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这种有人为同时存在超自然力量的恐怖片题材已经不能吸引我,所以一开始对这部片期待也没那么高。
周三去电影院看的,比预想的要好,更想给四星半。
绝对不是看过最恐怖的电影,但是视听享受真的很好很好。
比起恐怖,这部更注重塑造紧张不安的感觉。
电影色调一直都是昏昏沉沉的,片中最鲜艳的颜色就是红色,女主角小时候雪地上穿的红色外套,长腿的红嘴唇(说实话真没看出来是凯奇…),母亲手上的鲜血等等,尤其是女主角小时候在雪地上第一次遇到长腿时候,色彩对比就很紧张。
还有女主角在图书馆破解日期,图书馆就一点光亮,总觉得要发生什么但是实际没有。
包括长腿奇怪的歌声,(感觉他的造型参考了玛丽莲曼森…),就是氛围塑造一下把那个紧张和不安感拉起来了。
还比较有印象的是这个片的景别,全程一直盯着画面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女主角在家拆信那前后一段,先是她察觉异常出去查看,然后镜头拉远,给你到房子内部背景一个人影闪过去,女主拆信先给你刀刃的声音然后背景是门框,就让你盯着那个门看后面会不会出现什么。
总之这部电影的景别真的很巧妙。
关于电影的结尾,被诅咒娃娃脑袋里的银球因为没有子弹并没有被射穿,这个结局就相对开放,可能代表恶魔的诅咒还没有停止,杀戮还是会继续。
但是女主角最后搂着上司的女儿这幕又让人感觉异常心安。
整体下来还是挺喜欢这部的。
我做了个错误的决定。
我觉得现在的我可以承受恐怖片。
我错了。
我觉得开头就很恐怖。
孤零零的小女孩住在空旷的家里,周围也没有邻居。
长腿怪开着车就来了。
小女孩出门看看怎么回事,左边开着没有人,右边也没人,然后转身看到了长腿怪:长腿怪刚出现的时候只露出了从膝盖往上到嘴的这一部分,这部分我还能接受,然后他俯身下来,把脸露出来的时候,我死死地捂住眼睛,我真的不想看到长腿怪。
我就这样捂着眼,堵着耳朵,然后还把眼镜摘了,我近视六七百度,所以从头到尾都没看到长腿怪长啥样。
说实话,光听他声音就很恐怖了!
女主名字叫Lee,开场是她9岁生日左右,那个时候她就遇到了长腿怪,但是她本人对那件事情印象模糊。
Lee长大以后成为了FBI探员,她去调查一个案件:30年以来,某些家庭里面,女孩生日的时候,她家里人会发疯杀人以及自残,这种案件在过去30年多次发生。
然后每次案发现场都有一封信,信上写满了神秘符号。
落款是长腿怪:longlegs。
Lee去探访了一个受害者的家里,然后发现了一个和受害者他们家里那个小女孩儿长得很像的一个娃娃,然后这娃娃脑子里有个球,然后那个球掉出来。
按照电影的解释,娃娃里面的球拥有恶魔的力量,可以让人发疯。
因为Lee通灵,所以她破解了很多长腿怪留下来的神秘信件,然后她得知,其实她的妈妈其实在Lee九岁生日的时候报过警的,然后Lee的上司就让Lee去跟她妈妈问一下,那个九岁生日的时候发生了啥。
Lee的妈妈说她自己也不记得了。
Lee后来找到了长腿怪,把他逮捕了,然后在审讯的过程当中,长腿怪说: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为什么不去问问你妈妈呢?
Lee说我妈妈和这个没有关系。
然后长腿怪以头撞桌死了。
长腿怪死去以后,Lee就和一个女同事就去找Lee的妈妈,她妈妈一上来就把女同事杀了,然后她妈妈还用枪射击了一个和九岁的Lee很像的娃娃,Lee就晕过去了。
然后就开始了电影的最后一部分:从Lee的妈妈的视角解释究竟发生了什么。
其实是因为Lee她在九岁的时候被长腿怪盯上了,然后长腿怪拍了一张Lee的照片想要回去做一个和Lee很像的娃娃,然后到时候在Lee生日的时候送给Lee他们家,这样子Lee他们家的人就会发疯然后自残,长腿怪他本人其实是崇拜恶魔的,所以他要给恶魔献祭,让更多的人自相残杀,然后这样子更多的灵魂会去到地狱去见恶魔。
Lee的妈妈发现了长腿怪的阴谋,所以她不能够让长腿怪对她的女儿做不好的事情,所以她提出让她的女儿活着,但是呢,作为交换,Lee的妈妈自己会帮长腿怪做一件事情,具体做什么事情呢?
