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第一次的时候,听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歌。
”夏天的阳光有点泛红,又如女孩此时的心情一样躁动而又无奈。
第一次,对于女孩来说是如此珍贵,所以她将这首歌定义为“我们的歌”。
只是此时此刻,却是女孩的分手时刻。
失恋,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或迟或早,大家都会去经历。
过去越是甜蜜,现实便越是痛苦,女孩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男孩的家门,冷酷的关门声让她泪眼盈眶。
看着这个宽广的世界,似乎只有自己是孤零零的。
女孩名叫蒲蒲,一个普通的失恋女孩。
对于失恋,最好的疗伤方法,就是换个新的环境,于是蒲蒲来到香港投靠即将生孩子的姐姐。
一路上,她总想在周围环境中寻找情感共鸣,只是明明自己的世界已经坍塌,但却没有勾起生活的一丝波澜。
原来失恋,真的只是一个人的事情。
在机场,蒲蒲询问地勤他失恋过吗,地勤有些感慨的回答,“你可以问问他们,有谁没有失恋过”。
蒲蒲看着一张张平淡而又各怀心情的脸,充满了迷茫与疑惑。
在姐姐的店里,蒲蒲感觉做什么都很没劲。
这个世界,似乎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引起她的兴趣。
在她百无聊赖时,外面的音乐声引起了她的注意。
那是属于的她的歌,只是却一直不知道歌曲的名字。
穿梭于大街小巷,蒲蒲拼尽全力想要追到那辆放音乐的车子,但就如她的感情一样,最后只能望着车子远去,无可奈何。
对于过往,她能抓住的,只剩下那首“我们的歌”,于是她开始寻找周杰伦,寻找那首歌曲。
她翻遍每一张周杰伦的专辑,一遍遍听着里面的每一首歌曲。
《半兽人》、《爱在西元前》、《星晴》、《回到过去》……徜徉于一首首周杰伦的歌曲之中,蒲蒲的嘴角不自觉的扬起微笑。
只是,她还是找不到那首歌曲。
寻找周杰伦的第一程,蒲蒲找到了宇仔(余文乐)的二手CD店。
一个是刚失恋的人,一个是刚失去陪伴了十五年宠物狗的人。
两个悲伤的人,总是能找到情感共鸣。
听着蒲蒲的哼唱,宇仔说出这首歌是周杰伦第一张专辑里的隐藏曲,放在前五百张限量版CD里,需要最后一首歌放完七分钟后才会出现。
而他将那张CD转给了Paul(陈奕迅)
寻找周杰伦的第二程,蒲蒲来到了Paul的水晶店里。
Paul是个身体无感病人,没有痛觉,身体也很脆弱,但他却是一个爱笑的人。
对这个世界无奈的时候,或许只能通过精神胜利法,用笑来面对。
Paul感到了蒲蒲的不开心,看着她不小心碰到了额头,于是用发烫的石头来帮她减轻痛苦。
之后又带着她呼吸氧气,而他的快乐秘诀就是,水+氧气。
只是,蒲蒲还是没有找到周杰伦的那张CD,因为宇仔给Paul的那个专辑盒里,放得却是另外别人的CD。
寻找周杰伦的第三程,蒲蒲来到了书店老板(吴大维)这里。
书店老板用着不同的名字跟不同的人交往,他有一个钱包理论,就是将身份证驾驶证这些重要的东西放在不同的地点,这样即使丢了钱包,他也不会太伤心。
