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本人一直秉承“一部类型片内必须将主题与故事表述完整,观众没有义务为故事背景或导演背书补课”。
所以一直纠结这部片子大量差评是否因为观众没有EVA观影经验,不足以理解庵野秀明表现手法。
拉完片做完AB故事结构表我才明白:看不下去这部片子和懂不懂特摄、庵野、哥斯拉没有关系,纯粹就是审美经验不足、审美能力低下。
这部主类型虽是怪兽片,其A故事类型却是政治惊悚,说实话看不了政治惊悚的没有资格评论电影
《新哥斯拉》斩获2017年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
导演兼编剧的庵野秀明获得1919年创刊的日本电影杂志《电影旬报》的年度编剧奖。
《新哥斯拉》在日本的票房已突破80亿日元。
目前,《新哥斯拉》IMDb评分6.8,MTC评分67,烂番茄新鲜度85%,爆米花指数76%。
日式主旋律特摄片/灾难片/怪兽片。
配乐与音效复古上世纪的味道,前中段的伪纪录片感较强。
石原里美在本片中饰演美国特使,其浮夸油腻的演技发挥堪忧,又或是导演想塑造的美国政客形象。
虽有批判老人政治,但终究是能屈能伸的临时首相老人靠鞠躬换来法国的支持、联欧阻美;虽有讽刺官僚主义之低效,但又借由角色之口说出这是民主政治的体现;虽有指出美国官方的强大且霸道,但还是多亏了愿意协助日本官方的美国特使;虽有安排美国官方意图通过对东京的大面积核打击来消灭哥斯拉,但又借角色之口说出“就算这里是纽约,他们也会做出一样的决定”。
哥斯拉是各国随意丢弃、倾倒核放射物的污染恶果,这一设定意在传达“反核、环境保护”的思想,但绝非本片的重点。
“主观臆断和纸上谈兵,这是过去皇军发动战争的原因,造成三百万国民伤亡”,影片中美国特使的奶奶是日本核爆的受害者,这是反战还是反战败呢?
其实也不是本片的重点。
影片主要反映二战后的日本主权丧失与日美关系的不平等。
由于日本自卫队无法对哥斯拉造成有效打击,只能无奈接受美国官方对哥斯拉采取核打击的提案(在日本国土上实施第三次核爆),该段引出本片的中心思想:一是批判美国对二战后日本的控制,日本作为美国的属国,丧失军事主权,且联合国组织都为美国所主导;二是暗指美国对法西斯日本核打击造成的伤害,使日本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遭受核爆的受害国;三是体现二战后日本在存亡危机下的团结、智慧与担当。
虽是形式上的反美国霸权主义,但刻画出二战后日本丧失主权的可怜巴巴的受害国形象,同时也巧妙地回避二战期间法西斯日本对亚洲的侵略罪责。
18年秋 首看,当时觉得是神作2020/12/5 ②观,当然现在看来要减分了新哥斯拉应该是部比较精致的特摄电影,大片算不上,但特效突出,与哥斯拉2不同,这是有政治元素的怪兽灾难片。
通过科学分析的方式了解哥斯拉,并且战胜它,哥斯拉且具有八种形态同时展示了政治中低效的方面,所以我想说∶我们怎么样才能让效率变高?
