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有股生猛腥甜的气味,不同于一般青春片里荷尔蒙失调的造作。
她是赤膊上阵的,“乱拳打死老师傅”说的就是这种感觉。
故事发生在法国,描绘的却并不是常有的精致法国女性的形象,与我们刻板印象中的浪漫之都相差甚远。
是法国难民窟中的底层生活。
小姑娘自小被称为杂种,只因她母亲是个人人能上的婊子。
在这样的家庭中像杂草一样的活下来,还好真主赐予她一个天使~一个宗教家庭里长大的黑人小姑娘。
两个活宝在难民区自由放纵的生长,在超市顺东西、投机取巧的赚钱、上课与老师作对、花痴大帅哥,每一景都有你我生活的倒影。
只是她们成长的更为粗粝,幸苦罢了。
Money成为每一个难民营小孩最崇高的梦,为了钱,用灵魂乃至一切都可以交换。
发大愿者必有魔考,这个有些许杀气的小姑娘踏上了一条魔鬼之路。
成功与否全凭运气。
片中我最喜欢的一幕就是两个女孩刚开始卖毒品时,对未来充满期待与兴奋。
两人模拟驾驶法拉利,在假想高速路上奔驰,在马路上搭讪帅哥,在路边撒钞票。
哇!
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的幻想。
会让看客们不禁感叹青春真是阴沟的救赎。
多么肮脏的地方被这样的无畏的笑脸镀上金光。
多希望影片从此截然而至,美梦如果无法成真那么就保持现状吧,至少还有可以一起做梦的人。
后来剧情一路飞驰,女主一路勇猛高歌、见神杀神,见佛斩佛。
阴厉疯狂的不像这个年纪小姑娘。
可是她也怕,每天都在做同一个梦,一直在不断坠落,永远没有尽头。
可是她的小胖子朋友却坚定的对她说:我一定会接住你的。
友情是这样疯狂生活最亮的光。
最后的最后小胖子兑现了她的承诺,却也永远的留着了青春里。
每当这个时候爱情总会俗套的出现。
一个保安小哥依靠自己努力成为年轻的的舞蹈家,他沾染着汗水的肉体被舞台光映的熠熠生辉。
我想这一定也刺中了在高台偷看的女主。
可爱情从来都只是强者的糖、不是弱者求生的药。
他们之间隔着的不只是未来。
最后,表白女主角,腥猛的演技,生鲜有过瘾。
前途不可限量。
20170824 周四 无助女主对金钱的渴望,与其母相比,更主动改变遇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像男主一样执着勇敢地追逐梦想,超市的舞蹈,旋转,可能是她唯一幸福的时刻了吧,心疼她。
一直都感觉她结局不会好,作为一个高中生,她的人生根本还没开始,就在生活所迫下过早地被扭曲,唯一的好朋友,因为自己去世,最残忍的惩罚,难忘只出现两次的好朋友爸爸的眼神…与女主无用的母亲相比,好朋友父母更让人钦佩,尤其是瘦瘦的父亲,一直是疲惫的样子,为生活为家庭努力付出的爸爸。
而女主母亲的所为呢?
虽然在法国生活过,以前只见到她光鲜的那面,虽然知道有很多阶级冲突,但在银幕上还是第一次见到,很震撼!
想起在法国超市有黑人问我们要钱…
我好喜欢杜妮娅那一头长长的爆炸小卷卷,这也成了她表达自己得方式,扎起来时是移民贫民窟里被人瞧不起的‘杂种’,蓬松得肆意夸张的卷发就像她的心一样蜷了起来。
当那头漂亮的卷发散开时,杜妮娅张扬得放松,又像是一种逃避得伪装,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她。
和同期的美国甜心一起看,一个是被逼迫得野蛮成长的移民二代,用燃烧着的年轻力量反抗一切,亢奋到让人心酸。
一个是生活在所谓自由民主国度的美国大妞,同样贫穷但无惧,青春是用来享受和消耗的,纯纯的颓废,青涩得让人心痛。
女主设定简单粗暴从第一场与老师的争执开始刻画她的野心,她鄙视老师拿着仅有的一点工资,循规蹈矩地小心翼翼地存活着( 简直仿佛是在针对我本人,心痛的无法呼吸( ・᷄ὢ・᷅ ))她鄙视这样的人永远无法挣到大钱。
当然,挣钱需要的品质可太多了,勇气,胆量,毅力,决心,甚至绝情。
女主有前面几样,可唯独没有最后一个品质。
这仿佛是一个通关游戏,想要拿紫色装备吗?