刚开始的蒲蒲有些不屑,但她看到书店老板的潇洒时,于是她也想尝试一下。
白色的灯光下,红色的床单上,一身红衣的蒲蒲躺在上面今天她给自己换了一个名字,她也要将自己献给书店老板。
蒲蒲的转变让书店老板有些无措,不过在音乐的加持下,他还是满足了蒲蒲。
只是那张CD,他转给了曾经交往的一个女友Susan。
寻找周杰伦的第四程,蒲蒲来到了出租车女司机Susan这里。
Susan跟书店老板一样,是一个放荡不羁的女孩,她可以随意的找加油男孩释放激情,也可以很快忘却交往过男生。
经过回忆,Susan表示自己的CD全部给了一个交通警察。
寻找周杰伦的第五程,蒲蒲来到了交通警察阿man(吴彦祖)这里。
街道上,当蒲蒲喊出“3046”后,阿man帅气的转了身。
英俊的脸庞,强健的身体,干练的气魄,这是一个连巅峰时期的小编都自认比不过的男人,蒲蒲自然也被迷住了。
两人吃饭的时候,外面出现的刹车声让阿man迅速投入了工作,看着阿man从容不迫的指挥交通,蒲蒲彻底爱上了他。
机车上,阿man将蒲蒲的手放在了自己的胸口,呼啸的机车声似乎让她感觉拥有了全世界,只是车上邓丽君的音乐让蒲蒲有些疑惑。
旅游的时候,阿man却带上了他的母亲,他喜欢邓丽君也是因为母亲。
原来阿man是一个妈宝男,他甚至都不愿意让母亲知道两人在恋爱。
蒲蒲伤心极了,只好选择离开。
遭受打击的蒲蒲想起了宇仔,在她的心底里,似乎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到安慰。
只是当她来到宇仔的住处时,却发现宇仔已经搬走了。
没有人会一直停在原地,在现实生活中,那些错过的人,大概率就会永远错过了。
蒲蒲回到了姐姐的店里,却遇到了一个奇怪的男人。
男人叫阿Ben(阿牛),是一个同性恋,他在Susan那里听了蒲蒲的故事后很是感动。
于是他提出建议,将买过周杰伦CD的人都电话邀约一遍,但可能是因为属性相吸,最后来了一屋子的同性恋。
但在阿Ben眼里看到的,却是满屋子的周杰伦。
蒲蒲终于找到了宇仔。
宇仔在失去了宠物狗后,接连开始养乌龟、植物,但最终都失败了。
蒲蒲没有找到周杰伦,宇仔也没有找到能够永远陪着他的宠物。
但是看着天空中的圆月,蒲蒲告诉宇仔,自己在找不到周杰伦的时候,最想见到的人,是他。
两个悲伤的人,终于在彼此疗伤的过程中,看到了对方。
蒲蒲最终跟宇仔在一起了。
影片的最后,失恋的周杰伦来到了蒲蒲的蛋糕店里。
此时的周杰伦感觉吃什么都是苦的,最终,他盯上了蒲蒲耳朵上的巧克力吊坠。
而蒲蒲在将自己的吊坠扔出后,开启了自己快乐的生活。
这是2003年上映的电影《寻找周杰伦》,女主单薄的演技以及平淡的剧情让很多人看过之后吐槽不止,但那时的娱乐圈,周杰伦三个字是自带流量的,跟周杰伦沾上边就会很火。
只是可能在金字塔待久了,就很难跟底层产生共鸣,所以现在的很多杰伦粉丝,都在打着寻找周杰伦的旗号,怀念曾经那个忧郁的周杰伦。
大家寻找曾经的周杰伦,其实也是在寻找自己失去的青春,以及那个自己爱过的人。
很喜欢《回到过去》里的一句歌词,“思绪不断阻挡着回忆播放,盲目的追寻仍然空空荡荡。
灰蒙蒙的夜晚睡意又不知躲到哪去,一转身孤单已躺在身旁”无数个辗转难眠的夜晚,那个我们曾经爱过的人,你过得还好吗?
