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因为蜘蛛侠平行宇宙而激动,今年是迪丽丽,太惊喜了,看得我又哭又笑。
让我们去巴黎吧!
去巴黎的大街,郊外,去看看那些教堂和广场,去酒吧和沙龙!
让我们逛吧,看吧!
坐着三轮车,坐着天鹅船,坐着才发明没几年的汽车,去飞过长长的楼梯,到下水道里探险,在街上观察每个看着都一样的穿着丧服一样西装的人吧!
巴黎,多么复杂多么迷人的巴黎!
又美丽,又优雅,又繁华,又包容,我们都融化在它之中。
女孩子们,争取自己的解放吧!
你们也有权利去研究,去雕塑,去写作,你们美丽又勇敢,你们是小星星,小椰子糖,是天堂的礼物,让坏人们的计划燃烧和破灭吧!
十九世纪末正是巴黎的“美好年代”,新艺术百花齐放,新技术层出不穷,但在这黄金盛世的背后却传出一连串女童被拐骗的声音。
于是,见义勇为的混血小公主迪丽丽和好友快递员踏上幻险旅程,穿梭于巴黎的各处名筑和大街小巷,拯救被困女童。
这途中,他们还邂逅了居里夫人、毕加索等众多时代天才名人,得到慷慨相助迪丽丽是来自新喀里多尼亚的6岁混血女孩,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卡纳克人。
来到巴黎后在“人类动物园”里供人参观。
完成那里的工作后,在朋友欧海乐的陪同下,她开始漫游巴黎。
她正直、勇敢、优雅,充满好奇心,说着一口流利的法语,即使受到歧视也能从容应对,因为这些特性她很快就融入到黄金时代中,并与邪恶团伙斗智斗勇。
1848-1870年的22年间,巴黎发生了“施了魔法”般的惊人变化:不仅城市建筑、市容环境、道路交通诠释着便利、优雅,一座座具有新艺术风格的广场、公园、教堂和剧院也洋溢着浪漫、奢华。
这一时期的巴黎,艺术、科学、文化得以自由开放地发展,也吸引着世界各地艺术家们、学者们纷纷向这座被本雅明称作“十九世纪的首都”的城市聚集。
影片就将背景设定在这“美好年代”的巴黎,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埃法混血小女孩迪丽丽,尽管身份认同困扰着迪丽丽,但丝毫没有消减她对这个新鲜的第二故乡的好奇与憧憬,她与新结识的送货员瓯海乐一起踏上探寻之旅。
随着旅程展开,迪丽丽发现,美轮美奂、欣欣向荣并非这座城市的全貌,在城市的角落、黑暗、潮湿之处滋生着罪恶。
“女童连续被拐骗”、“蒙马特高地的见证”、“魔鬼磨房的恶犬”、“康康舞会上的奇怪人”、“爱尔兰酒吧密谋”、“地狱之门背后的武器”、“袭击珠宝店”、“爬行人的秘密”,勇敢正义的迪丽丽和欧海乐顺藤摸瓜,一步步接近罪恶的核心,揭穿了“主宰者团伙”企图破坏“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下女性运动成果、将文明的巴黎拉回男尊女卑万恶深渊的妄想。
而在解救被拐骗女童、粉碎主宰者团伙的过程中,迪丽丽和瓯海乐穿梭于巴黎的各处名筑和大街小巷,获得了众多文人雅士学者专家的慷慨相助,特别是女高音歌唱家艾玛·卡尔维、科学家居里夫人、革命家路易斯·米歇尔夫人、女演员莎拉·伯恩哈特的鼎力支持。
由此,影片勾勒了一幅绝美的巴黎风情画和群英谱,展示出现实题材和原创动画相结合的魅力。
最终,迪丽丽和瓯海乐在大家的帮助下解救出了被拐女孩们,也捍卫了巴黎人权平等的革命果实。
而对于迪丽丽,她的巴黎和卡纳克混血的身份,依旧面临“在卡纳克他们说我是巴黎人,在巴黎他们说我是卡纳克人”的尴尬,区别对待甚至因此而生的歧视与权利问题依旧路漫漫,但正像迪丽丽所说,“有时候我们会发现生活真的很不如意,看这仅仅是开始。
”
故事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接下来,细数影片中的19世纪巴黎之光吧!
