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看这部电视剧是因为蒋雯丽的出演,虽说讲的是一部六十年代的人们的感情变迁,剧情有时有些苦情的过了,可不得不说还是一部好电视剧。
我并不想对这部电视剧的主角的感情评论什么。
我更多地感悟来自侧面的东西。
其中一段剧中孙燕怀孕嫌弃房子小,然后对自己的小姑子出恶言,剧中告诉我们其实人都不坏,只是这种压抑的环境让人变得丑恶,自私。
这也是我们见到的最多的,社会的变迁,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变得这样,在没有利益的冲突,一切都是好的,一旦有了争端,就撕下了脸皮。。。。
其中也讲到了孤独老人的处境,李书记死了三天才发现,主角老了,却遭到成家乐业儿女的嫌弃等等,很有现代社会的意义。
至于感情,只有经历才发现,这世界上没有了爱情没有什么,还有其他的很多东西,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每一个人生都有一段段沧桑。。。。。。。
最初瞄到几眼,觉得说这个女人究竟有怎样的魅力,为什么人人都爱她。
于是乎又追了一把剧。
看到不少人说齐之芳矫情,自私。
可能是我本身也矫情,也自私,我很能理解她每一步的选择。
年轻的时候不肯选择老李,她不喜欢大老粗和流氓的眼神。
当时也有因为老李跟大毛闹误会她才更加担心。
后来年轻有才华又如此深爱他的小戴出现了,心底小资情调的她自然会爱上他。
可是有些人就是用来怀念的,他以一个想不到的方式离开了。
她也想等他,后来得知了他的死讯,又迫于孩子和周围的压力,她放弃了等小戴。
对于肖虎,她心里满满的感激转变为爱,可总是阴差阳错没有机会在一起。
说没有看到她吃苦,不知道原著是不是也没有着重这一块,还是电视剧有意删减,但还是能从细微处看出来。
买菜只买处理的,别人扒掉的不要的菜叶她也要,上班时候吃窝头咸菜,唇膏过期了还一直用着,这些不是苦难的证据吗?
只是因为她是个要强同时漂亮的女人,所以必须要光鲜的出门,这正是我最欣赏的一点,再苦难也要热爱生活。
对于后来几个孩子的表现我真的是太失望,作为她的子女,她们应该了解自己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老了的她还要面对各色老头,不知道她的那些孩子怎么想的。
还好有那片爱的桃花林,我喜欢这个故事。
申明,专业追剧的是媳妇儿,我只是玩票跟看,只看了大家普遍认为灌水气质严重的最后几集。
诚恳地说,一年逛两次爷们儿衣柜的我,稀里哗啦地哭了。
娘剧首先一个特质就是明显的双重主线,或者说是双主题变奏。
我们跟着剧中的蒋雯丽将她的/我的/我们的人生里里外外看了个通透:封闭而敏感的内心世界被外界闯入,那或许是爱情或许是温暖或许只是单纯的荷尔蒙,于是具体而微的感受能够燃烧成每一个炎苗细节都清楚细腻的篝火;相对的外部世界永远保持着表面上的温情脉脉,每个人都在利益的平衡木上小心行走,在自己趋利性的选择驱使下将那个为自己付出最多的人推向深渊,通过母子、母女关系的处理,世界冰冷的本质贯穿整部剧。
双主题的表现形式如此风格迥异以致于截图出来大家根本不会觉得这是同一部戏。
