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到电视剧版宣传开始,就不看好这部剧,电影版太难超越了。
看了一集后,被沈月,陈都灵,熊梓淇的演技尬到,而且剧情毫无逻辑,不把观众的智商放在眼里。
七月对安生的兴趣来的不明不白,看见一个背影就心动了?
难道是爱情?
安生住进了独栋别墅,班上的人还要怀疑她偷班费?
安生看着校门正在关闭,不赶紧跑进去,还要大摇大摆磨磨噌噌?
明明校门还了进不去,下一个镜头竟然是安生在操场跑步?
高考第一天爷爷去世了,第二天考完了爷爷就已经火化葬好了?
家明在七月家外面看见了安生的正脸,回忆的却是一个背影?
认真的吗?
如此种种,剧情不忍直视,演技不忍直视,给个一分鼓励一下吧。
《七月与安生》这个IP,由影版进化成剧版,从两小时抻长到五十多集,在不少人的心里,这又是一部都市姐妹狗血撕逼大剧,或许剧中几次三番的拼工作抢男人大战,让好闺蜜的人设多少有些崩塌,然而当我看到又一轮精疲力尽的撕逼结束后,喝得烂醉的姐妹俩在一个被子里相拥成眠,口中喃喃念叨着对方的名字,看到这一幕的我也不禁潸然泪下,原来住在她们内心深处的,还是那个从十三岁就认识的彼此。
十三岁,哗,好青葱的岁月,这样的荳蔻年华,最该遇见的,应当是那个生命里重要的人,不是某个男人,而是那个女人,从天真无邪的年纪里,陪伴自己一路走来的闺蜜女友。
十三岁的我,可能有着林七月的风范,家教森严,成绩优越,性格内敛,内心里却像任何青春期的女生一样,渴望成长中那肆虐的快感。
然而却在中国式家长的教导下,努力地成长为他们心目中的乖乖女七月,远离那些被贴上标签的野孩子安生。
最不能辜负的,是初二时的那次,有位小学即辍学的老同学,某天突然打电话来,热情地约我过去玩,我唯诺地答应了下来,却背负着好孩子的枷锁,转身便将这事告诉了我妈,当她知道那位老同学目前是在发廊工作后,毫不留情地便拒绝了此事。
那一刻的我顺从了,回避了这次“邪恶”的见面,甚至在后来的岁月里,疏远了所有的那些“坏女孩”们,选择继续成长为温室里的花朵,失去了在阳光下野蛮生长的机会。
然而当我每每端坐在教室里,从繁重的学习间隙里抬起头来,对着窗外的世界遐想之际,眼前浮现的竟是一片大草原,女孩和女孩一起奔跑跳跃的身影,记得绿萝裙,处处怜芳草,在无差别的世界里,她们便是我心目中的七月与安生。
后来,后来的许多年,我在成长的路途上辗转,将年少的光华磨蚀殆尽,沉沦到了连“野孩子”都不如的境地。
因缘际会间,当年的许多个安生们,或许应了那句“逆风翻盘、向阳而生”,活成了世人眼中七月的模样,而我这个真正的七月,却像从前的安生一样,开始了无边际的混迹江湖。
只是,最遗憾的是,在七月成为安生和安生成为七月之前,我们从没有真正像样地交会过,那段本该一起携手走过的青葱岁月,也就此成为了想象中最美的幻景。
如果有下辈子,我一定要在最美的年华里,遇到心目中的那个她,一起上学,一起玩耍,一起逃课,一起早恋,甚至哪怕,一个进了象牙塔,一个进了社会大学,也能千里搭长棚,心底有灵犀,待到重逢之时,我们再相约,一起拼工作,一起抢男人,撕心裂肺地撕逼,再痛哭流涕地和好,一起借酒销恨,待到醉醒时分,却还能相视一笑,可好?
