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感觉为了煽情而煽情,人物刻画极其不饱满。
电影中的人物:1、亲生母亲:为什么要把亲生母亲的头全部剪掉,为什么恶毒后妈要骂孩子的亲妈,亲生父亲也嫌弃亲生母亲,完全没有说啊。。。
亲生母亲到底怎么了?
2、亲生父亲:他跟后妈在一起是为了什么,为了让那个恶毒女人分钱吗???!!!
他们怎么认识的,他父亲到底是干嘛的???
3、恶毒后妈:恶毒后妈的恶毒的原因是什么?
虽说不该关心杀人犯为什么杀人,但是就像最后恶毒后妈说的一段,为了突出主题,也可以描写一下恶毒后妈成为大反派的原因啊。。。
4、小女孩:真是很纯真了。
被打成那样了,还要跟律师说对不起,没有保护好金刚;跟弟弟说对不起,姐姐太累了不能陪弟弟玩;恶毒后妈把弟弟打死了,把自己打成那个样子了,还想跟恶毒后妈生活,难道不应该更想去天上找自己的亲妈吗?
5、弟弟:作为爹不管,妈不在的孩子,弟弟可能有姐姐疼吧,同样很纯真,甚至在看到后妈因为自己不听话打了姐姐,还想拉着姐姐玩。。。
以及没的过于突然,除了推动剧情的发展,好像没有其他作用。
6、律师:律师与姐弟两个人之间的羁绊描写地不深。
姐弟对律师莫名其妙的信任(就因为那一句话在我看来有点牵强),律师对姐弟两人莫名其妙的责任感(可能是因为钱的导火索?
),总之有那么一些些牵强。
另外,“姐姐打死弟弟”这件事情,都上了新闻了,虽然大家都是“社会冷漠者“,不都是“网上热心观众”吗?
难道网友没有讨论的吗?
难道就没有人质疑一个小女孩如果靠力量把小男孩打死的事情吗?
题材是很好的题材,关注家庭儿童暴力,如果不是这个题材,我觉得这个电影完全不及格。
2019.7.26看的一部剧李东辉的长相虽然一般,但是演技是真的很好,后妈演员柳善是我之前很喜欢的电视剧里面的女一号,看她演反派我还有些不适应,但是她演的真的很好。
这部电影真的太沉重了,可是更让人觉得沉痛和难过的是“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真的太无力,太让人难过了。
小女主演的真好,从开朗变绝望再变麻木,那个过程处理的很好。
这个电影是在朋友家和她一起看的,我看电影的过程中虽然很沉重,但对我来说这到底也是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只是在感慨怎么会有如此的父母。
可是我的朋友看完电影后却哭了很久,我想她也许是想起了什么难过的回忆了吧。
电影对于没经历过的人来说就仅仅是观众,但对经历过的人来说那种情绪也许只有本人知道。
只是希望世间不要有这样的父母,当然这是不现实的。
看了很多新闻,亲生的父母都会打骂孩子,何况是这样的重组家庭,真的真的可怕。
感谢一直没放弃的律师,真的真的很感人。
短评里居然出现了名为「正常打孩子」的短语,定义得真好啊,大多数禽兽都是这么给自己的无能愤怒下定义的,「打」就是暴力手段,是没有耐心,不愿克制自己的愤怒,懒得寻求最优解,因为几乎没有代价呀,你在你的领导客户面前就经常能很好的克制自己嘛,成本问题。
片子本身待打磨的部分挺多,领居的质疑没有后续衔接点,「金刚」的回归略显生硬,但我依然对能拍出此片者致以敬意。
电影里的人生,总是充满戏剧性。
最令人恐惧的电影,不是鬼片,也不是现实主义题材。
而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那些时常被我们忽略、遗忘的事实真相,却被韩国拍成了电影。
最近的这部高分新片,又再度直戳内心——小委托人
豆瓣8.0,仅有2000多人看过进行评价。
小委托人 (2019)8.12019 / 韩国 / 剧情 犯罪 / 张圭声 / 李东辉 柳善故事的主人公,都有着类似的童年。
尹政烨(李东辉 饰),小孩子们口中的“大叔”,大人们嘴里的“废柴”。
双亲去世,全靠姐姐拉扯大,即便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却也依然学不会拿筷子,更过不好生活。
同样从小缺失母爱,姐姐多彬和弟弟珉俊,却连亲生母亲的模样都不曾知道。
父亲是游乐园保洁员,脾气暴躁,更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家庭。
撑起这个家的,只有姐弟自己。
即便家徒四壁,凉水泡饭,但他们依然苦中作乐,对未来有着无限梦想。
很快的,多彬和珉俊的家中迎来了一位,自称是“妈妈”的女人。
她长得漂亮,有着一头长发,会做饭,也会给多彬扎头发,还会陪着珉俊一起玩。
“妈妈到底是什么感觉呢?
