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释一个嫁祸于自己的“坏人”之后劝说他去英国学习三年——结果引起一大群原黑社会老大的手下投靠自己:不论他们是出于利益关系(也许这是主要的,投靠能带来现实利益)还是别的关系(或是向善:佩服他的为人,知道或深切认同他的原则)——或者本来就一致的(许多方面是:适者生存,即使黑社会当中的佼佼者虽然一直做坏事,但也必然是一些个精于思考、熟谙价值选择、灵活的人,远远超过常人——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另外还有利益关系和人格的默契——没有人格作保证的利益不会长久;没有利益作保证的人格是空虚的),又是一篇人性的美好的描写。
(用自己的经历去实践的一个人,主角,这就是成功者。。
高尚的人格也绝不虚假,在许多地方都见到:并不只是在影片中才见到)1,为什么手下解决了问题,只用支付1800万;而后来主角知道情况以后,又会严格的给2500万呢?
即使明知道对方不是一个好人,趁火打劫地要2500万。
(君子或者说成功者的原则性,“一诺千金”也可以说,但最重要的是原因——“为什么一诺千金?
”:或者说是事实的必然要求,做事要求原则性——要不然任何事情没法有效进行,继续下去,不会持久。
)2,为什么一个陷害自己并嫁祸于自己的坏人会得到宽恕,而且得到保释,还得到规劝去英国学习三年?
为什么劝他去英国学习三年呢?
(我的想法:第一点,脱离原来的生活环境和行为习惯;第二点,“学习是最高的善”(塔木德语录),学习本就具有激发人向善的作用——劣质的学习没有用,用心的学习才有效果;第三点,作者的亲身经历:要不他也不会这么去写,去演绎;自己不认同的,即使写出来也不会精彩。
)3,为什么原来的一群黑社会老大的手下,在看到这些事情之后,马上“见风使舵”,投靠到他的公司,也不计较他是不是会为他们考虑,他现在做的事和他们原来的是不是大不一样。
(现在社会普遍缺少的就是信任,对国家,对人,对任何东西——人人希望国家要&会照顾自己,就是最大的不信任了——“连自己也不信”,而且不可能的事要求再多也没用。
(两年前,国务院的一位发言人直言:“不会保证每个人都有肉吃,只能保证温饱”——说的是实话,但下一次肯定没有他说话的机会了——这是现实!
以后也没见过他了);普通人,即使信,也是盲目地,该信的不会信,拒绝改变,几乎从不会像前面的这群黑社会老大的手下那么办事,而且认为这么做不靠谱,把自己的身家都交给那个人,很不靠谱!
(但实际上,对他的信任也是对自己的信任,这群黑社会人士的办事效率可以说是一流的!!
远远超过普通人——普通人绝不会做的,他们做得很好!
)在电影中就看似匪夷所思的东西了,在现实中还有人信吗?
大概只有真正经历过的才会相信。
人格的魅力真会强到这种程度吗?
谁能看到?
有经历过?
(话说第一步是最难的,是说树立信誉和人格是最难的吧。。
成功者最重要也是最难养成的就是品质——也就是人格,即使不是面面俱到,有一两方面的优点发挥到恰到好处也会成功。
)影片并没有丑化黑社会,也没有美化他们;当然也没有丑化警察(比如那个警察局长出现的场景:始终都是高尔夫球场,而且高尔夫球杆始终拿在手里,还有高尔夫球背包在座位上——不是闲得没事做,从不在单位呆着,天天消遣?
但的确没有哪一位警察能做到像他那样气定神闲,大局在握的了!!
),也没有美化他们(那位局长慵懒的样子也实在——不过他的意思、观念和主导权一直都在那摆着呢)
电影名为《天行者》,以前受古惑仔系列余热影响,刷了一系列郑伊健主演的电影。
包括《九龙冰室》和这个《天行者》,走马观花,也都没有深入。
最近无聊又刷了一遍。
看了看豆瓣,才感觉这个电影是如此的冷门,短评没几个,影评更是少的可怜且感觉没几个写在点子上。
个人就补充写点拙见。
如果有幸被人看到,望请勘误,支持轻喷!
