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以后

Hereafter,通灵感应(港),生死接觸(台),来世,往生以后

主演:马特·达蒙,布莱丝·达拉斯·霍华德,塞西尔·德·弗朗斯,米兰妮·让帕诺米,玛尔特·克勒尔,杰·摩尔,蒂埃里·钮维,戴克兰·康仑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法语年份:2010

《从今以后》剧照

从今以后 剧照 NO.1从今以后 剧照 NO.2从今以后 剧照 NO.3从今以后 剧照 NO.4从今以后 剧照 NO.5从今以后 剧照 NO.6从今以后 剧照 NO.13从今以后 剧照 NO.14从今以后 剧照 NO.15从今以后 剧照 NO.16从今以后 剧照 NO.17从今以后 剧照 NO.18从今以后 剧照 NO.19从今以后 剧照 NO.20

《从今以后》剧情介绍

从今以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从今以后》被选为2010年年纽约国际电影节的闭幕电影。 故事的地点分别发生在美国、英国和法国。 美国,蓝领乔治(马特·达蒙 Matt Damon 饰)可以和死人说话。他的超能力,一度让他成为全美宠儿。精明的哥哥准备把他打造为全方位娱乐红人。然而他放弃了一切在建筑工地上 工作。 法国,记者玛丽(西西·迪·法兰丝 Cécile De France 饰)是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的生还者。那次经历之后,她似乎拥有了通灵能力。 英国,学生马库斯刚失去了双胞胎兄弟杰森,他正在绝望地想要寻找答案。 与死亡擦肩的神秘、对未知世界的迷茫、痛失至亲的悲伤、寻找答案的迫切,在冥冥中将这三个本来毫无关系的人连在了一起,进而颠覆了他们未来的一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拜拜笨蛋反贪风暴3圣诞婚礼阳光满溢烂戏真情自杀俱乐部天使的战争暮光之墓体外眼镜蛇第三季极端份子女兵切尔西天地无限东北猛兽最佳利益2:决战利益冬狮废柴兄弟3青叶家的食光巨怪猎人:泰坦的觉醒GATE奇幻自卫队炎龙篇马略卡档案第一季EyeLoveYou惊心食人族:重生美利坚邦联上海女子图鉴薛小冉的古代搭伙之旅正道无敌军火厂好麻烦,每天都要谈恋爱敬畏

《从今以后》长篇影评

 1 ) 逝者长已矣,生死两相依

看名字的时候以为气氛会很惊悚,跟灵媒什么的挂钩,大多都拍得神神叨叨,不时有个鬼魂什么的冒出来惊扰下。

但是这部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如此得宁谧美好,把在屏幕前做了强大心理建设等着突如其来一惊一乍的我,噎了个措手不及。

没想到啊没想到。

在三个不同国家里发生不同故事:一场海啸将她置于生死边缘,劫后余生发现似乎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景象,大脑没来由放空的时候,眼前晃动的人影和在海啸将她淹没,意识恍惚中出现的模糊影子如此一致。

直到过了很久,才意识到,那大概就是灵魂了吧。

他原来受过伤,差点死掉,捡回了条命的同时也多个可以通灵的特异功能。

只要抓住对方的手就可以感知死者要对生者想说的话。

因为有了这项能力,他的生活不自由,人也变得孤僻。

他竭力地逃避着通灵的工作,想要过自己的生活,可是生活不随人愿,总是会有人慕名而来,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每一个都不忍拒绝。

每天临睡前,他都会听一段让自己感觉安宁的录音,他为灵魂释放了孤独,他的恐惧却无法排遣。

不想这样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也想过正常人的生活,但是老天对天赋异禀的人就是那么苛刻,赋予了他更多的责任感,于是他只能在拒绝和矛盾中难捱。

意大利美食班上,他和搭档两人蒙眼睛猜食材,每个动作都是那么轻柔和温暖的,一瞬间,他以为找到了自己,但是这个女孩子和他平时接触的人也没有什么不一样。

一个不安的妥协和一脸心酸的泪水,他还是一个人。

10岁的孩子本应该还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纪,英国的2兄弟已经开始成了家长的左膀右臂,有一个吸毒不负责任的母亲,为了照顾好自己他们只能更努力。

前脚还在电话里说着终于可以过正常家庭的生活了,后脚就被汽车撞了个正着,就像看《棒球英豪》怎么都不能接受智也就在那一刹那去了天堂。

弟弟无助地喊,醒醒啊醒醒。

照片里,兄弟两个像照镜子一样的定格剩下形单影只的一个人。

每天晚上,他会说,杰森晚安,说给那个再也听不到的人,也许他在另一个世界里听得到,也许这么说了就不会感觉是一个人在睡觉。

三个故事的焦点,影片没有用很大的篇幅去贯穿,放佛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

孩子就这么巧的上网搜索到了他,他又这么巧的去看了她的书展,当双手接触的一刹那,感知到了经历灾难时漂浮在水面上她的无助,她的眼神里也充满了讶异像看着一个多年未见的老友,虽然他们连一面之缘都谈不上,连国度都不同。

大概就是因为他们都是一样的人,曾经那么接近死亡,对生和死有着比别人更深刻的感知,命运的线也就在他们之间无声牵引起来,不管怎样,都是会遇到的人呢。

于是,看到他和她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火花的崩裂也就不足为奇,安静的街旁咖啡店,他看到她款款走来,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是他们自然的拥吻,十指相扣,像是热恋了很久。

(难不成是因为遇到了同样拥有通灵能力的她特异功能转化成预知了吗?