”多彬和珉俊一度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答案。
没有人敢想象,等待多彬和珉俊的,确实无穷无尽的苦痛深渊。
和尹政烨大叔一样,多彬和珉俊也从没学过怎么拿筷子。
在一次极其普通的饭桌上,珉俊不小心掉了一颗豆子。
孩子们不会知道,迎接他们的,不再是妈妈伪装的温柔,而是泄愤的暴躁。
只有10岁的多彬被妈妈掐住了脖子,毫无反抗之力。
一次,两次,三次……暴行愈来愈频繁,多彬也就愈来愈害怕。
她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就照着学校教导的“有事找警察”,跑到了警察局,企图寻求帮助。
令人寒心的是,没有人愿意相信她的话。
不过只是家长教育小孩,至于报案吗?
"现在的小孩未免也太可怕了。
"
警察不想管,把烂摊子甩给了儿童福利中心。
儿童福利中心想管也管不了,只能上门家访。
循例做一些没有意义的调查和询问,就连“别打孩子”这句话都说的极其卑微。
人家的家事罢了,我们又有什么权利去干涉呢。
被姐姐安排到儿童福利中心工作的尹政烨,就此认识了多彬珉俊两姐弟。
原本只是无心的一瞥,未曾想却被这俩姐弟黏上了。
尹政烨的出现,似乎给了多彬和珉俊一些生活的希望。
叔叔不仅会带他们吃麦当劳,带他们到游乐园,还会给他们零花钱和手机,还告诉他们妈妈是什么感觉。
多彬这才第一次知道,原来吃汉堡,是可以边吃边掉渣的。
原来妈妈,就代表着幸福和温柔。
原来多彬,也是可以拥有爱的孩子。
但这种爱,她却从未体会过,带来的甚至是无穷尽的绝望。
对于多彬而言,可能是一生中仅剩的快乐,弟弟珉俊死了。
医生鉴定,珉俊死于「外伤性腹膜炎」。
而在口供中却写道,是由于姐姐的多次殴打而导致死亡。
所有的新闻舆论,全都压在了多彬一个人身上。
直到事情发生,包括尹政烨在内的,曾经的那些旁观者们才意识到,多彬所承受的暴力,绝非普通的“家长教育孩子”这么简单。
他们能做的,唯有把孩子从这个人性泯灭的世界中解救出来。
影片中出现的,有太多撕心裂肺的场面了。
孩子被拉扯的长发,撞击浴室地板的声音,嘴边的血迹,脖颈上的勒痕,以及那一声声“我错了”的绝望呼救。
我们无法想象,如果在法庭之上,没有铁证一般的殴打视频,没有代表着依靠的金刚娃娃,没有废柴叔叔的坚持,虐待儿童的真相是否会被就此淹没。
原本象征着未来和希望的儿童,却在成长之初,永远被封禁在现实的残忍之中。
“大人是不能信的,说出来又能怎样呢。
”
真相只会永远的被掩盖,而那些看起来充满戏剧性的假新闻只会成为孩子们一生的阴影。
可悲的是,直到最后,“妈妈”也没有认为自己做错了。
在她看来,孩子是我的,人生是我的,我想怎么做,有谁能管得着呢?
即便是把孩子打死了,也是我自己的事,没有人有资格插手我的人生。
这样看上去荒谬的辩解,实际上并非个例。
抛开片中“后妈”的特殊身份,有多少父母总是以“教育”的名义对孩子实施暴力。
时至今日,他们依然深信不疑,“打几下孩子是正常的,因为孩子太不听话”。
选自影片短评什么才是真正的父母之爱,什么才配称之为“听话”呢?
“打是亲,骂是爱”的体罚式教育,真的还能被称作是“爱”吗?
这不是爱,这是对幼童人格和自尊的践踏。
更是把子女当做物件、所有品的极端自私和扭曲。
真正的父母之爱,应该是这样的——“孩子们在妈妈的关怀下,学会喜怒哀乐、也学会成长,仅此而已。
”
比起父母的执迷不悟,更让人可悲的,还有许许多多围着“看热闹”的旁观者们。
回到影片的开头,律师事务所面试时提及的经典案例——基蒂·吉诺维斯案。
案发的30分钟内有38个邻居听到被害者的呼救声,许多人还走到窗前看了很长时间,但没有一个人去救援,甚至没有人行举手之劳,打电话及时报警。
这38个旁观者于法律是无罪的,但人性之上到底有没有罪?
