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银行可是个技术活,时间地点人物缺一不可,确实在中国抢银行有着很多限制条件,可操作性不高,鲜有尝试的案例,更少有成功的案例,貌似跟本就没有抢完银行全身而退的。
过了一年多重新看一遍这个电影感触良多啊。
为啥重看一遍我忘记了,反正是像看一部新电影一样重看了一遍,这样就能关注到很多细节了。
首先小本给姘头打完电话准备坐火车走的时候目送他的貌似有两个是被他揍过的毒贩子,先写出来,估计到最后就忘了,记性不好。
抢银行确实有很多难题,但首先你要有明确的目的,抢储蓄所不现实,美帝的银行全是开放式的,一蹦就能越过去,但是抢的话你事先不知道里面有多少钱啊,万一你进去早了人家还没收钱,进去晚了人家已经交钱,白折腾一趟不合算,就算是进去了,人家每天压库存,你抢个100万算是走运的,一百万啊,才多少钱啊,你埋头苦干蹲监狱的时间也就挣出来了。
3环刚能买个客厅的。
啧啧啧。
所以本片的两个目的,一金库二钞车,凭这个赞一个。
其次手法,金库配款之前抢,不错,有钱但是难度稍大,先把所有人赶到墙边——远离报警器翻看任意一款钱——小心追踪钞票烧毁手机——杜绝报警销毁监控——这还用说么,但是中国不可行,ups还有远程,这个跳过。
具体我也没抢过,但是实在是很专业。
运钞车的操作相对简单,重中之重就是再看门的时候抢,一旦关上操作性很难,没法再没有杀伤的情况下操作。
在中国,我去别想了,要想抢银行尼玛还没掏出枪来,就被等着办业务的客户摁地上了“咋地!
想插队!
”
一曲银行劫匪的浪漫挽歌,三次抢劫,层层推进,文艺青年遇爱知返,爆裂青年客死街头,江湖里的恩爱情仇,总被身不由己牵着走,结局则像刚刚雨后的天,还带着沉重,但风雨已去,隐隐透着安然。
以反派主角做第一视角,对罪恶给予了些悲悯的体察,审之道德,有愧;审之艺术,无伤。
披着犯罪片外衣演绎爱情片,几场抢劫戏透着现实粗粝质感,却也稍欠风格化提炼,尤其小本有太多东西想表达,男女间说不清的情愫,兄弟间还不了的恩义,正邪间道不明的对立,仇人间终有时的了断……最终贪多嚼不烂,所幸非必然离别结局是不错升华。
很早就听说过这部电影,今天终于把这部在硬盘中尘封已久的电影找出来看了一遍。
我看的是Extended.Alternate.Cut,也就是所谓的加长替换结局版。
看完之后照例是上豆瓣看影评,才发现大家讲的跟我看的有少许不同,原来不同的结局差别还是挺大的。
于是又看了一下普通的公映加长版,才发现其中的差别。
为了方便其他只看过一个结局的同学,就把两个不同的结局透漏一下吧:在原版中,结局是四兄弟只有Doug顺利生还,留下巨款给了Clarie重建了冰球场,而Doug在风景如画的遥远的地方在灿烂夕阳中等待Clarie;在替换结局版中,四兄弟只有Doug顺利逃脱警察和FBI的追捕,并将巨款一部分留给了Krista和她的女儿,另一部分留给了Claire重建冰球场。
在料理完这些后事后,Doug去了花匠事先准备好的给他们脱身用的另一辆车,却不料花匠却早已有意吃掉他们,安排好了之前被Doug和Jem欺负过的那一帮小混混在那守着打劫他。
混混们当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身上只有一万块的Doug被腿上仍然打着石膏绷带的小混混几枪干掉。
正应了Doug留给Clarie信中的一句话,No matter how much you change, You still have to pay the price for the things you've done. 临死前,Doug抬头看天空晴朗,一架飞机划过天空,正如当时他在街边跟Claire一起Claire离桌时他看到的一样。
残酷的结局,却依然浪漫温暖。
...你父亲他一辈子都在为我工作。
后来他想过自己的生活了,我就给了你母亲点儿甜头。
当你哭闹着四处找你失踪的母亲时,你父亲不忍心告诉你,你只是在找一个已经拿电线上了吊的毒虫。
现在你也想过你自己的生活了?