就是把长腿怪做好的娃娃送给各家各户的女孩,然后,娃娃里的球可以让人发疯,然后让他们家里发生血腥的凶杀案。
故事的最后,女主Lee她醒来,然后突然想起,啊,今天是她上司的女儿的生日,然后她赶紧去她上司家里,没想到这个玩偶已经被打开了……已经太晚了,然后就在大家快要互相残杀的这个时候,Lee就把上司以及上司的老婆以及她自己的妈妈给杀了,然后就留下小女孩儿,然后她本来想把那个娃娃头也打穿的,但是发现没有子弹了。
Lee就带着女孩走了。
结尾就是那个长腿怪对着观众说,happy birthday,然后send love to devil,然后还对着观众/恶魔亲嘴……我就不打分了。
因为我也没有看完电影,我是听完的。
我胆子很小。
这种恐怖片我以后就不去看了:)我知道电影想要表达的是:男权社会当中,有些女性不得已做出牺牲,成为男性的帮凶。
I get I get. 以及,观众好冷静啊,都没人尖叫都没人在笑的……
今年北美暑期档最大的票房黑马,居然是霓虹影业的恐怖惊悚片《长腿怪》。
北美票房7300万,全球票房轻松过亿,甚至有人吹嘘这是十年最强惊悚片,媲美《沉默的羔羊》!
这几天出资源一看,典型虎头蛇尾烂片!
FBI新人探员李·哈克被指派调查连环灭门惨案,每一桩血案子都发生在女儿14号生日,似乎是男主人杀害亲人,然后选择自杀,而且没外人闯入的航迹和证据...影片前面悬念重重,各种匪夷所思细节,牢牢地抓住眼球!
曾主演《神秘追随》的麦卡·梦露把握住了人物的敏锐洞察力,以及躁动不安,很像昔日《沉默的羔羊》中的朱迪·福斯特!
而各种受害者照片和信息摆在墙上,让她去探查蛛丝马迹,加上阴暗灯光和诡异音乐,有点恐怖!
本片多数时间都在阴暗的房间内,靠着各种惊悚噱头,制作所谓的毛骨悚然!
例如一尊等身大小的瓷娃娃,在死者家被发现后,突然娃娃睁开了眼睛,令人不寒而栗!
后来,两位FBI警探查到有一位幸存者凯丽·安妮在神经病医院!
偏偏她明显被神秘巫蛊洗脑,她回忆昔日血案就像一场漫长漆黑的梦,她谈到昨天的房客,更是坦言要为楼下的先生做点什么!
凯丽·安妮扬言楼下的先生现在让她跳出窗外就跳出窗外,又或者让她赤手空拳地杀了你,她一定照办!
谈到激动时候,凯丽·安妮更是面目狰狞地大骂女FBI,“你这肮脏下流装圣洁的婊子”,毫无教养,吓人一跳!
不过,随着调查深入,你会发现黑人警探和女主角总在自说自话破案,毫无侦破的严谨性!
男主角查到李·哈克跟母亲不和,就让她回家询问老妈,看看能查出啥蛛丝马迹。
就这样,她意外查到一张给嫌疑人拍的照片!
然后,警方顺藤摸瓜,轻松抓到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嫌疑人,似乎太容易了吧?
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嫌疑犯,不仅满脸涂着白粉,还披头散发,奉献了毁容式演技!
他自称是“撒旦的信徒”,还在审讯室高唱“李·哈克生日快乐”的歌曲,此人言行举止神经兮兮的,凯奇表演还是很精准到位!
而后,女主角亲自审问凯奇的重头戏份,这位疑似“长腿”的嫌疑犯,不仅继续演绎着癫狂与傲慢,还扬言“接受礼物,摧毁它,或摧毁你们”,最终他发生一般用脑洞砸桌子,摔得血淋淋的,尺度很大!
凯奇自残前,让女主角回去问老妈。
没想到亲娘居然手持猎枪,杀害了另一位跟随的女警,令人猝不及防!
随着妈妈的话外音追忆,案件的真相毫无创意地曝光了:凯奇用女儿威胁她,派她假扮修女向每一位家庭赠送巫蛊娃娃,再通过撒旦诅咒的魔力酿造了大量的灭门惨案!
最终,李·哈克跑到黑人上司家中,她见对方中了诅咒要持枪杀人,立即击毙他和自己亲妈,《长腿》就此一黑到底,显得很没劲!
这部电影尽管剧情不咋地,豆瓣已经跌到5.7分,但霓虹影业的宣传有新意有创意,成功破圈!
各种阴暗诡异的物料很讲究,就像凯奇露出半张脸吐舌头的恐怖广告牌,就很吸引人!
在影片上映之前,《西雅图时报》曾经整版发布了一堆神秘的代码,就是片中凶手“长腿”做的事情,下面还有一行小字,这些神秘符号是应”长腿“要求印刷的!
在洛杉矶的一个大型广告牌上,还出现了一组神秘的数字,其实这是一个电话号码(4586664355)。
上映前,你拨这电话,会收到凯奇提前录制好的轻声低语“我会等你的。
”上映期间,则是他演唱的恐怖生日歌!
《长腿》还发布了非常多的病毒营销视频,并在社交媒体上非常受欢迎。
因此这部投资一千万的惊悚烂片,全球狂扫一亿!
它跟《回应我》《危笑》一样变成话题性极强的恐怖卖座烂片,但说难听了,纯属大忽悠!
《格蕾特和韩塞尔》《屋中美人》的导演奥兹·珀金斯虽然在阴暗影像和诡异音乐上下功夫,但《长腿》尽管凯奇和女主角的演技绝佳,故事的起承转折很敷衍和离谱,依旧是故弄玄虚、虎头蛇尾的烂片!
海报写着“十宗灭门惨案,30年的连环凶案”,故事却从侦破片突然变成撒旦诅咒的奇幻片,虽然尺度比较大,却随便就破案和秒杀凶手,这跟近年多数好莱坞恐怖烂片有类似通病!
