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极速生活

Crave: The Fast Life

主演:勒内·阿尔瓦拉多,梅若·利尔,杰西卡·卡马乔,毛里西奥·门多萨,大卫·巴雷亚,Joe Chacon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极速生活》剧照

极速生活 剧照 NO.1极速生活 剧照 NO.2极速生活 剧照 NO.3极速生活 剧照 NO.4极速生活 剧照 NO.5极速生活 剧照 NO.6极速生活 剧照 NO.13极速生活 剧照 NO.14极速生活 剧照 NO.15极速生活 剧照 NO.16极速生活 剧照 NO.17极速生活 剧照 NO.18极速生活 剧照 NO.19极速生活 剧照 NO.20

《极速生活》长篇影评

《极速生活》短评

首尾呼应,搞艺术的不需要剧情

6分钟前
  • 张振超
  • 较差

台词所表达的内容,完全能get,并且是我最近所关注的课题,人被人的认识奴役,因此会有深得我心的感觉。所谓的剧情,也看出来了人与人之间的隔绝,说得极端点,就是那种绝对的隔绝,彻底的隔绝,像狗和驴一样,无法沟通,有几个段落,我也跟女主似的,快躁郁了,我知道你在说什么,你也知道我在说什么,但就是铁板一块,根本进不了对方心里。不过,也有的部分确实不得要领,比如莎士比亚那一坨。总体说,我会认为这是部好电影。想到了罗永浩跟星巴克那个段子,大杯中杯,真会抓狂骂娘的。

11分钟前
  • 舟摇摇
  • 推荐

各种感官是相互扰乱的,程度大或小,植入到人物行为中。也有元的存在,讲不太明白。结尾居然有茶邦的感觉…但通透感不够

15分钟前
  • dama
  • 还行

很简单,就是不喜欢。影史最先用一个镜头然后长篇大论的导演是谁?这个罪魁祸首让后世的导演争相模仿

18分钟前
  • chacha
  • 还行

看德语电影总是很容易特别关注德语怎么讲的……尤其是这部

22分钟前
  • Merab
  • 还行

影片第一段对话高潮探讨表演的身体谎言,是从布莱希特到碧娜鲍许德国表演艺术家的思考,因此本片干脆采用了两种表演的杂糅:空洞间离的表现派和体验真实的方法派,以此打破统一的情境组织形式。同时被放大的环境声与”喉咙发生器”的奇异耦合创新了声音叙事系统。新柏林电影学派的冷峻和极简美学,光线和场景的排列设置技巧性利落工整,手、脚和面孔油画般的特写组合,黎曼空间的先导和延滞,择去枝节的对话,这些确实师承布列松,主题上直面死亡以试探死亡的界限,反复踏足一条河流构建了一个社会意识和自我意识相互转化的闭环,但形式唯大,死亡和存在主义的哲学思辨变成填鸭的“个人理论”,显得晦涩艰深。

25分钟前
  • Digimageek
  • 还行

最後一幕到畫面全黑有種不捨得這種電影幻覺被抽離。隨之而來的是瞬間回到現實之中。前部分的構成還是很電影情結的,包括一些關於戲劇、影像的討論與對話。後半段逐漸變得空泛,更多想像與思考可以被包容進來。孩子們演哈姆雷特那場戲有點厲害的。有些算是比較好玩的德式幽默(?)。還有動物的鏡頭剪接與整部電影的對話頗有意思,它似乎成爲了另一種回應。有待重看。

29分钟前
  • 一朵潛水云
  • 推荐

冷静,客观,疏离,留白,像一段平整的呼吸,或一次醒来头晕的午睡。

31分钟前
  • 17:01
  • 推荐

全英文字幕让我对于哈姆雷特排戏的台词一句都没听懂!事后才知道片名的“我”是媽媽,所以中文翻译太坑爹!导演说i was at home,but…是她写剧本时的第一句话。i was at home,but cannot control anything。坐等中文字幕!

32分钟前
  • 每天睡够10小时
  • 还行

2019HKIFF 沉闷到睡死过去。

36分钟前
  • 刘小黛
  • 较差

女知识分子人到中年大抵躁郁 戏剧论悲观认为一点假就能毁掉真 但电影作为名词难道首先不是整体吗? 开篇的人造环境为野生动物(尤其是Bresson的驴子)占据完全登堂入室还有点意思

39分钟前
  • 木六
  • 较差

6/10。当女主角为退还单车与尝试修理的哑巴卖主沟通好长一段时间,以及她在超市外遇见戏剧导演后很努力地表达自己想法,都预示了人际关系中的沟通障碍,这也对应观看者对夏娜莱克电影观的反馈:每场戏都拒绝给出关键信息,甚至不希望观众完整地看完影片,只是无组织的排列场景,从开场儿子返家而母亲匆忙赶回,到学生排演《哈姆雷特》、头戴纸王冠被超市开除的男孩、女主角同孩子们在病房内舞蹈以及她与周围人在艺术馆看油画入迷,观看者起初无法被平白的内容吸引,随后剧情关联的涣散和注意力游离,不断激发观看者焦虑、困惑和疲倦的负面反馈,这或许就是导演对单亲母亲生活的理解,影片里女主角既无法忍受丧夫的孤独,也在管教子女和面对男友时流露出急躁、无所适从的一面,这种叙事极致化的省略之下,静滞和断裂的观影体验可以看作女主角情绪的外化。

43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片段很精彩,但……

44分钟前
  • 海是天的颜色
  • 推荐

十分间离 有点RA的疏离气质 尤其是人物之间的对话 全然无需情感流动 首尾动物隐喻的呼应和结尾水里的部分很妙 以为是与标题呼应的菲利普的故事 没想到突出的是神经质的母亲

49分钟前
  • Dom za vesanje
  • 还行

Ich habe es zu Ende gesehen, aber..

54分钟前
  • zeedoo
  • 较差

我们的电影。请再给彼此多一些时间。

57分钟前
  • 毛球
  • 推荐

太可怕了,观感的煎熬直逼第一归正会,我为什么看个修自行车看得这么带劲。全程除了中间一段没有配乐,甚至鲜有对话,都安静得可怕。因此音效惊人,所有细微的声音都被放大,伴之以情绪的外泄,但是镜头总是狭窄地指向局部或者远远地看,所以情绪都在屏幕之外。摄影机几乎没有动,动也是精细地相对静止,这就是传说的ppt电影吧,所有运动、情绪都是片段的,不连续的。中间有打破这个框架但很快又回到里面,就像突然的发泄还是归于沉默。丧得不行,将错就错的售货员神来之笔。

60分钟前
  • 霸王吃🍵3050岚
  • 推荐

环境和声音也是叙事的主角。

1小时前
  • Hello
  • 推荐

柏林补片-夏娜莱克。夏娜莱克已经从对影像虚假的觉知(回避电影中的死亡)发展到对真实的影像呈现(排演状态、对表演的表演),同时依然以声音来主导电影的节奏。情节的展开以场景为单位,未尝不是一种对观影经验的“间离”。

1小时前
  • Heathcliff
  • 还行

我最喜欢的是那一段Let's Dance。三个人在病房里跳给父亲/丈夫时,都出现了少见的微笑。仿佛是戏中戏一般,焦虑的母亲,失落的王子,孤独的人们,失败的交流,撑起了一个一个切面,我难以看到事情的原委。但这正是生活传递给我的感觉。

1小时前
  • Leah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