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子:我想到海边去,战争结束了,我也能跟大西重逢。
杨玉福:重逢?
可我和谁重逢去?
秋叶子:真像噩梦一样,总算都过去了。
杨玉福:都过去了,就都过去了?
就那么把人给活活挑了,挑了,你们凭什么煞人?
你们凭什么到我们这儿来煞人?
就能这么一下子,都过去了?
秋叶子:对不起。
杨玉福:一个对不起就完了???
那是多少条人命啊!!!
秋叶子:对不起,可我好赖没有煞过人!
杨玉福:可你想煞来着,你想让地雷炸死我们,你想把我们骗回鬼子兵营,就在刚才,你还想开腔打死我们!
秋叶子:我没有想开腔!
你们是好人,我开不了腔!
我只是想带你们去投降!
杨玉福:带我们去投降?
老子是爷们儿,中国的爷们儿!!
明白吗?
现在是你们向我们投降啊,你知道不???
秋叶子:我不知道,我不明白!!
他们叫我们去煞人,煞人,最后是大家来煞我们,骗子,他们全是骗子!!!
杨玉福:你一个孩子,为啥弄成这个样?
起码是一部相对比较“严肃”的抗日题材电影,不像潘长江,郭达那些跳梁小丑拍的调侃抗战的垃圾片。
不过讽刺的是,那种垃圾也是这个导演拍的,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陈凯歌能拍出霸王别姬,也能拍出无极……人,就是这么复杂。
总体来说,觉得中国导演想要在二战(本片明显跳出了抗战的范畴)这个题材表现出战争中人性,功力还是差得多。
冯小宁之流对于二战的进程恐怕理解能力只限于内地中学历史课本的水平。
所以,才有结尾那段堪比40年代水平的模型特摄大西空爆美军舰队的戏,看着简直太特么儿戏太特么假了。
一遇到这类东西就头痛啊,中日的那段历史。
那个很日本很纯很萌很有爱的那个日本演员被人问:“日本是受害者吗?
”她说是。
这可能是大多数,绝大多数日本人的看法,而且这都算是他们里面比较不排中的人的了。
我们还真不能说他们也是受害者这句话多不对,它就是对的。
但是,但是,但是,我们对此很不爽。
自己惹祸跟别的小朋友打架,然后摔出青来,是可怜,是疼,但是总有两个字,活该。
我不是抵制日本的同学,我喜欢他们的动漫、中岛美嘉、有型的米女、化妆小物、电子产品,以及对语言、经济发展方式、文化感兴趣,深深坚定认为,中日友好、交流、合作是王道。
我想自己了解的日本算是不少的,但是始终认同不了比如《萤火虫之墓》那种感情,是觉得很惨,但是更惨的群体战胜了对你们的认同。
就像紫日快结束部分的那些不了解情况的日本人,他们很可怜,但是我们看到他们的时候的心情绝对与看到奥斯维辛难民截然不同。
也许这样的情绪也是日本人始终不觉得他们对中国罪孽深重的一个原因之一,谁都是自私的,人是,民族亦然。
本能中我们都觉得自己最好,自己崇高,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意承认与面对自己的不好,更不用说自己的罪恶,更更不用说是别人犯下的罪过要让自己来say sorry.但是这毕竟不是开脱的借口,总归是错了,大错了。
《紫日》是一部很经典的影片,该片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为背景,讲述三个不同国籍的青年,在经历了重大的生死考验后,如何从敌对变成朋友的故事。