电影给出的答案是,当领导全挂了的时候但哥斯拉在此片中并不活灵活现,颜值为负而且死鱼眼,它毫无征兆,毫无原由就上岸进行迷惑行为这显然不合理。
这只哥斯拉上岸后没有急着攻击人类,是在人类进攻后才开始反击的,生活在海里好好的,被辐射变异,又被围殴,这样看来我还是很同情它的结尾哥斯拉尾巴上的人形怪兽,很可能就是哥斯拉从身体上分离下来的,即将长成新怪物的幼年期,毕竟这几个人形怪兽不是随便长的。
哥斯拉在海里的时候,曾吞掉过八个人类,所以这八个人类的基因被哥斯拉吸收,进化到第五形态的时候,哥斯拉尾巴上出现的几个带着白色液体的人形怪物,很可能是之前哥斯拉吞掉的人类被哥斯拉吸收后,体现在尾巴上。
我知道庵野版哥斯拉好看,不过没想到是超过我想象的好看。
哥斯拉是一个娱乐片,无论它的内容多么成人化,多么引发讨论,其实都是一部娱乐片,但是一部娱乐片好莱坞可以生产一百部,像庵野哥斯拉的话,大概日本要几十年才会有这么一部。
这个片子实际上也是宅的真骨顶,宅的真骨顶可以是用造大炮的技术来绣花,可以是用哲学泡妞,当然也可以是用对真实世界的理解来打怪兽,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并不容易,我想大概是因为有手冢治虫这个医学博士开了漫画这个不好的头有关(笑)。
总之,庵野哥斯拉是一部虚构与真实绝妙融合的作品,但是又绝不枯燥,如果有人觉得枯燥,那可能需要的是补课。
由于信息量太大需要二刷,这里就随便写一下我有兴趣的细节。
1.四段变形本作哥斯拉有四个变形,也对应了故事的四个阶段,这种完全打破模式化的剧情安排一开始就让人眼睛一亮。
最开始海中出现到哥斯拉上岸卖萌,伪纪实手摇镜头,nico生弹幕围观,民众举起手机拍视频等等,都表现了完全民间级别的气氛,中段商量对策时无能内阁有能次长属于常态政治,完全是肉眼可见级别的“要坏事”,在第一次决定要不要攻击时的那个犹豫简直就是让我脑海里清楚的听到一个声音在说“这错误是致命的”。
接下来集齐各部门调皮捣蛋分子商量对策这种剧情我见一次爱一次,什么特车二课,公安九课,重案组之类的(笑)。
高桥一生在房间里跳来跳去我是笑了的www。
故事进行到到这时还挺轻松时不时有人笑一下吐槽一下,但是到自卫队被踹翻,美国爸爸扔穿透弹哥斯拉变镭射光模式时整个剧场里都安静了。
这个被剧情所表达的绝望所震撼的效果一直持续到了故事最后,到终于打完怪兽的时候我自己捏了好久的手才松开,一看旁边的人也是类似的表情。
然后最后那个尾巴上密密麻麻小怪兽镜头其实我的感想是,如果扔核弹,恐怕事情会变成不可收拾吧。
2.主旋律这片子其实很日本主旋律,到底什么是日本主旋律的话,首先故事表现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日本知识分子共识性的东西,无论是被谈的很多的政治方面,还是其他方面。
这片子涉及的方面太多而且基本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主张,真要较真吵起来的话,放国内同样的情况是会打破头的,但是这是在日本,所以尽管可以有不同的解释,走向却是符合大家理解的。
说起来日本真是有把小事办成大砸,然后稀里糊涂的靠骨子里的团结牺牲精神把烂摊子解决掉的传统。
然后故事中几个内阁成员真是近五年主要内阁成员都中枪,小池百合子最近已经东京都知事上任,都民看了本片不知作何感想。
3.国际影响这一部分完全是fantasy是专门让人吐槽的吧(笑)武器肯定是美国爸爸先进不用说了,最后无人机诱导作战肯定也是美国爸爸上。
牧教授投奔了美国所以"godzilla"的初始情报也都是人给的,石原里美这个美国特使一个人可以打日本一个内阁(我乱讲对不起)。
在决定要不要核爆东京的问题上,天朝和露西亚当然必须保持统一的“爆”的立场上。
法国紧急关头卖了日本一个人情,德国帮忙计算了一下哥斯拉的能量情况。
其实超级计算器运行的场面还挺带感的。
4.音乐鹭巢诗郎+老版原声,不抢题又点题,不买亏大了,然而断货。
5.外来词石原妹子演的美国特使给长谷川的主角解释了半天Godzilla语源结果日本人音译片假名(还有对应的中文字),最后连石原都很嫌弃的跟着按照日式发音来,这个对外国人的我来说是笑点www不过我后来一想,这个也算是申明哥斯拉是“made in japan”的意思吧,这种弯弯绕绕的表达方式真是。。。
6.凌波一笑?
市川石日子那个环境省得女官员啊,长得不漂亮,说话像机关枪,面无表情一本正经一点都不给上司面子,一开始文部省大臣说冬她偏说西,文部省大臣投来仇恨的眼神,后面还吐槽主角太久没洗澡臭了,但是她真心很刷好感,故事最后把哥斯拉冻上她终于笑了一下,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啊她笑了,这种内心开花效果绝对堪称写实版凌波一笑。
7.电车无人在来线!
