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抽烟

Thank You for Smoking,谢谢你抽烟,吸烟无罪(港),铭谢吸烟(台),烟草之王,烟幕

主演:艾伦·艾克哈特,玛丽亚·贝罗,卡梅隆·布莱特,威廉·H·梅西,凯蒂·霍尔姆斯,亚当·布罗迪,山姆·埃利奥特,罗伯特·杜瓦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5

《感谢你抽烟》剧照

感谢你抽烟 剧照 NO.1感谢你抽烟 剧照 NO.2感谢你抽烟 剧照 NO.3感谢你抽烟 剧照 NO.4感谢你抽烟 剧照 NO.5感谢你抽烟 剧照 NO.6感谢你抽烟 剧照 NO.13感谢你抽烟 剧照 NO.14感谢你抽烟 剧照 NO.15感谢你抽烟 剧照 NO.16感谢你抽烟 剧照 NO.17感谢你抽烟 剧照 NO.18感谢你抽烟 剧照 NO.19感谢你抽烟 剧照 NO.20

《感谢你抽烟》剧情介绍

感谢你抽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尼克(艾伦•艾克哈特 Aaron Eckhart 饰)是这个世界上最赚钱也最富有争议的行业――烟草业 的代言人。他每天不仅要像推销员一样用三寸不烂之舌去说服人们抽烟,还要不得不变着法子去对付禁烟团体、环保团体和科学团体的抗议,在政府和参议员中想尽办法为烟草业谋取最大利 益。 尼克还有两个知心朋友――为酒业代言的波利(玛丽亚•贝罗 Maria Bello 饰)和为军火业代言的鲍比(大卫•科恩查内 David Koechner 饰)。相同的行业性质让三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密友,经常在一起交流怎样对付环保团体等各种社团的抗议、如何在政府、参议员中周旋的诀窍。 在政治和商业互相交错的舞台上,他们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好戏。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十五年等待候鸟长相思第一季一触即发屏息如爱人坏妈妈的圣诞节九龙杯传奇汶川故事终生第一季复仇女神使女的故事第五季叛逃战略特勤组机动部队开拓者观山太保小好、小麻、佐和子逆罪想飞邻居的窗亡国的阿基德最终章:致我所爱我与你的光年距离紧急呼叫半老徐娘联邦调查局第一季圣诞千里情还魂镇伏司·火神之怒落凡尘滴血玫瑰满脑都是○○的我没办法谈恋爱

《感谢你抽烟》长篇影评

 1 ) 学到了..

果然是市场营销学的必看电影之一。

以下摘抄一些经典台词:1、when someone tries to act like some sort of an expert,you can respond, "Who says?"2、My point is that you have to think for yourself.You have to challenge authority.3、 if you argue correctly,you're never wrong.4、That's a negotiation,not an argument.5、Everyone's got a mortgage to pay.99% of everything done in the world, good or bad,is done to pay a mortgage,so perhaps the world would be a better place if everyone rented.6、Now if a plane crashes on account of pilot error,do you blame the Boeing Corporation?7、If some booze-besotten drunk runs someone down,do you go banging on the doors at General Motors?8、son:Dad, why is the American government the best government?Nick:Because of our endless appeals system.9、Nick:I proved that you're wrong——and if you're wrong, I'm right.son:But you still didn't convince me.Nick:Cause I'm not after you.I'm after them.

 2 ) 感谢你抽烟中的逻辑诡辩技巧

1,「诉诸动机」公开电视谈话节目,采访患癌少年,自己表示对少年抽烟得癌的悲痛,说烟草公司都希望自己的客户能好好活着。

但是现场的这些嘉宾都巴不得这个少年早点死,这样他们就可以搞大新闻,就可以批判烟草公司,就可以得到更多预算,但是对这个少年本身,没人在乎,你们只想他早点死。

2,「马车与金币」去家长会讲自己的工作是说客,小孩纷纷问抽烟是不是对人体有害,他说抽烟对人体是否有害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你们一定要听爸妈的话?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会独立思考才是——当无法论证自己的观点时候,就抛出一个绝对正确的观点让对方认同,继而大家都忽略了本来的议题,转为赞同你。

这个技巧是绝大部分大V最喜欢用的洗地技巧,什么黑的都能洗成白的。

3,诉诸人身还是家长会,小孩问抽烟有害健康吗,问你妈说的,那你妈是医生还是科学家,小孩说都不是,那你妈有什么资格说这种话?

小孩不知道怎么回答。

4,诉诸幼童好友聚餐,MOD三人组merchants of death,死亡商人三人组,分别是烟草,枪支,酒精协会的说客。

酒精协会的朋友说遇到难题,最近大家都在研究喝酒会导致畸形儿,怎么办。

好友出招说你们应该开个会,去拥抱那些小孩,表达你们爱心,唤醒大家对你们的认同。

这招欧美政客常用。

5,诉诸图像议员打算在香烟盒印上骷髅头图片,来警告别人不要买烟——90%以上的人,对图像的印象,远大于文字。

6,诉诸名人1910年美国的香烟销量100亿, 1930年达到了1230亿。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世界大战,节食,以及电影。

尤其是电影,明星们在电影里抽烟,大家都会模仿。

之后主角也是去好莱坞找制片人,让布拉德皮特和凯瑟琳泽塔琼斯在科幻电影里拍抽烟的镜头,提升香烟销量。

8,不当类比还是死亡商人三人组聚餐,枪支协会说客洋洋得意的说,他们接到一封投诉,他是这么回复的:飞机失事了你会怪波音吗?

