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喻体。
岁月不断行进,期间上客下客,人人都有自己的终点到站,旅客间也有人生百态。
除了东方快车和源代码,第三次看这种火车故事,没有看过主角以前的营救系列,初看还是很刺激惊险的。
诡计的设计呢,基本上也都能猜得大差不离。
最后所有乘客都跳身份打掩护是个高尚行为但是可能进展太突然了所以也并没有触动人心的那种感动。
令人感慨的是,掌握人类心理学真是约等于熟稔犯罪操纵了。
从抓住弱点利诱入套,到攻击软肋胁迫犯罪,乃至于全局神秘女子通过巧妙设计达到全身而退的效果:证人死了,是警察叛徒胜利,栽赃主角,实现上级目的;证人活着,主角成为英雄,叛徒不得翻身,揭露出上级腐败,自己正常情况下因为始终单线联系而无法被追查。
啧啧啧啧啧╮( ̄▽ ̄)╭反派的力量真的是忽大忽小没个定数,都可以堂而皇之地随意杀人随意绑架了,最后却显得有些不堪一击。
所有一线行动成败都押在一个被动服从的基层警察身上,我都替反派权贵们觉得考虑得实在不周全。
总体来讲场面非常刺激行动也非常主观,所以可能会有很多现实方面的漏洞,就像我之前做过的"火车强迫药物试验"梦境一样,恐怖气氛是身临其境,但是醒来再复盘,确是一盘散沙没法服人,只能自己扼腕实在没那个讲故事的本事,丢了个好剧本🚞那么期待再看到更多别人讲述的好故事!
致敬六十岁仍卖力演动作戏的主角!
通勤营救 (2018)6.52018 / 美国 英国 / 动作 惊悚 犯罪 / 佐米·希尔拉 / 连姆·尼森 维拉·法米加发生在封闭空间内的故事,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多变的场景,但丝毫不影响其展开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
主人公和观众一样,在电影开头便落入迷局,一起在与乘客的互动中抽丝剥茧还原事件真相。
背景叙事较少但也为篇末反转的做了很好的铺垫。
电影中一个个小楔子都在故事中得到呼应,比如遇到了渣男的叛逆姑娘,对自己一语成谶的列车长,主人公的家庭状况构成的行为动机,好友墨菲以及诡异的上司等等,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故事链。
这样类似于“密室谋杀”的故事设定其实很考验导演编剧的叙事能力:怎样在有限的空间中在有限的人物互动里把一个故事讲得扑朔迷离,在真相大白时让观众发出一声感叹的“啊哈”。
这个电影做到了。
超燃!
故事设定很有意思,一列封闭列车,一项听起来匪夷所思的任务,一个到冷泉站前必须完成的终结,是选择10万美金还是选择高尚的的人格?
被解职的保险公司职员、前警察麦克·麦考利最终扮演了上帝的角色。
在整个通勤营救背后,还牵连出政府内部系统性的腐败,以及和警察间的肮脏交易。
连姆·尼森60多岁仍老当益壮,扮演“营救之神”。
虽然全片打戏不足,但以悬念取胜。
在有限时间、有限空间内,小人物完成既定任务,作出符合人性的选择,这是好莱坞的拿手好戏。
连姆·尼森主演的“营救系列”目前已有5部,分别为《飓风营救》1、2、3,《空中营救》,《通勤营救》。
数量虽多,但能够吸引观众的套路是一以贯之的,可以概括为“营救系列”的三要素:追踪破案的悬疑,霸气侧漏的打斗,悉心呵护的亲情。
这三个要素并不能孤立地、天马行空地肆意发挥,必须前呼后应,有机糅合,才会带给观众逻辑一致、同时又畅快淋漓的观影感受。
而这首先,就要符合故事的基础人设,即主角的身份、立场、诉求。
先来看看《飓风营救》系列与《通勤营救》在基础人设上的不同之处。
《飓风营救》系列:“我要救”《飓风营救》系列中主角的主观能动性很强,第一部救女儿,第二部救前妻,第三部救自己,动机强烈,行动迅速。
前特工的职业设定赋予主角一身开挂技能。
犹记得那句经典的最后警告:“I will find you, and I will kill you.”瞬间燃爆!
