从良的故事。
但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个讲述自我成长,或者说是自我救赎,的故事。
Angel第一次离家出走我完全可以理解——她的出身太惨了。
八九岁就失去父母被卖给老变态侍寝,之后也一直在妓院摸爬滚打。
开头有一场戏,几个妓女休息的时候闲聊,有人问Angel你的希望是什么,要在这种环境生存下去的话,一定有个希望在支撑着你吧?
但她的答案是没有。
Michael第一次问她对未来的期待是什么的时候,她的回答也是死亡。
大概是这种成长轨迹导致了Angel自尊心的缺失,让她认为自己不配被爱,以至于即使是要回到原来的地狱,也想要逃离这份感情。
Angel的第二次离开其实当时我没看懂,以为只是单纯的作,因为她事实上已经接受并融入了Michael的生活。
直到她经历了离开之后的一切,再次回归的时候,我才意识到,离开之前的Angel虽然已经能接受这份感情和这种生活,但她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存意义。
在听到Michael想要孩子,而自己大概率无法生育的时候,Angel可能就打算要离开他了,因为那时她仍然没有发掘真正的自我:除了性和生育能力,她还有什么价值?
而这个答案大概就是在她离开后的那三年中找到的:去拯救那些和她经历类似的女孩子,去拯救曾经的她自己。
看到Angel做厨师好不容易有点起色,却又被之前的老变态盯上的时候,我一度担心会不会又来个所谓的英雄救美——如果是的话,我大概当场就走人了。
但这次,她通过自己的力量击碎了困境,没有被老变态的威胁吓住,而是直接把他恋童的事曝光了出来。
说实话,这个情节看得真的很爽:有多少人在时隔二十年之后,还能得到这种手刃仇人的机会?
通过这次复仇,Angel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不仅仅驱散了过去的黑暗,也通过拯救更多女孩子,发掘了自己人生的意义。
而且Rescue这首歌放在这里做配乐再合适不过了。
这个Rescue可以有两种解读,一种是Michael对Angel的解救,把她从地狱中拉了出来;但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一见钟情和英雄救美式的爱情故事。
另一种解读是,成年的Angel变得足够坚强,通过对给自己造成童年阴影的老变态的复仇,拯救了自己,以及对那些命运悲惨的小女孩们的一种承诺:I will never stop marching to reach you In the middle of the hardest fight It's true, I will rescue you
这部电影改编自小说《谁可以这样爱我》,是一部福音小说。
男主的名字极有深意,叫何西阿。
这个名字与圣经《何西阿书》的作者——先知何西阿同名。
作者之所以选用何西阿这个名字是因为两位何西阿有着类似的爱情经历,只不过一个是发生在2000多年前真实事件,一个是作者虚构的爱情故事。
《何西阿书》中上帝让先知何西阿去爱一个淫妇,与她结成夫妇。
婚后这个女人三番五次搞婚外恋,私奔,还两次三次被情夫抛弃沦为妓女,上帝让何西阿原谅她,为她赎身,并继续接纳她爱她。
正如电影《谁能这样爱我》的男主一样,明知女主是妓女,依然爱她接纳她。
她逃,他找。
她堕落,他饶恕。
有着观众以自己的主观想法看电影,评论说男主是恋爱脑是犯贱,其实绝非如此,电影的深意绝非属世的所谓“爱情”。
这两个故事是在说明在预表上帝对人的爱正如男主一样,无论人类如何顽固不化,悖逆邪恶,上帝依然以不变的爱来爱人类。
“他本有 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 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
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舍了自己的性命来赎回人类,使信他的人可以与他永远在天国里同住。
“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
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 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
”上帝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的爱,是人难以测度的爱。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是永不止息。
”电影的名字叫《谁能这样爱我》,是的,谁能像上帝爱人一样爱我呢?
没有!
