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老和尚一生都在精进修行,活了120岁,遇到事却从不推诿,直至临终。
早年离家抛妻只为出家修行,妻子父母找来也闭门不见,看似是无情,实则是欲求修行的道心坚固,不想再被欲念牵起妄想烦恼。
独自在窑洞苦修五六年,一心一念已修炼出成,接着经由融镜老法师亲自点拨指导,经文教义已通大半。
后发愿从普陀山到五台山三步一拜朝山,为报父母之恩情积累功德,途中又遇故人,此时心性已有锤炼,若有半点不好的心念恐怕都走不到五台山,可见其心性坚固、善念深厚。
朝山完毕后,经国家社会动荡,参与协助慈禧太后政事权商,为避免国家子民的生命风险。
藏独期间也以身犯险,亲自去藏地求和。
后又搭建寺庙,亲力亲为,没有半点懒惰,以身作则。
慈悲宽容、禅定智慧影响了非常多的世间人和出家人,以其为佛教之表率。
即使是遇到了外道佛教,也不叫嚣打击,而是做着身为佛教弟子应该做的事。
对人既有悲心、又有智慧,既圆融看待佛法,不在外相上恪守佛弟子的身份、又时时刻刻关照内心起心动念,保持心不散乱。
一生做尽善事,不居功,不自傲,不恋名利。
此,大菩萨是也。
顶礼虚云法师,合十!
熬夜通宵终于看完了.《百年虚云》电视剧,这是我继电视剧《了凡的故事》后,又一部让我几度落泪的电视剧,剧中的主人公,虚云长老,舍小家为大家,为报父母恩,礼拜五台山,此生功德无量,不愧为一代禅宗。
圆寂后留下一个“戒”字,本人理解来说,戒就是放下。
心无执念,放下就是戒。
就如现在很多人来说一样,要戒烟戒酒戒色一样,难和易一念之间,纠结是放不下的,所以,嘴上说戒,心里不戒,纠结不下。
想清楚原由,自然能戒,世间万物,皆有因果,感谢这部电视剧,让我更加了解佛教,信佛不是迷信,南无阿弥陀佛!
“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最初知道百年虚云这部剧是13年左右。
最初知道虚云老和尚是在几岁时,听法师讲经时记住了这个名字。
当时小,不太懂!
一直没去深入了解。
13年仅仅是偶然在电视上看了不到半集。
一直到14年年初,在比较迷茫的时候,想起了这部剧,于是翻出来从一而终,一气呵成看完!
中途多次深深感动落泪,虚云老法师波澜壮阔而又精进坚韧的一生深深触动着我,对我当时整个精神进行了一次质的升华、飞跃及洗礼!
百年虚云可谓称得上是佛教人物传记第一剧,这四字是一诚法师(虚云老和尚弟子、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题。
此剧拍摄出来后,光过审就6年之久。
当中我们可以想象剧组经历了多少坎坷考验挑战,不过还好,最后终于面世!
这部剧基本算是完整的讲述了虚云老和尚的一生,主线脉络清晰。
但由于老和尚一生经历沧海桑田,内容格局过于庞大,再加上某些因素,好多传奇经历还未呈现其中,比如云门事变、陕西设坛求雪等等。
基本就是老老实实把老法师的一生讲述完毕。
但仅仅如此,都让人看的感慨万千,剧中完全是朴素平凡不加夸张的演绎。
此剧主演都是重量级别的,著名话剧老艺术家李起厚,斯琴高娃等。
不得不说,剧中每一个角色都很用心,跟导演有很大的关系。
尤其是李起厚老先生,他的演技彻彻底底的征服了我,让人感觉他就是活生生的虚云法师,不可不谓功力深厚。
更重要的,是艺术家内心对虚云老和尚的认知理解和深刻感悟,才能呈现伟大的一生。
片头片尾曲也很nice,片尾曲是虚云法师所写的辞世诗:少小离尘别故乡,天涯云水路茫茫。
百年岁月垂垂老,几度沧桑得得忘。
但教群迷登觉安,敢辞微命入炉汤。
众生无尽愿无尽,水月光中又一场。
可惜虚云法师扮演者李起厚老先生已于2018年5月辞世,深感惋惜!