)两人像相熟已久的老友默契地坐在一起成为最后一个画面,此时响起的音乐,温馨又浪漫,不必有太多的交代,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和《第六感》有些相似的地方,都是运用了生与死之间的一个过渡,通过一个可以看到或者接触亡灵的中间人来传达对于生命与死亡之间的态度。

不同的是,《第六感》的基调是哀伤的,而《通灵感应》的氛围是静谧的,一个侧重于演出故事,一个则侧重于电影语言的叙述。

但是,都有着对逝者的敬重。

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当生命凋零,灵魂也不是孤单着的。

 2 ) Hereafter——爱和往生

很不错的电影。

尽管开头像灾难片,海啸来临,死神肆虐;结尾像爱情片,寻寻觅觅,一见钟情——到底还是好莱坞范式。

故事发生在巴黎、旧金山、伦敦。

讲了一个发生在经历海啸死而复生的知名女记者Marie、拥有超能力的灵通师George和失去了双胞胎哥哥的十岁男孩Marcus身上的故事。

这是一个渴望与死者交流而交流不得的故事。

电影里的三个主人公都和死亡接近过,死而复生的Marie、亲人离世并且哥哥是替他出去而发生车祸的Marcus比一般人有着更强烈的探索往生。

而沟通生者和死者的灵媒的George却渴望回归正常生活,他说了,这个超能力不是天赋,而是诅咒。

最近在看张纯如的《南京浩劫》,借了书没几天,日本又大地震。

就像妮可基德曼在《兔子洞》里绝望而不耐烦地反问一个同样失去孩子的母亲:“如果上帝需要天使,他再造一个就好了,为什么要带走你的孩子?

”作为一个不懂宗教、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我也觉得上帝虽然仁慈,但也时常残酷,要不然他为什么要让那么多异常残忍、挑战人类承受极限的事情发生?

爱默生在他的第一任夫人下葬一年后,曾经开棺看了她的遗体,1857年,他还开棺看了儿子的遗骸。

在爱子离世15年之后,爱默生给他迁坟。

1855年,爱默生在麻省康科德镇睡谷地墓园落成典礼上发表了他对交流的看法。

爱默生放弃了生者与死者灵魂与灵魂结合的可能性,生者能够做的仅仅是从怀念的角度来解释死者的踪迹。

他并不指望死者直接应答,只是在这种单向的交流中得到慰藉。

他在《经验》中写道:“悲痛让我学会的唯一的道理是,我们的经验是何等肤浅。

那一场经验,像其他经验一样,仅仅是表面上跳动,从来没有把我带进现实;为了解除,我们甚至付出儿子和爱人的代价。

一个不可逾越的大海横亘在我们和彼岸的目标之间。

我们瞄准这些目标,企图与之对话。

然而,留给我们的只有死亡。

我们看着死亡,不得不以枯涩的满意说,至少有一个现实是不会回避我们的。

”《交流的无奈》里有两章专门讲了与死者的对话。

作者彼得斯在书的封底写道:“交流之罕见和脆弱,就像水晶。

什么东西也不能保证意义可以跨越两个脑子而成功迁移。

”一切依靠记录和发送功能的媒介(如今已经把我们的肢体和灵魂纳入麾下)进行的交流,说到底,和生者死者之间的交流是没有区别的。

他说:“由于媒介的中介作用,我们身处其中的交流情境基本上是解释性的,而不是对话式的。

只有心灵孤独的人才会指望电影、唱片或广播节目能够对他个人作出回应。

或者更加准确地说,我们全都是心灵孤独的人,因为我们与书籍、宠物、婴儿或远方朋友‘互动’。

”说到底,每个人都孤独,不论活着还是死去,有限生命,无限障碍——《交流的无奈》里弥漫着孤独的情绪。

按照基督教的说法,上帝创造不同的语言使让人类无法沟通,人类兴建巴别塔通往天堂的计划就此失败,从此各奔东西。

从那时起,除了上帝的使者天使能够进行完美交流以外,真正的交流成为乌托邦。

神爱众生,却让众生在生生死死中无法沟通,无法对话。

按照彼得斯的说法,这恰是智慧的开端。

承认一切生灵美妙的他者特性,它们与我们分享这个世界。

但它们并不像我们那样悲叹,我们无法挖掘它们的内心世界。

我们的任务是认识他者的特性,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形象去改造他人。

“你的表现,不是让自己原原本本地再现,而是让他人得到关爱。

这样一种人与人的联系,胜过了天使能够提供的东西,快乐的地方,不在于超越彼此的接触,而是在于接触的圆满。

”只是很多时候,我们说关爱、爱、“爱能战胜孤独”、 “爱能创造奇迹”,跟“人定胜天”一样,听起来那么无力。

有些伤口,多少爱也抚平不了,有些缺陷,多少爱也战胜不了,有些障碍,多少爱也跨越不了。

爱是精神意义上的,无论如何,它改变不了客观存在。

况且爱有时特别狭隘。

就像《柔软》的台词,“爱?