看刘老师讲电影过来的。
哈哈,笑死我了,这都什么垃圾演员,看着都30多岁了,还装高中生。
你们良心不会痛么。
强行虐恋也是可以,感觉现在这帮编剧吧,就是把一群小学没毕业的人,锁一屋子里,编。
时下流行什么编什么。
难怪现在国产剧但分出个正常点的剧情片,就被各种吹爆。
因为有你们这帮脑残编剧,脑残演员污染的。
看美剧,英剧,日剧,看的是剧情。
看国产剧,看的是特么大家来找茬
53集电视剧《七月与安生》严格意义上应该算是这个暑期档的最后一部压轴剧了,但看高校南航校花陈都灵小姐姐和邹延威小哥哥的颜值就可以满满回味一整天,如果就是这样你认为这部剧是靠演员小鲜肉称其一片天的话,那就太easy了,其实单从尊重安妮宝贝作品原著的改编已经妥妥的可以推进剧情的顺利展开。
相比2016冬雨与思纯电影版,电视剧版本的《七月与安生》在剧情上更复合我们这样的90后00后,既然要较量就明枪真刀,既然是真友谊它就应该不负时光。
电视剧从高校推进到了社会,推进到了27岁的七月(陈都灵)和27岁的安生(沈月),很多地方值得我们观后思考。
学霸的目标是什么平坦的生活吗?
过平淡生活那为什么还要争取三好学生,收纳学霸称号。
差生就是社会上的流氓无赖和茫茫木木的生活吗?
显然安生回应了我们给出了具有power的答案。
如果你是刚刚毕业奋斗中的职场小白,又或者你是作为过来人的蓦然回首,都会让人不禁共鸣,安生,七月,九月,家明就像我们身边熟悉的小伙伴,重播着当年自己的生活。
在安生的笔下,七月走了安生走过的路,发现自己更适合自由。
明明是安生一直嚷着要“活到27岁就死”结果是七月生下孩子后,生命终结在了27岁的年华。
其实很欣赏安妮作品就在这里脱离时下都市剧存在的悬浮感,更接地气。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K社 欢迎联系授权转载) 憋。
憋。
憋。
憋不住了!
今天,K.小哥哥决定公开自己的朋友圈惹。
只因为一部,已经烂到超出了想象的国剧。
我至今还记得自己是如何一脚踏进火坑的(悔恨):
因为这清一色的推荐,我抱着「看一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心态点开了第一集......本以为提前做好了准备,也已经把期待阈值降到最低,再没有什么能伤害到铜墙铁壁的我了。
但,烂片的定义大概就是这样:挑战底线,创造不可能——《七月与安生》
这个故事,还要从李安生讲起。
安生是个坏学生。
她逃课、迟到、不服管教,只为让学校通知家长,因为她希望妈妈回来陪她。
青少年总是渴求父母的目光和关怀,我理解,谁没有为此做过几件傻fufu的事呢?
但是李安生的这番控诉让我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第一。
我不叫喂,我叫楚雨荨。
都是高中生了,下了晚自习,自己回去不好吗?
我可是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没被接送过了......(流下独自坚强的眼泪)第二。
饿了渴了,妈妈没给做饭,一定要特地拿出来哭诉一下吗?
学校小卖部和美团外卖了解一下?
而且安生妈妈要工作还要抚养孩子,两边实在很难兼顾。
父母和子女之间,体谅也该是双向的啊。
至于最后一点——就我本人而言,学生时代的最大梦想,就是「父母能别来参加家长会」......何况李安生成绩差、爱惹事、不讨老师喜欢,是怎么做到还对家长会期待满满的哦?
我还特地倒回去看了看她的年级:高二(2)班。
就。
稍微有一点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吗?
吐槽归吐槽,对年幼又渴求母爱的孩子,我还是很有包容力的。
所以当安生妈妈回来时,我多么希望她们可以坐下来好好谈谈,毕竟安生自己也承认,一直都在等妈妈回来。
可是当妈妈提出带她上晚自习时,她不吱声。
给她切了水果,她不开门:
看透了。
——安生分明是不想上学,把妈妈拎出来是为了当挡箭牌吧?!