中间双手高举的是,巴勃罗·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
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亨利·德·图卢兹·洛特雷克(1864年—1901年),法国贵族、后印象派画家、近代海报设计与石版画艺术先驱,为人称作“蒙马特尔之魂”。
亨利·朱利安·费利克斯·卢梭(1844年5月21日-1910年9月2日)法国卓越成就的伟大画家,也是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
亨利·马蒂斯(1869—1954),法国著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野兽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豪华、宁静、欢乐》《生活的欢乐》《开着的窗户》《戴帽的妇人》等。
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
苏珊娜·瓦拉东,女画家,曾在蒙马特的舞场画室红极一时。
她作画不搞任何创造,只是好奇地和精确地努力将人体的形放入她那硬直以至锋芒毕露、然而又总是巧妙和谐的笔法之中,手法尽管生硬却惊人的明快有力。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领域的开创者,研制出狂犬病以及其他疾病的疫苗。
艾玛·卡尔维(Emma Calve)在十九世纪末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法国女高音歌唱家,她取得的国际声誉大多来自美国大都会和英国科文特花园歌剧院。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
左边的是画家莫奈,右边的是画家雷诺阿。
科莱特柯莱特,法国20世纪杰出女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同时,她还是一个舞蹈演员、时尚记者、美妆商人。
拉·古柳,康康舞舞者。
图鲁斯·罗特列克,擅长人物画,对象多为巴黎蒙马特一带的舞者、女伶等中下阶层人物,其写实、深刻的绘画深具针砭现实的意涵,承袭印象派画家莫奈、毕沙罗等人画风,以及日本浮世绘之影响,开拓出新的绘画写实技巧,影响了日后毕加索等画家的人物画风格。
右一,德加,印象派法国画家,但他的作品同时也具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
罗多尔夫,调酒师
埃里克·阿尔弗雷德·莱斯利·萨蒂,法国作曲家。
代表作品有钢琴曲《玄秘曲3首》《3首萨拉班德》,交响戏剧《苏格拉底》,舞剧《游行》《炫技表演》和《松弛》等。
奥古斯特·罗丹,法国雕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思想者》《青铜时代》《加莱义民》《巴尔扎克》等。
卡密尔·克罗代尔,法国雕塑大师奥古斯特·罗丹的学生,也是他的情人和艺术的竞争者。
戴礼帽的是英国皇储爱德华·沃德
阿尔贝托·桑托斯·杜蒙是欧洲第一位制造出能转弯飞行飞艇的人;第一位驾驶飞艇绕埃菲尔铁塔飞行一周的人。
古斯塔夫·埃菲尔,法国著名建筑大师、结构工程师、金属结构专家,因设计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而闻名于世。
中间白色裙装的是,莎拉·伯恩哈特,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有名的女演员。
她通过使用各种形式的媒体来刻意培养自己的名声,成功赢得了“神圣萨拉”和“圣兽舞姬”等称谓。
左一黑衣女士,路易斯·米歇尔,巴黎公社女英雄,是一贵族私生女,母亲是女仆。
第二帝国时期因为不愿宣誓效忠因而只是民办教师,1871年起义时参加一切活动,被誉为蒙马特尔的红色姑娘,文豪雨果赞其比男人还伟大,公社失败后被流放太平洋小岛近10年,著有回忆录《公社》。