感受下连姆·尼森杀气逼人的眼神。
《飓风营救》《通勤营救》:“要我救”《通勤营救》中主角非常被动,想搞清楚自己的处境都很费劲。
就因为这条线乘坐了十年又当过警察就直接派任务了?
本来只是想捞点外快,结果有一车人等着救,真的是飞来横祸。
如果没被辞退,当场就卖他们保险,销售业绩杠杠滴。
感受下连姆·尼森委屈的表情。
《通勤营救》因为“我要救”与“要我救”、主动与被动的基础人设区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两部作品的剧情走向。
1、“悬疑”要素对比《飓风营救1》中主角主动出击,仅靠一段录音,抽丝剥茧,通过情景还原、照片解析、窃听追踪等多重手段找到绑匪,让观众跟随主角推理破案,斗智斗勇,非常过瘾。
《飓风营救3》中影片开始不久,即将与主角破镜重圆的前妻就领了盒饭,主角又被当做在逃嫌弃犯,让人惊掉下巴的开局,吊足胃口。
而《通勤营救》中主角一开始被不知在何方、不知是何人、不知有何事的敌人耍得团团转,成功吊起了观众的好奇心。
虽然之后毫无章法,见谁逮谁,用排除法把所有错误人选试了一遍,但也让悬念留到了最后,看主角如何完成从“歹徒”到英雄的洗白。
所以,在悬疑方面,《飓风营救》系列与《通勤营救》旗鼓相当。
2、“打斗”要素对比打斗比拼的不仅是动作,更是气场。
《飓风营救》1和2中,主角面对绑匪的心态是这样的:是的我老了,也退休了,也不想争斗了,但对付你们几个小瘪三还是绰绰有余。
小瘪三指的是绑架贩毒卖淫一条龙,连警察都不想去惹的黑帮大家庭。
连姆·尼森老迈、顾家的形象增添了他在打斗时的独特魅力,面对家人时的温情脉脉,更加反衬出他面对黑帮时的霸气侧漏,一种犯我者虽远必诛的霸气。
而《通勤营救》中主角则是拿了黑钱、受了威胁才办事的,而车上的人看着都很无辜。
如果这时候身手炫酷、出手狠绝,就不符合主角有情有义的人设,后面的冒死营救也就没了逻辑依据。
不但揍人不能狠,还得被人揍,几场掐架过后,主角拖着老迈沉重、身残志坚的步伐穿梭于车厢间,倒是博得一些同情分。
所以,在打斗方面,《飓风营救》系列略好。
3、“亲情”要素对比亲情是《飓风营救》系列中的一条连续线索,虽然主角家庭破裂,但一家人的关系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变,这也构成了主角积极去战斗、去保护的充分理由。
虽然这个套路很常规很传统,但一向能够得到观众的普遍认同。
而《通勤营救》中就没有那么让人同情了,虽然刚刚失业,但主角一家好歹也是中产阶级,远没有穷到揭不开锅,去贪陌生人的便宜是难以令人同情的。
编剧应该也是发现了这一点,到后面又增加了主角家人被绑架的戏码,把前边打烂的亲情牌补救一下。
所以,在亲情方面,《飓风营救》系列表现得更好。
综上,《飓风营救》系列更加出彩。
贪腐高层命令两名警察杀死了城市规划师。
“普林”撞见这个场景,并带走了证据。
之后“普林”联系上了特工加西亚,两人约定在冷泉镇交付证据。
“普林”携带证据坐火车前往冷泉镇。
高层想要找出谁是“普林”,黑警想到了十年前的警察,如今因为金融危机而负债累累的男主,于是男主理所当然地被辞退了。
被炒当天的火车上,男主遇到女主,并收到“必须找到普林”的致命任务。
于是一段抽丝剥茧,寻找真相的通勤旅程开始了。
环环相扣,喜欢这部电影。
也留了一些问题没有解答:黑警墨菲已经死亡,但另一个黑警是谁?
加西亚吗?
高层施压使男主被辞,用好奇心和重金引诱他找出列车上谁是“普林”,而导致“普林”乘坐列车的正是加西亚。
妻儿生命受到威胁,男主像墨菲求救,请求保护家人。
墨菲是黑警,他就是那个设计了男主的人,那么片尾男主妻儿怎么会被救下的?