片中既有壮丽的景色,又有精心雕琢的细节,大气浑然又舒展流畅,影片里中、俄、日三国演员均为年轻的新秀。
影片展现了宏大的二战背景,惊心动魄的坦克大战和海空战为国产片中罕见,航空母舰的使用也是国内首次。
影片的导演冯小宁“战争与和平”六部曲的收山之作《紫日》中,在中、俄、日三个角色上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故事,三个语言不通、相互敌对的人之间充满了戒备,有时甚至要杀死对方才能得到自己的安全。
而影片的主题也是战争,人类各民族之间本来都可以做朋友的,但侵略别人,就会造成人间悲剧。
正如影片所述:太阳本来是人类共同的生命象征,一旦蒙上法西斯的阴影,就会改变颜色、降临灾难,只有消灭了法西斯,鲜红的太阳才会重新照耀人间。
紫日 (2001)8.52001 / 中国大陆 / 剧情 战争 / 冯小宁 / 富大龙 前田知惠
他们三个因为这场战争走到一起,被困在了这片森林里,想要找到出去的路。
中国农民,苏联军医,还有一个日本女孩,语言不通,立场对立,为了能从茫茫林区活着走出去,三个人一起踏上了求生之路,也在这段求生路中重新认识了彼此,认识了战争。
没有谁渴望战争,他们希望的是和平。
他们被困在这里,对外界的事情一概不知,这正是如此,没有了战争,没有了彼此所属身份和立场的对立,互相袒露心扉,变得真诚而和善。
但是却在最后这一刻,秋叶子却死在了自己国家军队的枪下,这一切发生的太突然,有似乎多么可笑,日本法西斯对人的残害和洗礼竟连自己人也不放过,简直丧心病狂。
小女孩最后的离去,无声更胜有声。
她也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阳光灿烂,但此刻生命却终止了。
笑靥如花,无法再继续绽放。
没有特技渲染的枪林弹雨,没有生命力如小强般的英雄......一个中国农民,一个俄罗斯女军官,一个日本女孩,命运因战争编织在一起。
三个不同国籍,受着不同教育的人从最开始的猜忌,防备,仇恨,曲解到后来的融合,包容,平静,友爱。
导演另辟蹊径,从不同的角度审视着战争与人性。
虽然是一部老电影,却是最让我深深震动与感动!
一部抗日题材的影片,我却只看到了人性的善良和唯美的画面语言。
从艺术角度来看,冯小宁身兼多职打造的这部影片,完全可以打上“a film of xiaoning feng ”要不是这部片,冯小宁可能只留给我《孝庄秘史》《皇太子秘史》等无聊的清宫剧。
想说的是,这部片让我看到第五代初期的那种艺术的纯粹、真诚。
没有现代的高科技电脑特技,所有的预算精打细算用在硍节处,开场大动作的战争画面,能看出细致入微的仔细。
还有中间那场着火的戏,在没有技术作假的那时,他们兢兢业业地极力造真,又不避讳技术的局限。
这就是真诚,对艺术的真诚。
与现在那些穷极奢华的大制作相比,《紫》的朴实让人感动。
冯小宁身兼导演、编剧、摄影,我才发现他对画面的把握能力也很强,也许那个年代的人们都强调画面吧。
他的画面还是非常考究的,语言简炼流畅。
剧情伸缩有序,不拖沓,不过于紧凑。
跟现在相比,《紫日》非常的规矩,规矩的有点愚,但有那么真诚,都怀疑,第五代们是不是真的退步了。
我看过的最好的国产电影,这部电影满足了我对俄罗斯友谊所有的幻想。
我真的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这部电影,爱与和平,善良和美好。