听说你新交了一个漂亮的小女友?
真是可惜。
...你以为你是谁?
你生在这里长在这里。
你想洗干净自己永远离开?
你花上几辈子都洗不干净你自己。
你属于这里,你与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一样,没有不同。
小本拍的港片。
真的。
1、生在别无选择的环境里;2、被控制的父母,背景和自己;3、不得不背负的,被欠下的兄弟义气债;4、左手右手一样熟悉到没了感觉的叛逆小女友,彼此相对只剩下无言和无奈。
关于人物,1、银行经理Clare,是否美貌没必要,个人觉得连是否存在都没必要。
没有她,他一样会完成觉醒,摆脱藩篱(且不论是否摆脱得了)。
她只是在点缀片子的时候顺便加速了一下他的成长而已。
2、Coughlin倒是很打眼。
不受控制的暴虐让所有人对他的死法都心照不宣。
嗯。
老子就这样的人。
老子直肠子老子简单老子不矛盾。
老子义气。
3、小本。
该演的都演出来了。
无它。
无惊喜。
刻意留着埋了八汰的胡子也遮掩不住光芒哇4、金发小女友演得不错。
不知道什么叫叛逆不叛逆,散发着有点幼稚有点绝望的气息。
生下来看到的一切都是已经被设定好的,老爸老哥都那个德行。
所以我也是这个样子罢了。
娃生下来就养,有生意就去做而已。
...那个和你一起走的女人她在哪里?
她为什么不在这里?
你还给她买Tiffiny?
难道你就想看到上吊绳挂在我脖子上?
我也可以洗心革面的。
...可怜的女人,嗑了药后撞了车,委屈的什么似的。
那么轻易就把不要她的男人供给警察了。
觉得她可怜倒不是指她被抛弃的部分,可怜的是从此以后在那男人的心里,对你,就连那仅存的歉疚和牵挂,都一点点也无了。
还有。
影片后半部分严重联想至Public Enemies。
对了对了。
你们看那猥琐的老花匠一边一刀刀地修剪着玫瑰花一边跟小本唠叨着那些话,那劲儿像不像港片里油腻腻的地面上,烧腊店里,电扇呼啦拉地转,昏暗灯光下那秃顶的老大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什么......
道格和科格林还有两位同伴组成了最佳盗贼团伙,四人各有分工,都是来自查尔斯顿城,这座小城盗匪丛生。
道格几人接受花匠指派的任务。
电影中一共有三次抢劫,前两次都成功了,第三次只有道格死里逃生,逍遥法外。
先说第一次银行大劫案。
道格几人绑架了银行的人质,银行经理克莱尔被胁迫打开了保险柜,道格几人抢到钱后带着克莱尔逃之夭夭。
FBIT探员弗劳利负责此次案件侦查。
劫案发生后不久,道格跟踪克莱尔,制造洗衣房巧遇,然后开始和克莱尔交往。
道格爱上了克莱尔,当然,两人交往也进展神速。
很快,道格和科格林等人又开始策划运钞车大劫案。
道格有些不情愿,想要带着克莱尔远走高飞,奈何科格林不允许。
道格承诺这是自己最后一次行动。
在娴熟的配合之下,很快众人就再次得手。
银行劫案的证据还有运钞车大劫案都把目标指向了道格和科格林四人。
警察突然抓捕了四人,并且留下几人的指纹。
道格和克莱尔的爱情受到了影响,一方面是科格林想要清楚目标克莱尔,另一方面FBI探员弗劳利告知了道格的真实身份。
克莱尔很愤怒,离开了道格。
花匠要求道格等人干一票大的,科格林表示同意,道格想要金盆洗手,奈何无法抽身,花匠拿克莱尔威胁道格,道格只得再次参与进来。
这一次行动是抢劫储蓄室。
道格和科格林装扮成警察,很快钱就得手了,就在撤离的时候,被道格无情拒绝的科格林妹妹无心中告知了弗劳利道格的动向。
