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4102978/discussion/615306539/11-20: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4102978/discussion/615306540/21-30: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4102978/discussion/615306543/31-40: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4102978/discussion/615306544/41-43: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4102978/discussion/615306546/
五星。
真实到无以复加。
除了少数的几个反派,其他人都喜欢,甚至那些身上缺点表现的很明显的将刻薄、自私上海阿姨们也喜欢,仿佛她骂完你还会见你去她家吃饭,你落难她会落进下石但还是能知道她们也有血有肉会心疼人,有怜悯之心。
另:爱老谢、老陆这俩老家伙,演出了活生生的两个让人喜欢又心疼的角色,哪怕我生活里有像他们的人,我也会想像闺女一样去对他们好,和他们这种人物沾点边也是幸福的,所以我会善待真实生活里碰见的各种人,因为每个人都不容易。
可爱的苦瓜,他有点让我想起丽江大哥,叶子,这么多主角中,作为女性身份的我不自觉把视角代入到她身上,可能我爸看会把老谢当主角一样的道理。
叶子,叶子,多轻唤几下她的名字。
除了瞎了眼喜欢那个小白脸之外,(编剧这么安排也说的通,互补,她又是奉献型人格)其他她身上的点,我都 喜欢 啊………她值得被李总那么欣赏吧。
轮子:真男人。
有情有义,从没有退缩过,没有做过让自己后悔的事。
有勇有谋有担当。
笑起来可让人心化了,哪个女人跟了这样一个男人都做梦会笑醒。
叶子和轮子的感情线为什么来的这么迟?
从友情变爱情,一开始就是合适的,用了那么久才知道今生挚爱就在身边,风风雨雨走过这么多年。
好心疼老谢啊,喜欢晚年的他,😭太迷人了,身上散发的人格魅力,爷爷辈的让人可亲可敬。
看的43集,有好几次忍不住说“靠”,店主被移位,老路借一万,老谢找小媳妇,老谢钱被骗,老路儿子叫他爸爸,疫情他们楼下捡飞机,小水媳妇变成熟他们的曲折爱情,人性中的曲曲折折,看你看到的是哪些面,张三眼里她是好人可以列举各种例子出来论证,李四眼里他是恶人可以哭诉各种不好。
所以这个世界各种连线。
交织变化。
看的心里沉沉的,一颗心像里面住了几个在揉面团的小人,把我唯一的一颗心揉来揉去。
蛐蛐的质朴和爱情,戒毒的痛苦。
一个女人的转变。
街坊邻里的互相关照。
玲珑的百合笑。
作家的不得意。
每个人过的都不轻松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
每个人物的小心思都装进饱满的性格里面了。
演绎了一个小世界里的大世界。
落落的音乐成绩。
老路的嘚瑟赚钱了,炒股大神,跳楼,到丧子后的坐轮椅痴呆。
老路和老谢的几十年的友谊,这是儿女给不了的,老谢出狱后老陆陪他喝酒唠嗑。
每天来看他。
老路住院后老谢给他洗脚。
马少桦第一次流下印象是濮存昕主演《英雄无悔》里的刘贵田,他在一次行动中腿被炸断了,有点窝囊的一个角色再就是疯狂赛车里黄渤他师傅然后是《生存之民工》里的谢老大,《外乡人》里的谢长发有一天忽然觉得他特像孙中山。
一查才发现已经演过几次国父了。
恩,马少桦,支持!
🌿虽然我很想隐瞒,但我着实被轮哥的帅气、叶子的可爱以及她俩曲折曲折曲折曲折的感情线给吸引和担惊受怕整整42集!
讲道理,如果最后她们没在一起我肯定要哭的!
😂这里还要表扬李冬升大宝贝🎈轮子和叶子的演技自然没得说,在这个基础上,我觉得叶子,她的气质真的可盐可甜,我个人喜欢盐🧂轮子,感觉他神似柳云龙,其实也是呢!
