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之王》又是一部从头笑到尾的片儿,情节对白设计堪比《见龙卸甲》。
本来应该又是罗列数大罪状,然后尽情鞭笞一番,不过一看编剧导演都是美国人,也就没有必要嘲笑了。
中国人多是到影院中过过袁和平功夫的瘾,看看神仙姐姐和冰冰的新造型,除此之外,尽是美国人的想像:这部片儿本来就不是拍给中国人看的。
看看北美2000多万美元的周末首映票房,看得出美国人还是相当给面子的。
影片中,西游记加邵氏功夫片的人物汇聚一堂齐齐上阵。
孙悟空,也许是西方人耳熟能详的东方神话人物;白发魔女、金燕子、少林寺、醉拳等等,则是邵氏功夫片的经典之作,这样的融合,在国人看来几近荒谬,而这些人物和情节的罗列,便是唤起美国人记忆中的功夫片碎片,重塑好感的手段。
美国人的中国功夫情节由来已久,李小龙让美国人认识了中国功夫,并席卷整个美国影坛。
之后的若干年中,中国功夫或多或少的穿插于好莱坞电影中,作为点缀也好,作为背景也罢,李连杰和成龙的走红也说明了这点。
在这一点上,邵氏兄弟作为功夫片的当家人功不可没。
电影中,一次又一次,作为导演的美国人,将邵氏的印迹灌输入方方面面。
玉疆武士的造型在早期邵氏影片中很常见,甚至一些镜头的调度,都让人想起那些经典功夫片。
影片中文名《功夫之王》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与电影情节无太大关系,而是对功夫片本身的一种纪念,是对邵氏功夫电影的一次致敬,以美国人的眼光和方式——不管在中国人看来是如此滑稽和拙劣。
http://www.season11.com/blog/?p=568
刚看了功夫之王,有点向中国功夫和香港功夫电影致敬的意思,武打动作看着还是很熟悉的,也很过瘾,但情节。。。
看到最后杰森一棒打碎孙悟空的石像的时候,猛然觉悟,这不就是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吗!
伟人就是伟人。。。。
有几个搞笑的地方,默僧被醉仙质疑是玉疆战神派来的杀手,哥们打破沉默,大叫,你NENG CUO LE !
玉帝和王母起身走人时,摆成十字架的姿势,就差躲子弹了。。。
虽然是骇客帝国的武指,也不能这样啊。。。。
玉带和王母去闭关修炼,飘进了一个门,五百年后出来摆平了一切,跟杰森指着门说,从这你能回家,我恍然。。。
原来这门是去美国波士顿的,哥们五百年去读了个MBA回来。。。
ps:李冰冰的冷美人装扮很成功啊,惊艳。。。
就是死的冤了点。。。
ps2:开始的广告真滴很长。。。
大赚一笔啊。。。
成龙和李连杰以及刘亦菲、李冰冰其实我都蛮喜欢的,孙悟空我也喜欢不过……怎么会把孙猴子拉进这个故事,实在是搞不懂,而且还这么丑搞不懂得还有,为什么所有人都会说英语;又或者是,只要“用心听”就可以克服语言障碍,那为什么酒馆还会有很多人说得是中文呢……成龙和李连杰都老了,打斗没有以前精彩了。
使得这部片子既不像是动作片,又不像是故事片,也不像是喜剧……刘亦菲黑乎乎的,她其实真的只适合演小龙女这样的角色李冰冰演得不错,比刘亦菲演技好多了不知道这两个人是不是有什么后台或者背景,相比起成龙、李连杰她们太嫩了,而又有那么多已经很有知名度的女演员,为什么选了她们呢,不太懂不过比较赞的是,演老头子成龙,居然一开始没看出来,太失败了
中华文化本应该定点推广,现在直接转为批发处理,把神话故事和武侠小说进行大杂烩,一锅乱炖,但一看编导均为外国人便可以理解了,因为这是建立在西方审美世界观上的中国故事,尤其导演罗伯.明可夫作为动画电影大师,拍摄技法和表达方式更是本能地童心泛滥,综上元素,最后的产成品注定是两极分化的评价。
如果执拗于中华传统文化,肯定会为此大动肝火,但如果把它看成真人版的《功夫熊猫》,那自然就乐趣无穷。
作为中国动作电影走向世界的功勋人物,成龙和李连杰都属于殿堂级的存在,两人能在同一部电影里干一架,绝对是有生之年系列,这也拉满了期待值,加上动作场面由八爷掌舵,如此梦幻的顶级阵容也很难再有来者,这也是电影刚上映时大量负评形成的原因,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但客观上讲,电影贡献的娱乐元素足够丰富,致敬邵氏武侠的开篇,这也是刘亦菲的金燕子和李冰冰的白发魔女出现的支点,另外,成龙的鲁彦和李连杰的默僧也分别致敬各自的成名作《醉拳》及《少林寺》,而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自然是最具世界知名度的中国神话人物,把这些素材都放进一部单元电影里,自然就像米其林三星大厨掌勺中国名菜佛跳墙,别有一番风味。
好吧,让我先感叹一下吧,李JJ真好,请我看电影,厦门金逸影院的音响效果颇震撼,电影票颇贵,华谊兄弟真有钱,啧啧,成龙大叔和李连杰大叔联手拍戏,不多见吧?