全片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作为上半年北美影坛的营销之王,《长腿怪》确实也只赢了一手营销而已。
它的导演是《惊魂记》男主角安东尼博金斯的儿子奥兹,对其父的代表作有所“继承”,在宣传中还贴上了《七宗罪》和《沉默的羔羊》,也可以看到对《第九道门》等作品的借鉴,更有着“尼古拉斯凯奇疯魔表演”,但一切都只是最粗浅的手法搬运和捏合拼贴而已,成片效果完全没有上述经典作品的神韵。
它想要将宗教与现实家庭生活相结合,推翻家庭所谓的幸福温馨,强调每个人心中都会拥有的阴暗本性。
这种本性会腐化家庭最初的温情,在其表面之下蕴含负面的实质,并由此产生家长冲突与其影响的子女“童年阴影”,随之一代一代地传导下去。
这来自于现实层面,而宗教则是“亲情”的升级形态,以正教之力对冲掉邪教的“阴暗本性”之腐化,宗教形式下的正反对决正是世界中的最强力量,是对家庭层面内容的极致呈现。
最终,正教不敌邪教,而邪教的“恶魔”才是每个人的“本性”。
宗教与现实的结合,邪教恶魔作为每个人的凡人本性,每个人受到的自我本性之诱惑即是“恶魔诱惑”的同体,这种思路其实并不罕见,甚至是“烂俗”的,关键在于呈现中的声画氛围与文本质量。
它需要的是“宗教感”与“落地感”的始终混合,并根据不同的走向而逐步更改侧重比例,同时也需要文本上的精致打磨,给出足够扎实的剧作支撑。
作品要从“现实”出发,强化其对应的逻辑推导过程,用现实的语境去合理解释一切现象与明确的“凶手”,让观众似乎可以接受这种解释方式,让恶魔不存在、凶手是人类、现象都可解,而在氛围上又始终夹带着宗教的因素,作为笼罩一切、引导发生的上层之力。
随着剧情的推进,宗教属性在戏剧层面愈发明晰,而氛围也愈发浓郁,最终来到结局的“点睛”之处,或是恶魔的直接现身,定义一切,推翻观众此前建立、已然非常确凿的“现实逻辑”,反衬恶魔之力的强大绝伦,或是人的“直接恶魔化”,自身成为了邪教的傀儡,以邪教的“恶魔附身”作为自己邪恶行为的合理化开解,名为对其的“只能效忠”,实际上不过是自己的丑恶而已。
最重要的是,为了强化这种状态的普遍性,作品在结尾需要将“凶手”外扩,从此前逻辑扎实、条理清晰、证据确凿,一切现实层面思维都共同指向的“恶魔个体”之人,升级成“所有人”。
由此一来,这种作品才能给到足够的主题表现力度。
它显然需要绝对的剧作质量,我们首先需要一个非常扎实、严谨、完整的“现实层面内容”,是对灵异案件/行为的现实诠释,以其说服力带动观众去进入一个非宗教的理解之中,如果在推进时间的‘’量”与“逻辑自洽”的质上欠缺,就必然是说服力欠奉,这也是作品中分量最多的部分。
这个理解是为了最后“反转推翻”的有力,人化的“恶魔”或实际的恶魔主导一切,压制住此前似乎已然强大的、拥有“现实思维”的观众与主角,证明了其绝对力量,即是上升到宗教程度的负面人性与思维主导,而被洞穿的“现实思维”则不过是弱小的非本质存在,是对“终极人性本质与恶魔之力”不够了解的肤浅认知,其运作而形成的影片此前内容只是日常化的世界,被我们误以为是世界与人的全貌,就像我们对“正教之力”的习惯性信仰,却会在终极本质之恶爆发时不堪一击,被后者的绝对真相所压制、说服。
随着思维方式的变化,世界与人性认知的被说服,第三层的“反转”也在结尾处到来,是主角自身认知转变之后的确切“凶手化”,而既定认知同样被打破、且与主角同一立场的观众,也就被暗示成了同样如此的存在。
基础的“现实逻辑思维”认知构建想要说服人,当然需要足质足量,而之后的两次反转更为关键,且不能拉得太长、交代太细,否则就会失去瞬间推翻一切既有认知的表达效果,其反转的方式、时点、分寸的选择,同样体现着剧作的质量,同时还要与“宗教”形成恰当的混合,或是用宗教来重新解释、合理化一切,或是将“人的邪教化心理与自我恶行开解”做准确,在有限的体量之下同样考验创作。
而通篇持续、逐渐加力的宗教氛围层面内容,便是对文本层面必然相对薄弱的“补充”,只是在氛围上必须与“现实”保持平衡与递进的掌控,考验的是另一层功力。
以本片“模仿”的几部名作为例。
大卫芬奇的《七宗罪》,主打的是“世界无恶魔,人性即恶魔”的方向。
男主角作为现实层面的最强力量警察,引导着通篇打底的现实逻辑,查案的主线始终围绕着查证、分析、侦破,做到了足够细致与严谨的“侦探思维”,而凶手也始终是明确的“一个人”,观众跟随着主角的思路,在绝对现实的思维角度上一步步接近了凶手,让他从阴暗处逐渐明晰起来,正义的光明就在眼前。
而在剧作上,查案阶段的“宗教性”来自于凶手对宗教元素的利用,男主角逐渐发现了其行凶中的宗教属性,用侦探逻辑将之作为现实维度里的证据,以此引导着自己和观众靠近凶手。
