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人生

Downsizing,缩身,缩水人间(港),谁缩小了我的老公(豆友译名)

主演:马特·达蒙,克里斯托弗·瓦尔兹,周洪,克里斯汀·韦格,罗夫·拉斯加德,英洁德·埃格伯格,乌多·基尔,索伦·比尔马克,杰妮·霍蒂谢尔,杰森·苏戴奇斯,玛莉贝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缩小人生》剧照

缩小人生 剧照 NO.1缩小人生 剧照 NO.2缩小人生 剧照 NO.3缩小人生 剧照 NO.4缩小人生 剧照 NO.5缩小人生 剧照 NO.6缩小人生 剧照 NO.13缩小人生 剧照 NO.14缩小人生 剧照 NO.15缩小人生 剧照 NO.16缩小人生 剧照 NO.17缩小人生 剧照 NO.18缩小人生 剧照 NO.19缩小人生 剧照 NO.20

《缩小人生》剧情介绍

缩小人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项伟大的新技术被科学家们发明了出来,通过这项技术,能够将人类缩小到仅5英尺那么高,这也就意味着,人类将因此消耗更少的资源,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保罗(马特·达蒙 Matt Damon 饰)和奥黛丽(克里斯汀·韦格 Kristen Wiig 饰)是一对深陷贫困之中的夫妻,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他们决定去接受缩小实验。哪知道就在实验即将进行的前一秒,奥黛丽竟然反悔了,只有保罗一人缩身成功。 刚开始,对于变小的保罗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他住进了专门为缩小人所建立的社区之中,有了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逐一显现,小人的社会和大人比起来,并没有好过到哪里去,更糟糕的是,保罗和妻子因为身形的巨大差异,感情出现了裂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围困放开那个女孩谁都知道我爱你非常Y星人西部世界第二季谁家灶头无烟火江湖小龙侠夏日之书友爱圣诞本德尔:起点网球王子全国大赛篇:半决赛无丁之地第一季两个好人暴躁天使黑蟹行动纯情房东俏房客圣诞特别篇直播鬼戏院悬崖桑树渍军火女王第一季总集篇生活像阳光一样灿烂巨商金万德大漠青春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东京七姐妹:我们化作青空鹿特丹大轰炸代孕帝国姐妹无常寻鹿香巴拉

《缩小人生》长篇影评

 1 ) 老公只有10厘米怎么办?

《缩小人生》中,主角整个人被缩小到了10厘米出头。

于是,爱人忍痛与他分手。

电影还没上映的时候,本片的科学猜想就让我想到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微纪元》。

如果有一天,全世界的科学家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18000年后,太阳将要发生一次短暂的能量闪烁,届时地球的温度将降到零下110度。

那么,这18000年内,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才能让子孙后代存活下来?

这是《微纪元》中的剧情。

面对这样的大灾难,人们想过星际移民,但是可行性太低,凭借大灾难前一个世纪的宇航技术,连移民千分之一的人类都做不到;人们想过移居到地层深处,太阳能量闪烁后再出来,但这不过是拖长死亡的过程而已,大灾难后地球的生态系统将被完全摧毁,人类无法生存。

最后,一位基因工程师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把人类体积缩小10亿倍将会怎样?