妈妈很绝望很无奈,只能一个人又跑回北京去了,留下一封真情实感的信:
看完这封信,我感受到了一丝丝疲惫。
所以妈妈特地赶回来这个剧情的意义是什么呢?
不过,安生自己还是活力满满的吼,毕竟她看完以后就出去跑步了:
哪怕是加速中,也要保持极富张力的表情!
不是去火车站,也没有去机场,这场雨中狂奔实在令人费解。
这还不止,跑着跑着,还需要一些回忆杀情节来进行穿插,配上极度悲情的BGM——
啥哦?
是想暗示这一切「全都是泡沫,是一霎的花火」还是怎么的?
咱啥也不敢说,啥也不敢问妈妈不在身边了怎么办?
当然是:找闺蜜。
与影版不同,剧版里七月和安生高二才认识,几天前还是这样的关系:
但是情话绝不考虑情分的局限,不畏惧时间的长短,只要脸皮够厚,强行黏合一定不是问题。
「认识三五天,相爱一辈子」 这种没由来、经不起推敲的设定可以轻轻松松就通过:
别摸了,孩子的头发都给摸油了当然了,好朋友一定要睡在一张床上。
上来就battle一下数学题,才算是有过命的交情:
再看看下面这个莫名其妙的回复,和神奇的转折👇——hello?
这是数学题,不是爱情题哦。
而且,李安生到底是什么时候阻拦过七月啊??
(祖蓝不知道,祖蓝好无辜)
总之,逻辑都是扯淡,「追求苏家明」这条线就这么强行开启了。
问题是,怎么追呢?
我们又野又飒的安生倾情推荐了「认识信」:
我。
必须。
要代表。
男性同胞。
大声说一句。
「一点面子也没有,甚至还会报警」。
幸好,智商高的人总是比较理智:
然后,苏家明就在家门口收到了「认识信」:(好的。
我收回前面智商高那句话。
)
这个眼神成功给我留下了阴影看到这恍若出自跟踪狂、写满他日常行程的「认识信」,苏家明脸上露出了快乐的笑容:
如果前面的笑容还不够明显,请看看下面这张,他去取信的急切和没看到信的失望都溢于言表:
后来,他还接到了没有声音的电话......
以及携带病毒的邮件......
如果是我,应该已经瑟瑟发抖地坐在警局喝茶了。
但,家明的表现让我知道了我为什么是「注孤生」。
他先是愉快地和这位骚扰狂+跟踪者面基了:
然后还主动经过七月教室,偷偷用眼神勾搭:最后发展到了一起回家的地步——所以,长得漂亮就可以为所欲为所欲为所欲为吗:
我说不出来。
我想不明白。
这不该是「一年不落地上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人该有的亚子。
而且,苏家明告白信都收到手软,面对如此令人胆寒的追求居然能快活成这样?
今天也是被按头教做人的一天!
这边爱情还没搞清楚,那边亲情又出问题了。
高考前一天,七月的爷爷出事了。
于是七月在去考场的路上始终心神不宁,询问安生手术进度(为什么不打电话给父母?
安生不需要高考吗?
)。
而安生为了抚慰七月......直到高考开考前两分钟都还在处理合成过的爷爷的音频,只为了播放给七月听,好让她安心考试:
然后她自己,错过高考了。
这真是。
一点也不惊喜。
一点也不意外呢。
错过高考,怎么办呢?
安生的方法是:去操场跑步。
熟悉的表情,熟悉的奔跑姿势,是不是很亲切,很怀念?
没有什么是跑步不能解决的,如果一圈不够,那就两圈。
跑完后,安生果然什么都忘记了,还有心情去壁咚直女闺蜜:
撩完闺蜜以后,再无缝衔接去苏家明那里内涵对方:
话里话外透着的「是我帮七月追的你」的意思,连我都看出来了!