这几乎是这世界上最含糊不清的一个词,因为被使用得太多丧失了全部意义。

大家嘴边都挂着爱,却南辕北辙说的根本不是一件事”。

“每个人都孤独。

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又回到了孤独、沟通和理解上,真是乏味而无力。

往生之后的世界是什么?

影片没有答案。

电影里的Marie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才能正确面对死亡及死后的世界,才能得到理性的观点。

”爱默生说:“在遥远的世纪里,这块静默的绿色天地将会具有丰富的历史:善良、智慧和伟大的人,将会把他们的名字和美德留在绿色的树梢;英雄、诗人、美人、圣洁的人、慈善的人,将会使这空气读出时间,说出话来。

”会是这样吗?

 3 ) 如果有天堂

Hereafter是Matt Damon的新作。

在兩個星期之前看到海報就已經雀躍不已了。

表面上毫不相干的三個故事,一個在San Francisco,一個在倫敦,一個在巴黎。

卻是對人生終極意義的思考。

George是靈媒,曾經靠與死人對話為生,曾經風靡一時,名利雙收,卻因為想要正常人的生活,放棄了高薪厚職,做了一個工人。

Macus和Jason是人見人愛的雙胞胎,卻有一個吸毒酗酒的母親,Jason在車禍中喪生,Macus無法接受哥哥已離他而去,終日悶悶不樂。

Marie在經歷了海嘯的生死之劫後有了通靈的能力,似乎能夠通向另一個未知的世界,被幻象包圍,放棄了主播的工作,開始寫作,書名就是Hereafter。

三人最終在倫敦書展上相遇。

Macus在George的幫助下,和哥哥對話,終於釋然,明白自己要繼續走完人生路,電影定格在George和Marie的第一次約會。

逝者已逝。

活著的我們還是要活著。

如果真的有天堂,相信我們會在那裡相見。

不過,我看到生活的糾結。

活著的人,都要走下去。

George要為裁員擔心,Marie要為海報被替換難受,Macus要為不能與母親相見悲痛。

而最終,他們都在與過去的對話中尋找到了生命的方向。

我們,究竟是需要自己尋求活下去的勇氣,還是要靠著別人的提示亦步亦趨呢?

如果人生如我們所料順風順水,是不是就失去了無法琢磨的美呢?

如果災難可以讓人成長,你是選擇接受還是逃避?

是無數的事件塑造了今天的我。

前前男友說,你成熟了。

我笑了。

八九年前的自己,是驕縱蠻橫的,是肆意妄為的,因為那時的生活,還沒有展現出猙獰的面孔。

三年前的變故,徹底打敗了自己,也重塑了自己。

雖然我也有雙胞胎的弟弟,不過他不能給我指引。

在十字路口曾問過他,如果他是我,他會怎麼做。

他說他會留下來,於是他留下來了。

我,還是走了。

 4 ) 你死后会发生什么?

你死后会发生什么?一“What happens when you die?”(你死后会发生什么?)这是《从今以后》(Hereafter),10岁的男孩在自己的双胞胎兄弟死后,在Google搜索中打入的问题。

Google给出的回答很多。

输入百度,第一个回答是:人死后会,水分蒸发干枯。

而这部电影,给我们的是非科学的物质性回应。

二2004年圣诞节后印度洋上的海啸在大屏幕上铺天盖地的席卷了海滩、宾馆、度假的人们…一条街道上的棕榈树中了魔法般依次倒下,法国经济女主播被海浪卷入海水中。

衣裙在水中飘曳宛若水草,而沉浸水中的投影,和排山倒海的海啸对比,唯美的好像梦境。

完美的电脑动画技术,让伊斯特伍德(Eastwood)导演的《从今以后》开篇气势恢宏,紧扣人心。

视觉的震惊之后,情节才开始慢慢舒展。

巴黎,死后余生的女主播Marie Lelay(塞丝•弗郎斯饰),因为眼前总是出现她在失去知觉时看到的一幕画面,开始写一本关于死后的书。

伦敦,一个单亲的吸毒妈妈疏于照顾自己的双胞胎儿子,Jason死于车祸,Marcus则每天沉湎于思考人死去会怎样。

为此,他到处寻找可以通灵的人。

旧金山,灵媒George Lonegan(马特•戴蒙饰)宁愿放弃高收入和名气在一家工厂里做工人,只为了得到普通人的平静。

他反复说,这种能力不是天赐礼物,是赌咒。

三个生活在不同背景、不同地点的人似乎都因为一个题目“人死后”而有了某种联系。

因为这是电影,编辑和导演会戏剧化创造巧合,他们--注定会相遇。

George说能够传递别人死去的至亲的消息不是天赐的礼物,因为这带给他巨大孤独。

他每天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在他狄更斯的小说朗读声中入睡。

他的特异功能来自于幼年时的复杂脑部手术,可以说,他死去过一回之后,才获得这样的禀赋。

但他却失去了正常人的快乐,因为一接触别人的手,就接触到别人的内心世界—尤其聆听到他们死去的亲人的信息。

而Marie曾经拥有令人瞩目的主播工作,但脑海中一副有透明光线、人影排练晃动、平和而静谧的图画反复出现,她想要了解的是,在她晕眩之后发生了什么。

她专程去拜访瑞士的一个科学家。

科学家说,很多人在昏迷之后再回到清醒,看到的都是同样的画面。

是的,她已经死过了一回。

三曾撰写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女王》(The Queen)剧本的皮特•摩根(Peter Morgan)并不相信死后的存在,但是他却在这部电影中巧妙的以很受西方人关注的死后的问题为题眼。