置之不理的老师,撒手不管的警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邻居。
其中但凡有一个人在听到孩子求救时进行有效的调查和制止,或许就不会产生弟弟的死亡。
电影里的多彬,是幸运的。
她抓住了叔叔这根救命稻草,找回了失去了的爱。
但现实里有更多的人,都是像老师、警察、邻居那样装睡的坏人。
即便出现了死亡,人们也只会选择相信案件中的怀疑结论,而非选择对暴力虐待进行控诉。
孩子们在这个人世间承受着多少的苦痛,这个世界也就有多冷漠。
有不少人将影片称之为第二个《熔炉》,也有更多的人对故事的表达提出了质疑和否定。
理性来说,这算不上是一个合格的电影,逻辑欠缺,叙述也过于刻意。
但我们都得承认,电影正在试图以它的影响力努力改变世界。
“从2001年到2017年,虐待儿童举报增加了10倍,绝大多数施暴者被判缓刑或者罚款,而施虐者5人中有4人为父母。
”
虽然影片的呈现有些偏激,故事也比较单薄,但勇于提出问题、发起思考,或许也真的能唤醒更多的“旁观者”。
光是愿意记录苦痛,并为之呐喊,就已经是反抗的第一步。
醒醒吧,冷血的成年人。
别再做那个,旁观的刽子手。
*本文作者:阿呆
有些电影我们觉得珍贵是在于题材敢于直面残酷的现实,这个时候我觉得拍摄技巧可以放到一个相对次要的位置。
真是要怼一下评论里挑刺的喷子,你有这份心力我希望你能多去问问为什么我们这类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这么少?
不管这个导演以前是拍喜剧的还是什么,我们应该敬佩其这份心意而不是抱着恶意去揣测动机,这时候在这吹毛求疵是在炫耀你的智商吗?
这样以后还有人敢拍这类题材了吗?
真是不知道现在人心怎么都坏到这个地步了。
相反,我觉得应该鼓励这类现实题材的影片,让市场知道观众的诉求,让“药神”这类影片更多地进入我们的院线。
就看这个题材和完整度我就会毫不犹豫地给它高分。
正所谓:虎毒不食子。
可有些人对孩子心狠手辣,根本就不配为人父母!
「虐童」、「家暴」,如此触目惊心的词语,一次又一次出现在新闻或热搜里:什么女孩在中考前三天,被父亲杀害。
什么母亲用剪刀戳女儿嘴,用开水往女儿身上泼。
什么被继母长期殴打,孩子成了植物人。
想不明白这种人怎么会如此残忍?
那么可爱的孩子怎么下得去手?
他们施暴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重男轻女、教育孩子,甚至只是因为自己心情不好!?
面对拿起刀的父亲、泼开水的母亲、发疯般的继母……年幼的孩子根本无力还击,只能默默承受这一切。
他们想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口中温柔的妈妈、帅气的爸爸,到自己这就变成了这般模样。
本该天真无邪的他们从此坠入深渊,在一次又一次的虐待中,身体早就伤痕累累,他们逐渐放弃了哭喊、挣扎、乞求。
直到,使不出一丝力气,缓缓闭上双眼……这些残酷的事情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真实发生过!
近些年,这些罪恶的根源也被搬上了大荧幕,向人们发出警示,让人们意识到事态严重,撕开新闻、热搜背后的真相!
比如韩国电影《熔炉》,如果看过想必都印象极深。
这部影片上映后,在韩国引起轩然大波,由于民众施加压力,当局对宪法进行修改,对施暴者增加罪行,同时还规定此条法例同样适用于对残疾女性进行语言侮辱和猥琐行为。
可就算如此,诸如此类的侵害事件在韩国仍然没有停止。
侵害案件的发生还在不断上涨,其中大部分施暴者却仅仅被判为缓刑或罚款,只因为其中80%都是父母!
令人不敢相信的是,《素媛》里那个变态侵害犯的原型赵斗顺,将于今年刑满释放。
谁能想到,这样的人渣竟然还能重新回到社会!?
被他伤害过的小受害者却要永远遭受那段阴影的折磨!