如果《尋找周傑倫》的女主角並非需要隱藏曲來療傷的歌迷 而是對周傑倫三個字避之唯恐不及 或者是由一小段聞聲而未謀面的旋律 而導致的《周傑倫在尋找》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reviews 之前一年五月的評述鏈接以及相關“電影人”評述豆列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doulists/all2003年的《尋找周傑倫》,應該跟後來的《尋找成龍》等片一樣,是個命題作文,很多“有頭有臉”,跟音樂有關無關的男演員,都好象只是過來“客串”般,眾星捧女主角這輪陰晴圓缺的月,但很多時候,“星光”有點太過耀眼,且閃爍。
音樂,或者跟音樂有關的電影,無非兩種,一種是棚拍感覺明顯,“大興土木”,大張旗鼓的那種,早年的美國音樂大製作,以及印度數十年如一日的輕歌曼舞,包括周傑倫後來拍的《天臺愛情》,應該也能算入其中;又或者是近些年非常流行的約翰·卡尼 John Carney的作品,跟後來偶爾復古還魂的美式音樂片還是很截然不同,感覺很“輕音樂”,情感也是,但不管是片中角色,還是編導本身,都是直接跟音樂相關,極為專業且投入,而不只是把音樂當成一個談情說愛的背景,於是早年那些塗抹在音樂之上的如“脂肪”一般的“負擔”,都被祛除了,只留下最純粹,也是最輕盈的那些……但《尋找周傑倫》即使以當下的眼光,或趣味來看,都很難歸類,因為女主角的動機雖然跟周傑倫一張專輯的所謂隱藏曲有關,但這條線索與其說是草蛇灰線,還不如說是可有可無,反正是挺任性的那種……包括餘文樂飾演的男主角,雖然剛出場時,是寫著音樂療傷,還拿著把吉他,在那邊撩撥幾下,但幾下之後,就把樂器丟到一旁,然後開始運用各種方法,自我療傷,“挽救”自己的衝動比起女主角還要強烈許多,你都很難說這是在相互治癒,而且更重要的是,這整個過程,直到最後的相愛,跟音樂的關係都非常有限……其實不管是表演,攝影,剪輯,以及那種類似MV的鏡頭語言,此片最應該相關聯的,可能是2001年的《天使愛美麗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同樣完全是以女主角為中心,有些精靈古怪,但也不失“生硬”,她可以說是強勢“介入”周圍人的生活,“賞罰分明”,以天使的名義,甚至是手段……當然以周圍角色的戲份來說,《尋》比《天》,還要更單薄一些。
而在鏡頭處理上,特別是人物出場,除了旁白大行其道外,就是單一角色的大特寫,以及由中景直接推向特寫的鏡頭……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更像是一個繪本故事,如同小孩晚上睡覺前,由家長繪聲繪色,添油加醋在床邊閱讀的那一種,當然也像《天臺愛情》結尾出字幕時,用特效處理成的那種立體繪本感覺。
《天使愛美麗》,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歐洲偏類型電影,極少數在國際範圍有些影響的代表作,就如同1998年的《羅拉快跑 Lola rennt》,有點輕靈,也有些古怪,比呂克貝松的那一路小批量出品的歐式類型片,還要更不按牌理出牌。
但不管《天》《羅》單部電影的品質,或影響力如何,它的後續都是明顯跟不上的,不管是這兩部電影的導演自身,或者別的受到啟發,而不只是把目光鎖定在三大電影節的歐洲導演那邊,後來都沒有多少“下文”……在我視野與記憶中,像《天使愛美麗》這種畫風,之後最能給人留下印象的,應該也就是2006年中島哲也執導的《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如果把這種影響力放大得更廣義一些,那2014年許鞍華的《黃金時代》沒准也能列入其中……再說回《尋找周傑倫》,雖然跟《天使愛美麗》相比,色調上沒有那麼華麗,鏡頭角色也沒有那麼“刁鑽”,但在“轉場”的突如其來,比如動畫的“銜接”上,至少風格與理念上是相通的。
但這種非典型敘事,即使是用MV的所謂理念來解釋,也不太容易說得通,畢竟MV一般都很短,但電影再短,也是長的。
另一方面,香港電影似乎又從來不傾向於從一個系統的思維,來構建另一重世界,比如一個MV式的世界,而不只是把它當成一個碎片式的視聽概念來運用。
至於這部電影最大的關鍵字,卻又幾乎是在片尾才姍姍來遲的周董,有時候所謂的資源,不能被有效的利用,便可能成了負擔。
而女主角跟周傑倫之間的聯繫,或者說差別,不僅僅是距離,階層,或者是戲份上的,更是一種敘事的精神層面上。
不妨假設:雖然這是一部名為《尋找周傑倫》的電影,但女主角就必須是周的歌迷,然後需要用她的歌來替自己“療傷”嗎?