唯有上帝有这样的爱,唯有上帝能以这样的爱在爱我。
所以“我要举起救恩的杯,称扬耶和华的名。
”
爱是一个坠入的事件男主对女主的一见钟情可以说是但主的恩赐,但这本来就是个可证伪的命题,无数的选择却只有这一个相遇本就是偶然性事件,当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喜欢上的时候那瞬间才会回溯性变成必然的偶然。
一见钟情的虚假性在于人们会在之后的相处中所谓下头上头反复横跳导致了一见钟情被冠以见色起意的名号,从定义上来看就已不构成一见钟情了,所以crush一次又兴起了。
但这里不太一样,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带来了好感,但他为的不只是最初的脸,也不全是自我满足,而是在灵与肉结合在一起的那个整体的个人。
我不拯救你,你自己才能拯救你自己贯穿了全片。
所以男主并没有拯救风尘后,所谓的怜悯圣人感,爱并非我拯救你我满足自己,而是给予你更多你自己的选择,“过去你无法选择,但现在你还有选择。
”,这样还能说是爽文的话多半是有点高看爽文了。
男主对女主说爱是他在但她出逃后,救她回来的马车上“因为我爱你。
”一见钟情是不稳定的,因为他没有爱的厚重,但男主借由一见钟情上升到了爱。
爱所指的对象并非单纯的皮囊,而是也指向内里的灵魂。
爱并非单向度的,爱需要爱的回报才得以成立,所以单恋不构成爱,男主的爱在女主第一次脱逃后,却又在男主去找他时问的“你想待在这里吗?
”时摇头的瞬间而得到回应,所以马车上才会说出因为我爱你。
当然,男主这样类似阿廖沙般的圣人是现实中多半是很少的。
他在她出逃又归来的晚上痛哭,很像苦主一样。
但他不窝囊,他坚韧又慈悲。
因为爱他给予她自己选择,他的拯救并不能带来所谓的高尚,而是他对苦痛的原谅以及宽容带来的高尚。
女主是死人,从八岁那年就是了。
她与同伴的第一次谈话就知道她已经彻彻底底是个空心人了,她不知道为什么而活,不知道为什么活着,也不知道未来要怎么活,所以彻彻底底被迫活在当下。
她一次又一次的出逃只是她不会去爱,她不相信有人会真正的爱她,她都没被爱过怎么知道怎么去爱呢。
对于已经形成了的回避性行为我觉得除了皈依宗教外没有别的转变可以解释她最后回到了男主身边的事实。
她是在成长,但她需要的是寄托。
纯爱淘金宗教救赎片。
男主对女主无私的爱,我只能理解为宗教的力量,付出与原谅,不求回报,我爱你,你怎样无所谓,我会一直等你,纯洁无私打动了我。
但是这样温暖的感觉是否真实,总觉有点不稳的感觉,有点不可信的恍惚。
最后女子通过对心中恶魔的控诉,并严惩了恶魔,完成了自我救赎,更将童年的梦魇彻底地消除。
女主是一个小镇的当红妓女,每天很多人光顾。
男主是个农场的农夫,是个基督徒。
他请求上帝可以给他一个妻子,相知相伴。
一天,男主去集市,看到了外出的散步的女主,被女主的美貌吸引,一见钟情,当场表示要将女主娶回家。
于是他开始买取大量的金粉去与女主见面。
但是见面他并不动女主,而是和女主谈心。
一开始女主以为他和其他男人一样,是为了玩弄女人而来的,但是渐渐的,女主发现男主是来真心与她交朋友,并希望她可以与他组织家庭,真正地去爱对方。
一开始女主觉得自己很自由,可以随时拿钱走路,后来问了老鸨才知道她的钱根本要不回来,于是女主赌气和男主一起回到乡下,开始了田园生活。
虽然噩梦每每袭来,她还是苦苦坚持,一直到曾经玩弄过她的男主妹夫出现,又一次勾起了女主的伤心往事。