打怪兽一定要向对方投掷新干线,实在不行电车也可以。
说起来大怪兽虐电车是老梗了吧,就算是我这个非哥斯拉饭都有印象。。。
8.折纸没想到打怪兽的秘密藏在折纸里,这个设定很有趣,而且折纸理论本来也很有趣。
不过这个应该跟三浦模型没什么关系。
9.野村万斋二刷的理由之一,因为虽然知道哥斯拉是他,看的时候却完全没空注意。
倒是难民前田敦子和自卫队斋藤工一眼就认出来了。
二刷感想1.还是有台词没抓住,不过这回看到了很多细节也发现了更多演员,再次确认本剧最爱的角色是高桥一生的安田和市川石日子的尾头(这一点似乎和我同感的人很多)。
2.长谷川游民的名字叫矢口兰堂,其实一开始我对这个有点中二的奇怪名字是拒绝的,不过后来才知道原来包括竹野内的角色以及好几个角色的名字来自安野梦洋子的漫画角色,难怪字幕说安野梦洋子的协力我一直没找到到底协力在哪里。
3.这不是部拍给女性观众看的片子,但是这片子里仅有的三个女性角色塑造的都很好,职场这一战场上战斗着的女性形象,如果是家庭主妇大概是不会明白的。
4.主角是个政二代,某种意义上,他是长大了的碇真嗣,但是这回并没有什么功夫去纠结自己的内心,因为光是要对抗未知的恐惧就已经拼不过来了,其实有时候对抗烦恼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绝望,面对足以压倒自己的绝望时,谁还有空没事烦恼一些有的没有的东西(笑)。
今夏日本上映的两部最热门的两部电影是庵野秀明导演的哥斯拉和新海诚导演的你的名字,这很有意思,第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在于1954年夏天上映的最热门的电影名字,也叫哥斯拉和你的名字,这种轮回一般的巧合简直让人觉得像是宿命了。
第二个有意思的地方是两部作品里对东京描写的截然不同。
在哥斯拉里,东京市被哥斯拉给毁了个稀烂,那些熟悉的街道和建筑变成了火海和废墟,而在你的名字里,东京则美得不可思议,甚至令生活在东京的人感叹明明是熟悉的景色,也可以是这么的美。
庵野秀明和新海诚都是比起人更善于描写物的导演,但是两人所描写的东京所展现的差别,就像是两个城市一样。
也许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庵野秀明是60年代的人,新海诚是70年代的人。
庵野秀明出生的1960年,越战正激烈,日美安保合约生效,法国成功的爆破了原子弹成为第四个核武国家。
而在不久以后,东京的大学校园里学生们举着燃烧弹与警察对峙。
这个时代的东京,在暗默无声中凝视着火焰与赤旗的颜色。
新海诚出生的前一年1972年,中日重新建交。
这以后越战很快就会结束,朝韩展开了第一次板门店会谈。
西新宿开发计划正式实施,超高层建筑将要鳞次节比的矗立起来,不久之后东京就会成为后来的人们所熟悉的流光溢彩的超级都市的模样。
庵野和新海其实就是代表了两代人,前者都明了,却无从回应,唯有寄托于物,而后者则一开始就不明了了。
在这个夏天,我想东宝大概想要交给所有观众的是两个时代的东京模样。
好久没去看电影,感觉对不住最近关注我的同学们。
(我知道我想多了,你们不要打击我)其实这篇影评想了一会要不要写。
因为很难写。
我也想写成很有条理的分析文章,头头是道,让人看了不明觉厉的那种。
可是我对政治不了解,也不想贸然对比中日政治体系来招黑。
所以我只能以一个外行人的角度写写我的感受。
也许内容会很肤浅,但是,希望有人会和我有共鸣吧。
对怪兽电影不感兴趣,所以本来想去看pet的。
直到偶然看到十元和长谷川一直在上各种节目宣番,然后看了几个youtube的宣传片。
发现是庵野秀明!!!
好了去看吧。
300(还是200?