去学摩托车,去卖毒品,去穿高跟鞋,去勾引男人……一级比一级难。
然而女主都挺过来了。
可是女主并不是什么都不在乎,你得在一无所有的时候你才能得到。
妈妈虽然是个万人睡的slut,可是她从没放弃过她。
好友是小天使,是那个即使她一直下坠也会说,“我会接着你”的人。
帅气的舞蹈小哥是那个会抱着她转一遍遍呼唤她名字的人。
这是她最想获得的尊重和自我价值的认可,要对方称呼自己的名字而不是杂种,小哥短暂的给予了这种美好。
演到这里,完全可以看到,女主想要的太多了,想要权利和金钱,还要友谊爱情。
然而人生能获得其中一两样就可以谈得上幸运了,何况已经拥有了一样最珍贵的。
最后好友和钱一起烧了个干净大概成长路必须得摸爬滚打,如果没有失去过就无法保护自己拥有的东西。
但我更羡慕年轻的洒脱,可以不管不顾,脸上写满对金钱的欲望“你得想钱,钱才会到你手里”,做任何事没有道德束缚,因为目标太明确了,以致于躺在钱缸里的那一刻仿佛身处天堂,虽然天堂只是个幻觉。
这个幻觉是,我们穿着奢侈品,开着法拉利,帅哥对我们目不转睛,我们是世上最耀眼的光。
当梦醒来的时候,发现拥有不过是侥幸罢了,失去才是人生。
解读:为《女神们》颁发金摄像机奖的理由森森大军森森大军刚刚女神们奥斯卡百集影评系列重点回答影迷以下问题1 本片两个女主角,为什么一个白瘦美一个黑胖丑?
2 导演功课:片头片尾小窗口的取景,涵盖了本片最大的创作思想3 为什么要引用幕后剧场和舞蹈演员?
3 编剧功课:解析本片思想主题并挖掘导演的创作初衷以下内容为即将播放的影评节目剧本版,请勿转载!!!
戛纳电影节(2016;第69届) 获奖:2获奖·金摄影机奖SACD Prize法国凯撒奖(2017;第42届) 获奖:3获奖·凯撒奖-最佳新人女演员·凯撒奖-最佳女配角·凯撒奖-最佳处女作女:我男友是学导演的,他代表我向您提个问题,关于那个窄窄的小窗口,影片反复地特写,他觉得这里肯定有什么文章,或者隐喻,但是自己又说不出什么,没人能解答他,所以……这既是导演功课,也是众多影迷都想知道的问题……那我们一步步分析剧情,还是先找主题。
本片两个主人公,一个美少女,白人洋娃娃,另一个是黑人,信奉伊斯兰教。
反正她们都很叛逆的成长着!
看过电影的观众都知道剧情,所以故事我不多说,只讲一些重点画面和镜头的使用。
女:本片有一个达最大特点,讲舞蹈引入故事,这为什么呢?
剧场的天幕是两人经常光顾的地方,从上往下俯视,我们想想这种角度,平时坐在观众席看到的画面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女:对,我也考虑到了!
一般说,人们在观众席,看到的只是舞蹈演员的肢体语言,而剧中两小女孩,他们从上往下俯视,而且看到演员的生活,他们对职业的渴求,从求职面试到彩排,为生存为理想挣扎的一幕幕……看这些画面,好像星空中一个个漂浮的灵魂。
只有能理解舞者灵魂的人,才能聆听他们的诉说……我们观众也要和片中两个女孩一样,我们要看人,不仅仅是局限于外在,他想做什么,做过了什么,而是一颗颗挣扎的灵魂……这其实和本片剧情是吻合的,我们观众要通过这种类比,想一想我们要关注片中两个小女孩的什么?