于是,12500年后,这个想法变为了现实,人类可以缩小至10微米左右,只相当于一个细胞大小,但其身体的结构完全不变。

他们的体积缩小了上亿倍,生存能力也增强了上亿倍。

比如一听罐头够一座城市的全体居民吃一两年,而罐头盒又能满足这座城市一两年的钢铁消耗。

随后,他们用5个世纪的时间,在底层深处建造了几千座超级城市,每座城市是一个直径2米的不锈钢大球,可居住上千万人。

大灾难后的四百年,他们回到地面,建立起了人类的新世界……《微纪元》毕竟是科幻小说,自然也有不符合科学依据的情节。

但也正是因为科幻小说中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异想天开,才吸引了大量科幻迷。

《缩小人生》并非由《微纪元》改编,但是题材、剧情非常相似。

一项技术的问世,使有机物的细胞级的维度可以降低,比例大约是2744:1,可以将一个1.8米的人类转化为12.9厘米高。

这样一来,你能量消耗更小,吃得更少,需要的住房面积更小,一部手机对你而言是一块电影屏幕,甚至以前不敢想的别墅、钻石、游艇都变得触手可得。

《微纪元》中有这样一段话:全球的电视上都出现了一个教室,教室中有三十个孩子在上课,画面极其普通,孩子是普通的孩子,教室是普通的教室,看不出任何特别之处。

但镜头拉开,人们发现这个教室是放在显微镜下拍摄的。

《缩小人生》中,提供缩身手术的“悠闲境”公司,拍摄的宣传片也是类似的手法。

悠闲境的一位业主杰夫在豪宅前做了一个自我介绍,表面上没什么特别的,下一个画面告诉我们,他和豪宅都是2744:1的缩小版。

杰夫有花不完的钱,妻子也不用工作,每天的日常就是打网球、按摩、和闺蜜吃美食,然后去珠宝店采购。

她买了一条钻石手环,一对钻石耳环,以及钻石项链,一共只花了83美元。

然而杰夫假装很“生气”,因为83美元是他们整整2个月的食物预算。

正常人要工作几十年才能买得起一套豪宅,但如果你去做缩身手术,就会轻松许多。

只需要6.3万美元,你就可以在悠闲境买一套至尊级豪宅,庄园等同于6000平米,房子等同于1100平米。

而15.2万美元的资产,在悠闲境等同于1250万美元。

于是,财政紧张的保罗、奥黛丽夫妇决定去做缩身手术。

可是,手术前奥黛丽却临阵退缩了。

就这样,只有保罗一个人做了缩身手术,变得只有10厘米出头。

不得不说电影的想法还是很有趣的,但是口碑并不好。

豆瓣5.4分,IMDb 5.7分,烂番茄新鲜度50%,均分5.7,烂番茄观众指数23%,均分2.1/5。

类似的电影有很多,比如《格列佛游记》《别惹蚂蚁》《蚁人》《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等,但《缩小人生》选择了最差的那种方式。

首先,电影剧本的问题很大。

电影的剧情简介是这样的:在《缩身》中,亚历山大·佩恩描写了一对财政紧张的夫妇,为了节省开支他们决定“缩身”——把自己变得更小,这样日常消耗也就少多了。

然而在缩身开始前的最后一秒,妻子退怯了,只有丈夫进行了缩身。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迷你小丈夫(马特·戴蒙)与妻子在很多方面开始出现不和谐,夫妻关系陷入紧张。

预告片也是类似的剧情走向。

然而正片中,保罗和奥黛丽仅仅是吵了一架,之后奥黛丽就再也没有出现了,对“夫妻关系陷入紧张”的拍摄并不深入,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要么你就把夫妻的矛盾拍好,要么你就去掉。

电影花了40分钟为缩身手术做铺垫,后面就完全进入另一个故事了,断裂感非常严重,感觉前半段是一个故事,后半段是一个故事。

而且后半段关于陈玉兰的故事也没有讲好,剧情混乱,三观扭曲,深度、内涵更是流于表面。

按照《微纪元》的说法,没做缩身手术的叫“宏人”,做了缩身手术的叫“微人”。

小说大概是这么写的,宏人和微人爆发了一场世界大战,看似弱小的微人其实战斗力更强,因为宏人看不见微人军队的调动,而微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宏人眼皮底下腐蚀他们的计算机芯片,甚至带着激光钻头空降到宏人的视网膜上……寥寥几句就打造了庞大而清晰的世界观,冲突强烈,矛盾深刻,画面感极强。

要知道,《微纪元》可是刘慈欣在1998年发表的。

《缩小人生》比《微纪元》晚20年问世,但对宏人和微人的冲突刻画得太浅薄了,除了酒吧里有人说“微人的选举权应该权重更低”之外,几乎没有更深入点、更建设性的探讨。

你会发现,保罗手术前后,除了住了大房子之外,基本没什么变化;而电影后半段的微人生活,和宏人生活也没多大区别,没有多少微人和宏人的互动,浪费了一个好想法。

这感觉就像写作文的时候,开头想要写得很有深度,结果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了,最后草草结束,结果得分反而还没有那些常规套路的作文高。