)多个演员的名字,除了3大主演以外都是浩浩荡荡的按照五十音顺序一列,被这个气势就震撼住了。
本电影的特点是早口加上台词量大。
因为部分专有名词,可能本影评中部分理解会造成偏差。
有剧透。
剧情没有记得很完整,但是有部分描述会很详细。
请勿介意。
---正文开始的分割线--整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是,这是一部现实的对抗灾害时日本政府如何对应的电影。
虽然作为一个组织,有着各种各样的毛病。
加上对美国的依赖和屈服,也表现的非常写实。
可是因为有一些电影中主角们那样的政治家的存在,这个政府还是很可靠的。
这个国家还是有希望的。
我觉得这部电影就是想传达这个吧。
哥斯拉是虚构的怪兽。
但是我觉得这个故事会带给看的人那么多思考,就是因为它显得无比真实和令人反思。
整部电影都是站在政府的角度在描述的。
没有一般民众的催泪故事。
这是一部冷静而理智的电影。
EVA其实我也看的断断续续的,我不知道剧情上是否相似。
随便翻了翻大家的意见也并不一致。
这不重要。
我也不想对此发表对比和评论。
anyway,电影的表现手法就是庵野秀明这个名字。
字幕,镜头切换,拍摄角度,背景音乐。
还有经常停顿的画面,没有任何声音的无声片刻。
熟悉又感到震撼。
youtube上面的宣传特辑说,这部电影动用了自卫队防卫大臣等各个方面的援助和支持。
就是为了展现真实性。
街上群众混乱逃窜的画面甚至有导演用手机拍摄的部分。
看到有人说,看到自己平时居住的地区被摧毁,那感觉特别真实。
虽然我不住在大田区和武藏小衫,直到后面摧毁到新桥和东京站的时候才体会到了这种真实的可怕性。
东京湾的隧道事故的时候,政府的官员一致认为是海底火山喷发。
只有主角矢口说要考虑巨大不明生物的可能性。
然后被直接54.当哥斯拉的尾巴从海面冒出来的时候,大家才发现还真的被矢口说中了。
然后各种专家在那里分析说它几乎不可能上陆。
专家果然都是无国界的瞎无搞。
总理慌慌张张的为了安抚民心去电视发表。
刚说完就打脸,哥斯拉爬上岸了。
这个怪物是什么,从哪里来的,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该如何对策。
一大群人又慌慌张张的讨论该捕获还是驱逐。
最后发现捕获无果,驱逐吧。
矢口对着一桌子人说,大家按照驱逐的目标,去分析行动起来。
安静一秒钟。
一个人问,你这句话是对哪个部门说的?
好像组织就是这种感觉。
民主主义的坏处就是什么事情都要民主。
效率就会变差。
虽然这些人按照常识做出的反应都最后被打脸了,但是这也怪不了他们吧。
有人策划着东京重建的时候自己的仕途,有的人相信着一定有办法熬过眼前的危机。
但是几乎所有人没有改变的一点是,必须以民众的安危为第一。
第一个面临的问题是,使用武器。
战后首次主动攻击。
去年安保法案通过以后,这个问题也浮上水面了。
(话说东京都知事没有政府许可都不能自己决定的啊。。。
)然后跑出来几个法条,不太记得了。
一大群人不停的说说说,不停争辩,效率真的是差。
哥斯拉都跑到品川去了- -。
但是最后还是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其实小哥啥都没做,就是走了走路。
这句话好几个人都说了。。。
)哥斯拉有4段进化。
难怪我总觉得一开始那个在地上爬的眼睛很大的家伙无比的丑- -。
我总觉得我一上来就看到了一扫而过的前田敦子,扶额。
真的是浪费演员啊。
然后它站起来了。
叫了几声。
又跑到东京湾里去了。
政府又开始各种预防对策。
然后发现小哥造成了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请求美国援助。
十元妹子登场。
装了一会逼。
(不过我觉得她英文越说越好了。。。
)各种人里面我个人比较喜欢高桥一生(当然因为本来就喜欢他)哈哈哈。
还有个板着脸的妹子。
他们一直在飞快的讲一些我听不懂的话- -。
好像是哥斯拉的体内元素分析之类的。
不是很理解高良健吾除了和记者交换信息以外起了啥作用。
然后小哥再次上路。
这回是完全进化型。
就是海报上我想象中的眯眯眼哥斯拉。
还是这样看着威风一点。
恩。
自卫队发现攻击无效以后,请求了美军帮助。
日本和美国的关系还真是密切。。。
美国人的导弹果然厉害。
然而受伤的小哥开始吼,开始吐火,开始吐射线。
不仅吐,背上还能放。
绝对的猛。
大片建筑被毁,美军的飞机被击坠。
各种官员开始避难。
总理开始不愿意,后来还是被说服了。
然后包括总理的主要11名官员的直升机被小哥的射线击毁。
其实我还是蛮喜欢这个总理的。
哎。
矢口等人因为逃下了地铁而幸免于难。
然后小哥能量耗尽,一时进入了休眠状态。
活下来的这些政治家组成了临时政府继续对策着。
这会专家组的计算没有错,15天以后它会再次行动。
然后美国人下达了核武器攻击的决定(我总觉得美国是想趁机把东京炸了是怎么回事)。
欧洲各国也开始了技术援助。
这时候抒发了一下人间大爱。
不过也证明了国际援助的重要性。
然后矢口的分析计划有了眉目。
他们找出了冷冻疗法- -,投放血液凝固剂封住小哥的行动。
2周后,反正日美合作开始执行了矢口的计划。
各种攻击非常的炫酷。
无人驾驶新干线。
自卫队倾情赞助。
坦克飞机一起上。
小哥怒醒开始反击。
开坦克的工哥阵亡。
(工哥还给了几个大特写!!!