列车出轨,车上乘客没有死亡,墨菲不得不以谈判为借口进入列车想要找出“普林”,来杀死“普林”。
这时候杀手还在对男主妻儿虎视眈眈。
墨菲被杀,警察涌入列车,“普林”现身,男主摆脱“劫车”罪名,然后妻儿就得救了?
谁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派人到男主家里逮住三名杀手?
是情节上的失误还是有隐藏剧情?
影片最后,男主在光影交错的新一辆列车上,对着女主出示警徽的场景简直太燃了!
“等着吧very powerful man,我会把你们一网打尽!
”酒吧那个场景让我一度认为警监和墨菲是一伙的,墨菲约男主喝酒却迟到了,是因为他要踩准男主的点,让男主在正确的时间点登上火车,还以为墨菲、警监、加西亚都是黑的。
影片最后解释了原来警监是来调查墨菲的,再加上警监又邀请男主回归警队,那么他应该是剑指高层的一个实权人物了。
期待看到续作。
很久没看过这么优秀的影片的,感觉豆瓣的6.6严重低估了这部影片,7.5会是很合适它的评分。
故事像我们展示了很多东西。
第一:大势来的时候不可逆,2008年的金融震荡,让尼森一家从头开始,也就是尼森开始做保险经纪人开始。
10年的保险经纪,从警局离开应该也是因为,钱太少和自己家资金账目贷款税收出问题了。
第二:交友要慎重。
损友毁一生,关键是他还认为他是在帮你,太蛋疼。
故事中的警察朋友,搭档七年,加上10年经纪人,最少十七年的交情,结果坑你的时候,难受吧!
这个朋友还是他一直在帮助的朋友。
“就像做搭档的时候都是你在帮我” “这酒我请;‘你终于买一回单了’”。
这个交情,足见深厚!
第三:自己要有能力。
故事中几语带过的关于保险成交的方式和办法,特别能看出尼森的本事和道行,是真的优秀。
然后是在火车上抽丝剥茧的本事,优秀。
还看到了一个隐形的第四点:是社会的阶层固化,警督的一个升职都那么的少见,所以才会多怪,才会有闲言碎语和嫉妒。
尼森的能力非常的优秀,但哪怕是这样,生活依旧窘迫。
下面说说我看到的尼森的优秀在哪里:故事中的尼森展现出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和人打交道。
对人心的把控,对事件走向的把控,对选择的把控。
更厉害的是瞬间解码最优解的能力。
对人心:最后的很多人站起来说自己是普林,就是最好的例子。
对事件:事件的走向在一步一步的超出预期,但他一步一步的解决,事件在朝向自己最有利的方向发展。
对选择:这我重点说一下:1.走出公司大楼的那通电话,先放一下再和老婆说,自己先消化一下,平复一下心情。
(如果当时直接说,十之八九会是一场争吵。
)2.飞来横财,10万美刀,事是不是真的再说,钱先落袋为安。
然后想的就是先不办事,能打马虎眼过去最好。
3.家人威胁。
开始疯狂的想办法,借电话确认家人安全,打电话给信任的警察朋友帮忙,让熟人想办法报警,而他本人一再确认家人安全。
FB探员的牺牲让他发现事情不能善了了,我不确定这时这刻的他是不是就已经开始了后面的布局,但当钱被风吹走的时候,他一定是下决心了。
这是的他面临的问题:A:钱已经没有了,但高官方(暂且这么称呼)已经认定他把钱拿走了,拿了钱就得办事。
B:老婆孩子在高官方手中。
C:自己面临两场命案,其中一名FBI,独善其身是不可能了。
D:自己失业,贷款到期,孩子学费。
没有了钱的进账,全是花销。
这个时候的最优解在哪?