今天要说的这部电影,同样改编自真实事件,争议不亚于上面两部影片——小委托人어린 의뢰인
这部影片与去年5月在韩国上映,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8.1。
正如评论区里那些包含愤怒、难过的文字——
与之相对应的是它所展现的那些沉重、残忍、压抑的故事,在现实中确确实实曾经发生过。
本片改编自2013年震惊韩国的“漆谷虐童案”。
一名年仅8岁的女童,因内脏破裂,医治无效死亡。
尸检报告指出,除了致死伤外,女孩身上没有一处完好的地方,生前似乎遭遇了非人虐待。
几十处淤青、伤口,下巴、头部多处缝合,手臂关节弯曲变形。
可令人奇怪的是,案发后女童12岁的姐姐竟然主动自首,公开认罪。
然而,随着深入调查,真相也终于浮出水面!
姐姐经过心理治疗后,才指出真正的幕后黑手是他们的继母。
这些年来,姐妹俩如同生活在地狱之中,挨打、挨揍都是家常便饭。
继母还会在浴缸里放满水,把她们的头使劲往水里按。
甚至逼她俩吃下带有排泄物的卫生纸、辣椒、拍裸照……只是写下这些文字,都被气到手指发抖!
难以想象那么小的孩子是如何挨过这些残暴行为。
施暴者扭曲变态的心理,正常人无法理解,有些人甚至正常人无法想象,施暴者是如何做出如此残忍的行为,无法理解他们扭曲变态的心理。
很多时候,当这样的事情就在我们身边发生,当孩子向周围的大人们发出求助信号,大部分人却选择视而不见。
就像电影里,被虐待后,姐姐多彬报了警警察却把这件事推给了儿童福利院。
还说出如此不负责任的话↓
老师明明看到多彬脖子上的伤痕,却假装没看见,说自己很忙。
邻居听到施暴的声音,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在这部电影里,10岁的姐姐多彬和7岁的弟弟珉俊,母亲早逝,父亲又忙于工作,总是早出晚归。
多彬从小就乖巧懂事,会想办法填饱两人的肚子。
不仅会做家务、照顾弟弟,在学校表现也很棒。
成绩好,能歌善舞,还梦想加入偶像团体
妈妈生下珉俊不久就离开人世,多彬对妈妈的记忆也所剩不多。
留下来的照片,妈妈的位置都被爸爸剪掉了。
姐弟俩只好靠想象描绘妈妈的样子。
尽管如此,姐弟俩互相照顾的日子也算无忧无虑。
不难看出,爸爸对他俩没啥耐心,每次他回家,两个孩子就变得小心又拘谨。
很有可能爸爸也对他俩施暴过。
还说生下多彬不过是个意外。
没过多久,爸爸给他俩找了个新妈妈。
初次见面,新妈妈笑容亲切,语气温柔。
加上两个孩子从小缺失母爱,对于他们来说“妈妈”是个美好的词语。
两人很快就高兴地接受了她。
可姐弟俩的灾难也从此开始了……新妈妈虚假的面具被撕开,笑脸背后隐藏的是扭曲和暴力。
吃晚饭时,还没学会用筷子的珉俊不小心把食物洒在桌子上。
新妈妈立即露出本来面目!
谩骂、罚站、拳打脚踢,甚至用手狠狠掐住孩子的喉咙。
当她面无表情地摘下手腕上的皮筋,开始绑头发。
就代表她要对无辜的孩子下手了!
这样的事情只有0和无数次的区别。
一旦发生,就无法停止。
接触的时间越长,新妈妈阴暗的一面就越肆无忌惮地释放。
虐待孩子的手段也越来越狠毒。
当多彬浑身湿透,意志不清地躺在冰冷的浴室地板上。
两个大人竟然还能若无其事地在外面吃饭。
比身体上的疼痛,更让她难受的是爸爸那句:我也不想看到她。
之所以带着两个孩子,也不过是为了钱。
看到这我忍不住要爆粗了!
这种人真TM连畜生都不如!
亲生父亲对此无视,恶毒的后妈就更变本加厉了。
不只自己动手,还威胁多彬,让多彬去打弟弟!
多彬怎么舍得打弟弟?
连这样轻轻一下都心疼得不行!
珉俊被打翻在地,而多彬也只能在后妈离开后,才敢抱住珉俊边哭边道歉。
这样的暴力行为越来越多,后妈下手越来越狠。
直到最后那次,珉俊弱小的身体再承受不住如此残暴的施虐。
他撑不住了,带着满身伤痕和痛苦睡去,再也没有醒来……
可这件事并没有因此结束,恶魔仍然在找理油给自己开脱。
顶着妈妈这个称呼,嘴里吐出来的却是如此不要脸的威胁!