)大楼爆破压到政策。
美军的无人驾驶战斗机。
往小哥嘴里灌血液凝固剂。
几番队阵亡,然后继续上,终于,小哥被冻住了。
后面描述的比较简单。
但是妹子发现放射性物质的污染的复兴之路。
但是小哥没有死,只是被冻住了。
万一它再次动起来,只有核武器一条路了。
大概的剧情就是这样吧。
矢口说,他不关心10年后东京重建的时候自己在哪里。
那时候,一定也会有有为的政治家在带领这个国家。
他说,就算这次的行动成功了,也牺牲了很多人。
政治家必须承担这个责任。
但是现在还不是辞职的时候。
矢口远远地看着它,任重而道远的表情。
虽然剧里面的很多决策都是通过了层层的转达而实施的。
很多时候的确也因为国家制度的原因耽误了时间。
但是作为一个组织,它有效的运作着。
我觉得这部电影就是想说这个吧。
相信还是有矢口这样的政治家,相信这个国家。
各种大臣,自卫队的官员,都是各种华丽的面孔。
鼓个掌谢幕。
刚开场的哥斯拉形象实在 太烂太假了,一点不真实,像是下水道来的奇异生物,太恶心了;感觉整部片都是很假,哥斯拉喷射那么多能量怎么就伤不到人呢,主角离哥斯拉很近怎么就没有受到牵连?
假的一比;最后的油罐车是怎么第一时间部署到哥斯拉附近的?
总之太假太假,烂片,烂的一塌糊涂。
没有2014年那部好看感,以前的哥斯拉形象也不是反派啊,这部完全就是为了消灭哥斯拉,妈的看不懂。。。。
7/29号日本上映,8/1号去的电影院,但是周一的下午三点几乎满场的状况让我有点吃惊。
可见得,哥斯拉对于日本民众而言,有相当的招牌特性。
2个小时的电影,如果要我先给这部电影定一个性质的话,那我会说这是一部「政治色彩」的灾难片。
而且这个「政治色彩」是「正向」的。
1、开头的官僚作风--国会没错,这里讽刺了日本老派的官僚作风,和「严谨」的责任划分制度。
或许电影里面搞笑,但是这是政治正确的。
因为现今日本的政治家有年轻化的倾向。
比如说,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儿子,小泉进次郎,今年只有35岁,但是在前几日的议院选举中,随着现在首相安培一同出现在了电视上,两人完成了自民党的选举介绍。
再比方说,电影里面有个桥段,写道,日本市长(知事)说:「尽管上面政府什么都没做,但是我们还是要做点什么」。
给人一种雷厉风行的感觉。
而这个市长的原型很像是最近因为「政治资金问题」落马的舛添要一,其在任前在东京有很大影响力,也确实为民众做了很多好事。
新哥斯拉剧本定好的时候还是明星官员,可惜了。
日本现在的问题,不是电影里面所讽刺的「年长为尊,论辈份排大小」,而是「无人可用」。
没有出色的政治家是日本现在最大的问题。
又或者,日本现在问题,已经很难给出答案了。
2、说说特摄哥斯拉刚上岸的时候,吃了一惊,为何2016年了,日本的特摄还用模型摄影(非专业人士,非专业词汇)。
上岸以后的哥斯拉简直就是一个有着硕大的塑料眼睛的塑料玩具。
(听说是致敬第一部),而第二次上岸以后,已经改善了很多。
所以我觉得不是用什么手法的问题,而是「接受不接受」的问题。
整片中我最最最喜欢的就是哥斯拉第一次开始暴走的场景,配合神圣感十足的BGM,一瞬间就被感动的流下眼泪。
试想,如果让好莱坞来拍的话,哥斯拉会很灵活,很耀眼,很真实。
但是,在整个日本断电的时候,又如何拍出那种绝望的感觉?