女:你的啥意思是,导演想提示观众,我们也要看剧中人物的灵魂?
没错!
而且是不同角度,尤其特殊角度!
按照四维一体拉片分析法,我们可以把剧情都总结一遍,关键是目的,人家为什么要这样编,咱们都要解读出来吗?
女:我男友看过你的节目,他说四维一体拉片分析法,没有那么神奇,还说你吹……这回碰到镜头难题,他也傻了。
所以我感觉,获奖作品确实有权威性,能镇得住他,假如这电影不获奖,你跟他说这镜头里有玩意儿,他根本就不服……肯定啊,他看不出来他就不服呗……女:对啊,看不懂还不听劝,特拧!
我劝你干脆换个男朋友得了,这种人不靠谱,而且我肯定,他这水平在影视圈没前途!
女:我考虑考虑,不过,他倒是挺喜欢我的,也舍得花钱……哦……反正你好好考虑考虑,如果他再这样质疑我,在这行真的没有前途!
劝你三思……女:因为他写曾经好像写过一个什么破剧本,后来拍了,赚两钱,于是就认为自己名编,反正就开始嘚瑟,能编又能导了,还妄图超越人家草根明星王x强,反正就是各种不服呗!
电影中的大量问题,如果你解释不清,那就是没看懂电影呗!
你扯那些臭氧层子有什么用,谁听你忽悠?
女:真别说,他还去给哪哪哪给人家讲课去呢,呵呵!
现在就这乱事,说不清!
单说这个电影,导演机位怎么放,这里凭啥要特写,要利用哪些画面,拍什么不拍什么,剪什么不剪什么,故事为什么这样写,不那样写……一问一傻,你说就这种水平还给人家讲课,能讲什么,写影评都不够格!
算了不提了……女:我有些问题,美少女最后以色相为诱饵,和一个黑社会大佬做交易,准备干一票大的,偷窃巨款……还有片尾,救火车等待着,却不去救火,这些剧情您如何解读,为什么要这么编?
那我先给你解答你男友的问题,摄像机的机位,也就是导演为什么要选取这个角度拍摄,在片头和片尾,前后呼应,对照,为什么都要特写那个小窗口……窗口,象征着什么:你把朋友从神那里带出来,你最后就要将她给死神送回去!
明白没?
女:还有点晕!
我们展开联想,类似这种窗口,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出现?
女:银行,药店,还有旧社会的当铺……没错!
这里提示两个字,交易!
这是交易的窗口!
我们看,在这窗口内外,一去一回,都是什么?
尤其片尾,人啊,生命啊,自己的肥胖的黑人朋友钻出不去啊,女:你的意思是,交易无法完成?
你想,她跟消防队做交易有用吗?
朋友此时命运掌控在谁的手中……关键要思考,美少女跟谁在做交易?
看到那个窄小窗口了没?
那是递钱的口,影片开头就告诉你,这个隐喻你看到没?
其实本片一开始暗示了女主美少女洋娃娃在与神的交易,当然你要看完整部影片才能体会导演的意图,解读这些镜头语言,这也是我们拉片的意义所在!
女:对了,对了,我记得在片头,黑妹曾经对神发愿,预示与神的交易就开始了……看完电影,在头脑中回访剧情,琢磨电影中的思想内涵,也就是故事背后的东西!
天赐给你美貌,你便有梦想,但要你选择,亲情,爱情,友情,为了财富,你要去交换,去出卖,这是和主的交易,其实也暗喻了死神的交易。
女:确实,都是痛苦的选择和交易,女孩一直在内心中痛苦的搏斗和挣扎!
爱情和友情都离她远去……神不会关心你的痛苦,因为当你是在交易中,任何人掌控不了,因为我们通过大量剧情可以读出这些内容:此时没有幸运的成分,你得到的都是上天赋予的。
你得到财富的同时,必然要献出最珍贵的友情,女:包括美少女的朋友,也是天赐?