就这两个名字俨然构成一百个看电影的理由了,所以我压根不想知道那枚据李JJ说很像bush的小男主角是谁,也不想知道这剧情大抵会有怎样的惊心动魄,情感又该怎样的纠结缠绵,我只要看这两枚大叔的武打场面就好。
可是这部电影的雷,实在也超乎我的想象。
编剧都想些什么呢?
就是为了能让两枚大叔对打,而生编出来的所谓剧情吗?
玉帝仁慈而不善觉察,战神权利过大却善妒,猴王武功高强却顽逆,有美国男孩懦弱却喜欢中国功夫,在那间一个老人开得影碟店里发现了一个棍子,于是故事得以拉开帷幕,呵,多么意识形态的这些元素啊。
我开始怀疑编剧就是一个许舜英迷,哈哈,兴许还和我们一般,迷恋过凯罗尔曼菲士呢,要不干嘛就来个华丽丽的穿越?
我的孤单的少年时光,不知道看了多少部这两枚大叔分别主演的电影,尤其喜欢看二人分别和对手近身搏斗的场面,只是没有想到这个编剧或者导演实在太有想象力了,居然让成大叔打起了醉拳,让李大叔变成了颇调皮的猴王。
成龙同学变身老顽童倒还挺像样的,李大叔这把年纪再来抓腮挠耳这些动作,加上他的招牌式笑脸,已经很具备让人笑场的气场。
啊,我这是什么该死的表达方式啊?
可是鬼知道我有多么的喜欢,他们二人打斗的场面。
貌似脚法拳法都很熟悉呢,最为好看的应该是两个人居然用了一摸一样的招式,呃,编剧想说明什么呢?
二人势均力敌是以连某些招式都一样?
原谅我描述不出来那些具体的功夫名字,这一段就当是电影的亮点吧,或者卖点吧,好吧,这个就可以征服消费者了,当成龙遇上李连杰,就是最有力的广告了吧?
对于华谊兄弟来说,有钱果然好办事,至于影片的情节过于简单,故事过于单调,缺乏具体思想以及线索,台词特别搞笑,对话有点白痴,整部影片真的很雷,......一切都可以原谅,只要两枚大叔在,就好。
话说刘亦菲真的很漂亮,不过编剧真的很纯洁,就让那远道而来的老美天行者牵了下手,还是在特别无意的情况下,啊,突然觉得编剧实在太值得膜拜了,穿越有了,这个从尼罗河的女儿开始就流行的现代不小心哗啦啦掉到古代的桥段,至今流行;中美交流也有了,那时候的国民真的很开化啊,看到一金发碧眼娃就能称呼其孩子,而不是围观之类;跨越民族,种族,国籍,语言的感情也有了,不,甚至跨越了时光,虽然两名小同学一直处于纯情阶段,不过编剧的意识已经很可贵了呢,太值得学习了。
谁说这部电影不好看的?
流行元素多了去了。
没有最雷,只有更雷。
李冰冰同学扮演了蛇鞭白发魔女,啊,我亲爱的练女侠,居然就成为被战神利用的无知女磨头了,空有一身好武艺,却只能死于非命;还有那一脸贱兮兮的战神,实在是装腔作势到了极点,这样算是一种成功吧?
总之就是酱紫乱七八糟莫名其妙不知道想表达什么的片子,就这样雷着雷着就习惯了。
要不是有两枚大叔的武功撑场,我会毫不犹豫送给该片烂片二字,唉,看在精彩的打斗场面上,算了吧,有看到心仪的场面就好了,做人不能太贪心。
好吧,我第一次不是剧透了,因为实在无剧可透,看这样的看过之后就要忘记的电影,就像吃了一种不太好吃仅为充饥的食物,吃过之后依旧索然无味,胃俨然饱了,味蕾依旧饿得慌。
啊,我不喜欢这样的电影,我是个自虐狂,让那些装B的大闷片把我折磨死算了。
谢谢二位大叔,分别以年过知天命之身及近花甲之年,奉献了这么精彩的武打。
哈哈,看到知天命花甲了吧,大叔们都老了,以后想看酱紫的武打片,要指望谁呢?