或许,特摄的问题,只是日本人用了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解决了而已。
3、进入正题一。
日本的「安保法案」影片中,首相有两个作用。
一个是,「因为有人」而「暂停攻击」。
二是,「批准所以武器可以使用」。
其中定义了一个问题,到底「自卫队」的作用是什么?
作品给的答案就是,维护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在当下是非常正确的一个回答。
因为反「安保法案」的很大理由就是,自卫队究竟是为国而生,还是为民而生。
别笑,这种矛盾基本就是这个影片构成的基石。
既然是为民而生,美国军队到底有没有用?
第一次攻击起效的导弹--美军。
送来哥斯拉研究资料的--美军。
联合国决议射核弹的--美军。
最后冻结哥斯拉里面提供火力支援的--美军。
美国军队有没有用?
影片定义了这个问题。
回答是,有,而且很有用。
为什么要定义这个问题?
因为美军在日本近年受到很大排挤,比方说冲绳的「反美军基地」的行动造成很大的问题。
影片中的敌人是哥斯拉,现实呢?
如果你看到影片最最后面的话,你会发现长长的列表出现了自卫队海陆空三军的名字和其所属部队。
没错,如果现实的敌人打过来了,影片里能给你用的坦克直升机飞机已经是最高配置了。
结果就是不痛不痒。
换句话说,这是在给国民提醒,不给自卫队发展空间的话,后果会是如何。
当然,和平年代发展军队本质并不是为了打仗对吧。
但不妨碍用这部「政治正确」的影片来引导国民。
4、核问题日本的核问题分为两个。
重启核电站和核武器。
一,虽然电影提到了哥斯拉是吃废弃核物质长大的(影片还说是世界各国投放的),但是没有明确反对核电站的使用,更没有让哥斯拉往核电站跑。
诚然,这也有「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
只不过,只字不提核电站只会更让我觉得这是一部矛盾的作品。
另外让我确认这是一部「政治正确」的电影的表现是,冻结哥斯拉后,有说核弹投放延迟了一个小时是因为「法国」压下来的。
这就有点添油加醋的味道了。
要知道法国自体80%以上是核电供应,为什么最后法国出头帮忙?
难道不值得玩味吗二,核武器。
日本肯定是很反对核武器落到自己头上的。
而这部电影里面关于核武器的,句句都值得玩味。
(1)「如果这个事情发生在纽约,他们(联合国/美国)一样会这么做」。
这句话为「核武器」投放行为正色。
也就是说,其表达的意思是核武器不是万恶,如果该用还是得用。
这个解释我们理解很容易,但是对于日本人来说,就有点痛苦了。
其实这句话,套在日本自卫队上也是一样。
(2)飞机上,看不见的美国官员「日本的外交,也开始变得狡猾了」。
这句话其实说的是,日本战后几十年来的外交失败。
最后这次日本选择在核弹投放的两周内采取自己的行动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
而这个维护自己国家利益的行为,可惜是多年没有在日本国家里面看到的。
就想到那么多了,打字累。
最后说一句,石原说自己想在40岁当美国大总统何尝不是在讽刺美国政治?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chest(来自豆瓣)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021777/本片观赏需要了解一定的背景知识,它是一部借喻于大型怪兽入侵时日本政坛各方面反映来讽刺现实的政治讽刺剧,带有大量的暗喻,隐喻,并不是单纯的怪兽电影,而是被评为社会派电影、政治幻想剧。
本作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暗喻,包括3.11大地震和危机管理。
了解安全保障、日美关系、核、核电站问题等。
该片在日本播出时一度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
虽然是一部特效非常一般的特摄片,但如果单纯用看剧情片的角度去看,其实也还不错啊,竹野内丰虽然老了但依然很帅气,特么的感觉咋有点像老年版的张翰呢。。。
国村隼的酱油打的也不错,一看他就想到哭声,莫名出戏。
女演员要么长得像哥斯拉要么看着非常装逼还要精选美国总统,导演你不知道美国总统不会让非美国本土出生的人担当吗?
更何况你只是个年轻点的日本娘们。
最重要的是庵野秀明编剧导演,这可是福音战士的缔造者,当年牛逼的一塌糊涂,现在也牛逼,环太平洋的思路也有他的贡献。
新哥斯拉让他导的变成了一部政治剧情片,你说这货得多会玩?