这也是为什么《缩小人生》作为一部试图冲奥(但是颗粒无收)的电影,明明立意很好、想法有趣,反而口碑还不如同类型的商业片。

其次,电影有政治正确的意味太浓。

电影中,保罗身为一名白人,和一位残疾的越南女性谈了恋爱,感觉是强行让他们产生一段爱情戏。

更何况,这位叫做陈玉兰的女性还曾因为政治问题被抓进了监狱,然后越狱后偷渡到美国。

似乎,电影是想告诉我们,进了监狱的也不一定是坏人;或者说,虽然我犯罪、入狱、越狱、偷渡,但我是个好女孩。

这样的女孩也有追求爱情的权利,我们应该给她一个机会,和她谈恋爱、成立家庭。

这种价值观未免有点扭曲了,正如某位明星曾呼吁我国接受难民,遭到网友的严厉批评。

有些极端白左份子,提倡“用身体抚平难民的身心创伤”,鼓励人们和难民发生关系,并将此当做宽容的标志。

这位白左还毫不隐晦地说她和未成年难民们发生关系,说“这没什么好指责的,而是在帮助难民者中已是在践行的实际。

不管怎么说,起码可以给‘寻求保护者们’较近的‘亲密感’”。

《缩小人生》也差不多是这样,其传达的思想太刻意、生硬、强行,甚至恶心。

白种人和亚裔谈恋爱是很正常的,但把这位亚裔塑造成政治犯、越狱、偷渡、残疾、清洁工,而且生活如此艰难还不忘初心去帮助他人,就是矫枉过正了。

设计的痕迹太明显,为了政治正确而政治正确。

除此之外,电影对人物塑造也是如此。

保罗本来是学医的,同时也想成为一名医生,但为了照顾母亲不得不放弃,选择了一份屈才的工作。

他来到悠闲境后,不享受他的大别墅,不享受他那等同于1250万美元的巨款,反而去帮助陈玉兰,帮她按摩脚、背她上楼,帮她打扫卫生,甚至放弃活下去的机会选择和她一起等死。

他放弃求生,转而去帮助贫民窟的穷人,更是圣母、刻意到了极点。

这就无关缩身手术了,无非是科幻外皮包裹的都市片,讲述一个圣母爱上另一个圣母的故事。

去掉缩身的主题也不会有多大影响。

而陈玉兰一副“我弱我有理”的姿态,强行让保罗帮忙治疗室友。

她没教养,保罗帮完忙,她就说累了,要赶他走。

她不懂礼貌,保罗帮他打扫卫生,她还说话很不客气。

她文化水平低,说话粗俗,张口就是fuck,而且她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她愚昧无知,不相信科学,和杜尚一致认为科学家是邪教。

尤其是导演编剧安排陈玉兰把富翁家的药、剩菜带走,强行把她塑造成社会底层;她不顾自己永远为别人着想,未免太圣母;她对每个人都很好,然而唯独对男主很蛮横。

只能说导演编剧太恶心了,强行给陈玉兰这样一个人设,然后强行安排保罗爱上她。

陈玉兰根本没有任何值得保罗喜欢的地方,保罗爱上她和“霸道总裁爱上我”有什么区别?

当然,还是有区别的,“霸道总裁爱上我”最多无非是高富帅爱上普通女生;像《缩小人生》这种,千万富翁爱上身为清洁工还残疾的越南难民,讲真,晋江文学网都不敢这么写。

前段时间,《星战8》让女性亚裔和男性黑人组CP,我以为下一部顶多拍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女性亚裔难民和做过变性手术还吸毒的女性黑人谈恋爱,没想到《缩小人生》比我还狠。

我还是太年轻了,年轻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难怪设定如此有趣,口碑却全面崩塌,毕竟为了政治正确也是碧莲不要了。

 2 ) 理性乐观派

挺好看的一个片啊,看似一个试图拯救地球母亲和保全人类的科幻故事,无外乎人类耗费地球母亲资源太严重巴拉巴拉这种环保主义的老一套,如果真是这样一个故事就太没劲了,幸亏不是流浪地球之类人类救星诺亚方舟这种狗血剧情...男主最终选择了鸡毛蒜皮并不伟大的真实生活,而放弃了诺亚方舟...女主让我想起了金庸小说《飞狐外传》里的程灵素,可能胡斐眼里面黄肌瘦貌不惊人的程灵素就应该是这种模样吧,就如小说中程灵素使唤胡斐挑水种田等等,女主也是各种使唤男主...只不过,故事的走向和飞狐外传完全不同,男主这个榆木脑袋最终搞明白了自己是搞了lovefuck,不是pityfuck...对程灵素的悲惨命运心有不甘的读者朋友可以看这个片以释怀。

为什么这个片的评分那么低呢?