讲到蒋雯丽和她的男友们充满温情回忆的细节,车站单车大红围巾一方桃林,从拍摄角度到取景意象上唯美倾向都比较明显;而讲到子女生活(尤其是夫妻独处、睡前等片段),一股浓重的生活俗剧的气息就透露出来,斤斤计较互相算计道貌岸然无可奈何通通在里面。
一部戏里两种截然割裂的风格样式,让我们能够更深切地感受内心世界柔软敏感丰富如一树深山独自开落的桃花、外部世界人与人之间从根本上的不可沟通性。
前者因为虚幻迷离而愈发美好珍贵,后者因为坚实不摧而更加冰冷绝望。
一把从外面烧到心里的个体生命之火,一个生长在身体里、延伸到社会外的人际关系,不正是我们生存状态的体征:先天罹患死亡之癌的“人”,终归要带癌生存并宛若不知自我欺骗地奢求存在意义——意义始终缺席,而无数个瞬间的感受长存。
一些散记:故事的“命运”主题在姥姥去世那集(之前不知道有木有)通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明显传递出来。
将蒋雯丽彻底离开以后张鲁一的寻找至于一条逼仄并繁乱的街上,逆光占据多半镜头,西装革履的张鲁一和身后骑自行车、带红袖章的解放军截然分开,这个现代感十足的镜头十分经典。
蒋雯丽在戏中年纪越大越有味道,到后期的选景、采光让人感觉小心谨慎如电影,每一个镜头都别有深意、每一个场景都充满回忆感,无需对白和背景音乐,有沉寂静观的红墙灰树,有行走其间的风尘雪莲,已经是一种美的享受。
我也觉得这剧三观不正。
不过我不是要说齐之芳,而是齐之芳的女儿王芳。
看过剧的很多人都在说王芳的老公多疑、心眼小,偏执,甚至是有精神病。
剧中王芳的老公确实是因为之前遭受过一些打压,所以冒冒失失,精神有一些偏执,我们不可否认。
但王芳自己呢?
我们就拿酒会王芳被人搭讪这件事情来说,明知自己老公有点偏执,也在酒会现场,竟然不避嫌,和搭讪的人聊得火热,还很开心。
我们看她面对搭讪时的表现:先是偷乐下,然后没有拒绝别人的搭讪,面对别人搭讪聊天都是用笑脸面对,还时不时用含情脉脉的眼神看下和她搭讪的人。
后面面对老公的质问,竟然说不认识那个男人,是那个男人主动找她聊天,不是她主动,他们也没有做什么?
想说一个你不认识的男人,都可以聊得那么开心?
不认识,就说明之前什么都不是,那有什么话题可以聊?
还能聊得那么开心?
最重要一点,面对老公的质问,她反驳说其老公不是和另外一个女人跳舞,卿卿我我。
她自己都知道其老公和另外一个女人跳舞,她自己心理都不舒服,那她在那边面对一个搭讪的男人,还能聊得那么开心,难道她老公心理会舒服?
哪个男人看到自己老婆被搭讪,而自己老婆没有拒绝,还和搭讪者聊得火热,很开心,哪个男人心理不会不舒服!
何况是其精神偏执的老公!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不能全怪她老公,她自己本身也有问题。
想到了长篇小说和短片文章的区别。
信息大爆炸的社会,绝大部分人都被各种各样的信息淹没,没有时间,看的都是短文,短视频,微博,抖音或者其他快销产品。
甚少会有人静下心来品读长篇巨著,一是没时间,二是没有耐心,甚至于啃大部头作品时还会觉得琐碎乏味。
最近看这个电视剧的我也是一样的,刚开始还有兴趣认真看,后来就开始快进着看,影片中的很多家庭生活琐事让我觉得好墨迹,就像是日常爸妈的唠唠叨叨一样,所以就快进着看完了[捂脸]整部电视剧就是纵观一个女人青丝变白发的过程。