右一蓝裙女士,玛丽·居里,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保罗· 波烈,第一位自己设计香水的服装设计师。
此外,从饰品到室内装饰,他把跨界玩得非常溜,因此还得了一个美称“时装界的毕加索”。
好看极啦,浪漫的奇妙之旅,导演很可爱哦,76岁高龄,还能制作这么有趣又优雅的动画片,第一次看法国的动画片,很不错那。
虽然没有日本动漫那个卡哇伊的动画人物,不过迪丽丽,却告诉我们发现生活有时候真的很不近人意,但这只是开始…诗和远方在等待我们…可爱迪丽丽,满满的都是爱,希望票房大卖。
11月为《盗梦特攻队》撤档不能二刷而忧伤,12月从法国而来的《迪丽丽的奇幻巴黎》弥补了遗憾。
同样是西方艺术为主打元素的动画片,而《迪丽丽的奇幻巴黎》的主角是小孩子,而且是勇敢的小女孩。
并且信息量相对易懂,不那么烧脑,很轻松,很适合女性大小朋友欣赏额。
非常感谢导演用童心,用爱心,用色彩,用镜头,用音乐讲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给每一个女孩在不完美的世界生存的力量。
迪丽丽首先告诉我人与人是平等的,无论别人怎么看,都要把自己和别人放在平等的位置。
迪丽丽在巴黎公园被围观了很长时间,迪丽丽也要观察一下巴黎人。
当公爵家的男仆说迪丽丽是小猴子,迪丽丽接受老人的说法,也从自己的视觉说他是猪。
一个礼貌,不卑不亢的小女孩。
迪丽丽让我看到了她内心里的善良,当被坏人吓到,她说“他刚才确实吓到我了,但我将来要帮助他”。
迪丽丽的生活并不完美,甚至不如我们很多人,但是她依然保持善良。
她勇敢的和受伤的朋友合作,驾驶三轮车在巴黎的大街小巷飞奔,只为救很可能得狂犬病的朋友。
在下水道一样被逼迫爬行,迪丽丽懂得在黑暗中爬行不如死去,逃脱黑暗魔爪后下决心救那些还在黑暗中的女孩。
迪丽丽以身示范读书的重要性,因为她读了公爵夫人家所有的藏书,才能认出那么多名人,跟他们交流,说服他们一起去拯救被绑架的小女孩。
也能在眼花缭乱的世界里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会辨别对与错,才能同黑恶实力决绝斗争。
迪丽丽知道要善良但不要愚蠢,当黑暗团伙成员假装受伤,企图绑架她时。
善良驱使她靠近坏人,理智拯救她脱离危险。
迪丽丽随身带着小本子,记录她去过的地方,喜欢的人和事。
这个小本子也在关键时刻帮助她的朋友通过这些信息找到她,一起战胜坏人,救出被绑架的小女孩。
《迪丽丽的奇幻巴黎》里每一个人都穿着整洁,无论真实的名人和虚构的三个主角都是美的化身。
正如女歌剧家萨拉说的“即使去战斗也要美哒哒”(我自己根据剧情加工的),我想这就是导演对每个女孩说的。
《迪丽丽的奇幻巴黎》观后。
太喜欢了,果断二刷[胜利]个人观感,基本上不亚于《COCO》(我们的《寻梦环游记》)。
喜爱的点包括但不限于:1、真实背景和动画人物结合。
2、配乐动听。
主题曲很燃,其他诸如女配(艾玛.卡尔维)的歌剧,等等,都把耳朵这个器官美得冒泡。
3、女主形象。
从外到里/从里到外,都美。
一句话:一个小可人儿。
4、巴黎之美。
一个令人一见钟情,再见燃情,值得一见再见再再见的美丽城市。
5、永远的巨人。
“检阅”里十九世纪末,活跃在巴黎的一众名流,个顶个都是熠熠发光的巨人啊啊啊。
6、配音版。
喜欢配音版,不至于因忙于看字幕而忽略观影,也不用奋力分辨到底哪句话是哪张嘴说出来的。
7、完美电影。
音乐/造型/色彩/画面/人物/结局/故事/演绎,所有的一切各种美各种好。
总结一句就是:简直完美。
总之,绝对是一部上乘且不容错过/老少咸宜的电影。
估计是宣传不力,导致排片不多。
结果就是,很可能是一部被低估的动画大作。
给好评,9.9/10分吧(扣减那0.1分是比对《COCO》而言,少了那么一口气:反转)。