关于死后复生的人看见过的平和画面,也是西方研究者调查过很多病危后又奇迹般复活的人们的亲述经历。

死亡和孤独对好莱坞的老牛仔伊斯特伍德来说,也并不陌生,他多少次在影片中饰演那个提着单枪和生命,面对黄沙夕阳的独行客。

今年他已经整整80岁了,“死亡”应该是他思考过很多次的问题。

这部影片并非给你答案,只是在寻找在提问方式,他似乎在讲这样的故事:我们每个人其实都要面对死亡,不论是你的亲人还是天灾人祸。

他让三个故事的主角在伦敦图书会上相见,George拒绝了重做灵媒的机会,专门去伦敦寻找狄更斯的旧址。

而Marie在图书会上朗读她的新书《从今以后》。

Marcus则到书会上去探望监护人的孩子。

George碰了Marie的手,读到她落入海啸之后的溺水的瞬间。

他终于在影片结束之前,在伦敦地铁站那样典型的小广场上约到了Marie在。

影片暖色调的咖啡店、石地板,鲜花和书报亭的背景中,他看到了他们相拥亲吻的画面。

你知道,让一个读够死后心灵的灵媒那里,看见温暖的画面,是奇迹。

毕竟是要两个经历过死亡的人,才突然有这样的默契。

这部电影,得益于编剧和导演的巧妙。

对于马特•戴蒙这样的演技派演员来说,这样的表演不带有挑战。

四我大学刚毕业,在公司实习的那个夏天,这个世界最疼爱人--我的姥爷去世了。

父母为了让我完成实习的工作,直到他出殡的那一天才通知我。

而我和他隔了整整一个太平洋的飞行距离。

哭过整整一个星期之后的一个早晨,阳光特别的灿烂。

我似乎看见一团白色光温暖的抚在我的脸上,听见姥爷对我低声说话的声音。

那一刻我坚信,他走了很远的路,最后来和我道别。

如果你问很多人,相信不相信有死后的灵魂,他们会说不敢肯定。

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愿意相信,他们的爱人和亲人不会因为死亡而永远的离开。

这,我想,就是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

要经历了一生之沉积,一个导演才可以把死亡的意义表达的简洁而轻盈;死后,除去生命,你依然会被牵挂。

被爱人和亲人。

 5 ) 爱不能独活。。

超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不属于硬科幻片的范畴,而有些东西,本来就不是科学能解释,更没法否定,所以更容易被人接受,而让人主观上去相信。

通灵师,就是可以和死人交谈的人。

作为一个带着点神秘的职业,似乎在我们的身边也有。

并且被前往请教的人,真心膜拜的。

因为自身工作的原因和既往的经验,让我打心眼的抱着怀疑的态度。

曾与朋友争辩,却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如今,老牛仔以这一职业为切入点,奉上了一部平淡中带着温暖的电影。

想起C.E的年纪,已是年过80,回首自己的一生,思索生命的意义,直面死亡的对话,对他而言,是很自然的事情。

可是拿出来拍成电影,却又是另外的一回事。

所以,我很直接的认为了,电影所展现的那些,关于死亡的经历,灵魂复苏瞬间的遭遇,兄弟离世的折磨,都是导演满怀情感的宣泄。

虽然,所有镜头都在平静中翻页,但结尾的交集,还是让我们感动了回。

3个主人公,分别住在美国、英国和法国,3人个都被死亡所困扰。

法国美女玛丽在海啸后大难不死,然而灵魂归位的瞬间,看见了多许多没法解释的东西和不该看见的东西。

因为对自己的濒死体验的疑惑,时常的神不守舍,导致了工作上的不安心,最终情人和工作全部失去。

乔治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工人,因为他可以和死人说话,而成为通灵师。

曾经他以此为业,但经常的接触死亡,自然会生厌。

自觉充满死亡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生活,所以放弃了来钱容易的活,选择去工厂当工人。

一个人住着,自己做饭,睡前听着机器的阅读声。

孤独的活着,似乎也是种存在的证明。

起码,这样离死亡可以远点。

英国伦敦,马库斯。

刚刚失去了最为亲近的人——双胞胎兄弟杰森。

而单亲的家庭,酗酒的母亲又丧失了对他的监护权。

让他对本就关系亲密的兄弟,自然是日夜思念。

哥哥留下的一顶帽子,也被他每天带着。

对哥哥的横死郁郁寡欢,他每天绝望地想要寻找答案,死后,会去哪里?