是的!
而所谓天赐,其实只是充满血腥的交易,最后让你感到凌迟般痛苦的交易。
大家通过对白和剧情,想一想,上天都能赐给你什么?
关键是:神给你的,终将用另一种形式收回,这就是交易!
这场交易中:神赐予你容貌,必要让你花容失色神赐予你财富,必要让你用朋友的血来抵偿上天赐予你爱情,必要让你最终割爱。
上天赐予你的勇敢,智慧,必要你用经历痛苦百倍偿还……这就是生存的哲学,或许也是神的哲学。
女:哇塞,你总结的这些和剧情完全一致 !
本片着重讲述,人与神的交易,这才是本片的思想主旨所在!
这就是通过剧情总结的嘛,这就是潜台词!
我们看电影,就是要读出这些东西,理解导演想表达的思想,如果你只看故事,搞不清故事背后的东西,是不是low到家了?
所以你看,人家戛纳电影节,为什么要给颁发一个金摄像机奖给本片导演……?
就是因为人家国际评委都能电影里能读出这些门道,这才叫公认的艺术,才能做为艺术标杆。
有道理!
还有两人在天台开车的一幕,长镜头,拍摄得真的好美!
可除了画面很美很炫之外,里面有什么艺术和思想内涵呢?
其实这就是两人的舞蹈啊!
你要从画面中读出,是她们的灵魂在飞舞,在驰骋……其实,她们曾经最开心的日子,仿佛都是换来的,最后要付出代价的!
所以我们看演员的选取,为什么差别巨大,美与丑,现在明白了吗?
女:因为要突出女主角拥有天赐的美貌,所以才找个朋友做对比对喽!
看不懂电影要问你这些,你怎么答?
当我们导演有一个idea,一个创意,于是构思剧情,完善她并艺术地呈现出来,其中要包括很多剧情,一起把,我们观众看完电影,就要揪出导演的这个idea,去理解玩味艺术,吸取精华,这才能学到东西。
女:难怪你说,四维一体拉片分析法也不仅仅针对拉片,也是导演编剧的学习指导书。
四维一体是电影创作的理论基础,而那些获得国际评委,大师级的艺术家一致认同的经典佳片才是教材!
我不过是传授一些观影和教学方法而已……女:受益匪浅!
哈哈文章收录于奥斯卡百集影评系列 https://www.zhihu.com/people/sen-sen-96-74-82/posts
如今我们对于女神的定义无外乎乃是自己心仪的女性形象,这一形象特质不外乎外形出众(性感如丰乳肥臀,清新如小鸟依人)。
而在本片中导演塑造的女性形象都与我们日常所谓的女神相去甚远,片中的几个女性形象几乎各个都有点飞扬跋扈的感觉,外形和智慧均不出众。
本片这位女性导演聚焦了几位社会边缘人群中的女性形象,一定程度上是反“女神”的。
影片一开场是一清真寺日常祈祷场景。
女主人公Dounia 在寺外张望寻找朋友Mainouna,Mainouna的母亲则责怪女儿不专心听身为阿訇的父亲的讲道。
这一场景就道出了两位女主人公对宗教(这里是伊斯兰教)的态度:不信教。
之后Dounia和Mainouna在超市偷东西,Dounia在清真寺内贩毒完毕后还祈祷说要求主原谅她的罪孽。
这些情节无不表明宗教在片中“女神们”的世界中是忽略不计的。
自从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爆发了几起伊斯兰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以后,伊斯兰教在西方社会的口碑差到了极点。
本片的导演无意去抨击、嘲笑或者质疑宗教的意义,因此影片镜头对宗教日常生活图景着墨不多。
宗教在本片中毋宁说乃是一件可有可无的道具。
影片真正要探讨的是社会边缘人群(这里是北非移民)能否与主流社会达成和解的问题。
影片中故事发生的区域,乃是主流社会的边缘区域,毒品、性在这里泛滥。
在主流社会里,“女神们”无法获得能够保证其融入主流社会的金钱和地位。
因此“女神们”只能靠破坏主流社会规则来获得金钱和认同。
贩毒就是Dounia和Mainouna对生活的一种反抗。
在学校课堂内,Dounia向老师发飙,则主要是对生活的态度的差异导致的,其实她们同属社会边缘人。
毒贩子Rebecca曾问Dounia和Mainouna:“为什么穷人一直是穷人?