CCTV6电影频道每逢周六、周日上午开设专门为我国少年儿童小观众播放国内外卡通动画电影的CCTV6电影频道《少儿影院》,今天上午的CCTV6电影频道《少儿影院》现在播放的是2019年12月21日至2020年1月20日在国内电影院进行公开放映的法国卡通动画电影获得国家电影局下发的当年允许在国内电影院进行公开放映我国进口国外优秀或者获奖的故事片、卡通动画电影审查公映许可证唯一国家级编号是电审进字[2019]第072号同时在国内影院银幕上特别标准通过我国审查中文译制片名《迪丽丽的奇幻巴黎》当年在国内影院公映过的国语普通话配音版,并且在国内影院银幕上特别标注法国出品电影公司全名法国西北公司出品,这部卡通动画电影是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进口的,担任国语普通话配音版、原版法语配中文字幕国内译制工作由我国专业影视文化企业上海电影(集团)公司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的,国内数字影院拷贝是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
🇨🇳🇫🇷🎞📽🎦📺🔈📡
剧中点名的名人我就不赘述了1.开场画室
除去dilili和欧海乐,从左到右:Suzanne Valadon, Picasso, Henri Rousseau, Henri Matisse, Pablo Gargallo
偶像毕加索,带着一口浓浓的西班牙语味的法语,眉飞色舞地正在描述着什么。
他还很年轻,还有这鲜嫩地肱二头肌,而且还不是个渣男的时候....2. 爱尔兰美国酒吧我想大家一定也都还记得那个迷人的酒馆 IRIS&AMERICAN BAR,玄秘曲作者Erik Satie (艾瑞克·薩提)坐下开始弹奏钢琴,接着优雅的黑人小哥就开始跳起了芭蕾。
他是Rafael Padilla,艺名Chocolat
Orel 和 Rafael Padilla
Rafael Padilla是法国同时代的一个最早,也是最成功的非洲古巴裔小丑,他原本是古巴的奴隶,在哈瓦那郊区由一个贫穷的黑人妇女抚养长大,他还年轻时就被卖给了西班牙商人,并作为仆人带到西班牙,因为他当时在古巴奴隶制已被废除,但被当作奴隶,逃跑并从事各种工作以求生存,以跳舞的能力脱颖而出,和Foottit搭档演小丑剧,声名远播,赚了很多钱。
从左到右是: Jane Avril, Maurice Ravel和Misia Sert左1 Jane Avril 。
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是被亨利·德·土鲁斯-劳特累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画火的,她是当时非常火的歌女,也是一个意大利贵族后裔。
很早之前Henri 画过很多关于jane的画报,所以观众可能也会有点眼熟。
左2 钢琴家Maurice Ravel(莫里斯·拉威尔),与克劳德·德彪西(剧中也出现了的)齐名的印象乐派作曲家。
左3 波兰女钢琴家Misia Sert,她是法国沙龙的座上宾,Henri 也画过她很多。
Sergei Diaghilev, Félix Vallotton, Gertrude Stein, Alice B. Toklas
左1 Sergei Diaghilev, (谢尔盖·达基列夫),标志是黑发中一点点白,俄派芭蕾舞团的创始人。
他把俄罗斯的芭蕾引进法国,没有他就没有俄罗斯芭蕾舞的成功。
左2 Félix Vallotton,(费利克斯·瓦洛顿,蓝衣服男士,瑞士/法国籍纳比派(Les Nabis)画家和版画家。
他是现代木刻艺术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左3 Gertrude Stein (格特鲁德·斯泰因)棕色皮肤白色领巾,看起来像男人实则为女人,美国作家。
她和左 4 Alice B. Toklas,法国作家,坐在她旁边,棕色短发中间分叉的女人,是情侣。
当时非常有名的女同性恋代表。
Vaslav Nijinsky ,Isadora Duncan,Antoine Bourdelle, Sergei Diaghilev
左1 Vatslav Nijinsky (瓦斯拉夫·弗米契·尼金斯基),淡蓝色西装,波兰裔俄罗斯芭蕾舞者和编舞家,一代舞神。