(都是表扬外型好和气质好的意思😊)📽群像戏也看过挺多了,这次看《外乡人》是我主动搜索的,主题虽然不是《闯关东》一样的典型年代剧,但是更有自己的特点。
片头片尾很有特色,突阔突缩的运镜还是需要两集时间适应一下😄片中背景插播的新闻消息是我没有很深亲历感的,因为1998--2008年间,我还是个小屁孩,生活在小屁孩的世界里,所以看剧中的故事,感觉,只是感觉啊,好像回到过去的另一个平行时空经历了一遍时间。
片尾曲加分🎧。
🍂感叹本剧真的是非常优秀的群像戏,但我也在想为什么好的作品(尤其影视作品)无法被复制。
也许是2009到2019年间,太多东西变得太快了,快到很难让人捕捉到规律甚至一个稳定的形象。
这或许也是常理,因为人,生活,本就无规律可循。
总之,这部剧像照进时光隧道的一束光,还是没有滤镜的那种自然光,让我得以在心和脑中:看到过去,看清眼下,和未知的将来,我很开心,很珍惜🪴
几乎可以肯定,这将是我2016年的最爱国产连续剧。
有些人可能看过管虎更早的时候拍摄的连续剧《民工》(又名《春天里》,黄渤借此剧出名),而对从另一个角度——外来户、打工者、漂泊者——反映社会非主流人群的《外乡人》知晓不多。
简单的说吧,《外乡人》是那种几乎一句煽情的台词都不需要,全靠情节推动和演技,竟然每集都有泪点的戏。
照例,先说叙事结构。
《外乡人》共43集,第一集是以2001年中国驻南使馆被炸为背景,最后一集就演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平均每四集讲述一年,是一部上海底层本地人民和外来人口十年的生活志。
管虎刻意表现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申奥、非典、奥运会、汶川地震等,但这些作为背景的宏大叙事,主要是用来衬托外乡人的辛酸,而不是叙事的主体。
这一叙事风格的妙处在于,一方面能够让很多观众产生怀旧情绪,自觉地进入到叙事之中,另一方面,则表现出了外乡人的淳朴——国家也好,宏大叙事也好,上海也好,对他们并没有足够的善意或恶意,任何宏大叙事和宏大的城市,均会漠视普通人的存在——但他们却仍然爱国、爱城市、爱上海。
这或许是中国人的一种优良品德?
算是吧,或者不算,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外乡人》之所以好看,主要倒不是因为故事情节。
严格的说,虽然这部戏人物众多、情节跌宕起伏,但这些“故事”的戏剧性并不强,只是小人物的吃喝拉撒,邻里之间的鸡毛蒜皮,情节非常密集但多半很琐碎。
因此,这部戏主要好看在人物的塑造,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精彩表现。
《外乡人》没有单一主角,而是有多个主角,这几个主角的戏码容量相当、情感力度相当,如果每个主角的戏单独拎出来,都能拍成很好的电影,这种叙事结构倒颇像中国艺术史上所谓的“散点透视”(虽然我个人认为,就中国画而言,都散点了,还怎么透视?
伪概念吧。
这又是别的话题,按下不谈)。
管虎这一点确实很牛逼。
但对我来说,我之所以屡屡被触动泪点,是因为《外乡人》反映的2001-2010年,正好是我从大一到博三的岁月,恰恰概括了我最美好的学生时代。
管虎设置的时代背景,哪一个我都熟悉的不得了,每集后的片尾曲也都是当年的流行歌,说实话,冷不防听到羽泉的《最美》,我眼泪根本止不住。
我几乎每一集都会被带回到旧日时光。
而片中有两对人,又格外让我感动。
一对是男孩轮子和女孩叶子,他俩第一集就好像要在一起了,但直到最后一集,管虎才暗示他们会在一起。
这漫长的十年里,他们各自为别人打工,被别人爱慕,虽然彼此似有情缘,但始终是朋友。
这两个打工者的爱情拍的非常美,就像发生在学校里的那些爱情一样,如此温暖、朴实、真挚,我常常看着他们幸福的笑而幸福的哭,我真没想到在这样一部戏里能看到如此优秀的青春爱情戏,比那些所谓的偶像剧美好太多。
另一对是河南的包工头老谢和苏北的裁缝店老板老陆。
这两位中年男人是老冤家,又同时都对丁嘉丽饰演的东北妇女有好感(插一句:丁嘉丽真是下岗女工和农村进城妇女的化身啊),平时见面就吵架,有时候还差点打起来。
可是,真正遇到了困难,另一个人会伸出兄弟般的援手。
譬如老谢出狱,老陆拎着白酒去看他,开导他,那些话只有老编剧才写得出,老戏骨才演的好看;老陆因为丧子而得了精神病,老谢去医院给他洗脚,令人伤感不已。
这种底层人民互相取暖的兄弟情义,恐怕也只能在外乡的漂泊者之间才能找到。
这两对角色我认为是《外乡人》最好的故事,之所以好,还有一个共同点:喝酒。
轮子是内蒙人,叶子是四川人,这两个人都是好酒之徒,酒量也大。
叶子一整就是七八瓶啤酒,一失恋就喝酒,她喝酒的样子很好看,鼻子盛开着鼻涕花,眼睛却写满深意。
叶子被毛头欺负的时候,轮子打抱不平,毛头搬来一打啤酒让轮子喝光才肯罢休,结果轮子直接对瓶吹了一瓶白酒。
我们曾经的校园爱情呢,不也是这样吗?