然而,剧作却留下了“最后一宗罪”的两个隐藏点,是主角始终未能解开的“现实分析逻辑不可及”,到了结尾的反转才最终揭晓,是凶手以生命殉教的“牺牲”,这超出了既有的现实角度判断,既对案情,也对凶手“皈依邪教的人性程度”,让宗教对凶手的诱惑力超出了男主角出于现实角度的把握,而这种宗教皈依心也正是凶手对自身黑暗本性的放大与开脱,同样超出了男主角对其凶恶本性程度的理解。
而最后一个现实逻辑分析的案件隐藏点,则是第七宗罪的“男主角自身”,由此完全颠覆既定认知,让邪教作为人性根本揭示与诱惑来源的存在性压倒了一切“非宗教判断”,而男主角作为最光明正义者的“堕落”也由此出现,是最强力的人性揭穿,而他也同样归于了七宗罪中的“恶魔”,“凶手”从“明确目标”外扩到了“他者”。
在文本的宏观概念上,第七宗罪在第七天出现,而第七天原本是上帝创世的完工之日,在现实里却成为了案件彻底黑化、上帝世界彻底污染的时刻,由此带来了宗教意味的“正教败北”与对现实的高度对接,带来了现实纽约的“黑暗末世”。
而在氛围上,本片也很好地结合了现实与宗教,通篇持续的阴天与大雨是现实中的自然景象,却也是宗教文献中描绘末世之战的景象,这也对应了文本的细节处理,让男主角始终处在躁动、狂暴的性格之中,一开始似乎只是类型片中常见的“粗线条正义警察”,在结尾才揭露了其作为“第七宗人性之罪”的真相,实际上一直贯穿,是人身上自带的“宗教黑暗内容”,压制着其表面上仅仅聚焦于现实日常的“正义”。
而男主角作为警察的身份,也让他在结尾的“倒向邪恶”具备了现实与宗教的多重含义,现实中最正面的力量也无法抵抗邪教恶魔程度的人之本性,世界终究会脱离官方机制的“公正”引导,倒向本性主导的毁灭一边,因为前者也要由人来操纵。
而在波兰斯基的《第九道门》中,男主角要追查失落的宗教书籍,厘清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命案,同样是作为书商的“侦探行为”,与《七宗罪》有着内里的一定相似度。
只是在本片中,“凶手”长期被锁定为书商,甚至从影片的开始就已经出场,但恶魔撒旦也确实存在,随着影片的推进而以不同形式出现,引导着主角的追查,从具体的言谈、指向,到其给出的一些暗示性符号。
其出现的形式是表面上的“现实存在”,而给出的宗教式指引也同样被容纳进了现实的逻辑思维之中,与其他的纯现实分析取证相结合,让主角在侦探式分析中一步步逼近凶手的所在。
而在氛围层面上,通篇都围绕着恶魔的出现程度而打造场景,其出现愈发“直接”,场景也就愈发契合到了宗教故事里的相应环境描述。
一直到了结尾,”“第九道门”以具体的形式出现,而主角亲身进入了其内的地狱。
此前凶手为他留下的一切“证据”就表现出了真正的用意,并非是无意的尾巴,而是与指引他的恶魔一样,终极目的是对他的“堕落诱导”,凶手是撒旦的仆人,为了让男主角进入地狱而行动。
这就让此前的逻辑分析被推翻,成为了更高一层“宗教与现实相结合”之理解角度之下的“被掌控存在”,而主角也与书商有了共同的属性,看似是为了真相而追查,实际上同样出于自己对珍品宗教书籍的渴求欲望。
至于其他一些作品,《沉默的羔羊》并没有很强的宗教性,邪教元素是对食人魔之黑暗人性的“恶魔程度”定义加持,与信奉正教光明、且带有“美国官方警察”之现实属性的双重正义者女主角,形成宗教与现实之中的对立,以不同的“人性认知角度”、作为现实里的“恶魔”与“天使”,去共同分析一个案件,在现实里惩恶扬善。
本片的氛围主要体现在“对现实之人的邪教化”之上,是食人魔的言行举止与所处段落的环境。
而在文本环节,食人魔与女警察的各自思维逻辑要各自不同且严谨,形成强对强的内在对抗,而“恶魔思维”又要始终占据压倒性地位,这种对案件的逻辑分析构建显然有着创作的难度。
最终,能够惩罚邪恶的反而是“邪恶”自己,“黑暗”压倒了相对弱小的黑暗,反而意味着“黑暗”笼罩世界的进一步升级,食人魔的“逃出监狱”正是对这种落点的明确展示,这才是他的真正目的,警方从一开始就已经被笼罩其中。
而真正的“正义者”则对案件无能为力,甚至自己也被“极致恶魔”所说服、驯化,甚至“倾心”了,女警察对食人魔的态度、二人关系的互斥与相吸,也同样体现着剧作的微妙处理,让女警察成为了隐约的“凶手”,与同样作为“凶手更升级版本”的食人魔一起。
与这些名作相比,《长腿怪》只是上述各种思路的“极度粗浅版本”而已。
它知道自己需要“宗教与现实”的结合,也需要凶手的“从明确个体化到扩展升级”,更需要一些反转。
但是,无论从氛围还是剧作上,它都没法做到始终持续、渐次推进的双重混合与绝对严谨。