出车祸了你会怪通用吗?

既然你不会,只怪自己开车不小心不注意违反交通规则,那为什么有人被枪杀了,你要怪军火商呢?

我们只是提供了工具而已,和波音通用没区别,使用工具的是你们自己啊,有责任的也是你们自己啊!

主角带儿子去游乐场逛,问儿子,如果你是律师,要替杀人犯辩护,你会不会?

儿子说法律规定每个人都有被辩护的权利。

主角说是啊,所以那些跨国的大集团公司也一样,也有被辩护的权利啊。

10,诉诸动机+伪两难困境前妻不允许主角带着儿子去加利福尼亚出差游玩,儿子在家问老妈,你不让我跟爸爸去加州,是不是因为你把你对婚姻失败的挫败感,发泄在我身上?

让我成为牺牲品?

我和老爸出去玩,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也能让我更多的了解老爸。

但如果你觉得在我身上发泄你的个人情绪,发泄你婚姻失败的挫折更加重要,我也能理解接受。

诛心言论说出来之后,儿子获准去加州玩。

11,伪道德借口主角到了加州推动电影里植入香烟广告的项目。

他问制片人,你对电影里教唆吸烟这种事会不舒服么,你会不会关心健康议题。

制片人这么说的:我不是医生,我只是个协调员,我负责把优秀的人和创意整合在一起,至于这其中传递出来的信息,就应该 原汁原味不经删减的呈现出来,观众自己会有自己的独立判断,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

我没有资格和权利替他们思考和判断。

那样太自大傲慢了。

主角当时震惊了一下,说这个人太厉害了,我能从他那里学到不少。

现实中的例子:某著名企业家被曝光参拜气功大师,在气功大师被捕后合影成了丑闻,记者问,你为什么这么做。

答:因为我们不至于过分的傲慢认为现在的科学可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更不会傲慢的认为我们掌握了一切的真理。

对事物保持敬畏,对神秘保持尊敬是我们一贯的态度。

12,马车与金币+诉诸人身+诉诸动机游乐场主角和儿子辩论哪种冰激凌口味最好吃,是香草还是巧克力,男主选香草,儿子选巧克力。

儿子说巧克力最好,主角说你的意思就是说你只需要巧克力是吧?

儿子说是的。

主角立刻说,那你只想着自己的需求,从不在乎别人的需求——诉诸人身你就是想独裁,想替别人做决定,干涉别人的自由——诉诸动机我就喜欢香草,这是我的自由,自由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最美妙的东西——马车与金币13,攻击对方,而非证明自己正确男主讲完,儿子问你并没有证明香草口味是最好吃的啊。

男主说我不需要证明,我只需要证明你是错的,观众自然就会觉得我是对的了。

14,不要说服对方,而是说服裁判和观众儿子说我不服, 你没有说服我。

男主说这不重要,如果你是我的对手,不管我多正确,技巧多高超,你永远也不可能被我说服,现实中的吵架也是,你永远不可能说服对方。

对方是否认同根本不重要,也毫无意义。

重要的是听众对我们的态度,听众支持哪一方。

15,伪两难谬误+道德绑架男主带着一箱钱去说服牛仔不要曝光公司丑闻,牛仔不收贿赂,男主把钱全部倒在地上,说这些钱不是用来贿赂你的,而是送给你的,但是你必须把这些钱捐掉,才能维护你的正义形象。

如果你的钱不捐,又说我们坏话,想想外界会怎么评价你?

但是你收了钱,全部捐了,名声大躁,人人都夸你是圣人,无法被烟草公司收买,这时候你再说我们坏话,大家才信。

否则大家只会瞧不起你人品。

牛仔面对这种两难和道德绑架,屈服了,同意收了钱闭嘴。

16, 人身攻击,而不是解释问题和议员连线上节目,议员上来就说你们烟草公司都是伪君子,声称抽烟对人体无害。

主持人说抽烟真的无害吗?

男主说,议员怎么有脸说我们伪善伪君子?

他先是呼吁要烧光所有的烟草农田, 然后又坐着私人飞机去参加活动,呼吁大家要关注凄惨的农民和民生情况, 你自己想要烧了农民的烟田,又呼吁大家关注农民的凄惨,到底是谁伪善?