等到看完最后一集,就想起剧中之前演过的很多细节,当时还觉得啰嗦繁琐的故事情节,还觉得有些冗杂…可现在以女主角的角度纵观所有发现,不就是这些鲜活的生活瞬间构成了人生的全部么,有幸福,有辛苦,有悲伤,有生气,有兴奋有开心等等……我想只有鸿篇巨著,才会把历史的厚重感表达出来。
读的时候不经意,看的时候不走心,终了完了才后知后觉。
这部电视剧,挺好的,我感觉有余华作品《活着》的影子。
打动我一直看下去的最先并不是齐之芳的爱情。
是那种小城杂院里的生活场景,让我又看到了自己终日劳作其间的母亲,一起打闹争吵而又相携成长的姐姐,和那种贫苦不放弃尊严、困难但仍然快乐的生活。
那种生活场景,真的复原得很好,让我追忆自己的母亲和往昔岁月,单凭这点也要感谢严歌苓和蒋雯丽。
在那个年代,感情埋藏的很深,尤其是男女爱情。
齐之芳为孩子们的面包牺牲自己而选择婚姻是真实的,但母亲不避讳孩子并让孩子参与见证母亲感情生活,是前二十集我感觉唯一不真实的地方。
蒋雯丽很难表演如此年龄跨度的剧本了,当然这说的不是她的演技,而是岁月,抱歉。
每次看到齐之芳与小戴在一起的时候,我都感觉如此电光火石的爱情太容易逝去,看到小戴的青春,我就为蒋雯丽的渐老容颜而伤感。
她和肖虎在一起的时候,我才为她觉得安稳。
这部片子的真实不在于这些细节,而在于那个时代普通百姓的生活。
尽管充满悲苦,但片子里没有控诉,只有打着时代烙印默默承受的百姓生活,日复一日,但人性的力量是任何重压都无法消磨的,孩子们本真快乐的天性在苦难中更显珍贵。
片中三个女性让人心生温暖和希望,姥姥,之芳,小崔,她们对亲情的维护,对体面的坚持,对自我的牺牲,对爱情的奉献,我只能用伟大来形容这样的女性。
是的,女性让一个民族繁衍就是伟大的事业了,而好女人,才能让这个民族在繁衍的基础上优秀和成熟。
从去年六月以后,我就没在豆瓣写过任何东西。
也看过一些很精彩的剧,比如国土安全,但就是没动力去写点什么。
看这剧的最初动力,是因为蒋雯丽。
我这个人一阵一阵的,以前就很喜欢《幸福来敲门》,找来重温了一遍之后想再搜其他的来看看,就找到这一部,分数也还可以,最重要的另一个原因,大概是严歌苓了。
看过芳华之后觉得不错,编的剧有深度。
镜头是诗性的。
好多好多镜头都别具匠心,既具有年代感,又具有胶片的质感,而且,齐之芳那些表情和背影,都捕捉得恰到好处,有种作者电影的错觉。
尤其是年轻时的齐之芳在舞台上的两个桥段,一次是排练,她穿着制服,里边是白衬衫,长长的辫子,瘦小较弱的背影,随着《情深谊长》这首曲子,那种文艺的、诗性的、人性的、由内而外的美弥漫在整个长镜头中...等看完全剧再回过头来看这个镜头的时候,不禁感慨万千...或许生命是场幻灭,美好的永远是瞬间,大部分时候,都是爬满毯子的虱子居多吧,别期待生命做它做不到的事儿...
五彩云霞空中飘,天上飞来金丝鸟
舞台上的齐之芳好美,蒋雯丽真美女,很有镜头感的那种...还有好多反应齐之芳日常生活的镜头,这些镜头大多没有语言,静静地聚焦着,无声的抗争....这首情深谊长配合着齐之芳的背影,非常美妙。
播放地址: http://www.xiami.com/play?ids=/song/playlist/id/1770433121生活是苦难的。
齐之芳所经历的时代,有着三年大饥荒,大炼钢铁以及那场浩劫...物质上的匮乏,到精神上的背叛,时代的变革,种种人间疾苦她都经历了,而她大多时候,只是默默地忍受着,一如那些无声的长镜头。
记得后面她见到小戴的时候说:“你知道这些年我是怎么熬过来的吗?