因此,它只能退而求其次,用生硬的“分段式”手段来“分别”给出,于文本的反转而言,甚至要用“小标题”的极度粗暴手法作为提示,足见其水平之低劣。
它知道自己要先明确一个“凶手”,以此作为后续“凶手扩展之反转”的铺垫,因此在第一场戏中就安排了凯奇的出场,明白无误地让他惊吓女孩,给出自己的“大长腿”名字。
它也知道自己需要将“现实”与“宗教”结合起来,而“现实”在本片中是以家庭关系作为表现形式,因此给到了各种“家庭里的阴暗面”,让女主角和母亲在第一次交流的电话中就展示出了“你在听吗”的“暗示”,以此推翻二人在表面上的温馨和谐,并在第二次电话中用另一方的“你在听吗”作为反向“输出”,说明相对输出、而非单向的负面关系,在影片的展开部分更是直接让其母以绝对负面的姿态出现,面容诡异,举手投足之间都是对女儿的扭曲控制欲,是其古怪拥抱之下的“变态亲情”。
同时,它也要将“家庭阴暗面”与“凶手凯奇”联系起来,以此作为后续“凯奇到母亲再到女主角”的“凶手外扩”的铺垫,因此就让凯奇反复地出现在女主角的老宅、单身住宅之中,表明“阴暗存在来自于家中”,并让女主角得自恶魔的直觉以“注视杀人犯所在住宅”的方式出现,随后再让杀人犯从其家中突然开枪杀警察,强化“家”对她的负面引导与“惊吓逼迫”。
此外,它也知道自己需要“警察官方力量”的存在与被打破,因此安排了男警察的贯穿始终,先呈现他的正义、家庭和谐,再让他落为被附身者,杀死妻子。
而在“宗教”元素上,则是凯奇与母亲在表层行为之上的“邪教外露”与“正教扭曲”,以及女主角始终反复闪现的邪教幻觉,而突然闪现的几个恶魔镜头、娃娃即能附体行凶的关键信息早早揭露,更是直接表明了“邪教恶魔”的确切存在。
从元素角度上出发,它似乎都给到了。
但问题在于,这些元素都各自为政,极度割裂,相互谈不上结合,反而是一种表达效果的互斥。
凯奇作为明确凶手的早早出现与真容显露,让女主角“查案”的必要性直接消失了,根本不再需要抽丝剥茧的过程,因为支撑它的悬疑性早已不复存在,甚至其动机都已经被归因成了“邪教崇拜”,而具体行凶方式也就是“恶魔之力”了。
即使是早早揭露凶手的本格派推理,其目的也是将精力放在对“手法”和“推理过程”的极度聚焦、强化之上,而本片无疑是反其道而行之,让“推理”没有了存在感,而推导过程支撑起来的“严谨思维”之现实化认知也就消失了。
而在另一方面,它又急吼吼地“暗示”了“凶手的扩展”,女主角与所有被害人一致的家庭问题,母亲的“诡异”,以及举手投足间同样的“宗教意味”,将真相直接摆在了眼前,于是凯奇就不再是“明确的唯一凶手”,这一层的主题性反转也就不存在了。
更不用说宗教的“始终存在,渐次强化”,它几乎从一开始就是明牌的,根本没有名作中“以现实角度诠释宗教,再以宗教角度予以推翻”的手笔。
可以预料的是,导演应该知道自己在剧作能力上的极度欠缺,因此与其拙劣地给到“严谨”“过程”“反转”,试图进行力有不逮的“宗教与现实的融合与变化”,不如干脆全打明牌。
不管交互作用而共同推动的表意系统运转如何,先把这些要素都堆上去再说。
这种粗暴的态度引出了上述的落实手法,实际上也确实解决了一些问题,最典型的便是对“侦破过程”的直接省略,女主角从一开始就几乎是“明牌被附身”,因此她对凯奇与其他杀人犯的所在、留下线索的分析,也就根本不再需要现实层面的“合理化”了,恶魔直觉就解释了一切,也加速推进了探案过程,早早地带来了凯奇与她的正面接触。
但问题在于,这种处理方式必然地直接影响了各元素在展开细化时的状态,先是以“独立”的姿势出现在“只属于自己”的段落中,与其他元素不产生太多联动,而这种手段自然限制了每个元素拥有的分量,只能分到不多的“局部段落”,而难以在彼此的交互中共享段落、持续全片,因此呈现方式必然也就是直给的。
凯奇和母亲要表现“宗教”,就大肆演讲教义,直接“恶魔”上身,要表现“家庭”,就给女孩唱歌、口头“关心”,再迅速转到“惊吓”与“控制”的夸张表情,甚至于母亲给出的落点都是靠口说的,直接表达了“我要保护你,保护你就要杀死其他人,这是唯一的办法”的意思,将亲情(“正教”)作为自己杀人(邪教)的理由,走上了名为爱女实则犯罪的道路,并用直给的“修女造型”、“染血恶魔”、“送出恶魔娃娃”的姿态来对接“撒旦”。
为了将“凯奇”“宗教”“家庭”相结合,作品干脆让“凯奇出现在女主角家中”的镜头在第一阶段就出现在了女主角的闪回之中,并且让他安抚了对方,随后又让这个台词在更明确的亲情段落中被使用,更不用说凯奇对“家庭中父母”的“暗示”,直接把他弄成了男扮女装的性别模糊者,以此“兼容父与母”。