大爱的老艺术家一路走好!
这部剧不是干巴巴的讲佛教理论,更主要是通过虚云法师的一生真实经历,让观众从中自己领悟,所以本人认为此剧不存在对佛教理论认识不够这种情况,毕竟是一诚法师等多位高僧大德参与制作。
真正的佛法阳光,开放而博大,润物细无声,而不是狭隘,干巴巴讲述。
细心人能感受到此剧幕后人员的良苦用心。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虚云老和尚的一生,大家可自行购买虚云老和尚年谱去深入了解。
在当下这个大环境下,能有这样的良心好剧问世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大家也不要要求太高,毕竟参与制作者更想把它拍的更宏大具体全面一些,但迫于一些限制,所以只能这样,但我认为这丝毫不影响此剧的闪耀光辉。
虚云老和尚从出生到少年产生出家念头,到不顾一切阻碍反对,排除万难出家,这是怎样的大丈夫!
出家一心潜心修行,自度度人。
在家人苦苦追寻中,依然坚守初心,毫不动摇,可谓是信愿坚固!
这让我想到我们自身,在自己的目标梦想前,是否能做到像老和尚一般雷打风吹不动,抵御重重诱惑,坚固坚韧不拔!
接着老和尚为追求自己梦想,深居岩洞苦行6年之久,与虎狼为伴,真菩萨也!
用我们世俗话讲,虚云老和尚也一直在追梦,他的梦想是开悟看破放下,了知生命真谛,自度度人,普渡众生!
跟我们凡人一样,这个过程中他也有迷茫,也有瓶颈!
但他始终珍惜做好当下每时每刻,初心不退,精进不退!
这是最难得的,这一点上我们常人又能否像他一样呢?
岩洞苦修过后,虚云法师后拜融镜长老学习天台教观,未报父母恩发宏愿三步一拜由普陀山起拜五台,再后徒步走访佛迹名山大川,西至印度,这个过程虚云法师修为已经很高了。
修行也是能量积累的过程,量变产生质变,在老法师几十年如一日的修行生涯中,本身能量已经聚集到一定程度!
高旻寺打禅七则是虚云法师转折点。
这之前,法师经历落水一难而有惊无险。
高旻寺禅七,能量汇聚,在第七天沙弥倒水时不小心烫到法师手,顿时杯子噗通落地,此时虚云法师开悟。
这开悟让人感觉好比置身一个大皮球中,能量已经充的够满,忽然杯子落地一声如利刃划破长空,拨云见日,突破瓶颈,即刻开悟!
法师即写了一首偈子: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
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歇!
又曰: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
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此处甚为感动!
虚云法师开悟那一霎那,脑海中几十年的经历过电影般的一幕幕呈现在眼前,让人不禁感慨世事如烟沧桑巨变,人生意义到底是为何?
说到这,剧中配乐也是满分,很有感觉!
虚云法师之后陪慈禧西行,一路普渡众生,尽自己所能,愿力广大!
发心大爱振兴多处佛教道场。
最让我感动落泪的一个镜头是幽莲将信物送到虚云老和尚面前时,读到谭氏写的信,阔别几十年,离尘别故乡,沧桑岁月感,让人顿时感动落泪!
坚守初心,不动不退,一往无前!
几十年人生,说短也短,说长也长,虚云法师的几十年是追梦不停的几十年!
当时我再度不禁感慨,常人能否像虚云法师一般长远心如此。
人生不应当将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享乐上,而应该延长自己生命的厚度!
其他还很多,就不多说了。
这次再度回想起来,让人深深感慨!
这部剧的正能量一直感染着我,给我动力!
感恩虚云法师,顶礼一代传奇高僧大德虚云法师!
此剧良心,当中有很多智慧,不信,你且来看!
幸福人生当看百年虚云!