是的,我见过的,我听过的,是这样的。
我觉得女生贪杯好酒一点也不是坏事,和女生喝酒,我从来都是以兄弟的名义敬你们的啊。
老谢和老陆也是如此,他们频频在小店喝啤酒,在小酒馆喝黄酒,在家里就花生米喝白酒。
中年男人的喝酒往往最可厌,特别是七八个人胡吃海塞,吹牛拼酒,都很讨厌。
但是,两三个男人喝酒就不是这样了,不论是同年的朋友还是父子翁婿,不论是冤家还是兄弟,两个男人对着头喝酒,声音不大,会心很多,那种甜蜜、舒适、美好、天宽地阔,不在其中者难以体会。
老谢和老陆就是如此。
《外乡人》除了人拍的好,酒拍的也好。
酒这个东西,我认为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这一点,我没什么可争的,谁也别跟我争。
当然,我目前处在戒酒期,期待顺利完成今年的任务,然后就可以开戒了。
每一个演员哪怕一个群众演员都表演的那么细腻,真实,真的是很有深度的一部电视剧。
感情线,亲情线都刻画的那么好,尤其被李总对叶子的感情感动,可能大多数人觉得叶子和轮子才是最适合的,可我独独被李总和叶子分手时的温暖感动的哭了,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叶子一样幸运的遇到李总,叶子遇到李总实属幸运!
故事发展合情合理,各条线路自然融合,自然到感觉就是一部纪录片,记录了真实发生的事情,社会的险恶复杂,人物性格的多面,家事国事的交融,生活是最好的剧本,佩服编剧!
看这部剧,仿佛跟大院的人们一起经历了1991~2008这十多年,看社会的变迁与人物的命运沉浮,真的会让人懂得好多生活的道理,下面就随性地说一下对一些主要人物的感触吧。
徐大姐,不复杂,就是热心肠,爱憎分明,直来直去,拥有这种性格的她经历了丈夫病故,亲戚追债以及饺子店被偷等一系列变故,最终还是凭自己努力活得越来越好。
谢广发,包工头,当过村长,典型的人精,但也具有农村人的朴实,底层人格不坏,一切算计不过是为了生存,阅人无数的他却难逃王娟半老徐娘美色诱惑和为其包扎手指感动,被骗几十万回到解放前,这更像是城市蜂窝煤骗子对农村糠萝卜人精的降维打击,个人觉得中间差的就是做人最基本的良知底线。
顺便提一句,与广东女婿的飙戏真是笑死人不偿命。。。
叶子,农村靓女来到城市,单纯直爽泼辣,不管是在发廊、按摩店还是地产公司,势单力薄的她屡次差点失身,最终也错过了与成功男人的感情,和轮子走在一起。
轮子,帅男孤儿,正直,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一招制服小毛头,阳刚之气使得其身边不缺女人,叶子,白富美丹妮,最终凭着开车的手艺和爱好过上了不错的生活。
千里寻母,到头来却发现热脸贴了冷臀部,我们有很多事情不也是这样的吗?
王冬至,满腹经纶,固执,本性不坏,对女儿的态度却造成了和妻子离婚,生活失意,又因为生活经验的缺乏被这个骗被那个骗。
最终的结局虽然不错,但是很假,诺诺如果没考上理想的学校呢,望女成凤的他会怎么做?
杜琳琅,戏子,什么场面没见过,会对他动真情吗?
别抬杠,我说的是正常社会中的大概率情况。
事实证明,学问是得有,为人处世的社会经验更要有。
陆文昌,说话尖酸,但也会拿钱帮助别人渡过难关,在发现买房被骗之后火速找到下家,我们可以指责他,但自己遇到了这些事,有多少人会像他一样做?