我原本是想看一部彻头彻尾的特效特摄大片儿的啊,你就给我十来分钟的战斗镜头,一顿爆炸小模型,日本观众真的能原谅你吗?
片中有一句针对中国与俄罗斯的台词,好像是说核弹爆炸本土不能指望中国与俄罗斯投反对票,而凝血剂上海方面也不是白送。。。。
字幕可能翻的有点问题,但不影响,看得还是比较有意思的,评分应该过8,现在明显被低估了啊哈哈。
与14年好莱坞版的哥斯拉差不多,这一代哥斯拉居然还是被口暴定身的,注射凝血剂的手段也太弱智了。。。。。
哥斯拉之前一直很牛逼,怎么体力槽那么容易就空了,一般导弹都无法弄破皮,他居然看见导弹就放激光了,这算是BUG吧,唯一看着还算有点燃的战斗场面却有点遗憾。
即便这样,哥斯拉这个超级IP也算没被庵野秀明拍成翔,比长城不知道强多少倍(综合评价)。
当年逃避责任,不想开eva的少年终究还是长大了,还是不得已对现实进行思考并且试图给一个答案。
好看,爱看,庵野秀明拍的新奥特曼和新哥斯拉都是尽量贴近现实的科幻作品,是通过认真思考现实中发生这样的怪力乱神的情况。
流浪地球也是这样的作品,优秀科幻作品应该让人感到真实,不然只是披着科幻外衣的歌剧。
面对如此庞大的灾难,人类如何应对,政府如何组织,人民生活会有怎样的影响。
比好莱坞的哥斯拉要好看很多。
新哥斯拉里的哥斯拉就是现实日本政府面临的各种灾难的具象化,台风地震海啸核泄漏。
都是拖不得的灾难都需要迅速做出反应都是无数人民生命财产所系。
电影里面的台词说的很高,开会是繁琐,但是这是民主制度的要求。
换言之,这是民主的代价。
我不反对开会,要做大事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不形成共识不传达精神肯定不行的,打仗要开会救灾也是要开会的,开会确定战术执行其实也是节省时间。
问题是,日本要应对灾难有天然的掣肘。
他是一个二战战败国家,电影里的剧情,要使用武装对付哥斯拉时,要考虑到国际对于日本的限制。
心疼日本人民一秒,生活在一个多灾多难的土地上,天灾不可知,政府难作为。
想想就确实不能不让人常怀不安,这种心情的传达我感受到了话说其实里面内阁也挺冤的,隔现实里谁能知道有哥斯拉这种巨大两栖生物存在,第一次说是海底火山被啪啪打脸,第二次说这种体型生物不可能有登陆能力又被打脸。
其实比起现实生活中不愿意承担责任明知道事实却隐藏的做法要好很多了。
大可以写的再现实再黑一点(不过这么大的生物信息又怎么瞒得住,这样写就是相对最好的方法)这电影还是给政府开脱了,政府效率低下,错失消灭哥斯拉的机会是为了人民着想,在市区里开火殃及百姓怎么办,这个剧情真的很高血压,用这种方式,就像是在说,灾难发展到这一步,我也没办法,我为是为了大家好。
怪不得大家骂你投鼠忌器。
既然这样了,那就该承担这样做的后果,而不是用这种理由来给自己开脱。
真的表演好浮夸啊,不管是决策人员面对这种事情崩溃大叫还是里面“理智”的一派,表演痕迹都有点重。
可能确实是中国人思维,越到这个时候越是应该冷静。
默认又是边缘人物拯救世界……又说哥斯拉是吃了各国排放的核废料来的,又是熟悉的“错的是全世界,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有点招笑了。
这样还要说美国好啊,太招笑了,说美国不好是在被美国压制时的话,但是一边又安排一个日本润美三代外交官展现所谓“美国人的高效率”和“只看能力不看年龄”,然后还说一口日语英语混着说,导演觉得这能体现出她很优秀?