左2 Isadora Duncan,(艾莎道拉·邓肯)白衣女士,美国舞蹈家,现代舞的创始人,是世界上第一位披头赤脚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家。
倡导即兴表演。
和前苏联诗人叶赛宁同居两年后离奇自杀左3 Antoine Bourdelle(安托万·布德尔)绿蓝色上衣络腮胡,法国著名雕塑家、画家,他是罗丹助手和学生,巴黎有他的博物馆,可以随时去观赏。
他非常倾慕Isadora Duncan,给她画了无数的画,现存在他的博物馆里。
Amedeo Modigliani, Jeanne Hébutern, Gino Severini, 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 Athman Ben Salah, André Gide
左1 Amedeo Clemente Modigliani (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 意大利画家但常年生活在法国。
他是表现主义(Expressionnisme)画派主要代表。
和他依偎在一起的左2,是他的妻子Jeanne Hébuterne(珍妮·赫布特尼),也是画家。
他们后来的故事相当凄惨,Modigliani后来患了脑膜炎,Jeanne 不忍生活重负,怀着二胎跳楼自尽。
左3 Gino Severini,意大利画家,但一生都在罗马和巴黎两地奔波。
他是掀起意大利未来主义画派的主要人物。
左4 是 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意大利诗人。
是Gino的好友,和他一起掀起未来主义运动。
左5 Athman Ben Salah 突尼斯青年诗人,Gide 好友左6 André Gide 安德烈·纪德,法国作家,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跟突尼斯有着不解之缘,来往多次。
正好和他的好友坐在咖啡馆。
还记得迪丽丽口中经常说的米歇尔老师吗? 她是路易斯·米歇尔(Louise Michel),是巴黎公社的重要人物之一。
她是第一个举起黑色的旗帜的人, 并使这种做法在无政府主义运动当中传播开来。
路易斯·米歇尔现在仍然是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革命家和无政府主义者。
不可否认,米歇尔·欧斯洛是我特别喜欢的动画导演之一。
影片与米歇尔·欧斯洛此前的作品均有不同的是,这是一部更加原创的动画。
更加原创的故事,更加原创的风格。
如果说此前的作品让我们见到导演美丽的色彩感、出色的形状抽象力与童话故事相结合的话,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这样一种风格和现实题材结合的另一种可能性。
影片讲述了一个女孩破解拐卖女性案件的故事,歌颂了小女孩的勇敢、机智。
孤儿的迪莉莉最终获得了很多关心、帮助和爱。
叙事娓娓道来,让人犹如徜徉在微微泛起涟漪的塞纳河上。
影片把无阴影的大色块运用在人物造型上,简洁而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特征。
真实场景与动画人物的无缝结合,让人简直分不出哪些是画的,哪些是真实的。
影片在剧情发展的同时,带人领略了巴黎的动人景色。
影片具有强烈的法国色彩。
无论是古老的建筑,还是华丽的市内陈设,亦或是破败的贫民区,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画面都让人流连忘返。
在音乐中,这种法国的色彩更加深入人心。
动画影评俱乐部 inside
十九世纪末正是巴黎的‘美好年代’,新艺术百花齐放,新技术层出不穷,在这黄金盛世的背后却传出一连串女童被拐骗的声音,见义勇为的混血小公主迪丽丽和好友快递员踏上幻险旅程,穿梭于巴黎的各处名筑和大街小巷,拯救被困女童,途中邂逅居里夫人,毕加索,马蹄斯,罗特利特,莫奈,普鲁斯特,莎拉·波恩沙特,等众多时代天才名人,并得以慷慨相助。
