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同事聊天的时候,听她说她小时候村子里都没有通电,因为家里住在山区,上学也特别不方便。
最主要的是电线没有办法驾到他们的村子里面。
所以他们小时候每天写作业,并没有我们用的电灯,天气热的时候也没有电扇。
下雨的天,走的路也是比较泥泞的,有一次要去县城里边考试的时候,因为前一天下了雨,自行车的轮子里面全都是泥。
路特别的不好走。
直到后来,他们村子整个村,迁移到了县城的旁边,村子里面才通了电,在新的家里边有电灯,电扇,更主要的是他们的爸妈也可以出去县城里面打工了,再后来他们就在县城里买了新楼房。
第一次听这件事情的时候,觉得挺不可思议的,还有村子里面是不通电的!
想想我小时候有时候也是晚上是要限电,有一段时间写作业要抓紧,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停电,也不知道晚上还能不能再来电。
最近我就在看这个《那山那海》,又想起了我同事,小时候说起的是经历,去一趟县城,要走很长的一段山路,因为公路修不通,所以走路是唯一的方式,再走一段时间可以骑车子了,所以去一趟县城,对他们来说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山里面即使种了一些新鲜的水果,山货什么的,想要卖出去也只能靠人力。
这部电视剧里边雷家一家三兄弟,生活却很是穷困,原本一家有三个壮劳力的家庭,按理说应该生活相对来说比较富裕,但是正是因为他们居住的地方交通比较不方便,人们到山下去也比较困难,不管是想要外出去打工,还是想在当地种一些农作物出去卖,都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
因为家里日子过得比较贫困,就连娶媳妇儿都遭到了未来老丈人的刁难,老三想要走出大山去读大学,但是上大学的钱都没,还要需要筹钱,家里三个兄弟,老母亲比较心疼老三辛苦学习,给他摊了两个鸡蛋,雷妈妈都不舍得吃,现在哪家的家长给孩子改善生活,不是变着法的做饭呀,那个时候两个鸡蛋居然是家里最好的伙食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里边的一个情节,这家人每天只烧一次火,这就意味着他们一家人一天只吃一顿饭,贫困程度是什么样的呀?
菊香送的一碗米,是要给雷家人改善伙食,可是几口人一碗米又怎么够呢?
家里差不多都揭不开锅了。
为了带哥哥治病,恒水走出了大山,靠帮别人运一些货物赚钱,这些钱可以给自己的大哥承担一部分药费,自己还能剩下一些钱。
勤劳的人在哪里都能赚钱。
哪怕是靠自己的劳力,付出还是会有一些收获的。
就像电视剧里边雷家老二问陈老师的那句话一样,到底是山大还是海大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真的是需要他们走出大山,到外面去看看。
只有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才能有更远的眼界。
本来是我妈在客厅看的,跟她聊天的时候顺便看了一集,没想到就被这剧情狠狠给吸引住了!虽然剧里描绘和刻画的不是我出生年代的故事,但是在导演编剧和演员的三方努力下让人代入感很强,每一个角色都很真实生动,亲切的让人觉得就是真实存在在我们身边的人一样,看着他们一步步克服困难,走向美好未来,我仿佛也收获了满满的干劲。
是啊,在那个年代,他们都能走出大山,我们在现在这样一个好的环境下又有什么是不能做到的呢?
加油吧,美好生活一定会有到来的那一天!
背着病人就走到了大海边。
还感概:这就是大海呀,要是妈妈和弟弟能看见大海就好了。
😂😂😂哥哥腿摔了,一直不下山送医院,洪灾后却连夜一村人送下山。
😂😂😂两个人就能隔空搭桥,神力啊自己没钱买船票,让人可怜两人才买一张,转头就给美女买了一张票,还有钱给美女买吃的。
一部侮辱人智商的片子,还上央视,这是多讽刺啊
刚上来就雷的不行,牛棚倒了把牛砸死了,然后呢?
大窝囊和二傻想把牛弄出来,结果蠢老太婆大声制止了!
execuse me?
一个馒头还得掰开分的条件,牛不要了喂蛆吗,真的是妙,妙啊!
后来在外面看到另一头跑了的牛,因为大窝囊腿伤了,不了了之!
老板大气啊!
二傻下山卖蟹,一千多块钱交给一个刚认识的叼毛,你要知道大窝囊的彩礼才500块,500块啊!
你让大窝囊怎么想你这个傻弟弟?