為什麼她就不能是一個對周傑倫三個字,避之唯恐不及的角色呢?
比如說她叫鄒婕綸,雖然跟周傑倫三個字,沒一個是相同的,但讀起來實在是差不多,於是這女孩在學校裏從小被人笑到大,別人給她取綽號,都不需要另找創意……於是周傑倫三個字成了她的噩夢,避之唯恐不及,包括他的歌,有關他的一切消息……即使她後來身份證上改了名字,但之前認識她的人,還是叫她“周董”。
但接下來她發現,自己越是想避開,卻鬼使神差的離周傑倫越近。
她工作後,到別的地方出差,旅遊,周傑倫也會不約而同的去那邊開演唱會,歌迷會,拍MV或電影……別人是千方百計追著偶像跑,而她是避都避不開。
最後,她決定不躲了,不是冤家不聚頭,直接跟周傑倫見面……而且她一直以來,最想跟他,或者是他媽媽葉惠美提的一個要求,就是他能不能改個藝名,別叫周傑倫了?
當然,如果覺得上述這個設想太過“戲劇性”,或者是跟音樂關聯不大,那就來個跟音樂有關的。
比如說周董應該也是個隨時捕捉音樂靈感的人士,有一次,他突然聽到了一個女孩所哼的旋律,那是一段他從未聽過的,感覺非常奇妙的,他想當場結識這個女孩,但陰差陽錯下,卻連這個女孩的正臉都沒看到。
接下來他在籌備新專輯的過程中,老是忘不了這段旋律,而且一時間覺得自己接下來能創作出來的,也未必可以勝過這段不期而遇的旋律……於是隨後他辦了一個活動,就是尋找哼這段旋律的女主角。
他在網上只公佈了前面小一段,需要真正的女主角哼出下一段來。
當然這個活動,勢必會引發爭議,有人覺得那只是作秀,是新專輯的宣傳活動罷了,而另一方面,大量跟這段旋律無關的女生,都過來“冒名頂替”,粉墨登場。
當然這麼一來,應該就不是《尋找周傑倫》,而是《周傑倫在尋找》。
n年前,这部电影刚上映的时候,听这名字,以为是一追星小女生如何追星的无聊故事,觉得很恶俗,所以一直没看。
去年过年前,翡翠台在播,正无聊,就看了——幸好看了!
我很喜欢这电影!
同意前面某条路留言——不是寻找周杰伦,而是寻找某种慰藉。
女主角不漂亮,只能说可爱。
不过,穿的那件黄色风衣真是好看极了!!
有机会我也想买一件!
影片的色彩搭配十分好看!
给人感觉很舒服!
为什么是周杰伦,而不是其他什么更文艺的,更适合片子基调的名字?
大概是编剧觉得自己的剧本太显文艺,弄个大众化的“周杰伦”,中和一下?
对票房估计帮助更大!
为小公举打的十分,虽然并不认为可以得到这么高的分。
刚刚,也就是20200103重新刷了这部片,我觉得我看懂了,女主是带着寻找周杰伦的心情,重新找回恋爱的感觉,与其说是为了追忆逝去的爱情,不如说是小公举让她获得了真正的爱情。
结局男女主在一起了不是吗?
客串的小公举为什么会说浦蒲的耳环是甜的?