手把手教多彬作案过程,让她替自己顶罪。
尸检报告可以看出,直接死因是外力引发的肠道破裂。
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根本不是一个10岁的小女孩能做到的!
即使如此,后妈仍然丝毫没有悔过之意,更没打算放过多彬。
珉俊的离开给多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她不敢回忆,更不敢说出真相。
甚至还被迫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无法想象,多彬爸爸、以及后妈这类人到底是怎么做到如此冷血无情?
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样做是违法的?
杀人是要偿命的吗?
事实还真是如此。
原来,后妈实际上就是个诈骗的惯犯!
不仅被判了刑,进了监狱都不老实。
在法庭上,当所有的证据都摆在眼前。
她仍然毫无悔过之意。
大喊着自己这样不过是为了教育孩子。
认为妈妈该做的事情她都做到了。
然而,这并不能成为她施暴和结束一个生命的理由!
因为她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母爱。
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
也许,她的童年也并不快乐,她也曾经在暴力中煎熬成长。
电影里,多彬遇到了愿意站出来帮她说话的律师。
可在镜头之外,在现实当中,又有多少可怜的孩子,在阴暗的角落里,日复一日忍辱负重。
没有人愿意认真听他们讲话,没有人愿意帮助他们。
甚至,他们连外面的世界都不敢过多接触,更别提找到向外界求出的方法!
电影最后曝出的这样一组数据↓
尽管这部电影被热议、被关注。
可几部这样的电影,也仅仅是像人们发出警示,并不能真的改变什么。
只希望,当我们真的遇到类似事件,当有发出求助信号,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竭尽全力,管一次「闲事」,或许就能挽救一个孩子的生命。
闺女上幼儿园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位姓王的女老师,非常严厉,之前有上一届家长跟我说过。
孩子每天早上上幼儿园时都哭得厉害,老公说刚开始都这样,让我别焦虑。
大概每一个自己带大孩子的母亲,在送孩子去幼儿园时都有过我这样的情况吧。
慢慢的习惯了,闺女发现哭没有用,就安静地去上幼儿园了,但是临睡前会说起一些在幼儿园不开心的事。
有一次她说到她的好朋友吃饭时吐了,这个王老师让那个女孩继续吃她吐的食物。
我听了以后很崩溃,就在家长群里说了这件事。
然而,家长们不敢说话,有一位家长还把我说的话转给了这位王老师。
可想而知,家长会上,王老师不点名地说了某位家长在家长群造谣的事,她说她等着这位家长前来解释,因为她每天看到这个孩子的时候心里都不舒服......老公责怪我,让我赶紧去跟老师道歉。
于是我去了,说是误会,承认这么大的孩子会胡乱说话,不该相信她的。
可是我自己的孩子我自己知道,她从没有说过谎话。
但是这一次,我撒谎了。
我也想过换班,但是老公说,你能保证换的班班主任就好吗,老师之间都相互沟通,像你这样投诉过老师的,谁敢要?!
我选择了沉默,让孩子继续在这个班里上学。
孩子最后一年幼儿园换了班,换了班主任。
这是一个特别有爱心的老师,到现在我还时常会想起她,虽然她并没有对闺女特殊过,但是她对每个孩子都很好,闺女在她手里,才第一次敢在幼儿园大便了。
之前全部都要憋回家。
这些和这部电影无关。
只是我想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成年人,会对他们以后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希望我们都能善待孩子们,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被温柔以待。
又是韩国,又是推动社会进程,又是根据真实情况改编的电影——《小委托人》。
故事主题围绕“虐童”展开,讲不得志的律师郑烨(李东辉饰)被姐姐嫌弃没工作,先暂时去儿童福利机构干几天,在来的第一天就遇到了金多杉(崔明彬饰)和金珉钧(李柱原饰)姐弟俩遭受到家暴的事情。
姐弟俩出生在不幸福的家庭,母亲早逝,父亲也不愿照顾这个家庭,尽管如此,姐姐担负起了母亲的职责,将弟弟照顾的很好,两个人虽然家庭贫苦,但生活的依旧很幸福。
但这份宁静在后妈出现的那一刻便发生了崩塌,从因为不会用筷子开始,到睡觉吵闹,但凡不符合后妈的心,都要遭受暴打。
但这一切虽然邻居、警察、班主任都知道,但没有一个人肯说出来,就连姐弟俩都非常信任的郑烨叔叔也只是为了能保住这个工作敷衍对待。
最后,是弟弟的死唤醒了郑烨的良知,唤醒了班主任的惊醒,众人联合找证据起诉,最终扳倒后妈,为孩子赢得幸福的未来的故事。