突然有点点难过。
《功夫之王》(The Forbidden Kingdom):三脚小猫何以称大王 (文/火神纪) 山里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成龙与李连杰的双J顶峰对决所留下的空白;成了一山不容二虎而致两败俱伤后,渔翁得利的苍白传说。
——火神纪。
题记。
我不知道,欧美的影迷会是如何看待此片;作为亚洲观众又兼港片粉丝并兼动作片狂热者,成龙与李连杰的双J对决已经足以让人热血沸腾狂躁非常了。
我讨厌“但是”。
但是这个所谓的“但是”似乎非说不可。
以成龙和李连杰同为嫁衣,迈克尔·安格拉诺(Michael Angarano)这个黄毛小子依旧是个扶不上墙的刘阿斗——要功夫没功夫,要长相没长相,论身材更是连谱也靠不到边。
从这一点来看,这部电影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让成龙与李连杰一路保驾护航,让李冰冰和邹兆龙死于非命,让刘亦菲芳心暗许——这样的一个角色的成分放在中国两岸三地甚至是整个亚洲,几乎是每个男人都梦寐以求的。
然而,这发生在美国的好莱坞;也许,在好莱坞也如同纯种犬的市场一样讲究血统。
钱这东东的魔力实在是不可小觎。
从这样的一个演员阵容,加上袁和平的动作指导压阵,这部电影所要花费的片酬绝对属大片行列。
如此这般又这般如此,这部以大陆和香港演员为主创团队的商业电影更像是好莱坞商业运作里盛行的大美主义在亚洲电影市场上的强力延伸。
看这部可称滑稽的商业大片,让我多少有种像是被小美鬼子们拿着美金往脸上砸的大不爽的感觉。
香港电影的功夫世界里,成龙与李连杰都是独当一面的大师级人物了。
让他们随便哪个人称王估计都不会引来半点非议。
而内地影视圈里,刘亦菲和李冰冰也可称为当红花旦。
加上袁八爷的武指,这样的强大阵容居然只是为了给一个黄毛小子作陪衬;实在有点怒煞华人。
所有的港片迷也许都曾想像过成龙与李连杰的顶峰对决将是如何华美的影像,至少也得弄个华山论剑的大师级决斗吧;只是,也许没有人能想像得到最终居然会是现在的这个模样。
居然为了争一个黄毛小徒而争风吃醋奋力拼战。
当然,不管我们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期待那场对决,也不管我们如何去抵制这样的一部电影——杵在我们眼前的,依旧是这一部以CGI特效堆积起来的,并且以差强人意的剧情堆砌起来的弱智商业大片。
成龙与李连杰的对打也许是这部电影唯一的亮点。
成龙不拘一格的喜剧风格与李连杰流畅洒逸的严谨风格都能很好在表现出来,这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袁八爷的武指功能。
如果仅从成龙、李连杰和袁八爷的组合来看,这部电影也算交足了功课。
但是就这部电影的整体而言,我却始终无法对这部电影满意。
和袁八爷相比,电影的导演罗伯·明可夫(Rob Minkoff)则有点不知所谓了。
或者说,仅仅只是我一个人的观点,以我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它远远称不上是一部好的电影,甚至可以说,这部美产的弱智大片糟蹋了太多太美香港电影的精粹,也糟蹋了太多太多东方武侠神话里的华美元素了。
是因为罗伯同学没有办法理解港片迷对这样一个组合的期待值,或者是因为知道期待值的高涨而不必担忧票房的收入而放手一搏;又或者,仅仅只是因为他的妄自尊大,而让这部电影承载了远远不是它所能承载的重量。
当然,一般来说导演可以把这个责任推给编剧的无能;但是这一次,身兼编剧导演的罗伯同学似乎有点难逃其疚了。
从人物的构建框架来看,这部电影显然非常的凌乱不规则。
既有古典名著《西游记》里的美猴王孙悟空和玉帝老儿的潘桃会,又扯上了民间传说的八仙,又整点梁羽生的《白发魔女传》,最后再加点家仇国恨式的燕儿复仇——如此不伦不类之后所整出来的故事——三个能人保护一个无能小儿西去,似乎比《大话西游》还要更加大话了些。
我们所看到的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是一系列畸形的嫁接。
罗伯同学似乎想把他所看过的中国书都给整进这部电影里去;于是,唐僧被嫁接成迈克尔·安格拉诺(Michael Angarano)所饰演的杰森;唐僧的三个徒弟被嫁接成狮王转世的默僧、有醉仙之称的鲁彦以及身负血海深仇的燕子;而西去一路上的妖怪被嫁接成了天庭反动派巨头天庭督军所派出的天兵天将;妖怪BOSS被嫁换成自梁羽生小说里幻化而来又住进了瑶池圣母的瑶池白发魔女;西去取经被嫁接成了西去归物…… 自取而成送;也许,从大情节的根本上来看,如此的颠覆也就不算什么了。
如果能把《西游记》、民间传说的八仙、梁羽生的《白发魔女传》或者人神之战其中的任何一个point发展起来并且拍出风味,也许已经很难能可贵了;而这部电影却繁如夏花般地把所有的这一切都掺和到了一起,罗伯同学似乎想一次性地把他所知道的所有有关东方或者中国的神话、古典小说以及武侠小说都给扯上一通。
然而,作为一个东方文化素养性的观点,这样做的后果绝对如四不像般的尴尬。
莫非,罗伯同学本身想着的是想要拍一部喜剧片;要不然,他想着让人如何去面对被他所恶搞后被彻底糟蹋了的那些有关东方文化的影视元素呢。
电影本身应该是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并且严肃而真诚,就算是喜剧片也必须是这样的一种态度去做电影。