败家!
蟹50一斤,两头牛却才值300块,意思三只蟹能换一头牛?
来来来,编剧你出来,看我不打断你的🦵
我们都向往长相厮守的爱情。
每一个女孩都希望在漫长的一生中,觅得一良人,幸福一生。
可总有那么一些感情,虽然青梅竹马,虽然情投意合,最后却难以相守。
《那山那海》中,雷铨水和蓝菊香的感情就是这样,相爱却不能相守,成为观众心中的意难平。
剧中,菊香和铨水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他们生活在闭塞、落后的观风寨,一条盘旋在半山腰的狭窄的山路,是通往外部世界的唯一途径。
雷家三兄弟跟着阿妈一起生活,大哥铨水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伺候好家里的两头牛,因为这是他将来娶菊香入门的彩礼。
可惜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之后,牛棚塌了,牛没了,铨水受了严重的腿伤。
在他下山治病期间,一直觊觎菊香的钟大虎找到铨水的三弟德水,以不再惦记菊香为由,让德水帮着写退婚信。
之后钟大虎在这封退婚信上签上了雷铨水的名字,蓝英杰亲自交到了菊香手中。
菊香信以为真,伤心之下嫁给了自己不爱的钟大虎。
两年后,再次归来的铨水,拖着一条瘸腿,将事情的真相告诉了菊香。
可那又怎么样呢,彼时的菊香已经是孩子的妈妈。
尽管她心里充满不甘和遗憾,而她跟铨水还是错过了。
正如张爱玲的《半生缘》中,两情相悦的顾曼桢和沈世钧,经历半生的跌宕起伏后,再次见面,终究是回不去了。
说起来,铨水不是没有机会告诉菊香真相。
当他收到钟大虎做的结婚请柬后,他拖着受伤的腿,试图想要去找菊香,可惜发生了车祸,这是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想要挽回这一段感情。
如果说这时候,铨水还抱有希望。
后来,当他知道自己的腿再也无法恢复时,他绝望了。
以至于当他知道菊香是被骗收到他的退婚信才结婚时,他退缩了,他认为配不上菊香了,于是自己为这一段感情画上了句号。
看《那山那海》这部剧,故事的开头,当雷家三兄弟因为一碗粥、一盘炒鸡蛋而相互退让的时候,我就很感动。
想起小时候,家里食物不多,我妈我姐也是这样,有什么好吃的,都紧着我们吃。
而接下来,再看到铨水和菊香的感情时,明明很相爱的两人,却因为贫困、因为铨水的怯懦,而生生错过了,我就感觉非常难过。
青梅竹马却不能相守,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此。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可惜的是,经过短暂的重逢和交集,两个人又各自分别,走向不同的远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愿每一个女孩,都能被温柔以待,得一人,守一生。
那崎岖不平的高山,是畲族村民的家乡。
那一望无边的大海,是水上蛋民的故乡。
那山那海电视剧场,演绎出山海协作的典范。
山哈三兄弟的故事,感人至深,令人震撼。
铨水的愚公移山,开辟出一道灿烂阳光。
恒水的海上养殖,创造出勤劳致富的样榜。
德水的好学向上,铺就了人生幸福的远方。
那一件件,一桩桩,矛盾交错起伏迭宕。
诉说着年轻一代人,不甘落后,披荆斩浪的动人片段……既有畲乡的风情风貌,更有排除万难的致富榜样。
既有人物的鲜明个性,更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友善。
既有滴水穿石的苦干实干,更有爱拼会赢的壮阔篇章。
既有情投意合的绵绵缠缠,更有感人肺腑的爱情力量。
既有乡村党委的领导坚强,更有畲乡疍民的协同奋战……那山那海的精采演绎,那山那海的壮丽诗章。
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唱响了改革开放的力量。
在我心中久久回荡……
写于十一月八日
不错的一部剧,真实地反应了那个年代沿海地区的风土人情。
特效,美术布景都做得很好。
配乐很有特色,用地方方言传达出一代人的悲欢。