被誉为‘色彩魔术师’的法国动画大师米歇尔·欧斯洛即《叽里咕和女巫》,《夜的神话》《王子与公主》等动画片大获成功之后,又一部经典之作问世。
《迪丽丽的奇幻巴黎》勾勒了一幅绝美的巴黎风情画和群英谱。
展示出
混血小女孩的法国冒险记,革命也要漂漂亮亮体体面面的绝对是法国独一份的讲究,喜欢片中关于女权,种族等现实问题的讨论,“自己踩动飞艇的踏板解救自己”“异乡人与自己人”“肤色的过浅或过深”。
#SIFF 19世纪末的法国
精致漂亮的实景和简单的动画结合起来还挺奇妙 “希望以后能帮助这样的人”“首先我们要保证不成为这样的人” 莫奈和雷阿诺的画都喜欢 注重色彩注重表达快乐
背景应该是是照片改的,人物应可能是三渲二,合起来看太奇怪了。怎么会有人说美轮美奂呢,也有动画里面混照片成功的例子,那也是酷,或者现代,或者迷幻。有些影评完全是睁眼说瞎话。迪丽丽根本就不是一个孩子,完全是导演表达立场的工具了。
7分。和《午夜巴黎》一样让人羡慕的故事。十九世纪末的巴黎,艺术家和科学家就像夏夜旷野的繁星一样多。在这样的星空下,有一个邪恶的组织正试图推进一个残忍的计划。混血小公主迪丽丽和好友为了阻止他们的计划开始了一场冒险之旅。剧情是比较低幼的,小孩子应该会觉得很精彩。让我觉得好看的是画面背景对当时巴黎街景的完美还原,每一个艺术家和科学家出现在电影中也让我着迷。
不太懂建模,有点接受无能这样《三体》式的动起来(感觉游戏里常见),偶尔傻x的运镜其实不太适合,很显然这不是什么无厘头故事。背景是实景,人物是明朗的二维,cue名人艺术家,可以看出来fà国人真的很爱自己的文化,当成风光片看还是看出些什么别的,比如主旨,纯看心情
这也太明显了,它的内涵就像它的风格一样纸片化,走马观花。
额
《达芬奇的恶魔》式戏说城市引入并遇到知名人物,外加探案与演绎,但主人公并不是白人历史名人而是混血小公主。算是看完了咪咕视频所有会员用券此地公映过的小语种了。
拥抱,是用一个心情去包裹另一个心情。在人世间所有体态语中,拥抱是篇幅最长字数最少的一句。
开始还以为是动画版的午夜巴黎呢,故事还蛮童趣的。
虽然知道本片的立意,但就和创意活动里面给几个不搭噶的词让你串出一个故事一样,名人名景名建筑强行被@,我不买账。
2020-3月:看了一点该动画电影。
16年等到现在终于看上了。Ocelot的动画是拍给孩子看的,却不会依赖煽情动人。小女孩充满了应对拐骗集团的机智,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好奇和探索,也有对奥利奥身份的迷惘。非常真实的一个内心健全健康的孩子,而不是只存在幻想里理想化的对象。跟实景结合也增加了可信的感觉,会觉得是博物馆里数据的重现,巨大的建筑没有相机拍出的变形,看得太舒服了。
如果想好好讲一个故事是否能少一些弱齿的情节套路?如果是讲给孩子的故事,那些可怕的对爬行的女人的展示真的合适吗?改成任何可怕的超现实生物不会妨碍对女性权利的映射,而直接用女人爬行才真的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吧?如果做不到像海明威流动的盛宴那样的浸润式展现,对人名的罗列只会让这个故事变得像《盗梦特工队》一样廉价空洞又自以为是。
照片视频和动画的结合,很艺术~还有很多有人和名画~主打一个学习法国艺术史~
太小儿科了
自由领导人民。爱,自由和美。这个圣诞节约等于在巴黎度过。也传递了巴黎的一种价值观,感谢女性的歌声、幸福和美貌,女性令衣服和珠宝充满美丽。
和标记想看的时间正好时两年整。中间差点放弃,但是后面不愧是迪丽丽。画面真是好看阿。骑着三轮那段的景色真好看。还有莎拉家里。这么多天才名人也好妙。后面凸显出来的主线剧情真的有点震惊,迪丽丽真是长大了,直接接触这种绑架和解救女童的故事线。性别歧视真是不分国家地域,看到坐得凳子和爬行那段很可怕。还有逃的时候大家还是四肢爬行,太心酸了。种族、女性、平权,童话故事下的现实生活。主题太升华了。
美丽的画风,勾勒了创作者心中的”巴黎“,艺术繁荣,女性被压迫的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