怎么解决会是最好的。
答案就在普林身上:普林这个人和普林的东西。
A:拿到了东西,还有谈判的筹码,还可以要更多的钱或者一笔勾销B:拿到了东西,才可能换回家人;还有警察已经帮忙去拯救了,救出来就更完美了;最坏的情况, 他保住了证人和东西,哪怕家人被撕票,他站在社会舆论的正义;只要有东西,他就有找高官们鱼死网破的本钱,大不了一起死。
C:拿到了东西,证人交给警方,别让车上的其他杀手得逞。
他保护有功。
无过。
命案到不了他身上D:拿到了东西,万一警察不办事,东西还可以给高官方,也许还能换点钱。
至于说出卖掉普林:有可能鸡飞蛋打,自己监狱,老婆孩子生命安全不一定。
至此,他后面的行动就有了方针了。
然后就开始了一场个人秀。
下面我们说说这个女人;这个行为学家,应该也精通部分心理学和部分社会学,还有阴谋论。
但是眼界呀,格局呀,差的有点多。
1.站在了主流的对立面,你低估了这个国家的执政党,最优秀的人才优先进的都是国家。
2.你低估了尼森,这么重要一盘棋,你敢远程遥控,翻车了吧3.出事了还不知道避避风头,还在列车上游荡,被擒了吧。
4.手中的几个棋子,一个比一个弱,脑子都放家里了,没带出来。
一部片子看完很受启发,最大的启发是,哪怕尼森这么优秀,但是他活得并不好,很痛苦。
生活呀,处处都是惊喜。
这一课给我上的特别生动!
60了,孩子才上大学?
没钱交学费,有钱买宝马?
这么大的家庭,没有任何存款,住独栋开宝马?
失业了,有心情和前同事喝酒?
无所不能的匪徒,电话号码都能拿到,街头随便杀人,能不知道普林就是死的人的妹妹,不知道也应该调查一下吧,bug太多了,有点为了营救而营救,最后只能看个热闹,咔咔咔咔咔咔咔咔咔咔咔咔咔咔咔咔咔咔咔咔咔
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就知道《通勤营救》中的火车要出轨,毕竟列车不是《空中营救》中的飞机,飞机坠毁就全完了,但列车可不一定。
在一部动作电影中,列车除了载人之外,最大的功能就是出轨,就像动作片里直升机的功能是“爆炸”一样。
不信?
我们可以回忆下,《东方快车谋杀案》《新干线爆炸案》这种悬疑片就不算了,从《卡桑德拉大桥》开始,《暴走潜龙》《地铁惊魂》《纽约大劫案》《通缉令》《独行侠》《铁道飞虎》等等,只要动作片里故事主线甚至主要场景有关列车(地铁),基本上最后就会翻车的。
甚至就连故事是“阻止火车出轨”的《危情时速》也安排了一辆火车头爆炸的戏份。
因此,这回“营救之神”连恩·尼森,就算能救下所有人,但依然无法阻止火车出轨。
回到这部《通勤营救》,感觉内地将“The Commuter(通勤列车)”翻译成如今这个译名也是有意为之,跟连恩·尼森之前的“营救”系列挂靠,实际上本片与《飓风营救》没有任何关系,与本片有血缘关系的还是那部《空中营救》,从导演到主演再到故事模式,差不多了多少。
以本片为例,这样的故事代表着动作电影这种老牌片种在新世纪的新模式。
新派“悬疑动作片”作为动作电影,本片拥有后者的一切属性,硬汉、枪战、动作,尤其是《虎胆龙威》之后的美式动作片,在一个既定环境中、在连续的时间线内上演的动作大戏。
《通勤营救》也是如此,只不过将《虎胆龙威》中的大楼、《勇闯夺命岛》的恶魔岛,甚至本片的“双胞胎兄弟”《空中营救》的飞机,换成了通勤列车。
这样的故事万变不离其宗,因此而言《通勤营救》的故事不算新鲜,但本片的故事模板没变,变化的是里面的内容,甚至包括人设。
★首先,悬疑片的色彩的引入这样的处理手法让本片的动作场面大部分时间火爆欠奉,但剧情张力陡然提升。
可以对比《谍影重重》、《飓风营救》乃至《空中营救》都是如此设置。