我猜想人们还是希望看到比如流浪地球或星际穿越那样的英雄主义电影。

不愿意看到男主继续平平常常的生活下去...环保主义已经成为某种宗教,人类是地球母亲身体上的害虫,这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不过我猜想导演应该不同意这样的观念,他借杜尚之口斥其为邪教。

电影中许多科学家预言人类的毁灭,应该是一个反讽。

让我想起一本书《理性乐观派》,书中列举了许多科学家的预言,比如能源的枯竭,空气和水的恶化,人口的爆炸,...但这些悲观的预言一个个都没有成真。

 3 ) 微小的人生也是现实的翻版

今天国航影院选片没有太多纠结,翻了第三部就看到这个马特达蒙主演的《缩小人生》。

电影开篇就彰显出科幻的色调,满屏的白色实验室,10公分的人物给巨人们演讲缩小人生将如何拯救地球。

突然发现,原来挽救世界末日还有如此的童话手段。

导演突然笔锋一转,揭示自愿选择downsizing的人们其实是为了逃避巨人世界的巨大经济压力,是为了追求享受1元钱能放大1000倍的富贾生活。

男主被缩小手术前临阵脱逃的老婆无情抛弃,在小人国里开始寻求迷失的自我。

影片通过微小世界的生活讽刺了美国现实社会问题。

美国中产阶级其实正被债务压的喘不过气,乌托邦世界其实同样也会有贫民窟,科学家们忽悠的世界末日其实是邪教学说,嘴上说为了拯救地球的精英其实是为了满足私欲。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中国市场,编剧选择了一个政治避难的越南女主,集装箱逃难生病,悲惨被截肢,却赢得了男主爱情(这个情节真是槽点),来满足政治正确的白左价值观。

飞机降落没看完结局,感觉7分还是有的,豆瓣5.5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越南女主人物塑造实在太生硬,无法满足豆迷们柔软文艺的心[机智]

 4 ) 贪多嚼不烂的典型例子

一星给演员/大佬们在线的演技,一星给剧本以及他本来可能想表达的意思,恕我真的不能给更多了。

前半段的设定不错,也埋了些(我以为的)伏笔,但从中段开始走向就变得很迷,如同脱缰野马一般,且居然还不是一路泥石流到底,中途偶有些瞬间让我觉得“啊 原来是想讲这个方向”,然后立刻急转直下,最后只剩下一脸懵逼。

老实说,这片子可能更适合拍电视剧,而不是电影,毕竟可以延伸开探讨的方向太多了。

阴谋类的,可以从那22万5千分之一的失败率上做文章;人文类的,可以从前妻阵前倒戈上着手;社科类的,或是探讨经济,或是政治,或是阶层,都是挺好的切入点;再或者,什么越南女的经历啊(想我刚看到她出场还天真地以为会有什么反转),邻居的生意啊,城外的贫民窟 啊,都可以挖掘嘛,只要讲的够深入。

然而贪多嚼不烂,处处挖坑的结果就是哪个都没填上,这就很尴尬了。

 5 ) 让人迷惑的豆瓣评分,但别错过了

刚看到这个豆瓣评分5.4分的时候,还是有点犹豫的,但是马特达蒙作为主角,主观上还是略微提升了一下预期的评分。

下午标记完想看,晚上就能看了,这点很开心。

开始实验室(开头的配乐挺好听https://music.163.com/song?id=5114005&userid=98966791)的那个装置,我以为是个火化炉,结果是个“微波炉”(后面陈玉兰照顾的那个生病妇女的丈夫就是因为操作人员没取下金牙,头爆炸了,这特么不是微波炉是啥,好吧,这只是个吐槽点)。

总之,在药剂和“微波炉”的双重作用下,实验成功了,可以缩小动物了。

看到这里联想到刘慈欣短篇小说集《时间移民》里面的《微纪元》篇,把人类缩小,减少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保护地球,从科幻的角度来讲,是个大胆又棒的题材,我理解不了5.4分是怎么来的。

接下来是缩小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了,有一批人通过缩小技术去了隔离的“乐园”,男主保罗在“小朋友”的劝说及生活的压力下(换个大房子,不堪重负啊,贷款被拒了),参观了“乐园”,乐园仿佛是个天堂,人们可以过上奢侈的生活,而代价在正常社会几乎微不足道。

保罗夫妇动心了,变卖家产,准备缩小手术。

有一个场景很有意思,在酒吧举办离别酒会快结束的时候,有个陌生人来问保罗:你们缩小后还是正常人么?

还有普通的投票权么?