议员哑口无言。

不要解释问题,而是人身攻击。

17,论据不重要,论点和包装最重要儿子小学作业写演讲稿,说是为什么美国政府是全世界最好的政府,男主教儿子不要认真写,而是胡说八道,只要用点新词包装一下就行。

儿子写了很多糟糕的论据,比如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关税减免,转移产业到第三世界,盈利或者说对世界的剥削第一。

但是他说了这些废话之后,用了两个很好的词来包装:美国政府做了这么多事情,说明我们国家里,passion无处不在。

人人充满热情的社会,还有另一个词:love所以残酷事实不重要,重要的只要用美好的词汇包装,人们就喜欢这种。

18,诉诸弱势男主被绑架了,贴满了尼古丁片,差点死了。

醒来后接受了大量的采访,把自己描绘成受害者,就连老板都夸,现在我们烟草公司居然是受害者,几十年以来破天荒头一次,公众对我们烟草公司居然报以同情,我们得抓住机会,把所有的节目都上一遍。

20,诉诸道德+混淆视听+人身攻击色诱被曝光后,男主很快就召开记者招待会道歉了,但他道歉的重点却不是自己工作用了多少肮脏的技巧,贿赂对方,让好莱坞植入香烟广告等等。

他道歉的重点只有一个:我不该和女记者上床。

因为我和女记者上床了,导致我的很多机密泄漏了,连累我的同事,公司,朋友,显得我非常没义气,不专业。

女记者听到这个话整个人都傻了,惊呆了,现在全DC的所有人都知道她是一个为了拿到信息不择手段,下场色诱的人,而且也知道她的报道是通过色诱这种不正当手段拿到的,对她整个人都充满厌恶,可信度大大降低。

男主靠这个翻身了。

21,不当类比+利益攻击 男主最后参加了听证会,决定是不是真的要在香烟盒上印骷髅头,男主说如果因为香烟有害健康就应该印骷髅头,那么飞机,汽车都应该印,每年死于车祸的人不比香烟少,而且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比香烟多多了,都是因为饱和脂肪胆固醇导致的,那我们第一时间应该封禁芝士,也就是议员的出身地费蒙特州的特产,为什么不在费蒙特芝士上印骷髅头?

22,马车与金币 议员问那孩子们呢,警告孩子们还不行?

男主说警告孩子和图片无关,和教育有关,要家长和老师教育啊,老师家长不教育,印骷髅头也没用。

最重要的是个人选择的自由啊。

议员问,那你亲生儿子呢,他要吸烟你会愿意么?

他说等他满18岁了想抽烟,我会亲自给他买一包。

但是说完这句话男主就意识到不妥,显然是在说假话,于是他快速的离职了,不干了,不再为烟草业打工了。

23,诉诸科学+片面真相 以科学的证据来说服人最有用,告诉你真相,但不是全部的真相。

最后男主做了高科技公司的说客,用手机可能导致脑癌,于是他教手机公司的高管们练习这句话: 虽然我们正在持续关注这个问题,但目前没有直接的科学证据显示,使用手机会导致脑瘤。

完毕。

这个片可以和《斯隆女士》放在一起看,都是讲的说客职业生涯,而且都有类似情节,斯隆女士重点在于禁枪,本来推进比较顺利,突然有一则新闻,一个劫匪路边抢劫还是怎么的,被另一名勇士给拿枪击毙,成了英雄,这起新闻让禁枪完全无法推进,因为公众都坚信持枪可以保护自己——这个和本片中男主被绑架,炒作,诉诸悲惨的思路其实一样,只是这里用的是诉诸不安,煽动焦虑,炒作英雄而已。

此外,本片中出现的诡辩场合,基本分为四种: 1,必须说服对方, 2,无法说服对方,但必须说服听众 3,无需说服对方,没有辩论对手,但必须说服听众 4,无法说服对方,且没有听众,自然也就无法说服听众。

「必须说服对方」的是儿子说服母亲答应他去加州,男主说服牛仔接受贿赂这两个场合。

这两个场合用的技巧一致,都是道德绑架+伪两难困境。

由此可见,平时想要操纵一个人,说服一个人,采用道德的确是最好的方法,没有之一。

「无法说服对方,但必须说服听众」的场合有,电视节目,听证会辩论,男主被记者曝光后开的招待会。

这里用的通用技巧都包括: 1,抹黑对方,诉诸动机,诉诸人身,诉诸私德,让对方显得不可信 2,马车与金币,即转移话题,抛出一个无法辩驳的事实,让对手和听众承认,这样大家都认可你。

比如要学会独立思考,最重要的是教育,要给他人自由,采用自由为借口。

「无需说服对方,没有辩论对手,但必须说服听众」,这种就是广告,广告那没别的,就是诉诸名人,让名人带头示范就行。

「无法说服对方,且没有听众,自然也就无法说服听众」,这种场合下诡辩就完全没有用处。

比如: 1,男主被绑架,对方不听他的,口才无用, 2,男主被老板开除,老板不听他的,口才无用, 3,男主被色诱,口才不仅无用,而且害了他。

由此可见,在三种事情面前,口才无用: 1,暴力, 2,权力, 3,性。

在现实世界里也不断上演电影中展现的技巧: 说服他人最好用的永远是道德绑架,家长用孝绑架孩子,老板用敬业负责绑架下属,同事用好人善良绑架不会拒绝的你,老师用考不上大学你的人生会完蛋了的伪两难绑架你,丈夫用贤惠绑架太太,太太用男主外女主内绑架丈夫。

当然,权力面前口才无用,所以孩子无法用别人家的父母来绑架父母,员工无法用别人公司的老板来绑架老板,暴力面前口才也无用,所以妻子无法说服家暴的丈夫。

社会上的名人效应,饭圈文化越发严重,越是现代化,大家对名人的推崇越是深入骨髓。

以及无法说服对方,但必须说服听众的时候,常见的案例: 诉诸动机:吴亦凡案,说都美竹就是想红,就是不怀好意, 诉诸人身:钱枫案中,说女主是外围,就是卖的, 马车与金币:滴滴案中,大谈特谈滴滴解决了多少就业和出行难题,国家如果封了滴滴会带来多少出行不便。