因为恋爱中的她,整个人都是甜蜜的。
标题与内容关系不大。
剧本怎么说呢,你可以说它既浪漫又现实主义,女主就是一傻白(不甜),被分手后为了摆脱分手之痛就去找新的男人。
其实现在很多女孩都这样,她们知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女主也觉得自己很纯情。
这个角度可以说导演和编剧是女权主义者吧,味道挺浓的。
因为从男性视角来看,这个女主并不爱她的前男友啊,分的时候哭得死去活来,然后打着寻找周杰伦的隐藏CD(和前男友一起听过的歌)的名义前后谈了4个新男友(而且这4个男的都是短时间内认识的,因为她得到的从每一个人那边得到的消息都是CD已经转给下家了,她又去寻找下家,这样,基本上认识几天就可以遇见新的下家了,然而女主对每一个新的男性都有暧昧的好感)用现在的话说,余文乐和陈奕迅是她暧昧对象、吴大维是她炮友(女主明知道吴大维是渣男还和他啪啪了,不过绿茶一般不会承认自己有炮友,她会说这是“朋友”)、吴彦祖是她正经新男友但是他太大男子主义了所以谈了几天就分了、最后发现还是一直在和她联系的余文乐最好了,最后选择和余文乐在一起了。
而以女主的视角来说“我确实是为了寻找隐藏CD啊,只是这一路上恰好收获了新的爱情。
”这样子的女生永远不会承认自己是渣女,她只是觉得自己是为了追求爱情。
说它现实,是因为现在很多女孩子都挺开放的(爱和性分开。
追求爱情,但是如果没有稳定的爱情 性需求也可以填补一下空虚)说她浪漫,是因为大多数会觉得这剧三观不正,因为大多数人的观点中,失恋就会持续一段时间,对新异性提不起兴趣。
而被分手后的女主遇见每一个新的男的都会对对方产生好感,编剧和导演可能就是想表达人性应当自由。
我能理解这种浪漫主义,但是我更多地站在传统男性思维上来看待这个剧,嗯,这个女主就是个绿茶。
鉴定完毕。
我预计她跟剧中余文乐在一起后还是有大概率出轨。
别说我直男,难道你不是直女?
这世界上的一夫一妻制不是我制定的谢谢,谈朋友一男一女的约定俗成也不是我制定的谢谢。
1. 迟来十九年.2. 卡司阵仗空前. 老实说当时的杰伦还没有如今地位 能如此呼风唤雨的召来这么多大咖 放到如今都很难思议.3. 出乎意料的 轨迹在开场就已登场.4. 台词确实造作了些 但为何王家卫就可以被忍受.5. 半兽人已经出乎意料 爱在西元前前奏出来得时候 我实在没忍住直接蹦出一句 卧槽.6. 如果当年就有听音识曲 故事完结.7. hidden track 其实周杰伦没有玩过 但是方大同有.8. 其实片子真的有很浓重的王家卫质感.9. 周杰伦的玩偶们 也是颇有意思了.10. 适合周日刷着手机 偶尔扫眼屏幕 反正评分早已盖棺定论.11. 除了好奇当年的选角 也很好奇周杰伦自己如何评价这部电影.12. 邓丽君的片段甚好. 我一直说 周杰伦就是我们这代的邓丽君.13. 阿牛真的可以转型做喜剧演员的.14. 周杰伦亲自露面!!
说真的 我不喜欢发感叹号.15. 一句话总结:王家卫风格的周杰伦作为音乐监制的全明星排场的无论如何都会给五星的电影.