我是一分钟一分钟熬过来的。
”
所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台词是耐人寻味的。
记得肖虎从被打倒到被解放之后,和齐之芳说这些年他学到的最多的就是凑合。
齐之芳说你现在会退而求其次了,你以前是不会退的。
他回到:不退连次都没有。
还有很多,但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一句。
爱情是种感觉。
和这个人并不直接相关。
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个曾经的小戴也随着年华的消逝而永远定格在记忆里了。
女主角是美好的。
那种人性的美好,追求自我的坚持...或许是越美好的东西,被现实摧残的时候才显得格外揪心。
而这种套路,竟被编剧们用了一遍又一遍...最最最揪心的一次,大概就是子女们为了自己的私心、为了成分的正确非要逼迫他们的母亲嫁给李主任。
而齐之芳也有整个人设的彻底崩溃到最后的忍辱接受,沉默地像一个烈士。
她除了是她自己之外,她还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还生活在那个时代中,那个时代要求一个女人不能有任何自我,要有儒家文化中的牺牲精神,要有母亲应该具有的牺牲精神,真是半点不由人。
这是最残忍的地方。
这是严歌苓想要批判的东西,所有现代女性大概都很痛恨这种从意识要行为上的强加和胁迫。
我从严歌苓的这一部剧中找到了读巴尔扎克作品中同样的感觉。
齐之芳从最开始得知作为烈士的丈夫出轨的歇斯底里日日难眠,到最后的对很多事沉默,这其间的变化是30多年的苦难岁月。
而沉默,大概是绝望最直白的表现。
生命是一场的幻灭,别期待它做不到的事儿...
本来都已经睡觉了,可忍不住起来;本来都已经关了电脑了,可忍不住打开;本来这几天已经这样折腾几回了,可今天真的忍不住了......-真心不知道,这部电视剧究竟要表达的是什么?
传递的是什么?
莫非就是传说中的“正*能*量”?
还是所谓的,为了寻求内心的真爱,真实的自己的一个女人的坎坷?
抑或是寡母育三孩的艰辛?
为什么我什么都看不到,明儿得去重配眼镜了!
事先声明,本言论不涉及到剧中任何一位人物的扮演者,单纯针对剧情。
并且个人感觉演员的演技都很棒,为此片添彩不少,不然更是无法入眼。
在今天,关于“小三儿”的话题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之所以大家口诛笔伐的对待“小三”,是因为顺序不对。
什么顺序?
如果在一段没有结束的婚姻中有一方出轨了,那么这是错的,无论你是什么原因,就算这“三儿”真的是真爱,那也是“三儿”。
但是如果是先结束一段婚姻后,双方再各自觅得佳人,那就是值得祝福的。
就像是橱窗里的东西再美好,但别人比你先付款就是人家的,你就是十倍二十倍的价格,人家不卖你也不能明抢啊?
当然,你要是和人家沟通好,人家又愿意转手,那就是合理买卖。
多简单的道理啊。
顺序很重要,可齐之芳偏不知道,这也不能怪她,连教她认了第一个字的哥哥齐之君也不知道!
--先说齐之君的。
说实话,我也是真的心的不喜欢他媳妇,也觉得俩人不配,但...但....但....那毕竟是自己的媳妇,自己孩子的娘啊,难道,齐之君,乃至全家人对她就好了吗?
有段情节是嫂子在控诉,说嫁到这个家来,连一个自己柜子都没有,家里的柜子放的都是芳子的东西。
齐之君说自己的媳妇是嫉妒妹妹,不错,就是嫉妒了怎样,搁谁那不嫉妒啊?
在这个家里,受到万千宠爱的是齐之芳,同样作为在这个家的女人,老公不爱我爱妹妹,公婆不疼我疼小姑,只要是个正常人,谁不委屈啊?
也许是我觉悟还是不够高,胸怀还不够宽广,要是我家里父母如果这么偏向对待我和妹妹有也急啊。
可是这么没文化、没修养、没这没那的小魏是耽误了谁还是害了谁?
她只想让老公疼自己,过好自己家的日子,有错吗?
这不是每个女人最平凡的愿望了吗?
如果说她有错,错在她的破嘴,破脾气,错在每当齐之芳回到娘家后,她就像是被别人侵犯了领地的母狼一样张牙舞爪。
可他老公呢?