这个片几乎把现实里经常出现的诡辩技巧一网打尽。

唯一的遗憾就是很少出现中国人常用的滑坡谬误,可能是因为太过低级,老外知道现实里出现也不好用吧。

注:滑坡谬误指,夸大事实后果,造成荒谬,以此来驳倒对方,比如: 你不生孩子可以,但如果全国人人都像你这样,国家就完蛋了。

人人都去学做生意,销售,没人做基建了,国家就完蛋了。

公司里每个人都像你这样,公司就完蛋了。

 3 ) 吸烟让这部电影成功

这几天戒烟刚刚看的这部电影「感谢你抽烟」诡辩话痨片,片中男主角作为烟草商的首席游说人,直到有一天被人浑身贴满尼古丁贴片放置林肯雕像上,充分展示了何谓三寸不烂之舌,这部电影相当不错,细节做的相当精彩。

从中的对话技巧,辩论技术还有Aaron思维的切换方式各种辩论妙趣横生。

也让我有了新的体会。

希特勒说过:谬论重复一千遍,它就是真理!

这种可怕的言论现如今仍然在商品推销环节中很有市场,到处渗透的广告,无处不在的传销,究竟什么才是我们应该信的?

评论里有句话说的很好: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4 ) 做个好人还是做个工作狂之我们都逃不过房贷

弹性道德观这件事就很烦。

作为基督徒,我也时常因为同性恋,婚前性,招妓合法化,色情影片,过不过万圣节,入不入党之类的事情头痛。

生活平顺时,这些问题通常可以用信仰或个人追求的大前提轻松解答:你有一个既定身份(是个体面人),怎么可以做xxx?

但当利益变成谈判绕不过去的环节,一切都要为利益让道。

曹公言“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就是这么的讽刺。

又所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难道推翻一切传统就能过得去吗?

也并非如此。

人生最后讲究的是风险控制。

所谓人在世的一切修炼,一切斡旋,说到底还是为了生存,并且要生存得好。

至于忏悔,到时候再说吧。

这是第一层思考。

第二层思考,这部电影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网上吵得沸沸扬扬的疯马秀事件。

不光跳的人要封杀,看的人也要被株连。

虽然教会和党的关系时好时坏,国外的人看不惯国内的各种政治宣发已经是常态,但在某些事情上传统又还是和传统能统一阵线。

试想如果跳一次艳舞的报酬是你平时报酬的好几倍,你愿意去跳吗?

好人(传统捍卫者)会拒绝,工作狂会答应。

为了利益而活是最有效率最简单最不容易内耗的生活方式。

第三层思考,我想大众对社会精英存在一种期待误区,总觉得因为他们是超人,所以他们必须有利于我,有利于自其以下的所有人。

其实就我小半辈子的观察来看,精英一定是工作狂,却不一定无私。

细想人们对好人的定义,无非是对自己有利,万事成就我,万事顺从我,万事考虑我甚至我的子孙后代,乃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好笑的是,世界上所有的精英基本都是目标明确,不择手段的。

人有A面必定带连出他的B面,从工作狂的A面推倒出的应该是其利益至上坚韧勤奋的B面,从好人的A面倒推出的是其乐善好施不求名利的B面,何苦把人放在不合适他的位置上呢。

好人就像全职太太,如果家庭,学校,企业和社会不奖励好人,那么做好人就没有价值。

有一个情节蛮引人遐想。

尼克和儿子发生了一场关于“香草味的冰激凌好吃”还是“巧克力味的冰激凌好吃”的争论。

Joey坚定的认为这场争论是两个观点的争论,Nick却说你和我的观点都不重要,其他人的观点才是重要的。

只要证明了你不一定对,就会有人为我的观点买单。

确实是诡辩,但确实令人兴奋。

你在和我谈道德,但我心里关心的其实是利益。

只要能挣够养家糊口的钱,什么样的观点都是值得为之站台的。

你能说他是个坏人吗?

确实,对烟瘾患者来说他是个坏人代表,但对其他人来说。。。

未必,至少儿子还觉得他是个英雄。

男主人公是个标准的利己主义者,说什么为了儿子的将来放弃烟草事业太虚,为了人身安全,加上大领导挂了公司马上要reorg直属上司又有弃车保帅的前科才比较正常。

不说了,我要去看两本逻辑思维书,练练嘴皮子也是一口饭吃。

 5 ) 《感谢你抽烟》8.5

《感谢你抽烟》8.5①《是,首相》的S01E03,医学博士出身的卫生部长提出一份全面禁烟法案,首相吉姆与首席内阁秘书汉弗莱于是有了以下讨论——吉姆:「这份报告说,吸烟引起的疾病每年花费卫生部1.65亿。

」汉弗莱:「是的,但是我们调查过,结果是这10万人如果活下来并且寿终正寝,他们需要的养老金和社保金,比医疗费还多,所以从财政角度来说,毫无疑问保持现有的死亡率再好不过了。

」吉姆:「1833年,霍乱造成3万人死亡,我们得到公共卫生法案,1952年,工业废气造成2500人死亡,我们得到空气净化法案,一种药物造成6人死亡,我们会马上禁止它出售,香烟每年杀死10万人,我们得到什么?