反复的谷歌着这个问题,到处寻找通灵师。

电影对兄弟间的感情的描述,小演员的表演,都很让人感动。

特别是马库斯去见各种通灵师的场景,虽多次被骗,却依然虔诚。

当他为了求乔治为他和哥哥通灵,固执的守在乔治住的宾馆楼下,深夜路灯下,抱臂仰头,瑟瑟发抖的身影,任谁也是不忍拒绝的。

对于死后的世界,3人或是相信,或是可见,或是怀疑。

但不管怎样,他们的生命也因此有了交集,他们的未来也永远地改变了。

因为各种原因,3人都来到了英国,在书展上,3人终于碰面。

奇妙的命运,再一次宽容的降临在平常人身上。

当乔治与玛丽四目相接,情愫就开始酝酿。

因为签名售书,因为手指的触碰。

关于逝者与灵魂的一切,便更是拉近了2人的距离。

而马库斯也在第一时间看见了曾在网上见到过的乔治,于是就紧追不放,要求通灵。

电影最后,乔治为马克斯做了通灵,解开了他的心结,拿掉了哥哥的帽子,开始直面没有了哥哥的人生而。

乔治与玛丽相见恨晚,最终牵手对方,让电影的结局有了关于希望的美好。

关于通灵,电影有2中不同的态度。

一方面,对逝者的思念,人之常情,若是能与其说上几句话,可能就可以放下很多东西。

如马库斯般,在乔治为其通灵后,特别是知道哥哥的帽子救了自己一命后,也终于能正视哥哥的离世,这是好事。

另一方面,盲目地与灵魂接触,会揭开生者某些不欲为人所知的伤痕。

如乔治在夜校邂逅的美女。

本来一段佳话,却因美女的好奇心而无果而终,好事难成。

关于表演,马特达蒙显然是本色演出。

木讷的外表,平淡而可信的表演,让人对通灵师这个职业有了些许的认同。

虽不至于就此相信了灵魂的存在,但起码有了相信的借口。

而小男孩更是可圈可点。

虽是初次银幕秀,面对巨星,丝毫未怯场。

对哥哥的依赖,哥哥突遭横祸时的眼神,深夜独坐床边的孤独感,一切都不得不让人对他印象深刻。

而法国美女,相对而言似乎处在下风。

灾难时的所见,大概是所有疑惑的来源,全片的表演也发力自这一点。

关于死亡,想说的很多。

可能见多了生死离别,和面对将死之人,各色人等的表现,所以看见电影全片关于死亡的一切,也并非那么有冲击力。

直面死亡,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

美好的结局,是我们所乐见的。

可是,不美好的东西似乎永远是更难以抛弃的。

灾难与死亡可能说来就来,对此,人人平等。

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面对这一切。

生命如黑夜与白昼的交替,没有明确的分界点,混沌充满了分分秒秒。

各种遭遇与不快总会不期而遇。

对于有着惨痛经历的人,善忘与未知可能是最幸运的选择。

遗忘痛苦,抹去记忆,未来就会走的轻松点。

而有些人却固执的守着伤痛,相信凭此做为来生再见的标记与信物。

无论这种痛会给余生带来多少折磨,却甘之若饴。

那么,就选择相信有来生吧。

在那里,终究我们会相见。

在那里,可以再现美好,一切都可以重来。

人生总是如此,走的路也是如此,一念之间,差之千里,再回头,别样人生已是可望不可及。

你活着,我就活着,你死了,我才是真的死了。

所以,谁都不希望自己所爱的人,走在自己前面。

宁愿你为了我的离去而伤心,也不远在没有你的世界独活。

没有爱的供养,人生早晚会枯萎。

如果不知道在等待什么,那等待就没有了意义。

所以,相信灵魂的存在,也是一种自我解脱。

这样,等待就有了目标,不管你愿不愿意。

 6 ) 狄更斯的梦

这是一部有关死亡与慰藉的电影,涉及通灵,故事由三条线索构成,最后汇聚于伦敦。

第一条线索是个女人,法国记者玛丽,遭遇一场海啸,死里逃生,看见了死后的幻景;第二条线索是个男人,美国工人乔治,幼时患过一场疾病,病愈后获得通灵的能力;第三条线索是个男孩,马克思,与同胞兄弟杰森和酗酒的母亲一同住在伦敦,一场车祸夺去哥哥的性命,马克思始终无法释怀。

通灵业界有很多神棍,小马克思见识过许多,但始终孜孜不倦地寻找能够再次见到哥哥的媒介。

他在网上浏览过乔治曾经提供通灵服务的主页,于是在伦敦书会上偶遇乔治,一眼便认了出来;乔治则总在逃避,他觉得通灵的能力是种诅咒,让他无法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电影通过两次通灵展现了这种“诅咒”。

第一次是受哥哥带来的希腊人之托,借由通灵获得与其已逝妻子的联系;第二次是帮厨艺班上心仪的女子,揭开她内心隐藏的对于死去父亲的执念。

成功的通灵,或给当事人带来慰藉,或引起痛苦,不变的是通灵之后他们匆匆的离去,远离乔治的生活。

在第一次通灵中,乔治说出了希腊人内心的隐秘,但希腊人宁愿告诉他哥哥这个秘密,也没有向乔治透露;在第二次通灵中,女子害怕地逃离,于楼梯间难禁痛哭。

这也许真是一个受到“诅咒”的职业,人们借由它获得与已逝者的联系,但并不希望这“中间人”的介入,于是尴尬的处境不可避免。

静听、传达然后消失、远离或许是这个工作最基础的职业操守,就像心理师,但那种与死者灵魂相接的切身感应可能远远超过心理师的置身事外,这或者就是乔治的悲哀以及他不愿继续从事这份工作的原因所在。

另外的一层障碍应该还源自于接触。

乔治的能力强大到无须通过专业的仪式,仅凭轻微触碰即可感知。

无论是对厨艺班上心仪的对象,或者任何他希望在生活中有更进一步关系的女子而言,越是靠近就越难以制止。

试想,两人亲密间乔治所能体验到的是什么?