而在“反转”与相应的“凶手扩展”的呈现上,作品也是使用了分段式的粗暴手段,每一段就是所谓的“推翻与重建”,第一段里的黑人警察只是在“无用地正义”,幸存女孩则是未出场的“无用地受害”,凯奇则是“直白的凶手”,第二段里的幸存女孩变成了“直接恶魔附体+念出家庭冲突”,女主角母亲变成了“直接邪教扭曲”。
此前两段的存在,已然给出了各元素的太多直接信息,而元素在彼此之间的并立、相对强弱/明隐,渐次推动的相应变化,其共同组成的整体系统,才是真正的“推翻与重建”之反转。
因此本片甚至不需要放到第二章,绝大部分的关键信息早已揭晓无疑,而靠分段来给出的“反转”其实根本谈不上是“做效果”,更多只是对“我要反转了”的强行提示而已。
这落到了最后第三段,几乎已经毫无未知看点,一切只是在已知之下的机械执行,甚至由于各元素的割裂、独立、“直给”,而缺乏了升级所需要的完成度基础。
黑人警察此前基本没有作用,没有展示出其表层的绝对正义与家庭温馨的效果,因此只是突兀地开始杀人。
他本来是警察的领导与最温馨家庭的一家之主,在正义与亲情层面都是极致高度,因此才具备了在最后阶段被打破的“反转”意义,作为此前“恶魔腐化每个温馨家庭”的升级,也对应到女主角母女同样对“相依为命”之亲情最高程度的互杀反转。
相对而言,女主角作为“正义胜利者”(抓捕凯奇成功),无法拯救女同事(友情的展现)、黑人警察、母亲,乃至于向后两人开枪的自己,这带来的一点表意效果无疑模仿了《七宗罪》,她自己成为“恶魔附体之凶手”的落点也同样可以预料,但已经是基于其主角立场与呈现水平的相对最佳了。
相对于元素堆砌、互相排斥的剧作层面,导演将更多功夫下在了氛围的打造上,但也同样失之于“粗暴”。
宗教氛围依靠色彩,便是场景中铺张的暗红色、无助于场景中家人互杀的“十字架”。
现实氛围则是相应的日常光线,表现正义的便是警察持有、女主角自宅中的暖黄色光线,是始终被黑暗所吞噬的“微光”。
但相对来说,他还是给出了一些色彩质感不算很差的场景,还进行了一些更细节的设计,如凯奇被抓捕时,众人一起看审讯的录像,这对接到了此前女主角被母亲“压制”时电视里播放的邪教男人画面,意味着凯奇同为“邪教附体”而对女主角依然输出着的邪教诱惑,并不会因为现实层面的被捕而结束,女主角的“现实”“警察正义”之胜利也只是暂时的表面,而段落场景中的暗红色光线更是让她继续身处于此前被附体女孩病房一样的地狱之中。
相对较好的也包括了对“惊吓效果”的打造,虽然是很廉价的JUMP SCARE、空镜头暗示"隐藏有人"等浅层手段,且由于堆叠过度而让人疲惫、无聊,但它往往来自于“家”中,从一开始的“凶手家”到女主角的自宅、母女家,与“家庭中积累负面人性直到爆发”的主题相关联起来。
这也引出了导演与《惊魂记》的关系。
作为博金斯的儿子,他的主题其实就是对《惊魂记》中父亲遭遇与相应手法的模仿,父亲的角色正是被过度亲情引发的极度控制欲所扭曲,负面人性与正面部分直接分裂成两个人格,而其母亲尸体所在的“家”也是片中“惊吓”效果的最主要发生地。
甚至于他最成功的“营销点”与呈现手法,也源于凯奇的个人表演,在最大程度上给出了“扭曲亲情的变态温柔感”,而这种复杂的状态也正是博金斯在《惊魂记》里的表演方式,只是他显然比希区柯克要“不讲究”得多,直接把凯奇表演的“大尺度”当成了营销重点去“消费”。
《惊魂记》给予了本片导演一些指引,但这已然是这部电影中几乎唯一有正面效果的东西了。
这可能就是对他本人的一种象征:他是安东尼博金斯的儿子,仅此而已。
没有更烂只有最烂,烂到只能看出是一部电影,其余的都很难分辨出来,悬疑感除了色彩也真没哪里看出来,这有没有可能就是美国人的网大?
凯奇都开始接网大了吗?
一定要说有什么优点,女主家房子挺大的。
字数还不够,怎么办呢?
要不再随便打几个字凑个数?
长腿一般是指人长的高,脚特别长,里面也没见有什么大长腿,凯奇长的蛮高的
0714观影于bgc高街,难看。
100分钟的电影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做玩偶但打扮得像小丑一样的人(凯奇饰)有一个连环杀人任务(杀害14岁生日当天的女孩)。
某一天玩偶人又出来杀小女孩了,恰巧小女孩的妈也在,小女孩的妈为了保护小女孩从而与玩偶人达成恶魔的协议——以后都由这位妇女负责杀人,以此换取小女孩的健康成长。
电影分经典的三段式:part 1 his letterpart 2 all of your thingspart 3 birthday girls再使用各种玄乎其玄的插叙倒叙把你弄得云里雾里,但核心就是这么个核心⬆️虽然女主长得像凯拉奈特利,但我个人真的不喜欢一开始就神经兮兮,大口喘气,嘟嘴感觉没睡好的样子。
而且为什么出门不锁门,下车不关门啊!!!