」汉弗莱:「40亿英镑税收,25000个烟草业工作岗位,涵盖了零售贸易包装等诸多领域,蓬勃发展的出口业,能有效平衡贸易额,另外,烟草公司是体育的重要赞助商,真是没法想象失去赞助的BBC体育频道会是什么样子。

」吉姆:「汉弗莱,我们正在讨论每年10万人的死亡。

」汉弗莱:「对。

但是烟草税占了公共卫生资金的三分之一,我们之所以能挽救那么多生命,是因为这些烟民自愿为拯救同胞积极纳税并提前牺牲自己。

烟民都是国家的大恩人啊!

」当然首相并不真正支持禁烟法案,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自己会输,禁烟法案只是他的筹码,他因此和财政部达成了交换,用别人提出的40亿税收禁烟法案的搁置换取了自己主导的15亿减税计划的通过。

卫生部长呢?

尽管是个自命清高为民请命的技术官僚,他还是乐呵呵地连升三级,晋升去了财政部。

首相安抚他说,「禁烟法案之所以不能通过,都是因为敌在财政部,你要打入到敌人内部去,好好干!

」然后一转手,首相把空缺出来的卫生部长职位给了体育部长,一个老烟枪,烟草集团的门下走狗,这同样是个大晋升,前体育部长吞云吐雾,喜不自禁,尽管一再强调自己不愿意和烟草集团作对,他已经兴奋地说不出话来。

②写《是,大臣》&《是,首相》系列的时候,台词倒是不要脸地抄了一大堆,最核心的感受忘了写出来,这里强行走题写了一大段,借机补上——「政治说到底,就是利益的交换和妥协啊!

」另外,菲利普·莫里斯曾经在捷克做过测算,综合考虑烟草销售的税收、治疗烟草引起的疾病的医疗花费,以及烟民因为早死而节省的医疗费用、养老金、社保金,每年会为捷克政府带来1.47亿美元的净收益。

再另外,菲利普·莫里斯就是万宝路的母公司,是美国股市知名的历史级别的超超超级大牛股。

80年里面年均回报17%,这还不算每年4%的股息率。

这种股票,买入一次,一辈子不必卖出,只吃股息基本就能财务自由,当做传家宝留给子孙后代就行。

③中国烟草集团是整个地球上最赚钱的公司,每年的利润比四大行三桶油BAT华为什么的加起来还要高。

绝大多数的利润最终都上缴国库了。

几乎所有的税收都令人深恶痛绝,烟草和彩票是极少极少的,人们踊跃缴纳的税。

抽烟就是为国纳税,很光荣,当然早死也光荣。

据测算,烟民平均早死3年。

全世界每三例死亡中就差不多有一例死于心血管疾病。

吸烟和接触二手烟是主要因素。

吸烟者罹患肺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22倍。

使用烟草导致口腔癌。

口腔癌确诊之后存活五年以上的机率很低。

幸存者必毁容。

另外,烟民平均比非烟民多掉3颗牙齿。

在组成烟草烟雾的多种化学品中,已知至少有70种致癌。

已知使用烟草会导致十几种各类癌症。

我感觉罗列这些真没意思,最后说一条吧,吸烟限制血液流向阴茎,导致阳痿。

而且,除非尽早戒烟,勃起功能障碍很可能永久存在。

④说了半天才终于轮到《感谢你抽烟》这部电影本身。

那么,《感谢你抽烟》是通过戏谑和反讽来宣传禁烟么?

倒也不是,它主要还是关于营销、市场和公关。

尼克·内勒,烟草公司发言人,英俊潇洒,面带微笑,幽默机智,随机应变,强词夺理,不择手段,总而言之,顶级说客。

他的开场白是,「我为一个组织做策划并以此为生,一个每天就能杀死1200人的组织 。

我们说的是两架巨型喷射引擎飞机的载客量,包括了男人、女人和小孩 。

古时候有匈奴王阿提拉、成吉思汗,而今有我,尼克。

」他有两个死党挚友,分别为枪支协会和酒业协会工作,他们每周聚会,互相吐槽,交换心得,为彼此出谋划策。

他们自称为「M.O.D」,merchants of death,死亡批发商。

每次聚会比拼谁更能杀人,都是尼克占尽上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的不是谈判,而是辩论。

那么辩论的精髓是什么呢?

不在于证明你是对的,而是证明别人是错的。

」尼克很少抽烟,烟草的危害以及他这份工作的不道德性他当然心知肚明,所以他从来不试图证明自己的正确——「烟草公司才不希望人们得病,因为这样我们等于失去了一个消费者,我们都希望他们活着并继续吸烟。

反烟草协会才希望你们得病,因为得病的人越多,他们获取的经费和名誉越多。

烟草公司当然希望人们健康,这样它才能盈利。

事实上,我们烟草公司积极出资制作广告号召青少年不要吸烟。

」「你说要在烟盒上贴骷髅头?

因为烟草有害?

那么汽车飞机也要贴吧?