《九龙冰室》01年,《天行者》06年。
之所以提及这点,因为这之间有个重要转折,就是港式电影没落前的回光返照的《无间道》系列就在这之间。
《九龙冰室》故事背景和《天行者》相近,甚至可以说相同(连演员都是同一个)九纹龙去泰国杀人被抓坐牢牢,叶秋去泰国开拓业务,遇意外(准确说不是,详情下表)被抓坐牢。
而后面的情节和结局完全不同!
因为九纹龙在牢里没看《国富论》《我的奋斗》《人性的弱点》《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史记》《基督山伯爵的复仇》等等经典。
从叶秋身上证明那句话-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所以,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啊!
人性的弱点特写
国富论,超越自我,我的奋斗等等
史记
基督山伯爵复仇记有一点背景不同这个可能大家没有发现就是,当初叶秋是为什么去的泰国?
或者说为什么要去,这一点剧情里用鬼仔来说明了,那就是叶秋为了证明自己厉害,年轻气盛,年少轻狂。
所以跑过去找大老板谈业务(应该是拓展业务瞧不上老头的代客趴车跑跑的士公交这类的业务了,电影里的鬼仔搞些小药丸,熊哥知道没说,但是鬼仔搞军火,熊哥是反对的。
这可能跟当年的叶秋一样)好巧不巧,博士被自己老婆干掉(新旧交替,老婆想拓展业务转行,老公不肯)然后被追杀,叶秋加入,在拼杀过程中叶秋一刀接触到雷电,马上就迷糊了,束手就擒。
这也是他顿悟的开始。
好了顿悟的过程中得到书经(经典书籍,粤语语境)的指引,所以洗心革面,直到出狱,他还没有两个疑惑,第一,空凭理论不行,还需要实践证明。
第二,就是究竟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他也没搞清楚。
关于第一点,就是在女博士让他留下的时候他说时机未到。
这时候女博士已经成功上岸了,转行餐饮了(可能深信时代兴亡人都要吃饭的铁律吧所以干了餐饮。
)老路子留给弟弟去操持去了,路子逐渐收缩,慢慢淡化洗白上岸。
(突然上岸没有了原本势力会被仇家,竞争对手搞死的。
)。
第二点,他通过去寺庙得到指点,所以真正的顿悟了。
女博士的原本冲突没有体现出来,靠推断。
毕竟不是主线。
主线还是香港这边的事,也就是新旧交替的事。
熊哥老了,早就想让位了,当初叶秋就是熊哥一手培养的。
出了这事,才又转手培养鬼仔。
但是心里还是没有断掉念想。
他的念想就是叶秋回来叫他一声大哥,然后他也就让位了。
可是叶秋没有!
叶秋不但没有过来拜他码头,还招呼都不打一个,不打招呼不给面子就算了,好歹要服众,再说叶秋也是他可能亲近,有寄望的人。
所以主动去找了叶秋。
第一件事是把钱(小弟出差工伤了,肯定得给点安家费)几个的士,小巴八年的收益都给了叶秋。
(所以叶秋问他是为了给叶秋交代还是为了服众给叔伯交代)。
给钱算是为了给叔伯,给兄弟交代。
但是给书出于对叶秋的感情,或者说寄望吧。
(他始终是对叶秋特别期待的,开始听说叶秋回来香港,亲自下厨,还说等叶秋一起吃饭。
后来逐渐发现叶秋不但没有这个意思,是否还有要决裂的意思。
)所以给了叶秋一本书。
这本书电影开头给了镜头。
(不算特写)我盲猜是《三国志》确实看不清。
如下:
国富论旁边这本太暗了看不清,但是和后面老头给他的那本是一样的。
盲猜《三国史》
不对放错了,应该是
有句话说“某些家庭的悲哀就是父母等道谢,孩子在等道歉”角度不一样,背景不一样。
熊哥和叶秋也类似吧。
在熊哥心里,其实无论鬼仔多么能干,都不如叶秋的。
剧情里面的鬼仔,就是当年的叶秋。
剧情冲突也是如此,当年的叶秋可能也是为了证明自己有能力把社团做大做强跑去了泰国。
鬼仔为了证明自己比叶秋强。
所以去泰国引叶秋去一呢谈妥业务,二呢干掉叶秋。
还有个细节就是熊哥和鬼仔喝酒的时候那番话。
熊哥知道兄弟叔伯去找叶秋了,心里不好受但是我认为是没有要杀掉叶秋的想法的。
鬼仔误认为熊哥要做掉叶秋还说了那些话,熊哥一句话不说。
在对叶秋说的时候,他训话叶秋,想了太多,而且还想错了。
可是对鬼仔他连说的心情都没有。
(这差距....)结局很清楚。
叶秋没死,且和博士发大财去了。
盲妹是他美好的意外。
从此快乐幸福的一块生活了。
律师去找地方顿悟去了。
叶秋那句你我之间差距不仅仅这七百万伤了他的心。
他要找个地方好好的反省,顿悟,修行去了。
阿痴被大熊拔管子了。
大熊肯定有公司股份,那些兄弟叔伯的钱也投公司了。
老头还是不服软,坚守自己的餐饮事业。
(这点和女博士有些相似,都热爱餐饮行业)。
叶秋,从黑社会古惑仔摇身一变成了大慈善家(不过在此之前得先成为大资本家)也算是出类拔萃了。
其实电影主演讲的就是几句话,第一,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熊哥默默饮写啤酒,余生都会回响葛优老师在《天下无贼》里面的这句台词)。
第二,时代变迁,也得跟上潮流。
“儿子问爸爸:什么是黑社会啊?