惟升和尚简介:佛源上人传法大弟子之一,现为云南鸡足山虚云寺方丈。
惟升和尚,1973年生于广东,童真入道。
自1992年亲炙佛源上人修行,始终以诚恳的态度接受上人教导,于解行农禅扎实用功,深得上人赞许。
1997年古历正月初九,上人慈悲印可,传法其为云门宗第十四世法脉传人。
传法表信偈是: 惟有自性不求禅,升指之间绝妙玄。
月印澄潭光皎洁,云门宗旨善承宣。
1997年春,奉佛源上人慈命,惟升和尚只身从广东云门到云南大理鸡足山,在古寺遗址上主持筹建虚云寺。
2002年春,在鸡足山虚云寺落成暨佛像开光法会上,恩师佛源上人与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老和尚亲为主法加持送座,晋升惟升和尚为鸡足山虚云寺方丈。
惟升和尚以恩师佛源上人之心为心,于喧嚣纷繁的当代,为续佛慧命依然秉承上人法统,安隐灵山,寂静为乐。
和尚日常接引教化僧俗四众契理随机;禅行礼诵之余,留心于虚云老和尚法宝、鸡足山文史的搜寻与研读,偶吟诗词抒怀娱雅,已发表的主要著有《虚云老和尚的足迹》等。
前段进间还在想,如果把玄奘相对真实的取经历程拍成电视剧,或者拍一下真正修行的人的电视剧可能会不错。
正好出差福州时去西禅寺,在佛物流通处买了这百年虚云的碟子,效果不太清楚,挺可惜的。
估计是小成本制作,里面有许多有名的演员,估计多数是友情出演了,这片子把虚云老和尚从生到死的经历用20集电视剧讲完了。
个人觉得这是挺好的一种电视类型尝试,希望以后可以出来一部精品吧。
演虚云的演员,到中年之后的演员演得不错,前年的青年之类的就太做作了些,而且片中的配角们都比较失败,太脸谱化了,显得很弱智,倒是几个老和尚演得还不错。
台词对白挺失败的,只有虚云的台词设计尚可,片中把一些常见的禅词都揉合到里面去了,但一些打机锋的对白很白痴,这种片子应该请有相当佛学功底的人来帮忙的。
再者就是电视里把虚云的爱国主义跟维护国家统一着墨太多了,搞得有些CCTV的感觉。
场面不够大,群众演员也很少很不专业。
这些都是败笔。
虚云之后,中国佛门再无大师了,剩下的是释永信之类的丛林CEO,佛门道场现在基本流落成门票景点,当地政府把每一个寺庙当整成了生财工具,而这不知需要多少个虚云才能改变,真修行的僧侣中国现在有多少个呢?
➤虚云(古岩),1840年,120岁➤脚到哪里,我到哪里。
风到哪里,我到哪里➤再厚的寒冰太阳出来都会融化,再冷的饭菜柴火点燃都会煮热➤如果不是想就能拿出来的东西,那就不是天生的,而是唯心所造➤你出门的缘分还没到,凡事不可强求➤缘生缘灭,自然天生,能拴住一个人的身,却未必栓得住他的心➤十字街头好修行,心静自然静➤娥英,今日情债唯有来世偿还➤从今往后再也没有人能留住他的心了➤弟子出家是为了了脱生死,济度众生,续佛慧命➤第一刀,愿断一切恶,第二刀,愿修一切善,第三刀,愿度一切众➤不历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夫君,我知道你在看我,我能感觉到你的呼吸➤已伸不收,已进不退➤居山好,居山好,名缰利锁斩断了,一日一餐四时衣,慈悲喜舍忘记了。
居山好,居山好,七情六欲参空了,茫茫人海苦难多,只图自己清闲了➤如何才能使一滴水不干涸。
把它放入大海➤多情了,才会把我去掉,才会把众生装在心中➤大千世界,因缘和合互为链接,才得以平衡➤我欠父母的太多了,要用诚心在报恩➤我从普陀山来,要到五台山朝礼➤主战主和➤要是我的身子能够变成粮食救活一些百姓该有多好啊➤忠臣不怕死➤尘归尘,土归土➤极乐丹➤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心中有佛,出世入世没有区别,心中无佛,坐破蒲团读遍佛经也没有用处➤月亮圆了是十五,看不见月亮是三十,草发芽了是春天,落雪了就到了冬季➤做事时要认真,做完后空无所有➤少小离尘别故乡,天涯云水路茫茫,百年岁月垂垂老,几度沧桑得得忘
阿弥陀佛🙏百年虚云看的人唏嘘感叹❗又觉得佛法也是自身法!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就是佛家因果轮回的事情!