美国人民的头号杀手是胆固醇,胆固醇过量会造成动脉硬化及心脏病,佛蒙特切达奶酪阻塞着整个国家民族的动脉。

奶酪都没有贴骷髅头,凭什么让烟草贴?

」「你妈妈说抽烟不好是么?

她是医生么?

如果她说巧克力也有害,你相信么?

这个社会给你的那些条条框框难道都是真理么?

孩子,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避免做教条的奴隶。

」⑤关于独立思考——为什么金融那么复杂?

因为要用复杂到莫名其妙的规则把那些不乐意思考的人隔离开来,让他们乖乖把钱交给金融从业者打理。

很多人一辈子都在付出各种代价,以此避免独立思考。

当有些人劝谏你独立思考的时候,实际上他的意思是,让你不再听从第三方的意见建议,转而听从他的。

我有一段时间很迷茫,同一个问题,我看了不同的报道分析,正方的观点我觉得有道理,反方的观点我竟然也觉得有道理。

那时候我以为自己脑子有问题。

要到很久很久以后,我才终于能站在自己的所知所思,去拆解别人的观点,你是对的,你是错的,或者,抱歉,你们都不对。

可能我现在脑子依然有问题,至少我不能证明我是对的。

 6 ) 公众是最幼稚的傻冒

想到叫板一些古话的原因是来自于一部电影[感谢你抽烟],如果认同智慧的合力最终导致的是无比盲目的羊群的话,实际上已经加入了我的行列。

哪怕是一丁点的小事,如果没有满足公众的偷窥欲,结果往往就是被抱怨知情权的缺失,而不停地做公关成了声援某种产品最有效的办法。

和电影调侃大烟草行业和参议院的夸张方式不同,我们没有给瓜子、辣椒酱、SK-II是否要贴上骷髅标识开一场听证会,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公众我们已经相当愚蠢地吃了好多年的矿物油、苏丹红、抹了好多年的化学毒药。

每个观众可以在电影里面尽情欣赏各自被房屋贷款和行政权利驱动的两方辩论,但是作为公众的第三方,是应该继续保持一个傻冒的身份,还是一个冷静的判断者?

可惜的是,维权的人都不折不扣成了傻冒。

一涉及到消费者的权利,任何东西都变得非黑即白。

如果今天告诉你撤销了牙防组,明天为什么还要继续信任中华预防医学会?

就像电影里面的一句话,如果掌握了辩论的技巧,你永远站在对的一边,就算是面对巧克力最好还是香草最好这种无稽之谈[却有很多受众],你只需要证明巧克力不是最好就足够了。

巧克力的鼓吹者认为你没有能说服他的逻辑——巧克力不是最好并不是香草最好的充分条件——但是公众不关心这个论证逻辑,他们只要认为巧克力不好就是香草最大的胜利。

也许这个双头模型不是很切合实际,因为巧克力和香草没有完全的替代关系,还有奶油、水果冰其他的东西,但是如果两种产品或者两个观念各自因为其鼓吹者而处于强势的对立,消费者就一定喜欢做一个二选一。

所以公众与其说是讨到了说法做出了选择,倒不如说是被某一方的公关者给攻克。

无论是哪一方的公关者,他们都要想方设法撬动公众的同情心,当你发现这些公关者甚至都没有用自己的产品,可千万别大惊小怪,因为他们仅仅是为房屋贷款所驱动。

电影里的说客最终选择跳出,生活中的说客还在上演。

提到房屋贷款的驱动大于社会责任的驱动,不得不提电影中出卖自己肉体摆了男一号一刀的女记者,在这种非黑即白的回合制对弈里,输得很惨也很正常。

 7 ) “诡辩”得自由

电影的剧情很简单,一个职业为香烟代言的说客,一次次靠说话赢得来自四面八方的阻碍与挑战,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儿子质疑与独立思考,并完成了父子矛盾化解的温情线,最后价值观拔高到教育与责任,真正需要教会孩子的是自主选择的能力,而世界上也有比赚钱更重要的事。

然而看完电影,让我克服懒癌晚期来写评论的,还是男主Nick的“诡辩”技能,真是随便一张嘴,就闪着智慧与逻辑的光芒。

Ⅰ. Beauty of argument: ① If you argue correctly, you're never wrong.

对于儿子的essay题目,Nick吐槽为BS(bullshit) A, does America have the best government in the world? B, what constitutes a "best government"? Is it crime, is it poverty, literacy? And America definitely not best, perhaps not even better than most. Even if America had the best government, there'd be no way to prove it.

You can write about whatever you want. Write about America's amazing ability to make profit by breaking down trading tariffs, and bringing American jobs to Third World countries, or how good we are at executing felons. They are all correct answers.