爸爸:穿西装开豪车住豪宅,谈吐有素质,什么事一句话就能搞定的那是黑社会。
儿子:爸爸,那光着膀子露着纹身嘴上说着你妈了个比,天天要弄死这个弄死那个的是什么?
爸爸:儿子,那是傻比!
”这不是笑话。
叶秋三千万美元,包装好上市,一年不到身价三亿。
操控资本,收刮财富。
不比喊打喊杀天天见血来的快来的多!
(还他妈合法!
)再来说说鬼仔(新时代叶秋),他出来不可能再是叶秋了。
因为,你看看他在牢里五年看的都是啥?
《乌托邦》《水浒传》当然,必不可少的必修课《人性的弱点》不能落下。
乌托邦特写!
80年代前,收刮财富,可能喊打喊杀,80年代到90年代中,都去开电影公司拍电影,开唱片公司出唱片去了。
90年后到千禧年前十年,都去玩股票炒股,炒楼。
10年后玩移动互联网。
就说说现在吧。
连老百姓摆个地摊卖点瓜果蔬菜的收益都怕是难了。
美其名曰“社区团购!
”叶秋说,力敌不过天。
雷军说,要顺势而为!
都一样的,各行各业都如此。
《天行者》总结一句话就是“干黑社会也得与时俱进”开始提及《九龙冰室》其实两者相比较的话,《九龙冰室》记流水账的告诉你,再牛逼威风的老大不用知识武装头脑的话,出来做个奶茶店服务生都要被欺负!
而《天行者》告诉观众,知识始终如一,还是第一生产力!
当然咯,个人奋斗必不可少,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无聊乱七八糟的,想到哪写到哪。
当雷电劈向他挥舞的大刀的时候,他仿佛意识到一些东西了。
选择留在原地,接受上天对他的改造,他没有逃避。
身陷囹圄8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去读书,通过书本这个窗口,去从新理解这个世界。
8年过后,只想证实一些东西。
但是人能做什么?