将主角暴露在外,通过巧妙的情节设置和故事引导,让电影的故事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到了最大的限度,主角在追查线索的同时,在场的每个人都有嫌疑,让电影代入感极强,同时故事未来空间很大,情节设置在这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电影在此借用了悬疑电影的功能,让剧情张力一步步的形成,做到引人入胜。
★其次,正邪势力对立发生变化但凡这样封闭的交通工具中,尤其是列车这样狭小的空间,正邪要么对立,要么一明一暗,比如《东方快车谋杀案》还有斯蒂芬·西格上世纪风靡一时的《暴走潜龙》都是这样,要么邪恶在暗处,要么正义一方在暗处。
但本片的故事场景设定为通勤列车,连恩大叔是一个在列车中每日朝九晚五上下班10年的上班族。
在一个他非常熟悉的场所展开的故事,所以本片大部分时间是没有反派的。
因为此时在其他乘客眼里,接受任务的连恩·尼森承担了“反派”的角色。
在一个日常式的场所里,主角接受任务之后的行为,他需要在日常上下班面对的这些半熟面孔中,寻找一个“生面孔”,这就是不正常的地方,实际上是打破了一辆封闭列车中的平衡,这种平衡关系的打破,代表着主角所面对的阻力。
他所面对的,不仅仅隐藏在暗处未知势力给他下达的任务,还要面对整趟列车的乘客,这是与《暴走潜龙》不同的地方。
★最后,电影的节奏感加速编剧为本片设定了一个“限时任务”,列车到站之间必须找到证人,再由导演将之串联起来,通过剪辑师的手段强调出紧张的气氛,加之本片的悬疑色彩,和列车封闭空间,整部电影节奏掌控的确实没话说,让人紧张的透不过气来。
如果严格算下来,本片的电影时间几乎是与现实时间同步的,没有过场情节,一气呵成,娱乐性十足。
因此,基于以上设定,一位普通的上班族,特殊身份只是一个前警察,突然遭遇一连串的变故,被迫完成限时任务。
因此在该片技术流动作片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通勤营救》算是“旧瓶装新酒”的典型了。
当然电影也有缺点,《通勤营救》充满悬疑张力的故事看似严丝合缝,但还存在一个“电冰箱问题”。
“电冰箱问题”“电冰箱问题”的概念:是指细节上有很多在看片时不会注意,但是等你回家开冰箱时,冷气让人清醒,就会突然想起影片有些没交待清楚的地方,比如“电影里的情节为什么要这样设置,XX为什么不干某些事情....”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电冰箱问题”是编剧泰德·塔利对自己的作品《沉默的羔羊》提出的理念,他自认为自己在《沉默的羔羊》里有很多“电冰箱问题”的小细节。
比如在《沉默的羔羊》中有一段签字的段落,很隐性的说明了汉尼拔偷走了这支笔,而实际上从头到尾都没说明汉尼拔是如何偷走这支笔。
而我们都知道《沉默的羔羊》是一部经典作品,所以“电冰箱问题”原意上是一个正面的褒义词。
因为在编剧领域,编剧们都了解,有一个上课老师不会教,但私下里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的“技巧”:有时候为了戏剧化,必须要违背一些常规逻辑。
比如,斯皮尔伯格的《印第安纳琼斯4》,开场琼斯博士为了躲避核爆,藏在了一个冰箱里,结果冰箱被核爆冲击波轰飞,落下了完好无损,里面的琼斯博士居然安然无恙。
这处设定就是违背逻辑的典型“电冰箱问题”,而且绝对是编剧对这个词的恶搞。
在《通勤营救》中,快节奏的故事和连串的包袱目不暇接,但看完电影,冷静下来仔细琢磨,本片也是一样,电影的反派在暗处,将主角每一处步骤都算计其中,就像一个木偶一样完全按照其意思照办,这就是一个相对不合理的地方,又不是主角肚子里的蛔虫,为何料事如神?