影调朴素,充满真实感,令人想到山海情、大江大河这样的优质年代剧。
现在的年代剧越来越注重摄影、打光、特色这些方面,让整部剧看起来都比较上档次,这是国产剧近几年比较大的一个进步。
村里人一起对抗暴雨洪水那段挺感人的,展现了那个年代和地区特有的以村落和宗族为单位的团结性。
期待之后的进展。
文|林艾米(amylin_writer)
《那山那海》剧照俗话说:“商场如战场。
”在工作中,不能只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有时候还需要提防竞争对手,当面对竞争对手的恶意竞争和打压时,及时做出应对,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电视剧《那山那海》中,雷恒水是山上观风寨的畲族人,在一次机缘巧合中,他得知山下梅花渡的红膏鲟非常美味,虽然在当地海边有价无市,但在外地却非常受欢迎。
所以,当雷恒水打算创业时,就想到了养殖红膏鲟。
《那山那海》剧照何有志早年就在梅花渡做生意,是梅花渡有名的生意人,梅花渡的很多生意都和他有关,当他得知雷恒水要搞养殖时,百般阻挠。
但是,真正的雷恒水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最终成功开起了养殖场。
雷恒水养殖场的红膏鲟上市后,由于口感比野生的还好吃,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订货的人越来越多。
何有志看着雷恒水生意越做越好,心里很不舒服,一直想找机会打压雷恒水。
何有志手下的人看到摊位上雷恒水的红膏鲟有一只病鲟,报告给何有志。
何有志马上就请人在市场里大力散播谣言,说雷恒水故意把病鲟拿出来卖,而且还说雷恒水养殖场的红膏鲟和野生的没法比,非常难吃。
《那山那海》剧照市场里谣言四起,没有人再敢买雷恒水养殖场的红膏鲟,之前订货的商贩也都前来退货。
何有志是准备把雷恒水彻底打倒在地,何有志想让雷恒水无法翻身。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雷恒水三个方面出发,成功打破了何有志恶意竞争的困局,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建议先关注,再慢慢看,以防不小心手滑找不到了。
01 勇于承担自身责任,及时整顿内部管理雷恒水养殖的红膏鲟上市以后,备受欢迎。
何有志为了能向雷恒水找茬,特意买了几只来品尝,但是雷恒水养殖的红膏鲟口感确实比野生的美味,何有志一时间也挑不出毛病。
但是,何有志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他请手下的人一直在市场里观察,想找出雷恒水的短处。
在一个卖红膏鲟的摊位上,何有志的手下发现一只病鲟,立刻大做文章,大肆宣扬雷恒水的养殖场故意卖病鲟,而且宣扬养殖的红膏鲟不如野生的好吃,以此打压雷恒水的生意。
雷恒水知道何有志故意打压他的生意,但针对病鲟的事,不经历切实调查,谁也没有发言权。
雷恒水从养殖场的不同养殖池中随机打捞了一些红膏鲟,看看真实情况,果然有几只红膏鲟不太正常。
红膏鲟生病这个问题不容小觑,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影响到整个养殖场。
《那山那海》剧照雷恒水向养殖专家寻求专业的解决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的养殖池进行全面消毒,目前养殖池里的产品就全部损失了。
雷恒水从大局考虑,断然决定对养殖池进行消毒。
雷恒水的养殖场刚开业时,为了分摊运营成本,他吸收了很多散户渔民的产品,把渔民们的产品和红膏鲟一起养殖,现在养殖池要全面消毒,渔民们的产品也都损失了。
雷恒水为了以后还能和渔民们友好合作,决定全力承担渔民们的损失。
雷恒水也不希望自己的红膏鲟在市场里留下不好的口碑,他也不想伤了商贩们的心,所以他安排工作人员统计商贩们那里的病鲟数量,给商贩们做了退款处理。