大师说,助人如助己,还人心愿,如还自己心愿。
事实上,人是有一颗向善之心的,至少会有一颗厌恶罪恶的心,坏人谁都不愿意去做。
但是就像影片当中,踢着踢着球,就踢入会了。
一个人能够迷途知返,通过读书,通过对苍天对自己改造的接受,重新向善,功德莫大。
只是好人难做,一旦你做了坏事,哪怕只有一次,别人都会防着你,因为哪怕在多一次,只要你对人家做了,人家都不会好过。
其实,咱们走出影片,回到真实的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都是一样的。
以前你做过错事,以后就会很难再取得别人的信任,因为你一天是黑的,那就永远是黑的,就这么现实。
他无非就想证明一些东西,证明人是可以改过的,一个坏人是可以通过从对自己的重塑,变成好人,他只想证明人的路不止一条。
但是,似乎与过去的他站在对立面的群体对他已经早有认识,认定了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就像故事里面,你端的是一杯咖啡,无论你怎么加糖,加牛奶,它都是一杯咖啡。
这个社会因为对立,因为既定的认识,来不及改变自己对事物早先的认识,所以也就不能在及认知一个人的改变其实已经深刻发生了,就像他们不能很深刻的了解,其实人的实质,不是咖啡,而是乘着咖啡的杯子,你把它倒掉,重新住满开水,它就是一杯开水。
其实不要说别人对自己的认识到底是怎么样的,就连自己最熟悉的伙伴,对自己的认识也都存在偏差,那又怎么能要求不熟悉你的人能很真实的了解到自己到底是怎样呢。
一个人想证明一些东西,是要付出代价的,尤其是想要向他人证明自己已经质变。
因为你这个举动,意味着改变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然而人的看法是由自己对对方所做过的事情、所经历过的交往、所了解到的你的背景造成的,他人对你的认知,往往在很多时候就已经有了盖棺定论。
改变人心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极大。
而想要改变一个群体对你的看法,这种代价就更大,你不仅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去让别人重新认识你,你还要寻找一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突破口。
而且就算你找到了这个突破口,在证实的过程中,也需要双方的默契。
很显然,无论是找到这个突破口还是要达到双方的默契,都是一道概率题,两者交织在一起只能够让你的想法可以实现的可能性变的更小。
所以当意识到无法证明一些事情的时候,采取极端做法就是最后的选择了。
所以当叶秋知道自己没办法向这个群体证明自己已经重新做人,就连自己的战友都无法相信自己的时候,他只能用一种让自己消失的方式来结束他人最自己的负面看法。
所以,正如在影片开头所说,他走的不仅是一条江湖路,而且是一条不归路,并且到故事最后的结局,留下了一句唏嘘的对白。
他的做法很极端,但是却打开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或者就像影片开头所说的,天意,是人心不可测的,助人如助己,还人心愿,如还自己心愿。
他要给那些希望他消失的人证实他已经变成好人,到最后发现不成功,甚至因为自己太执着要证明,导致兄弟殒命,甚至祸害无辜的人,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因为他在这个过程中想还自己一个心愿,他只考虑到了自己。
幸好,在囹圄里8年所读的书将他从中拉回来了,他最后还是理解了大师的话,还人心愿,如还自己心愿。
最终,他的“死亡”将别人盼望他消失的心愿还了,也将自己的心愿还了,他最终证明了人是可以重塑自己,变成好人,他也践行了,其实人的路不止一条,做事、做人也一样。
是啊,还人心愿,如还自己心愿。
就是这么简单!
天道轮回,依然讲究的是宿命论的主题,这也是香港犯罪电影中一个重要主题。
只是相比较而言,本片这个宿命更多的不是命运冥冥之中的主宰,而是由导演个人操纵完成。
由此在过程中,就略显生硬。
或者说是为了最后的结果,而“捏造”了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诸如其中的公司上市、由表而借力郭家、鬼仔又一次步入叶秋的后尘等等。
会有一种特意安排的感觉,只是为了让叶秋最后能够完成由恶变善的转变,为了验证这个主题和规律,所以才有了中间的过程。
包括兄弟的顿悟、警察的理解、盲女的偶遇等等,一切都是为了主角的光环而服务。
我们不应否认叶秋的善,只是应该更加现实看待这份善的转变,至少在剧情逻辑上要能够自洽,能够让人信服。
叶秋出狱,找博士借钱。
博士的小弟很愤怒,并且使用了打枪的方式来表达。
这给观众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片尾,叶秋被狙击打中。
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狙击的准心一直瞄准着鬼仔,却在最后打中了叶秋。
后面这个情节,让人很是意外。
我相信很多人会联系到之前的情节,想到这是博士的小弟干的。
再最后,博士也出现了。
大家更是奇怪,难道是博士授意的?
其实真正的情节是,一切都是叶秋自导的。
可能大家又会想到,狙击的准心这个细节变得太奇怪,是不是导演的手法太嫩?