一位120岁圆寂的大法师,处处修缮寺院!
可以说一开始的他绝情但是他做到了放下又不放下的道理!
从清末到民国到抗日时期再到新中国!
他一直都在做,就像他在鸡足山遇到的那位修路的大法师,出家也在做!
路修了30多年大法师功德圆满圆寂含笑而去!
虚云法师救助灾民难民!
看剧全国各地寺院大法差不多都修缮过,剧的结尾大法师不过是想为佛门留下一领袈裟🙏让我想到了2008年汶川地震时汶川罗汉寺德宏法师!
帮助孕妇产妇避难生下来的孩子正好是108个地震宝宝!
佛法修佛也修心!
阿弥陀佛🙏
这电视两年前看过一次。。
因为没接触佛法所有的一切都停留在表面。。
这几天重新观看了一遍。。
才发现一些道理。。
虚云老和尚出生在富裕家庭,从小对佛法就感兴趣,长大后家里还给他娶了两个老婆,如果按照一般人讲这应该是衣食丰足无有欠缺的生活了,对虚云却不是,因为从小对佛法就感兴趣。。
了解的越多会发现世间有多么的苦,于是走向了跟佛陀一样的路。。
舍弃家庭投入苦修,证悟空性。。
据说虚云老和尚是某个大菩萨转世。。
带着使命来的
近日看《百年虚云》,前7集的戏剧冲突主要是围绕虚云法师离尘出家和世间情缘展开,这里的矛盾冲突给人的冲击十分强烈,给人的感受十分复杂。
当然,作为电视剧,编剧有意营造和渲染这种戏剧性的冲突,但参阅《虚云老和尚自述年谱》之后,可以知道基本是依托事实展开的。
之所以给人的感受十分复杂,主要是基于几种从各自角度上来说都是正确的理念,产生出的激烈冲突。
首先,从世间法来说,在那个时代,三纲五常是天经地义。
萧古岩(虚云法师俗名)作为人子,应当尽孝,尽孝之根本就是要延续萧家的子嗣血脉,现在也是社会持续发展的自然法则。
但古岩自幼便有离尘之意,与父亲的意愿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抛弃家庭,让父亲郁郁而终,至死也没有原谅。
另外,夫为妻纲,古岩两房妻子年轻嫁入萧家,虽为夫妻之名,却从未有夫妻之实,古岩出家而去,可以想见是怎样让两位妻子沉浸在巨大的痛苦之中。
其次,从人情上来说,人伦亲情是人之天性。
一是父亲的爱子之情。
萧父中年得此独子,虽然课子甚严,但爱子之切溢于言表。
古岩出家后,父亲万念俱灰,父子也从未相见,古岩虽也思念父亲,但父亲想念儿子之情更加强烈。
当然,世间没有永远的相聚,别离是每个人都要承受之痛苦,对亲人的执着最终也只是镜花水月,但萧父的爱子之情也不甚让人感慨。
另一更激烈的冲突是田氏、谭氏两位妻子的夫妻之情。
田氏、谭氏两位女子都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礼、温柔贤惠,两年夫妻之名,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夫妻之情,再说那个时代,即便无夫妻之情,嫁入萧家便是萧家之人,又何谈移情别恋。
古岩抛妻辞父、离尘出家,让田、谭两位妻子陷入了对丈夫深切的思念之中。
萧父辞官回湖南老家去世之后,田、谭两位妻子更无亲人依赖,和古岩庶母王氏一同出家为尼,王氏法名妙净,田氏法名真洁,谭氏法名清节。
不管是从剧中的故事来看,还是从《尼妙净留偈记》、《清节尼来书》来看,三位女子对虚云法师的思念从未断绝。
田氏出家四年后咳血去世。