这个挑拨是如此给力,以至于她们在礼物上平分秋色了——七月收到了银白项链,而安生拿到了透绿吊坠:
再看看这个场景,发现了吗?
她们已经在火车站分别了。
因为安生毫无预兆就决定去流浪了。
我还记得她当初抱着妈妈说的话:
前面妈妈也说过,等着她上大学去相聚。
但莫名其妙地,安生就不想念妈妈了,甚至都不信任她了:
我不明白,妈妈到底做错了什么然后?
然后她就去漂泊了,和这个才一起拉着行李箱进门,就能说出「谢谢你陪着我,让我知道什么是爱情」的男人......
......讲真,累这个字,我都说倦了。
《七月与安生》剧版的每一帧都在挑战我的底线。
多亏了大量注水的猪肉情节和永远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台词,我已经可以平静地接受这样的演技了:
还有low穿地心的人物设定:
不是所有带水晶的名字都和水晶一样高大上哦至于这种试图营造小清新场景,却完全崩盘的脑残画面,对我来说根本是小菜一碟:
——把全校的伞都摆成这样,是会显得比较有美感一些吗?
这简直是无数的彩色大头钉,枚枚扎在小哥哥的心上。
另外,这种土破天际的人物名字,请一定摸着良心告诉我不是广告好吗:
面对一部处处都是槽点的剧,我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去评判。
连把它和影版《七月与安生》对比一下的需要都没有。
电影里,七月与安生是两生花,彼此映照了对方内心的另一半。
七月内敛克制,躁动的欲望潜藏在乖乖女的皮相之下;安生自由野蛮,四处漂泊流浪却艳羡安定。
她们互相缠绕,彼此依靠,常常疏离,永远嫉妒。
曾国祥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把本质狗血的故事拍得不再低俗、矫情、充满伤痛。
我最欣赏的是周冬雨对安生这个角色的演绎,火车站送别和浴室对峙两个桥段都拿捏得极度精准,贡献了她迄今最好的演技,惊喜感爆棚。
而剧版呢?
演技No。
剧情No。
台词No。
人物设定No。
叙述方式No。
两个女孩之间敏感细致的言语表达都变成了傻白甜的对话,想来想去,只能用「敦实」来形容 ;
至于「明明离不开对方,却又总是想要彼此挣脱」的微妙情感,被大刀阔斧地改成了亏欠与被亏欠的不平等关系,辅以横冲直撞的争吵,以及数不胜数的计较。
那些张力和角力统统不见了。
再没有怀揣满腹心事的一对少女。
她们像是两个敞着肚子打架的相扑选手,在屏幕里给观众上演冷笑话。
我们常说「去对比」,是因为有能够对比的价值。
但若把剧版和影版放在一起,就好像是一场殿堂级的碰瓷。
于这个剧版来说,不管是叫《八月与安生》,还是《九月与不安生》,都是一样的。
因为安生早就不再是安生,七月也已经消亡在七月。
写这篇文之前,我还犹豫过要不要再多看几集,毕竟之后还有很多新剧情:七月的塑料闺蜜,疯狂追求她的富二代,与家明愈演愈烈的争吵,以及和安生水火不容的竞争。
而安生更换男朋友的速度,也快到让单身狗瞠目结舌。
但是在打字的间隙,我终于还是决定就把电视剧的进度条「停在这里」了。
因为。
《七月与安生》剧版带给我的伤痛,我真的不想再延续到八月了......
单看了16集,坚持二倍速播完16集。
我觉得还是浪费感情浪费时间。
1.剧情完全变味,又是一部借着《七月与安生》这个名字上头的不良心剧。
2.演技尬得要飞,陈都灵嘛,长得好看,清新淡雅我喜欢,演戏嘛,一如既往的稳定发挥,烂。
(这么多年,代表作还是左耳叭)。
沈月嘛,我真的有不讨厌她的时候,就是出小美好的时候,虽然演戏有点尴尬,人设有点崩塌,啰嗦有点作,但是还是可以忍受。
后面我也不知道她怎么火起来的,突然就接了好多戏,然后时至今日,毁了好多角色。
我当初真觉得新f4颜值可以,但是三集沈月这个特没教养的杉菜把我劝退了。
现在?