于是,在我的电影观里,我没有办法去接受这样的一部电影,没有办法妥协。
也许,在西方世界高唱凯歌的现实世界里,这部电影所代表的是西方视角里另类解读中国古典小说、中国民间传说以及现代武侠文化三位一体的文化观点;而我的无法认同,是因为我无法以一种如此嬉皮而歌特的方式去接受这样的解读这些我自小就耳熟能详的故事。
这不仅意味着一种误解,也意味着一种扭曲——而在我看来,这样的误解和扭曲不仅不美,并且让人郁闷。
电影开始,在一个迷恋中国功夫的美国少年杰森的淘碟之路上。
之后所发生的那一切把他带进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意外中去,从被迫带路抢劫到中国侠义精神激发起的同情弱者的侠客激情,带着老者霍的嘱托而带着金箍棒逃去,之后堕楼。
是痴人说梦,或者只是昏迷时潜意识里对他刚买的《猛龙过江》和《白发魔女传》的渴望过于强烈,加上之前他所看过的种种香港功夫电影的零碎片段被拼接了起来,又因为金箍棒的刺激——于是,他成了过江的猛龙一下子跑到了古代的中国,遇见了白发魔女以及孙悟空。
多少有点病态偏执的妄想味道。
也许,这多少能给这部电影里那些七零八落的剧情设置找一点托辞以及心理学上的根据。
这仅仅只是一场梦。
谁说,又不是呢。
如果不是梦;那么,三脚洋小猫又何以称大王呢。
梦醒来的时候——好人自当得好报;而恶人也必遭严惩。
大团圆大欢喜结局,正如同一场闹剧后一样俗不可耐地落幕。
而从这样的一个结局里,我们又可以解读到多少中国武侠小说里的通俗结局。
当然。
我知道,这部电影所讲的那个功夫之王其实并不是杰森那个小毛头小子;而是李连杰所饰演的那个美猴王。
只是,这似乎多少有点违背李连杰在《霍元甲》里对武道的精悟。
我所无法认可的,是那个扶不起的洋阿斗在这样的一部电影里充当起这样一个既可有可无又绝对主角的戏份;而我所想不通的是,既可有可无,又何必给安上这样的一个无聊角色呢。
或者,换一个角度看,也许这部电影也并非那么差劲。
唯美的如同山水泼墨的乡材写景也可称为这部电影的亮点——只是,写景的镜头毕竟不多,于是有点不解眼馋。
又或者,作为主角的天行者只是一个贯穿起罗伯同学狂妄假想里的中国古典名著、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以及中国武侠故事的线索。
他并不是功夫之王,那也许也就少了一个三脚洋小猫愣充大王的妄想之嫌。
可是不管怎么说,在于我——我不喜欢这部电影。
仅仅只是一团热闹,无他。
只是可惜了所有那些被糟蹋的一切——比如《西游记》;比如八仙的传说;比如《白发魔女传》;又比如成龙、李连杰和袁八爷的黄金组合;还比如刘亦菲的影视初吻或者李冰冰白发飞舞的青春。
三脚洋小猫何以称大王。
而真正的功夫之王又将情何以堪。
看这部电影,我多少有点替成龙和李连杰叫屈。
虽说他们每人两个角色,虽说他们在袁八爷的武指下表现出色,虽说这部电影打出了水准;然而,情节构建上的弱智以及人物构建上的混乱依旧让这部电影足以把我彻底地恶心倒。
所谓大片,今年的这部《功夫之王》可算是其中的一部彻底的烧钱闹剧了。
2008-06-22;戊子年戊午五月癸巳十九夜。
PS: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The Forbidden Kingdom、Kings of Kungfu ■译名:功夫之王 ■编导:罗伯·明可夫(Rob Minkoff) ■武指:袁和平 ■主演:李连杰(Jet Li)、成龙(Jackie Chan)、刘亦菲(Yifei Liu)、李冰冰(Bingbing Li)、迈克尔·安格拉诺(Michael Angarano)、邹兆龙(Collin Chou) ■片长:101分钟 ■类型:奇幻、动作 ■出品国家:中国、美国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英语 ■制作公司:Casey Silver Productions ■发行公司:Blue Sky Media ■首映日期:2008年4月18日(美国) http://cyacz.blog.163.com/blog/static/982699200852282222648
观影时间:2008年6月7日观影介质:Macbook很早以前(大概是五六年前吧),在猫扑网曾有个很热闹的贴子,讨论如果李连杰和成龙同演一部电影的话,谁的功夫会高一些。
在当时这样的讨论当然只能是过过嘴瘾了,而当几年后,李连杰和成龙真正出现在一部片子里时,大多数人应该都没想到这是一场惨不忍睹的相会。
客观地说,《功夫之王》仍是部很不错的片子,前提是观众不能是中国人。
李、成两位师傅英文讲得比打斗精彩多了;控制住不要受国内绯闻的影响的话,两位女主角的卖相也不错;反一号倪星的烟熏妆也应该很受我的某几位比较时尚的朋友的欣赏;好莱坞最拿手的特效这次也算发挥了一些作用,至少很多场景的Matte Painting技术都不赖(嗯,好久没弄CG特效的分析了,手又开始痒了)。
其实只要你捧一大桶爆米花,不停提示着肚子和大脑这是部给欧美青春期男生看的Popcorn Movie的话,也就可以淡然接受整部电影了。
唯一让人想要拍案而起想要退票走人的,是每一次腆着个肚子的孙悟空的出现。
中国人千把年的精神偶像美猴王,居然成了那样一个猴不猴,人不人的死样子。
我们的美猴王啊,既不美,又不像猴,更没有王的感觉,让人不禁想,这四个人花了一个多小时就是去解救这样一号人物?