是一个“第三者”(或者更多者)的超时空存在,这种压力即便没有向对方袒露自己的职业,也是难以长久自持的。

所以最好的happy ending是什么?

自然是导演如今安排的乔治和玛丽的结合。

乔治脱下黑色毛线手套,就像卸下通灵带给自己的束缚,和另一只手紧紧相握,此时他经历的是从未有过的亲密,只属于两人间的,没有其他空间外物的干扰。

有关两者接触时的景象,在伦敦书会上有过一次画面的展示——乔治看见玛丽在海啸灾害中静谧地浮沉于海水间。

多少年来,他第一次与人接触时仅仅见到对方,且如此安静、祥和。

Happy ending是古典式的,就像狄更斯的那些“悲惨”故事总有美好的结局。

乔治每晚睡前都会聆听一段朗诵版的狄更斯故事。

他喜欢狄更斯、他的作品,熟知他的一切包括那张画家所绘的狄更斯与其作品中人物灵魂交谈的《狄更斯的梦》。

乔治在狄更斯那里获得他在通灵中提供给别人的同样的慰藉,而命运的偶然(一如故事的偶然)让他在书会上邂逅了玛丽。

玛丽代表的是大众借由自身体验所获得的对死亡的感知以及由此展开的探索和解释,人们似乎一直在好奇与逃避中盘桓,而通常人们选择的是忘记或避而不谈。

作为新闻工作者的玛丽,那种与生俱来的探究本性令她义无反顾。

Happy ending不仅是狄更斯古典式的,不仅是人类美好向往的梦境式的,也可能是一种愿景,代表导演(或者作为解读者的我)的看法:直面死亡,与死亡紧密相伴地生活下去,仿佛作家,与自己作品人物灵魂的长相共存。

 7 ) 《Hereafter》剧情分析

http://axinlove.com/2011/03/hereafter/《Hereafter》剧情分析by @xinl.ve 110331Movie Rating:7。

Divx被分为两段,因为第二天要上班,于是被逼着也将电影分成两段来看。

一个平行世界里发生了三段故事,法国人、英伦的小孩,美国大陆上的单身男人George Lonegan(Matt Damon饰)。

法国的女性经历了海啸引起的生与死,两个早熟聪颖的小孩正在维系家庭完整,George已经表现出一些通灵的能力。

不同的大陆,隐然有点有关异能的情节预期,但如何更为合理地发展剧情,使三组人物产生交集,特别是暂时还没有看出太多异常的两个小孩。

想起了遥远的《Babel[通天塔]》,更为精巧的安排。

各处生活的人没有产生非常直接的联系,但在电影之中却因为彼此的存在(有些暗示仅仅只是一个道具的出现),使得各自的生活轨迹发生了巨变,或多或少让人伤感的变化。

怀着这样的期待,漠不相关的影中人,让我期待《Hereafter》的CD2。

Marie并没有因为看见死亡向George寻求帮助,小孩Marcus却因为遭遇不幸主动在找寻George,George在重复自我拯救、失败、再拯救的过程,电影情节的走向有些让人诧异。

Marcus的段落属于一贯让人心疼的故事,对母亲、Jason(及Jason对他),还包括外界对他关注:社会工作者、收养他的养父母和George。

温情的流动,让人觉得世界的美好,电影抚慰着心灵。

经历过伤痛的他,注定要与George产生联系,因而这部分的结局能让人接受。

其中有一段特别的对话:Marcus:Please, Jase, don’t go. I miss you.George:Okay, he came back. He’s here. He says if you’re worried about being on your own, don’t be. You’re not. Because he is you and you are him. One cell. One person. Always.M: I miss you. Please, Jase, don’t go. Please come back. I miss you so badly.G: Okay, wait. He’s leaving again. Hold on, hold on. I’m sorry.“One cell. One person. Always”的话,是Jason借George之口说出,还是George需要安慰孩子而说出,非常精妙的设定。

George在厨师夜校结识女孩,两情相悦最后又分开,加强了异能是诅咒的说法。

邂逅很美丽,悲剧很正常。

这次意外,也是促成George去英国旅行的一个原因。

Marie依靠自己解决经历死亡的“心理”问题,不求助于George,然后再顺势发展二人之间的感情。

有关Marie的这一段,比较超出一般的预期。

因而也导致George一眼恋上她的不真实。

二人仿佛前世的约定,如此安排基本上算是硬拗。

部分画面的重心偏离表示摄影存在一定问题,同时还有剪辑不太干净的地方,有时会多了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尾巴。

大结局的安排有比较严重的问题,让人动情的段落还是偏少,老爷子这次有失水准。

最佳视觉效果奖[Best Visual Effects]提名大概是因为电影的两部分:海啸冲上街道和Macus、Jason同由Frankie McLaren饰演。

PS:Hereafter译成“从今以后”,什么意思?