宣统二年(1910年),法师七十一岁,得清节尼来书,知家中事,庶母于前一年西归,留偈曰:人生养子有何益。
翼硬展翅便冲飞。
怀胎命若悬丝险。
既生得安谢神祇。
乳哺不倦尿屎苦。
如狮捧球不暂离。
待得稚雏成鹏去。
慈亲衰老犹靠谁。
兄薄弟寒父亡故。
弃我婆媳竟何依。
痴情难解鞠育念。
益想益悲令人啼。
欲作鬼母寻子去。
举目云山万重围。
汝能志办生死事。
不见庞蕴把道违。
俗情法爱何殊义。
山禽尚晓栖落晖。
虽获同愿奉佛寺。
日洗寒山冷翠微。
儿既早为空王子。
世尊昔曾度阿姨。
恨兹娑婆尽烦恼。
休心今向极乐归。
清节尼来书云:君亦鸿雁别故乡 冲霄独自向南翔 可怜同巢哀哀侣 万里秋风续恨长望断天边月 泪泉泻满睛 我栖湘江上 竹痕已成斑君必成大道 慧业日当新 昔时火宅侣 原是法城亲当然,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虚云法师早已佛缘具足、前世注定,只不过是寄居于萧家,托名古岩而已。
虚云法师所生之年代,山河破碎、法脉衰微,虚云法师发愿出家,历僧腊一百零一年,弘宗演教,肩挑五家法脉,中兴六大名刹,重建大小寺院庵堂八十余处,付法得戒及四众归依弟子逾五百万人,中国佛教的一息命脉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由此反思虽萧家三脉断绝,但中国佛教繁衍昌盛,亦不胜唏嘘,是舍小家而续佛慧命。
电视剧到第7集,已是1895年,虚云法师五十六岁,为谭仕奇念经超度后(谭仕奇其人其事为剧中虚构),与萧古岩有关的情缘已经断绝,在扬州高旻寺禅七中顿然开悟。
中国已经进入到了最命途多舛的时期,世间再无萧古岩,但虚云法师恢弘壮阔的一生才刚刚开始。
————————————————————————————————————————————————附:《尼妙净留偈记》比丘尼妙净者。
俗姓王氏。
云公之庶母也。
云公法名古岩。
字德清。
号虚云。
湘乡人。
俗姓萧。
梁武之后也。
父玉堂。
佐治福建泉州府幕。
母颜夫人。
年踰四十无子。
祷观音大士得孕。
父母梦一长须青袍人。
头顶观音。
身骑猛虎。
跳入床上。
母惊醒。
异香薰室。
既生云公。
落地乃一肉球。
母大失望。
气壅而绝。
越日有卖药翁来。
剖肉球得男。
即云公也。
庶母抚育之。
云公性不喜茹荤。
稍长就傅。
不嗜儒书。
性好佛经。
父滋不悦。
严责之。
年十七。
以兼祧故。
父为娶二媳。
一田氏。
一谭氏。
云公不欲也。
遁于闽海鼓山。
礼妙莲长老为师。
同治三年甲子岁父去世。
庶母遂领二媳入佛门为尼。
田氏旧患咯血。
披剃四腊即病殁。
谭氏尚存。
为湘乡观音山尼。
法名清节。
尝寄书云公。
称己酉腊八庶母西归。
当弥留时。
跏趺留偈而逝。
其偈曰。
人生养子有何益。
翼硬展翅便冲飞。
怀胎命若悬丝险。
既生得安谢神祇。
乳哺不倦尿屎苦。
如狮捧球不暂离。
待得稚雏成鹏去。
慈亲衰老犹靠谁。
兄薄弟寒父亡故。
弃我婆媳竟何依。
痴情难解鞠育念。
益想益悲令人啼。
欲作鬼母寻子去。
举目云山万重围。
汝能志办生死事。
不见庞蕴把道违。
俗情法爱何殊义。
山禽尚晓栖落晖。
虽获同愿奉佛寺。
日洗寒山冷翠微。
儿既早为空王子。
世尊昔曾度阿姨。
恨兹娑婆尽烦恼。
休心今向极乐归。
又一偈云每因恩爱恋红尘。
贪迷忘失本来人。
八十余年皆幻梦。