十几年过去了,还是最喜欢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也是我看过次数最多的电影,大概看过60多遍。
拍完这部电影之后,冯小宁可以成为中国最好的导演之一了。
电影讲述了在二战末期中国东北战场上,一个中国男人、一个日本女学生和一个苏联女兵在一起经历的传奇的故事。
【CCTV6】先说一下服化道,看见有其他评论提到苏联女兵穿短裙不合理,我没去查证,不过有其他几点可以写一下。
①原始森林走了很多天,娜佳和秋叶子的的膝盖和大腿皮肤完全没伤,不合理。
②秋叶子被污泥浸湿的白衬衫不可能用清水洗得如此干净,甚至裙子和白衬衫还有型。
③娜佳的长发从来不扎。
我想,这个电影情色部分肯定不重要,但不得不承认,它绝对有意识提供香艳的场景。
所以才会有穿着短裙、披着头发的两个女人。
不过,我认为娜佳脱掉军装跳进江里游泳不是为了情色服务,而是为了展现战争结束的自由和如释重负的欣喜。
然后写角色。
角色们的身份属性很明显,每个人都有两层。
第一层分别是有军事素养的苏联军人,有血海深仇的中国平民,被俘虏的日本学生;第二层是冷淡的女青年,强壮的男人,纤细的少女。
电影中因为第一层身份产生冲突,因为第二层身份和解。
基于身份讨论,我不喜欢的桥段是杨玉福总是包容秋叶子,却对娜佳横眉竖眼。
我知道他感到娜佳和苏联红军不尊重他。
娜佳的态度就是苏联红军的态度。
是的,一开始苏联红军击败那个地方的日军救了即将被射杀的杨玉福,看他光脚给他鞋子但是很轻蔑地扔给他,坦克上娜佳给伤兵换药冷漠地让他拿着瓶子,在林中追逐时有人掩护大家逃跑,沙科夫想抛弃杨玉福娜佳却坚持带着。
这些很容易看出他们的态度是愿意帮助杨玉福,但是没有温柔和尊重,更别提照顾。
这些都是他反抗的理由。
所以,在秋叶子逃跑后,他没有跟着娜佳,反而跟着秋叶子跑了,甚至还对娜佳大发脾气,大喊他是一个汉子。
我想,此处他有勇气反抗娜佳,并不是平民对军人的反抗,而是一个男人对女人的反抗。
我为什么这么说?
很简单,因为娜佳和秋叶子是相似相反的角色,杨玉福对秋叶子的包容和放过不是因为他知道秋叶子是个没有武器的俘虏,而是因为他觉得秋叶子是个没长大的孩子,是个无辜的少女。
(东方主义和大男子主义真相似,白人觉得他们是救世主,要拯救黄女。
而男人觉得他们是强大的,所以要照顾柔弱的少女。
)如果不这么解释的话,人物就无法逻辑自洽了。
如果他敢于反抗有武器的士兵,那为什么在鬼子进村时没有因为反抗而死,反而身上没伤地被捆在柱子上眼睁睁看着鬼子刺死母亲?
如果他敢于反抗被俘虏,那为什么他沉默着听从指挥搬运同胞的尸体,沉默地看着鬼子烧死同胞?
如果他一直是个暴脾气的人,为什么面对苏联军官时不爆发,面对沙科夫也不爆发?
我甚至想过,沙科夫之死是不是导演故意的。
除了电影开头,后续展现战争残酷的死亡是坦克开进敌营那一段,一车的士兵英勇战斗,却因为寡不敌众被陆续杀害。
而沙科夫的死有两个作用。
一是为了展现秋叶子是个被复仇蒙蔽的少女,为了她的祖国和死去的姐姐,她把他们带进地雷区。
二是为了后续剧情铺路,一个有武器有战斗经验的苏联男兵,如果他活着,后续剧情的冲突就不成立。
如果他活着,人员结构是两位苏联士兵,一位中国农民,一位日本女学生。
娜佳和他是一个阵营,他们可以商量行动,算是共同的队伍头领。
那么,①娜佳决定要杀死秋叶子并指使杨玉福动手不成立,第一,苏联男兵没死,娜佳不会仇恨上头要杀秋叶子;第二,就算决定要杀秋叶子,苏联男兵会果断动手,不会给杨玉福展现情绪的机会。