Hereafter.2010.PROPER.DVDRip.XviD-NODLABS

 8 ) 从今以后。你再也不在。

最初看着这部电影的介绍,都说是惊悚片,无疑让我这个喜欢找刺激却又超级怕惊悚恐怖片的人在心里暗暗地不安。

片长又是129分钟,冥冥之中好像注定要让我看它一样。

开头以为会是灾难片,因为那个海啸的场景,后来看着玛丽的濒死体验又以为是个惊悚片。

然而生命和生活,对于死过一次的人来说,或许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在被新人替代自己的节目之后、在曾经的爱人再不能理解她之后。

她却在探究死亡之后的世界中获得了新的人生。

乔治在破例做完通灵后,总是落寞地通过自己的窗户看着求助对象的离去。

那些渴望和亡灵对话的人,只是拿他当做一种工具,没有人在乎他的感受——每天的生活相关除了死亡还是死亡。

他拒绝了那个孩子母亲的请求,然而表情却是无奈。

如果心软,恐怕只是将自己再次陷入到一种痛苦的困境中,别人看来的天赋却是对他最大的折磨。

不忍拒绝自己喜欢的女人,做了通灵之后换得的结果,是对方的落荒而逃和厨艺课上搭档消失的他自己。

马库斯失去了每天一起生活的双胞胎哥哥杰森,车祸之后,他只能拥有哥哥的一顶棒球帽。

他每天思念着哥哥。

他每晚都要说“晚安,杰森”。

他始终带着杰森的帽子。

他在谷歌上搜索“人死之后会怎样”。

他到处寻找可以通灵的人想要和杰森获得联系。

因为寻找被吹走的帽子而没有乘上地铁得以逃过一劫,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相信杰森是在他身边保护着他的。

这个故事最打动我的两个地方,一个是乔治终于被马库斯的执着打动,为他做了通灵的那段;另一个就是在片尾温暖的色调下乔治和玛丽相视一笑握手的画面。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相信我们死去之后会有灵魂,会在另外一个世界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但是我始终相信。

马库斯是个异常能够打动我的角色。

他失去杰森之后的种种表现已完全调动我的情绪、处于爆发的边缘。

最后乔治通灵对他说出的那段话和他听了之后的表现更是让我泪流满面。

有句话说电影是会投射现实的。

电影中打动我们的部分也往往是唤起我们某些回忆的地方。

而我恰恰在马库斯的身上看见了曾经的我自己。

在失去谁之后一样地执着、恨不得把整个世界都挖掘开、不断追寻死亡之后的世界真相。

因为我相信人有灵魂,他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上。

也的确有过一些不能解释的巧合更加坚定我的信念,使我一直觉得我是被保护着的。

可是某一天我忽然觉得他走了他不在了他不再保护我了。

我知道一定会有这样一天但是它真的到来了我却不愿意去接受。

所以看着乔治说“他说那是他最后一次保护你了。

”看着马库斯瞬间崩溃着哭着说“不要走杰森,我想你杰森……”就想到曾经自己逼着自己去面对现实时候的不舍和艰难。

马库斯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杰森不在身边而他得自己成长。

我则已经养成了习惯在每一次觉得自己撑不过去的时候在心里轻声问他。

你还在不在?

在不在我身边保护我?

这个世界并不是没有了谁就不能继续。

地球也不会因此停转。

我们害怕的失去。

只是从今以后。

你再也不在。

而片尾伴随着温暖的色调。

两个都经历过死亡都不能被别人理解的人。

在那一刻找到了可以懂得自己的对方。

无疑是幸福的温暖的。

乔治脱掉他的黑手套牵住玛丽的手。

只有他能够读懂玛丽所经历过的。

也只有玛丽能够明白他的感受。

随着故事的落幕。

有一些曾经始终执着的、放不下的东西,我都在慢慢放下。

更加地珍惜生命和现在拥有的生活。

我相信我这样努力地生活着。

才是对他之前给我的保护最好的回报。

死亡是生命的终点吗?

我觉得不是。

死亡的终结才是生命的终点。

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或许能够直面死亡并且正确地看待它。

才是真正热爱生命的表现吧。

 9 ) 神秘题材的文艺片

不知道为什么达蒙挑了这个剧本,难道就是因为导演是伊斯特伍德?

个人觉得对于导演还是主演来说都不是特别的出彩,本片的文艺本质限制了达蒙的演技的发挥,在电影中的表演只能说中规中矩。

伊斯特伍德也是,他比较擅长的是有强烈剧情冲突的故事片,偏文艺的东西好像有点不是很擅长,而且为什么选择一个通灵的故事,难道只有通灵题材才能更好的说明人的生死吗。

只能说不妨一看。

达蒙在电影中饰演一名有通灵能力的人,这个超能力在别人看来是很酷,对于他自己来说确实个沉重的负担,让他不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过正常的生活,连搞个对象都吹了,然后很郁闷,然后就去散心。

女主角本来是个正常人,因为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也变成有通灵能力的人了,然后生活也变化了,当家主持人的位置不保,想写书也没有出版商想出钱。

最后和达蒙相遇了,两人好了。

还有一个小男孩,双胞胎兄弟死了,两人之前关系超级好,这个活着的特别想和死去的在联系,就想到了通灵,然后遇到了一个骗子又一个骗子。

最后遇到达蒙了,帮他通灵了,对话了,然后为了感恩,帮助达蒙泡女主角了。

其实剧情就那么点事,絮絮叨叨说了两个小时,我不知道伊斯特伍德想通过本片表达什么,人的生死轮回?