以一个明星的名字来命名一部电影似乎是件非常稀奇的事情,至少当年对我来说是这样的。
当时的周杰伦出道才4年就有了一部跟他有关的电影,这足以证明他在当年乐坛的影响力。
在我眼里“周杰伦”就是“青春”的代名词,他的歌声和影像曾陪伴我们走过一段青涩懵懂的青葱岁月,那种感觉是其他歌手给不了的。
他的名字也是吸引我关注这部电影的主要原因,如果片名改成《寻找刘德华》或《寻找张学友》,也许我就懒得去看了。
其实这片子很多年前我看过一些片段,但当我看到周杰伦的出场只有寥寥几个镜头的时候,我便没了看下去的兴趣。
直到几天前又忽然想起,才决定把它找出来完整的看一遍。
看过这电影的人都知道,这并不是一部单纯的讲述脑残粉追星的片子,周杰伦只是作为一个符号存在于电影当中,其本人跟故事没有太大关系,所以影片的受众范围要比一般的粉丝电影要大。
只是因为电影本身的结构和叙事手法的原因,导致该片在豆瓣的评分比较低下。
如果不是杰迷,还真没有那么多耐心看下去。
爱情就像一张遗失的唱片,丢失之后就很想要找回来。
女主角蒲蒲的爱情就是这样,因为周杰伦的一首神秘歌曲曾给她的初恋打上过深深的烙印,于是失恋后的她,为了找回那张唱片和当初恋爱的感觉,便开启了一段爱情寻回之旅。
片子我认认真真看了两遍,觉得故事结构和叙事方式比较独特,但也不乏瑕疵(段与段的衔接比较生硬,前后剧情没有做好铺垫,像是分割开的一样)。
如果不是以寻找周的歌曲为线索,还真搞不懂这片子在讲些啥。
导演一直在通过一些梦幻的画面和意识流的展现来描绘一个小女生的心路历程。
虽然有瑕疵,影片却依然能给人一种很舒适很惬意的感觉,轻松悠闲的音乐和唯美的画面带着一股很强烈的夏天的味道。
故事很梦幻,场景烘托思绪。
女主虽不算漂亮,但看上去很可爱,短短的头发,前面没有刘海,是一个傻乎乎、对事物有些敏感的小女生。
情节也不乏亮点,比如余文乐所饰演的宇仔在街上吃冰淇淋,遇上了一只狗,小狗舔他脚上的冰淇淋;再接着走,又遇上了一只狗,如此下去他被三四只狗追着跑回了家,搞笑又有意思。
还有蒲蒲打包牛腩饭在余文乐唱片店楼下等他回家的时候,一只又一只小狗从她身边经过,每过一只,它们就会停下来看一下蒲蒲,然后蒲蒲就会问它们有没有见到宇仔(余文乐)。
这些情节温暖又有趣,如同几米漫画里的故事一般。
在寻找唱片的过程中,蒲蒲先后跟各种性格不同的人接触,在与他们的交流中也渐渐对爱情有了一些领悟,最后绕了一大圈,寂寞的她又回到了寂寞的宇仔身边。
彼时的她已经完全能够坦然面对那些情感上的负面因素。
有一天在餐厅工作的时候,蒲蒲终于遇见了周杰伦本尊,当时的周杰伦因为失恋,心情很不好,不停地向蒲蒲要甜点吃,然而吃什么都是苦的。
看到这里,观众会恍然领悟,原来明星在面对失恋这种事的时候,也会觉得很痛苦。
失恋的人都是一样的,不管是明星还是普通人,内心都是苦的。
一部电影和一张唱片承载的东西很多,其中最多的我想就是那些关于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
2003年我买了《寻找周杰伦》的同名专辑。
主题曲《轨迹》是我当年经常听的一首歌,非常喜欢,这也是我后来读大学时在学校迎新晚会上演唱的人生中第一首歌曲。
听周杰伦的歌是一种幸福,他的歌曲不仅记录了电影里主角们的爱情,也记录了现实中我们的成长。
剧情依稀记得,对里面有句对白记忆比较深刻。
(酒吧男不停的接电话,对记得不记得的MM打过来的电话一样的敷衍着,哄着)(执着的浦普,我觉得电影中形象用“傻傻的“形容更好,不解)酒吧男:如果你把所有钱放在一个钱包里,有一天它突然丢了,你什么感觉?
身份证、驾照、信用卡..你所有的东西在一刻全部丢失。
如果将钱分不同的钱包存放,掉了一个还有其他的...
补2020.11.17该片故事情节来源于古巴作者卡伊.韦勒的一本书。
书籍是一个人去买书,回来后却发现这不是自己要的书。
他去书店换回一本,但仍旧发现不是自己要的那本。
这部电影的亮点在于导演林爱华的思维角度和拍摄手法,它把周杰伦的歌声化作女主人公浦蒲对爱情的向往,使失恋的浦蒲从武汉追寻到香港,然后围绕着周杰伦这首神秘的“隐藏曲目”,让浦蒲看到千姿百态的现代人的恋爱观,这与纯洁无关,只与快乐有关。
影片的最后,浦蒲找到了自己理想中的爱情。
但是同样也有很多槽点,其一是导演林爱华在影片中制造的一幕幕卡通画面,尽管经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这是导演特意安排的,烘托了这个爱情童话。
但是我依然无法理解这个动画所存在的意义,是叙述了浦蒲的向往?