所以说我们这次就是起哄,本来这部片子就是拍给除了中国人的所有其他人看的,至少在他们眼里,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中国功夫故事”。
就像当年迪斯尼的《花木兰》,大家都看得极其恶心,但至少票房不错。
任何由其他文化背景诠释的故事,都会对原文化有着误差和偏颇,而且似乎是无法避免的事。
好莱坞拍的任何一部有关伊斯兰文化背景的片子,都会被伊朗等国家强烈抗议。
远的不说,我工作的公司曾经搞过一次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的排演,如果是有热爱莎翁的欧美人士看到的话,估计会被气晕过去 :)。
所以有什么可以气,有什么可以闹的呢?
大片是商业行为,别人要怎么拍要拍成什么样是已经界定好的了,只要在世界范围内符合最初的市场定位,能赚钱,能盈利,有点反对的声音没关系,可能还有助于票房。
骂的声音就像当年《狮子王》上映时,我们听到的,美国的非裔住民抗议,片中的反面角色土狼采用了非籍演员配音,这是一种不尊重。
台面下的意思就是,我们已经是弱势群体了,你们这样是对我们的不尊重,是看不起我们。
所以不应该气,应该感叹啊:我们十几亿人的大市场,在这部片子的票房定位上,竟然是一个可以忽略的数字。
《功夫之王》:一道东西方文化的乱炖,可惜两位功夫巨星的联手_高清1080P在线观看平台_腾讯视频谁可以拯救世界?
英雄吗?
答案是错误的!
真正拯救世界的人是抱有幻想成为英雄的那些年轻人,正因为他们的存在,世界才被拯救的!
―――韩兮看片之前就不抱有什么幻想,这完全是经验之谈,当媒体将影片的各种元素以信息透露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这是一部纯粹的娱乐大片,而且其故事适合的智商应该属于学龄前的阶段,所以笔者看片的过程也基本上处于一种游离状态。
抛离了这些先入为主的想法,在看片之后返回来细想,此片还是不错的,至少它具有非常的代表性,而且是这几年来一种文化的潮流,至于质量,至于那所谓的颠峰对决的期待反而是求其次了。
有了双J的存在,不卖钱才怪呢,而卖钱的片子就是好片,何况它还有条不紊地炖了一下东西方的文化。
影片的故事其实是很简单的,可以大体上分出几个文化层面的要素来,首先便是少年英雄梦。
无论是东西方,每一个少年在青春期时都会有这种幻想成为英雄的美梦,当然,根据对英雄的理解不同,这种梦的做法也不尽相同。
但救世无疑是最了不起的英雄行为,这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对世界的盲然,于是试图通过救世的行为来掌握对世界的认知,其二当然就是对自身的肯定,成为英雄无疑会得到所有人的尊重,也就达到了自我立世的目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少年英雄梦是青春期的一个必然产物,源于少年思维中对知世与立世的渴望,而了解世界与如何立足于世界当然就是少年成长的标志。
此类影片有很多,现在最火的无疑是哈利波特系列,其相通点都是某少年成为英雄,从而完成了自我的成长过程。
针对于本片而言,在大结构上是相当标准的,现实中的杰森懦弱无助,但穿越之后,他成长了起来,完成了自我价值的体显。
可以说这是一部极其标准的成长电影,没有丝毫马虎的地方。
于是,下面的问题就是涉及到了故事本身,正如上文所说的,梦的做法是不尽相同的,而对于爱好中国功夫的杰森来说,在梦境中去体验中国文化成为最恰当的,最适宜的方式。
这里面首先要说明一点,那就是使命感。
在许多故事中,使命感是事件发展的最主要动力,而放在少年成长的过程中,那么这种使命感的完成也就意味着成长的完成,即任务就是成人礼。
其实这种所谓的成人礼是较为西方式的命题,要知道,在西方,许多少年英雄的诞生是缘于血统的关系,即少年本人或半人半神,或父母的渊源,等等,于是,他生下来,无论少年时期多少地无聊或说落泊,但最终上天注定了,他要完成某种使命,我们可以看作这是一种西方式的宿命论,但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宿命论是西方人认知自我的一种意识形态。
而相对于东方来说,宿命这种东西不能简单地概括为完成使命,而是与他人之间发生某种关系的情感产物,于是,笔者个人以为,在东方的英雄远比西方的英雄更符合“人”这个名词。
但针对本片而言,所谓的天行者,虽然杰森只是由于爱好而机缘巧合地成为救世之人,但很大程度上,他同样是完成宿命,是使命感式的英雄,这应该归结于西方式的成长理念。
当然,在所有的故事中,一个好汉一定要三人帮的,此片也不例外,于是,默僧,醉仙和金燕子成为好汉的帮手。
这三个人物的设立是很有意思的,首先是醉仙,这种角色完全来自于民间,影片中提到了所谓的八仙之一,而民间关于八仙的传说是很多的,所以这种民间的仙人也相当具有中国传统,如果再深入的考究,那么所谓的仙颇有些道家的风范,纯中国的一种哲学思维。
于是,醉仙的身世便是秀才不弟而流落风尘,所谓醉里自有乾坤,难得糊涂的处世哲学。
但很可惜,在成龙扮演的这个角色中,游戏的成份显得不够,人物出现时还略有体显,但随着影片的发展,醉仙无疑被杰森的使命感所同化了,他的身份象征也便失去了原人物设定时的目的。
默僧无疑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泊来品,当然,从西方人的眼光来看,默僧是很东方的,具有佛家的慈悲心肠,且不论受戒前的孙悟空是否有这种认识(因为默僧是猴子的毫毛所化),仅这个东方式的佛家代表而言,没有任何光彩之处,只是与金燕子辩驳了一下怨怨相报何时了的问题,而这个细节对于整个影片来说几乎没有任何作用。
换句话说,默僧这个角色在影片中根本就立不起来,没有坚定的信念,也没有性情的转变,我们只好当他只是一根毫毛而已!