” Mainouna回答说:“因为钱都被富人拿走了。
”Rebecca则认为问题在于穷人不敢想不敢作为,“你必须要敢富,敢想钱钱就能来。
”这就是Rebecca一以贯之的生活哲学,贩毒就是其来钱的途径。
影片安排了“女神们”和消防员、警察的冲突来表达边缘人群和主流社会的对立。
第一次的冲突是Dounia和Mainouna烧车后向警察挑衅后与警察展开了追车戏,结果是Dounia和Mainouna被抓进牢子里而完败。
第二次是Mainouna被困于着火的房间,边缘人群纷纷向消防员求助,消防员则无动于衷,表示“进去你们就会向我们扔石头”。
而最后Mainouna烧死在房间内,边缘人群和防暴警察发生冲突。
所以在社会边缘人群能否与主流社会达成和解这个问题上,导演是持悲观态度的,或者说,她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实问题的答案只能是在幻想之中。
影片中有一段极为精彩的幻想戏份。
那时毒贩头子Rebecca刚任命Dounia和Mainouna负责某一地区的贩毒业务,两人幻想着挣大钱后的生活:去普吉岛度假,开着轰鸣的法拉利,最后饮一杯香槟。
普吉岛、法拉利、香槟就是“女神们”向往生活的标配。
但这也仅仅只是幻想。
Dounia不仅失去了她的朋友,还失去了爱情。
《Divines》− 8叛逆,会做一些自己都无法想象的事情。
然后,就如连锁反应一样,事情投射出去,越放越大,一发不可收拾。
青少年在经历着反叛,个性张扬的他们,在面对一些情况时,很有可能会把自己的情绪完完全全地释放出来。
何况,他们没有受过很好地教育,根本就不懂如何应对情绪泛滥的自己。
女主角出身卑微,从小缺少父爱,也没有在妈妈身上学到什么,她妈妈也并没有对她有正常的管教。
学校的教育是很片面的,对女主而言,像她们这样的一群人,读完书也未必有很好的出路。
因此,她选择步入社会。
目标赚很多很多地钱。
但如她这样的年龄,没有学识,出来社会要么小摸小偷,要么跟着社会人做些非法的买卖,当当跑腿什么的。
女主她是一个女汉子,有着坚毅、豪迈的性格。
但尽管是个小女孩,她仍然会羞涩,始终很脆弱。
在故事中,她是主角,也像一个旁观者,带着我们去了解她的世界。
当她做的事情,程度逐渐加深,要说开始她只是当个跑腿,小摸小偷过着日子,也赚到点钱。
到后来烧车挑逗警察,慢慢地有一个真正的罪犯的模样。
然而,每一次她“火上头”,都因外界发生的事情对她造成的影响导致,而从小她的身边就缺少一个能为她指引走向正确道路的角色。
遇到愤怒的事情,加上她倔强、反叛的性格,她控制不了情绪,往往冲动做错事。
过后,看得到她很懊恼,但她也不知道怎样才是正确面对事情的方法。
幸亏,她有一份很好的友谊,平时她可以从闺蜜中得到帮助、陪伴与支持,也有了倾诉的对象。
后来,她想着抽身离开,殊不知在她踏进这个黑暗地带的那一刻开始,已经成为了她逃不掉的坎。
当一切在大火中化为乌有,或许就代表着发生的一切归零,所得到的便都烧成灰烬。
而代价已付出,覆水难收,都成事实。
题外话。
哪怕在思想开放的一些欧美国家,对待叛逆期的青少年,是必须有一定的指导和指引,要有适当的教育,不管是来自家人还是学校。
但是这些欧美国家与我们国内不一样的是,他们更注重青少年的性格、行为的塑造。
他们会教育青少年了解自我,学习生活常识和技能。
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交流方式,培养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在社会中做人。