用坦克有点没想到,站的整整齐齐打炮没用不就炸了跑步了,要火力压制火箭弹和导弹会好用很多吧。
当然痞子想拍的好看致敬福音战士当我没说。
地狱笑话,东京又被美国空军轰炸了()美国人打出的关键伤害是b2轰炸机丢出来的钻地弹。
搜了一下这个弹能穿60米的混凝土政府首脑都被端了,所以组织不起来救灾。
没事,政府完整也是这样。
这是一个日本视角的灾难电影,同类型的作品在我们这里就是流浪地球,从中可以一观区别。
【#700】
【7.0】整个故事的切入点和展开方式还有EVA的即视感,所以庵野处理起来也是很得心应手,前半段干净利落。不过在搞基啦开完大cd以后电影就找不着北了,这时观众才发觉影片的真正主角还是油腻的政客们。可怜的搞基啦连半个东京都没有踏平就被人类口爆而死,以及搞基啦的尾巴上为什么会长EVA惹
哥斯拉:其实我是战斗暴龙兽;霓虹首相:其实我是修空调的。哥斯拉是真丑,特效是真不咋样。韩国用僵尸黑政府,霓虹则用怪兽讲政治。唯一看着顺眼的是市川实日子的颜。
Shin.Godzilla.2016.PROPER.LIMITED.1080p.BluRay.x264-USURY
喵喵喵?
89/100,简直是Perfect!!!庵野秀明对传统怪兽特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用CG取代皮套但保留质感,特效实在太爽了,三次进化直接高潮。//以怪兽作为表象则践行了戈达尔的“要政治地拍电影”,在后311时期完全灾难化哥斯拉,剥离其人格目的即在于聚焦人类之人格,政府-官员、群体-个体被剖析得淋漓尽致,摧毁的何止是城市,更是体制。最后的开放式结局无疑将文本再一次深化,不仅是怪兽类型片,也不仅仅是针砭时弊。
跟好莱坞重启的《哥斯拉》有天壤之别,华纳的怪兽宇宙毕竟和漫威共享同一套逻辑,而庵野秀明显然还是遵从了一些特摄片的传统,不过他最大的兴趣在于观察日本官僚系统的运转。片子里有大量“物视角”,从物的角度观察人类,自然就会生出一种荒谬,而全CG打造的哥斯拉也有一种异物感(从始至终没有探明它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当它开始在东京街头蠕动放血的形态,甚至比放射热线的时候更加诡异和惊悚。后半段强调集体主义,一线的公务员让体制焕发出新的活力,最终避免日本承受第二次核打击的命运,对政治的解读多少还是有些流于俗套了。
以为是个灾难片结果…… 十元那个角色真的很不讨喜啊 分分钟被发到北美吐槽你为什么不好好说日语…… 以及哥斯拉真的挺渗人的
完整地看了三遍再来评个分。实拍的魂特摄的魄,加上オタク式细节质感,将作为真正“当代的”“日本”影像流传下去。
强打精神坚持看完的。很后悔看的完整版,剪辑版按我理解观影效果会更好些,好看是不可能了,但起码无聊无趣的时间会缩短些。
大招!
非传统怪兽片。重心更多地放在了政治讽刺和隐喻。从而节奏变得很慢。还是水平不足,好的例子可参考《天空之眼》。特效太差造成了特别的萌感。石原里美演得真不错,没想到这家伙还挺有电影感的,在大片里的存在感也很好,戏有做足。高桥一生也不错。/电影节
以为是怪兽末日,结果是政治讽刺,迷之幽默。第一次看庵野秀明,酷。就是,ABJ干脆让水原希子演不是更好,石原里美的美式日语听不懂,英语更是听不懂(。不过这样一个石原里美要成为美国爸爸大总统,也是幽默;)黄金配角霸王龙,出场时长直逼高桥一生,死前缩着前爪仰天委屈长啸:谁能比我惨!
这不是一部怪兽片
渾身顫抖給五星。假如天皇真在九月退位、這片必然會得到它將得的評價:平成27年來最好的一部哥吉拉。
非原生粉,比较无感,哥斯拉的戏份也不算多吧,政治的部分占比较多,稀里糊涂看完了。觉得还没美国两版拍的好呢。
废话连篇,整整耗了两个小时,全靠看已叔和十元的颜的来凑,如果要靠一部商业怪兽片来赚核辐警示真的太拉低智商
哥斯拉大战公务员
日本人的世界观真是不一般。不像美国人的哥斯拉就乱打一气,日本人要说为什么、怎么办、如何办?以及如何善后…一方面能看到他们讽刺政府官僚,但另一方面又很有效率,而且有远虑。太可怕了。另外,原来日本人也有身份认同的困扰。
为什么两年前的电影又要在影院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