我看到了陈小希般的演戏套路,却觉得还不如陈小希。
3.单纯批斗沈月。
一个流量明星,演技不好至少脸蛋好,身材杠。
数数娱乐圈,演技不好的男女流量明星,我觉得沈月就是一个奇迹。
长得不算惊艳但是还可以,演戏虽然没多大差评,但是不出挑,身材……好歹也是个女明星,麻烦管理一下好吗?!
这部剧里面颜值又下降了,如果说董杉菜还保留了那么一点点小清新,这里面……双眼无神,嘴巴显得更丑了。
也挺壮实的,跟影版周冬雨瘦瘦小小一只完全不一样!
我不是尬黑,只是这……实在槽点太多,唯一还不错的是梁靖康叭,但是我也不会为了他继续看这剧了,毕竟好剧好电影那么多,我为什么非要浪费时间来看这个呢?
不想再多说什么了,流言止于智者,事实胜于雄辩。
已看,有一些观点,也不想,懒得批评沈月了,不适合也无资格让我评分了。
她们的故事,很催泪。
她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她们的命运,已被彼此改写。
我觉得,人最重要的,就是诚信。
友情也好,爱情也罢。
人生有一知己,足矣。
重要的是看你是否真心相待。
雨慢慢地停了,天仿佛透亮起来了,仿佛是看完一场悲情电影后,只剩下滴水的屋檐。
而现在,全世界都湿了,却唯独没有留给我温暖的一隅。
“听说白雪公主在逃跑,小红帽在担心大灰狼。
”一打开剧版《七月与安生》,就放了一整首的《童话镇》......
先欣赏了几分钟的唯美MV尬拍效果。
什么时候国内剧的配乐还没快手、抖音的更新速度快了......
之前预告版和海报出来的时候,其实已经劝退了。
但是怕对人家有误解,万一真香预警了呢?
于是就去看了正片......发现真香这种东西在国产翻拍剧中出现的概率大概是千分之一。
两个女主角,沈月和陈都灵。
陈都灵演的是七月。
颜值一直在线,跟《左耳》里面的她,差不多。
沈月,明明也是七月的类型,偏偏演安生。
明显缺少了七月性格里的那种不羁。
她的安生是“装”出来的不安生。
两个七月,碰撞很明显就没有马思纯和周冬雨之间有火花。
电影里七月和安生是一直都认识,从小到大的友情。
到了剧里的设定,太单薄了。
是已经上高中了才认识,并且相遇的时间地点故事完全不足以成为贴心的朋友。
第一次是下雨天,安生把自己的伞给了七月。
第二次是安生迟到旷课被罚站,七月想要帮安生。
第三次就更奇怪了,安生想退学,就去无缘无故暴揍校长儿子,然后七月去拉架......
没想到只认识了三次的七月,就开始一起策划怎么帮助安生退学......
七月真的是想当安生的朋友吗?
感觉一开始就帮助人家退学是有一点不怀好意啊......而且想出来的点子,一点不七月。
让安生在大街上卖黄色光盘,并且让教导主任看到开除。
甚至连安生都发出内心的疑问:你是不是经常在家看这个东西?
电视剧里,安生是从小妈妈不在家,在外面忙生意不管她。
BUT她并不穷困潦倒,因为妈妈在外赚钱,所以自己住着大房子,生活条件很优越。
后来仔细想了想安生从头到尾的人设,这就是一个小道明寺啊!
父母不在家,缺少关爱,所以跟父母作对。
(道明寺)
性格很霸道总裁,不允许七月跟别人玩。
(道明寺)
日常对七月就是壁咚。
(道明寺)
男主甚至都感觉到,自己在两个女生的中间非常多余。
偶尔七月和安生还来个角色互换.....