因此,我们在对比国内、国外青少年时,往往就在待人的态度和心态上有很大区别。
国外的孩子一般在待人时更加大方、得体,表现更为自在。
1底层生活不好描述,很容易真实情况没讲清楚,反倒是把自己给暴露了。
这主要是和记录者站的位置有关,生活多操蛋啊,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会捕捉到处在底层的人眼中生活的细节。
本来想展示民间疾苦,一不留神搞成了皇帝出巡的微服私访,自以为见到的是真实世界,其实全世界都知道你是皇帝。
那就会很尴尬,因为谁是傻逼一目了然。
2法国片《女神们》讲的就是15岁底层少女的生活,那里被帮派势力和宗教笼罩,少女渴望权利和成功,也不认为学业有成会是成功的路径起点。
于是她抽烟,偷东西,贩毒,她只想变得有钱——也不过是想买好看衣服和鞋子,能给母亲买香水——还是少年们单纯的愿望。
但越是没钱的地方,财富的流动就相对固定,是个闭环,如果想从中打开切口是很难的,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3少女的个性就是她付出的代价中闪闪发光,野蛮生长也有迷人的一面。
少女卖毒品,被买毒品的人抢走毒品,打得鼻子眼睛都是血,也不愿意屈服,还威胁对方。
她的妈妈和混混乱搞,被她抓到了冒着被警察抓的危险也要复仇。
在大毒贩发现了她偷钱的打算以后拼死反抗——这部分有理想化了。
值得说下的是,演主角的女孩演技非常非常好,爆发的有力道,平时小眼神和小动作特别的灵。
主角那种时而超越年龄察言观色的成熟,骨子里的狠劲和勇猛、少年郎该有的莽撞和脆弱,都是靠她的演技支撑的,秒杀国内各种流量小生小花。
4少女就是野蛮生长的写照,前面说的是她超越年龄的部分,现在要回归她年龄层面说下友情和爱情。
少女的友情自始至终都是那个大胸的黑人妹子,也没有去着重介绍来由和因果,在一次次偷东西、翘课中关系自然就好了,小时候都这样。
少女的爱情是远距离的、摸不到的,就像她总是在去剧院藏钱的时候远远的看着跳舞的帅哥一样,藏钱是她精神满足的时刻,是属于她的休息时间;舞台上的一片金黄是少女的幻想,但又总隔着距离。
最后大胸妹子被火烧死了,帅哥买了票走了,少女的友情和爱情同时迎来了暴击,这点本质上和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相同,但对我来说,幻灭好过happy ending。
5电影的导演是女性,可能视角的缘故,处女座拍成这样真的挺好了,中间少女和大胸妹子幻想开豪车的那一段,那真的是自由降临的瞬间,美好的不像话。
野蛮生长之所以迷人,是残酷的曲折的你都看见了,但又不用亲身经历。
一部可“燃”可“凉”的影片。
爱女主和男主在黑漆漆的超市那段梦幻唯美的舞蹈段落,简直美到要融化我。
女主火热的内心是影片一直贯穿的“燃”点,对闺蜜的真挚,对妈妈交织的爱恨,对男友的难掩的小鹿乱撞的可爱情绪,对“邋遢不堪”的生活保持着一颗火热、纯净到直白的心,也许不能见光的暴利交易才是她宿命。
最后结结实实凉透,这个操蛋的现实环境让人失心痛苦,却只能跪着接受?
看片时候,弹幕忽然接连弹出,自食恶果之意的言语,那时脑袋里也只能冒出这几个词语。
就只是让我来接受这个操蛋社会的游戏规则?
为什么就不能有人冒火打破,这可是一个活生生、鲜活的生命在你面前啊!