当然,剧情如此设置是为了增强悬疑效果,这个“电冰箱问题”有漏洞,但总体不影响观看,《空中营救》也有这个毛病,但如此设定给电影带来的紧张感和悬疑氛围,是瑕不掩瑜的。
但本片最大的问题,出自电影临近结尾的30分钟。
考虑到动作电影的奇观效果,加入了列车出轨的戏份,但这里与前半段营造的紧张气氛实际上是脱节的,且有点类似《危情时速》和《生死时速》的结合体,结尾谈判戏码,几乎是《王牌对王牌》的翻版,把众多动作片桥段变得花样的重新粉饰,个人感觉结尾崩盘倒是不至于,就是有些杂乱。
而且,看这部电影之前,一看故事场景是列车,我就知道这列车一定会出轨,到了中后段,我一度以为这辆通勤列车也许会打破“出轨”的宿命,结果到了最后,该出轨时一定会出轨,只不过时机未到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里没有连恩·尼森以往凌厉的身手,不见了他在“营救”系列里熟悉的反关节技巧和锁喉功,这是电影根据角色人设有意为之,几场动作戏下来,老爷子其实是很狼狈的,都是“惨胜”。
虽然我们都知道结尾他一定会胜利,但过程还是令人揪心。
直到他说出这句话熟悉的台词,“你会没事的,我保证”(You’re Gonna Be OK,I Promise)我已经记不起来这句台词是多少次出现在连恩·尼森的动作片中了,没记错的话最早《飓风营救》就有,然后《空中营救》也有,其他记不起来了,反正特别熟悉。
在《通勤营救》中,这句台词出现在电影后半段,他跟目击证人说出的,但无论何种情况,只要他以那独特的低沉的嗓音对片中角色说出这句话时,一定会特别舒心。
那种坚毅的目光和低沉的声音,似曾相识啊,那个熟悉的麻辣老爹又回来了,比起让人揪心、“电冰箱”的故事,只要连恩·尼森说出这句台词,真是120个放心了。
所以,连恩大叔,还是再演几年动作片吧。
首发于公众号:电影文酷dreamcrowfilm
吐槽在前头:熟悉的故事情节,熟悉的连姆大叔演绎熟悉的角色。
To typecast or not to typecast?
好吧,其实我一点都不关心这个问题。
还有,为什么一定要把The Commuter翻译成《通勤营救》?
是要为连姆大叔打造‘营救电影宇宙’吗?
***********************************************回归正经的分割线,没剧透*********************************************电影叙述一个每天搭乘同一班火车上下班的普通(其实,真没那么普通)上班族连姆·尼森,在度过了不怎么美好的一天后,于回家途中遇见一位神秘的女人,要他在最后一站前寻找出一名不知身份的乘客。
很快,连姆大叔即发现,他陷入了一场危险的犯罪阴谋。
首先要赞扬电影的预告,剪辑得不错,带出了神秘的氛围与悬念。
故事概念有可取之处,其实完全可以往悬疑、惊悚和推理的方向发展,会比现在的犯罪动作片类型还要好。
如神秘女人登场时与连姆大叔那番涉及假设性与人性的对话,就颇有意思。
然而片商/主创显然要拍的是爆米花属性的动作片,所以就不要太期待推理或心理悬疑元素了。
剧情其实堪称悬念不断(虽然有些部分不难猜出来,整体尚可),节奏尚算畅快,起码观影中我都没查看手表(正考虑着,我是否要称之为表点?
),犯罪惊悚氛围也成功营造出来。
然而情节也有不少漏洞和瑕疵,如连姆大叔不小心陷入事件的契机,后面却不了了之,简单的以大叔作为英雄而总结,细节处理相当粗糙和敷衍。
神秘女人/其背后组织的动机其实也相当牵强,比较像是为了让连姆大叔有戏可演而编织了大阴谋。
开头的蒙太奇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很有意思,且成功立住了主角的身份和性格。
演员都很称职,连姆大叔对这类型的角色已经驾轻就熟,特别喜欢维拉,优雅、神秘、危险。
观影中我还一直期待她和Patrick有机会见面,然后一同驱鬼(哈哈抱歉,精分了)。
Patrick的表演也完全没问题,只是角色发挥不大。
前部分的动作场面有一部分我极不喜欢,非常晕眩,看到了一影片部落客分析,才明白,原来导演采用了类似《王牌特工》脸叔在教堂大屠杀的动作拍摄手法,即是紧贴演员的动作和视角,然后不断翻转视角,然而在如此狭窄的火车厢内,且人数不多的动作场面,选择如此手法着实令人感到晕眩。
后面的实拳实打就没有此问题,整体上动作场面还算合格的。
作为惊悚犯罪动作片,电影是合格有余的。
具娱乐性,节奏畅快不沉闷,个人观影体验还算不错,部分情节和场面有可取之处。
喜欢这种典型B级犯罪动作片,或简称连姆大叔型动作片,可以一看。
《通勤营救》的个人评分。
由「地表最强老爹」連恩尼逊主演的最新動作片《通勤營救》也許在對於一部動作類型的電影來說並沒有多麼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創新劇情,也無具有讓人印象深刻的動作靈感設計,甚至可以看到許多同類型作品的故事影子,但此片卻依然在節奏掌握、氣氛堆疊、埋下的懸疑伏筆等都可说是十分上乘的水准之作。
整部電影在導演精彩的掌控下都把故事劇情拍的高潮迭起,完全存在着緊張氣氛下呈現,即使不一定能得到大家的的賞識及贊同,但對於一般大眾來說卻無疑是一大觀影享受,相當難得。
而觀眾的好奇心也一再的被挑逗撥弄,也随着【最强老爹】一起寻找原因真相,緊張的情緒也一直持續高漲,直到最後再搭配上結尾的一記回馬槍收尾,觀影的過程可說是好不痛快,也可以說是大呼過癮了。
整體而言電影《通勤營救》就是一部閉密空間的懸疑動作驚悚片,透過老来嬌的【最強老爹】靠著智取與動作打擊壞人,電影氣氛醞釀相當驚悚、故事相當流暢,节奏流畅而且扣人心弦、也可以算是绝無冷場,令人驚艷!