道格等人被团团围住。
科格林在最后逃窜中也被杀死。
最后道格杀死花匠,带走了花匠的赃款,留给了克莱尔。
道格远走高飞。
小本长大的地方是马萨诸塞州的剑桥。
哈佛,剑桥,波士顿(同属大波士顿区),这些都是有浓浓波士顿情结的小本的创作源泉(哈佛的故事酿就了后来携手好哥们小马擒下小金人)。
小本是不能耍帅的,否则的结果就是兵败《珍珠港》。
还好再后来有一个叫Gone Baby Gone的电影,技惊四座的同时,人们都知道了两个姓Affleck的人,哥哥导电影有一套,弟弟演电影也不比谁差多少。
最近最大的感触是很多好电影都必须是一人身兼编剧导演两职。
手里拿着自己写的好本子导出来的水平想烂都难。
这对小金人编剧加身的小本来说,真是舍我其谁了。
小本片子的最大特点可能是布局和基调。
布下的一个局,往往观者只能看到第一步,看不到第二步。
Gone Baby Gone如是,The Town也如是。
在迷局性上后者不如前者,但自始至终涌动着一种城市的情绪,人心的情绪,这股暗流翻腾不息。
至于基调,灰冷,殷实,活生生又血淋淋。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城市,不管你来自哪里,去向何处,这里,它的名字叫波士顿。
唯有男主角去监狱探访父亲那一段以及片尾部分(包括重复的那句But I know I'll see you again, this side or the other)有一种淡淡动容动情的情愫。
这两段的配乐也是如出一辙的相似,让观者隐隐有种想默默流泪的冲动。
其实画面非常克制,似无声,胜有声。
关于这句“this side or the other”,或多或少都是全片最终的意境所指。
巧的是本片有两张官方海报都是小本一人在打电话的画面,一张是他在探视父亲时打电话的画面,一张是片尾他与女主角隔窗打电话的画面。
可望而不可及,抑或是远在天边近在咫尺,心的距离能有多近或多远,一切的涵义和意义不过如此。
p.s. 影片前五分之四都合格,只是后五分之一的枪战略有突兀之感(暴徒射击手法过于专业了吧)。
影片看到一半之时,想到了东木的片子(《神秘河》也是讲波士顿的吧),小本算是少壮派中风格最接近东木的一个了。
配乐的主旋律太过耳熟,非常像Michael Kamen的风格,那一曲The Letter让人魂牵梦绕,无比动听。
只是这次的作曲人是David Buckley和Harry Gregson-Williams(Gone Baby Gone也是他作的,现在真是流行全用御用配乐了)。
(又看了两三遍,有点百看不厌的感觉。
甚至还为此复习了一遍Gone Baby Gone。
小本在这一对波士顿姊妹花影片中灌注的才情令人赞慕。
悄悄发现了很多两个片子的相似处,包括服装——朴素的运动装,包括人物名字——典型的爱尔兰姓,包括描摹到生动真实的粗口,包括两个神来之笔——两个意犹未尽引人无限回味的结尾,当然还有对复杂人性乃至道德正义的对与错那恰到好处的盘剥和阐释。
电影的艺术本来就是源自生活,但又不止于生活。
想在一部电影中表达多种蕴含的人很多,真正做得漂亮的人少之又少。
小本是一个了。
没看加长版,不知道多出来的二三十分钟多了什么。
最后有个情节一直没太明白,小本临走前,在两个相框后藏了一砖头厚的钱是什么意思。。。
最后,作为2010年的口碑佳片之一,预祝The Town2011年申奥成功!