你们只是寄生在正常的社会上。

这个问题很犀利啊,微型社会与真实社会的关系与冲突。

这算是一个亮点。

在保罗成功的不可逆的通过“微波炉”浓缩完身体后,他老婆退缩了。

普通人在面对微型化面前的心理冲突显得很真实。

在只有享乐和接线员无聊生活中,保罗迷失了,他不知道微型人活着的意义。

直到碰到了陈玉兰,通过陈玉兰,接触到了乐园的另一面,所谓的乐园里还有贫民窟,还有饥饿与严重病痛,恶劣的卫生医疗环境。

乐园只是另一个社会而已,依然有阶级与贫穷。

在自身艰难的情况下,陈玉兰依旧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别人。

后面到了挪威的伊甸园(最初的微型人社区),伊甸园里人们在研究员的领导下(他已经变成伊甸园里的精神领袖了,这里面又涉及到社会学和宗教层面的问题)将进入地底生活,这又是一个很赞的设想,通过地下的诺亚方舟来对抗世界末日的大洪水。

关于情节的内容赘述完了,回顾一下整个电影:微型化设想,正常人与微型的冲突,微型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人类的生存发展方向。

电影的科幻元素十足,带来大量关于社会与人类的思考,简直不能更赞了。

缩小人生 Downsizing 获奖情况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 (2017)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亚历山大·佩恩第75届金球奖 (2018)电影类 最佳女配角(提名)周洪第24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2018)电影奖 最佳女配角(提名)周洪第22届美国艺术指导工会奖 (2018)电影奖 最佳当代电影艺术指导(提名)第16届美国视觉效果协会奖 (2018)最佳电影辅助视觉效果(提名)第89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2017)年度佳片第23届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 (2018)最佳女配角(提名)周洪第22届金卫星奖 (2018)电影部门 最佳美术指导(提名)这样一部电影,居然只有5.4分,简直不可思议,以后对豆瓣的评分可以有选择性的参考。

 6 ) 【有剧透】借生物技术建乌托邦、把男主放进去观察人性的一部大杂烩

主题不是小人国童话,也不讲夫妻生活。

这部电影更多是给观众提供一个新奇视角,并尝试探讨科技和人性的观点。

从多个角度展现了这项技术可能导致的利弊,还算是比较客观。

不过其并未详述人体缩小和微型社区的逻辑可行性与细节。

例如日用物品是小人制造的还是普通工厂造的,还是用类似技术缩小的?

在野外如何抵挡飞禽猛兽甚至昆虫的袭击?

食物的形态是否发生变化?

这可能对于影片内核来说不重要,但稍微削弱了现实感。

个人认为缩小后的所谓便利与节能省空间,都需要依托于正常形态的人的生产和社会运作。

那个酒吧里的人质疑缩小后的人对经济的贡献,以及与之挂钩的生存权、话语权。

其实任何社会都会分化、产生各种问题,这些都不是简单的一个“变小就能更宽裕”能解决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片也算是一部反乌托邦的电影。

另外,该片涵盖了很多话题但没有深入展开或定论。

如,约占全片10%的生态、10%生活压力、10%偷渡和贫困、10%越南政治、10%爱情(这段剧情总有种蝴蝶夫人的感觉,现在回想片中确两次出现蝴蝶),最后猝不及防3%末日论和2%方舟计划。

这个计划在片中得以实施,只是这场人类生存迁徙竟显得有些草率,可能也是缺少细节所致。

观感由“cult”神奇地变成徒步上坡、走11小时、需要“keep yourself hydrated”的hiking club。

注意事项不事先跟男主说一下?

基本在所有话题上的倾向都很模糊,除了反复批判越南政治事件滥用缩小技术。

试图思考本片中心思想到底是什么,发现杜桑的这句话不经意概括了全片剧情: “Nothing ever works out with this guy.” 这部电影就像是男主Paul的一段旅程。

所以Paul为什么总是没办法顺利获得他想要的结果?

或许是他不了解人性。

他对Ngoc Lan说要看大局,他也常为心中的良善同情所驱,去做一些并非自己真正愿意的事情(且不论做这些事是否真的有意义)。

但更多的人其实是像杜桑、Ngoc Lan和他前妻那样,在生死面前还是会看得更近,然后选择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苟活着。

在与前妻一起听缩小前的注意事项时,两人都有犹豫,他也不是100%愿意,却还是坚持去做了。

临阵脱逃的妻子告诉Paul她因为没有遵守承诺觉得愧疚难受,但又发现自己只是为了让Paul高兴才选择去缩小身体,所以她决定要为自己考虑。

对大多数人来说,being selfish is the only way out.男主和杜桑兄演得不错,让人信服、理解;后期的女主演得是有电影感的,但就是不想听她叽叽喳喳¯\_(ツ)_/¯虽然她在飞机上说那句话挺对。