其实不然,狙击手之所以在开始时把准心瞄准鬼仔,完全出于保护目的。
这个细节合情合理,也制造了点悬念。
但本片不是悬念片,结束部分的情节完全解开了这个小迷题。
高明的悬念,应该让观众暂时没办法下结论(悬念片最好是让观众永远无法下结论)。
观众拼命的猜测,却被有各种情节干扰到判断,这是制造悬念常用手法。
但不幸的是,本片的这个悬念出现时,多数人都会断定是小弟杀了叶秋。
造成观众误判的,恰好是之前博士小弟反对借钱的情节。
导演需要一些情节来衬托博士和叶秋之见的情感,但小弟暴怒动枪的情节实在有些出格和多余。
看了这个片子不下5遍,每次心情不怎么好的时候就想看,还有部分原因是里面很多演员都是自己非常喜欢的。
郑伊健,一直很喜欢他的演技,也可是是他选的角色很适合他吧,觉得他能够很好演绎一个古惑仔,也能有这个魄力演好大哥级的人物,这一点让我想起了《九龙冰室》里的龙哥,也是一个从前天不怕地不怕的古惑仔似的人物,经过一些变故之后,就沉淀下来人变的稳重了许多。
方中信,一直都很喜欢他演的片子,不过总是很不喜欢他演的角色,就如《争分夺秒》中的沙展那个角色,个人对他的演技还是很赞同的。
张智霖,长着个童颜版的脸,演什么角色都还蛮好的,演得活《鱼跃在花间》里的鱼至赢,也撑得起这里面有点奸诈一本正经的马学仁律师。
冯德伦,从某个程度上来说,是叶秋当年的那部分戏的缩影,一直到他最后入狱,也是大概也会成为另一个叶秋吧其实这也属于很典型的港式影片,个人觉得也是一部相当好的影片。
100多分钟里面充满了铺垫,呼应,人物一个个的出场,一件事引发另一件事……故事从叶秋在泰国出狱开始,当年只身到泰国找军火商博士却遭人埋伏,帮博士跑掉了,自己却在泰国做了整整八年牢。
这八年,两个好兄弟每年都来看他给他带了很多书,这也真正充实了他,让他明白什么是该做什么是不该做的,天亦有道。
于是回到HK来证明一些事情,黑的也可以变白的,只是看你想不想给机会。
可是,宋国明一行一直都不相信他,他的主观其实间接害死了两条人命。
影片的最后,叶秋给了大家结局。
叶秋已死。
这个秋字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就想博士说的,“叶秋已经走了一条死路,你应该放他一条生路吧……叶秋以后永远不会出现,他会,永远消失”。
看着尸体箱里滴着的血,宋国明终于说了句“叶秋,走好”……一直记得电影里“还人心愿如还己心愿”,简简单单的道理我们都懂,如果能做到,又何乐而不为呢。
“你是黑的,就一辈子是黑的。
”大约有这样一句台词,意思如此。
很多人想法亦如此。
这是一部有新意的黑帮片。
应该回头重温一遍。
总有些电影如此,要人反复看,才能捕捉所有细节,理解背后隐含的全部思路。
此片真是大牌云集,郑伊健,方中信,冯德伦,狄龙,张智霖……还有那些配角,哪一个都是实力派,每个人的戏都意味深长,他们的对手戏更是高手过招火花飞溅。
一直到那个球场边与宋警官的对话,我才真相信叶秋是诚心要改邪归正。
之前,一直怀着他是在做一个更大阴谋的预设而期待着。
看多了残酷黑帮片,观众如我也无法相信一个如叶秋一样的人真会走回正道,洗心革面。
最后那个旧火车站里两代古惑仔的对决,一番铿锵对话,是全片最高潮的碰撞,而那才是两位的第一次见面!
编剧精妙啊。
没力气挨个数每个演员的表现了。
方中信的警官,张智霖的律师,周丽淇的黑帮女友,霍思燕的盲女按摩师,葛民辉的报人……甚至方平客串的富豪,,每个都是可圈可点。
特别说一下狄龙吧,我是因为他才来看这片的。
觉得狄龙的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举足轻重颇有深意。
两代古惑仔都是他培养起来,甚至最后的对决,也可以说是他暗示指使的。
这江湖,如叶秋这样的人还来得及退出,但如楚雄这样的老派领军人物,是即使没落了也不能退的,只能坚持到死。
楚雄对重逢的叶秋说:“小船怕风浪,大船难转弯。
”
『天行者』一入江湖,身不由己,大彻大悟,回头太难。
一直觉得是部被低估的片子,郑伊健、方中信、冯德伦之间的较量,恰恰对应的是灰、白、黑三方势力的角逐,整体节奏还算紧凑,既有爆米花爽片的娱乐性,也有剧情片的细腻情感,将反黑、读书的教育意义融入其中,颇有风味。
【8分】
『天行者』一入江湖,身不由己,大彻大悟,回头太难。
一直觉得是部被低估的片子,郑伊健、方中信、冯德伦之间的较量,恰恰对应的是灰、白、黑三方势力的角逐,整体节奏还算紧凑,既有爆米花爽片的娱乐性,也有剧情片的细腻情感,将反黑、读书的教育意义融入其中,颇有风味。
【8分】
张智霖指着一杯咖啡,对郑伊健说,“咖啡就是咖啡,无论你加再多的糖再多的奶,它还是一杯咖啡”郑伊健把咖啡往外一倒:“我想要从头来过,可以吗?