本片主题找的特别好,很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所以电影一公映就受到一片好评,什么“第二个《熔炉》”“改变韩国的电影”“中国拍不出来的故事”等等观点蜂拥而至。
但实话来讲,在看电影之前我是抱着非常大的期待来看的,但看来之后除了反思目前虐童案的危害及社会现状之外,对电影本身印象真的不深刻,唯一深刻的可能是姐姐的演技,小姑娘年纪不大就这么会演戏真不错。
但剧情本身较为拖沓,很多地方都没讲明白,如果不是这个主题加分,我估计这部电影都不可能上7分。
当然,这也是一家之言,可能很多人为了这个主题就打五星,各人喜欢电影的角度不一样,这不置可否,但自己的态度还是要亮出来的:这是部好电影,但达不到我心中五星的要求。
但刨除影片本身的水平,这个主题就够我们讲好久的。
本片有一个幸福美好的结局,假妈妈被判16年,生父被判5年,姐姐终于能够幸福的生活。
但正如影片开始所讲“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真实事件比电影中呈现的更为骇人,这便是著名的“漆谷虐童案”:2013年8月,在韩国庆北漆谷郡,一名8岁的小女孩腹痛难忍,死在了去往医院的路上。
她的身上有多处伤痕,手臂还不自然的弯曲,种种迹象表面,她生前常被虐打。
医护人员还证实了她的死因是“外伤性腹膜炎”,也就是说,她是被人暴打狠踢腹部,直接被打死的。
而就在警察调查死因时,女孩12岁的姐姐却出来自首,说是因为与妹妹抢玩具,才动手打死了妹妹。
这震惊众人的“自首”,自然是被怀疑的。
且不说案情逻辑上的漏洞,一个12岁的女孩真的有足够大的力气可以踢死比自己小几岁的妹妹吗?
警察调查后,发现了事实真相,8岁女孩是被继母家暴致死的,且邻居也可以证明,两姐妹挨打是家常便饭。
除了打骂,继母还做出了一系列毫无人性的虐童行为:逼迫两姐妹吃辣椒;逼她们吃下沾有自己排泄物的卫生纸;逼她们脱光拍裸照;还会把她们的头硬压在装满水的浴缸里……而12岁的姐姐会自首,也是因为恐惧,担心继母也会杀了自己,不得不这样做。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纪伯伦写过一首诗,叫“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部分抄录如下:“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意识,是一个完整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讲,父母不能只生不养,从这个角度来讲,父母也不能对孩子实行暴力。
只生不养,何以为家,暴力抚养,何以为人?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由于孩子不听话调皮捣蛋惹祸等行为打骂孩子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不打不长教训,我们不能让孩子在蜜罐中娇生惯养,但同样也不能让他们在暴力中成长。
面对“家暴”,尤其是对孩子家暴的问题,很多人表示“我们以前就是这么过来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出息”等等,但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适当的批评教育是可以的,但暴力施虐你还配作为父母,你还配作为一个人?
在批评虐童行为的同时,我们还应思考,发生虐待儿童的行为之后,我们该做些什么来挽救?
目前,我国在保护儿童方面的法律主要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反家庭暴力法》。
但是前者是指导性、原则性法律,可操作性不强;后者是立法方面的一大进步,但由于缺乏制度配套,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有虐待行为的父母,要追究其责任,剥夺其监护人资格,门槛还比较高。
如果受虐儿童经法医验伤没有达到轻伤或轻微伤的话,一般对其父母仅仅是批评教育。
就像本片中,如果弟弟不死,如果没有金刚里面的视频证据还原,凭假妈妈在法庭上的惺惺之态就可以规避处罚,回去时候孩子面临的将会是更严重的虐待。
我们总说韩国电影是能够推动社会进程的,这话一点不假,当这部电影出来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肯定会持续关注虐童问题,如果好一点,还会出台相关文件或者法律法规来维护权利,就像“熔炉法”一样。
所以我们在关注这部电影,关注这个话题的同时,自己国家是不是也应该做点什么?
我们不求能放开对电影的审核,也不求我们自己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只求我们能加强对虐童问题的关注,让孩子生活在一片幸福的蓝天之下。
我们需要的是改变!