人生的意义?

还是为了证明通灵真的有,人死了确实又鬼魂,或者说有天堂。

关键是看了此片之后,大家能了解到点什么?

电影不是剧情,也不是悬疑,只能说是一个大牌导演也一个大牌演员合作的普通电影吧。

 10 ) 永恒的孤独

个人观点,没有结尾那段的话,电影会更好。

看的时候一个人默默的哭,不是感动的泛出眼泪,是真的在哭。

托莫名其妙结尾的福,结束的时候情绪已经恢复正常了,一旁的包子打着哈欠说上当了不应该来看的,我轻轻笑,握住他的手。

恋人,家人,朋友,他们陪我们走过一段一段的岁月,有的几年,有的十几年,有的几十年,但真正陪我们一辈子的,只有我们自己吧。

我们可以甜蜜的和恋人开着玩笑,分享泪水和欢乐,可以热热闹闹的和家人聚餐聊天,但是内心的深处,那个只有我们自己知道的地方,只剩我们自己去面对。

哪怕泪雨滂沱,哪里有别人看得见呢。

哪怕搂紧自己说,不要怕,加油,全世界也只有自己可以鼓励自己。

为什么看完这个所谓"死亡之后"的电影,我却是感到上面那番感触。

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是一个人,面对身边人的逝去,我们也是一个人。

有家人有恋人,我一点不寂寞。

但是这种永恒的孤独感,是不是你们也和我一样?

《从今以后》短评

连马特达蒙也变成怪叔叔了……

10分钟前
  • Millo
  • 还行

节奏略显拖沓和冗长,三段叙述没有直接的逻辑连接,所以看起来很闷。情感处理细腻内敛,大约体现了怀疑论者对人生对生命的疑惑:死后的灵魂存在,和珍惜眼前情。比较特殊的克林格伊斯特伍德风格。7.4

15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5000万美元就拍出来个这个好久没看过这么无聊的片子了

20分钟前
  • Zero
  • 很差

马达演过的最烂的片子了吧,都没耐心看完,看了一半,还没有情节,就没有期待了。看电影必须看推荐原因啊。稀里糊涂就下载了,浪费了1个多小时。

24分钟前
  • frances
  • 较差

中规中矩 我多么希望 这是个灾难片啊

27分钟前
  • Fallcon
  • 还行

老爷子唯一一部烂片,尽管也催泪成功!!开头的野心勃勃被冗长拖沓的2小时消磨到最后的平淡白味。

31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还行

东木啊 不知道年事已高的您还能拍几部片子 这样一部片占了其中一份额感觉有点太可惜了啊

34分钟前
  • ButtMan
  • 还行

那个法国女人的故事,看不懂啊看不懂,莫非老了文艺不能~~

35分钟前
  • 瞳°不乖
  • 还行

莫名喜欢这类电影,虽然看起来有点小怕

38分钟前
  • fox的summer
  • 力荐

整体故事不错,就是情节叙述稍显薄弱。里面那个小孩好眼熟

41分钟前
  • 桃子爱吃鱼
  • 还行

究竟想表达什么?

44分钟前
  • 泥泥
  • 还行

开头引人入胜,过程平平淡淡,结尾则高潮迭起,很棒的故事,于人已思考,反省

49分钟前
  • 爱吃烤鸭
  • 推荐

看到一半不可避免的睡着了。。。。睡醒之后剧情巨人还能接上。。。。。囧

54分钟前
  • 东北虎
  • 较差

- -...... 话痨邻座小情侣,死开好么。

57分钟前
  • 人类学科研究员
  • 还行

还是那句话,“活着的时候就要好好活着,因为我们会死很久”

59分钟前
  • 白鲸
  • 力荐

克制的娓娓道来,三线程的叙述,以及结尾相交的点睛。Clint牛仔越来越招人喜欢了。

1小时前
  • 皓宇
  • 推荐

clint eastwood 的片子。我不排除有这样的通灵感应存在。。。

1小时前
  • Aubrey
  • 还行

那些曾经真实发生过的灾难,能给观众带来更强烈的情感冲击。东木大爷的主旋律电影从勇气和追寻的命题已经讲到了生与死的哲学,可以看出耄耋之年的他对于电影感悟的变化。不过本片三条故事的结合显得有点刻意和俗套。霍华德小姐原来是打酱油的,而且猎奇职业从业人员找对象只能找同样的猎奇职业从业者

1小时前
  • 风雨骑老师
  • 还行

爱这种影片 很喜欢

1小时前
  • 新街口的
  • 推荐

好本子

1小时前
  • 大麻
  • 推荐