你不要再妄想着捕捉电影里一点七月和安生的影子,因为根本没有。
很难得吧,一个翻拍把原版的感觉全部都丢掉,一丁点都不剩。
而且这部剧也不青春、不校园。
校园部分,只有前三集。
到了第四集,安生就坐着火车走了。
到了影版最重要的车站送别。
双方都是没有演技、没有表情,真的是一个直接快进的片段。
就是安生和七月抱的姿势很唯美,抱出了依萍和书桓的感觉。
十分陶醉。
既然剧版正片已经出来了,真的忍不住来一个经典对比了。
都是无意中看到吊坠。
结果剧版的七月居然拿在手上反复观看,摄影师还给了男主家明一个心虚的眼神。
影版.....告诉你什么叫做看破不说破,只要眼神就够了。
分开后的两个人,都是有一种身体被抽干的样子。
剧版......
根本没有情绪的调动。
直到看到了第七集,才发现,千万不要情绪调动......调动的情绪比不调动的情绪还可怕。
安生做模特,露一个肩膀拍照。
结果狂怒的七月气愤不已,说你就做这样的模特......
模特怎么了?
怎么就变成了一个不光鲜的职业......
这一段七月骂安生的情绪:你品一品。
陈都灵就非常不适合这种太爆发的情绪波动。
而且前后逻辑也很混乱,安生一个道明寺富二代,为什么很努力却达到不了七月的百分之一。
现实生活中明明相反才对吧,应该是普通家庭的人努力了太多,却永远到达不了道明寺的千万之一。
而且安生的妈妈真的太奇怪了。
安生明明在外面那么久,她也不给钱,也不管她,完全不出现.......
和道明寺不一样,道明寺还有管家和保姆呢?
什么奇怪设定啊!
然后去了别的城市的安生,就跟着男友一起住小房子,给他洗衣服做饭当保姆。
安生的妈妈真的,走了之后第十集才回来,完全让安生自己活着......
之前看备案的时候这部剧是48集。
没想到出来正片之后有53集。
一个109分钟的电影居然能够拍53集的连续剧。
这里面的女性重要角色就只有七月和安生,但是却给她们俩匹配了好几个男性角色。
不是像电影里,只有一个家明,两个人争。
剧里面,安生前后好几个男友。
七月也有追求者。
家明存在感好低.......感觉一直都是背景墙的角色。
这回懂了剧版海报的意思了。
两个蒲公英广泛撒种,拥有了一片草原。
家明只是个草原中的一棵。
然后家明这边也不老实,不是跟七月闹矛盾,就是觊觎安生,还一边勾搭七月的学姐......
这九曲十八弯的关系,别说53集了,拍成153集也没有一点问题。
听说之后还有职场戏。
七月和安生在同一个单位,然后因为安生的介入,七月被开除。
真的是又臭又长.....又没演技又没情节......《七月与安生》作为剧的名字,简直是侮辱影版,并且整个设定除了主演名字是七月和安生,其他加的那些啰里吧嗦的家长里短根本与《七月与安生》完全无关。
原著和电影里那种女生之间又爱护又嫉妒的细腻心思,剧中全都没有!
最后只能温馨提醒大家了:珍爱生命,远离烂剧......
到底是哪里烂了呢?
曾经一位朋友跟我说过,当令采臣从穷酸胆小、空有一颗赤子之心的书生变成了正义凛然 风度翩翩的秀才,当聂小倩从被人陷害、不得投胎的女鬼变成了肤白貌美 天真烂漫的女鬼,(详见刘亦菲、余少群版倩女幽魂)谈偶像剧式的恋爱,是锦上添花,但俩人不相遇,变作平行线,也丝毫无碍———似乎宁采臣不遇上聂小倩,他们的生活也挺多姿多彩,显身手、搞事业、谈恋爱,样样不耽误。
这样的爱情还会有那种你我都有缺憾却愿意为彼此抚平伤痛的感人力量吗?