前不久发生女生频繁遭老师辱骂的视频里,印象最深的是当这个女生在被老师辱骂后告诉家人时,家人都不相信,然后她只能通过录音来证明。
当时就在想,我们生活中有时真的忽略了孩子的诉说,记得我上学那会儿别说发生被老师骂的事情,就是被打好像都不太敢回家跟父母说,因为说了父母会说老师是为了你好,有的父母甚至还会和老师说孩子不听话可以打,所以至今可能我的爸妈都不知道为什么长大后好多事不愿和他们说。
在看完《小委托人》这部韩国电影的时候,这种感触更加深刻,多彬和弟弟从小就失去了母亲,陪伴他们长大的只有父亲,而父亲的角色只是想从他们身上捞钱,在遭到后母毒打后的多彬听到了父亲和后母的对话,原来她的出生只是个意外。
所以当多彬和弟弟被后妈进行虐待的时候,她没有去找最亲的爸爸,而是去警察局求助,但是警察却说现在的小孩很可怕,只是被妈妈打了几下就报警,多彬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从小受到教育就是遇到不好的事情要告诉警察叔叔,但是当她遇到了不好的事情向警察求助的时候,得到的却不是保护,多彬开始怀疑自己,难道自己做错了吗?
唯一告诉她没有错的就是最后拯救她的律师
其实我小的时候也一直不明白,有困难找警察叔叔,直到后来发生的事,我的钱包丢了,里面到是没有多少钱但是有我好多的证件,我就报警了,要求查看录像,可是警察说记录下不派警力,当时在报警电话里至今记忆尤深的是我哭着说不是有什么事都找警察就可以帮忙吗,当时警察跟我说不是什么事都能找她们的,那是我人生第一次意识到我从小受到的教育与现实背道而驰……所以看到这里的时侯我也是感同身受了。
这是多彬被打后第一次向她认为最可能帮助她的人求助,但是换来的不是保护而是后母的再一次毒打。
后来多彬又向学校的老师求助,但是话还没说出口,被老师突如其来的电话打断,这里有个细节,老师明明看见了多彬脖子上的伤痕,但是却没有主动询问多彬发生了什么,就这样多彬的第二次求助再一次把她打回了现实。
当律师问多彬为什么偏偏找他时,多彬说因为其他人只会嘴上帮忙。
楼下的邻居听见了多彬被打的声音,只是甩出别人家的事儿不要管
旁边的邻居听见也只是感慨
多彬感受到了太多来自大人的忽视,所以最后即使亲眼目睹了后母打死弟弟,将罪名推卸给她时,她对谁都不敢说,因为她知道别人都只是嘴上帮忙~
直到律师一步步开导她才说出来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这一生最能改变一个人性格的时间就是孩童时期,因为她用眼睛、用身体、用整颗心去接触人、环境、事情来成长。
弗洛伊德也说过:“人的创伤经历,特别是童年的创伤经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悲惨的童年经历,长大后再怎么成功、美满,心里都会有个洞,充斥着怀疑、不满足、没有安全感……不论治疗身体还是心理上的疾病,都应考虑患者童年发生的事。
那些发生于童年时期的疾病是最严重、也是最难治愈的。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孩子每一次的诉说,不要去忽视她们……番外:除了以上的观后感,此电影的两处细节也是值得思考,帮助多彬的律师在电影的开篇去律师事务所应聘,因为说出了和别人不一样的答案,所以没有被录取。
在电影的中间,当有新的机会时,律师去首尔的事务所面试,这次面试官再一次问了律师一个问题,律师顺应了面试官的说法,当场便获得了录取。
成年人的世界里确实没有容易二字,但是任然希望在道德伦理、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初心❤️
本片的一大看点就是,家暴是隐秘的,隐藏在看似正常的亲子关系中。
从这点来说,无论是福利机构还是警方,其实都是难以察觉的。
对于几岁的孩子来说,即便遭受虐待,自己也难以表达清楚。
一边是救助机构的无奈,一边是孩子的难言之隐,家暴就这样隐藏在同一屋檐下。
于是遭难的孩子们,找个大叔当做好朋友,其实也是向大叔求救。
可大叔志不在此,想当大律师。
却没发现,身边可爱而无助的孩子正是法律急需援助的对象。
影片巧妙地用情节来说明,案件并无大小,最需要的援助往往是看起来极为平凡和琐碎的事。
影片中,孩子默默承受苦难,却一直被成人世界所忽视。
影片探讨了为何我们会忽视家暴,我们明明发现孩子们不高兴,身上的伤痕,言语的躲闪,但我们为了自己的事业,爱情,生活等等,根本没把孩子们的求助当做一回事,更别提去关爱和救助他们了,正是成人世界的冷漠造成了孩子们的孤独和伤害。
从《熔炉》到《七号房的礼物》,从《82年的金智英》到《小委托人》,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平凡人和弱者,揭示法律的无奈,批判社会的冷漠,一直是韩国片的传统。
影片也揭示了这样一个法律困境,即面对暴行,冷漠的旁观者到底有无罪责。
这不仅是电影中受害孩子们遭遇的困境,而且引申到了我们社会的日常。
从道义的角度说,我们其实都有制止恶行的责任,但在法律的角度上,这种司空见惯无动于衷的冷漠,正是一种难以改变的社会顽疾。
冷漠比犯罪更可怕。
和天真善良的孩子相比,成人世界充满奸诈和算计,继母杀死弟弟,让姐姐顶罪。
幡然醒悟的律师所要面对的,不仅是救出饱受虐待的女孩,还要面对同样精通法律企图逃避严惩的凶手。
本片也指出了法律中的漏洞,当亲身父亲放任女儿遭受虐待时,血缘关系是否依然是牢不可破的?