《那山那海》剧照在工作中,面对竞争对手投来的莫须有罪名,相对好处理些,只要把不实的证据拿出来就可以平息事件。
但有时候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差错,如果被竞争对手拿出来故意大做文章的话,面临的危机有时候是致命的。
因为,竞争对手并不是无中生有。
面对竞争对手恶意宣扬自身工作中的错处时,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要保持诚信,以积极的态度来应对。
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勇于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对内部管理进行大力整改,以保证日后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就能挽回他人的信任,赢得转机。
02 迂回策略应对何有志的鲟苗收购何有志看到雷恒水开辟的红膏鲟养殖生意风声水起,他一方面打压雷恒水,另一方面想把红膏鲟养殖生意接盘过来自己做。
何有志看到雷恒水为了解决病鲟问题,把所有的养殖池都进行了全面消毒,何有志就在这个空档期把市面上的鲟苗都高价收购了,何有志想让雷恒水消毒完养殖池以后没有鲟苗进行再次养殖,这样市场上红膏鲟的生意就全是何有志的天下了。
《那山那海》剧照雷恒水消毒完养殖池以后,发现所有的鲟苗都被何有志高价收购了,如果一直买不到鲟苗,那养殖池一直空着,真的要血本无归了。
雷恒水下山后的几年,历练了不少,不再是以前那个直来直去的山哈了,他也开始学会了迂回策略,他请一个老朋友假扮成顾客,去市场上各个摊位大量采购2-3两大的小红膏鲟。
雷恒水决定从2-3两大的小红膏鲟开始接着养殖,等长大以后同样可以拿到市场上出售了,而且上市的时间还能早于何有志那批从鲟苗开始养的红膏鲟。
雷恒水的迂回策略打翻了何有志的如意算盘。
《那山那海》剧照在工作中,在面对竞争对手出的招时,有时候直来直去是不会有胜算的,因为竞争对手是已经考虑到一切可能的状况才出招的。
正面难攻,就需要选择迂回策略,从想要获胜的结果倒推,开辟出新的解决之路,这样往往能出奇制胜。
03 请第三方公平地为产品正名何有志之前借着病鲟事件还恶意宣扬雷恒水养殖的红膏鲟口味差,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雷恒水养殖的红膏鲟就算比何有志的早上市,也很难卖出去。
雷恒水自己知道他们养殖的红膏鲟口感比野生的美味许多,但是自己说好没有用,会被别人认为“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雷恒水打算请第三方来做公平的评判。
雷恒水召集各潜在订货商一起吃饭,而且还特意定在何有志的饭店,因为他知道何有志一定会故意搞事,与其等着何有志暗中搞事,不如让他明面上来搞事。
《那山那海》剧照在宴席上,雷恒水特意请何有志来品尝红膏鲟,他把两盘红膏鲟放在何有志面前,让何有志品尝点评,然后再当场揭晓两盘红膏鲟中哪盘是养殖的。
何有志就是抱着搅局的心态来的,他品尝完以后,直接说两盘味道没什么差别,并说两盘肯定都是养殖的。
等何有志点评完以后,雷恒水请出业内专家,请专家来评判两盘是否都是养殖的。
专家仔细分享了野生红膏鲟和养殖红膏鲟的不同之处,然后请大家现场看这两盘红膏鲟,在场的订货商们一目了然地发现了两盘红膏鲟的不同之处,打破了何有志之前的评语。
而何有志之前所说的两盘红膏鲟味道没什么差别,这也从另一面打破了之前何有志宣扬的“雷恒水养殖的红膏鲟比野生的味道差多了”的谣言。
雷恒水这场宴席,一举两得,既使何有志的谣言不攻自破,又帮养殖红膏鲟的美味打了一波宣传。
在工作中,面对竞争对手的恶意打压时,极力争辩有时候反而是没有用的,反其道而行之,顺着竞争对手的思路走,迎难而上,同时请第三方专家在公开场合做出公正评价,公道在自人心。
-END-带你发现更多美好,分享经验,为你赋能,欢迎关注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又一部扶贫大剧《那山那海》在央一开播!