她决定离开男主,跟着男主妹夫回到过去的院落,因为她的过去根本挥之不去,来到田园和男主在一起,也是一时之气,根本不适应这样的生活,一旦有人勾起她的过往,她立即就想要回到自己的生活。
但是原来的院落已经烧毁,她又来到隔壁的院落,重抄旧业。
男主得知后又一次将女主救回。
这一次女主似乎真心愿意陪伴男主了。
但是外地来的一家人,又一次打破了男女主的生活,这家人的大女儿还和男主交好,让女主觉得这个大女儿可以很好的照顾男主,关键她发现男主很喜欢小孩,但是自己没有办法生小孩。
为了成全他们,女主留下信离开了。
这一次她去一个酒馆当厨师,但是以前妓院的老板又一次抓住了她,逼迫她重抄旧业,一次老板让她上台表演,她揭露了老板的丑恶嘴脸,老板被愤怒的群众绞死,女主逃离了。
她继续到一个学校取做厨师,最后还是被男主的妹夫发现了。
妹夫告诉她,男主根本没有和这家人的大女儿在一起,而是还在苦苦等她。
她被男主的真诚打动,回到了男主身边,这一次她将自己全身心地交给了男主,愿意与他共度一生。
男主用他的真诚和宽恕,化解了女主心中的梦魇和压抑,让爱情之花盛放,让真爱长存。
女主金发碧眼,很美,身材也很是诱惑,美得不可方物。
可惜遭受童年的不幸和恶主的压迫,让她害怕爱情,觉得谁都不可以信赖,但是男主却用对她永不放弃的执着,对她毫无保留的关爱,不求回报的付出,从不放弃的宽容,让女主如沐春风,徜徉在爱的温暖里。
化开了内心的冰冷,接受了来自男主无私的爱。
不过影片有点传教的倾向,感觉男主的善良和大爱都是因为信了基督耶稣所致,并不是与生俱来,是上帝让他原谅并忘却了以往的不幸,愿意用真诚和善念对待每一个人,对于自己所爱之人,当然更不会吝啬,很温暖,很感人。
不过这样不计回报,无私之爱,真的存在嘛,有点不自信。
我还是不会我以为我知道了我以为我明白了直到真正看了他们看了“爱”甚至上帝的爱真正的man.真正的unstand.respect.accept.know.each other.sense.time.在中国很难看到这样的爱情他们尊重人性的光辉。
爱与自由,尊重与真正的心灵接纳有些东西从来都不重要分别的还是那个我们的偏见当我们放下一切去爱去接受时你将会见证奇迹,上帝就在你的身边,爱就在你身边天国之门将为你打开,天使张开守护的翅膀一切美好,都值得等待一切美好,都在路上没有什么不可能愿神祝福你,阿门。
天国之心,伴你永远♥
很好看,很不错,男主很帅!
身份地位财富都只是表现,上帝能看到你的灵魂!
只要你愿意,你就能体验到上帝眼中的你——“你就是最完整的人”!
萨拉的三次出走,代表了她成长的不同阶段,是很合理的。
她从无所谓/对自我没有认知/不想认知/无法认知,到自我的意识回归,经由迈克的执着/爱/纯净,她看到了自己,艰难的完成了这个自我成长的过程。
迈克也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自己,从第一次安吉尔出走,他迅速寻找,到第三次安吉尔的出走,迈克就只是等待,他也完成了自己走向完整的过程。
总之,导演把影片的表达很完整,演员的表演也很不错。
迈克是肉眼可见的帅气,安吉尔是越看越好看的那种类型(一开始我觉得她并不好看,一度不想看了🙈)
但凡想一想女主回到大农村和男主会过上什么样的日子 就不会觉得男主是大圣人毫无所图了底层农村生活等待女主的是无穷无尽的农活和家务 她不能生养 但男主不知怎么就在片尾给她预备好了一个孩子<男主若像电影里表现得那么纯洁 就连婚前都不和沦落为ji女的女主发生任何关系 婚后就火速“进化”成不但婚外情还造出一个私生子的人间俗人? 到底是电影在美化还是本性就如此呢?
真那么容易那么快就找到和他苟合还给他生孩子的人吗?