实际我觉得上这个人不应该存在,我始终不相信他会在大义面前正义凛然。
即使真的存在,他也是双重人格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极少。
这个人给我看得纠结。。。
从他可以看出,家庭关系的失败,是一个男人最大的失败。
李宝根,小领导,为人不错,却也玩弄小权术,吃房租回扣,盖阁楼坑拆迁款,但上海本地人,咋的说都过得不会差,这就是城市发展的红利,城市户口的优势。
金花和梅子两个上海妇女,反面教材,让观众始终看不惯,爱炫耀,爱说风凉话,见不得别人好,只允许自己比别人过得好。
好了,人物就说这么多吧,故事发展结合了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台独陈水扁上台,国足冲出亚洲,南海撞机,非典,雪灾,08地震以及北京奥运会等一系列时事,结合得也很好,人们对这些事情的反应,这些事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等,还有街边那些有年代感的流行歌曲,都体现了制作团队的用心。
感谢这部剧,通过浏览别人十多年的人生经历,给自己了很多有益的启发,上面说的很随性,还有很多没来得及说,但还是那句话,生活就是最好的剧本,这就是生活。
除了夸,这部剧也有缺点,上面提到了一点,此外就是人们真的会那么互相帮助吗?
这是这部剧的叙事基石,同时也是最大的疑问。
我们发出这样的疑问,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基本没见过这样的,但你没见过的东西就不应该相信吗?
我一开始觉得 我的团长我的团,算国内最尖儿的电视剧,但是他其实还是在专心的抄袭美国内点儿个人英雄主义,而且在我心目中,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某些角色也是我热衷最求的生活态度。
忽然间,有这么一部我才看了5集就已经服了的电视剧 外乡人。
从名字上来看没一点儿的遮拦,多了一点儿诗意。
如果是个在事儿逼点儿的导演没准儿就管这部电视剧叫外地人或者别的什么更直接也更有轰动效应的名字了。
好的,外乡人,真他妈的牛逼。
拍摄的十分讲究,国内电视剧摄影技术的高水准,不知道为什么始终给我一种特别80年代的感觉,虽然他讲的是90年代末的事情。
他开始在一座真实的城市(我特别觉得哪些把明明很强城市色彩的戏换一傻逼名字的导演及编剧)里给大家描绘一个生活圈。
各种各样儿的城市底层,实际,不废话,还带着点儿社会底层对社会的另外一个世界里的不屑。
真是不错的电视剧,虽然全是生活的里废话,但哪些演员就跟长在内屋子里一样的没废话的演着那种底层的生活状态。
我在他们脸上根本看不到我经常看到的上海,哪些学日本学韩国的脂粉气,还有哪些没完没了的高级劲,我觉得这个就是底层的真实的上海,跟纪录片儿一样的过瘾。
一般的电视剧你都能说出来那个演员牛逼那个不牛逼,这部呢?
好像没演员似的吧。
我看完了,想起来,当年的渴望,血染的风采
多年来看过最好的华语电视剧。
拍摄地点距离我现在住的地方不到500m,在北外滩。
1.这看起来并不像是电视剧,而是纪录片。
没有穿越,没有闪回,没有滤镜。
片子里的每个人都像是角色本身一样。
好多老戏骨,都是影帝级的表现。
比如, 马少骅 老师饰演老谢的一时的风光,出狱后的畏畏缩缩,还有得知自己健康的消息的那种劫后余生的小得意与后怕,尺度拿捏得极好,能让人情绪上身。
2.管虎的导演手法把多线叙事讲的非常的服帖。
在拍摄对话的时候,镜头总是不平滑的间距的过度,像是总是在述说,那些人物命运的动荡和不安。
而在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细节场景里,情绪突然就贴着你的脸就上来了。
3.上海疫情,让很多人对于大都市的理想化破灭。
而在疫情中看这个片子,则让我看到上海的美好泡沫下面既残酷,又动人的真实。
一座城市的建立和发展,不止需要本地人,而是需要不断地吸纳很多外来人的生命的精华才能建立。
这群外乡人不断成长的故事,也是他们在面对新的世界,不断从边缘融入社会的故事。
不由让人感叹,他们的生活太苦了,也无奈,可生命的韧劲还是让他们坚持了下来。
4.时间线上,串联了1998-2008年,也是一个时代的小缩影。
申奥,超女,包工头,非典,炒房,网吧,股灾,汶川地震,奥运。
小人物的故事随着时代的沉浮,也折射了那个时代的冲突。
看到了不同年代的人,面对新时代的冲突的不同态度。
5.从更大的背景下看,从乡村到城市,这是一条艰难的变化之路。
而剧中每个人在人生路上面对的考验,每个家族都或多或少经历过。