剧集过半,齐之君什么时候是站在老婆这边吗?
不知道你们看没看到,反正我是没看到。
我只看到了,真么多年来,他与红颜知己小崔在一起。
当然也没干什么,用剧集里小崔的台词“一起逛公园、看电影、冬天就是坐在公共汽车上来回”,“我把他这个音乐盲变成音乐通,他把我这个对水利一无所知的人变得关心水利建设”,(大概这意思吧,具体台词记不住了),怎么好像紫薇和尔康的“看雪、看星星、看月亮”呢?
当然两人除了培养了点共同的兴趣爱好,偶尔谈谈心,偶尔深情对望,在偶尔一起出去秋个游之外,没别的什么事。
真的,真的没睡,所以不能算出轨吧,不能算“小三儿”吧,顶多就是个“精神出轨”吧,就算是吧!
“精神出轨”的伤害有多大,请参考《离婚前规则》里贾乃亮和白百合扮演的那对,里面白百合的台词比我的废话说的明白。
但《离婚前规则》里还不算太惨,最起码,男主“精神出轨”后亲戚朋友都在批评教育他,安慰女主,男主也在自我纠结。
而我们这老齐家呢?
男主不但享受至极,齐之君还让让小崔教自己饿外甥女唱歌,并叮嘱二毛不要让舅妈知道。
齐之芳呢?
就像找到“同是天涯沦落人”似的,幽幽的对小崔说一句“没事就来我们家吧,不然你和我哥去哪啊?
”我擦。
并且还要在媳妇不在家的时候带小崔去见自己妈,拜托,哥们,您还没离婚呢,就是不按照剧里的年代,在今儿个也不行啊。
说道离婚我就更生气。
这婚姻不般配,没感情,这理由那理由的,可谁让你结了,既然结了,那就像个男人似的,担起该负的责任。
就算喜欢小崔喜欢的撕心裂肺了,咱也先把婚离了,这是对与你生活过的你孩子的妈,一个女人的尊重,也是对你的爱情的尊重。
我没记错的话,齐之君是先与小崔“谈的来”的,但这边并没有和小魏离婚,“谈得来”很久之后才像我们李主任递交了一份离婚申请。
恰恰正是在谈自己的离婚问题的时候发现李茂才派人跟踪自己的妹妹,把我们这位伟大的哥哥气的攥起了拳头,我好像刚从齐之君身上看到一点像个爷们的影子,可这家伙抬头一看书案上自己的离婚报告,又自我调整平息了怒火,继续喝李主任,谈心。
也许我有病吧,也许我的三观不常规吧,可我是真的觉得小魏挺悲惨的,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回咬人的狗不叫”。
斯文如齐之君,却早已有个“谈得来”的朋友多年并且周围的家人都知道且支持着,粗俗如小魏,却为了早已不属于或是从未属于过自己的男人每天像个泼妇似的生活。
一个女人怎么把自己混成这样了。
这方面,小崔就聪明许多。
可是,大姐,有首歌你那个年代可能没听过,叫做《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在我们责怪男人出去寻花问柳的时候,也要想想,要是没有那么多花,他就是想采也采不到啊?
这小崔是个好同志,义无反顾的走在喜欢别人老公这条路上,坚定不移。
先是齐之芳的老公,再来齐之芳的老哥。
难道你不知道人家都是有老婆的吗?