 7 ) 这是个好电影

我就觉得是个让人深思的好电影,虽然情节不太精彩,但引人深思,你可以说这个片情节平淡没有波澜,也可以说没有想象中的好,但也不能把这部电影说的感觉是个失败品,说什么用政治正确来吸取关注,我不认同,里面的平民窟的人是显示贫富差距的记实,事实存在的事实怎么就成了电影政治正确的工具,电影的另一个方面不就是宣传和揭露吗,怎么在大多影评写的,这片就成个烂片了,我不认同有些影评写的东西

 8 ) 蜻蜓亦是神兽,渺小亦能添翼。

这部片子于我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一部荒诞的、深刻的、触动人的、珍贵的电影。

保罗与前妻的部分反而到片子刚开始不久就戛然而止了,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像是一个浪漫的英雄神话。

剧情的转折从邻居的盛大party结束开始,遇见陈玉兰的那一刻,陈玉兰真的是很有魅力的女性,她的出场是那么平平无奇,可是后来保罗从真正找到自己意义的那一刻,这中间的每一步,陈玉兰女士无疑是他最大的推手。

情节虽然天马行空,可是让观众也做了一个美丽的梦,特别是船靠挪威发源地的岸边时,蒲公英的毛茸茸的种子像降落伞一样悬浮在周围,阳光打在巨大的叶片上,昔日小草堆也像热带雨林,透明的脉络映照着蜻蜓的光影,小昆虫也成了巨大的有翼神兽。

这些景色在缩小世界呈现出来的冲击,比那个世界里的豪宅城堡,更令人向往了。

在我看来,保罗一生有两次选择,一次是和妻子一同去做缩小术,从而迎来了短暂的孤独愁苦时光;第二次是他在就要跟随发源地的人们进入地下时,毅然在最后一刻回去找陈玉兰。

恰好,她也在等他。

这里还想浅谈一下陈玉兰,我想我和影片中保罗的感受一样,我之前从未见过这样的人,她是特别的,散发一种独特的女性魅力,敢于抗争,在缩小世界的贫民窟一样的环境里,也热爱着一切。

我觉得她身上有一种可贵,一直触动着、影响着这个世界,格子楼里面的世界,让它也变得生机勃勃起来。

在她初次领着保罗,坐着拥挤的大巴穿过黑暗狭长的通道,到了另一边贫瘠的世界时,很难想象这也是缩小世界里面存在着的面貌,其实也暗含了人想逃避一些东西的时候,一些不堪的东西也会一直存在,看不见的角落里,永远存在着穷苦、疾病,和死亡。

但是后来,我们可以慢慢进入陈玉兰的视角,即便是在发源地人民要进入地下世界去躲避世界毁灭的时刻,也愿意回到格子楼里去,去帮助那些被病痛、穷苦、和饥饿所折磨的很多人。

最后,这种决心也感染了保罗。

也让保罗明白了,不一定非要进入地下,才是意义非凡的事情,正像标题提到的,渺小亦能添翼。

听见了吗,渺小亦能添翼。

 9 ) 这么恶心的电影,也值得一个恶心的影评。

我花了相当于人民币72元的票价,看了半场垃圾。

马特达蒙是什么意思?

他演绎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在电影结束前20分钟实在承受不了这部电影喷屎的程度走出电影院之前也没看出来,好像他的作用就是导演告诉你“哦我们有了一个新技术!

哦现在进入了缩小世界!

哦我们认识了一个疯狂邻居!

哦我们认识了一个特别的越南人!

哦我们突然去了挪威开始关心环保!

”,至于我们的主角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怎样的梦想怎样的性格,导演似乎全然不在意,然后我突然意识到“哦,我们的主角是马特达蒙!

”听说现在在好莱坞政治正确不应该是不刻板化任何少数族裔吗?

那为什么越南女恨不得把一切欧美人眼里亚洲人的刻板印象都挂在身上?