”我们究竟是咖啡还是咖啡杯?
咖啡终究是咖啡,多糖多奶也改变不了它的黑色;可,咖啡杯不同,它可以洗洗干净重新来过,可以装着清水,一尘不染。
江湖人江湖事,不是说不理就能不理的,即使郑伊健想要做个好人,也没有人信,为什么?
因为“一天是黑社会,一世都是黑社会”,污点要洗干净不是那么容易的。
咖啡杯要重新做人?
怎么办?
离开这个环境,离开这个装着咖啡的环境。
影片的最后,郑伊健和张智霖都离开了~~“去一个可以从头开始的地方”。
想要从头开始,其实你我都可以……
2013年5月9日 22:57:57昨天,给孩子们放了郑伊健主演的《天行者》,今天问他们记住了哪些台词,一个孩子说:“还人心愿便是还己心愿。
”还有一个孩子说:“知识就是力量。
”很俗的一句话,但话里有金。
不过这里我想说别的。
《古惑仔》是影响了一代80、90后的经典电影,很显然弊大于利,至此还有两部《天行者》和《飞沙风中转》就不得不提,带有纠错之功效。
研究一下时间点1996、1997、1998、1999、2000推出古惑仔系列,是不是偶然,1997香港回归是不是就像人们看到的那样平稳,作为政权的交接是不是一帆风顺,旧秩序打破新秩序建立是不是没有一丁点的混乱?
乱世出枭雄,可谓奉天承运,窃以为古惑仔系列电影是时代的产物,起码代表了那个时代那个地方那一部分人思想的混乱。
打着温情招牌赤裸裸的利用,你到底想他死还是为他好?
纠结的人性,瞧不起人受罪还见不得人好。
知道自己错了以后,你有没有推倒一切重头再来的勇气果敢和魄力……自古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到沙滩上。
邓爷爷教导的好:“发展才是硬道理。
”固然乱世出枭雄,然则识时务者方为俊杰。
普天之下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而已。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有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是的,在那个“偌大北平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的时代,28岁的粟裕已是闽浙军区司令员,在这个“你所荒废的今日,正是无数先烈梦寐以求的明日”,最年轻的司令员是在56岁当上了广州军区司令,新闻报道中提及“少壮英才”,呵呵呵呵!
长途车上看的 张智霖帅啊!!!
树根朽木。感觉郑伊健很后悔当初拍的《古惑仔》系列,后期拍的大多数黑帮片都是浪子回头的主基调,不过相比起《九龙冰室》的悲惨结局这部算是很好的了,至少最后成功退隐江湖还有佳人陪伴。“我想从头来过,可以吗”?世人的固执偏见,真是好难。
黑老大出狱想改邪归正,一群人拦着,兄弟相害,警察怀疑,这个社会没有重来的机会,设置滑稽中感到一丝悲凉。群像薄弱,桥段可笑,唯一真实的恐怕就是这个残酷的社会现状了——不给坏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看过电影解说
看的我没头没尾,剧情实在是老套至极
智霖哥哥跑的龙套真是完全惊艳啊,小眼镜太帅了
1/10
以前看的...........
以为有也搞,其实冇料倒。但出发点是好的。
聚集了这么多大牌然并卵,没有特色啊
找来老古惑仔来演古惑仔 冷饭热炒么 一般
可以一看,没别人说的那么烂
也算古惑仔一集?
片尾曲的配乐很好听,不愧是黎乃文啊!
一塌糊涂的剧情
半颗星签名加分。这部电影上映时,还是我一个人去影院的时候,到后来,我终于不用一个人去电影院了,因为我不去了。当过去回不去,就仰起头笑吧。
央视6套。
没戏剧张力的烂片~
演员胜过一切,只有香港人才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阮世生你还是做编剧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