)
“Clare, take this. You’ll do better with it than I can. By the time you read this, I’ll be long gone. Not the way I planned it. But 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time, I am leaving this city.Maybe if I go, I can stop looking.No matter how much you change, you still have to pay the price for the things you have done. So I get a long road. But I know I’ll see you again, this side or the other”你是晴天,于是安好。。。
我说本·阿弗莱克,你会想起神马?
呃,表告诉我马特·戴蒙……好吧,小本确实很难摘下票房毒药或者花瓶甚至“马特·达蒙背后的男人”之类的帽子,但偶尔他也能让人刮目片刻,尤其是以导演而不是演员的身份——我说的是《The Town》。
想看轰轰烈烈的黑帮片,《The town》未免过于儿女情长,纯论打劫,这几个劫匪又并不具备多少技术含量。
好在小本的节奏把握还算张弛有度,倒也不让人感觉拖沓。
男主对女主的一见倾心多少有些莫名其妙。
但或许对Doug来说,所谓爱情,无非一处从所深陷的污浊现实中浮出水面感受片刻清新气息的通道,一个逃脱这令他又爱又恨的查尔斯顿的借口,一次告别旧日无可选择的单行道式生活的契机。
正如Coughlin说的那样——You can't just walk away like that,这座城中的每个人都已被城所吞噬,盘根错节,彼此缠绕,谁也无法将一个成型的自己轻易从生育其的土壤上连根拔起。
而Claire的出现,恰巧让Doug的桔乡之梦重新燃起,让对未来的期待盖过了扯断过去的痛苦,给了他重新选择的勇气。
故事的终局并未悲情也非大团圆。
小本没死,逃去了另一片天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我不免疑惑于Claire若没有给那个关于晴天的暗示,Doug是否真的会出现在她的后门,迎着警察的枪口轰轰烈烈地死去——他所拥有的一切,朋友,亲人,罪恶,仇恨,包括这个离不开的镇子,都已经或将要彻底斩断与他之间的联系,甚至连曾让其决心抛弃这一切的爱情也被证明只是荒谬的幻觉,一个一无所有的人还有什么可失去?
然而最后关头,Claire再一次充当了他的“爱斯基摩人”,还给了他生的希望。
有影评说小本此时回答的那句“I' ll be on my way then”其实不是“我马上去你家”,而是“我这就走了”,暗示他即将奔赴自己心心念念的旅程,那么我想或许他之前以为被背叛时说的那句“I' ll see u then”和在释怀后说的“Goodbye,Claire”,两种告别恰好透露了他不同的心境——不说告别意味的求死,或者告别代表的求生。
结尾时小本独白的那个句子——“But I know I will see u again, this side or the other”,Doug的父亲曾在狱中对他说过一遍,那时候这一句蕴含的更多是绝望的意味——或者在监狱里,或者在监狱外,我们的命运终将走上同样的轨道,没有人能逃开这片罪恶之土。
然而在Doug远走高飞后,这个句子却代表了他的另外一番心境——我终会完成赎罪,获得新生,并与你相见,或者在人世,或者在天堂。
PS.片中颇为打动我的是几处细节的处理,比如Coughlin在被警察层层包围的时刻,从地上捡起半杯被人丢弃的可乐大大的吸了一口,露出满足的表情,然后站起来迎向枪林弹雨,这真是神来之笔。
我想装B地把它称作是对污浊肮脏的生活最深情的吻别——你宁愿选择死亡而不是已没什么可留恋的生命,但你又仍会本能地去留恋它的最后一点颜色气味,即使只是半杯可乐。
这好过一万句催人泪下或豪言壮语。
你不觉得吗?