不过里面的亚洲女警探长得好像曼玉!
两星半,5.5。
在A24兴盛后,如今的北美低成本恐怖惊悚片好像有一套固定的模板,极度阴冷灰绿的视觉影调,精神心理层面有残缺的主角,一系列猎奇血腥的犯罪,和宗教邪教关系密切的寓意,再加上时不时变化的复古画幅,实验性电影标配的诡异插帧,场景美术上所谓风格化的超现实表现手法,以及拖沓到毫无意义的慢节奏,从对话都出入画都慢到磨人。
用这套东西去欧洲走一圈电影节就能套上“艺术”的外壳,让一群居高临下的“影迷”圈地自萌。
其实本质上和国产电影过去流行,现在已经失效的那套“农村边缘人+苦难批判现实”逻辑一样,受电影节青睐,然后借此镀金装X。
这种奇技淫巧会给对电影理解不够的观众一种“好像很高深,因此必须夸赞才显得我懂电影”的错觉,其实就是硬蹭了一套不走心的流行模板来包装一些打动不了人的陈词滥调,自欺欺人。
A24风格现在和Ins风沦为一样的下场,成为无数不懂装懂的人,附庸风雅的捷径。
故事简介:本作名字与其称为长腿怪, 还不如称之为《长腿叔叔》。
FBI 探员李•哈特奉命调查一宗系列家庭谋杀案,都是父亲先杀害子女和配偶,然后再自杀。
而且被杀家庭中女儿生日都是14日, 被杀时间都在此前或后6天。
随着调查的深入, 哈特发现案件似乎与自己失忆的童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d(ŐдŐ๑)观者吐槽中:奥斯古德·帕金斯的《长腿叔叔》是一部非常有目的性的夸张电影,从压抑的音效设计到浓重的表演风格,都更接近于一场电影噩梦。
导演在音调上追求的是不同的东西。
这基本上就像是你观看了克拉丽丝在黑暗的储藏室里搜寻了100分钟的场景,几乎没有喘息的空间。
导演利用从始终如一的低角度镜头,通过缩小我们的视角来增强紧张感,到那些几乎可以说是潜意识的快速闪现的图像和声音,对电影进行心理剖析的过程既有趣,也紧张。。。
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长腿叔叔一如既往用他夸张的演技全力以赴地诠释着重要角色,呃, 要不是在片头惊喜出现他的表演说不定可以称之为惊悚而不是先入为主的好笑中的惊悚。
本作三部曲的结构、有些cult元素黑色惊悚片风格以及紧凑的情节以及谋杀场面血腥且常常令人毛骨悚然仍然可圈可点。
但是可是然鹅,将之成为恐怖片有些言过其实, 惊悚还是有哒。
Ps, 片头哈特那个急于抢功, 兀自敲门的男搭档一击毙命蛮有娱乐精神哒(๑•̀ᄇ•́)و ✧
影片以1995年美国“撒旦恐慌”时代为背景,女主映射当时遭受撒旦邪教残害经历记忆封存后又被唤醒的人们。
影片是导演对自己的母亲和女权主义发声。
影片中探长女儿芭蕾的奖杯暗示她在一个基督家庭,基督和魔鬼撒旦是对立的。
电影名是对‘老父亲长腿’的致敬也是在表达亨利八世时期对牧师迫害…影片中还有多处细节都在致敬曾经的经典电影,凶手留下的信件中包含符号的信是致敬《十二宫》,女主拿出的《九层地狱》可能是致敬《七宗罪》或《沉默的羔羊》。
魔鬼也在影片的好几处出现过短暂的画面,女主的住所及案发地的玻璃都在隐喻女主处于被监视的环境。
影片暴露出导演的极致性格——强迫症,任何的事情都是对称有规律的,讲求美学艺术的。
结尾女主和探长女儿的存活是女主曾经与母亲的一个闭环……
——————🎬2024.09.11
我很少打一星,但是对这种话都说不明白还要靠旁白来给你讲情节的电影,你还敢营销烂番茄100%就是纯纯的看不起我们的智商了,也别跟我扯什么文化不一样,我恐怖片里排名前三的就有厄运我很少打一星,但是对这种话都说不明白还要靠旁白来给你讲情节的电影,你还敢营销烂番茄100%就是纯纯的看不起我们的智商了,也别跟我扯什么文化不一样,我恐怖片里排名前三的就有厄运遗传,宗教恐怖片很稀罕吗?
你可以装神弄鬼,要搞虚的你就好好讲鬼神,要推理就好好设计逻辑,从头到尾没一个悬疑点能扯明白的,女主推理出片头杀人犯的位置靠“直觉”,抓到长腿叔叔靠故意不小心被妈妈是杀人犯同伙刚好在查这个案子的FBI女探员小时候拍到他的照片却刚好失忆n年后才想起来,女探员老妈为了保护她当同伙结果杀人犯被抓还继续杀人,没法解释黑化原因就来一句撒旦万岁,说真的,撒旦的信徒就这个智商,他可以改名叫撒笔教了。
奉劝大家以后看到这个导演的东西躲远点,除了神神叨叨和jump scare啥也不会,这什么年代了大哥,还有人拍电影用旁白来给人揭密情节,我还用你给我讲情节?