追完4集的我,来说一说观看该剧的感受:剧情和场面能吸引人追剧,但细节漏洞多,瑕疵多,某些情节缺乏必要的生活逻辑。
先说优点。
首先,《那山那海》善于制造矛盾冲突,剧情里设有“钩子”,剧情还是颇有吸引力的。
该剧一上来,就为我们展示了雷家的贫困生活,用一碗炒鸡蛋,就让我们分清楚了雷家三兄弟的性格和家庭地位。
在后续的剧情中,所有的细节,都在加深和强化着三兄弟的不同性格以及追求。
雷家老大雷铨水,一看就是个老实头、闷葫芦,属于老实巴交、窝窝囊囊的典型。
老二雷恒水,脾气急,性子烈,一身腱子肉,天不怕地不怕,一看就知道他是主角。
老三呢,是家里的老小,无一例外是家里最受宠爱的宝贝。
这个老三雷德水,学习成绩好,但是人很自私,只知道为自己打算,是个不讨人喜欢的角色。
雷家本来就够穷了,但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场提前而至的台风,又将雷家的牛棚刮倒了,雷家的牛被砸死了。
于是,第一个矛盾和困境出现了。
本来雷家还指望着这头牛,给老大娶媳妇呢,这下子全泡汤了。
老大雷铨水和蓝菊香青梅竹马,相互喜欢,两家早就定下了娃娃亲。
但是蓝菊香的父亲蓝根旺现在嫌弃雷家穷,想悔婚。
村里的青年钟大虎也喜欢菊香,并且成功博得了蓝根旺的欢心。
蓝根旺为了悔婚,故意刁难雷家,要求雷家必须在三日之内拿出500块钱来当彩礼,否则就退婚。
为了给老大顺利娶上媳妇,给老三凑够学费,雷家阿妈准备劝说老二,入赘山下的林家。
有骨气又有志气的雷恒水自然不答应。
但这时老大又出了新的意外。
他为了追赶滚下山坡的牛,摔下了山崖,把腿摔坏了。
这下子蓝家更有理由悔婚了。
老二为了大哥和小弟,决心答应林家的求亲,并且抱着林家送的彩电去了蓝家,要给大哥做彩礼。
但在和大虎争夺推搡中,彩电误被碰到了地上,摔个粉碎。
你看,短短的两集剧情,矛盾迭起,牛被砸死、蓝家悔婚、老大摔坏腿、老二摔坏彩电,眼看着,不但老大的婚事无望,雷家的日子也被逼入了绝境。
但转机在一场大台风后出现了。
在台风中,学生被困学校,雷恒水不顾一切去救人,老大也不顾受伤的腿,跳进洪水中去捞竹梯,雷家两兄弟的表现,赢得了乡亲们的敬佩,也让蓝根旺刮目相看。
该剧的剧情就是这样一波三折,吸引着观众难以放弃,一直追下去。
其次,《那山那海》是表现畲族人民生活的,因此剧中的服化道场景等等,具有比较独特的少数民族特色,像山洪爆发、大雨如注这样的场面,也都拍摄得很有真实感和气势,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该剧讲述的是福建宁德的畲族村民的脱贫攻坚故事,所以从观风寨村民的服饰、称呼再到他们的饮食和习俗,都具有畲族独有的特色。
对于这个陌生的少数民族,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北方的观众来说,很有新鲜感。
剧中的山洪爆发、台风肆虐时,观风寨房屋倒塌,大雨倾盆,天昏地暗,这样的场景感觉好震撼好吓人,看剧的我,真为当地村民的安危担忧。
其三,《那山那海》的几位年轻主演,虽然不是很有知名度,但演技都不错,又有几位老戏骨做配角和辅助,所以该剧演员的表演不会令观众觉得出戏。
领衔主演的杨铮,是正剧专业户,饰演敢想敢干的雷恒水特别到位。
饰演雷恒水恋人林月仙的演员奚望,漂亮又大方,刚在收官不久的大热探案剧《唐朝诡事录》中,因扮演貌美又悲惨的女子轻红而备受瞩目。
饰演老大雷铨水的演员铁伟光,饰演老三雷德水的演员张植绿,从外貌特点到气质,也都符合各自的性格。
老大看上去就唯唯诺诺、窝窝囊囊的,老三的那对眼睛咕噜噜地转,一看就是个自私自利的家伙。
剧中有个细节,根旺叔嫌弃雷铨水穷、没本事时,手捧那碗米的雷老大,不由自主地用自己的左脚去踩自己的右脚,演员通过这一细微的动作,将角色内心的局促和羞愧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剧中还有五大老戏骨,张光北、何政军、杨立新、米学东、章苏国作为最强辅助。
其实何政军和杨立新只不过是客串,戏份不多,演的角色也比较脸谱化。
真正体现出鲜活的生活化演技的,我认为是米学东和章苏国。
米学东饰演钟有财。
章苏国这个名字可能大家都没有听说过,但他是福建人民艺术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在剧中,他饰演菊香爸爸根旺。
至于张光北,我总觉得他的外在形象,更适合演绎坏人,但这次他在剧中演了一个再正派不过的角色——陈校长。