1,剧本写得很好,我不认为一定要悬念迭起,错乱丛生才叫做好看的犯罪片。
我甚至不认为这是一部犯罪片,我觉得这是一部套用犯罪片套路的情节剧。
2,剧本的核心在于他要离开这个Town,但一直没法走。
这一块儿可以处理为,他父亲和他的命运重复。
事实上黑老大的台词已经交代了这样的重复,但在前半部分没有强调出来,算是一个缺憾。
后半部分基本上完成了戏剧的完备结构体,在几乎无宗教暗示的情况下,救赎将转移为复仇。
之前的罪孽和受难结构没有变化。
事实上,通过黑老大的线索,将父亲和儿子的罪孽-受难结构连起来,最终由黑老大的死作为句点。
3,牟老昨天的博文很重要:要分清悬念和悬疑的区别,悬念不在于细节部分,他怎么偷车,怎么抢钱,那是小把戏。
大戏的悬念在于人物命运的不确定,随后的根结在于to be or not to be。
主人公能走也好,走不了也罢,不影响这部戏的价值。
他成功脱离,然后走到半道,被一个小警察忽然开枪打死,也可以,但在此之前,你不知道他走不走得了。
而且你期待他走得了,你为他捏一把汗。
4,为什么会捏这把汗?
因为之前的戏剧铺垫,之前的戏剧结构决定了观众会希望这个贼跑了。
这是against一般道德观念的,但是,情节剧的特点就在于与一般道德观念相悖。
比如《地老天荒不老情》,洛克·哈德森间接害死了简·惠曼的丈夫,还害得她双目失明,但他们两人却相爱了。
一般道德观念会认可这种爱情吗?
不能,但情节剧就是要先设定这样的情况,引起观众的同情,告诉你他有可怜之处。
5,正因为有可怜之处,所以观众会感到不确定,正常思路他应该被抓住,心里却希望他跑得了,眼看要被抓,但又没抓住。
6,如果要说缺憾,一个问题在于,查尔斯顿这个镇子为什么如此糟糕,剧本没有渲染这一点,肯定是考虑到了当地人的情绪,而且在片末字幕出完了,还特意打了一行字,说那里绝大多数人都是良好市民。
这是商业片的无奈之处,你不能得罪人。
要狠,我觉得前半部分可以讲一讲,这里的环境,是压抑?
破乱?
荒芜?
堕落?
如果是黑色电影方向的话,这方面渲染会做的多一些。
本·阿弗莱克在沿用犯罪片套路上,太循规蹈矩,这也是遗憾。
我不认为,这降低了此片的价值,只是无法精益求精而已。
7,我出于剧本,给了此片5颗星。
娱乐性考虑的话,我认为也就是三星半。
8.,看完之后,走出影院,开车穿过阳光晕目的alahambra 街道,开始想起一个月前我出差去过的Stockton,那是全美犯罪率第五高的地方,而且是一个小城,街上有很多窃贼和毒贩。
那是用皮肤去感受的东西,不是每天泡在电脑跟前,或者去学校里学几天编剧课可以想象得到的。
还想起斯图尔特演的it's a wonderful life,那是另一种想要离开小镇的故事,喜剧跟情节剧的区别是什么?
怎么样用莎翁结构写情节剧?
刘别谦在排练《克劳内·布朗》的时候,对演员指着手里的剧本说,this is truth,我希望你们一字不差的按照它来做。
好剧本就是truth。
那么怎么能写出truth?
表示不喜欢 表示不好看 看的是150分钟加长版 感情戏所占比例极大 完全没有犯罪电影的爽感
爱是如此的奇妙,尽管这是一个罪犯为了“赎罪”而去接近受害者的故事,但两人之间的情感戏编排还是让我挺喜欢的。“看似没结尾的结尾”挺不错的。
彻底颠覆我对本阿弗莱克印象的电影!太好看了!本阿弗莱克这次牛逼大发了!如果说不足,毕竟还是猛男出身,感情戏明显滞后,亲情上主线不够,爱情上对金发妞和孩子太绝,友情上怎么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最好的朋友被警察打死,好莱坞套路必然是冲进警察堆里拯救世界的啊!