从进门要脱鞋...到说话很无礼(主要是因为lost in translation的缘故)...到口音无比做作...就差把双眼一边用一截胶带纸粘到太阳穴来眯成一条缝了......虽然对我本人来说这些设定根本都是无所谓的事情,我也不是那种成天把“白人种族歧视我”挂在嘴边的人,但是考虑到电影明明是在宣传很政治正确的各种思想,突然觉得导演好分裂。

关于缩小世界的设定更是让我觉得白花了钱,而这个设定是我买票的主要原因。

后来我发现,原来预告片把电影最有趣的部分都剪了进去(所以说以后不看预告片了,都是骗人的),我显然是被坑了。

除了进去手术要剃头拔牙去掉一切身体内外的非活性有机物无机物(这么说来戴心脏起搏器的,还有身上打了钢钉的人显然是去不了了)算是一个比较科学的细节设定,可是自从马特达蒙进入那个世界以后,除了那一朵大黄花,和他爱搞派对的邻居的一个大酒杯和粘在墙上的宝丽来照片(我赌5毛钱很多人估计连这张宝丽来照片都没看到),请问这个世界和外面的世界的真正区别是啥(从一个观影人的角度来问)?

道具组是不是只有五毛钱的预算?

还有像Christen Wiig这么有才的女演员去打了场酱油就失踪了也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她消失了没多久我就忘了马特达蒙的角色是个结过婚的人......对了,在某些海报上她的名字竟然排到了比她戏多很多倍的越南女演员Hong Chau前面,从电影宣传的角度上来说也无可厚非,但是回到之前的政治正确议题,导演是不是很分裂呢?

明明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的世界拍成一部有趣的喜剧,明明可以把这个有趣的现象带来的各种尴尬最大地利用,却非要故作深沉宣扬什么我们要环保的政治正确思想,还非要假惺惺地强调一下贫富差距。

于是真正好用的主题被浪费了,而作为观众的我还要被迫表扬导演的深沉......我不想被导演的狗屁逻辑裹挟,于是我人生第一次在一部电影没结束的时候走出了电影院。

考虑到我连《二代妖精》这种洗钱垃圾电影都能看完全片(当然是在YouTube看盗版,给洗钱电影贡献票房这种事情我做不出),这也算是一次特别的体验了。

刚发现这部电影的越南女主角Hong Chau(强调主角二字,从电影设定的角度我觉得说她是主角无可厚非),竟然被提名了金球奖?!

而且竟然在女配角,我是说女配角!!!

的名单里?!

我的天,现实果然是比电影还戏剧的世界!!!!!

笑死我了,就为了这个我可以讽刺地加一星。

最后想多嘴两句洗钱电影的定义:洗钱电影就是众多打着电影旗号实则在虚报花销虚报票房在钱来钱往的过程中最后获得自我流量高潮的一种国产片。

我是认真地觉得这些电影被拍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洗黑钱的,因为我完全看不出来拍片预算都花在了什么地方。

相比起来,这部电影好像突然不差了,不过它的确给我带来了更加恶心的主观观影体验,这点没法抹灭。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野心撑不住才华的导演拍出来的片子是什么样的,那么我强烈推荐这部电影。

 10 ) 《科評電影》主理人白燁分析

從傳播角度來說是沒有問題的,“對於縮小技術會給人類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給技術的革命帶來一個實驗性的思考。

從兩個維度來看:其中一個就是縮小技術真的出現了,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

第二個是:“現代人類會不會是縮小後的結果呢”?

如果是的話,北歐神話裡的泰坦巨人和中國神話裡的“巫人”就可以作解釋了。

整個第四季都是人類的發展紀元,大概有3000萬年的歷史,這裡說的幾百萬年就是錯誤的。

會不會是女媧用了一個什麼樣現代人無法理解的科技來把“巫人”給縮小,成為現代的人類,這是有可能發生的。

這個片子唯一的問題就是:“技術不成熟”,放大縮小的理論是基於量子論,用量子論可以勉強解釋,沒有完全清晰的解釋方案。

也就是說,縮小的技術可能比穿越時空的技術維度更高,因為穿越時間使用相對論就可以完成一半。

那麼放大的理論會不會是比量子論更高一個級別的理論。

我們來看穿越時間:“想要到未來只需要達到光速,然後和要到未來的事物保持相對運動就可以啦。

想要回到過去,利用量子的幽靈效應,從量子維度去處理就可以完成”。

量子物理是相對論的下一個層級的技術。

放大縮小技術會不會跟相對論與量子物理的關係是一樣的。

那麼有理由相信: “放大技術是比縮小技術更高一個次元的”。

但是在現在科技的使用上它就是不完善的、是技術不成熟的,沒有辦法商用的。

所以這個片子唯一的錯誤就是把沒有辦法商用的,科技給放到了商業的用途裡。

《缩小人生》短评

有些光怪陆离的设定,折射的是追寻自我的旅程。片尾曲好听。HD 720P 18/02/22

7分钟前
  • 人皮動物
  • 推荐

这分真是惊为天人,看完并不觉得是部很糟糕的片子,总不能要求所有电影都要表达什么吧。这片子就是挺好玩的,男主一直在寻找新世界,最后变成了珍惜眼前幸福的人,跳跃的有点摸不着头脑。节奏故事都非常的一般,有点像电视剧。