还是出于想像。
电影中的爱情本来就令人眼花缭乱,再加上这个动画,实在是脑洞出奇的大。
其二,女主人公的扮演者浦蒲并没有表现出角色的什么特别的特点,所谓的内在的聪慧和敏感我也没有体会到,只是肤浅地表现了角色的纯朴和执著,让这个主角变的有些傻气。
找到最后也没看出来女主找到了什么,电影题为《寻找周杰伦》,但是并没有与周杰伦有太大关系,唯一的一个关系就是所谓的“隐藏曲目”,而这之前,女主拿着播放器把周杰伦所有的歌都放了一遍,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在背歌词,准备去听演唱会。
其三,周杰伦在影片最后的出现,也没有过多的意义,只能带来商业效应。
其四,余文乐和陈奕迅的出演并没有增添什么色彩,一个邋遢的音像店店主和一个整天看着水晶嘿嘿傻笑的水晶店老板,让人误以为进入了精神病院。
最后,吴彦祖所饰演的乖宝宝形象,是影片中令人反感的角色,妥妥的妈宝男。
出门旅游要带着女友和妈妈,假装不认识女友,理由是让妈妈适应一下。
“我妈有什么问题”,“你知道有多辛苦,她才把我养大”。
“她原来连冰激凌都没吃过,我带她旅游有错吗?
”,“瞒着她旅游,她会很不开心”这些理论足以让我对这部电影反感至极,带着妈妈旅游还理直气壮,句句怼的女主无话可说,你是在跟你妈妈谈恋爱吗?
理想对象是妈妈,这个理论是在表示无法理解这个大妈,哦,不,阿Man的妈妈,在吃冷饮的时候大声唱歌,不在意是不是公共场合,唱歌还跑调,不知道的以为她是个神经病吧?
青春爱情电影《寻找周杰伦》今日正式上线爱奇艺啦!
电影讲述了一位失恋的迷茫少女蒲蒲(浦蒲 饰),来到香港帮欲临盘的姐姐看热带鱼店时,为了寻回失落的爱,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寻找对她来说是最遥远也是最明亮的梦的收有这首隐藏的歌的“周杰伦的某张神秘唱片”。
找寻唱片的过程中,蒲蒲先后遇上二手唱片店店主宇仔(余文乐 饰)、水晶店老板保罗(陈奕迅 饰)、书店老板阿祖(吴大维 饰)、时常变换名字的女的士司机苏珊(何韵诗 饰)和警察阿勇(吴彦祖 饰)等等奇形怪状的人,通过他们,她逐渐对爱情哲学有了思考和感悟。
电影中的蒲蒲从内地来到香港,一路都在寻找爱情的真谛。
而我们的青春又何尝不是在寻找周杰伦的路上呢?
周杰伦新歌《mojito》今日正式上线啦,BB姬的青春仿佛又回来啦!
你青春的旋律又是周杰伦的哪首歌呢?
快来爱奇艺评论区参与话题讨论吧。
浪费时间,去他妈的
我记得很无聊。
最后的蛋糕!!!
就觉得明星很多,执着
の,里面有余文乐的?
歌曲满分,剧情不好说
送你一颗星
这女的真丑
想拍成文艺片的垃圾片 @2011-07-18 13:57:22
台灣的調調很喜歡
逝去的青春
这是什么个情况?
果然有菇菇......不過我只看了有她的那三分鐘片段
当年纯是为了Jay才看的~片子开头那么多Jay的歌着实让人兴奋~~
那是一个还喜欢周杰伦还没喜欢陈奕迅的年代
小时候看的文艺片,那时候只是为了周杰伦看,结果周杰伦没多少镜头好失望。。。但片子给我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现在还记得。也因为这片爱上了《轨迹》这首歌。或者是因为歌而记得这部电影?
女主角太丑
断了的弦。。。
挺文艺一片'女主角是败笔。
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