他一心为了乡村的教育,从知识青年下乡开始,就一直扎根在观风寨,甚至都没有结婚。
张光北充分诠释出了陈校长热爱教育,心系畲族乡村,一心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畲族的发展,劳心劳力,无私奉献的人物精神。
以上3点,是我总结的《那山那海》的优点。
比起优点来,《那山那海》的缺点也同样明显。
首先,《那山那海》的演员虽然演技不错,但几个主角的年龄,都比角色设定大多了,角色与年龄的错位感,令人觉得非常别扭。
饰演陈校长的张光北,今年已经63岁了。
但剧中的陈校长,当年是知识青年下乡留下的,为此女朋友和他分了手,据他自己说,已经留在了观风寨二十年,那么,他的年龄最多也就四十出头。
让63岁的张光北,来演一个40岁的中年人,年龄差实在太大了。
还有饰演雷恒水的杨铮,今年38岁,剧中他刚刚20出头。
年龄差也不小。
但还勉强看着可以。
最令人出戏的是老三雷德水。
雷德水在开始这几集,还是个初中生。
即使那个年代山里孩子上学晚,那德水也不会超过十七八岁。
但演员一看就是个成年人了。
饰演德水的演员张植绿今年已经整整30岁了。
让30岁的人来演一个少年,实在是让人觉得年龄错乱和恍惚。
还有,饰演菊香的演员闵春晓已经39岁了。
剧中饰演一个还未出阁的姑娘。
《那山那海》和正午阳光出品的口碑剧《山海情》,都是属于扶贫剧的类型,但是,《山海情》中找的演员,都比较符合角色年龄定位,该剧也捧红了饰演白麦苗、马得宝的年轻演员黄尧和白宇帆等人。
其次,《那山那海》为了煽情,连生活的逻辑和真实都不顾了,剧中许多细节都不符合现实。
最雷人的一个情节,当数雷恒水和陈校长,两人合力救学生的场景。
陈校长和学生们被困在洪水对岸,为救孩子们,钟大虎拿来了一架竹梯。
但竹梯太短了,不够搭到两头。
于是,雷恒水和陈校长,一人抓一头竹梯,让学生们踩着竹梯“过桥”。
如果竹梯够长,能够两头都搭在地上,陈校长和雷恒水一人拼命按住一头,那还比较符合现实。
但问题是,竹梯不够长,是悬在半空中的。
凭着一双手的力量,还是在下着倾盆大雨,竹梯滑溜溜的前提下,一个人的手,怎么可能抓得牢竹梯头,而且上面还要长时间承担着一个中学生的重量?
就算你雷恒水力大如牛,这也不符合实际。
因为一个人趴在地上,只用双手去抓住竹梯,是无法把全身的力量和重量都压在竹梯上的,单凭一双手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抓牢竹梯。
更何况陈校长还是一个教书的文弱中年人呢。
的确,这一段救学生的场面看上去惊心动魄,非常感人,但剧组不能只为了煽情,为了突出雷恒水和陈校长的主角光环,就罔顾事实吧?
这个情节,太像是爽剧的情节了,最多可以看作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想象,根本不符合现实。
还有,救出学生后,雷家老大腿伤更严重了。
老二背他下山,从山上到山下,长长的山路,而且刚刚爆发过山洪,下山后,老二竟然显得如此轻松。
丝毫不像背上一直背着一个一百多斤重的成年人。
还有,剧中为表现雷家的贫苦,雷家人衣服都是打补丁的,炒一个鸡蛋,三兄弟也推来让去的,不舍得吃。
但是你仔细看,雷家人的衣服,虽然上面有补丁,但却非常新,也很干净,根本不像是穷人家穿久了洗不出来的衣服。
还有他们吃饭的碗,也特别新,特别干净,甚至连个缺口都没有。
我注意观察了,他们吃饭的碗,有粗瓷的,也有细瓷的。
要知道,在八十年代末的偏远农村,一般人家都是用粗瓷碗吃饭的,因为粗瓷碗极便宜,不小心打碎了也不会太心疼。
而细瓷碗,日常不会使用,一般都是有重大场合,待客用的。
既然要表现那个年代的生活困苦,那你细节就必须做到位,让人心服口服才行。
对比《山海情》中角色所穿的衣服,家里的陈设,《那山那海》服装、背景、道具,都显得不够真实细致,年代感不够。
其三,《那山那海》是一部扶贫现实剧不假,但该剧的某些情节推进,却更像是一部爽剧,而且巧合多。
该剧的主题是雷家三兄弟的艰苦奋斗,他们依靠自己,走出了一条靠山靠海的富裕路,但雷恒水的脱贫致富起步,却靠的不是自己,而是一个巧遇的女子——林月仙。
雷恒水背着大哥下山去医院,在船上时遇到了一个漂亮姑娘。
这里还有个搞笑的情节。
雷恒水哀求船老大,只收他俩一个人的船票。
理由是自己背着大哥,不占座,而且大哥要去看病,没钱了。
但是,那漂亮女孩林月仙想混上船逃票,被船老大发现,要赶她下船时,满船的人都不吭声,唯独刚刚还付不起船票的雷恒水,大声说,这姑娘的船票我出了!