相反的,金燕子其实是影片中的一个亮点,在她的身上,有着很传统的中国品质,第一便是为父报仇,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其为孝,其次是西方人对中国女性的一种看法,当琵琶轻抚的时候,女性的温柔自不必说,而更令人感到突出的地方便是金燕子的坚持,坚持,决心,这是中国女性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女性在世界闻名的原因之一。
所以,影片中立场最坚定,绝不会被任何事物所动摇的人物便是金燕子这个角色,只是很可惜,她的戏份在这部以武打为主的影片中少了一些,当然这也是在所难免的。
战神与白发魔女的角色设置是很滑稽的,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这两个角色是十分含糊,甚至是错位的。
战神的邪恶显然不够档次,而白发魔女的追求在东方人看来也过于小儿科了,所以这两个人物我们只能认为是编导们臆想出来的反面角色,由于没有更深的背景,所以影片将会由于这两个角色的设立而显得过于简单而且草率。
在幻想部分中,故事的结尾很有意思,那就是玉皇大帝的出现,从民间来说,玉皇大帝是道家中的仙人,民间时姓杨,但升为仙人之后则象征着权势。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演义最终都要臣服于权势者,王候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喊,其目的大多只是为了得到权势的认可,代替权势面前的红人。
所以,玉皇大帝的出现则相当具有中国意味,尤其是中国神话以及民间传奇中的色彩。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影片的编导在建构着西方式的成人礼的基础上,竭尽所能地运用一些东方元素,以求达到一种合谐。
就本片而言,整个故事是完整的,而且是和协的,但不可否认,在细节的处理上,编导显然处于一种想当然的对东方的理解。
当然,对于一部这样的娱乐影片来说,无伤大雅的!
最后不能不说功夫这个主题,套用网上的一句话,只许咱们祟洋,不许人家媚中吗?
这话说得很有意思,也很有底气,于是,我们知道功夫成为我们向西方展示文化时的一块敲门砖,极具代表性的。
当然,功夫也成为本片中最大的娱乐看点,但说句实在话,成龙与李连杰的对决也算精彩,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恐怕与期望值差得不是一星半点,这里我们权且理解成为本片最大的市场在于欧美!
总之,作为娱乐片,此片是相当成功的,名星的加盟,东西方元素的肤浅结合,还有现在最流行的故事结构,这一切注定了本片的娱乐本质。
但娱乐之后,我们都会有种缺憾的感觉,那就是,这些东西太流行了,流行得几乎已经被人搁置于低智商人才看的影片目录。
所以,笔者可能说此片虽然炖得不乱,色香味俱全,但吃起来恐怕没有给人一种回味的感觉!
其原因估计是照着菜谱来的,如此而已!