不知道是哪个傻女人被他牺牲在了婚姻之外 其次他不再去找女主回来 难道不是已经到手激情变淡吗 更甚还算好女主其实无路可走只能回来被他庇护所以最后她以男主这个底层男性不能够到的贵族美貌 加上农活家务 以及帮他抚养私生子的价值换得了男主简陋的庇护 如果这是男主的爱 这爱可真稀薄 救赎在这里充当了美化和掩饰的不良示范
听说原著的定位是福音小说,在读完那本书之前我是不知道这件事的。
作为彻头彻尾的唯物主义者(虽然永远会被恐怖片吓到),我不论是在读那本小说之前还是之后,都不相信有所谓神的存在,也不相信人可以听见神的声音和指令。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享受那本小说。
接受它的设定后,我感到整个故事无比动人。
读完那本书后,我在笔记里写下这样几句话:© 取材自《圣经》中何西阿的故事© 圣徒与妓女的婚姻© 最高等“夫妻”,真正具有神性的“男女结合”© 真正的男子气概是:承认自然所赋予的力量优势,但绝不加以滥用;在一段关系中坚韧、负责、忠诚,具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原著对男主的描写是极其成功的,男主彰显了人性磨炼到极致所隐隐闪烁的“神性”,是最能打动人(反正最能打动我)的特质,所以即便他是农民(其实已经是农场主后代了……),也全不妨碍他高度的男性魅力,与之相比,读过几本书、会写几首歌、会画几幅画,乃至写小说、拍电影、搞雕塑……与这种真正的哲学性(我不信神,所以只能说它是“哲学性”,对于一些人而言,大概就是宗教性)相比,确实都仍算是等而下的事物——没说它们不好,只是想要表明,人格力量最终是高于技能乃至才华的,人们(尤其是女性)在爱人的时候倘若颠倒顺序,就很容易上当受骗乃至遍体鳞伤。
防杠专区:公务员、农民、艺术家、工人、自由职业、企业职员……一切职业都很好,干什么事都是生活,都不妨碍人具备哲学性;但同时也可以说,一切职业都不好,一旦陷入整个社会和职业体系的固有逻辑和等级划分(不论自认高等级还是自认低等级),都会妨碍人具备哲学性。
上文所说“即便是农民,也全不妨碍……”只是基于我个人向来对所谓“知识分子文弱”男性的外貌偏爱所作出的完全不客观发言。
以及,现实生活中,天天除了农耕之外就是读《圣经》的男性我会敬而远之,我的评论只是从阅读的审美感受出发。
简而言之,原著对男主扮演者设置了一个很高的bar,如果演员自己没有一个稳定的精神内核,只从表面的台词、神情去把握这个角色,稍不注意就会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木讷沉闷,要么巧言令色。
而这个电影男主踩雷的速度还远比我想象的要快得多、严重得多……男主最开始出场时导演给到的干农活镜头已经让我明确听到了内心深处发出的「咯噔」声:小资产阶级农民式的白衬衫和工装裤,夕阳下的侧脸,摆摆样子地挥几下锄头,白衬衫依旧如此雪白……(可见导演也很有问题……)就电影男主的扮相来说,太奶油小生了,穿这套衣服去剑桥划船也不会有任何违和感,完全不具备读小说时迈克尔给我留下的「a real man」那种充满男性荷尔蒙的气息。
我脑子里想象的是一个体格匀称,1米75以上,体重140150斤的男性形象,不能太瘦、当然更不能胖,应当如同《我的解放日志》里的具先生那般稳重,套一件粗布宽松大T恤都挡不住其强健和性感,但比具先生要少一分颓丧,多一分坚定和朴实。
从欧美文学的横向比较来说,气质应该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里的男主类似,但表达能力比后者要强一点(或者可以说是《查》男主的个性➕《查》作者DH劳伦斯的至少1/3表达能力)。
下一个让我崩溃的场景是男主跑到教堂去祷告,油腔滑调的样子仿佛和上帝调情,还什么最后再有个愿望:主啊,对了,差点忘了,能不能……嗯……我也这把年纪了……赏我个老婆吧?
对对,就是这样,主你别忘了哈!