当监护人无法保证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时,却依然拥有监护资格。
而母亲犯下罪行,被害人却仍然必须与母亲住在一起,这就使得被害人只得做出有利于凶手的证词,审判中,幸亏有录像的存在才使得母亲被最终定罪。
结尾处的字幕就是拍摄此片的动机,旨在唤醒人们关注越来越多的家庭内部虐童案,给每个幼小的心灵放飞自由的机会,给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机会。
检方、法官都是偏向于小女孩的,但还有很多案例在发生着,他们能保持不疲倦才是硬道理
其实电影很一般,但是意义很重大。试想罩国有这样的事,最后肯定是今日头条里的人血馒头
素材可拍本身的震撼力大于拍片人具体的功力。
一星给题材一星给演员
不合乎逻辑草率又肤浅的电影,所有人都过度脸谱化,导演只懂调动观众情绪,不能引人深入思考,利用家暴儿童题材,践踏法律的公平合理性。导演只是卖弄了自己的小聪明拉口碑和票房而已。P.S.李东辉的演技放在群演里还看不出这么差劲……
题材满分,电影两分,浪费好题材,8.1高了
经鉴定姐姐和警察都是智障
无脸照片,汉堡之约,星空天花板;又见38位无声证人案,但对旁观者的批判和法理本身的反思还是弱了,基本让一个坏到极致的继母承担了所有的责备,处理得不太好
人性的恶劣至极,路人的冷眼旁观,这都是现实的一种。
现实改编,儿童遭遇迫害的韩影我已经看出阴影了。于是这部电影一开始我已经把自己带入到阴影中。揪心、头皮发麻、无力感贯穿始终。即使拍的不及《素媛》《熔炉》等掷地有声,依然让我如鲠在喉。我盼望有朝一日,所有人懂得一个为人最基本的道理。你可以不喜欢、讨厌这个世界上任何生命体,但不要去施加伤害。
娃娃鱼真棒有些犯罪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
看过
还是看的揪心的电影 背后不只是家暴的问题 可惜人性本恶 没有几个幸存者
1.反派选角是不是选得好看了点?还时不时黑丝诱惑?2.导演的节奏和编排还是有问题,浮不起来抓人吸睛,又沉不下去接点地气3.愿所有家暴都有摄像头4.愿某国也能拍这样的电影辅助社会进步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其实我不太喜欢这部电影,柳善之前有部电视剧打拳的,看得我胆战心惊,因为未成年人,电影里没过多表现暴力场景,但是谁都知道,真实情况更可怕。娃娃鱼的表现不是特经验,他好像演配角更出彩。
老师教育我们剧本编不下去的时候不可以有投机取巧的行为
最悲伤的一句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真的发生了?! 邻居 老师 警察,真的有那么多人没有出手相助… 为人父母不需要培训考试,真的是最大的bug… 片子一般、但意义重大。如果看见受伤无助的孩子,希望你可以伸出援手!
韩国真的很善于拍摄这样的题材,但是这种电影往往没法看,看了真的很扎心!而且又是真实案例改编,真的不敢相信有这种畜生爸爸和禽兽继母!为什么不判死刑!
电影挺一般,意义比较重大。如果你知道有孩子正在遭受家暴,你会保护他们吗?电影里小孩的邻居都知道,只是懒得管,怕惹事。还是挺困难的,肯定应该管,但是真遇到了,会管吗?这几天有一个小女孩被大公司高管猥亵的新闻,希望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能体会到孩子的恐惧和伤害,能更加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