韩兮2008-6-3于通州
李连结和成龙联手,这是多么令功夫片影迷激动和期待的盛事,所以,当得知他们真的要为我们奉献一部影片,而且片子还一点不谦虚的叫《功夫之王》时,我有些期待,也为他们捏把汗,毕竟两人黄金岁月已去。
而当看了本片的剧情梗概,发现导演还是当年以动画闻名的美国导演,就知道本片在国内口碑估计不祥,如此好莱坞的架构恐怕很难让很多对本片有至高期待的观众满意。
或许对于本片,我们起初有了太多过于“严肃”的期待,指望它整出什么中华武学精髓,表现什么“侠之大者”之类的东西。
但是,显然如果李连杰和其他投资人们不愿冒这样的风险,毕竟,中华武学的东东要想在一部电影里说明白,基本是不可完成的任务,指不定拍不好被骂的天昏地暗,票房又一塌糊涂。
假使撞上鬼了,真的一部电影拍的中国武学精髓尽显,怕结果也是赢了中国,输了世界;赢了口碑,输了票房。
毕竟,你片子拍的再让中国人看了叫好,也不会有太多人走进影院奉献票房,倒是更能照顾街边盗版碟商的生意,另一边可能欧美观众看的一头雾水,普遍意义上看,拍爆米花电影风险更小。
本片拍的很娱乐,你得放下身段,不要摆出这电影是“拍给美国人看的”,咱中国人要不屑才够酷的劲儿,好不容易,李连杰和成龙终于一部电影里面有机会操练,让我们还是放松心情看他们扯淡。
在我看来,本片还是具备一系列讨巧的娱乐元素,首先,虽然李成二人在世界范围都具备知名度,但是毕竟如果一部电影全中国人热闹,毕竟很难打开全球市场。
所以,导演很明智,故事的缘起于美国,讲述的是一个美国孩子的成长,这是美国电影最为俗套却长盛不衰的路数,这样一下子就让众多西方观众有了代入感,OK,全球人民共参与,本片已经为促进全球和谐做出了些许贡献。
梦境与魔幻向来是吸引青少年的故事设定,本片比较有趣,以西方魔幻片的风格来讲述中国传说,比如鲁讲述玉疆战神的故事,燕子讲述玉疆喋血村庄的故事,都显的很指环王。
既然是功夫片,本片自然要尽可能塞进功夫片的元素,啥大醉侠、少林、白发魔女,加上西游记都往电影里面塞,导演其实可以考虑模仿《X战警》拍下去,直到把功夫片明星都遍历一遍。
当然,本片的令人眼前一亮的高潮还是在鲁和默僧相遇一幕,我们终于看到了期待依旧的成李对决,导演显然明白观众的最大关注点,所以这里留够了时间让两个中年汉子热热闹闹的打一场。
虽然,套路没有太过新鲜之处,但是,我们总算可以奔走相告,“打起来了,李连杰和成龙打起来了!
”,他们交手就够了,圆个梦,怀把旧,这足够娱乐了,还是别惦记“侠之大者”之类的期待吧。
片子的英语对白让不少人看着很是不舒服,玉皇大帝都一口洋文,这显的太黑色幽默了。
其实,看过了一水儿中国人喷洋文的《末代皇帝》,看过了一溜儿日本人秀英文的《艺妓回忆录》,我对于这个语言问题还算习惯。
这个你就当新东方早开了几千年吧,当李洋也更早的穿越时空让古代人民也疯狂英语了一把吧,何况本来就是小孩子的魔幻奇遇,还有什么比玉皇大帝、美猴王超一口英语更魔幻的。
我倒觉得片子有些别扭的是英文中又夹杂中文,开始男孩到了古代还遇见一帮标准汉语的村民,转眼间鲁突然冒句英文,此后就大家突然间全变英文高手了,不如干脆就整全英文得了,这样就让我们看一身古装的人士猛喷英文,也是颇为娱乐的事情。
导演毕竟是美国人,所以拍出来的中国神话效果,显的很暗,没有中国人拍的那么山清水秀般的明亮,难道一部《指环王》把美国导演都整的那么阴暗不成,当我看到白发魔女的一帮喽啰冲出时,总感觉像是半兽人要冲锋,也算相当娱乐了。
几位演员表现都算不错,焦点的两位功夫巨星操练这点儿功夫小菜一碟,我感觉成龙倒还更出彩些,毕竟他那插科打诨,吊儿郎当的劲儿很是适合娱乐的节奏。
李连杰在片中常常显的严肃,特别进了好莱坞后,演了很多要扮酷的反派,似乎面部表情已经模式化,当然,本片沙漠撒尿逗鲁那段算是一次自我解构,跟上了娱乐的节拍。
两位女演员,李冰冰的白发魔女更加出彩,惊艳感还是做足了。
刘亦菲的角色还是一副清纯样儿,不过显的有些花瓶,就是往那一站,眼神朦胧,然后抬起稚气的面庞就基本啥事儿不用干了。
当然,还有那美国男孩,演的颇为放松,气质上很有《变形金刚》中拉博夫的气质,很青春,很热情,看履历表上还演过几集《24小时反恐》,不过我现在对此没啥印象了,或许他需要的是保持稳定的进步,然后等着《变形金刚》、《蜘蛛侠》这类大制作砸中他发达起来。
这是一部看后恐怕很难印象深刻的电影,毕竟是一个功夫梦的故事,虽然不是那么圆满,不是那么符合我们的高期待。
但是,还是感谢两位岁数不小的大叔,感谢他们曾经以那么漂亮的功夫电影伴随我们成长,二十多年来他们打的也挺辛苦,就让我们放松的看着两位同行,一起娱乐吧。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9dd672ec9a11b8d42e2e21b0.html
从始至终最强烈的感觉是,这部电影,并不是拍给中国人看的。
说他浅或是傻,那是因为我们都不是它的target customers.它的目标群体应该是那些对中国元素感兴趣又知之甚少的外国人们——功夫以及功夫明星们,西游记和孙悟空,儒释道的哲学思想,及其他。
对于没有文化背景和常识的他们来说,不需要一个深邃的主题,只需要一场浮华的展示。
只要一切选中设定的attractive的因素尽数登场,整个舞台便可以摇曳生姿。
【中国哲学】尤以李连杰和成龙这两个顶级的功夫明星同台对垒为最大的噱头。
亦敌亦友,难分高下,影片中他们的关系被处理的很巧妙,太合拍会让人觉得期待落空,太对立更会让人觉得遗憾。
他们一佛一道,代表了中国哲学的两大主要流派,然而有意思的是,作为佛家代言人的李连杰心心念念的是上善若水的老庄思想,而道家精英成龙却满口的禅宗小故事——越是我们觉得滥俗的,越是基础的,越是适合外国人入门所谓中国哲学级别的。
同理的另一佐证就是金燕子的命运,相信在听到她的复仇宿命一刻,大多数国人都猜到了她最后的结局,甚至刘MM的粉丝们可能还会不断在心里呼唤她“放下屠刀”,但是外国人听到这里应该会血脉喷张,同仇敌忾,义愤填膺,支持她以暴制暴和恨不得拔刀相助的吧,刘亦菲的金燕子是一个反例,但是由于没有点题,外国观众能不能领悟到这里的“恕道”就不得而知了。
【白发魔女】美艳版白发魔女白发魔女的出现有点突兀(据说删减了一段她与美猴王的感情戏),但是丝毫不能磨损它的光彩。
李冰冰继天下无贼之后再次让人眼前一亮。
那一抬眼,妖媚惑世。
但是一开口……语气语调还是过于硬冷,不够到位。
不管怎样,想起第一次看见的凌楚楚(李冰冰饰,电视剧周杰版少年包青天),略略的木讷,平实甚至都不够端正的五官。
还能要求多少呢?