12分钟前
  • 起个响亮的名号
  • 推荐

不知道影片想要传达什么

16分钟前
  • feet
  • 较差

题材角度不错,也有笑泪并存的亮点,可惜浪费了太多时间在奇怪又没用的日常上面。

17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还行

前半和后半根本不是同一部片好吗 后面一半到底在讲些什么鬼东西 气

20分钟前
  • 夏天的尾巴
  • 还行

这是什么呀!要融入中年危机,人口,环境,政治,移民、阶级贫富差距等等这些严肃话题,可是割裂感太严重了,前面和后面简直两个片子。开头还有点意思,第二幕之后就开始失控,想塞进很多东西却又没讲好,挺好的设定被彻底玩坏!

23分钟前
  • 萌发奇想
  • 较差

观影心情:科幻喜剧—楚门的世界—纪念白求恩—爱上野蛮女清洁工—诺亚方舟,画风变得让人满头问号。越南女人问:What kind of fuck you give me?马特:It was a love fuck. 我:这电影 totally fucked up了

25分钟前
  • 白牙尖
  • 较差

逃避人生,不如与它和解。

29分钟前
  • 大果
  • 推荐

套了个科幻的壳,内里是现实主义+惊悚。

31分钟前
  • 壞壞噠貓先森
  • 推荐

塑造了真实却又十分个性化的坚韧自立的亚裔女性移民角色。请问怎么就成树立典型政治正确了?又怎么就成刻板印象种族主义了?将投射作为解读,呵呵哒。大洪水寓意腐败导致崩溃的现象和机制,详见Dr. Jordan Peterson的演讲。某些人言必“拯救世界”,却从未帮助过真正的受难者。

36分钟前
  • Nocturna
  • 推荐

看了,觉得不看会更好:)

37分钟前
  • Thè
  • 较差

这个卡司!Kristen和Jason!SNL粉简直狂喜乱舞。NPH这个角色hhhh,更别提还有Laura Dern…我要给老瓦十万个赞。我爱死他了。

42分钟前
  • Evelyn桃桃
  • 推荐

很明显影片围绕主角所传达出的主题之一便是自由派美国白人对自身虚伪与不切实际理想的反思,佩恩在片中塑造的是如同主角般被限制、困惑不解、愚笨且被动的叙事视角,叙事视角无时无刻不在间离主角与其所处的世界,这一选择背后有经过思考的作者意图,但影片难以令人满意的回报却也暗示着更好选择的存在

44分钟前
  • JoshuaLi
  • 还行

呆萌中坑遭罪人生记录 / 佩恩导演我能微微感受到你想表达什么,但这次,你好像真的有点随意 / 前中后割裂的节奏与镜头 / 题材脑洞本身其实发挥空间很大呀,做个10集电视剧岂不很好

47分钟前
  • Pandy
  • 还行

整个片子像男主一样,有点,缺少脾气,缺少生气。

52分钟前
  • 隐没。
  • 还行

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前半程的心理纠结与整个缩小的全过程,如果耐心放到对整个缩小世代的社会场景生态描写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微妙关系或许会更能把后半段的水准提到平衡的角度上,但是导演可能想表现的太多导致越跑越偏,一下子就索然无味了。

57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较差

缩小的人生,但缩小不了社会中的问题,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软科幻剧情片,

1小时前
  • 竹蜻蜓的夏天
  • 推荐

当别人让人类在外太空寻求延续地球生命的方法时,这部电影却从缩小钻地入手,建造了一艘与众不同的诺亚方舟,然而,缩小只是导演的烟雾弹,关键是人生。这个人生与环境无关,是选择自私利己的,还是忘我服务大众的?是孤独一人讨生活?还是两人携手度人生?从呆蒙的什么事都做不好的鲍那里即可得到答案

1小时前
  • hangain
  • 还行

莫名其妙,完全不需要缩小也能讲出这剧情啊。。

1小时前
  • CMGS
  • 较差

合情合理又接地气的科幻想象并不容易,如果再加上自圆其说大世界观,对创作者就更是挑战了。至少是一部合情合理有想象力的有趣作品,价值观就仁者见仁吧。马特达蒙真好用,硬汉、怂男、萎男、疯子、二逼、英雄都没错。

1小时前
  • 布依葵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