同样,当安生住着大别墅,有妈妈的疼爱,上省重点中学,七月有美满的家庭,傲人的成绩。
她们的感情真的有影版的爱恨交织 “我恨过你,可是我也只有你”吗?
如果不借影版的名字和皮,可以多给两星。
如果不借影版的名字和皮,真的可以多给两星。
首先声明!我不是沈月和陈都灵的粉丝!单纯冲着七月与安生来看的前期沈月和她妈妈的吵架片段真的是把我感动到了很有感染力,说沈月瞪眼的部分网友其实真的是"误会"了再就是陈都灵,不说惊艳吧,但是至少有七月的感觉七月与安生电影是周冬雨和马思纯的影后之作,这确实很优秀,电影版也很好看,但是请不要以电影的标准来要求电视剧,这部剧的色调,bgm都很好,细节也不错,俩姐妹的感情刻画也不差,眼神戏也不空洞。
演员不同,制作班底也不一样,所以不要带有色眼镜看待这部剧最后就是,请看到演员演技的进步!不要一味给差评愿这部剧带给我们好的七月与安生!
360°全死角全bug全智障的国产剧!
沈月有进步。不是每个人都会像你一样在原地踏步
??陈都灵的演技 是认真的吗?看完尬到飞起的童话镇mv就弃了....
“问候家明”——翻译一下,你们分手了没,分手了我能回你身边了吗?
喜欢韩东,只看了韩东的剧情,希望他和七月在一起
哎
主演们都不是新人了,以前也总演青春剧或青春电影,怎么演技还是这么烂啊!
陈都灵呆 沈月丑
烂出一番天际,同样是改编,比电影版差了20个《亲爱的,热爱的》+30个《陈情令》。就片头而言,都9102年了,还脱离不了烂俗的情节,呆板智障的人物设计,毫无现实逻辑的台词,编剧是依旧活在90年代偶像剧泛滥的时代么?(曾黎姐姐求求你别接这种戏了好不好)整体都是失败的,无论是从制作水准还是选角,没有一处能看出用心。情节的设计还是那么刻意,场与场之间的衔接生硬,镜头设计毫无视听思维。(站在校园的树上眺望远方?笑死我了,你那个高度还没有电线杆高,看个毛啊......很...《怦然心动》海报?额...好像高估了她了...)
怎么不能给0星呢???打一星我都觉得太过誉了……真的是没眼看,一集看下去整个人都不好了。真的惊到我了,本来以为清一色的一星也就是普通的国产烂剧,原谅我真的低估了这部剧的烂的程度。
我的天那!!!!!!智障一般的电视剧!投资人瞎了吗???
新版的七月与安生开播了,象牙搭的日子里总在深夜躲进被窝里品读安妮宝贝的书籍,而现在几乎不敢再触及的文字又鲜活的跳出了眼帘。我想很多女生如我一般都希望自己跟安生一样在温室里长大,乖巧顺遂的成长着,可现实磨人,我们却总跟七月一样经历着各种不好的事情!对啊,这个世界总会有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我不同,耗尽了一生弥补着那不堪的童年。以前,我总以为,我的人生可以出一本书,后来才发现,我那本书还有续集!
很感动!想起了范范的歌,“我们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我离不开darling我更离不开你”!好希望能踩到一个人的影子,他就不离开变成现实
烂死了烂死了,沈月这装逼的演技尬死我了,尬死了,身材不行演技不行土死了,两个女主盲人在演戏,烂片,和电影不是一个水平,千差万别保护好眼睛👀建议大家远离烂片,珍爱生命
职场的还是蛮像的,。也比较有意思哈
看了几集,看不下去
陈都灵还是适合校园剧中的暗恋女孩的角色
真的挺尴尬的,好闺蜜抢男朋友的戏码,也是真的看够了。
现实总是错过了才懂得珍惜,兜兜转转过后还是那个他(她),真好。
沈月演技炸裂,将李安生演活了,清纯呆萌,看得很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