②秋叶子看到飞机试图逃跑(可能以为那是情人),杨玉福抛弃娜佳去追秋叶子不成立。
第一,两个训练有素的士兵不会控制不了一个小孩,除非杨玉福不帮苏联红军去帮带他们进雷区的日本人。
第二,就算真让秋叶子跑了,杨玉福也跟着跑了,两个苏联士兵也不会跟着跑,更不会存在娜佳害怕一个人在原始森林所以跟上去的情节。
我想坦克上的其他士兵同样死于给逃亡小队人员结构让路,沙科夫多活了一段剧情是为了塑造秋叶子的人物形象,要不然他也会在树林追逐战中死掉。
真可惜,本来可以塑造得更完美更有血性,但是编剧为了达成中苏日三人在森林独处的情节,写了那么多情节铺路,却让他在面对娜佳时第一次爆发,唉。
不过,后续他对秋叶子的爆发引出反战思考,和娜佳一起进攻鬼子爆发最顶点的愤怒,这两个很棒。
不喜欢的第二个桥段是杨玉福放过秋叶子的处理。
如果要算不杀秋叶子的仁慈,应当算在娜佳头上。
有个前提是,娜佳是沙科夫死后队伍中掌握暴力的一方。
第一次娜佳从战友手中救下秋叶子,第二次秋叶子害死娜佳战友,娜佳没有一枪了结她,第三次秋叶子因为杨玉福掉进沼泽,娜佳也主动帮忙,以及娜佳每次煮食物都把大饭盒那份给秋叶子,自己捧着比盘子还浅的饭盒盖。
娜佳和日本人之间的血海深仇不比杨玉福少,她离开家乡来到遥远的远东打仗,她的战友一次次死在眼前,最后好不容易逃过林中追逐战幸存的唯一战友被日本人引进日本的雷区牺牲了。
新仇旧恨算一起,娜佳有足够的理由杀死日本人,但她没有,她放过秋叶子正说明她反战的一面。
可是电影的处理让很多观众觉得放过秋叶子一次的杨玉福是秋叶子活下来的关键。
我知道,两人的身份带来的复杂度是个好的讨论话题,如果一开始就主动刻画不愿伤害秋叶子的人是杨玉福会不会好一点?
或者把娜佳的士兵属性加强,让娜佳没有主动放过秋叶子,而是在杨玉福的行为下放过秋叶子,这样会显得杨玉福救下秋叶子的功劳比电影中更合理。
不过,这样写显然牺牲了娜佳的立体。
秋叶子,军国主义教育下长大的少女,有着青梅竹马的爱人,也有野兽的杀欲。
幸好她还太年轻,幸好这已经是战争的末尾,否则我毫不怀疑她会杀人。
她把队伍带进雷区害死沙科夫,她多次想拿枪杀了苏联少尉和中国平民,哪怕最后一次她说她是想逼她们投降也难以令我相信她无害。
杨玉福和她的对话是借日本少女之口向中国平民道歉,他们的和解可能象征年轻人可以走出战争的森林。
可是,最后秋叶子是被她的同胞杀死。
日本军国主义跑到中国的土地上杀人,还要欺骗自己同胞,杀死小孩、妇女。
我并不单指电影中的桥段,历史中南洋小姐只是他们残害同胞的冰山一角。
除了以上提到的不合理,其他都是优点,夸奖的评论很多了,我就不说重复的话了。
这部电影确实非常精彩,很棒。
Lucas站在阳台上,一个突出、宽阔、提前准备好的的高层阳台上,然后他侦查到四辆军车驶入熟悉的小广场,然后依稀传来苏军列队的口号,突然爆发的一阵欢呼声帮他坚定了决心,因为深深刺痛了他仅存的骄傲,他想起过往的荣光,愤怒一闪而逝,战争留下来的是冷静或者麻木……他根据记忆中的方位迅速调整一下50毫米迫击炮,然后来一个快速的三连射,然后广场上的动静在轰鸣声后都消失了,一切似乎都结束了。
他抛弃迫击炮,反正有的是库存,灵活的在楼道内穿梭到提前准备好的民居,换上便服消除硝烟味道,然后开始准备午餐,一锅提前准备好的炖菜是最好的不在场证据。
因为迫击炮倒推弹道和方位还是很好计算的,活到战争末期的人懂得都懂,苏军也很快也排查到这栋楼。