虽说“我喜欢你是我的事,与你无关”,可你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最坚固的也是最脆弱的就是人的伦理道德,精神防线。
哪个正常的男人,还是家有丑妻悍妇的男人看到这样一个柔情似水的女人会不动心啊。
小崔啊,你没放火,但你也没救火,只是一直加柴而已。
女人啊,不要再为了不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的男人费心思了;女人啊,不要再对不该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的男人费心思了;女人啊,不要再不把心思放在自己该放心思的男人身上了。
男人亦是如此。
齐之芳,你对那三个男人,也错在顺序上了,顺序错了,多情就变成了滥情。
......(待续)
故事主要讲述了年轻漂亮的发报员齐之芳(蒋雯丽饰演)一生的感情经历。
身为消防员的丈夫在一次执行任务时意外身亡,留下3个年幼的孩子,芳子在希望找人分担抚养孩子的艰辛和追求自己爱情的边缘苦苦挣扎,其中涉及到3个仰慕她的男子,感情世界挫折连连,心酸无比。
在60年大饥荒的时代,所有人都吃不饱。
拼命加班和自己节衣缩食仍不能喂饱孩子,身为丈夫上司的肖虎(于光荣饰演)虽然暗地里拿出自己工资的三分之一以死去丈夫抚恤金的名义贴补芳子一家,但日子过的还是紧巴巴的。
看到女儿偷偷拣别人扔掉的甘蔗吃,身受刺激的芳子发誓一定要让孩子吃饱,并扬言谁能让她孩子吃饱就嫁给谁。
公交车司机小戴(张鲁一饰演)从17岁就仰慕芳子,得知芳子丈夫去世就开始疯狂追求芳子。
与此同时,哥哥介绍鳏夫李处长(李立群饰演)给芳子认识。
母亲和哥哥都偏向位高权重能给芳子带来一切但粗人一个的李处长,但芳子却选择跟自己情投意合有知识懂感情的小戴。
为了让孩子们吃的饱吃的好,小戴铤而走险自己篆刻票章,被肖虎揭发在结婚前的除夕夜带走,并最终发配到青海劳改十年。
为了感恩,芳子坚持等待为了自己而犯罪的未婚夫劳改归来,可三年后却等到小戴死在狱中的噩耗。
一向爱美的芳子坚持整洁漂亮出门,却被邻居、同事们视为狐狸精。
渐渐长大的长子大毛更是像一个封建社会的老公公监视守寡的儿媳妇一样监视着自己的母亲,不允许母亲穿漂亮的衣服出门,更不允许她跟任何男子交往。
肖虎一直在默默地支持着芳子一家,但抚恤金事件终于被芳子知道,一向好强的芳子不愿意接受施舍,虽然爱慕芳子但自己已婚的肖虎根本不能娶芳子,两人只能将感情隐藏在心底。
多年后,肖虎因被打入“右派”,妻子提出离婚,终于单身的肖虎却不愿意连累芳子,隐藏被打入“右派”和离婚的消息。
等到孩子们长大后,本来以为可以自主支配自己感情的芳子却被儿女的期望牵绊着。
大女儿二毛在农村下乡时结识情绪反复无常的赵云翔,流产回城看病,担心女儿再次陷入赵云翔魔掌的困境和爱护女儿免受乡下种种苦难的母亲之心指引芳子想尽一切办法留二毛在城里。
这时已升为李主任的李处长可以搞到工作名额,可是却以与芳子结婚为条件相要挟。
心里爱着打入“右派”的肖虎,在单位、孩子和社会的压力下,芳子迫不得已决定牺牲自己嫁给李主任,却在照相登记的当天因为李主任中风引发偏瘫而搁置。
虽然未结婚,芳子却以未婚妻的名义一直全心照顾着李主任。
看到芳子对自己这么情深意重,为了芳子幸福着想,李主任决定动用儿女的自私自立赶走芳子。
回到芳子身边的肖虎终于下定决心迎娶芳子,并约定分到房子后结婚,可由于种种原因,房子一直未能拿到。
而与此同时,小戴却死而复生的回到小镇,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敏锐的经商头脑成为一个富商。
有钱懂享受有生活品味的小戴凭借自己的时尚精神影响着芳子的三个孩子及配偶,并暗地里排挤肖虎。