② It was an argument, not a negotiationArgument或许才是达成Negotiation的王道

和老爸negotiation失败的Joey

用argument完胜老妈的Joey

Ⅱ. “诡辩”技能① 重在质疑,打击对方可信度a. 质疑对方动机,同时切换自己动机,提升立场

表明所代表方动机,希望癌症少年Robin好好活着

攻击对方Ron Goodes立场,Robin去世有利于对方获得更多budget来宣传禁烟活动

抛出5千万的计划项目,提升自己立场,成功收买人心,逆转局势b. 质疑对方专业性

when someone tries to act like some sort of an expert, you can respond,"Who says?"② 焦点转移,另辟蹊径只要有人错了,人们就会遗忘一开始的问题

无需证明自己是对的,指出对方的漏洞,便赢了听众

东窗事发后,将媒体的焦点成功转移到了女记者,并声明自己将出席本被踢出局的烟草听证会又重新引导了市场焦点③ 同理反抽

听证会委员的反驳也很有意思,跳出Nick引导的路线,重新回到一开始的问题

面对不按常理出牌的委员们,Nick破局的招式是直接上价值,将辩论拉升到更高层次的教育问题。

Ⅲ. Moral flexibilityMoral flexibility也是之前我一直很困惑的问题,可能也是阻碍很多人的问题。

很多时候,关键在于如何自洽与自处?

或许跳出世俗设定的框架,抽离出所处的游戏规则,用一个更大的格局看问题,会更接近真相与本质,也更能收获内心的peace and love

最后,来自儿子的鸡汤。

很多的困难,只是我们自己“制造”的复杂,用来欺骗自己。

 8 ) 感谢你抽烟

感谢你抽烟好的广告和公关对产品销售至关重要。

电影披露了烟草行业为销售香烟所使用的各种小把戏:把吸烟给象征化和符号化。

它象征着叛逆和酷,吸引着青少年陷入烟草陷阱;象征着性感和浪漫,他们花重金贿赂好莱坞电影公司,在影片里投入吸烟的镜头;象征着节食与瘦身,让女性加入吸烟行列;象征着自由,哪怕对身体健康有害,但是烟草行业只会告诉你,吸不吸烟在你,你拥有吸烟的自由选择权。

仔细思考,他们细分顾客,投其所好,按需供应。

再利用主人公游说家的天赋,于是,烟草业不顾道德约束,赚得盆满钵满。

 9 ) 这才叫做劲爆的大片!!!!!

刚看到名字时觉得应该是纪录片,用反讽劝导人们远离烟,结果它给了我更大的惊喜,太多猛料,太多可以长篇大论的点,太多给予我们对现实社会的某些方面的启发了。

它包含信息量真的大到可以称之为“大片”的地步了。

首先影片的手法,或者说风格很具有娱乐性,毋庸置疑,让我想到以前看的很多有意思的电影,譬如《baby on broad》,《the ugly truth》,《the accidental husband》,《knocked up》等,不过区别于以上这些极具娱乐性的影片相比,本片注重于实实在在告诉人们一些信息,一些虽不是很深奥但却很少人意识到的信息。

其实影片让我有了另一个想法,05年上映的,现在来看很有现实意义嘛,前不久全球都聚焦到美国枪击儿童案事件,把什么枪支管理协会推上了风口浪尖,it's time to make a move,as they say.这部片子就把烟、酒和枪支在美国大捞美刀的三个文化的标志一并搬上台面,大谈到底谁祸害的人多,而相比之下平均一天之内杀人数量“少的可怜”的枪支成了现今最让美国人头痛的问题(为什么枪支问题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答案想必就是它对人们来讲是唯一一个不属于慢性自杀范畴的,它要发威一定是风风火火,立竿见影的,所以人们才会在烟年杀人千百万的情况下依旧艰难抗争,平均下来烟每天杀人上百〈其中也包括男女老幼〉,而枪支问题一天杀了几十个,却能如火如荼的进行,人,还是有惰性的)。

为什么这些对人利大于弊的物品会成了日常生活用品?

为什么会有合法的机构来保证这些害人利器得以良好流通,促使它们更加受欢迎?

影片的答案是贷款。

人人负债,为了偿还支付生活支出的贷款,甚至可以说是为了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富民强国,一切看似不合理的事物一下子都变得很有立足点,先不谈是不是饮鸩止渴,或者不可持续发展,人们已经默认了这种现象存在的合理性。

而正如巧舌如簧的发言人能屡占上风,一方面他懂得辩论,另一方面,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好的事物总会有不好的一面,不好的事物也总能找到好的一面,只要找到翻身的那一点,就像片中要表达的,愚蠢的大众是不管这些粉饰的极佳的营销言论后有什么荒谬逻辑。

只要结论是他们听起来合理的,他们就心服口服的买账。

而聪明的发言人也明白自己的对手其实不是那些针锋相对的有关部门,而是这些愚蠢的顾客,只要他们买账,一切都不是问题了(当然,这份工作不是什么人都能胜任的,它需要有“道德弹性”的人,说服他人的同时也让自己问心无愧,这点枪支协会和酒协会的发言人也都做的很好)。

另一方面,那些抱以拯救普罗大众为己任的某些机构由于本身存在于利益食物链之中,它就不算是无懈可击的了,它的利益诉求提供给对手一个攻击的软肋,自己的理论也不能站的住脚,反驳就显得苍白无力了,甚至无力反击。

它失去了立足点,聪明,乃至狡猾的对手懂得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就显得他们在哗众取宠,失去公信力是必然的。

关于娱乐公司那段,看他们的言谈举止,我只能说和普通大众绝对不是一个世界的,that is pure Horror to me.说服万宝路代言人的段子也很精彩。

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替对方着想,沿着他的思路进行设想,最终让他意识到在利益面前,任何人跟钱作对都是不明智的,前提是他的社会责任感 必须 不会强到能牺牲个人利益为大众牟福利的地步,否则就没戏唱了,当然,这种人是想找到都很难的,所以说客才会如此胸有成竹,有钱能使磨推鬼嘛。

在利益的驱动下商人们的金钱嗅觉变得无比敏锐,懂得抓住任何时机条件进行利益最大化。

譬如,利用娱乐业巨大的影响力来为自己做形象工程,做营销利器。

这种随之而来的利益链条让纯粹的艺术几乎无生存余地。

人的悲哀。

片中真的把记者塑造成了妓者,这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在另一方面的迷失。

什么是好记者?