哈哈,看见漂亮姑娘,你又有钱了?
这个林月仙,恰恰就是林老板的女儿。
而且,恰恰那么有经商天赋。
恰恰,又和雷恒水不期而遇。
巧合太多。
等于给雷恒水开了金手指。
《山海情》中,也有凌教授来帮助村民种蘑菇的情节,但凌教授本就是研究菌菇种植的,来帮助村民也合情合理。
而《那山那海》中,为了给雷恒水找一个“贵人”,为了让林月仙这样一个既聪明漂亮,家境又好的女孩,和雷恒水这个山哈搭上线,故意给林月仙设置了一个先天性心脏病的弱点。
看到雷恒水和林月仙,有种《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和田晓霞的既视感。
人家田晓霞和孙少平还算是老乡、高中同学,但这个雷恒水和林月仙,原本是生活根本不会交集的两类人,就纯粹是靠编剧的金手指给凑到一起的。
雷恒水认识了林月仙,从此要一路开挂了。
你看,他自从认识了林月仙,挣钱简直不要太容易。
这样的情节设置,给人的感觉很爽,替雷恒水高兴,但仔细推敲,好像现实中的山里人,大多数并不会有这样的好运气。
这归根结底,还是一种爽剧的思路和设置。
总结起来说:《那山那海》优点和缺点都很鲜明,所以,这部剧我会追,但到目前为止,我觉得该剧称不上是一部优秀剧目。
比起《山海情》来,《那山那海》差在哪?
第一差在了演员上,第二差在了服化道上,第三差在了细节的真实性和逻辑性上。
至于后面的剧情会不会更好,等我再看上几集,再来写剧评。
(文/第一滴露珠)
多重叙述线索讲述那些年的脱贫致富。
故事背景该剧以观风寨雷恒水一家三兄弟为故事焦点,推动这四条线索的发展。
这四条线索又编织交错在一起,构成了《那山那海》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的感人故事。
这部剧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个没有接触过的民族 ‘‘畲族’’ 着重展现了畲族群众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以及民族性格。
剧情值得推荐
宣传片才得特别注重逻辑和表现啊。。。这拍的都是啥。。。
这部剧是我今天忘密码去oppo 专卖店刷机,在沙发上等待的时候,在大屏幕的中央一看到的,短短的看了一集,很浓的乡土气息,剧中所表达的好像所有的出路就是结婚生娃,就连爱也都是打着我为你好的旗号,这真的很恐怖,很可怕,唯一想上大学的老三,竟然要劝老二牺牲爱情供他上学,阿妈是苦情剧女主脸,本来以为是13 14年,上豆瓣一查,竟然还是今年的剧,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了,不禁好奇苦情剧是否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爽剧
陪妈看系列
3星,节奏很快,很正能量,虽说有些槽点,但整体还是不错的,20多集可以看看不费时间。
现在看到了捞大黄鱼,仅凭目测就能判断是否有卵,这科学嘛
现在的导演和演员都没见过苦难的日子是什么样,根本拍不出苦难片了。这演员一个个脑袋大脖子粗,愣说自己吃不饱。台风来了地上的草都不动,牛棚塌了……
一般一般
不如隔壁山河锦绣
陪奶奶看完了全部,怎么说呢,那个反派这个角色针对有点刻意了
蛮好看的 戏剧冲突做得好
三星
张光北这演技真尴尬,假惺惺的
强烈建议,我国现在的导演演员全部歇业,另谋出路,你们把演绎这条路走死了。这些年看看你们的作品,有走心的吗有打动人心的吗,全部都是为了演而演,为了钱而演,太丢人了。居然上了央1,都回家歇歇吧!
有时候有些镜头和桥段确实很尬,但是我个人比较爱看这类剧。所以又尬又好看吧 哈哈
憨逼剧
我姥姥看了都说难看
🐮🍺
虽然很多剧情很老套,人物性格跟着剧情走而不是跟着逻辑走,但是莫名其妙地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些什么,陪着婆在央一追下来,还有点好看。
陪老父亲
这剧的台词有点像样板戏啊,过于上纲上线了,但是戏剧性上还是挺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