万事成空无一人。
今朝解脱生前累。
换取莲邦净妙身。
有缘念佛归西去。
莫于苦海甘沈沦。
云公得书悲喜交集。
悲者悲抚育之恩未报。
喜者喜庶母出家四十余年。
命终心不颠倒。
留偈而逝。
即生西之兆也。
民国十一年岁次壬戌夏 陈荣昌敬撰并书《清节尼来书》拜违 尊颜。
时深系念。
奈云山阻隔。
音问难通。
疏慢之愆。
职是之故。
遥维 德公大和尚。
动定绥和。
法体康健。
曷胜远祝。
忆君遁别家山。
已五十余年。
寤寐之间。
刻难忘怀。
未审道履何处。
仙乡何所。
未获卫侍左右。
实深歉仄。
今春正月。
侧闻高隐闽海。
优游自得。
闻之不禁悲喜交集。
然究未知的实下落。
真令悬恋难测。
因念上离父母养育之恩。
下弃吾等结发之情。
清夜思惟。
其心安忍。
况今兄薄弟寒。
父母年迈。
吾等命乖。
未能兴宗继嗣。
家中无倚靠之人。
宗嗣无接续之丁。
每忆念及。
未尝不涔涔泪下也。
儒以五常为道。
昔湘仙尚度文公及妻。
且我佛以亲怨平等。
调达耶输。
尽先度之。
想吾等与君岂非缘乎。
既不动乡关之念。
还须思劬劳之恩。
吾等无奈之何。
今将家事。
略述大概。
自驾别后。
慈父令人四探无著。
恸念于怀。
常感有病。
告老回家。
养病一年余。
至甲子年(同治三年)十二月初四日巳时逝世。
丧事办妥后。
姨母(即庶母王氏)领我并田氏小姐。
同入佛门。
姨母法名妙净。
田氏鹅英法名真洁。
我名清节。
家事概交叔婶料理。
多作善举公益。
余不烦叙。
鹅英吐红。
披缁四腊。
撒手西归。
乙亥年。
伯父在温州病故。
我大哥现牧西宁府。
荣国(从弟)偕鹅英三弟赴东洋。
华国继续君嗣。
至富国从君去后。
未见信音。
古谓大善无后。
君虽僧伽再世。
然顿绝二祠香烟。
虽是菩萨度尽众生。
未免使愚迷谤无孝义。
吾本于孝义有亏。
常慕君之灵根深厚。
志昂誓坚。
若莲花之不染污泥。
又何必远离乡井。
顿忘根本。
吾之所以痛苦呈书者。
特为此也。
去冬(宣统元年)己酉岁。
十二月初八辰时。
姨母王氏(即比丘尼妙净)告辞西归。
在弥留时。
跏趺说偈。
(偈见留偈记碑中)偈毕。
敛视寂逝。
异香数日。
端坐巍巍。
俨然如生。
嗟乎。
世虽梦幻。
木人也感涕矣。
今寄数语。
使知家中事务。
信到之日。
速请束装就道。
万勿迟延。
并将富国一同回家。
不枉清节倾渴翘冀。
竭尽愚忱。
是吾所深幸也。
况兹圣教凋凌。
楚夏风俗。
君岂不知。
伏祈我师如迦叶尊者。
放紫金光。
同作法侣。
满腔蓄泪。
尽形一望也。
鄙语千言难尽。
意义在不言中。
匪朝匪夕。
盼祷无涯矣。
肃此敬叩慈安。
伏乞丙鉴不宣。
君亦鸿雁别故乡 冲霄独自向南翔 可怜同巢哀哀侣 万里秋风续恨长望断天边月 泪泉泻满睛 我栖湘江上 竹痕已成斑君必成大道 慧业日当新 昔时火宅侣 原是法城亲观音山尼弟子清节顶礼百拜哽咽泣书时(宣统二年)庚戌二月十九日
看到有人怀疑虚老一生行迹,颇感痛心。
有的事无法考证,但这两件事谁也无法否认吧。
一、虚老1949年没有留在香港,也没有去台湾和美国,而是毅然回国。
说明他是爱国的。
二、晚年他身为中国佛协名誉会长,完全可以留在北京安享晚年,但他选择去云居山修复祖庭。
祖庭修复了,他仍然住在牛棚。
说明他不是贪图享受的人。
能做到这两件事的人,极少。
诋毁老人家的那些人,问问自己,在同样的情况下是否能做到和老人家一样?