感知自己不能给芳子带来幸福的肖虎选择主动离开,在孩子们和哥嫂的撮合下,芳子终于决定嫁给小戴,却在拍结婚照的当天得知小戴利用阴险手段排挤肖虎的全部内幕,发觉被欺骗的芳子决定反悔。
心里一直在等待肖虎的芳子拒绝儿女和哥嫂的各种相亲安排,谁知这一等就是十年,十年后芳子用电报给肖虎发送了一封长长的思念之信,接到信件的肖虎立马回到芳子的身边……
母亲,三个孩子,还有那些先后出现在芳子面前的几个男人,都是时代的剪影,性格各异,都有缺点,都有优点,没有一个人可以是完美的,没有圆满大结局,看完后心是痛的,沉重的说不出话来回想起整部剧,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喜欢站在自己的价值观上,道德高点,戏谑去看一部电视剧,是很难看到里面的东西,这些生动的角色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甚至社会上多部分人都比不上大毛,二毛,三毛
张鲁一太萌。因为不是我希望的结局所以三星【。 我一直对严歌苓没什么好感,但是这部似乎还写得不错(似乎是因为只看了1/4,觉得还行)。
有没有人像我一样生着气看完的,这要是通过电视一天天的看我得被活活气死。像这种硬是清高、死要面子,而多数时候是爱她的男人们活受罪的女人真是让在下佩服。只要够浪漫又才气绝对跟人跑了,苦了色迷迷被利用的李茂才和正直默默付出的肖虎。ps张鲁一在那个年代绝对是高富帅啊。
这是怎样一个超级美女啊?这三个男的,随便跟谁不都成嘛,偏偏拖着不结,一直拖到结不了。还一肚子委屈似的抱怨命不好。二毛简直是受虐狂,跟云翔这疯子真是天作之合。最后的结尾还是很诗意的。这个寡妇果然是招蜂引蝶游刃有余啊。
之前和家人一块儿追过,当时感觉不错,现在剧情忘得差不多了
有些人,是注定与你相伴到老的,有些人,是注定只存在于记忆里的.
希望现代女性不要相信会有那么多愿意付出,条件好且单身的好男人,会那么真心的追逐,对待,等待,长择一个三个孩子的妈。现实是绝大多情况敬而远之,除非你是大富婆。
♪ the promise
一个寡妇和几个男人搞破鞋的故事==!
看到昨天实在受不了了 隔壁的居然做了一盘羊肉饺子送她家 那可是61年自然灾害啊!你知道白面有多难弄?!包白菜的都了不起了还包羊肉的!还随便送邻居!导演你醒醒!那可是白面!羊肉!饺子啊!!!恨死了!←对吃超在意我
演得还是比较真实的
这娘吧 一直不是在哭就是在生气~ 这不是自重这叫矫情,犹犹豫豫不仅苦了自己更加害了3个男人··· 我的戴叔叔啊,开五路车的戴叔叔,还有小毛仔仔,姥姥 这才是三个亮点!
沙发上一边写论文一边陪老爸看,居然写完论文就刚好大结局…吐槽无力
挺真实的
国产电视剧中值得推荐的。还有您能花点钱找个好看的演员嘛
蒋雯丽救了太多 (在家的日子都是在干嘛啊.........)
这片子里的伙食也太好了点吧!
心疼小戴叔叔😭😭😭😭😭光线很美
看的张鲁一cut…三星全给小戴叔叔,又一个be的为爱然后各种犯错各种悲剧了的角色,我也喜欢当年那个心思单纯的小戴叔叔,严歌苓写的也真够狠的最后,虽然也是剧情趋势……以前看她的戏都还挺he的,怎么这次就………反正各种唏嘘…
冲着严歌苓的编剧,蒋雯丽的主演去的,改编得不错,只是后半部剧情稍显拖沓与牵强,对女主也从最开始的同情与佩服变为了无奈和不解,其实选谁不是一辈子呢,结婚恐惧症吧。
这个电视剧看得,气死我了!女主角作为妈妈,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的,这得花不少钱吧?自己的小孩饿得都吃不上饭了,垃圾桶捡吃的,邻居都看不下去了。你把自己打扮的钱省一点,至少要让自己的小孩吃饱饭吧?难以想象这女的居然是女主角,我还以为是个反派呢,反面教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