而在「厲陰宅」系列中的華倫夫婦薇拉法蜜嘉與派屈克威爾森,也飾演不同以往的角色,成為本片的亮點之一。
雖然電影不是什麼大製作,但對喜歡動作電影的觀眾,這已經是一部相當優秀的商業懸疑動作電影了。
3.5;社恐人士是不会接这种活儿的。。next time I'll take bus~还挺逗
套路片
完全符合美产出场标准。开头三五分钟的摄影去死
一种令人难以接受的「剧设」使得故事始终在缺乏逻辑与「情理」之间架空着,就像几处「伪长镜头」和显而易见的「剪辑痕迹」,可惜了故事中基本上都在线的演员演绎能力,只有在狭小空间中打斗戏的镜头运动上颇有功力,而乔纳森班克斯的「酱油」角色恐怕是最大的「反转」。
剧情真不咋样
故事氛围营造的很好,但是有些细节上处理没到位
65/100 扎实老成的动作惊悚片,涉及到动作设计和场面调度的方面都是上乘,连姆老当益壮。当然整个故事相比制作就差了一些,从题材到叙事都像是上世纪末的考古作品。
见鬼了,招魂夫妇也斗不过连姆尼森
设定是挺好的:限时任务,杀掉无辜的人抑或家人被杀。只不过男主看起来并没有啥判断力,最后都没找出真正的目击者。列车营救的场景很刺激,也很不真实,哪个火车能给你这样搞。。
救女儿,救老婆,救全家,救飞机,救儿子,欢迎收看连姆·尼森拯救系列6之尼森叔叔救列车。新瓶装旧酒,基本是照着空中营救的模板将差不多的故事放在了火车上演了一次,连长镜头和乘客特写这种细节都一样。但这种头顶悬念节奏明快动作干脆的戏再看多少遍也不腻。招魂夫妇行骗记。
虽然略俗气,但仍然好过<东方快车谋杀案>(2017)。
只能说编剧们太努力惹,生怕观众觉得不过瘾,怎么刺激怎么编,完全不顾电影前后太分裂,硬生生把惊现刺激编成了痛苦煎熬。
强行人性本善
烂片。不过有我喜欢的招魂夫妇和Banks,两颗星给他们。
连姆·营救之神·尼森。看着六十多岁的大师傅被人打真是心酸。
连姆尼森就适合演退休警察啊。维拉可能还会走奥斯卡的路。为什么我永远都不能先看出谁是坏人呢……通勤火车超级神奇。还有咱们的wp
气氛不错,故事也还行,连姆大叔演技在线,动作戏俨然老化了,岁月催人老啊。。
除了连姆大叔帅炸天的沧桑气质,对了,还有被车撞死那个老头,绝命毒师风骚律师里的退休老警察,也是个狠话不多的主…剧情真是有够牵强的,乘客无条件配合连大叔当英雄,自愿做人质不带跑的…诶,实在找不到啥闪光点
看见快70的连姆尼森大叔这么拼命 真是心疼,让招魂夫妇来演坏人。。。也就一个马马虎虎的作业
太弱智了,处处扶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