如果做不到,就少造点口业吧。
在面临选择时,他不会选容易的,总是选困难的。
男主真的好可爱 嗷呜
好呆的剧啊(而且很艺术),男主一顿一顿的很可爱,有在勇敢地成长,喜欢!!
哦,奥托,你的生活到底有什么问题?不就被分手吗?你把胡子剃了一人独美不好吗?兜兜转转绕一圈,生活还是回到了原点,还是那份工作,还是那个闺蜜,还是那所老房子,还是那位小卖部老板。当然生活是螺旋上升的,虽然貌似回到了原点,但那些经历也教会了我们成长。只是,生活不一定非得追求激情,耐得住寂寞,也挺酷的。
1080p
奥托非常帅气、非常可爱、这张脸实在好看!剧情嘛作为短剧塞了不少命题,医生也是普通人、原生家庭、都市男同失恋纵欲日记,编剧水平有心无力。
男主离远了看有点像甜茶。故事还可以,但还是有点处理得太浅了,如果有第二季就好了。
男主像个boring的小狗
背景很像中年失恋日记走向很像微笑符be版本。我觉得还真的蛮好看的。好喜欢欧洲bl的vibe…
9/10,不错的喜剧,展现了布鲁塞尔多元、混杂又迷失的生活。剧中多语言切换自然,男主奥托在荷兰(弗拉芒)语、法语和英语之间游刃有余,贴合这座城市的语言现实。虽然剧情里不乏裸露镜头,但男主却只露了屁屁😓。剧中他约到Fetish爱好者、隔着glory hole与人谈心的情节,荒诞又好笑,同时也透出一种微妙的孤独感。到了最后,朋友、客户,甚至狗都有了归属,只有奥托依旧孤身一人。表面是喜剧,内核却是孤独与身份迷失的悲剧。
很可爱的故事,我们都不完美,但永远在努力
还好
剧情什么的确实没有什么新意,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没出现什么新的内容,最后前任可能的回心转意更是狗血至极,总体来说只是还行吧。
放过前任也是放过自己,故事最终总算能看奥托不再是一直端着的奥托,渐渐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重视自己的感受。感觉编剧想讨论一些更深层面的东西,可惜剧情只支持各路男人成为群像剧中的普通角色,过完就忘了。为了可爱的奥托和闺蜜,还是打四星。
有种娓娓道来的伤感的感觉,一则布鲁塞尔的正发生的故事。男主实在是太帅了,让这个故事失真了一些。不过话说回来,也确实有很多帅气男同私下里就是这么普通。不管如何,但最后都是追求一份自洽把。这部小品,值得一看,其中有暖心的友情,有沮丧的分手,有工作上的起伏,有自我和解的路程,还有原生家庭的困境。让我佩服的是,他们丢掉工作后一点都不焦虑!继续自己的生活,问题但最后还会迎刃而解,或许这就是有欧洲身份给的底气把
好看。男主一边是心理咨询师的身份,一边面对失恋后的心理状态,蛮有轻喜剧风味的,男主湿漉漉的忧郁小眼神看的我心都要化了。
总体还行,但实在不明白男主为什么要留这个小胡子。
想要变一变
当背景音挺好 文艺片就是半个小时不看转头还是那么回事 好代 异性cb我的一生挚爱
和前任和解,和自己和解,和家庭和解,工作还回来了,显然故事最后还是包饺子(汉堡)了,不过有看到男主的成长。为什么不早点和前任这个渣男一刀两断,喜欢倒贴的你我都知道什么原因哈。最后用grindr找狗狗有被笑到,猫猫狗狗真的就是通讯录们的骨肉😂。
和《限定单身》类似的风格,整体节奏特别舒服,时间也不长不短,特别好的一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