而这些家族的经历,也成为了一部分人人格的底色。
收获:生命中没有容易的事,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能力(人格、视野、专业技能),不断地和社会产生有效的互动,(愿意主动帮助别人,也肯定别人对于自己的支持和帮助)才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避免因为个人认知和经验的不足,特别是社会化的经验不足导致的“受害者”心态,把一切归因于外界。
因为这样会让一个人持续地陷入自我短视的耗竭之中。
社会底层的人民没有别的什么东西,只有浑身的劲,有条件坚持持续地做一件事情非常难。
而且他们保护自己的方式都很少。
即便是有,都是比较受限制的方式——比如,轮子大多数时候解决问题的代价都是受伤。
早年的创伤,让他在处理更加复杂的关系上,经常处在一个边界不清,牺牲自己成为拯救者的位置上。
而王作家的人格的改变是很少的。
他的自恋和偏执成就了他过去的成功,也限制了他自己。
他爽了自己,苦了女儿。
比如,坚持私塾教育,不送女儿上学;比如,经济状况也一直是艰难的,也让孩子陷入了很多窘境,一旦让他碰到挑战自己个人尊严的事情,他基本都会不顾周遭环境的刚。
要不是有一个非常适合他的琳琅,女儿的心理状态会非常差。
一个人的成功,背后一定是有一群人,甚至是几代人的支持。
而成功的继续保持,一定是知道自己的身份和位置,在搞好自我和他人的关系的基础之上的。
性,金钱,毒品,欲望总是在各种创伤的缝隙之中钻进来,考验人的灵魂。
守得住边界的人,最终会过得不错。
持续片段更新中,想到什么写什么。
2023.03.25 在腾讯视频开启看《外乡人》,需要会员。
2023.03.29 看到了第八集,主要人物都已出场,喜欢这部剧的理由就是太感同身受了,甚至人物我都能在现实生活一一对应。
之前住三合里的老弄堂,家里是二楼,一楼是店面,一楼与二楼的木楼梯拐角还有一个亭子间。
三楼是一对上海夫妻,男方在居委工作,夫妻二人在通往三楼的楼梯上安装了一个木门,这样就不能让其他人上去天台,就能据为己有了。
2016年 采访20240915 我居然没有继续写下去?!
情节差不多又要重新看才能感触了,这算是我人生电视剧之一了,另外的有《士兵突击》、《绝命毒师》、《纸醉金迷》了。
(未完待续)
土著永远只是衬托包衣粪斗的炮灰
为什么我没觉得有那么好呢?
映像最深的还是长宁那套40万的房子了😭
还好。
大致讲了从1999年到2007年间发生在上海一弄堂大院里的一群住户的故事,以时间为经,穿插大小事件为纬,人物形象来说刻画地很真实,很接地气,对于没有在大院里生活过的人来说是形象立体的展示,但是美中不足,不明白玲琅为毛要住在大杂院里?她不缺钱,似乎她的存在就是为了等王唯诺。还有作家,这么多年他是怎么活下来的?写的东西没出版,也没个工作,还有女儿要养。情节方面大体还可以。但是不够深入,许多事情讲着讲着就没了,不知道是被剪了,还是故意为之,许多事情挖掘的不够深,或许是被剪了吧。还有一点,有几个镜头穿帮,比如黄渤看电视那集,电视上放着05年的超女选秀,结果一开始说是03年,当然这都是小毛病,这是一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电视剧。
神编剧,神表演!
丁嘉丽演得真好。
除了一方有难 八方借钱是假的 其他特别真实 追的不是剧 其实是生活 每位演员都是影帝影后级别表演 看写实剧还看管虎
09年拍的99年剧。个人不喜欢。黄渤唱的很过瘾吧。33集和41集马少骅和高景文飚戏。40集乐极生悲中国梦碎。
每天都有许多新鲜的灵魂,他们穿着自己最好的衣裳来到这座城市寻找自己的梦和那些关于生活的答案
真实生动,朴素感人
后半部分疲软
有点啰嗦,主旋律太强
主题不够纯粹了,故事苍白不实际,演员戏份不够饱满,故事结构散漫拖沓,远无不及民工之厚实精粹态了,只又一老陆的父子间羁绊略使人感到琢磨
管虎+黄渤,你值得拥有。
这才是最贴近生活的,中国人自己的电视剧。很真实很实谈得生活家庭剧。
个人感觉这是管虎导演最差的一部戏,人物虽然多,但是感情线,转折,人物塑造非常差,看着乱哄哄的,而且强行把国家大事拼凑进去,搞了好几次大聚会场景,也感觉脱离现实
意外的感人!
有趣
演员们的演技都不错,这是最大亮点。要吐槽的是编导的智商,2006年了,炒股居然还是柜台交割?2万股的股票,需要股权转让?而且,8块多的股票,居然一天这内可以涨到15块多?还有最负能量的一幕是,以偷盗和欺骗方式获得饺子店的所有权,居然不受法律制裁!这是要把中国公检法体系扔在地上再踏上一只脚啊,这都能通过审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