具有社会责任感,实事求是挖掘新闻,起到惊醒督促改良社会,为弱势群体发声的媒体人吧。

至于他们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就不在讨论范围内了。

但片中记者也给出了不择手段获取信息的目的,为了还贷。

说到头,也还是利益至上的。

这也是说客唯一一次无法反驳的争论,被自己的石头砸到脚。

发言人的儿子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他对父亲的崇拜敬仰让身为人父的发言人时刻保持最佳状态,树立模范形象,并且看到儿子跟自己一样有很高的天赋,很快就能跟上父亲的脚步'这让他意识到他不能再继续下去助烟为虐,到头来也危及儿子的生命健康。

所以,依然为了还贷,他选择了另一个相对来讲危害人群小的职业领域,通讯业。

当然,这么一个有能力的诡辩高手转移到了通讯业,是不是暗示着下个会导致问题的隐患领悟就是“隐形伤害”(辐射无形嘛)的通讯业哪?

 10 ) 读后感——摘自我的博客

有个电影情节一直印象深刻,《感谢你抽烟》,主人公是个替烟草行业辩护的首席PR。

一天,主人公去儿子班上参加家长日,就是给所有小朋友讲自己的工作、生活。

他刚说,我为烟草代言,就有一个小女生对他大声说“我妈妈说抽烟不好”。

主人公说“你妈妈抽烟吗?

”,小女孩摇摇头;主人公接着说“你妈妈是研究员吗?

”小女孩又摇摇头,主人公再次说“你妈妈是医生吗”?

小女孩有点羞愧了;主人公最后说:那你为什么要听她的意见呢?

小女孩都快把头低到胸膛了。

这个情节说白了是诡辩,但也揭示了我们应该参考专家的话,而不是盲目相信不相干的人的意见。

比如有次我去买票,根据网上消息应该是去2层国际厅买票,我在广场上问保安,保安说你买票就去一层售票大厅。

我犹豫了一会,觉得信保安的话不靠谱,他不是专家,而网上的信息是经过他人亲身体会验证的结果,还是应该直接去2楼,结果就是在2楼卖票。

如果我去了1楼,发现不对再折回2楼,即使只是多走几步路,那也会让我有种没有坚持自己意见而失误的挫败感的。

参考专家,坚持自己,其余的人话就当放P好了。

《感谢你抽烟》短评

我以为是欧文·威尔逊主演的

7分钟前
  • 疯子
  • 还行

I can talk ,everyone has talent

8分钟前
  • 愿今朝
  • 较差

这片真心的没意思~豆瓣评分很坑爹~

10分钟前
  • Flandre
  • 较差

对白精彩

11分钟前
  • 少女哪吒
  • 还行

还不错

16分钟前
  • NAHTE
  • 推荐

我只需要证明你错了,那么就是我对了

18分钟前
  • 猫柒
  • 还行

所以這時候我覺得有個兒子也不錯。為什末這個人總是讓我有這種想法哈哈。

20分钟前
  • 让保罗切小田
  • 推荐

太经典啦

23分钟前
  • 不浪的老虎伯伯
  • 力荐

一般

27分钟前
  • nonobean
  • 还行

只是一个以烟草业为背景舞台的辩论赛。其实和传播吸烟意识无关,从整个片子没有一个吸烟镜头就可以看出。

28分钟前
  • 春风得意
  • 推荐

想问一下那个女记者她有没有一个妹妹叫玛吉吉伦哈尔?太像了吧!

31分钟前
  • 黄悦_
  • 还行

喜欢这类处处抖机灵的类型小品,这几年好莱坞也出了很多不过的小成本类型片,不过Juno和Up into the Air的导演应该可以好好开发他隶属的这个类型吧。

34分钟前
  • 伯樵·阿苏勒
  • 推荐

装什么三观不正←_←

37分钟前
  • GGH&&
  • 较差

男性结构叙事的霸权美国式诡辩

40分钟前
  • lajambour_
  • 较差

对白很机智的轻喜剧

44分钟前
  • funny_vee
  • 力荐

典型米国人:有条件要上,没条件更要上!

47分钟前
  • 费纸姬
  • 还行

Jason一如既往地形式大于内容。白白浪费一个好题材。

48分钟前
  • 古格
  • 较差

呜 这么惊艳的电影名 这么平庸的电影 几乎不喜欢里面每一个演员的表演qwq

51分钟前
  • BK
  • 较差

不喜欢

55分钟前
  • 筱涩
  • 较差

= =。对这类题材无爱,3颗星。飘过。

58分钟前
  • Cherry。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