你们不就那点破事儿,xie教,家暴,xing侵,科药,种族歧视,最后it's all for the family来给人洗白,我的妈呀,真的是太老土了,钱都拿来给影评人买烟茶酒了吧?
真的,这电影只有摄影能看,其它的纯纯勾史,大家真想看去看看五分钟拉片,看完你绝对会回来感谢我
气质很独特 观感很压抑 感觉尼古拉斯凯奇还是没还完钱。。
画面越美,无聊的故事就越有罪,快别撒旦万岁了, 撒旦看了都得打哈欠
这导演是彻底和撒旦杠上了是吧,前一部作品是这样,这部又是如此。不过他的作品配乐倒是一直做的可圈可点,算是亮点。
现在真的是拍不好恐怖片也拍不好悬疑,只能神叨
FBI的克林顿相片,发狂农场的尼克松相片,空脑壳之球可蕴含无穷邪恶,殊途同归的父亲形象崩坏,所以说明女主当年活下来主要因为没有爹?不打爆人偶是对的,你怎么知道手里牵着的姑娘不是人偶假冒的呢? : ) 传染系Amityville,导演怕不是看了《X圣治》后想拍部差不多的东西。氛围塑造可以,叙事处理糟糕,结尾靠大段独白交代真相确实有点太偷懒。提到曼森家族又让凯奇叔叔打扮成这样,还不如直接找 Marilyn Manson 来演长腿叔叔?噢,好像他被#metoo了……
retro horror is the new normal 7/10
你以为在看《沉默的羔羊》FBI女探员追查连环杀手,其实是在看《安娜贝尔》,还是系列中最烂的一部。没想到看恐怖片都会被割韭菜,听说过电信诈骗,原来还有电影诈骗。只能说烂片!快跑!!
凯奇不说还完债了么
凯奇 你……
以为是罪案调查片,其实挺奇幻的,反派有魔法和诅咒操控人心的能力。宗教迫害➕撒旦崇拜式恐怖片。凯奇叔现在真的是什么剧本都接,他太拼了。
非常值得一看!与《The Witch》和《Hereditary》一样讨论美国美好家庭想象的崩塌,如友邻提到,人偶作为储存孩子所有黑暗记忆的double,成功“保护”孩子继续在reproductive futurity的秩序之下通过遗忘所有的暴行来被“允许长大”。喜欢片中longlegs所说的邪恶无处不在的设定,康德所说的“radical evil”(根本恶),家庭是最平凡的恶的修罗场。
不要信某站吹的年度最佳恐怖片,要永远相信尼古拉斯凯奇的选择——烂片深渊,票房毒药。小丑+沉默的羔羊+安娜贝尔,两小时的所谓真相竟然是这么令人无语的动机?甚至称不上动机。
凯奇真的是,一个字,绝。
imdb7.2背景音乐很棒,气氛烘托的也很棒,不该这么低分
一片骂声,但我观感这片挺不错的,豆瓣7.2分的感觉。叙事的完整性高于《怖谷鸟》《死亡修女》。叙事节奏很隐忍,需要耐心。爆点不大,反派演得蛮恐怖诡异的,悬疑的部分也守到后面才揭晓。回头看演职员表,不然真不知道尼古拉斯凯奇在里面。/回来加一星
style is substance的典范/没有吹的那么吓人,倒是笑料极佳/Mr. Downstairs的电话(458) 666-4355拨通有奖/首映当晚满场简直是cinema回光返照
还不错啊!七分肯定有,逻辑闭环,剧情合理,恐怖惊悚悬疑而且侦破片,有点魔鬼啊啥的,灵幻的情节,在电影里,也说的过去,女主不美,但恰好符合人设,找个漂亮女演员来,可就花瓶了,让我想起2020年版本的《隐形人》那个女主也不漂亮,但演技更好更精湛和惊人。这个女主演技还没那么高,但也不错。全片基调阴暗,灰色,一惊一乍的,和深潜心底的恐怖。可以了,绝不是烂片。凯奇的造型,片头开始都没认出来,后面看他,就像整容并毁容后的米基洛克的脸似的。邵音音整容失败,下巴也那样。黑人探员家的母女俩,长相都挺好,尤其他妻子,不知道是不是埃塞俄比亚裔。那个被女主母亲一枪轰头的亚裔女探员,长相也是很一言难尽,让人难忘。不知道是韩国还是哪国哪族的。黑人探员不错,以前貌似没看过他电影,有潜力,有发展。
电影前半截真的非常吸引人,灯光造型节奏控制都很好。后半段感觉是为了早点下班,一股脑儿解密收工收拾收拾去世。
以为是谜案破解,原来是邪魅作祟,以及一部电影看完也没明白为啥一开始魔鬼就挑中女主,她的通灵能力究竟是天赋异禀还是撒旦的礼物啊。
Daddy! Mommy! Unmake Me! Save Me! From the Hell of Living! 凯奇怪叔的神之歌喉,演技怪好的(最后给Satan的那一吻好污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