在妖媚里,她有她的冷艳和坚韧的大气,在妖媚里,她仍葆有一颗不断向上的决心,无论这向上是正道的还是她入了魔。
【李连杰VS成龙】无论是功夫还是演戏,在我看来,他们都打了个平手。
相对来说,李连杰一人分饰两角的难度更大,而其中有几处情节设计——比如撒尿,比如最后二合一——算是整部电影的精彩之处。
但是,李连杰的孙悟空演得实在是不敢恭维。
似乎他的戏路仍显得窄,最适合的仍是大义凛然的角色,如背负使命的默僧,或稍稍有些轻喜剧的色彩也还凑合,比如方世玉。
至于再活泼顽劣些的,他完全不能胜任,比如年轻时的霍元甲,想起陈宝国说他演青年汉武帝时,为了演的比舅舅张世年轻,就在他跟前不停的跳。
青年霍元甲在我的印象里就是这样一个不停纵跳,夸张一切表情的老年李连杰,李版孙悟空也是一样,为了表现顽劣,李连杰的黔驴之技就是不停夸张一切的动作和表情,不得不说的还有——齐天大圣的造型实在是太不堪了,太惊悚了。
我一点儿也不希望他被唤醒。
成龙的戏路说来倒也不宽,但好在他似乎也并没有实践过拓宽戏路。
一直是市井英雄式的人物,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但也有一本小九九,不怎么豪气干云,更多的是狼狈,若不是电影里指明这是铁拐李,谁能看出来这竟是铁拐李!!!
看来成龙大哥更有外型上的坚守,一个跛脚的乞丐?
NO!
P.S.搜图片时,看到百度娱乐版的一段褒扬:当中以李连杰的“美猴王”扮相最惊人,化浓妆带假发,加上特技协助,中国传说中孙悟空造型活生生展现眼前,让人无人辨识妆容下的人是李连杰。
夸张也要有个限度吧!
谁敢说这活生生就是个孙悟空!!
谁看不出是李连杰!!!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我看不出来什么深度和深意,因为它根本不需要。
他需要的就是将深入13亿中国人骨髓的,三姑六婆都能说出一套一套来的所谓中国文化,精简一下,以影视化的形式拼凑起来翻译给大众听,加两个功夫明星吸引眼球,加两个美女作为点缀(也算是东方美女推荐),加一个美国人调和的亲切一些。
还生怕说得太深了。
http://coldenjoy.blogbus.com/logs/31792783.html
大牌云集是没错。可惜故事情节太老套,模仿痕迹太重,更像是西游记、魔戒等经典的串烧产品。
这个我难道没记录?
噗,老美的功夫世界就是这么肤浅
一个不被任何外界因素所动是仙人 我想做个人 给予关心 给予爱
不知道说啥...
去掉那少年,还可以一看。。。
总有那么些电影希望能给打0星
看两个牛人打架,就是爽。感觉李连杰更厉害点。。。
凑合着看吧,真心疼票钱啊
得亏上映的早,放到现在这风气肯定一堆人批斗,回到片子本身也是真的烂,成龙李连杰的唯一合体就拍了这么个玩意。
就凭着双J的面子也要给推荐的评价
李连杰一尿成名
还算不错,挺有看头的
你们是有多想捞钱
当影片只是为了功夫
再成龙和李连杰第一次合作也抵不过一个烂片儿的命运
KUSO之王
小学时学校播过,那时候看还可以,现在看就各种糟,老实说这片还蛮好笑的,尤其是语言,中英混搭各种突兀,而一伙人在店铺因没钱付还招来了整支军队。那个歪果男主也不知哪里给好莱坞看上,真是永远猜不透,男主废如狗,导演更平庸,要说这是陈嘉上导的我也会信的,反正“四大名噗”也有几个人演了这片
还不错
无视剧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