……我目瞪口呆。
我都不想说原著里男主祷告是不是这样的吧(显然不是),本来男主爱上女主确实是很玄学的,所谓「主的指令」,我知道很难拍,但不管怎么说,这么拍是不对的,反正「虔敬」我一点点没感受到,黄教主在男主身上来了好几下我倒是真的看到了。
然后就是男主对女主一见钟情的场面了。
草(是一种植物)——这里我捏着鼻子都能闻到男主演员散发出的油腻猥琐气息——整段垮掉。
注意,男主爱上女主是因为「主的指令」,既然如此,即便女主长得倾城倾国,男主也不是被她的美貌所吸引的,反而更有可能是由于女主身上散发出的「悲伤」「冷漠」「疲惫」「了无生趣」与其美貌之间形成的鲜明对比,直击男主的灵魂,让他产生一种近乎神的悲悯,所以才会爱上女主。
别的男人只能看到美貌,男主在那一瞬间感受到的应是更加内在、本质、深刻的事物,即一颗单纯却饱受摧残的灵魂。
原著中在描写完这第一次见面的最后,作者就很简单地写道:他知道她将会成为自己的妻子。
这样就可以了。
而在下一刻,迈克尔就下定了要与其结为夫妇的决心。
注意不是单方面地「娶她为妻」,而是「结为夫妇」。
原著中这种「夫妇」代表着最高意义上的男女结合,就像誓言里所称的,不离不弃、肉灵相依。
所以说即便是拍成电影,男主在见到女主的那一刻流露出的绝对不是那种狗见到肉的哈喇子表情(which is exactly how the actor has performed),而应该是非常严肃、沉痛同时又暗含怜爱的,总之再不济你给我演个「若有所思」也比「满脸饥渴」强啊(草)。
看到这里已经「毛依依(もういい)」了,我再也忍受不了电影男主散发出的恶臭,暗道再也不见,随之退出了视频界面。
唐·葛朗台2022年11月15-18日
走了三次才真正找回了自己,前提是得有一个如此痴情的男主
跟小说比差太远。
别问,问就是福音小说改编
2023的第一部电影。演技还行,故事情节真的有点圣母。指男主可以百般包容女主,只因为一见钟情。
现实生活中真的有这样的男人吗
好爱好爱。福音电影,救赎之爱,连续看了两遍。喜欢女主的三次「逃离」,因为不觉得自己值得被爱,所以通过自毁与伤害对方的方式,去「检验」男主爱的真假。最喜欢男主说的那句「有时1英里比20英里还要难走。」学会去爱很重要,但「接受爱」相信自己值得,更加需要勇气。也喜欢女主最后是自我救赎,成功与过去和解,完全地接受自己并学会信任、爱与宽恕,开始人生新篇章。
看爱情片看到上帝真是服了
童年阴影
5.5。
基督徒一大爱好,就是想让风尘女子从良,对方却不为所动!
真是难得一见的现实中几乎无法存在的如此如此如此纯爱的男主。
美国版救风尘,样板戏一样,有个柳下惠一样的男主。看不下去。
老鸨达米克詹森
男主对女主感情来得毫无逻辑。国产在这方面好歹还讲将就一些,要么青梅竹马,要么共同闯荡江湖或经历过一些什么。这个就离谱,毫无来由就这么爱????行为动机讲点基本法吧。女主小美女,演技麻麻也不加分。田园风音乐不错,这是唯一的亮点。
虽然这种爱情挺魔幻的,但是,童话存在于电影,也会使人憧憬
很難評 但風景很美
这部电影真的好矫揉造作,无论台词还是整体风格,真是矫情的要命,男主演技根本没法看,女主的颜值演这种迷惑众生的大美女毫无说服力。
男女主颜值担当。玛丽苏剧情。纯虚拟的好人设。看这名字,肯定是个男导演,redeeming love.
实在太虐女了,女主是私生女不被亲爸承认,靠亲妈出卖身体养活母女俩,亲妈死后,八岁的女主继承母业,为亲爸提供服务,亲爸知道一切后不是赶紧帮女主安排正常生活,而是选择自杀,这抓马的剧情。
本来可以打4星的 如果女主当众揭露了公爵恋童癖的恶行,底下的那些嫖客们反而更兴奋了,主该如何应对?怎么能期待嫖客会有正义感呢 扣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