敲门走进来一位女军官,然后跟他聊了起来:有没有看到异常啊,都到了战争末尾还有疯子在挣扎,居然居民楼里开迫击炮真是惊人啊,“不过这些抵抗都是徒劳的”。
Lucas通过自己的培训和经验娴熟又小心翼翼得应对着,一刻钟之后,女军官说“尽管聊得很愉快,但是我还是不得不逮捕你。
”然后门口持枪的卫兵走了进来,“哦,对了”,女军官说到:刚刚广场集合的是德军的俘虏营,主要是后勤人员,你听到的欢呼声是因为要释放他们回家,你精准的三连射就报销了差不多150号人,Lucas,我说过了:“抵抗是徒劳的”,他们解散前说了有个不准备放弃的疯子还潜伏在这片住宅区,正准备开广播喊你投降回家来着,“本来你也可以回家的”。
——昨晚看完《紫日》早上半梦半醒做了个梦在上班路上改编成欧亨利式的小故事
很难得的主旋律调戏日本人调戏国民党片里面少数正常的我愿意看的电影。很喜欢最后那段八音盒的音乐。对普通人来说,战争就是去为了一个不着边际的荒唐至极的理由去和一个素未蒙面的人殊死搏杀。可笑么?可悲么?
战争三部曲其实就是一个片子,越看越烦。
CCTV6,不知不觉中被剧情吸引,断断续续看完了后半部分。导演的想法很好,虽然在一些细节方面的表现有些不足,但仍是我看过最好的抗日反战片之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让人反省的力量。
和前些年看的俄罗斯获奖电影《杜鹃》不是一般的相似,都是三个语言不通来自不同战争集团的人在荒原上的故事。觉得冯小宁的这部片还要好看些。虽然娜佳的裸泳显得很没必要。
就记的最后俄罗斯妞露啦!
将人性的战争片不能stand out
班里组织看的,可以说逼着自己进入剧情,剪辑错乱,演技不忍直视。这评分。我惊呆了。
the Russian girl jumps into the lake finally. naked. so beautiful.
叙述上很吊胃口,让人不断加深对结尾的猜测和期待。取景漂亮,这个三人组给我留下的印象恐怕也是很难磨灭了。在森林里穿行,也不知道外面世界在发生什么,三个人语言也不通畅,尤其是苏联人娜佳,但娜佳的台词有一句却是:那是一个美丽的秋天。。。三个人的森林穿行虽然危险,却宁静美丽。
冯小宁《战争三部曲》之三,看完之后愈加让我觉得,《红河谷》真的是难以超越的一个高度。
她说,他们让我们去杀人最后大家都来杀我们,都是骗子。后来我看她哭的时候就会觉得很安心,呵呵。还有那个可爱的音乐盒,和这个女孩儿一样漂亮。
最后那段 苏联女兵裸泳镜头,难以忘怀
明明是日俄战争,日俄且都是侵略者,却美化俄,恶心。三年前的这个时候看着东北的秋黄,真的好美。
这就是儒家怂卵文化,以德报怨的大傻叉
前年CCTV6所看,印象很深刻,不是无脑的主旋律,居然还能看到女体裸泳。富大龙是真影帝。7.8
看完《南京南京》让我想到了这部电影 这部我觉得非常伟大的抗战电影 09-5-6 不知道几刷了 依旧是我心目中国产战争片NO.1 23-10-2
这不是电影,这是宣传片。
又是一部小时候在电视上看过,某个时刻突然想起,然后会在电脑上重温的电影。
国产片里面算是很难得的作品了
老婆,很早之前看过这部电影,嗯,很喜欢,里面的八音盒的曲子也很让人喜欢,老婆,你为什么不理我了,一年不理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