女主的几个决定让人抓狂,可是也是可以理解,为了生存付出的代价,对于金钱的无比渴望,家庭的残缺破碎,青春期的幻想与叛逆,这些让她看不清现实,也让她失去了最珍贵的友谊与爱情。
剧情行云流水,但是主题不够鲜明。
电影从个人经历讲到社会背景,底层民众在权利的阴影下苟且偷生,有梦想但是到最后也是破灭。
厉害了,应有尽有非常流畅,结尾升华,贯穿全片的歌剧式配乐也增加了悲壮气息,偷窥Dancer那一部分让人看得欲罢不能呀。2016真是女导演们的爆发之年。
巴黎毒贩太业余了哈,连个小妹妹都搞不定,还得来马赛取经。优点全在表演了。
4.5。法国社会结构下的阶级身份可以成为任何事件的导火索,Dounia因此成为别的语境下的不可能。第一个小时紧凑,但之后不免出现烂俗的情节,因此一直在猜到底要怎样结局。最感到无力的的是消防车司机低着头而外面所有人拍打着消防车的那一幕,“扔石头”因此成为了Dounia自己创造的无解的循环。
电影也不仅仅是为了表达一个主旨,有时候仅仅就是在叙述一些事情的发生,就在生活中某一处所发生的故事。浓烈的法式叙述方式,美丽的女孩,令人心疼。
4.5 扼住命运的咽喉还是扼住咽喉的命运。女导演处女作,反转不够顺滑,开法拉利这样的小心思倒蛮有趣。女主外形与《勇敢传说》同款。
青少年警示教育片(自以为是的teenager真讨人厌)
法国社会鱼蛇混杂,确实是恐怖袭击的温床,这些渣滓们被狠揍和烧死一点不让人心痛,少一个也算为社会清理垃圾
看过
三星半。底层移民的成长之痛,不免戏剧化的一面,但是这种戏剧化的东西多少是在服务电影的艺术性,况且因为电影立足于真实,扩展出去反而变得更震撼,所以最终的结局令人心酸之外,也有了反思的作用。另外,非常喜欢商场跳舞那一段,看似抱有希望,却在此后继续陷入绝望,让电影的前后冲击力变得更大。
【A】好的故事都讲述着遗憾,如果她有选择,如果她不是以这样的方式遇到他,如果她没有回去,如果她没有出生成为她。不断对抗,却总在因果之中,对抗之下,也只换来转瞬即逝的快乐。做不到公正看待,但也不想给谁判卷子了。导演视听语言成熟,金摄影机当之无愧。十佳推荐
女神
两个小女孩的表演和电影最后的结局都很棒——纯真、自由、叛逆、中二、情窦初开的青春最终随着与挚友的离别而结束,但混乱的难民生活却没有看到尽头……悲哉!PS:脑洞开车那段非常妙,印象最深。
还是瘦好,关键时刻能救命,从开头苹果手机视频配上歌剧就能看出其悲剧史诗感,围绕几个女生开始铺展的底层故事中愚蠢、愤怒、堕落的行为背后是对亲情友情的渴望,她们无法在传统宗教与现代规则的选择中找到认同感,不得不去追求那触不可及的自由,全片洒脱、凌冽犹如寒冬里呼啸而过的风
我对穆斯林移民题材真的过敏
远看余华近看郭敬明
正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也必定有着一个可怜的开始。最后还升华到警民关系了真么想到...Ps:打女权标签的是认真的吗?!??
2016戛纳金摄影机奖。感慨一下,多少好电影毁在结尾段落,多少结尾拯救了平庸之作,多少画作毁在了最后几笔高光的位置。小可惜,但觉得值得看,推荐。
年度十佳!虽然法拉利幻想部分非常值得称赞,但后半部分活生生被女主的智商和选择双双气晕,蠢晕...整体来说,后劲还是蛮大的!但如果我是女主的话#什么虚伪的姐妹情谊,这些都抵得过一个女人对男人(男友那么帅)的痴念妄想...#另外,女主演技真实炸裂,前途不可限量....
青春的美在于幻灭的那一刻。杜尼亚,前路艰险,祝你好运。
挺惊艳的处女作 欲望在绝望的环境中中野蛮生长 这份欲望最后竟充满了生命力 几场戏都印象很深刻 有想法 在起点差不多的情况下 估计要成为下一个Andrea Arn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