2024-06-17重看。如果不去细究其犯罪背景的话,罪犯抢银行逍遥法外,警察FBI追查罪犯维护正义却不免中弹牺牲,一个犯罪,一个正义,我们很可能陷入疑问当中。无法为罪犯站住脚的逻辑和犯罪问题根源,这也是本片的问题所在,多一些底层的描写就好了。
你真正应该去爱的是为你坐牢为你死的兄弟啊!!!!
还是对“演员Ben Affleck”喜欢不起来。看的150分加长版D9。作为处女作来说,倒是出奇的流畅,只是和女主感情的部分十分莫名其妙。结尾让整部片变得像一篇情书,挺有意思。作为一个不那么好的演员,是不是在选角方面也有障碍呢?所有演员里,只觉得Blake Lively,和男主入狱的老爸还不错。
打着犯罪题材的幌子,说的却是一个本应该成大器的男主不得不走上歪路却一直想要逃离现状最终在犯罪道路上遇见真爱而下定决心go away,然后真的go away的励志爱情片。话说2010到2012这段时间马脸本真的是突飞猛进啊,偶像脸实力派导演。
这片儿也太难看了。哪怕有“经典?”的四张修女面具对视老警察然后警察默默扭转头(不想当单身英雄),哪怕有传说中的原型人物,也救不了。时代果然不同了吗毫无江湖气质也没道义净是盗匪变亡徒➕强扭浪漫故事,看过盗火线来的,奇奇怪怪的模仿奇奇怪怪的转折,专业倒是双方都专业,但bug不断剧情波澜不惊,打戏狂用手持摇晃画面。最后都留字条了吃东西都怕下du的FBI您不检查车子就放心开走么。难得给两星,浪费大半夜三倍速努力看完2小时50分。片中反一傻乎乎的样子,警察还互相询问:我们不知道是否遇到高智商犯罪。原著小说改编的,小说名字就带个“王子”,行吧……
看的是两个半小时的加长版。。这电影缺一个悲壮的结局啊。。还以为会有个和公众之敌类似的结局,结果光全让男配抢去了。。小ben做导演还算有模有样吧。。就是拍的节奏可以让人睡过去几次而已。。
不是一般,是相當滴一般。劇情像在看90年代的港產片,結局更是深感導演的自戀傾向。但小本的場面調度還不錯,基本是流暢完成了敘事,還是鼓勵加一星吧。
相比animal kingdom,它只能是三星
还挺好看的,可是我当时为什么才给了三颗星?!
你若安好,便非晴天
Ben Affleck本·阿弗莱克演过五路追杀令,抢劫银行并交往被害女郎
一般般的,不过小本又导又演,不错。不知道我是不是追求紧凑情节有点固执的人,觉得剧本一般般啦。女猪太丑啦,根本不是神马小文艺,大嘴,土气,看不上,还是Blake不错,虽然大浓妆有点小雷。。。哈哈
庸俗且拖沓
太像港片了,对于我们这些从小看着港片长大的人来说,这片确实不太新鲜。不过几位演员的表演还是不错的,特别是拆蛋兄。
两大感慨:1.加长版确实太长了,足足2个半小时!2.本·阿弗莱克长得实在是太像范佩西了!片子本身拍得还不错,在警匪片里算是很细腻的;不过个人还是认为节奏有些拖沓,除了结尾,之前漫长的篇幅里鲜有亮点。
俗么?我觉得剧本能写成这样很好了,层层递进,于情于理,看下来两个字:舒服。
修女造型眼前一亮 其他方面略显平庸 男主光环简直要亮瞎世人 抛妻弃子的逍遥法外凭什么啊 可惜了男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